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化學知識點規律大全——鹵素1.氯氣[氯氣的物理性質](1)常溫下,氯氣為黃綠色氣體.加壓或降溫后液化為液氯,進一步加壓或降溫則變成固態氯.(2)常溫下,氯氣可溶于水(1體積水溶解2體積氯氣).(3)氯氣有毒并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會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則會中毒死亡.因此,實驗室聞氯氣氣味的正確方法為: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僅使少量的氯氣飄進鼻孔.[氯氣的化學性質]畫出氯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很容易獲得1個電子.所以,氯氣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是一種強氧化劑.(1)與金屬反應:Cu + C12CuCl2實驗現象:銅在氯氣中劇烈燃燒,集氣瓶中充滿了棕黃色的煙.一段時間后,集氣瓶內壁附著有棕黃色的固體粉末.向集氣瓶內加入少量蒸餾水,棕黃色固體粉末溶解并形成綠色溶液,繼續加水,溶液變成藍色.2Na + Cl22NaCl 實驗現象:有白煙產生.說明 ①在點燃或灼熱的條件下,金屬都能與氯氣反應生成相應的金屬氯化物.其中,變價金屬如(Cu、Fe)與氯氣反應時呈現高價態(分別生成CuCl2、FeCl3).②在常溫、常壓下,干燥的氯氣不能與鐵發生反應,故可用鋼瓶儲存、運輸液氯.③“煙”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到空氣中形成的物質.如銅在氯氣中燃燒,產生的棕黃色的煙為CuCl2晶體小顆粒;鈉在氯氣中燃燒,產生的白煙為NaCl晶體小顆粒;等等.(2)與氫氣反應. H2 + Cl2 2HCl注意 ①在不同的條件下,H2與C12均可發生反應,但反應條件不同,反應的現象也不同.點燃時,純凈的H2能在C12中安靜地燃燒,發出蒼白色的火焰,反應產生的氣體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并有小液滴出現;在強光照射下,H2與C12的混合氣體發生爆炸.②物質的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任何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屬于燃燒.如金屬銅、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等.③“霧”是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的物質;“煙”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到空氣中形成的物質.要注意“霧”與“煙”的區別. ④H2與Cl2反應生成的HCl氣體具有刺激性氣味,極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氫氯酸,俗稱鹽酸.(3)與水反應. 化學方程式: C12 + H2O =HCl + HClO 離子方程式: Cl2 + H2O =H+ + Cl- + HClO說明 ①C12與H2O的反應是一個C12的自身氧化還原反應.其中,Cl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H2O只作反應物.②在常溫下,1體積水能溶解約2體積的氯氣,故新制氯水顯黃綠色.同時,溶解于水中的部分C12與H2O反應生成HCl和HClO,因此,新制氯水是一種含有三種分子(C12、HClO、H2O)和四種離子(H+、Cl-、ClO-和水電離產生的少量OH-)的混合物.所以,新制氯水具有下列性質:酸性(H+),漂白作用(含HClO),Cl-的性質,C12的性質.③新制氯水中含有較多的C12、HClO,久置氯水由于C12不斷跟H2O反應和HClO不斷分解,使溶液中的C12、HClO逐漸減少、HCl逐漸增多,溶液的pH逐漸減小,最后溶液變成了稀鹽酸,溶液的pH<7.④C12本身沒有漂白作用,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C12與H2O反應生成的HClO.所以干燥的C12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而混有水蒸氣的C12能使干燥布條褪色,或干燥的C12能使濕布條褪色.⑤注意“氯水”與“液氯”的區別,氯水是混合物,液氯是純凈物.(4)與堿反應.常溫下,氯氣與堿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通式為:氯氣 + 可溶堿 → 金屬氯化物 + 次氯酸鹽 + 水.重要的反應有:C12 + 2NaOH=NaCl + NaClO + H2O或Cl2 + 2OH-=Cl- + ClO- + H2O該反應用于實驗室制C12時,多余Cl2的吸收(尾氣吸收).2Cl2 + 2Ca(OH)2 =Ca(C1O)2 +CaCl2 + 2H2O說明 ①Cl2與石灰乳[Ca(OH)2的懸濁液]或消石灰的反應是工業上生產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1O)2②次氯酸鹽比次氯酸穩定.③漂粉精和漂白粉用于漂白時,通常先跟其他酸反應,如:Ca(ClO)2+2HCl=CaCl2+2HClO④漂粉精和漂白粉露置于潮濕的空氣中易變質,所以必須密封保存.