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化學與日常生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化學與日常生活

資源簡介

纖維素的含義
纖維素分子是長鏈狀的。這些長鏈通過氫鍵結合成纖維素束,幾個纖維素束象繩索那樣絞在一起,若干個繩索狀結構的鏈再排列在一起而形成肉眼可見的纖維。
纖維素分子中的單糖是葡萄糖。在纖維素分子中每一個葡萄糖單元還剩有3個醇羥基,所以纖維素能表現出多元醇的許多性質。如它跟硝酸酯化,最高可以生成三硝酸酯。
一、天然纖維
1.棉麻纖維
(1)棉纖維:
在棉花生長過程中由二氧化碳和水(H2O)經光合作用形成的。棉纖維表面有棉蠟,起保護和潤滑作用,需煮煉才易染色。 分子結構特征:含羥基(-OH),分子鏈自然螺旋扭曲。
棉織物的特點
因棉纖維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有較多的親水基團,棉纖維中有中腔和大量的孔隙,所以吸濕能力強、透氣性好;棉纖維吸濕后,強度和延展性加強;導熱系數小,有良好的保暖性,是理想的抑寒絮料之一。
★棉纖維的染色性強,染色較易。
★ 棉織物缺點:縮水性強,洗后易走型起皺
(2)麻纖維
麻纖維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的韌皮纖維和單子葉植物的葉纖維的總稱,即麻類植物纖維。
麻類植物有:黃麻、洋麻、苧麻、亞麻等,作衣料用苧麻和亞麻居多。
麻纖維分子結構比較直、不卷曲
麻纖維織物特點
麻布衣料具有涼爽、吸濕、透氣等特性,且剛度高、硬而挺括、不貼身,適于作夏季衣物。
麻織品衣服表面光滑,透氣性更好,縮水性小,洗后仍很挺括無褶皺,不易變型。
2.天然絲
天然絲分為蠶絲和野蠶絲兩種,家蠶絲即桑蠶絲,屬動物纖維。野蠶絲有柞蠶絲、蓖麻蠶絲、樗chū蠶絲、樟蠶絲等。
天然絲常指桑蠶絲和柞蠶絲,統稱蠶絲或真絲。
蠶絲是由蠶體內絹絲腺分泌出的絲液(主要是蛋白質)吐出體外時,與輸出管分泌出的酸性物質作用凝固而成。
天然絲結構特征
蠶絲分長絲和短絲,長絲長度可達幾百米,有的甚至超過1500米,是一種長纖維。短絲一般在1.5米到10米之間。
蠶絲在顯微鏡下是排列得很整齊的圓形纖維,特別細而長;富含很多的親水因子,能及時吸收水分,吸濕性僅次于羊毛。
蠶絲中含有97%的動物蛋白,有各種氨基酸,其中酪氨酸可吸收過多的紫外線,起到美容保健的作用。
蠶絲特點
蠶絲是高級紡織原料,有較好的伸度,纖維細而柔軟,平滑,富有彈性,光澤好,吸濕性好,加工成綾羅綢緞,既可輕薄似羽,也可厚實豐滿,盡顯富貴華麗。用其制作的夏衣輕盈涼爽不粘身。
天然絲衣服缺點是不夠挺括,洗后易皺折,因其成分是蛋白質,故易被蟲蛀。
★ 動物毛屬于天然蛋白纖維,其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質。
★ 用于毛紡工業的主要有羊毛、羊絨、鴨絨、馬海毛、兔毛、駱駝絨、牦牛毛絨等。
(1)羊毛
★ 羊毛蛋白質由兩種組分組成,一種是含硫較多的細胞間蛋白質;另一種為含硫較少的纖維質蛋白質。
★ 纖維質蛋白質在羊毛中一條一條地排列,而細胞間蛋白質則像爬高用的梯子上的橫檔那樣把一條條纖維質蛋白質連接起來,形成巨大的皮質細胞,構成羊毛的骨干和主體。
羊毛纖維特征
羊毛是一種含雜質較多的天然纖維,其表面是膠和結實的角膜層,使得羊毛具有特別的耐磨性、不透水和保暖性能。
★ 吸濕性強:在標準大氣壓下,細羊毛的回潮率[回潮率=(濕纖維重量-干纖維重量)/干纖維重量×100]達15%~17%,其最大吸濕能力可達自重的40%。
★羊毛密度輕:與絲相近,比麻、棉輕,導熱系數很小,與絲相近,保暖性好。
羊毛織物優點
羊毛制品透氣性好,吸濕性適度,沾上一些汗水也不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即使完全浸濕以后再與皮膚接觸也不會感到陰涼和太粘濕,所以毛料泳衣是質地最好的游泳衣之一。
羊毛表面比較光滑,不易沾污,即使積存了灰塵也易彈打除去,故不需經常洗滌。
羊毛織物缺點
羊毛制品缺點是易被蟲蛀;不耐堿,所以不宜用堿性肥皂或洗衣粉洗滌;不耐熱水,當水溫超過80℃時,易縮皺變型。
羊毛纖維制品彈性雖好,但如果拉力大,拉伸時間長,則難恢復原狀。故穿毛衣切勿硬拉硬套,穿一段時間后,應放置一段時間讓它“休息”,以恢復疲勞和彈性。
(2)羽絨
它是鳥類身體表面的內層覆蓋物,手感柔軟,重量輕。羽絨呈星朵狀結構,每根絨絲在放大鏡下均可看出是呈魚鱗狀有數不清的小孔隙含蓄著大量的靜止空氣,由于空氣的導熱系數最低,所以能夠形成良好的保暖性,并使羽絨充滿豐富的彈性。
用含絨量為50%的羽絨測試,其輕盈蓬松度相當于棉花的2.5倍,羊毛的2.2倍。
羽絨還有特有的吸濕散發性能,能不斷吸收并排放人體釋放的汗水,使身體沒有潮濕和悶熱感。
3)其它動物毛
山羊絨:其強伸度和彈性變形比綿羊毛好,具有細輕、柔軟、保暖性更好等優良特性。
馬海毛:為安哥拉山羊毛,我國西北中衛山羊毛也屬于馬海毛,是制作提花毛毯、長毛絨、順手大衣呢的理想原料。
兔毛:由絨毛和粗毛兩類纖維組成,粗毛含量高者品質好。安哥拉兔毛質量最好。兔毛的特點為細而輕軟,保暖性好,比羊毛高37倍,比棉花高90倍。
駱駝毛:由絨毛、兩型毛和粗毛發組成,細毛為駝絨,粗毛為駝毛。駱駝絨強度大,光澤性好,保暖性特好。去粗的駝絨可織制高級粗紡織物、毛毯和針織物,御寒保溫性特好。
二、人造纖維
人造纖維——凡是以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化學方法處理和機械加工而制得的具有絲一樣性能的長纖維,統稱人造纖維或人造絲。將人造絲切成短纖維即為人造棉、人造毛。
再生纖維素纖維:粘膠纖維、銅氨纖維
人造纖維 纖維素酯纖維:二醋酸脂纖維
人造蛋白纖維:酪素纖維、玉米蛋白纖維
1. 粘膠纖維
化學纖維中工業生產較早的一個品種。通常以自然界中含有纖維素、但不能直接用來紡織加工的木材、棉短絨等為原料,經化學加工提取出較純的纖維素——漿粕,再經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制成粘膠纖維素(再生纖維素)。
粘膠纖維特點
粘膠纖維的化學組成與棉纖維相似,性能也接近棉纖維。由于粘膠纖維的聚合度、結晶度較棉纖維低,因而粘膠纖維的吸濕性比棉纖維好,穿著粘膠纖維縫制的衣服不會感到氣悶,在紡織加工過程中不易發生靜電積聚,染色性更好。
粘膠纖維的強度不及棉纖維,彈性回復能力差,不耐磨,特別在濕態下的強度、耐磨性能更差。
粘膠纖維應用
粘膠纖維在紡織工業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如結實、漂亮的線綈被面就是用粘膠纖維長絲和棉線交織而成。
由于人造絲平滑、柔軟,做衣物襯里最為相適宜,常用的美麗綢、羽紗等產品,幾乎全是粘膠纖維制品;大部分混紡織品中幾乎都混合有不同比例的粘膠纖維短絲(人造毛)。
2. 富強纖維
把粘膠纖維用樹脂處理后,稱為富強纖維,簡稱富纖。富強纖維的濕度、強度明顯增加,浸水后不易收縮和起皺,其織物尺寸穩定,不易走樣,耐堿性能良好;
但富纖的斷裂伸長度小,鉤撩強度比普通粘膠纖維低,耐磨性較差,纖維發脆。
3. 其它人造纖維
將漿粕分別與混酸(HN03+H2SO4)、醋酸酐(在少量濃硫酸存在下)、銅氨溶液(硫酸銅加過量氨水所生成的深藍色溶液)作用,并進—步處理,分別得到硝酸纖維、醋酸纖維、銅氨纖維。
這些纖維一般不作衣用纖維。如硝酸纖維用于制造無煙火藥、火棉膠、各種賽璐珞制品;醋酸纖維用作電影膠片或照相底片的片基、電絕緣材料、清漆、香煙過濾嘴的過濾棒等。
三、合成纖維——人類的奇跡
合成纖維:是以低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用有機合成的方法制得高分子化合物,再經機械加工所得的纖維。
合成纖維一般都是以煤、石油、天然氣或農副產品為基本原料。這些原料蘊藏量大,品種多,性能優異,成本低廉,因此,合成纖維有著無限的發展前途。
碳鏈合成纖維
是指高聚物大分子鏈全部由碳原子構成,通常是通過加成聚合(加聚)反應制得的纖維。如腈綸(聚丙烯腈類纖維)、丙綸(聚丙烯類纖維)、維綸(聚乙烯醇類纖維)、氯綸(聚氯乙烯類纖維)等。
雜鏈合成纖維
雜鏈合成纖維是指高聚物大分子鏈上除了碳原子以外,還含有氧、氮、硫等雜原子,通常是由雙官能團單體通過縮合聚合(縮聚)反應或由雜環化合物通過開環聚合制得的纖維。如錦綸(聚酰胺類纖維)、滌綸(聚酯類纖維)等。
1.錦綸
錦綸是指分子主鏈由酰胺鍵(-CO-NH-)連接起來的合成纖維,屬聚酰胺纖維。英文名稱為Nylon,故又音譯為尼龍或耐綸。錦綸為商品名 。
錦綸的品種很多,如錦綸-6、錦綸-66、錦綸-610、錦綸-1010等。
數字表示單體的碳原子數,即單元結構中的碳原子數。只有一位數字的表示它是由一種單體聚合而成。兩位或兩位以上數字的一般表示由兩種單體聚合而成,前面的數字表示合成它的二元胺單體的碳原子數,后面的數字表示合成它的二元羧酸單體的碳原子數。
例如:錦綸-610,表示合成它的單體是己二胺(含6個碳原子)和癸二酸(含10個碳原子)。
錦綸性能
