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中考“實驗與探究”的命題趨勢談“實驗與探究”備考策略彭 盛(東莞寮步香市中學,廣東 東莞 523400)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也一直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縱觀近幾年的中考化學試卷(特別是廣東省中考化學試題),可以發現,試卷中的實驗探究題最能反映新的中考命題思路,它們共同的特點體現在:實驗考查立足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實踐等能力的考查。這種新穎、靈活、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的實驗探究題模式,無疑將對中學化學新課程的實驗教學及復習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試卷命題中,實驗內容除考查大綱規定的重點內容外,也加強了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綜合考查,如實驗設計、物質推斷、物質檢驗、物質提純等,涉及的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實驗題、綜合實驗探究題,還有實驗與計算相結合。雖然試題難度不大,而且僅僅是對科學素養考查的初步探討,但對教學改革的導向非常明確。因此,加強化學實驗的備考研究,對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中考“實驗與探究”的命題趨勢分析1. “實驗與探究”題的設置模式和考查特點縱觀近幾年的廣東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實驗區)化學試卷,試卷結構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設置模式,其中“實驗與探究”的題號都是設置在第四大題,包括2個小題(都設置在第22、23小題),分值都約占卷面總分的23%左右,賦分值的比例相對較高。題型的考查內容更加全面,既保持了過去對教材中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考查,這幾年的廣東省中考卷的第22小題都是考查氣體的制備這一初中化學的核心內容(其中06年的第22題考查對蠟燭燃燒的探究,也是教材中的探究實驗);同時又注重探究性實驗題和綜合性實驗題的考查,通過比較這幾年的第23小題就不難發現,題目的考查形式特點都是先提供信息材料,然后要求學生發散思維,設計實驗過程,猜想實驗現象,分析思考,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寫出實驗報告,考查的是學生的整體的化學思維能力。說明新的中考對實驗探究的命題不再局限于考查對課本上實驗結論的簡單記憶、重復應用,而是更側重于考查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既忠實于課標又不局限于課本,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2.“實驗與探究”命題思路的特點⑴ 挖掘教材已有實驗,加大對學生知識遷移的考核近幾年中考化學試卷中出現的實驗題大多是對教材中實驗的改進和挖掘,原封不動照搬教材實驗的考題基本沒有,所以只靠死記硬背實驗,沒真正理解實驗中所蘊藏的化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化學知識來解決教材實驗中所出現的新問題是無法適應新中考要求的。例1:(2006年廣東中考卷第22題)幾位同學對蠟燭燃燒火焰的焰心進行了以下探究,請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驟:(1)點燃蠟燭,將一根小木條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s后取出,現象如右圖A,這證明焰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細短玻璃管,發現玻管中無明顯現象(如右上圖B),在玻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這說明焰心物質的性貢是________、_________。(3)猜想和驗證:猜想操作現象結論假設①:焰心氣體含C02在未點燃的短玻管上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設①不成立假設②:焰心氣體含CO用表面燒黑的灼熱銅絲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燒黑的銅絲變紅色________________假設③焰心氣體含石蠟蒸氣取一較長的細玻璃管,用濕冷毛巾包住中部,將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試用火焰點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設③成立取下長玻璃管、打開濕毛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蠟燭的分子式用CxH4y表示,則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題思路解析: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是人教版第一單元課題2的實驗課題。本考題以教材實驗為基礎,以焰心為探究對象,題目涉及實驗過程的設計、現象的準確描述、原因的分析,對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要求都非常高,既考核了學生的知識遷移,又著力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⑵ 結合研究性學習,加大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考核研究性學習做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正在成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而化學實驗則成為化學學科內研究性學習的良好載體,在近幾年的中考試卷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包括2003年第23題、2004年第23題、2005年第23題。