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一.【學生分析】學習該課題之前,學生已知道許多化學反應,能用微粒的觀點從質變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學變化的實質,但對于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是否改變還缺乏認識。從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的觀念有待建立。學生在討論、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小組合作已經比較默契,學習資源能夠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實驗操作,初步具有實驗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設”“實驗方案的設計”“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二.【設計思路】1.讓學生親自動手發現質量守恒定律,將課本中驗證性實驗改為自主探究性的實驗,讓學生親自完成實驗、是創設學生的認知沖突。當多數同學從“化學反應是一個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而同意“反應前后質量相等”的觀點時,通過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學生會驚奇地發現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迸發出尋求原因的欲望和動力。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實驗現象進行分析,體驗自己生產“質量守恒”這一知識結論的快樂。2.通過化學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產生過程。重溫歷史,讓同學們回到了2百多年前,與拉瓦錫一同思考,一同實驗,感受拉瓦錫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觀點的重要性,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是一個在新觀念支配下經過大量一絲不茍的定量實驗的探究過程。3.運用白磷在氧氣中燃燒反應過程的微觀動畫解釋,明確反應過程中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原理,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實現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4.將更多的說話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表達他們的意見,使課堂始終充滿自主、合作、開放、互動的氣氛,針對不同的意見讓學生充分討論,在質疑、爭論、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這種自主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知識和技能建構的過程,也是一個最容易產生體驗的過程。三.【教學流程】 → → →→ →四、教學設計課題質量守恒定律授課人楊為強學校福清市祖欽中學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歸納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對實驗的觀察與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了解常見的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以及質量沒有變化。2.過程與方法:在課堂中,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分析歸納出質量定恒定律,使學生能認識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完成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培養學生小組協作、交流、表達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分析、判斷,不斷地揭示矛盾和解決矛盾,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同時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實事求是、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質量的實驗的測定,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觀點。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難點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啟發、儀器、藥品【學生實驗】燒杯、天平、錐形瓶、小試管、表面皿、燒杯、鑷子、玻璃棒、大理石、稀鹽酸、白磷、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演示實驗】天平、火柴、酒精燈、錐形瓶、白磷、玻璃棒、橡皮塞、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景】點燃立在天平上的蠟燭,每小組的同學觀察天平指針有無變化?然后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到學生中進行指導【提問】:蠟燭燃燒前后,物質的種類改變了,物質的質量改變嗎?【提出問題】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不但看到了現象,而且看到了現象背后的本質,知道了什么物質參加反應,又生成了什么物質。那么,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總質量是增加、減小、還是不變?用事實說明你猜想的理由。【講述】下面我們來研究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否改變,大家打算怎樣研究【引導探究】請你們根據自己的觀點按學案上的實驗設計方案進行探究,教師等學生完成實驗后演示第3個實驗每組獲得的結論相同嗎?哪種結論是正確的?。【設問】在實驗中,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為什么不相等呢?而其它兩個方案得到的物質的總質量會相等呢?]【講述】教師稱贊學生的創新的設想,并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改進。【板書】一質量守恒定律1 內容【講述】科學家也是沿著我們剛才所走過的研究路線發現并一次次的驗證了這條定律。該定律的最早發現要歸功于拉瓦錫和羅蒙諾索夫。史實資料:《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提問】為什么化學反應前后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以白磷燃燒為例展示反應的微觀過程【板書】 2 守恒原因【評價運用】1.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損失”的質量到哪去了呢?這與質量守恒定律矛盾嗎?2.法輪功鼓催發功能使土變金是否有科學道理?【總結反思】談談你的收獲【課后探究】【學生實驗】每小組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實驗,小組成員認真觀察后發現放蠟燭的一端天平向上翹,經過交流大家認為:蠟燭燃燒發生了化學變化,由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擴散到空氣中,所以放蠟燭的一端天平向上翹。【學生回答】有的學生說改變,有的學生說不變學生開始出現疑惑,并急于知道老師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1、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各物質質量總和。