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硝酸》說課稿 安陽縣二中 劉永紅一、說教材1、地位和作用氮族元素是在學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最后一個主族,在以學過的鹽酸、硫酸的知識中,酸的通性和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為學習硝酸的性質作了很好的鋪墊;所學的電離理論、原子結構及氧化還原理論對本節課的學習起著指導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三大強酸的性質將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同時可加深對上述理論的理解。所涉及的一些復雜的化學方程式為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打下了基礎。硝酸是重要的化工產品,是三大強酸之一,也是氮的一種重要化合物。硝酸應用很廣泛(可用來制造炸藥、氮肥、染料、人造絲等),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上有著重要用途。硝酸的性質不僅是本章的重點,而且貫穿中學化學的始終,是歷年高考命題的熱點。因此,硝酸的性質是全章的重點之一。2、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酸性、不穩定性、強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2)能力目標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對比分析和推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3)情感目標通過硝酸的濃度變化—量變引起質變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通過介紹硝酸的用途和我國的硝酸工業對學生進行發奮學習的教育和安全教育。(4)發展性目標:了解科學探索的一般方法,培養環保意識。了解科學探索的一般方法,培養環保意識。3、重點、難點雖然硝酸的部分性質在初中化學中曾經介紹過,但作為濃、稀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簡單提及,而且濃、稀硝酸的氧化性不盡相同,還原產物也不相同,這就使得硝酸的氧化性與濃硫酸的氧化性更復雜,更難掌握,因此硝酸的氧化性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難點。 二、說教法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關于硝酸的物理性質、不穩定性、強氧化性的教學,我采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探究、交流、歸納與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首先要做好實驗,給予學生以正確、鮮明和深刻的印象。做實驗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分析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和從中說明了什么問題,能得出什么結論。1、情境激學: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在講硝酸為什么貯存在棕色試劑瓶中,引導學生掌握硝酸的不穩定性時,將采用此法。2、目標導學: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在講硝酸的化學性質時將用此法。3實驗促學: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推理驗證硝酸的性質。在講硝酸的氧化性時所涉及實驗時用此法。 這些方法都立足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三、說學法通過本節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以下基本學習方法。1、觀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通過現象分析本質。例如,硝酸的不穩定性和氧化性。2、聯想:將硝酸知識和大量豐富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有機結合。例如,可由濃硫酸的強氧化性遷移到硝酸強氧化性。3、推理:讓學生通過推理導出結論,從而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方法。例如,從硝酸的性質推出硝酸的用途。 4、對比:通過對物質性質的分析、對比,讓學生掌握濃硝酸的氧化性強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四、說程序1、聯系實際問題,創設懸念引入新課我先展示了一個實際問題情境:最近媒體經常有關于有人用黃銅仿制“黃金”行騙,被騙者后悔不迭的報道。然后提出,假如是你,你會上當么?你能不能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識別黃金的真假?學生思索一陣,感到以前所學的知識對該問題無能為力。此時,我順勢提出:識別的方法就在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中,學好了這一節課我們就有了鑒別的本領。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2、探究與交流,掌握新授課,突破重難點探究與交流一(1)、硝酸的物理性質:探究:提供三瓶酸:濃鹽酸、濃硫酸、濃硝酸,通過觀、嗅、閱讀標簽信息,獲得HNO3 的重要物理性質。交流:突出硝酸的揮發性。探究與交流二(2)、硝酸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性觀察:硝酸的試劑瓶顏色為棕色探究:出示---盛放在無色試劑瓶里已分解呈黃色的濃硝酸閱讀:課文有關濃硝酸呈黃色的原因說明 反應方程式: 4HNO3 = 4NO2↑ + O2↑ +2H2O 交流:b.哪些因素可以促進硝酸分解?(光、熱、濃度) c.市售硝酸為何呈黃色?如何保存?探究與交流三(3)、硝酸的化學性質——強氧化性【問題】:濃硫酸有強氧化性,濃鹽酸沒有強氧化性,那么濃硝酸是否有強氧化性呢?設計什么樣的實驗加以探究? (1)實驗:銅與濃硝酸反應探究: (2)實驗:鋁片在濃硝酸中鈍化 (3)實驗:紅熱木炭在硝酸中燃燒 濃硝酸與濃硫酸性質相似都具有強氧化性交流: Cu + 4HNO3 →Cu(NO3)2 + 2NO2↑+ 2H2O C + 4HNO3 →CO2↑ + 4NO2↑ + 2H2O 濃硝酸使鋁鈍化【問題】:稀硫酸無強氧化性,稀硝酸是否有強氧化性?探究: (1)實驗:Cu與稀H2SO4反應 (2)實驗:Cu與稀HNO3反應 金屬與硝酸反應,一般都不產生氫氣。 稀HNO3與濃HNO3 都有強氧化性,濃度越大,氧化性越強。交流: 稀HNO3 一般被還原成NO,濃HNO3 一般被還原成NO2 一定量的濃硝酸與過量金屬反應還原產物先為NO2、后為NO 3Cu+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知識歸納(大屏幕投影):列表比較鹽酸、硫酸和硝酸的化學性質。 在講濃、稀硝酸的強氧化性時我采用探究與交流的方式目的是突出重點,比較濃,稀硝酸產物的不同目的在于突破難點。(4)、關于硝酸的用途,將利用多媒體教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播放硝酸的用途和我國的硝酸工業的發展狀況,將硝酸知識和大量豐富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3、回顧本節內容,進行知識小結我把本節知識總結成一個順口溜:“濃硝酸有三性,強酸氧化不穩定;銅與硝酸被氧化,冷濃鐵鋁會鈍化;木炭穩定也不怕,熱濃硝酸氧化它。”這樣有利于學生記憶。4、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進行思維訓練和思維創新(1)、讓學生熟悉本課件中全部思考問題,重點放在思維訓練和思維創新的問題上,個人和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巡視指導。(2)、教師抽查個人回答或搶答問題。5、布置課后作業,進行知識鞏固有關習題五、說實驗改進:1、銅與濃硝酸的反應用大約20厘米的廢輸液帶將兩支廢一次性針管(去掉針頭)連接起來,一支針管中放入銅片,另一支裝有濃硝酸,實驗時把濃硝酸擠到放銅片的針管中,可以看到銅和濃硝酸劇烈反應,針管中充滿紅棕色的氣體且硝酸變為了綠色,此時把硝酸擠到另一支針管中,固液分離反應停止,可以看到輸液帶中充滿綠色的液體。2.銅與稀HNO3反應取銅與濃硝酸反應同樣的裝置,一支針管中放入銅片,另一支裝有稀硝酸和氧氣,實驗時把稀硝酸擠到放銅片的針管中(氧氣留下),可以看到銅和稀硝酸緩慢反應,針管中慢慢充滿無色的氣體且硝酸變為了藍色,此時把硝酸擠到另一支針管中,固液分離反應停止,輸液帶中充滿藍色的液體,豎立針管把氧氣壓入無色氣體中,可觀察到氣體由無色變為紅棕色。優點:廢物利用,裝置簡單,操作方便,直觀性強,效果明顯且避免污染,且兩實驗對比明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