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化學會考復習——基本概念 基本理論北京24中學 王君、劉朝暉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考試要求]了解物質的量及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阿伏加德羅定律、反應熱的含義。理解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的含義。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及相關內容。[復習建議]認真閱讀2003年會考考試說明,領會說明中對知識、能力有哪些要求。認真閱讀說明中對考試內容涉及的各個知識點是如何要求的,尤其對要求的層次:了解、理解、掌握要深刻領會其涵義。按照考試說明中對考試內容的要求及各知識點,認真閱讀、仔細領會教材中相關各章節(jié)內容,同時要會做、會分析書中相應習題。以下是考試說明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化學必修課本的相應內容。物質的量及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摩爾質量——第一冊第36—42頁 氣體摩爾體積、阿伏加德羅定律——第一冊第42—48頁 物質的量濃度、反應熱——第一冊第48—56頁(2)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第一冊第84—89頁(3)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部分——第一冊第16—20頁 氧化還原反應配平——第一冊第185—187頁[重點內容及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概念 1. (具有) (本身) (發(fā)生) (變?yōu)椋?br/>氧化劑————氧化性————被還原————還原反應————還原產(chǎn)物 (具有) (本身) (發(fā)生) (變?yōu)椋?br/> 還原劑————還原性————被氧化————氧化反應————氧化產(chǎn)物例題1:氫化鈉是一種離子化合物,它可以跟水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H+H2O=NaOH+H2 ↑ ,此反應的氧化劑是( ) A.NaH B.H2O C.NaOH D.H2答案:B例題2:下列各組物質之間反應時,水作氧化劑的是( ) A.Na和 H2O B.O2和 H2O C.Fe和H2O D.Cl2 和H2O答案:A、C2.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3.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的得失(或轉移)。4.氧化還原反應與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分解、復分解、置換)的關系:化合反應、分解反應不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復分解反應一定為非氧化還原反應 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原則:化合價升高總數(shù)(失電子總數(shù))= 化合價降低總數(shù)(得電子總數(shù))練習 1) I2 + HNO3 —— HIO3 + NO + H2O 2) S + KOH —— K2S + K2SO3 + H2O 3) NH3 + Cl2 —— N2 + NH4Cl 4) KMnO4 + HCl —— KCl + MnCl2 + Cl2↑ + H2O 5) CuS + HNO3 —— Cu(NO3)2 + H2SO4 + NO↑ + H2O 6) FeS + HNO3 —— Fe(NO3)3 + S + NO↑ + H2O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方法:根據(jù)化合價反應前后是否有變化。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比較氧化能力(或還原能力)強弱例題:根據(jù)下列反應 H2SO3 + I2 + H2O = 2HI + H2SO4 2FeCl3 + 2HI =2FeCl2 + 2HCl + I2 3FeCl2 + 4H NO3 = 2FeCl3 + NO↑+ Fe(NO3)3 + 2H2O判斷氧化劑的氧化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 還原劑的還原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 。[分析]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能力:氧化劑>氧化產(chǎn)物 還原劑的還原能力:還原劑>還原產(chǎn)物 H2SO3 + I2 + H2O = 2HI + H2SO4 氧化性:I2 >H2SO4 還原性:H2SO3 >HI 2FeCl3 + 2HI =2FeCl2 + 2HCl + I2 + H2SO4 氧化性:FeCl3>I2 還原性: HI> FeCl2 3FeCl2 + 4H NO3 = 2FeCl3 + NO↑+ Fe(NO3)3 + 2H2O 氧化性:H NO3 > FeCl3 還原性:FeCl2> NO 答案:氧化劑的氧化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H NO3 > FeCl3> I2 >H2SO4 還原劑的還原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H2SO3 >HI> FeCl2> NO常見氧化劑氧化能力順序,相應還原劑還原能力順序:氧化能力:KMnO4 > Cl2 > Br2 > F e3+ > I2 >S 還原能力:Mn2+ < Cl- < Br- < Fe2+ < I- < H2S 強氧化劑與強還原劑相遇可反生氧化還原反應;反之,不反應。 