2、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大于反應后各物質質量總和。3、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小于反應后各物質質量總和。……【學生回答】用天平稱一稱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否改變。【實驗探究】1. 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會生成沉淀(用量:約20ml硫酸銅溶液,1/3試管的氫氧化鈉溶液2.大理石與稀鹽酸溶液會產生氣體(用量(8顆大理石,約20ml稀鹽酸)3.白磷在錐形瓶中燃燒每小組分4人小組進行實驗探究。共3個實驗,第3個實驗由教師完成,其中 2人完成第1個實驗,另外2人完成第2個實驗,小組內討論學案上的實驗步驟后,進行實驗。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記錄實驗現象。實驗后小組內交流討論。準備在全班匯報。【交流共享】學生描述實驗現象,比較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關系。組內組間交流、傾聽、反駁、爭論【交流分析】因為在開放的體系的情況下,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放出使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減小?有的學生提出了在密閉的體系中進行實驗的設想。【重新探究】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重新對方案2進行探究【發現規律】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聆聽。【觀察】學生觀察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動畫解釋【歸納】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質量不變;原子種類、數目、質量不變。【交流回答】1.蠟燭的燃燒是遵守量守恒定律的。因為蠟燭時,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反應后沒有收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進行稱量,所以在化學反應后質量減少,如果把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收集稱量,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相等的。2.法輪功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土中并不含金元素【學生交流】學生發表自己的體會某同學在實驗中發現:鐵器生銹后,質量增加;木材燃燒后,質量減少。據此他推斷質量守恒定律有例外。你認為這位同學的推斷對嗎?為什么?有人宣布發明了一種將水變成汽油的技術,因而他可用水開動汽車。你相信嗎?說明理由進行交流與討論,構建一個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情景,產生探究問題:蠟燭燃燒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等嗎?引導學生能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作出假想,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提煉出本節課的主題和教學的線索。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同時在實驗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團隊合作的精神。追求一個開放的、自主的探究情景。培養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引發學生認識的沖突,引起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設計并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的能力。滲透化學史的教育,讓學生重溫歷史,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學習科學家追求與探索科學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學習科學家敢于質疑、開拓創新的精神。把學生的認識從宏觀引向微觀。從微觀原因來研究,探詢規律的本質。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達到遷移延伸,融會貫通的目的。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鞏固本節課的學習成果質量守恒定律探究學案【小組實驗】點燃立在天平上的蠟燭,每小組的同學觀察天平指針有無變化?實驗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質的質量改變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與探究】定量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提出問題】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總質量是增加、減小、還是不變?【你的猜想】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探究收集證據】按下面方案作前2個實驗,并觀察記錄現象,實驗后小組內交流討論。第3個實驗由老師完成。 實驗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方案三白磷在錐形瓶中燃燒實驗儀器藥品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天平.燒杯大理石、稀鹽酸、錐形瓶、天平。鑷子.天平,表面皿石灰水小燒杯,塑料管.天平實驗步驟(1)在燒杯中放入約20ml藍色硫酸銅溶液,小試管中放入氫氧化鈉溶液(2)稱量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3)傾斜燒杯,使二者反應。觀察(4)稱量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1)在錐形瓶中加入約30ml的稀鹽酸, 表面皿上放8顆大理石(2)稱量錐形瓶中和表面皿上物質的總質量。(3)取下錐形瓶和表面皿,用鑷子夾取大理石并放入稀鹽酸中, 使二者反應。觀察(4) 稱量錐形瓶和表面皿物質的總質量。(1) 在錐形瓶底放入一小里粒白磷并使它剛好與從瓶口伸入的玻璃棒接觸(2)稱量錐形瓶中物質的總質量。(3)取下錐形瓶, 將玻璃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灼燒,迅速插入錐形瓶引燃白磷觀察(4) 冷卻后。再次稱量錐形瓶中物質的總質量。實驗現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實驗結論友情提示:1、硫酸銅+氫氧化鈉 氫氧化銅+硫酸鈉2、碳酸鈣+ 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3.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交流共享】【得出結論】。【解釋結論】【實踐運用】 討論:1 質量守恒是普遍規律,但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損失”的質量到哪去了呢?這與質量守恒定律矛盾嗎?2 法輪功鼓催發功能使土變金是否有科學道理?【反思評價】【課后探究】1某同學在實驗中發現:鐵器生銹后,質量增加;木材燃燒后,質量減少。據此他 推斷質量守恒定律有例外。你認為這位同學的推斷對嗎?為什么?2有人宣布發明了一種將水變成汽油的技術,因而他可用水開動汽車。你相信嗎?說明理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