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O)2 + CO2 + H2O =CaCO3↓+ 2HClO 2HClO2HCl + O2↑由此可見,漂粉精和漂白粉也具有漂白、消毒作用.[氯氣的用途]①殺菌消毒;②制鹽酸;⑧制漂粉精和漂白粉;④制造氯仿等有機溶劑和各種農藥.[次氯酸]①次氯酸(HClO)是一元弱酸(酸性比H2CO3還弱),屬于弱電解質,在新制氯水中主要以HClO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在書寫離子方程式時應保留化學式的形式.②HClO不穩定,易分解,光照時分解速率加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為:2HClO =2H+ + 2Cl- + O2↑,因此HClO是一種強氧化劑.③HClO能殺菌.自來水常用氯氣殺菌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1O2代替).④HClO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機色素褪色.因此,將Cl2通入石蕊試液中,試液先變紅后褪色.[氯氣的實驗室制法](1)反應原理:實驗室中,利用氧化性比C12強的氧化劑[如MnO2、KMnO4、KClO3、Ca(ClO)2等]將濃鹽酸中的Cl-氧化來制取C12。例如:MnO2 + 4HCl(濃) MnCl2 + C12↑+ 2H2O2KMnO4 + 16HCl(濃)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2)裝置特點:根據反應物MnO2為固體、濃鹽酸為液體及反應需要加熱的特點,應選用“固 + 液加熱型”的氣體發生裝置.所需的儀器主要有圓底燒瓶(或蒸餾燒瓶)、分液漏斗、酒精燈、雙孔橡膠塞和鐵架臺(帶鐵夾、鐵圈)等.(3)收集方法:氯氣溶于水并跟水反應,且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應選用向上排氣法收集氯氣.此外,氯氣在飽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故氯氣也常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以除去混有的HCl氣體.因此在實驗室中,要制取干燥、純凈的Cl2,常將反應生成的C12依次通過盛有飽和NaCl溶液和濃硫酸的洗氣瓶.(4)多余氯氣的吸收方法:氯氣有毒,多余氯氣不能排放到空氣中,可使用NaOH溶液等強堿溶液吸收,但不能使用石灰水,因為Ca(OH)2的溶解度較小,不能將多余的氯氣完全吸收.(5)應注意的問題:①加熱時,要小心地、不停地移動火焰,以控制反應溫度.當氯氣出來較快時,可暫停加熱.要防止加強熱,否則會使濃鹽酸里的氯化氫氣體大量揮發,使制得的氯氣不純而影響實驗.②收集氯氣時,導氣管應插入集氣瓶底部附近,這樣收集到的氯氣中混有的空氣較少.③利用濃鹽酸與足量的MnO2共熱制取C12時,實際產生的C12的體積總是比理論值低.主要原因是:隨著反應不斷進行,濃鹽酸會漸漸變稀,而稀鹽酸即使是在加熱的條件下也不能與MnO2反應.[Cl-的檢驗]方法 向待檢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HNO3,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原待檢液中含有C1-.注意 (1)不能加入鹽酸酸化,以防止引入C1-(若酸化可用稀HNO3).(2)若待檢液中同時含有SO42—或SO32—時,則不能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來檢驗Cl-,因為生成的Ag2SO4也是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SO32-能被HNO3氧化為SO42-).2.鹵族元素[鹵族元素] 簡稱鹵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鹵素無游離態,都是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顏色狀態(常態)熔點、沸點溶解度(水中)密度F2淺黃綠色淺深氣體低高降低小大Cl2黃綠色氣體部分溶于水,并與水發生不同程度反應Br2深紅棕色液體易揮發I2紫黑色固體升華說明 (1)實驗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試劑瓶中加水(即“水封”),以減少溴的揮發.(2)固態物質不經液態而直接變成氣態的現象,叫做升華.升華是一種物理變化.利用碘易升華的性質,可用來分離、提純單質碘.(3)Br2、I2較難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機溶劑中.醫療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質)的酒精(溶劑)溶液.利用與水互不相溶的有機溶劑可將Br2、I2從溴水、碘水中提取出來(這個過程叫做萃取).