例如:Cl2與Br- 、Fe2+ 等可反應,F(xiàn) e3+ 與I- 、H2S等可反應; I2與Br- 、Fe2+等不可反應,Br2與Mn2+、Cl-等不可反應。電子轉移方向和數(shù)目的表示法及有關計算例題:寫出銅與濃硝酸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關系和數(shù)目,若有4摩硝酸被還原時,有 摩 被氧化。若轉移1摩電子時,未被還原的硝酸 摩,參加反應的硝酸 克。 [分析]化學方程式為:Cu +4 H NO3== Cu(NO3)2 + 2NO2↑+ 2H2O,其中銅是還原劑被氧化,硝酸是氧化劑,根據(jù)化學方程式找出相應關系:未被還原 —— 參加反應—— 電子 被還原 —— 被氧化 2 H NO3 —— 4 H NO3 ——2e 2 H NO3 —— Cu 2mol 4×63g 2mol 2mol 1mol y z 1mol 4mol x x=2mol y=1mol z=126g化學量 條件:氣體、標況 ( 例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22.4升氧氣中,一定含有6.02×1023個氧分子B.80克氫氧化鈉溶解在1升水中,得到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2摩爾/升C.18克水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占22.4升。D.標準狀況下,20毫升氨氣跟60毫升氧氣所含分子個數(shù)比為1:3[分析] A.無標準狀況條件 B.80克氫氧化鈉溶解在1升水中,溶液的體積不等于1升 C.標況下水為液體,所以體積不為22.4升 D.根據(jù)阿伏加德羅定律正確[補充]1.標準狀況的含義。 2.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shù)濃度的相互換算。 3.反應熱、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例如:2H2(氣)+O2(氣)=2H2O(液)+571.6KJ 2H2(氣)+O2(氣)=2H2O(氣)+483.6KJ熱量多少與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有關熱量多少與化學方程式中物質的計量有一一對應關系例如:H2(氣)+1/2O2(氣)=H2O(液)+285.8KJ離子反應1.本質:溶液中參加反應的離子的濃度迅速降低。2.反應發(fā)生的條件:能發(fā)生氧化還原、能生成沉淀、氣體、難電離的物質、發(fā)生絡合等。3.離子反應的規(guī)律 ①與H+反應:氫氧根:OH-弱酸根:CO32-、SO32-、S2-、ClO-、SiO32-、CH3COO-、F-、PO43-、AlO2-等弱酸的酸式酸根:HCO3-、HSO3-、HS-、H2PO4-、HPO42-等②與OH-反應:金屬陽離子:Al 3+、Cu2+、Mg 2+、Fe 2+、Fe 3+ 、NH4+、H +等酸式酸根:HCO3-、HSO3-、HS-、H2PO4-、HPO42-等③產(chǎn)生沉淀:④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⑤發(fā)生絡合:Fe3+與SCN- Ag+與NH3·H2O⑥其它: Al 3+ 與AlO2-反應 Al 3+ + 3AlO2- + 6H2O = 4Al(OH)3 ↓4.離子方程式:含義:a.代表某一個具體反應,如:氯化鋇溶液和硫酸鈉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Ba2+ + SO42- = BaSO4↓b.代表一類反應,可溶性鋇鹽與可溶性硫酸鹽反應,生成難溶的硫酸鋇和可溶性鹽。Ba2+ + SO42- = BaSO4↓②書寫步驟:寫:根據(jù)事實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拆:可拆——可溶性堿、可溶性鹽、強酸。 不拆——單質、氧化物、難溶性物質、氣體、難電離的物質(水、氨水、弱酸)刪:刪去等號兩邊相同離子或物質。查:電荷守恒、電子守恒、質量守恒。[練習]⑴氫氧化鋇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 ⑵氫氧化鉀溶液和醋酸反應 ⑶氫氧化鋇溶液和硫酸銨溶液混合 ⑷ 碳酸鈣溶于鹽酸⑸ 實驗室制氯氣⑹氯氣溶于水⑺氯氣通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⑻金屬鈉投入水中 ⑼向氯化鐵溶液中通入硫化氫氣體 ⑽鐵與稀硫酸反應⑾硫化亞鐵與鹽酸反應 ⑿碳酸氫鈉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鈣溶液⒀碳酸氫鈉溶液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鈣溶液⒁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混合顯堿性⒂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混合顯中性⒃向氯化亞鐵溶液中通入氯氣 ⒄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體⒅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氣體⒆向溴化亞鐵溶液中通入過量氯氣 [答案]⑴ 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 2H2O⑵ OH- + CH3COOH = CH3COO- + H2O ⑶ Ba2+ + 2OH- + 2NH4+ + SO42- = BaSO4 ↓+ 2NH3·H2O ⑷ CaCO3 + 2H+ = Ca2+ + CO2 ↑+ H2O⑸ MnO2 + 4H+ + 2Cl- = Mn2+ + Cl2↑ + 2H2O⑹ Cl2 + H2O = H+ + Cl- + HClO ⑺ Cl2 +2OH- = Cl- + ClO- + H2O ⑻ 2Na + 2H2O = 2Na+ + 2OH- + H2 ↑ ⑼ 2Fe3+ + H2S = 2Fe2+ + S + 2H+ ⑽ Fe + 2H+ = Fe2+ + H2↑⑾ FeS + 2H+ = Fe2+ + H2S ↑ ⑿ HCO3- + Ca2+ + OH- = CaCO3 ↓ + H2O⒀ 2HCO3- + Ca2+ + 2OH- = CaCO3↓ + CO32- + 2H2O⒁ H+ + SO42- + Ba2+ + OH- = BaSO4 ↓+ H2O⒂ 2H+ + SO42- + Ba2+ + 2OH- = BaSO4 ↓+ 2H2O⒃ 2Fe2+ + Cl2 = 2Cl- + 2Fe3+ ⒄ OH- + CO2 = HCO3- ⒅ 2OH- + CO2 = CO32- + H2O⒆ 2Fe2+ + 4Br- + 3Cl2 = 2Fe3+ + 6Cl- + 2Br2四、常見題型一種試劑檢驗多種物質例題:能鑒別氯化銨、硫酸鉀、硫酸銨、氯化鈉四瓶無色溶液的試劑是( )A.氫氧化鋇溶液 B.硝酸鋇溶液 C.硝酸銀溶液 D.氫氧化鈉溶液答案:A離子共存問題例題1:下列各組離子中,在溶液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 、Fe3+、Cl- B.Al3+、OH-、SO42- C.Na+、NO3-、HCO3- D.Na+、I-、NO3-答案:B例題2:在強酸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為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A.K+ 、Na+、AlO2-、NO3- B.Al3+、SO42-、NO3-、NH4+C.K+ 、SO42-、NH4+、MnO4- D.K+ 、Na+、S2—、SO32-[分析]此類型題一定要看清楚題設條件,如 :溶液是否為酸性、堿性溶液;無色或有色溶液;離子間反應是否有反應類型上的限定(例如:由于氧化還原反應而不共存)。根據(jù)各項中給出的具體離子,按離子反應規(guī)律找出答案。答案:B例題3:無色溶液含有下列五種離子中的幾種:K+、Ba2+、 Cl-、CO32-、SO42-,取少量 此溶液,加入氯化鋇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沉淀中加入稀鹽酸,沉淀量不減少;向濾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判斷:原溶液中有 和 離子,不能確定的有 離子。[分析]加入氯化鋇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沉淀中加入稀鹽酸,沉淀量不減少,說明有 SO42-,無Ba2+、CO32-;向濾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說明有Cl-,可能是原溶液中含有的或是引入的。答案:原溶液中有K+、SO42-,不能確定的是 Cl-。判斷離子方程式正誤方法:①符合客觀事實 ②電子得失守恒 ③電荷守恒、質量守恒 ④注意反應物間的量比關系注意:落實前面的有關離子方程式。第二部分 基礎理論[考試要求]了解原子的組成、同位素的概念,了解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的涵義,掌握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質量數(shù)之間的關系。以第三周期為例理解元素性質及化合物的性質遞變規(guī)律,會寫常見分子或物質的電子式。了解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及其典型代表物。[復習建議]同基本概念1——4,以下是考試說明中所涉及的知識點(1)原子組成、同位素概念——第一冊第118—122頁(2)1—18號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第一冊第125—129頁(3)元素周期律——第一冊第129—132頁 以第三周期為例,分析元素性質及化合物性質遞變規(guī)律——第一冊第134—139頁(4)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第一冊第143—147頁(5)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概念、典型代表物與主要物理性質的關系——第一冊第154—159(6)電子式——第一冊第144、149頁[重點內容及分析]物質結構原子的組成 相互關系:質量:質量數(shù)(A)= 質子數(shù)(Z)+ 中子數(shù)(N)電量: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 = 質子數(shù) = 核電荷數(shù) = 核外電子數(shù) 離子中:原子序數(shù) = 質子數(shù) = 核電荷數(shù) = 核外電子數(shù) 陰離子:n- 電子數(shù) = Z + n 陽離子: n+ 電子數(shù) = Z - n三微粒的性質及作用質子中子電子電性相對質量作用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要求:1-20號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必須熟記。