錦綸的耐磨性是其最突出的優點,在所有化學纖維中錦綸可稱得上是耐磨“冠軍”。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一個人一只腳穿錦綸襪,另一只腳穿棉線襪,結果棉線襪穿破了3只,而那只錦綸襪還未破。
錦綸的耐磨性比棉纖維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干態時比粘膠纖維高10倍,濕態時比粘膠纖維高140多倍!因此,在織物中,只要稍加一些錦綸,就可大大提高織品的耐磨性。
錦綸其它性能
其強度比棉纖維高1-2倍,比粘膠纖維高2-3倍,比羊毛高4-5倍。一根像手指那么粗的錦綸繩可以吊起一輛滿載貨物的解放牌卡車。
它的彈性強。當延伸3%-6%時,其彈性回復率可達100%;延伸15%時仍可達82.6%。其伸度是棉纖維的6倍。它的耐疲勞性(又稱耐多次變形性)非常好,可經得起數萬次雙折撓而不被損壞,而棉纖維的耐疲勞性只有錦綸的1/10,粘膠纖維只有它1/100。
錦綸是制作緊身服和彈力襪的好材料。此外,錦綸還具有較好的染色性,耐堿、不發霉、不腐爛、不怕蟲蛀,親水性低(浸水不脹,使衣物耐洗易干),比重小。
錦綸缺點
不耐熱。錦綸-6的耐熱臨界溫度只有93℃,錦綸-66也只有130 ℃ ,因此,錦綸衣物洗滌水溫不能高。
不耐光。錦綸織物在陽光下曝曬后強度顯著降低,故不宜做窗簾。
不耐酸,酸可溶解錦綸。
保型性差。用錦綸做成的衣服不如滌綸挺括,且易變型起皺。
錦綸應用:
在民用方面,除了用來制做彈力衣、襪外,像薄如蟬羽的錦綸透明紗巾,花樣新穎的尼龍花邊,輕軟光滑的錦緞被面、錦格綢等都是人們所喜愛的產品。
2. 滌綸
是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酯鍵的合成纖維,屬聚酯纖維。英文商品名稱為Dacron,音譯為的確良或達柯綸。滌綸為中文商品名。
主要品種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由對苯二甲酸或對苯二甲酸二甲酯與乙二醇縮聚而成。
滌綸特點,◆滌綸是一種性能優異的化學纖維,比較理想的紡織纖維。滌綸作為衣用纖維的最大特點是抗皺性和保型性特別好,用其做成的衣服挺括不皺、外形美觀。
◆其抗皺保型性為所有纖維之冠。耐磨性僅次于錦綸,且濕態耐磨性能與干態時很接近,而錦綸在濕態時的循環摩擦次數只有干態時的45%~50%。
◆滌綸的彈性好,與羊毛近似,伸長5%~6%時,幾乎可以完全恢復原狀。
◆它的強度大,比棉纖維高1倍,比羊毛高·3倍,更可貴的是濕態強度不變。
◆滌綸的耐熱性也很好,在150℃下連續加熱1000小時,仍能保持原來強度的50%,而其他纖維在70h~336h之內即完全被破壞。
◆滌綸的耐光性僅次于腈綸,遠比天然纖維和大多數化學纖維為佳,在日光下曝曬6000小時后,纖維強度只損失約60%。
◆和其他合成纖維一樣,不受霉菌和微生物作用,織品不發霉、不腐爛、不怕蟲蛀,易洗快干。
滌綸缺點:◆染色性能差,需在高溫高壓下染色,所需設備復雜,成本高;
◆吸濕性較差;
◆紡織加工時易產生靜電,給生產帶來困難,穿著純滌綸織品時,使人感到氣悶不舒服,同時,由于織品易帶靜電,所以,易吸塵而被沾污;
◆滌綸織物易起毛、結球而影響美觀。
3. 腈綸——人造羊毛, 腈綸是聚丙烯腈纖維在我國的商品名稱。英文商品名為Orion,音譯為奧綸,簡稱PAN。
腈綸主要是以丙烯腈為原料,經加聚反應生成聚丙烯腈,然后抽絲而成。
純粹的聚丙烯腈纖維質脆且硬,難于染色,在市場上所見到的腈綸,是在丙烯腈單體中加入5%~10%的丙烯酸甲酯及1%~2%的亞甲基丁二酸共聚而得。
一般來說,丙烯腈的含量必須在85%以上,否則,所得纖維就不再稱為腈綸了。如,由60%丙烯腈和40%氯乙烯共聚所得的纖維叫做腈氯綸。
腈綸特點: ◆腈綸蓬松卷曲,柔軟質輕,具有較好的彈性,當伸長2%時,其回彈率可達99%。
把一塊腈綸毛毯加壓壓到原厚度的一半,過24h后除去壓力,在兩秒鐘內又可恢復到原來厚度的98%。
◆腈綸的保暖性比羊毛更佳,強度也高于羊毛,所以,用腈綸制作的衣料、毛線比純毛更結實,且具有較好的保型性。
◆耐光性是腈綸最突出的特點,稱得上纖維之冠。把各種纖維露天曝曬一年,則蠶絲、錦綸、粘膠纖維、羊毛等的強度幾乎完全損失,棉纖維的強度下降95%,而腈綸的強度僅下降20
◆腈綸還具有很好的耐熱性,在125℃下連續加熱一個月,其強度幾乎不變,短時間內可耐180~200℃高溫。
◆可耐酸、氧化劑和有機溶劑。此外,與其他合成纖維一樣,不發霉、不腐爛、不怕蟲蛀。
綸應用腈:
腈綸作為民用纖維相當普遍。
市場上暢銷的腈綸膨體紗及各種混紡毛線、混紡毛織品等,具有較好的毛質感,柔軟保暖,顏色鮮艷,色譜齊全,除用來制成各種厚薄衣料和毛線外,還可制成腈綸人造毛皮、腈綸駝絨織品,作為大衣襯里、衣領、手套夾里和帽子以及羊毛或天然毛皮的代用品,也可純紡制成各種針織品,如運動衫褲,深受人們的喜愛。
腈綸缺點
腈綸的缺點是耐磨性差,吸濕性不夠好,不耐堿,且容易摩擦而產生靜電,因此;穿用腈綸制作的衣物就會感到氣悶、易吸塵而不耐臟,特別不適宜用作襪子、手套等經常受到摩擦的織品和內衣褲。
混紡的腈綸制品有兩類:一是腈綸與羊毛混紡制品;另一種是腈綸與粘膠纖維混紡。
4. 維綸
維綸是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的商品名稱,英文名稱為Vinylin,音譯為維綸;或維尼綸,簡稱PVFM。
維綸是以乙炔和乙酸為基本原料,先制得聚乙烯醇并紡絲,然后經縮醛化處理而制 。
維綸特點: 維綸是一種既似棉纖維,又較之好的纖維材料。
◆維綸的外觀、手感、吸濕性、透氣性與棉纖維相近,故常用作天然棉纖維的代用品。但維綸比棉纖維要結實耐用得多,耐磨性比棉纖維高5倍以上,而相對密度卻比棉纖維輕約20%。
◆維綸的耐腐蝕性也比棉纖維好,不僅可耐堿,也可耐中度酸,還可耐油。
◆其耐光性也好,在日光下曝曬100小時,強度幾乎不降低。此外,維綸不發霉、不腐爛。
維綸應用:
維綸在工業及民用方面都有著廣泛的用途。在民用方面,維綸主要用來與棉花混紡,做成各種維棉混紡織物,如細薄的維棉細布、府綢;厚實的維棉咔嘰、華達呢、燈芯絨等春秋衣料;以及棉毛衫褲、汗衫背心等針織品。維綸纖維也可與粘膠纖維混紡,制成隱條、隱格織品,用作大眾化的外衣衣料。
維綸缺點:維綸作為纖維材料也有不少缺點,其中,最主要的是耐熱水性不夠好;用維綸制作的衣服易折皺;彈性差,雖較棉纖維好,但不及其他合成纖維;維綸的染色性不夠好,主要是色澤不夠鮮艷。維綸棉布給孩子們穿用,既輕便又結實耐磨,是十分相宜的。
5. 丙綸, 丙綸是聚丙烯纖維的商品名稱,英文名稱為Pylen,音譯為帕綸,簡稱PP。
它是以丙烯為單體,通過定向聚合,得到全同立構體的聚丙烯(聚丙烯大分子中側鏈甲基全部位于主鏈平面的同一側)纖維。
丙綸特點: ◆丙綸的特點是非常輕盈,比重只有0.91,是目前所有纖維材料中最輕的品種。
◆它的機械強度卻很高,與滌綸、錦綸相近,在濕態時強度不降低,這一點又優于錦綸。
◆丙綸的耐磨性稍遜于錦綸,與滌綸相近;彈性較好,在伸長3%時,其彈性回復率可達96%~100%。
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蝕性,對無機酸堿都有很好的穩定性,耐化學試劑性能也較其他合成纖維好;吸水性能、電絕緣性能均好。
◆與其他合成纖維一樣,不發霉、不腐爛、不怕蟲蛀。
丙綸應用:丙綸可以織制成純紡和混紡各種紡織晶,用于服裝、內衣、襪子、手套、家具布等等。
如丙棉細布、丙棉床單、丙綸毛線(純紡或混紡)、丙綸粘膠毛毯等。特別是丙綸細布,外觀挺括;縮水率小,結實、輕盈、耐用,而且易洗快干,很似滌棉織品,而價格比滌棉織品便宜得多。由于丙綸既輕盈又結實,制成各種軍需品能顯著減輕戰士行軍負擔,如軍用雨衣、紋帳、毛毯、棉絮
丙綸缺點:丙綸的缺點是易燃,耐光性、染色性和耐熱性差。丙綸對紫外光很敏感,經日光照射后纖維強度明顯降低。
丙綸的抗老化性能較其他合成纖維差,在高溫時丙綸易氧化。
不過經工藝改進,如增加助燃劑、加入抗氧劑和紫外線吸收劑等方法,可使丙綸的染色性和抗老化性能都會有明顯的改善。
6. 氯綸, 氯綸是聚氯乙稀纖維的商品名稱,英文商品名稱為Leavil,音譯為利維爾,簡稱PVC。
它是以氯乙烯為單體,經加聚、抽絲而成的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一類合成纖維。聚合方式如下圖所示
氯綸特點: ◆難燃,一般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一經點燃即使離開明火仍能繼續燃燒,氯綸只要離開明火,就自然熄滅。
◆具有極好的對酸、堿、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穩定性。
◆良好的保暖性,其保暖性比棉花要高50%,比羊毛要高10%~20%。
◆耐磨性較好,好于一般天然纖維和腈綸,但不及錦綸、丙綸和滌綸等常見合成纖維。
◆吸濕小而易干;彈性較強,強于棉纖維而略遜于羊毛;不起皺;電絕緣性能好。
氯綸應用:
氯綸特別適于用作化工及化學實驗人員的防護服、安全帳幕、倉庫覆蓋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用氯綸純紡或混紡制成針織品、毛線、毛毯、衣料和棉絮等。如織成棉毛衫褲、純紡毛線、兒童及老人衣服和睡衣,以及氯綸棉絮等。