例2:(2005年廣東中考卷第23題)某課外活動小組通過Intnet網上資料得知:廢棄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們從攝影店收集到一些廢棄的定影液,準備將其中的銀以單質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們進行了以下的實驗活動: (1)[設計方案]①加入比銀活潑的金屬單質②除去金屬混合物中的雜質 (2)[小組討論] ①選擇加入的金屬 甲同學認為:向定影液中加入過量的銅粉,則得到的金屬混合物含有銀和銅; 乙同學認為:向定影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則得到的金屬混合物含有銀和鐵。你認為 同學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方案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除去銀粉中混有的金屬向金屬混合物中加入的試劑是 ,化學方程式為 。(3)[進行實驗]過程如下:請回答:操作a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 ;溶液B中溶質的化學式為 。 (4)[產品驗證]請你設計一種簡單方法驗證得到的銀中是否還含有鐵粉,方法是 。命題思路解析:此題實際是考察金屬活動性及性質,將考查內容設計成從廢棄的定影液回收單質銀的探究活動,考核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驗思維,體現出化學實驗探究的重要性和科學性。⑶ 從實際問題出發,加大對學生開放思維的考核近幾年中考化學試卷普遍注重聯系實際。尤其實驗探究的試題的素材來源廣泛,命題者常以日常學習和生活情景為題材,體現出化學實驗的實用性。例3:(2008年廣東中考卷第23題)松花皮蛋是我們喜愛的食品。某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純堿、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學們對料泥進行了如下探究:【猜想】猜想 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 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實驗與現象】實驗過程與現象如下圖: 【問題與討論】(1)步驟②中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 ,玻璃棒在步驟②中的一種作用 。(2)步驟③的現象說明濾渣中含有: (寫化學式)。(3)請寫出步驟①發生的任意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由上述實驗現象推斷,猜想 是正確的,其理由是 。命題思路解析:此題實際是考察鹽和堿的復分解反應,將簡單的反應原理蘊含于松花皮蛋料泥這個熟悉的生活素材中進行探究,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體現出化學實驗的實用性。⑷ 銜接初高中教材,加大對學生科學思維的考核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是為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為了更好的貼近高中教學,近2年化學中考試卷新出現了一些高中的化學實驗,一些沒學過的知識在題干中以信息的形式告訴學生,從而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大對學生科學思維的考核。例4:(2007年廣東中考卷第23題)某小組同學對廢干電池筒內的黑色固體(內含有MnO2、NH4Cl、ZnCl2等)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1)操作②的名稱是 ,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操作③灼燒濾渣黑色固體時,會產生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由此推測濾渣中除含有MnO2外,還存在的物質是 。(3)操作④的試管中產生的氣體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該氣體為 。(4)請你寫出用pH試紙檢測濾液酸堿性的具體操作: 。(5)已知在氯化鋅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溶解生成可溶于水的Zn(NH3)4Cl2。同學們對操作②的濾液中的成分進行探究。驗證方法現象判斷猜想I:主要成分為氯化銨取少量濾液加入NaOH固體,并加熱未聞到明顯的氨的刺激性氣味 猜想Ⅱ:主要成分為氯化鋅 猜想Ⅱ成立由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濾液中 命題思路解析:本題以廢干電池利用設計研究性學習實驗情景,將對實驗操作、儀器作用、物質判斷的考查融在一個探究過程中,尤其第(5)問要求考生必須綜合運用化學知識和題中的信息才能正確解答,既突出考察了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加大對學生科學思維的考核。綜上所述,在新中考模式下,實驗探究題在化學試卷結構中仍將占有較高的分數比例,命題思路上將更加側重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強調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命題形式上也將繼續圍繞著“由身邊熟悉的生活情景再現簡單的化學原理”的方向,這樣的命題趨勢其實是由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決定的,同時也充分說明了實驗教學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因此,加強化學實驗的備考研究,對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二、中考“實驗與探究”備考策略1.