資源簡介 2009年高考化學考試大綱(課標實驗版)及解讀一、考試大綱:I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Ⅱ.考核目標和能力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確定高考理工類招生化學科考核目標與要求。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化學科考試,為了有利于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將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一)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能夠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有正確復述、再現、辨認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對實際事物、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的觀察,以及對自然界、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并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的能力。 (3)能夠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經與已有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 2.分析問題和解決(解答)化學問題的能力 (1)能夠將實際問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采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2)能夠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并做出解釋的能力。 3.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實踐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學變化規律,并對化學現象提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二)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 為了便于考查,將高考化學命題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為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三個層次,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其含義分別為: 了解:對化學化學知識有初步認識,能夠正確復述、再現、辨認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領會所學化學知識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問題,即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綜合應用: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化學問題。Ⅲ.考試范圍和內容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科學素養的要求,按照既保證與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實驗省區實施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原則,參照《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將高考化學科考試范圍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 一、必考內容部分 必考內容涵蓋必修模塊“化學1”、“化學2”和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根據化學的學科體系和學科特點,必考部分的內容包括: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和化學實驗基礎五個方面。 (一)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學的主要特點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了解化學可以識別、改變和創造分子。 2.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和推理為基礎的科學探究方法。認識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 3.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變化等規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學發展為一門科學的重要標志。理解摩爾(mol)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可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5.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如化學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過程、信息技術的關系等)。了解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 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1)了解分子、原子、離子等概念的含義。了解原子團的定義。 (2)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3)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4)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2.化學用語及常用計量 (1)熟記并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2)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5)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 (6)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7)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 (8)根據物質的量與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有關計算。 ???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義。 (2)了解溶解度、飽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 ?? 4.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義。 (2)了解原子構成。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 (5)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6)以IA和VII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7)了解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的規律。 (8)了解化學鍵的定義。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 5.化學反應與能量 (1)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了解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 (2)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3)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等概念。 (4)了解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5)了解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寫出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 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劑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簡單的計算。 (5)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律。 (6)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7.電解質溶液 (1)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2)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3)了解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 (4)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 (5)了解溶液pH的定義。了解測定溶液pH的方法,能進行pH的簡單計算。 (6)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 (7)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8)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三)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1.常見金屬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 (2)了解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應用。 2.常見非金屬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見非金屬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 (2)了解常見非金屬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3.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四)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5.了解上述有機化合物發生反應的類型。 6.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7.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應及重要應用。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運用 (五)化學實驗基礎 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了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4.掌握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對常見的物質進行檢驗、分離和提純,能根據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據實驗試題要求,做到: (1)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2)了解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 (3)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 (4)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 7.以上各部分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 二、選考內容部分 選考內容涵蓋選修模塊“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的內容,考生從中任選一個模塊考試。 化學與生活 (一)化學與健康 1.了解食品中對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的常見有機物。了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2.了解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特點。 3.了解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常見食品添加劑的作用。 5.了解藥物對維護健康的作用。 6.了解毒品的危害。 (二)生活中的材料 1.了解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了解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2.了解金屬腐蝕的化學原理、金屬防護的常用方法、防止金屬腐蝕的重要意義。 3.了解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生活原料及其用途。 4.了解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學成分及其性能,評價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對人類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的影響。 (三)化學與環境保護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水處理中主要的化學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大氣主要污染物。了解減少大氣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生活廢棄物處置的方法、“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 化學與技術 (一)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綜合利用的意義。 2.了解我國無機化工的生產資源和產品的主要種類。 3.了解海水的綜合利用。