氯綸缺點:氯綸的致命缺點是耐熱性差,60 ℃時即發生收縮,75℃軟化粘連。氯綸衣物不僅不能熨燙,而且不能用高于50 ℃的熱水洗滌,穿著時不能靠近火爐、暖氣片等高溫物體。
氯綸的染色性較差,還有它對有機溶劑的穩定性稍差,不少有機溶劑能使它發生溶脹,在干洗氯綸衣物時要謹慎。
7. 芳香族聚酰胺纖維
與錦綸一樣,在構成纖維高聚物長鏈大分子中含有酰胺鍵(-CONH-),所以也屬于聚酰胺類纖維。
在構成錦綸的高聚物大分子中,連接酰胺鍵的是不同碳原子數的脂肪鏈,而芳香族聚酰胺纖維則在纖維大分子鏈中,連接酰胺鍵的是芳香環或芳香環衍生物。
諾梅克斯和凱夫拉爾是這類纖維中的兩個主要品種。
(1)諾梅克斯
諾梅克斯是英文商品名Nomex的音譯名稱,全稱為聚間苯二甲酰間苯二胺纖維。
◆由間苯二甲酸與間苯二胺兩種單體聚合而成
◆諾梅克斯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耐腐蝕性和防燃性。例如,在260℃高溫下連續使用1000h后,其強度仍能保持原有強度的65%,在300℃高溫下使用一周仍能保持原強度的50%。它在火焰中難以燃燒,離開火焰后具有自熄性。
◆諾梅克斯纖維對β-射線、γ-射線和X-射線都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即具有較好的耐輻射性能。
◆諾梅克斯織物主要用于航空飛行服、宇宙航行服、原子能工業的防護服以及絕緣服、消防服等。
◆用作防火簾、防燃手套、高溫下的化工過濾布和氣體濾袋、機電高溫絕緣材料以及民航機中的裝飾織物等。
◆諾梅克斯耐紫外線作用的能力較差,故它和錦綸一樣,耐日光穩定性欠佳。
2)凱夫拉爾: 凱夫拉爾是英文商品Kevlar的音譯名,全稱為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纖維。
凱夫拉爾特點: 凱夫拉爾的最大特點是強度大大高于其他品種的高強力纖維,其強度是目前有機纖維中最高的。
◆具有耐熱性、難燃性、耐腐蝕性和絕緣性。
◆它的尺寸穩定性也優于其他纖維。用輻射處理過的凱夫拉爾,對橡膠有良好的粘附性,許多方面比鋼絲還好,所以主要用來制作高速行駛或超重負載的汽車和飛機輪胎簾子線和軟梯、降落傘等的繩索,也可用來制作衣物。
8. 包心紗
包心紗是指用滌綸長絲纖維做軸心,在它的外面均勻地包卷上一層棉纖維織制成的紡織品。
它主要是為了克服滌綸吸濕性小、透氣性差、易產生靜電導致易吸塵易臟等缺點,同時,這樣的纖維又可克服棉纖維強度不如合成纖維的缺點。
包心紗吸取了棉和滌綸的長處,又避免了各自的一些短處,因此,用包心紗織制的紡織品比純棉織品耐穿,比滌綸織品透氣性好、吸濕性強、表面不產生靜電,因而衣物不易吸附塵土而不易臟。染色性能好,挺括、不皺、不走樣、不縮水。
9. 膨體紗
膨體紗通常是指腈綸膨體紗。它是用兩種腈綸纖維織成的,一種是用一般方法制造的腈綸長絲,另一種是把普通腈綸長絲進行再加工制成腈綸高縮纖維。
極富彈性,手感與羊毛相仿。
因膨體紗蓬松,空隙大,可儲藏很多空氣,保暖性特別好。膨體紗主要用來制作毛衣、帽子、圍巾等針織品。
第二章 穿衣戴帽中的化學
1.絲型纖維
通過適當的方法可以合成出在分子結構及性能上都與天然蠶絲具有類似特征的“絲型纖維”。
蛋白質與丙烯腈共聚纖維,是一種半合成纖維,是天然蛋白質和丙烯腈接枝共聚所制得的纖維,國外商品名稱為希諾恩或K6纖維。
希諾恩中含有乳酪成分,具良好的吸濕性、染色性和抗靜電性等性能,這些性能接近于蠶絲的特征。
由于這種纖維大分子結構中存在著聚丙烯腈成分,所以又彌補了蠶絲的某些缺陷(如蠶絲的強度較低等)。
希諾恩可用于機織和針織,也可織成膨體彈力織物。目前它主要用于民用方面,制作外衣、大衣、罩衫、毛織緊身衣等等。
2. 彈性纖維, 維具有類似橡膠絲那樣的高伸長性和回彈力。目前較好的彈性纖維是聚氨酯類彈性纖維,在我國稱其為氨綸,國外稱為斯潘德克斯(Spandex)。
彈性纖維經純紡或混紡成芯線紡紗織物,用來制作各種緊身衣,如襪類、帶類、手套、內衣、運動衣、游泳衣及各種家具用的彈性纖維等。
3. 高吸濕性纖維
高吸濕性纖維中以錦綸-4的性能最為突出。錦綸-4的國外商品名稱為耐綸-4(Nylon-4)或泰米爾。
它是由α-吡咯烷酮在堿性催化劑(如NaOH,KOH等)存在下開環聚合而成,所以其化學名稱為聚α-吡咯烷酮。
常態下錦綸-4的性能接近于綿綸-6,只是吸濕性比錦綸-6顯著提高而與棉花相近(錦綸-6、錦綸-4、棉花三者的吸濕率分別為4.5%、
6.0%~9.0%、7.0%~8.5%)。
錦綸-4的濕強度高于錦綸-6,而且染色性也有顯著提高。用它作為衣著纖維,穿著舒適,外觀和手感都較好。
常態下錦綸-4的性能接近于綿綸-6,只是吸濕性比錦綸-6顯著提高而與棉花相近(錦綸-6、錦綸-4、棉花三者的吸濕率分別為4.5%、
6.0%~9.0%、7.0%~8.5%)。
錦綸-4的濕強度高于錦綸-6,而且染色性也有顯著提高。用它作為衣著纖維,穿著舒適,外觀和手感都較好。
4.其他特種纖維, ★異形纖維:橫截面呈三葉形、四葉形、十字形等。
★超細纖維:直徑<5微米,100根還不到1毫米寬。
★復合纖維:如包心紗等
★變色纖維:光色染料染色,如迷彩服等。
★高縮纖維:致密纖維。
★防火纖維:添加族人劑等。
五、皮革, 動物體的外表層即為毛皮,動物屠宰后剝下的鮮皮在未經鞣制以前都稱為生皮,或原料皮。
生皮經脫毛鞣制而成的產品叫做革,或光皮。帶毛鞣制的產品叫做毛皮或裘皮。
革遇水不膨脹、不腐爛,有較好的耐濕熱性,能耐蛋白酶的分解,并且有一定的成型性、多孔性、撓曲性和豐滿度等。
未經鞣制的生皮不能稱為革,要使生皮獲得以上特性必須經過鞣制、整理等過程。
皮革及其制品在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中都有著廣泛的用途。各種動物皮經加工可制成底革、面革、機械用革和毛皮,用來制造皮衣、皮褲、皮鞋、各種裘皮服裝;馬鞍、皮靴、槍套、炮衣、背包、皮帶等軍需用革;毛皮則用來制作御寒保暖的大衣、運動服等。
1. 皮革的化學成分
從化學組成來看,皮的成分為: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物和水。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質。
毛皮中最常見的蛋白質是膠原、彈性蛋白、網硬蛋白和角質蛋白,這些蛋白質均屬于纖維狀蛋白質,此外,毛皮中尚有球蛋白和復合蛋白等。
★膠原是構成膠原纖維的基礎,為毛皮的主要成分,也是真皮層的主要成分,約占真皮的95%,它不溶于水及鹽水,也不溶于稀酸和稀堿及酒精中,但在加熱到70℃時變成明膠而溶解,在酸和堿溶液中膠原膨脹,中性鹽對膠原起松散作用。
膠原蛋白也是革的主要成分。生皮鞣制過程也可看成是膠原的變性過程。
★彈性蛋白在毛皮中含量較少,是真皮層中黃色彈性纖維的主要成分,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和堿性溶液。但胰酶有溶解彈性蛋白的特性。制革時利用此特性以除去彈性蛋白質,從而增加皮革的柔軟性和伸張性。
★網硬蛋白為網狀纖維的主要成分,具有較高的耐熱水和耐酸堿溶液的性質。
★角質蛋白包含在毛、蹄甲和表皮的角質層中。它在酸液中較為穩定,對堿不穩定。它與膠原的區別在于角質蛋白含硫量較高,制革時,用石灰等堿性物質可將毛及表皮脫掉。
★球蛋白(白蛋白、球朊)作為血液和漿液的主要成分存在于纖維間質中,加熱時凝固,溶于弱酸、弱堿和鹽溶液中。白蛋白溶于水中,因此在洗皮時白蛋白隨水溶出。
★表皮是直接位于毛被下面的毛皮外表層。主要由外表層(或角質層)和生毛層(或生發層)構成。
表皮的分層只能是相對的,因為表皮細胞不斷移動,造成各種結構變化,到達表面后變成鱗片狀的皮屑脫落。表皮的厚度較小,約為皮板厚度的3%。
★真皮直接位于表皮之下,是毛皮的基礎層,由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網狀纖維交織而成,它保護動物體避免遭受外界機械傷害。
真皮又可分為兩層——乳頭層和網狀層。乳頭層直接與表皮相連,網狀層是真皮最緊密、最結實的一層,約占真皮的4/5左右,其厚度取決于動物的種類、年齡和季節,而且同一張毛皮中部位不同,其厚度也不同。
★真皮層的下部與肌肉相連結的一層即為皮下組織,約為真皮厚度的1/5,為松軟的結締組織,由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構成,纖維之間包含有大量血管和脂肪質。生產皮革過程中要將皮下脂肪層刮掉。
加工好的毛皮由毛被、表皮和真皮構成,革只由表皮和真皮構成。
3. 皮革的鞣制
生皮干燥以后,皮質堅硬,容易吸潮和腐爛,有臭味,不便保存,不宜直接使用,也不美觀。所以必須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后才能應用。
鞣制的目的就是使皮質柔軟,蛋白質固定,不致吸潮和腐爛,堅固耐用,使其適于制造各種用品。鞣制就是將生皮變為革的過程。
皮革鞣制的方法很多,鞣制時要用許多化學品。從所用化學品種類來區分,大致可分為以無機化學品為主的鞣制方法(無機鞣)和以有機化學品為主的鞣制方法(有機鞣)。