[鹵素單質的化學性質](1)鹵素的原子結構及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氟F氯Cl溴Br碘I核電荷數9173553原子結構的相似性最外層上的電子數都是7個鹵素化學性質的相似性①氟只有-1價,其余鹵素有-l、+1、+3、+5、+7價②單質都具有強氧化性,是強氧化劑③單質均能與H2化合生成鹵化氫氣體,與金屬單質化合生成金屬鹵化物④單質都能與水、強堿反應,Br2、I2的反應與C12類似原子結構的遞變性核電荷數電子層數少 多原子半徑小 大化學性質的遞變 性原子得電子能力強 弱單質的氧化性單質與氫氣化合易 難單質與水反應 劇烈 緩慢(微弱)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弱 強(2)鹵素單質與氫氣的反應.F2Cl2Br2I2與H2化合的條件冷、暗點燃或光照500℃持續加熱反應情況爆炸強光照射時爆炸緩慢化合緩慢化合,生成的HI同時分解產生鹵化氫的穩定性HF>HCl>HBr>HI(3)鹵素單質與水的反應. ①2F2 + 2H2O =4HF + O2(置換反應)注意:將F2通入某物質的水溶液中,F2先跟H2O反應.如將F2通入NaCl的水溶液中,同樣發生上述反應,等等.②X2 + H2O = HX + HXO (X=C1、Br、I).(4)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2NaBr + C12(新制、飽和) = 2NaCl + Br2 2Br- + C12 = 2C1- + Br2說明 加入CCl4并振蕩后,液體分層.上層為含有NaCl的水層,無色;下層為溶有Br2的CCl4層,顯橙色.2NaI + C12(新制、飽和) =2NaCl + I2 2I- + Cl2 =2C1- + I2說明 ①加入CCl4并振蕩后,液體分層.上層為含有NaI的水層,無色;下層為溶有I2的CCl4層,顯紫紅色.②將反應后的溶液加熱蒸干灼燒,生成的I2升華,故殘留的固體為NaCl(C12足量時)或NaCl和NaI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時).2NaI + Br2 =2NaBr + I2 2I- + Br2 =2Br- + I2說明 ①加入CCl4并振蕩后,液體分層.上層為含有NaBr的水層,無色,下層為溶有I2的CCl4層,顯紫紅色.②將反應后的溶液加熱蒸干灼燒,生成的I2升華,故殘留的固體為NaBr(Br2足量時)或NaBr和NaI(Br2不足量時).F2 + NaX(熔融) =2NaF + X2 (X=C1、Br、I)注意 將F2通入含Cl-、Br-或I-的水溶液中,不是發生鹵素間的置換反應,而是F2與H2O反應.(5)碘單質(I2)的化學特性.I2 + 淀粉溶液 → 藍色溶液說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變藍的特性,可用來檢驗I2的存在.②只有單質碘(I2)遇淀粉才顯藍色,其他價態的碘無此性質.例如,向Na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顏色無變化.若再滴加新制氯水,因有I2被置換出來,則此時溶液顯藍色.[可逆反應] 向生成物方向進行的反應叫正反應;向反應物方向進行的反應叫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說明 (1)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可逆反應,必須滿足兩個條件:①在同一條件下;②正、逆反應同時進行.如H2 + I22HI,生成的HI在持續加熱的條件下同時分解,故該反應為可逆反應.而如:2H2 + O2 2H2O 2H2O 2H2↑+ O2↑ 這兩個反應就不是可逆反應.(2)在化學方程式中,用可逆符號“”表示可逆反應.[鹵化銀]AgFAgClAgBrAgI顏 色白色白色淺黃色黃色逐 漸 加 深溶解性易溶于水難溶于水,也難溶于稀HNO3感光性見光分解:2AgX 2Ag + X2 (X=Cl、Br、I)用 途①檢驗X-:Ag+ + X-=AgX↓(試劑為AgNO3溶液和稀HNO3)②制作感光材料(常用AgBr) ③AgI用于人工降雨[碘的化合物] 碘的化合物有KIO3(碘酸鉀)、KI等.人體中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狀腺內,人體如果缺碘,就會患甲狀腺腫癥(大脖子病).為防止碘缺乏病,最為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加碘鹽,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鉀.3.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原理: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可以表示各物質的:①微粒數之比;②物質的量之比;③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比;④并可計算質量之比。例如: 2CO + O2 = 2CO2化學計量數比 2 ∶ 1 ∶ 2物質的量比 2mol ∶ 1mol ∶ 2mol同溫、同壓下氣體體積比 2體積 ∶ 1體積 ∶ 2體積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比 2×22.4L ∶ 1×22.4L ∶ 2×22.4L質量比 2×28g ∶ 1×32g ∶ 2×44g(2)注意點: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時,同一物質的物理量的單位要保持一致,不同物質的物理量的單位要相互對應,即單位的使用要“上下一致、左右相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