了解化學科學發展對自然資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學對廢舊物資再生與綜合利用的作用。 (二)化學與材料的制造、應用 1.了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學對材料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 2.了解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復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點,了解有關的生產原理。 3.了解用化學方法進行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原理。 4.了解我國現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業的發展情況。了解新材料的發展方向。 (三)化學與工農業生產 1.了解化學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設備、流程和意義,認識催化劑的研制對促進化學工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3.了解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特點、精細化工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學肥料、農藥等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物質結構與性質 (一)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2.了解元素電離能的含義,并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躍遷,了解其簡單應用。 4.了解電負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質與電負性的關系。 (二)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 1.理解離子鍵的形成,能根據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征解釋其物理性質。 2.了解共價鍵的主要類型σ鍵和π鍵,能用鍵能、鍵長、鍵角等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 3.了解簡單配合物的成鍵情況。 4.了解原子晶體的特征,能描述金剛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5.理解金屬鍵的含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6.了解雜化軌道理論及常見的雜化軌道類型(sp,sp2,sp3),能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或者雜化軌道理論推測常見的簡單分子或者離子的空間結構。 (三)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 1.了解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區別。 2.了解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能列舉含有氫鍵的物質。 3.了解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的結構微粒、微粒間作用力的區別。 有機化學基礎 (一)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 3.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包括手性異構體)。 5.能根據有機化合物命名規則命名簡單的有機化合物。 6.能列舉事實說明有機分子中基團之間存在相互影響。 (二)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烴的代表物為例,比較它們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 2.了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3.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 5.了解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 6.結合實際了解某些有機化合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三)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1.了解糖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能舉例說明糖類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上的應用。 2.了解氨基酸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氨基酸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了解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 4.了解化學科學在生命科學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特點。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貢獻。二、考試大綱的變化:差異處 2008年表達方式2009表達方式變化描述我的思考11.(1) 了解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識別和創造物質的一門科學。1.(1) 認識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識別和創造物質的一門科學。了解轉化為認識降低要求21.(2) 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及變化過程中所遵循的原理和規律。1.(2) 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及變化過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多了一個基本只要掌握核心原理即可31.(5)知道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1.(5)認識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知道改為認識提高關注度42.(1) ②認識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2.(1) ②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認識改為理解要求提高了52.(1)⑥了解膠體是常見的分散系,了解膠體與溶液的簡單鑒別方法和膠體的重要應用2.(1)⑥知道膠體是常見的分散系,了解膠體與溶液的簡單鑒別方法和膠體的重要應用了解轉化為知道降低要求62.(3)⑥了解原子結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的規律。2.(3)⑥了解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結構、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的規律。多了一個主族和零族怎么理解?72.(3) ⑧了解電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2.(3) ⑧能用電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表示某些物質的的結構了解表示方法轉化為能用表示某些物質的的結構范圍縮小了,要求降低了82.(4)②了解活化能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認識溫度、濃度、壓強和催化劑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一般規律。2.(4)②了解溫度、濃度、壓強和催化劑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一般規律。刪除了了解活化能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改認識為了解活化能可能不作要求,一般規律要求提高如:溫度升高10℃速率增大2到4倍92.(5)⑥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2.(5)⑤知道難溶電解質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轉化為知道,而且僅知道存在即可降低要求相關計算不要算了103.(4) 了解常見不同類型化合物之間轉化的條件和方法,認識化學在海水、金屬礦物等自然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3.(4) 認識化學在海水、金屬礦物等自然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刪除了解常見不同類型化合物之間轉化的條件和方法,很可能是框圖推斷題不作要求了!?114.(1) 了解測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一般方法,能根據其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4.(1)了解測定有機化合物組成和結構的一般方法從具體過程轉化為一般描述。結構測定由知道轉化為了解由燃燒計算分子式可能性降低;用儀器測定結構可能加強124.(2)知道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常用方法。認識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 4.(2)知道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認識轉化為知道134.(7) 能列舉事實說明有機分子中基團之間存在相互影響4.(7)該項已被刪除甲苯中和苯酚中基團的相互影響可能不作要求145.(5)了解Cl(、SO42(、CO32(、Fe3+、NH4+等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5.(5)了解Cl(、SO42(、CO32(、Na+ 、K+、Fe3+、NH4+等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多了Na+ 、K+、的檢測可能是去年印刷的遺漏,網上的方案是有的,也可能是新加的15二.1(2)②能用晶格能解釋離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質。二.1(2)②能用晶格能解釋典型離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多了典型二字縮小了范圍,16二.1(2)⑧理解金屬鍵的含義,能用金屬鍵的自由電子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二.1(2)⑧能用金屬鍵的自由電子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刪除理解金屬鍵的含義金屬鍵的含義不作要求,會解釋就可以了三、考綱解讀1、個別知識要求有升有降。如“相對(原子)分子質量的含義和計算”由原來的“認識”層次調整為“理解”;“膠體”由“了解”調整為“知道”;“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由“知道”調整為“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由“了解”調整為“知道”等。還刪除了“活化能對反應速率的影響”。2、典型題示例時代感增強。示例題增加了1個選擇題,主要考查物質結構與性質關系的理解,進一步明確要強化對化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同時也明確了選擇題的總題量約14題不會變化。調整的6個選擇題和2個非選擇題都是近2年的江蘇高考題,增強了新說明的時代感。3、綜合應用及素養考查有加強的趨勢。4、有三點刪減內容,值得關注,分別為:了解活化能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能列舉事實說明有機分子中基團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理解金屬鍵的含義。有一點新增內容,更需注意:了解Na+、K+的檢驗方法。5、注意一些重點: (1)、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化合物在新教材中的篇幅較少,但高考分值卻約占20%,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在新高考中一點沒有弱化,需要引起考生高度重視。 (2)、化學實驗:?新課程中增加了實驗化學模塊,但實驗化學的考查顯然不僅僅是該模塊的任務,化學實驗基礎知識的考核約占18%。考生平時注重培養自己真實的化學眼光,要認真學會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去年考了一個雙坐標圖,不少考生無從下手。 (3)、化學計算:化學計算約占12%,考試特點是分散和集中并存,從高考答題情況看,考生計算能力比較薄,高考閱卷時計算題一般會按過程分步給分,平時要養成重過程的好習慣。不要用計算器。? 四、備考建議1、扎實打好基本功。高考中較難題只占約20%,因而平時重基礎,扎扎實實打好基本功很重要,養成好的規范書寫,認真對待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基本功扎實,在新的陌生情境下成功的幾率較高; 2、要養成認真反思的習慣。不能整天只顧做題,而不去思考為什么會做錯題,以后會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不去思考錯誤屬于哪種類型,是審題不清,是知識盲點,還是水平有限。這里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及時訂正的習慣。3、進一步關注基礎知識,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見有機物的基本結構與性質。4、適當調整純理論的復習時間,降低計算部分的復習難度,但計算能力和技巧仍需要強化。5、科學訓練,使用的訓練內容要精致,避免無效勞動。不要過分熱衷于“有所創新、有所突破”。自然科學的學科知識體系有其固有的規律,必須遵循,訓練不能趕時髦、追新潮,要抓準、夯實學科根基。『每一套試卷、教案或教學設計等教學素材不僅是知識的生動展現,更是都是作者整理、編輯這部分資料的時候心血和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生科學素質的發展的需要,我們在尊重元資料的基礎上,更注重對選材的代表性和借鑒性的挑剔,注重與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結合——我們唯一的目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盡到責任!!!——柳埡職業中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