1)明礬鞣法
鞣液配方:明礬[Al2(SO4)3· K2SO4·24H20]:4份~5份 食鹽:3份~5份 水:100份
鞣液配制:先用溫水將明礬溶解,然后加入剩余的水和食鹽,使其混合均勻。其中食鹽用量會影響皮板質量。食鹽過多,會使皮質緊縮,使毛皮失去柔軟性而富于張力;食鹽過少,易使皮板膨脹,使毛皮具有柔軟性和延伸性,但缺乏張力。一般食鹽的添加量可按1份明礬加0.7份~2份食鹽。溫度較低時(15℃左右)應少加食鹽,溫度在20℃以上時應多加食鹽。
明礬鞣制過程
取濕皮重量的4倍~5倍的上述鞣液于缸中,投入漂洗干凈并經瀝水后的毛皮。
開始時,為使鞣液均勻滲入皮質中,必須充分攪拌。
隔夜后每天早晚各攪拌一次,每次攪拌30min左右,浸泡7天~10天鞣制結束。
鞣制是否結束按下述方法確定:將毛皮肉面向外,疊成四折,在角部用力擠盡水分,如折疊處呈現白色不透明綿紙狀,鞣制可結束。
2)鉻明礬、碳酸鈉混合鞣法
用這種方法鞣制時,需先進行浸酸處理,這是由于鉻鹽鞣液有很強的收斂性,浸酸可以調節收斂作用,使皮質柔軟而富于耐久力。
浸酸配方:工業鹽酸,100g;食鹽,500g;水,10kg。
將食鹽溶人水中,加入鹽酸,投人瀝水后的毛皮,不斷攪拌。由于浸酸速度很快,最初20min必須不停攪拌,使浸酸液均勻滲入皮中,浸酸2h~3h后,瀝去殘液,轉人鞣制。
鞣液配方:鉻明礬:280g;碳酸鈉:56g;
食鹽:410g;水:10kg。
鞣液配制:取1.5kg水,加入鉻明礬,加熱溶解,另稱取500g水溶解碳酸鈉,然后將碳酸鈉溶液一邊攪拌一邊徐徐加入鉻明礬溶液中,使紫色鉻明礬溶液逐漸變成綠色,繼續添加時,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一出現白色沉淀立即停止加入碳酸鈉。
混合鞣制過程
鞣制:將剩余的8kg水倒人容器中,加入食鹽攪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上述鞣液的2/3,然后將浸酸后的毛皮浸入其中,不斷攪拌。鞣液的溫度控制在35℃左右。
第二天加入剩余的1/3原液,以提高鞣液濃度。鞣制時鞣液數量可按濕皮重量的3倍~4倍加入。
鞣制是否結束,可按明礬鞣制檢查方法檢查判定,也可以切取鞣液中的一小塊毛皮(約2cm2)投入水中,加溫至80℃,如不收縮,表示鞣制可結束,然后再放置2天一3天使藥液充分固定。
中和:鉻鞣時,鞣液中的游離酸侵入皮中,如直接進入整理工序時,使成品變硬,影響質量,故需進行中和處理。
具體方法是:將鉻鞣后的毛皮充分水洗,除去殘留藥液,然后投人2%的硼砂溶液中攪拌1h后,切取一小塊皮邊,用石蕊試紙檢查,至呈微酸性時取出水洗,干燥后進人整理階段。
六、功能服裝
功能服裝:是能夠自動調節溫度或具有耐熱、抗磁等多種功能的服裝。
1. 保健服裝
抵御污染的護身服,它是以硅、鋅、銅等的衍生物為基礎原料的混合物,加入布料做成。它具有不沾灰塵和油污的特性,還能起殺菌作用。
日本制成的一種保健服,含有桂皮、薄荷等中藥成分。
一些國家還專門制成供醫院與食堂工作人員穿的工作衣,它有一道含化學制劑的氣條,用水洗滌時,化學制劑滲透到纖維中去,起到滅菌消毒作用。
2.調溫服
能隨氣候變化而自動調節溫度。當氣溫突然下降,穿著者感到冷時,它能自動升溫;當穿著者感到熱時,它又能自動降溫。
目前美國已設計出這種調溫服。它是由熱反應纖維制成的。纖維中含有許多微小液滴,天冷時,液滴散發出氣體,可使纖維膨脹,增加保暖性;天熱時氣體化作液體,可使纖維收縮,孔眼張開,很快散熱。
模仿血液循環,在織物內設置管道,管內通水,天熱時通冷水,天冷時通熱水,以創造人體所需的溫度。
據《新科學家》報道,美國農業部的科學家們正著手研究一種具有“記憶力”的自動調溫紡織品,它能根據主人預先確定指令,隨時調節溫度。
3.不洗服
科家們分析衣服會變臟、變污的機理后,找到了一種衣服不洗也能保持清潔的辦法——清除纖維織物的靜電,它就不會吸附塵埃,纖維表面高度光滑,封閉纖維分子結構中的活性基團會使一些污垢無隙可鉆。用這種纖維縫制衣服,能使衣服一塵不染。
日本生產的一種新型燈芯絨衣服,就屬此類不洗服。它是用含氟的非離子型整理劑處理后制成的,具備防污性能,不沾染水跡、油跡與果醬汁等,遇上下雨還可當雨衣。
4.抗電服
德國織成一種含有金屬薄膜的衣服,具有永久性抗靜電、反射雷達波、吸收微波等特殊功能。外科醫生與電子工人穿上這種衣服,不會再有因靜電吸塵引起電子組件質量下降的麻煩。
5. 救生服
日本生產的供海上救生人員用的救生服,干燥時像普通纖維制物一樣,但一進水后,體積在幾十秒內立即膨脹到原體積的18倍,能起救生作用。
法國與日本科學家共同研制的一種耐高溫的避火衣,外形與宇宙服相似,人體無外露部分,衣服的不銹鋼纖維在1308℃高溫時,衣內的溫度不到5℃,耐火時間可持續3分鐘。
高壓避電服已在不少國家制成,穿上它人們可觸摸3萬伏靜電的物體。它能使周圍空氣離子化,在人們觸摸帶電的物體之前,工作服周圍已架上了離子橋,使帶電體上的電荷沿著離子橋轉移,檢修電工可以安全操作。
七、衣料的鑒別和清洗
1. 衣料鑒別
(1)纖維鑒別
錦綸(尼龍)織品——在點燃后邊熔融邊徐徐燃燒,灰燼又呈亮棕色硬玻璃狀并有嗆鼻子的特殊氣味放出,便可確認是錦綸(尼龍)織品。因為錦綸的化學成分是聚酰胺,其灰燼是亮棕色硬玻璃狀,受熱后又會分解放出特殊的氨化物氣體,都是這種化學成分固有的性質。
的確良”制品——對苯二甲酸乙酯在燃燒時會冒黑煙,其灰燼呈黑褐色,玻璃球狀,同時又會分解出具有芳香氣味的氣體。
“的確良”的化學成分是聚酯,主要是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所以布料的經緯線燃燒后會產生上述現象時便可確認是“的確良”制品。
丙綸織品——要是布料的纖維燃燒后無灰燼而燃燒殘留部分呈透明球狀,同時又會出現明顯的石蠟燃燒氣味,則是聚丙烯特有的性質,因此,可證實布料是聚丙烯為原料的丙綸織品。
氯綸織品——聚氯乙烯燃燒的特征是:先收縮熔融,難以點燃,灰燼是不規則塊狀并放出氯氣的刺激性氣味。布料纖維出現上述現象便可確認為以聚氯乙烯為主要成分的氯綸織品。
腈綸——腈綸,燃燒慢,火焰有閃光,放出草酸味,燒后,變為脆而黑的小球。
粘膠纖維——粘膠纖維,燃燒很快,火焰黃色,有燒紙的氣味,幾乎不會留下灰燼。
醋酸纖維——醋酸纖維,燃燒慢,有火花,放醋味,很快滴下褐色膠液,繼而凝成黑色發亮的顆粒。
2)棉毛鑒別
棉布——棉布是天然纖維織品。這類織品的經緯線被點燃時易燃,灰燼呈灰色且量少、質軟,并有燃燒紙的那種氣味。
毛織品纖維——毛織品纖維在燃燒時呈熔化狀收縮,燃燒緩慢,灰燼呈黑色且具脆性,同時燃燒時又會放出一股較為強烈的燒焦毛發似的氣味,則是所有毛織品的特色。
各種常見纖維燃燒時的特征
纖維種類
燃燒情況
氣味
灰燼顏色和形狀

燃燒很快,產生黃色火焰及藍煙
有燒紙的氣味
灰燼少,灰末細軟,呈淺灰色

燃燒快,產生黃色火焰及藍煙
有燒草的氣味
灰少,草灰末狀,呈淺灰或灰白色
羊毛
一面徐徐冒煙起泡,一面燃燒
有燒毛發的臭味
灰燼多,為有光澤的黑色發脆塊狀
纖維種類
燃燒情況
氣味
灰燼顏色和形狀

燃燒慢,燒時縮成一團
有燒毛發的臭味
灰為黑褐色小球,用手指一壓即碎
粘膠纖維
燃燒快,產生黃色火焰
有燒紙的氣味
灰少,呈淺灰或灰白色
醋酸纖維
燃燒緩慢,熔化后離開火焰;一面熔化,一面燃燒
有刺鼻的醋酸味
灰為黑色有光澤塊狀,可用手指壓碎
滌 綸
燃燒時纖維卷縮,一面熔化,一面冒煙燃燒,有黃色火焰
有芳香氣味
灰為黑褐色硬塊,用手可捻碎
錦 綸
一面熔化,一面緩慢燃燒,燒時無煙或略有白煙,火焰很小,呈藍色
有芹菜香味
灰為淺褐色硬塊,不易捻碎
維 綸
燒時迅速收縮,燃燒緩慢,火焰很小,呈紅色
有特殊臭味
灰為褐色硬塊,可用手捻碎
腈 綸
一面熔化,一面緩慢燃燒,火焰白色,明亮有力,有時略帶黑煙
有魚腥臭味
灰為黑色圓球狀,脆而易碎
丙 綸
一面卷縮,一面熔化燃燒,火焰明亮呈藍色
有燒蠟氣味
灰為硬塊,能捻碎
氯 綸
難燃,接近火焰時收縮,點燃后離火即熄滅
有氯的刺鼻臭味
灰為不規則黑色硬塊
2. 衣料清洗
(1)水洗
先用水浸泡幾分鐘,揉一二遍以除去汗水中的許多成分。好處:可以使附著于衣料表面上的塵埃和汗液脫離衣物而進入水中,既可以提高衣物的洗滌質量,又可以節約洗滌劑。可以利用水的滲透,而使在面料進入洗滌液以前得到充分膨脹,從而使布眼中的污垢受擠而浮于表面,易于除去 。
千萬不要用熱水浸泡,因為汗水中的蛋白質在熱水作用下會凝固,結果粘在衣服上難以洗掉。
一般來說,羽絨服5—10分鐘,合成纖維服裝15分鐘,精紡毛料服裝15—20分鐘,粗紡毛料服裝20一30分鐘,毛毯、毛線衣20分鐘。
要注意的是合成纖維織物不能用沸水浸泡。合成纖維一般都受不了100℃的高溫,否則將會收縮變形,甚至黏結在一起。易褪色的衣服,也不宜用沸水浸泡。
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多次少水。即每次用不太多的水漂洗,每漂洗一次,把衣服擰干,再用清水漂洗第二次。
棉織物適合用弱堿性的肥皂或洗滌劑清洗,而毛類衣料不適合。
化學纖維根據各自的化學結構特點選擇中性或弱堿性的洗滌劑。