中考考點梳理——有的放矢課標內容基本的實驗技能1.能進行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實驗的目的選擇實驗藥品和儀器,并能安全使用操作。3.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4.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的物質。5.初步學習使用過濾、蒸發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6.初步學習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氣體。《化學課程標準》中涉及到的重要、典型的實驗探究內容如表所列:一級主題二級主題三級主題身邊的化學物質地球周圍的空氣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探究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小組協作設計并完成實驗:探究空氣中二氧化碳相對含量的變化水與常見的溶液探究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三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的溫度變化金屬與金屬礦物實驗探究金屬的性質金屬的銹蝕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實驗探究酸堿鹽的主要性質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設計實驗推斷孔雀石(或堿式碳酸銅)分解的產物觀察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快慢的影響認識幾種化學反應通過實驗探究酸溶液、鹽溶液分別跟金屬發生置換反應的規律質量守恒定律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化學與社會發展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保護好我們的環境設計實驗,探究農藥、化肥對農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長的影響2.中考精典回眸——成竹在胸【類型一】★ 對基本技能和觀察能力的考查(儀器的使用和實驗基本操作) 【附件1】★ 對氧氣、二氧化碳的制備、檢驗、收集、除雜、干燥、性質實驗 【附件2-1】例5:(2007年廣東中考卷第23題)請根據下列裝置回答: 【附件2-2】⑴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① ,④ 。⑵如果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并收集CO2應選用上圖中的 (填序號);其化學方程式為 。⑶若用加熱固體KMnO4來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O2,應選用上面圖中的 (填序號),其化學方程式為 。⑷已知乙炔(C2H2)氣體可用水和CaC2反應制取。請你完成制取乙炔的化學方程式:CaC2+ = +C2H2↑。乙炔氣中常含酸性雜質氣體CO2和H2S,請在右邊方框中補畫出除雜裝置(導氣管用直線表示),并標注必要的試劑。【類型二】C、Fe、Cu、Fe2O3、CuO等物質性質及金屬活動性的探究題【附件3】★ 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顏色,與氧氣的反應及它的還原性。碳與鹽酸、稀硫酸不反應,現象:黑色固體不溶解。碳的氧化產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鐵的探究:一般考察它與酸的置換反應、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及亞鐵鹽溶液的顏色。鐵比較活潑與鹽酸、稀硫酸反應常說黑色固體溶解、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驗證混合物中有鐵粉的簡單方法:用磁鐵吸(或加稀鹽酸有氣泡)★ 銅的探究:考察銅的顏色、及與氧氣反應后得到的氧化銅的顏色且銅與鹽酸、稀硫酸不發生反應。★ 對Fe2O3、CuO等物質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顏色以及與鹽酸、稀硫酸反應而溶解后溶液的顏色。CuO與酸反應黑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Fe2O3與酸反應紅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黃色。例6:(2004年廣東中考卷第23題) 有l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⑴先對實驗做了如下設想和分析:某同學取少量粉末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一則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與對應結論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況)。請你完成下表: 燒杯中可能出現的現象 結論① 只含C② 含C、CuO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氣泡逸出,溶液呈淺綠色⑵通過實驗及分析,確定該粉末為C、CuO的混合物。⑶為了進一步探究C、CuO的性質,他又利用這種混合物補充做了下面兩個實驗:【實驗1】將此粉末敞口在空氣中灼燒完全,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反應完全后,靜置。燒杯中 (填“有”或“無”)不溶物,溶液呈 顏色。【實驗2】將此粉末隔絕空氣加熱(若碳完全反應),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反應完全后,靜置。