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年上海化學高考考試手冊一、考試性質 上海市化學科高考是為高校招生而進行的選拔考試。它的指導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選拔新生,有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和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了解科學和社會的相互聯系,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科學觀。考試對象為2009年參加高考選考化學科目的全體考生。二、考試目標 化學高考是考查考生對中學化學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應用能力,同時也對考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 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主要包括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一些重要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包括有機化合物)、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等內容。 化學學科能力測量目標有:接受與處理信息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的養成度。 1.接受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1.1 接受試題所給出的信息(能根據試題提供的情景資料,作出初步的判斷。) 1.2 將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相結合,處理試題所給的信息(能對情景資料分析、評價、 并進行知識的遷移、轉換、重組等加工,來解決問題。) 2.實驗能力 2.1 基礎實驗(對基礎實驗的整體理解,并能進行復述。) 2.2 設計實驗(能提出問題和假設、制定計劃、使用實驗儀器、預測現象、處理數據和解釋問題。) 3.思維能力 3.1 初步理解物質微觀結構圖形、模型(對常見原子、分子的空間結構具有初步的分 析能力。) 3.2 對中學化學知識梳理(能對相關知識進行整理,找出其中的規律,作出初步歸納、 演繹、類比、推理的能力。) 3.3 剖析實際問題、選擇解決問題最佳方案(能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猜想和假設 作初步論證,對探究結果進行評價,并提出相應的結論。) 4.基本科學素養 4.1 對科學研究方法的掌握(能運用化學特有的研究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 4.2 對一些基本科學常識的理解(理解作為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科學常識,并對公眾關心的化學熱點有正確認識。能運用所掌握的化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 4.3 能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量化的化學問題三、考試細則 1.化學學科各部分考試內容在試題中所占的比例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約30%) 元素及其化合物(約20%) 有機化合物(約15%) 化學實驗(約20%) 化學計算(約15%) 2.試題難易度比例 基礎要求部分約占70%,有較高要求的部分約占30%。 3.考試方法和試卷總分 考試方法為閉卷書面考試,試卷總分為150分。 4.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5.試卷形式 試卷分為第I卷和第II卷兩部分。第1卷試題類型:選擇題。考生按卷面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采用機器閱卷。第II卷試題類型: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考生按卷面要求答題,答案寫在試卷上。四、考試內容和要求 根據上海市《上海市化學科學課程標準》(試行稿)(2004年10月版),確定考試內容和要求如下。 對科學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的“認知”可分為知道(A)、理解(B)、掌握(C)三個層次。 知道(A):是指識別、記憶和回憶學習內容,是對知識的初步認識。對要“知道”的知識,要求說出要點、大意、或在有關情景中能夠加以識別。 理解(B):是指初步把握學習內容的由來、意義和主要特征,是對知識的一般認識。對要“理解”的知識,要求能明了知識的確切含義并能運用,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掌握(C):是指以某一學習內容為重點,綜合其他內容,解決比較復雜的自然科學問題,是對知識較系統的認識。 實驗要求分為初步學會(A)、學會(B)、設計(C)三個層次 初步學會(A):是指能根據實驗目的,按照具體的實驗步驟,正確使用給定的器材,完成觀察,測量等實驗任務。 學會(B):是指能根據實驗目的,參照簡要的實驗步驟,合理選擇實驗器材,獨立完成觀察、測量、驗證和探究等實驗任務。 設計(C):是指根據學習的需要、確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案,選擇簡易的實驗器材,獨立完成比較復雜的觀察、測量、驗證和探究等實驗任務。 “過程與方法”維度的要求分成感受、認識、運用三個層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的要求分為體驗、感悟、形成三個層次。