洗好衣服最好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晾干,不要在太陽下暴曬,暴曬使染衣服的染料很快受到汽化而褪色,經過熒光增白劑處理過的白衣服則很快變黃。
由于毛料纖維結構比較疏松,加之襯料與布料入水后收縮的程度不一樣;所以一落水,整件衣服就會走樣,一旦衣服走了樣,則再也無法恢復原狀;一般建議毛料衣服不水洗。
另外,毛料的主要成分是羊毛,羊毛怕堿,遇到堿性強的肥皂就會褪色。
蠶絲不能水洗,也不能干洗,要使用專門的真絲洗滌劑局部清洗,然后晾干。
2)干洗用化學溶劑把衣物上的污垢溶解除去的方法,就是干洗法。干洗就是專門來洗毛料的。將臟衣服放在防酶去污力很強的化學溶劑里滾動十幾分鐘,再高溫烘干,衣服就洗好了。煤油、三氯乙烯等溶劑都能溶解衣物上的污垢,但用這些溶劑洗滌衣物,會使衣物變硬,且留下極不好聞的味兒。更嚴重的是它們還會使塑料鈕扣和有機玻璃鈕扣變色,失去光澤,甚至被溶解掉。
四氯乙烯是理想的干洗化學溶劑用它洗滌衣物,不但洗得干干凈凈,洗后衣物無異臭,而且衣物柔軟,手感舒適,衣物不會變形、褪色和失去呢絨的光澤,更不會損傷衣物,經過長時間考驗,現在四氯乙烯已成為世界各國洗衣店公認的標準干洗劑。
干洗是在干洗機內進行的。現在流行的干洗機有機洗型和噴劑型兩大類,前者比較大眾化,后者比較現代化。
四氯乙烯是無色不燃液體,有類醚氣味,溶于有機溶劑,難溶于水;凝固點-22℃,沸點121℃,有毒,損害肝、腎。
機洗型干洗機是把衣物放人一個密封的圓筒中,利用圓筒轉動把衣物反復提升又落人洗滌劑中,借助沖擊力進行洗滌而最終除去衣物上的污垢。
噴劑型干洗機是配有微電腦控制的全自動控制的洗衣機,當衣物放進洗衣缸后,關閉缸門,按下自動控制按鈕,洗衣機就開始自動工作。洗衣機工作時處于全封閉狀態,計算機會指揮一臺離心泵把四氯乙烯干洗劑均勻地噴灑在衣物上,干洗劑把污垢溶脫后,洗衣機會自動運轉甩脫已經含有污垢的洗滌劑,另換上干凈的干洗劑做第二次干洗,這樣反復進行30分鐘左右,衣物就洗干凈了。
干洗后的衣物要認真除去干洗劑,把殘留量降低到最少最少。
經干洗處理過的衣物,還具有殺菌和消毒的目的,這是干洗比水洗更優越的地方。
污跡種類
去 污 方 法
菜湯、乳汁類
先用汽油揉搓去其油脂,再用1份氨水、5份水配成的溶液搓揉,待污跡去除后,再用肥皂或洗衣粉洗一遍,最后用清水漂洗 。
水果汁跡
新沾上的汁跡,馬上用食鹽水揉洗,一般即可去除。如還有痕跡,可用稀釋20倍的氨水揉洗,最后用清水漂洗。白色衣物上的果汁跡,宜先用氨水涂擦,再用肥皂或洗衣粉揉洗即可去除 。
茶 跡
新茶跡可用70~80℃熱水揉洗;舊茶跡可用濃食鹽水浸洗,或用氨水和甘油混合液(1:10)搓洗。羊毛織品及羊毛混紡品則不宜使用氨水,可改用10%甘油搓揉,再用中性洗滌劑揉洗,最后用清水漂洗在。
醬油汁
在0.5%洗滌劑溶液中加入2%氨水或硼砂洗滌,隨后用清水洗凈。
酒 汁
新酒跡用水即可洗去;時間稍久的必須放在2%氨水和硼砂混合液中才能清除 。
紅墨水跡
先用洗滌劑洗,再用20%酒精溶液洗滌,也可用25%高錳酸鉀溶液洗滌。最后用清水洗凈
藍墨水跡
剛染上的一般用洗滌劑即可,若仍有痕跡可用2%草酸溶液搓洗。舊的藍墨水跡可先在2%草酸溶液中浸幾分鐘,再用肥皂或洗滌劑洗除
新污跡可用米飯粒涂于污跡處仔細搓揉而除去,然后用洗滌劑揉洗。舊的墨跡可用1份酒清、2份肥皂制成溶液反復涂擦,可收到良好效果
把污跡用40℃熱水浸透后,用苯搓揉或棉花沾苯擦洗,然后用洗滌劑洗滌。也可用丙酮拭擦,然后用洗滌劑洗滌
時間不久還未凝固時,可用苯(或松節油、汽油等)揉搓,陳舊的可用乙醚和松節油(1:1)混合液搓揉,再用苯或汽油搓洗,然后用肥皂和洗滌劑洗滌
污跡種類
去 污 方 法
油漆跡
剛被油漆污染的衣物可用松節油、苯、汽油等有機溶劑揉搓;去除舊的污跡時,可將臟的部位用1:1的松節油和乙醚混合液搓洗,再用汽油刷洗,最后用清水漂洗。
血 跡
先用冷水將血跡浸出,然后把白蘿卜切成細絲,加些鹽,擠出汁液,用來擦洗揉搓,即能除去衣物上的血跡。
碘酒跡
用亞硫酸鈉溶液處理,然后充分水洗,也可以用酒精來清洗,再用米飯粒揉擦數次,再在肥皂水中洗滌即可除去。
機械油跡
無色或淺色污跡用汽油刷洗,同時在衣物上、下面墊上吸墨水紙(濾紙或毛巾),用熨斗熨燙,直到油跡吸干為止;然后用洗滌劑清洗。重油跡應先用優質汽油搓洗,再用洗滌劑洗,最后用溫水清洗。
一、人體所需的營養
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包括六大類,即蛋白質、脂類、糖類、無機鹽與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這些營養物質統稱為營養素。
營養素的主要功能:構成機體的結構、供給能量和調節物質代謝三個方面。
蛋白質(Protein),是最重要的營養物質。
蛋白質是機體組織和細胞的基本成分,約占人體重量的18%。蛋白質與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它不僅是機體重要的營養物質,而且在機體中執行各種各樣的生理功能,如結構功能、催化功能、運輸功能、收縮功能、調控功能等等。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元素組成:所有蛋白質分子都含有碳、氫、氧、氮四種元素,有的蛋白質還含有硫,個別的還含有磷、碘等元素。
◆組成的特點:含有氮元素,且平均約占16%左右,即lOOg蛋白質中含有16g氮——測定生物標本中蛋白質的含量依據。
◆化學鍵——肽鍵,多個肽鍵的不同組合和空間排列構成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實現相應的生物學功能。
名稱
符號
甘氨酸
Gly
丙氨酸
Ala
纈氨酸
Val
亮氨酸
Leu
亮異氨酸
Ile
絲氨酸
Ser
蘇氨酸
Thr
半胱氨基酸
Cys
甲硫氨基酸
Met
天冬酰胺
Asn
名稱
符號
谷氨酰胺
Gln
天冬氨酸
Asp
谷氨酸
Glu
賴氨酸
Lys
精氨酸
Arg
苯丙氨酸
Phe
酪氨酸
Tyr
色氨酸
Trp
組氨酸
His
按照分子結構氨基酸分類: ??? ⑴脂肪族氨基酸 ??? ①中性氨基酸(一氨基一羧基):Gly、Ala、Val、Leu、Ile、Ser、Thr、Cys、Cyss ??? ② 酸性氨基酸(一氨基二羧基):Asp、Asn、Glu、Gln ??? ③ 堿性氨基酸(二氨基一羧基):Arg、Lys ??? ⑵芳香族氨基酸:Phe、Tyr ??? ⑶雜環氨基酸:His、Trp ??? ⑷雜環亞氨基酸:Pro
(2)必須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白質結構的20種氨基酸,在營養學中一般將它們劃分為兩類,稱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體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滿足機體需要,必須由食物蛋白質供給,否則就不能維持機體氮平衡的氨基酸。
人體必需氨基酸9種:賴氨酸(Lysine, Lys)、 蛋氨酸(Methionine, Met)、亮氨酸(Leucine, Leu)、異亮氨酸(Isoleucine, Ile)、纈氨酸(Valine, Val)、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 蘇氨酸(Threonine, Thr)和色氨酸(Tryptophan, Try組氨酸(Histidine, His)屬于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這個名稱不精確,只是相對于必需氨基酸而言,并非機體不需要,它們也為機體需要,并且必須以某種形式提供;其特點是機體自身能合成,或可由其他氨基酸轉化而來,且一般食物蛋白質中含量豐富,一般不會出現供給匱乏的情形。
非必需氨基酸包括:甘氨酸(Glycine, Gly)、丙氨酸(Alanine, Ala)、絲氨酸(Serine, Ser )、 半胱氨酸(Cysteine, Cys)、門冬氨酸(Aspartic acid, Asp)、 門冬酰胺(Asparagine, Asn)、酪氨酸(Tyrosine, Tyr)、精氨酸(Arginine, Arg)、脯氨酸(Proline, Pro)。
3)蛋白質的性質
◆兩性:含有-NH3+和-COO-兩個基團,對酸堿具有較強的緩沖能力,能維持人體正常的pH值。
◆鹽析作用:蛋白質在濃鹽溶液中發生可逆的凝聚沉淀。豆腐的制作就是利用了此原理。
鹽鹵主要成分是氯化鎂,其次是氯化鈉、氯化鉀等,還含鈣、磷、鐵、鋅等微量元素。
◆變性:當受熱、pH巨變及重金屬鹽時發生不可逆的凝結作用。高溫消毒、牛奶等解重金屬毒等利用的就是蛋白質變性原理。
牛奶解重金屬中毒:牛奶中的蛋白質和重金屬可以結合,降低了重金屬的毒性。同時,牛奶可以掛在胃黏膜上,形成保護膜。
4)蛋白質的來源
★機體獲得蛋白質的根本途徑是食物供給。
食物蛋白質包括兩大類:動物蛋白質和植物蛋白質。兩者相比,動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高一些。
