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題專題1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探究1、化學課上,老師將CO2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我們觀察到前者變渾,后者沒有明顯現象,CO2和 NaOH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呢?甲、乙兩同學設計了右圖所示的A、B兩個實驗來驗證,觀察到現象是:裝置A軟塑料變扁,裝置B活塞向上運動。(1)甲同學認為這兩個實驗都可行,其反應原理都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2)乙同學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這兩個實驗都不能證明使容器內壓強變小的原因是CO2與反應,還是CO2溶于水,甲同學認為可以補充一個實驗來回答該問題,該實驗是 。(只利用A裝置――礦泉水瓶進行)2、某化學實驗小組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發生反應時,小明設計出下列三種裝置進行實驗: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寫出上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名稱:a ,b 。(2)以上三個實驗中,①③有明顯現象,請你幫小明記錄他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實驗① 。實驗③ 。(3)實驗②因選用儀器不當導致未能觀察到明顯現象,請你幫小明尋找一種物品替代該裝置中的廣口瓶,以使實驗取得成功,你將選用的物品是 ,改進后能看到的實驗現象是 。(4)小余同學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小明實驗還不足以證明CO2與NaOH確實發生了反應,其理由是 。(5)小余同學又補充了設計如下實驗方案來進一步證明,我來幫他完成:實驗步驟和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方案1CO2和NaOH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6)請你再設計一個與上述實驗不同原理的實驗來證明并檢驗CO2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了Na2CO3,并將有關的實驗操作、現象、結論填入下表:實驗操作實驗現象結 論 3.有些化學反應有明顯的現象,有些化學反應必須借助一定的裝置來判斷反應是否發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發生化學變化時,某校化學探究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以下四種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請簡單描述上述四種裝置中的實驗現象: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四種實驗設計所依據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約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時沒有明顯的現象變化。某研究小組設計了下列實驗裝置 (所有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試圖通過觀察現象來間接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⑴請根據上圖實驗裝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將可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填入下表中:所選裝置操作方法實驗現象A將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扣在水中試管內的液面略有上升B將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C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燒瓶D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錐形瓶E將膠頭滴管中氫氧化鈉溶液擠入燒瓶F將分液漏斗中氫氧化鈉溶液注入集氣瓶中⑵若再分別向A、B裝置的燒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鈣溶液,將會看到的現象是:A: ;B: 。5.化學反應往往伴隨著一些現象發生,但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沒有明顯的現象。為了通過一些現象說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某班同學分兩組作了如下探究實驗:(1)第一組同學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試管倒立在裝有飽和NaOH溶液的燒杯中(如右圖所示),看到試管內液面上升。這種現象是因為試管內外產生( )A.溫度差 B.重力差 C.壓強差 D.浮力差 (2)第二組同學從中得到啟發,也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進行探究:A現象為 ,B現象為 ,C現象為 。(3)同學們經過分析討論,認為第一組的實驗中產生液面上升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因為CO2與溶液中的NaOH反應,消耗了CO2,你認為另一種原因是 。 (4)為了進一步證實CO2與NaOH溶液已經發生了反應,他們設計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實驗后的溶液,第一組同學滴加 ,現象為 ; 第二組同學滴加 ,現象為 。他們雖然看到的現象不同,但都可以證實CO2與NaOH溶液已經發生了反應。6.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質,A、B兩同學分別設計了探究實驗的方案。A同學的實驗方案和課本上一樣,是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如圖甲所示。B同學的實驗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圖乙進行實驗,觀察小花顏色變化。請你對A、B兩同學的實驗探究方案進行評價:①哪個同學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__,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②圖甲實驗中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 ____ __。③圖乙中第(Ⅰ)(Ⅱ)步驟的目的是說明: 。④圖乙中步驟(Ⅲ)的現象是: ⑤若將圖乙步驟(Ⅳ)已經變色的小花從集氣瓶中取出,再放到裝有濃硫酸的燒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右圖),一段時間后,現象是: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探究答案1.(1) CO2+2NaOH=Na2CO3+H2O(2)或做個對比實驗:取兩個同樣大的礦泉水瓶充滿CO2后,注入同體積的水和NaOH溶液蓋上瓶蓋振蕩,比較兩礦泉水瓶變癟的程度等;(也可圖示)2.(1)a燒杯;b膠頭滴管(或滴管) (2)實驗①試管內液面逐漸上升,形成水柱;實驗③小氣球脹大 (3)礦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礦泉水瓶變癟或向內凹進(4)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且和水會反應,究竟是CO2溶于水或和水會反應使氣壓減小的結果?還是CO2與NaOH反應使氣壓減小的結果? (5)有氣泡產生(實驗步驟方法:取反應后的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再逐滴加入稀鹽酸)(6)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將CO2通入NaOH溶液后)滴入CaCl2溶液(或石灰水Ca(OH)2溶液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或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稀鹽酸;表明CO2與NaOH反應生成了Na2CO33、(1)A:溶液進入試管內 B:反應后燒杯內的水會倒吸到錐形瓶中 C:擠壓滴管內的氫氧化鈉溶液后,小氣球會脹大 D:擠壓滴管內的氫氧化鈉溶液后,會形成噴泉。(2)因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內的壓強減小,與外界大氣壓形成壓強差。(3)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若有氣泡產生,說明有碳酸鹽存在,證明二氧化碳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4.⑴B.試管內的液面明顯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燒瓶中;D.盛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內的長導管口有氣泡產生;E.燒瓶內形成噴泉。F.瓶內小氣球會脹大。⑵A:無明顯的現象變化;B:產生白色沉淀。5.(1)C (2)A現象:塑料瓶變癟了,B現象:雞蛋進入(或部分進入)瓶中,C現象:氣球脹大。(3)CO2溶于水(或與水反應),消耗了CO2;(4)稀酸,冒氣泡;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可),產生白色沉淀。(兩種方法不分先后)6.(1)B同學的方案合理;(2)B同學進行了幾個對比實驗,通過觀察小花顏色的變化可以說明:紫色石蕊變紅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的結果。附其它裝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