請回答: ①燒杯中 (填“有”或“無”)不溶物; ②若靜置后溶液呈無色,則該溶液中溶質是 (寫化學式);③若靜置后溶液呈藍色,該實驗過程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類型三】CaO、Ca(OH)2、CaCO3、NaOH、Na2CO3性質有關的探究題【附件4】★ 氧化鈣: CaO與水反應放熱,升溫了,可以測溫度來檢驗;CaO與水反應得到微溶性堿Ca(OH)2,其水溶液就是澄清的石灰水,通過對Ca(OH)2的檢驗說明氧化鈣的存在。★ 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微溶性及溶解度;砌磚、抹墻、中和土壤酸性常用熟石灰。對Ca(OH)2的檢驗: ①利用Ca(OH)2與CO2氣體反應;②Ca(OH)2與Na2CO3溶液反應得到白色沉淀;③也可以用指示劑的變色或測PH的方法。★ 碳酸鈣:CaCO3的溶解性及與酸反應可生成CO2氣體。★ 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白色塊狀固體,易吸水潮解,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NaOH、Ca(OH)2的化學性質:(NaOH、Ca(OH)2變質問題的探究)與指示劑的反應,它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與非金屬氧化物(CO2和SO2)反應生成鹽和水(導致體系壓強減小);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無明顯現象的實驗探究)與可溶性鹽類;(鐵鹽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的沉淀;與銅鹽溶液反應生成藍色的沉淀)★ 碳酸鈉:碳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與酸反應可生成CO2氣體。例7:(2008年廣東肇慶中考卷第23題)實驗室常用的干燥劑“堿石灰”是CaO和固體NaOH的混合物,極易與空氣中水蒸汽和CO2反應而變質。某同學對一瓶久置的“堿石灰”作了如下探究:⑴【猜想】猜想Ⅰ:沒有變質,“堿石灰”只含有CaO、固體NaOH;猜想Ⅱ:已完全變質,“堿石灰”全部變成了CaCO3和Na2CO3。則CaO與水反應的反應方程式為 。⑵【實驗】如下圖所示:⑶【判斷】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會放熱,則由操作②現象判斷:猜想Ⅱ (填:成立、不成立)b.操作④發生化學反應的方程式為 ;由操作⑤⑥的現象判斷:濾液中含有 (寫化學式);由此判斷猜想Ⅰ (填:成立、不成立)。c.綜合a和b的結論,判斷該樣品變質情況為 。⑷【拓展】由上述實驗說明,實驗室中“堿石灰”應 保存;操作③中玻棒的作用是 。例8:(2006年廣東中考卷第23題)化學反應往往伴隨著一些現象發生,但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沒有明顯的現象。某小組的同學為了驗證CO2確實與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他們分別設計了如下圖所示兩種裝置。請回答:⑴照裝置A擠壓膠頭滴管,可觀察到U形管中的紅墨水液面左高右低,甚至紅墨水被吸入集氣瓶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按照裝置B,把膠頭滴管中的NaOH溶液擠入燒瓶中,松開鐵夾,此時可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⑶現有石灰石、稀鹽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等藥品,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制取CO2并證明CO2確實與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的實驗裝置。請模仿右圖的“圖例”,在右圖虛框中直接補畫出完整的實驗裝置圖。圖中試劑a是__________,能證明CO2確實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⑷為了進一步證實CO2與NaOH溶液已經發生了反應,同學們又設計了如下方案:取⑶實驗后的NaOH溶液,第一組同學滴加_________,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組同學滴加______,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們雖然看到的現象不同,但都能證實CO2與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⑸通過本實驗的探究,我們得到—個啟示:保存氫氧化鈉溶液時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類型在此不作贅述,詳見資料包中的附件。3.命題趨勢展望——高瞻遠矚⑴關注時事熱點教師要積極加強研究,詳細考察近年各地中考試題,結合中考要求,把握實驗命題走向,做到心中有數,與時俱進,適時調整復習策略。同時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在整體把握各地中考題的基礎上自行設計題目,從更多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切入,通過設計不同的題型指導學生進行中考復習,走在中考的前面【附件5】。平時多關注國內外的熱點大事,挖掘出其中與化學密切相關的結合點作為命題背景。像以雪災、地震、奧運、嫦娥奔月為載體的實驗題,在2008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中成為一大命題熱點。【附件6】⑵立足教材實驗任題型如何發展創新,解題還是需要基礎理論和能力的支撐,所以在復習中要注重實驗雙基復習,構建實驗基礎知識板塊,這就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為達到這個目的,可采用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相結合的方法。