具體內容列表如下:基礎型課程部分主題學習內容學習水平說 明物質的微觀世界原子結構原子核A(1)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2)同位素及質量數(3)元素的平均相對原子質量核外電子排布規律B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B(1)電子式的含義及書寫(2)原子結構式意圖的含義及書寫(1-18號 元素)離子B(1)簡單離子、氫氧根離子和銨根離子的電 子式(2)1—18號元素的簡單離予結構示意圖化學鍵離子鍵B(1)化學鍵的概念共價鍵B(2)存在離子鍵、共價鍵或金屬鍵的代表物質金屬鍵A(3)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共價鍵形成的物質物質變化及其規律能的轉化溶解過程及其能的轉化B(1)溶解平衡、結晶過程(2)溶解過程中能的轉化化學反應過程中能的轉化B(1)反應的熱效應(2)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中和反應的放熱 反應)(3)熱化學方程式(意義和書寫)(4)燃料的充分利用化學反應化學反應速度B速度與化學平衡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因素B(1)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狀態B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B(1)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勒夏特列原理B(1)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化學平衡的應用B(1)工業生產上(合成氨、制硫酸)反應條件的選擇依據(2)有關“化學平衡與生活”的一砦常見例子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B(1)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2)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性質遞變規律元素周期表C(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2)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3)元素周期表的應用電解質溶液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B電離、電離方程式、電離平衡B(1)碳酸的分步電離水的電離、pHB(1)水是極弱的電解質(2)pH的含義(3)pH與酸堿性之間的關系常見酸堿指示劑A (1)常見酸堿指示劑:酚酞、石蕊、甲基橙離子方程式C (1)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鹽類水解、水解的應用B (1)常見強酸弱堿鹽和強堿弱酸鹽水溶液的酸堿性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B(1)根據化合價升降或電子轉移來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原電池B(1)銅鋅原電池的原理電解B(1)飽和氯化鈉溶液和氯化銅溶液的電解一些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氯氯氣的物質性質A(1)氯的顏色、狀態、水溶性和毒性氯氣的化學性質B(1)氯氣與鐵、氫氣、氫氧化鈉、水的反應漂粉精A(1)漂粉精的主要成分、制法和漂白原理氯海水提溴和海帶提碘A(1)海水提溴和海帶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步驟(2)溴與碘的物理性質(3)碘與淀粉的顯色反應氯、溴、碘單質活潑比較B(1)從原子結構的角度來分析氯、溴、碘單質的非金屬性差異硫單質硫B(1)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硫化氫B(1)、硫化氫的毒性、氣味、強還原性硫的氧化物B(1)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還原性(2)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化學原理(3)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及亞硫酸的弱酸性濃硫酸的特性B(1)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硫酸和硫酸鹽的用途A氮氨B(1)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工業合成氨的原理銨鹽B(1)銨根離子與堿溶液的反應(2)銨鹽的不穩定性氮肥A(1)常見氮肥:銨鹽(NH4C1、NH4NO3、NH4HCO3)、尿素鐵鐵的物理性質A鐵的化學性質B(1)鐵與氧氣、硫、氯氣、鹽酸、硫酸銅溶液、水的反應(2)鐵在濃硫酸中的鈍化現象鐵合金及其用途A(1)合金的概念及其優良特點(2)鐵合金的性能及其用途鋁鋁的物理性質A鋁的化學性質B(1)鋁的原子結構及其化學性質(2)鋁與氧氣、鹽酸、水、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鋁及其合金的用途A氧化鋁、氫氧化鋁B(1)與鹽酸或氫氧化鈉的反應常見的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學基本概念有機物的性質A(1)有機物的特點同系物B(1)同系物的概念(2)同系物化學性質相似性同分異構體B(1)同分異構體概念(2)Cl—C5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結構式、結構簡式B有機物的反應類型B(1)取代反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聚合反應(2)有機反應的特點甲烷與烷烴甲烷的分子結構B(1)正四面體結構及其空問對稱性甲烷的物理性質A甲烷的化學性質B(1)甲烷與氧氣、氯氣的反應(2)甲烷的分解反應及其產物的用途烷烴B(1)烷基、通式、命名、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結構式和結構簡式乙烯乙烯的分子結構B(1)碳碳雙鍵官能團、雙鍵的不飽和性乙唏的物理|生質A乙烯的化學性質B(1)官能團與化學性質的關系(2)乙烯的加成反應(氫氣、溴水、氯化氫、水)、加聚反應乙烯的實驗室制法A(1)反應原理和反應裝置乙烯的用途A乙炔乙炔的分子結構B(1)碳碳叁鍵官能團、叁鍵的不飽和性乙炔的物理性質A乙炔的化學性質B(1)官能團與化學|生質的關系(2)乙炔與氫氣、溴水、氯化氫的加成反應(3)乙炔加成產物氯乙烯的性質乙炔的實驗室制法A(1)反應原理和反應裝置苯苯的結構B(1)苯分子中碳碳鍵的特殊性苯的物理性質A苯的化學性質B(1)苯的取代反應(液溴)、硝化反應、加成反應(氫氣)乙醇乙醇的分子結構B(1)羥基及其性質乙醇的物理性質A乙醇的化學性質A乙醇的工業制法及用途A(1)糧食發酵法和乙烯水化法乙醛乙醛的分子結構B(1)醛基及其性質乙醛的物理性質A乙醛的化學性