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的關系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 = 族序數(shù) = 最高正價數(shù) 電子層數(shù) = 周期序號 |最高正價數(shù)| + |最低負價數(shù)| = 8離子結構 陽離子陰離子與He電子層結構相同的Li+、Be2+H-與Ne電子層結構相同的Na+、Mg2+、Al3+O2-、F-與Ar電子層結構相同的K+、Ca2+S2-、Cl-[小結]1.離子的電子層數(shù)與元素所在周期的關系:同周期陽離子比陰離子電子層數(shù)少1; 上一周期陽離子比下一周期陰離子電子層數(shù)少2。 2.“陰上陽下”的關系:下一周期陽離子與上一周期陰離子電子層數(shù)相同。化合價變化規(guī)律以第三周期為例: 注意:金屬無負價,氟無正價。④原子半徑、離子半徑變化規(guī)律同周期從左到右同一族從上到下不同周期不同族原子半徑離子半徑二.元素周期律及性質遞變規(guī)律性質同周期(從左到右)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序數(shù)原子半徑失電子能力得電子能力金屬性非金屬性單質的還原性單質的氧化性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酸堿性與氫氣化合難易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注:①不同周期不同族 ②位、構、性相互推導例題1:下列敘述中,可以用來判斷金屬性強弱的是( )A.一個金屬原子失去電子的多少B.1mol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的多少金屬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強弱 D.金屬原子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答案:C、D例題2:下列各關系中,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CB.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H2OC.單質的化學活動性:Cl2>F2>I2D.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LiOH答案:A、D例題3:對于同一周期從左到右的主族元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原子半徑逐漸減小B.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C.最高正化合價逐漸增大D.單質的熔沸點逐漸增高答案:B、D例題4:現(xiàn)有A、B、C三種元素,他們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主 族元素;化合物AB中陰離子和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排布;C元素的原子比B元素的原子少 兩個電子。寫出它們的元素符號:A B C 。答案:A.Na B.F C.N 三.化學鍵與晶體結構 四.化學鍵與晶體結構、晶型與主要物理性質的關系晶型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構成晶體的微粒種類陰、陽離子原子分子金屬陽離子、自由電子微粒間的相互作用熔沸點、硬度導電性溶解性舉例[小結]1.物質的組成、分類 微觀 宏觀 分子 單質2.物質 原子 離子 化合物3.各概念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例題:判斷正誤:離子化合物一定含有離子鍵( √ ) 離子化合物只含有離子鍵 ( × ) 共價化合物只含有共價鍵 ( √ )如何判斷物質的晶體類型活潑金屬(ⅠA、ⅡA)與活潑非金屬(鹵族、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鹽、堿以離子鍵結合,固態(tài)時為離子晶體。常見原子晶體 :金剛石、晶體硅、二氧化硅、碳化硅。非金屬氧化物、含氧酸、氣態(tài)氫化物、大多數(shù)有機物固態(tài)為分子晶體。10電子分子:CH4、NH3、H2O、HF、Ne例題:下列微粒中,與氫氧根離子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的是( ) A.Cl- B.F- C.NH3 D.NH4+答案:B電子式、用電子式表示物質形成會正確書寫下列分子或物質的電子式:N2、HCl、Cl2、CO2、NH3、H2O、Na2O2、NaCl、NaOH、HClO、NH4Cl、CH4、C2H4、C2H2、C2H5OH、CH3COOH、CH3CHO晶型與熔沸點的關系例題:下列晶體中,熔點最高、硬度最大的是( ) A.氯化鈉 B.干冰 C.金剛石 D.碘答案:C8.化學式 組成式:不存在分子的,化學式即組成式.分子式 :存在分子的,化學式即分子式(只有分子晶體是此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