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是評價一種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基礎。
★蛋白質消化率是指一種食物蛋白質可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蛋白質消化率愈高,則被機體吸收利用的可能性越大,其營養價值也越高。
常用食物的蛋白質消化率為:奶類97%~98%,肉類92%~94%,蛋類98%,大米82%,玉米面66%,土豆74%。
機體攝取的所有食物蛋白質都必須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單一氨基酸,進而被腸道吸收進人血液,再被輸送到各個組織。
機體利用的不是蛋白質本身,而是其基本構成單位——氨基酸。
7)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構成人體一切組織細胞的基本材料,約占人體質量的16%~19%,占人體固體質量的45%。
★組織的生長,修復和更新。蛋白質是維持生命活動過程所必需的物質。如妊娠婦女需要蛋白質滿足不斷生長的胎兒的需要和維持母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幼少年時期,生長發育較快,需要大量蛋白質來建造、修復和更新細胞。
★構成體內酶和激素。酶和激素是人體內重要的活性物質(如胰島素、生長素、催乳素等)。
★提供熱能。提供熱能不是蛋白質的主要功能 。
★蛋白質還構成傳遞信息的核蛋白。
★蛋白質也參與調節體內酸堿平衡和膠體滲透壓。
8)蛋白質的缺乏癥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是因蛋白質供應不足或某些疾病因素引起的機體蛋白質缺乏并同時伴有熱能缺乏的一種營養不良性疾病,是幾組臨床癥狀不同的綜合癥的總稱。
★發病原因——食物缺乏;蛋白質和熱能長期攝入不足;機體需要量增加;其他疾病的影響。
★臨床表現——早期神態呆木,不愛活動,體重減輕,生長發育遲緩。根據體重減輕和體征的逐漸加重情況,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營養不良。
碳水化合物又叫糖類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多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且分子中氫和氧的比例為2:1,與水相同,其通式為Cm(H2O)n,所以稱為碳水化合物。
飲食營養中的化學
碳水化合物又叫糖類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多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且分子中氫和氧的比例為2:1,與水相同,其通式為Cm(H2O)n,所以稱為碳水化合物。
從化學結構上看,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及它們的脫水縮合產物。糖根據能否水解和水解產物,分為單糖、低聚糖和多糖三大類。
單糖是不能水解的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低聚糖是指能水解成2-9個單糖分子的糖,重要的是二糖,如麥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多糖是指能水解成很多個單糖分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纖維素、糖原等。
◆單糖都是有甜味的晶體,甜度不一,以果糖甜度最大,由于單糖分子中有許多羥基,增加了其水溶性,故單糖易溶于水。
◆單糖中的酮糖異構化后可變成醛糖,因而也具有還原性,能與銅氨溶液產生銀鏡,把斐林或班氏試劑還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在臨床上,常用此反應來檢驗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葡萄糖是無色晶體,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中。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廣的單糖,分布在植物的器官與組織各部分。
葡萄糖是人體的營養品,可直接食用,也可以通過靜脈注射到血液中,所以葡萄糖多用于醫學和飲食業。
◆果糖屬于酮糖,和葡萄糖具有相同的分子式。果糖是最甜的糖,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乙醚。核糖和脫氧核糖都是含5個碳原子的醛糖,屬戊醛糖
(2)二糖
◆低聚糖可根據水解后生成單糖的分子個數,又分為二糖、三糖等。其中重要的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麥芽糖和乳糖。
(3)多糖
◆多糖是水解時能生成許多單糖分子的糖,可以看作是許多單糖分子脫水縮合的產物,其分子式可用通式表示為(C6H10O5)n 。
◆多糖的性質與單糖、二糖有較大的差別,多糖沒有甜味,大多不溶于水,個別能與水形成膠體溶液,沒有還原性。常見的多糖有淀粉、糖原、纖維素等。
★淀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種子和塊根中。淀粉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機溶劑。
★天然淀粉主要由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部分構成。
★直鏈淀粉在淀粉中約占20%,可溶于熱水,又稱可溶性淀粉。直鏈淀粉遇碘變藍,反應非常靈敏,加熱藍色消失,冷卻后又復出現。
★支鏈淀粉在淀粉中約占80%,不溶于熱水,遇熱水膨脹而成糊狀,遇碘也變藍。
★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糖原是動物體內儲存的碳水化合物,也叫做動物淀粉。主要儲存于肝臟和肌肉中,有肝糖原和肌糖原
★糖原是無定形粉末,不溶于冷水,易溶于熱水形成透明膠體溶液。糖原的結構與支鏈淀粉相似,只是其支鏈比淀粉更多,更稠密。其水溶液遇碘顯紅色。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
纖維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的多糖。它是植物體構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棉花中纖維素含量高達98%,木材中含纖維素約50%,蔬菜中也含少量的纖維素。
★纖維素為白色物質,不溶于水和有機溶劑,具有強的韌性,在稀酸、稀堿、高溫高壓下和無機酸共熱,方能水解,最終產物為葡萄糖。
4)糖代謝
★牛、馬、羊等食草動物的胃能分泌纖維素水解酶,能將纖維素水解為葡萄糖,而人體的胃、腸中不能分泌纖維素水解酶,因此纖維素不能直接作為人的營養物質。
生物根據其利用有機物還是無機含碳化合物作為碳源和能源可分成異養生物和自養生物兩大類。
◆人、動物和某些微生物屬于異養生物,他們都需要從環境中攝取有機物質作為養料提供碳源和能源,糖是碳源和主要的能源物質(它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70%以上)。
糖在生物體內經過一系列化學變化后,便釋放出大量能量,供生命活動之用。糖在分解過程中形成的某些中間產物又可作為合成蛋白質、脂肪等物質的碳架。
◆綠色植物和某些含葉綠素的微生物屬于自養生物,它們從環境中取得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陽光能,合成機體的糖類物質,并放出氧氣。
1)多糖的酶促降解
淀粉是人和某些高等動物的主要食物,它是以葡萄糖為基本單位連接起來的大分子,不能通過細胞膜,只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生物利用,進人中間代謝,這些水解反應可在酶的催化下進行。
◆淀粉經唾液內的α—淀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小腸粘膜細胞分泌的糊精酶及二糖酶等的作用下,最終水解為葡萄糖而被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進入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中。
糖的分解代謝是指糖類物質分解成小分子物質的過程,糖在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有三條途徑:糖的無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徑。