質B乙酸乙酸的分子結構B(1)羧基及其性質乙酸的物理性質A乙酸的化學性質B(1)乙酸的酯化反應高分子聚乙烯、聚氯乙烯A有機化工與礦物原料石油A(1)石油的成分(2)石油的分餾和裂化煤A(1)煤的干餾及其產物天然氣A(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化學實驗活動物質的性質氯、溴、碘的性質比較B(1)氯、溴、碘之間的置換反應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B(1)鋁跟酸、強堿溶液的反應(2)氫氧化鋁跟酸、強堿溶液的反應(3)鋁鹽跟堿的反應乙烯的性質B(1)乙烯的燃燒(2)乙烯跟高錳酸鉀溶液、溴水的反應乙炔的性質B(1)乙烯的燃燒(2)乙烯跟高錳酸鉀溶液、溴水的反應乙醛的性質B(1)乙醛跟銀氨溶液、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物質的分離海帶中提取碘B(1)萃取原理及操作粗鹽提純B物質的制備實驗室制乙烯B(1)原理和裝置實驗室制乙炔B實驗室制乙酸乙酯B物質的檢驗陰離子的檢驗B(1)C1-、Br-、I-、OH-、CO32-、SO42-陽離子的檢驗B(1)NH4+、Fe3+、H+定量實驗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B(1)“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及有關計算(2)容量瓶的使用及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置方法氣體摩爾體積的測定B(1)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及有關計算(2)氫氣摩爾體積的測定結晶水含量的測定C(1)瓷坩堝和研缽的使用(2)恒重操作中和滴定C(1)滴定管的使用(2)滴定終點的判斷與控制拓展課程部分主題學習內容學習水平說 明研究影響物質的內因研究原子的特性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狀態電子云與電子運動狀態B(1)s、p電子云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核外電子排布B(1)核外電子排布概況電子排布式B(1)1-18號元素的電子排布式軌道表示式A(1)簡單的軌道表示式探究物質的結構分子結構極性鍵A非極性鍵A分子構型A(1)鍵角分子的極性B(1)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分子的穩定性B(1)鍵長、鍵能分子間相互作用范德華力B晶體離子晶體B(1)以典型實例理解晶體的結構特點和性質的關系分子晶體B原子晶體B金屬晶體A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不飽和烴的官能團雙鍵B(1)烯烴(2)1,3-丁二烯叁鍵B(1)炔烴苯環B(1)甲苯(2)苯的同系物烴的衍生物的官能團鹵原子B(1)溴乙烷(2)鹵代烴羥基B(1)甲醇(2)乙二醇(3)醇類研究影響物質的內因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烴的衍生物的官能團苯環與羥基B(1)苯酚醛基B(1)甲醛(2)醛類羧基B(1)甲酸(2)羧酸酯的結構B(1)乙酸乙酯(2)酯類(3)油脂氨基與羧基B(1)氨基酸研究化學反應的規律平衡常數K的意義化學平衡常數K化學平衡常數KB(1)化學平衡常數的表達式,運用化學平衡常數解釋反應進行程度及平衡移動方向(2)電離平衡常數的表達式,運用電離平衡常數比較弱酸的電離程度弱電解質電離平衡常數Ki電離平衡常數KiB化學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氧化劑氧化劑、氧化性B(1)根據元素周期律判斷常見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的氧化性強弱(2)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相應陽離子的氧化性強弱過氧化鈉B三價鐵鹽B還原劑還原劑、還原性B(1)根據元素周期律判斷常見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的還原性強弱(2)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金屬的還原性強弱鈉B硫化氫B二價鐵鹽B配平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配平B(1)反應物中只有兩種(或一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的氧化還原反應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原電池銅鋅原電池B(1)用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式來表達電極的反應鋼鐵的電化防護陰極保護B(1)鐵皮鍍鋅(2)犧牲陽板(3)外接直流電源負極鋼鐵的冶煉煉鐵B(1)煉鐵、煉鋼中氧化劑、還原劑的選擇及有關的氧化還原反應煉鋼A化學與化學工業化工生產硝酸工業及其原理氨的氧化ANO、NO2A硝酸與硝酸鹽B侯氏制堿法原理和簡單流程制堿原理B(1)結合合成氨、了解氮4種主要化合價(-3、+2、+4、+5)的化合物(2)用化學平衡的觀點認識NO,用水吸收合成硝酸(3)物料平衡的思想(4)能源充分利用的思想(5)綠色化學的思想侯氏與索氏法的比較C氯堿工業和電解池的改進氯堿工業原理B電解池的改進A石油化工以乙烯為原料的化工生產制乙醛、乙酸B(1)理解合成的化學原理制氯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B化學實驗活動化學實驗活動物質的制備香精的制備B(1)制備乙酸丁酯物質的性質比較苯酚、乙酸、碳酸的酸性強弱C物質的檢驗紙上層析法B(1)理解層析法可用于物質的分離與鑒別醛基的檢驗B(1)用銀氨溶液和新制氫氧化銅檢驗定量實驗小蘇打中NaHCO3含量測定C(1)用已知濃度的稀硫酸滴定NaHCO3溶液鍍鋅鐵皮鋅的厚度測定C解決量化的化學問題質量、摩爾質量、氣體體積等之間的換算。B(1)非標準狀態下氣體體積不作要求根據化學式的計算B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B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C有關溶液pH的計算B(1)只要求強酸、強堿稀溶液的pH計算和強酸、強堿稀釋后溶液的pH計算根據實際生產進行相關的計算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