分散復習時,要求在復習各章節的內容時,引導學生認識實驗裝置要點、實驗儀器作用、實驗成敗關鍵、重要現象,理解操作的注意事項等,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同時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習題,較簡單的基礎題可以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只有有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學生的思維創新、探究能力才能有進一步的拓展。因此,應特別重視對演示實驗的再現、升華,可采用“ 串一串、挖一挖”的策略,將知識相互融合,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大膽創新能力。不僅如此,還應運用好教材練習中一些非慣性思維的題,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這樣在應對中考中的一些新題型時學生就可以從容應對。如在復習教材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可提問學生:這樣的裝置能否用于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為什么?這樣一來就可深化教材的內涵。集中復習實驗可以以專題的形式進行。例9:(2005年廣東中考卷第20題)某興趣小組用右圖所示裝置做酸堿中和反應實驗,試回答:⑴用膠頭滴管吸取鹽酸逐滴加入燒杯中,當溶液剛好由 色變成 色時,停止加入鹽酸,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⑵實驗(1)中,某同學不小心又多加了幾滴鹽酸,這時溶液的pH 7(填“>”、“<”或“=”)。⑶若要除去實驗(2)中過量的鹽酸可選用的試劑是 (填化學式)。⑷中和反應在實際中具有廣泛的應用,請舉出—個實例: 。該題的題材來源就是我們下冊教材P59頁的圖10-12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鹽酸。⑶培養發散思維中考往往更多考綜合實驗,因而不僅要復習個性實驗,還要進行實驗的組合,即綜合實驗的復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練習講評時,不就題論題,要適當擴散,善于借題發揮,將原題改頭換面,從不同角度和側面來引導學生分析,善于從一道題中引伸出其它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去聯想。對于一些典型的題目,要引導學生從五個方面考慮:⑴怎樣做?⑵為什么要這樣做?⑶為什么會想到這樣做?⑷不這樣做行不行?還有沒有別的方法?這些方法哪個最好?⑸這個問題如果改變設問角度,還會變成什么樣的題目,是變容易了,還是變難了?在實驗的復習課中,教師可根據同一儀器同一裝置的多種用途以及物質鑒別方法的多樣性設計開放性的試題,組織學生嘗試多種方案。如對右圖可設置以下幾個問題⑴用作洗氣瓶時,氣體的通過順序是什么?⑵用作量氣裝置時,氣體的通過順序是什么?⑶用作集瓶時,由b→a又可收集哪類氣體?⑷若瓶內無液體,由a→b可收集哪類氣體?⑸如果把集氣瓶倒置時,情況又如何?若在此基礎上,增加新儀器,在相同或不同的情境中多次訓練,深化一些綜合實驗設計,如氫氣中若混有二氧化碳、水蒸汽等雜質,如何驗證、如何除去、如何檢驗是否除盡?給學生充分發揮創造能力的空間,進行一次次的設計優化和改進,這樣,學生對解決綜合實驗問題的能力也將大大提高。⑷加強綜合訓練【附件7】開放性題型、實驗的評價與設計題型、探究性題型是近幾年命題中的新興題型,教師要多搜集此類試題,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和研究,教給他們思考和處理問題的切入點和方法,平時在復習的不同環節中就可不同程度地滲透訓練思想。像開放性試題的訓練,教師平時就要鼓勵學生善于提出不同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由于開放性題目往往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考核的就是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很多學生見到這樣的題就害怕,對自己沒有信心,不敢肯定自己的答案,因此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回答開放性題目,給學生多一點肯定,增強學生答題的自信心。探究題的訓練要讓學生知道有哪些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通常一道探究題要不是很長很長,步驟很多,學生看到就已經產生了恐懼;要不就是只有一個表格,要求學生設計方案,提示很少,學生看到也一樣覺得很難。因此在探究題的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探究題簡化,可以從整體到部分,部分到細節地對題目進行剖析,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探究性實驗的解題能力,也增強學生的解題信心。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決定了新中考模式下必然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查和評價,而準確把握中考“實驗與探究”題的命題趨勢,不僅對指導學生在中考復習中提高效率具有現實意義,同時也對推進化學實驗教學、彰顯化學教學價值具有重要啟示作用。因此,針對中考“實驗與探究”的復習,我們認為:可以通過梳理相關考點,使復習更有針對性;通過利用歷年各地中考 “實驗與探究”專題的精典題目來強化訓練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復習更有實效性;通過對命題趨勢的展望,合理調整學生的復習策略,讓復習更有方向性。總之,中考備考關鍵在于:做細、做實、做到位。愿與各位共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聯系地址:東莞市寮步鎮香市中學聯系電話:13631778118 郵箱:[email protected] QQ:30700307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