其中以有氧氧化最為主要,在一般生理條件下,糖主要以此途徑分解供能。
◆糖的無氧氧化:自然界中有些生物或生物的某些組織,可以在缺氧的情況下把糖分解成二碳或三碳化合物,并在這過程中獲得能量。
酵母菌在缺氧的情況下將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的過程稱為發酵;肌肉在缺氧的情況下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過程稱為酵解。
從低等微生物到人體,普遍存在糖的無氧酵解過程,它可能是生物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古老的代謝方式。
◆葡萄糖在有氧的情況下,經丙酮酸通過三羧酸循環途徑徹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一系列反應過程稱為糖的有氧氧化。
◆在磷酸戊糖途徑中,6-磷酸葡萄糖首先經脫氫轉變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經脫羧轉變成磷酸戊糖,再進行一系列的轉換反應,演變為三碳、四碳、六碳和七碳的磷酸單糖,最后有部分6-磷酸葡萄糖被分解利用,也有部分再重新生成,形成一個環式代謝。
3)糖的合成代謝
◆在自然界中糖類物質的來源主要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葉綠體的作用下,利用光能合成單糖、雙糖和多糖。人及動物體內的糖類物質,除大部分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物質外,還能利用非糖類物質轉變而成。
◆由非糖類物質變為葡萄糖的作用稱為糖的異生作用。乳酸、丙酮酸、草酰乙酸等都可以在動物體內,由肝臟轉變為葡萄糖,再由葡萄糖轉變為糖原或其他己糖。
糖的異生作用是在饑餓或急需葡萄糖的情況下產生的。它是機體保證血糖濃度相對穩定的一種功能。機體內的其他己糖也可以通過磷酸化、異構化和其他反應轉化為
5)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糖類物質是人類食物的主要成分,食物中的糖類物質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營養性糖類物質,如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另一類物質是非營養性糖類物質,如纖維素、果膠等。
供給能量:在生理條件下,人體活動所需能量主要來自營養性糖的有氧氧化,它供給的能量占全部能量的60%~70%
構成神經和細胞的成分:糖蛋白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之一,粘蛋白是結締組織的重要成分,神經組織中含有糖脂,而碳水化合物是糖蛋白、粘蛋白和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核糖和脫氧核糖參與核酸的構成。維持正常神經功能也需要糖。
與其他營養素的關系——脂肪在體內的正常代謝必須有碳水化合物存在。而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一起被攝人機體時,在體內儲留的氮比單獨攝取蛋白質時也更多。
食用纖維——纖維素和果膠能促進腸道蠕動,特別是果膠在吸水浸漲后,有利于糞便的排出。有關研究證明,纖維素的重要功能是防止“現代病”。
“現代病”,是指當今發生率高、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大腸癌、糖尿病、肥胖病等。這些疾病都與飲食中纖維素含量太少有關。因此,纖維素有“第七營養素之稱”。
食用纖維——纖維素和果膠能促進腸道蠕動,特別是果膠在吸水浸漲后,有利于糞便的排出。有關研究證明,纖維素的重要功能是防止“現代病”。
“現代病”,是指當今發生率高、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大腸癌、糖尿病、肥胖病等。這些疾病都與飲食中纖維素含量太少有關。因此,纖維素有“第七營養素之稱”。
6)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來源
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于谷物、根莖類食品、蔬菜、水果和精制糖。
谷類和根莖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高,并且大部分是淀粉。淀粉在人體內消化道中分解較慢,需要一定時間,故食人谷類或根莖類食物后,不會突然出現葡萄糖過量,血糖水平上升較慢,且不會達到極限高度。所以,人們通常食用淀粉后不會發生飲食性糖尿病,并且在任何情況下均能較好地適應。
谷類食物包括:小麥、米、玉米、大麥、黑麥等;
根莖類包括:薯類、土豆、芋類、木薯等。
水果類:水果具有特別的香味、色澤和外形,是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其果肉內含有較多的果糖等單糖。另外,還含有豐富的不能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纖維素和果膠。
蔬菜類:相對水果來說,蔬菜中含有的熱量一般更低,但含有更為豐富的纖維素和木質素。
食物纖維可以螯合膽固醇,從而抑制機體對膽固醇的吸收,有效地預防高膽固醇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食物纖維的吸水能力很強,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排便速度和軟排便,有效地減少直腸癌。
(7)碳水化合物供給過多癥
▲ 肥胖癥:體重超過了標準體重
預防肥胖,控制體重的有效措施是調節能量的攝人或體力活動。
BMI指數(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
▲ 高血脂癥:碳水化合物的種類與高血脂癥也有關系。伴有高血脂癥的患者,常發生脂肪代謝亢進,使游離脂肪酸升高,引起糖代謝紊亂。
糖尿病:發病機理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的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紊亂所致。
▲ 減肥誤區:少吃飯,多吃水果。
脂類化合物在機體的細胞建造、轉化和生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食物中能量最高的營養素。
油:在常溫下為液態的油脂稱為油。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等。
脂肪:在常溫下為固態和半固態的油脂稱為脂肪。如豬油、牛油、羊油。
脂類化合物種類繁多,結構各異,根據其化學組成,可分為單脂和類脂兩大類。
單脂:由脂肪酸與醇(甘油、高級一元醇)所組成的酯類,通常按醇的性質又可分為脂肪(油脂)和蠟。脂肪是由脂肪酸與甘油形成的酯。蠟是由脂肪酸與高級一元醇形成的酯。
類脂:指分子中除含有脂肪酸與醇外,還有其他非脂化合物。主要有磷脂、糖脂、固醇、蛋白脂、硫脂等。
(1)脂肪的組成和結構
脂肪即油脂,含有C、H、O三種元素。由動植物組織提取的脂肪都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由三分子相同或不同的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
脂肪酸的種類很多,目前已知存在于自然界的脂肪酸有70多種。脂肪酸碳鏈長短不一,但絕大多數是偶數碳原子的鏈。
脂肪酸可以是飽和的,也可以是不飽和的。脂肪中含量最多并且普遍存在的高級脂肪酸有:硬脂酸、軟脂酸、油酸;
其次為亞油酸、亞麻酸及二十碳四烯酸。這3種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有“必需脂肪酸”之稱。
2)脂肪的性質:
1)物理性質
純凈的脂肪無色、無嗅、無味,呈中性。
天然脂肪因溶有某些天然色素(如類胡蘿素)而具有黃色;天然油脂的氣味由所含的非酯成分引起的。
油脂的相對密度都小于1(固體脂肪的密度約為0.8,液體脂肪的密度約為0.915~0.94)。
多數油脂不易揮發,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二硫化碳、石油醚、苯、丙酮、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
脂肪具有一定的粘度,其粘度與油脂組成有關,一般不飽和度高者粘度略低,不飽和度相同,則隨著組成油脂的脂肪酸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
油脂具有折光性,通常用折光率表示油脂的折光性。
脂肪的沸點一般在180℃~200℃之間,其沸點高低與組成的脂肪酸有關。
油脂的熔點與組成油脂的脂肪酸結構有關。組成油脂的脂肪酸飽和度越高,碳原子數目越多,熔點就越高,在室溫下表現為固體;反之油脂的脂肪酸不飽和度越高,碳原子數目越少,其熔點就越低,在室溫時就表現為液體。
酯鍵的水解:一切脂肪都能在酸、堿、蒸汽及酶作用的下水解,產生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在堿性條件(NaOH、KOH等)下水解,叫皂化反應。水解產物脂肪酸可與堿作用生成脂肪酸鹽,俗稱肥皂。
氫化反應:將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完全或部分加氫變成飽和或比較飽和的脂肪的反應叫氫化反應。
由于通過氫化可將液態油變成固態脂,故又叫脂肪的硬化。利用此原理,可將液體植物油如棉子油、豆油、菜子油等部分氫化,制成半固體脂肪,如將棉子油氫化可制得“人造豬油”。
將脫色、脫臭后的精制植物油加氫可以得到人造奶油,經適當加工就成為冰淇淋或人造黃油等食品。
鹵化反應: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同樣可以與鹵素發生加成反應,而生成飽和的鹵化脂,這種作用叫鹵化反應。
氧化反應:脂肪的氧化是指脂肪中不飽和烴鏈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它包括脂肪的干化和酸敗。
干化:亞麻油、桐油等油脂,在空氣中放置后,能生成一層干燥堅硬而有韌性的薄膜,這種現象叫干化,具有這種性質的油叫干性油。在干性油中加入顏料等物質,可制成油漆等涂料。桐油是最好的干性油,它不但干化快,而且形成的膜彈性好,并能耐冷、熱、潮濕。
酸敗:油脂或油脂含量較多的食品,在儲藏過程中,由于受光、熱或微生物的作用,可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繼而游離態的不飽和脂肪酸被空氣氧化分解產生醛、醛酸、酮、酮酸等,這些小分子產物都有氣味,有令人不愉快的嗅味感。
脂肪在經過長時間加熱后,粘度、酸價增高,折光率改變,還會產生刺激性氣味,同時營養價值也有下降。
熱增稠:油脂在加熱后(溫度≥300℃時),粘度增大,逐漸由稀變稠以至凝固。油炸食品所用的油,長時間使用會逐漸變稠,除破壞了維生素和必需的脂肪酸外,還降低了熱能利用率,同時也抑制了其他營養素的吸收率,有的甚至產生有毒化合物(如己二烯環狀化合物)。
縮合:在高溫下,油脂還能發生部分水解,然后再縮合成分子量較大的醚型化合物。在烹調時要避免長時間加熱油,盡量不要超過200℃ 。
3)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
1)細胞建造、轉化和生長必不可少的物質,脂肪占人體質量的18%,人體所需總能量的10%~40%是由脂肪提供的。
2)氧化供能。氧化1克脂肪所釋放的能量約為37.8kJ,比氧化1克糖所提供的能量大一倍多。
3)保溫和防護作用。脂肪儲存于皮下和結締組織中,可以隔熱、保溫、支持和保護主要器官,防止熱能散失,防止機械性的損傷,維護皮膚的生長發育。在機體急需熱能時被動用,有支持作用。
4)增進食欲。脂肪作為能量的攜帶者,不僅是高營養素,它體積小,在胃內停留時間長,有較高的飽腹感,而且能增加食物的風味,使菜肴美味,增強人的食欲。
5)脂肪含有一定量的脂溶性物質。脂肪可以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食脂中必需脂肪酸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其營養價值的指標之一,人類最需要的、營養最高的脂肪酸是亞油酸。
亞油酸的主要功能是:機體用以合成磷脂進而組成線粒體;合成前列腺素和精子的形成原料;促進膽固醇變膽鹽,從而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4)類脂:
類脂:包括磷脂,糖脂和膽固醇三大類
1)磷脂:單純脂加上磷酸等基團產生的衍生物,包括由甘油構成的甘油磷脂和由鞘氨醇構成的鞘磷脂。
甘油磷脂:構成生物細胞膜的基本物質,對生物膜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卵磷脂:植物油精煉工業的副產品,食品工業中廣泛用作乳化劑、抗氧化劑和營養添加劑;腦磷脂有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鞘磷脂:由神經鞘氨基醇、脂肪酸、磷酸及膽堿組成的,大量存在于腦及神經組織中,其他組織中含量較少。
2)糖脂:糖脂是含有糖基的脂類。包括糖基酰甘油和糖鞘脂。糖脂是構成細胞膜的必需物質,也是神經組織中的重要成分。
3)固醇:又叫甾醇。固醇本來并非脂類物質,由于它的溶解性與脂類相似而歸于類脂。
在生物體內,以環戊烷多氫菲核為骨架的物質稱為類固醇。動物固醇中最主要的是膽固醇,植物固醇中主要的有谷固醇、豆固醇、麥角固醇等。
肉類、蛋類都含有較多的膽固醇。膽固醇可在膽道中沉淀形成膽石,在血管內壁上的沉積是動脈血管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膽固醇含量是引起動脈硬化癥和心肌梗塞的一個危險因
谷固醇在高等植物中分布極廣,特別在谷類胚油中存在較多。豆固醇存在于大豆油及其他豆類油脂中。麥角固醇存在于酵母及某些植物中,它在紫外光線的照射下,可以轉變為維生素D2,供人體吸收利用。
植物固醇不易被人吸收,有抑制膽固醇吸收的作用,從而可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并且減少
5)脂肪食物的質量和供應量:
膽固醇在血液中的積蓄。
脂肪的消化率與其熔點有關。脂肪中含不飽和脂肪酸越多,其熔點就越低,那么脂肪的消化率就越高;
凡消化率高的脂肪,吸收速度就快,利用率就高,也就是說這種脂肪的營養價值高,反之就低。
豆油、芝麻油、菜子鈾、棉子油等植物油,由于它們的熔點低(常溫為液態),其消化率為98%~99%,吸收速度快;
羊脂、牛脂、豬油等動物脂,它們的熔點為35℃~55℃ ,消化率相對來說較低,吸收也較慢;
黃油和奶油盡管熔點高(常溫為固態),但因它們含有大量短鏈脂肪酸,是乳性脂肪,吸收較快,其消化率也高達98%,比其他脂肪易吸收和同化。
脂肪食物的供應量:正常成人每日攝入50~60g脂肪,就可滿足生理需要。其中必需脂肪酸(以亞油酸為主)最少供給6~8g,占總攝人能量的2%左右。
脂肪供過于求時,必然會引起脂肪堆積,造成肥胖癥、高血脂癥、高血壓、脂肪肝、冠心病、酮尿癥等。脂肪攝人越多,發病率與死亡率也越高。最新研究表明,常飲用高脂肪食物的人,其壽命會縮短10年~15年。
一般體內不會出現脂肪缺乏現象,但體內也會出現必需脂肪酸的供不應求,尤其是亞油酸缺乏時,會使線粒體的結構發生改變,導致嚴重的代謝紊亂,甚至可引起死亡;必需脂肪酸對膽固醇代謝也十分重要,另外它還可降低或調節血壓,是促進妊娠子宮收縮的前列腺素的合成材料。
美容化妝中的化學
表皮位于皮膚的表層,是上皮組織,它與外界接觸最多,是與化妝品關系最密切的部位。
表皮層很薄,從外向里它分成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狀層和基底層。
基底層由基底細胞和黑色素細胞組成。基底細胞不斷進行分裂產生新的細胞,逐漸向外推移,形成細胞外圍棘突明顯的棘狀層。
化妝品的“過敏反應”,表現為皮膚發癢,局部紅腫,這主要與基底層細胞有關。
棘細胞向上逐漸變成為多角形細胞核,趨向退化,逐漸變小,成為不規則的扁形顆粒,稱為顆粒層。
顆粒層細胞間貯有水分,由于這些細胞可以從外部吸收物質,所以這一層對于化妝品的使用效果起著重要作用。
顆粒層細胞失去細胞核后變成發亮的透明層,最后完全角質化變成扁平的角質層。
角質層細胞無生物活性;細胞中有一種非水溶性的角蛋白纖維,對酸、堿、有機溶劑等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以保護皮膚。
在表皮下面的是真皮,它與表皮有明顯的分界,真皮內部細胞很少,主要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
真皮與皮膚的彈性、光澤和張力有關。皮膚的松弛、起皺等老化都發生在真皮中。
2. 皮膚生理特點
皮膚的功能:皮膚上分布著許多汗腺和皮脂腺,汗腺通過汗的分泌來調節體溫,另外可以輔助腎臟起著排出水分、廢物和毒物的作用。
皮脂腺位于真皮的上部,皮脂的分泌因人而異,差別很大,根據皮脂分泌量的多少,大約可分為油性、中性和干性肌膚。
皮脂在表皮上擴散形成一層薄膜,使皮膚平滑、柔潤有光澤,并能防止體內的水分蒸發。
皮膚的酸堿性
皮脂中的脂肪酸和汗腺分泌的汗成分中的氨基酸和乳酸使皮膚的pH值保持為4.5~6.5,呈微酸性,起到殺菌的效果。
在使用潔膚用品時,人們應選用pH值與皮膚較接近的弱酸性的、具有緩沖作用的肥皂和化妝品來達到潔膚護膚的目的。
皮膚中的水分是保護皮膚的關鍵。為了防止皮膚角質層水分蒸發,除了皮脂膜外,皮膚角質層還存在一種叫天然潤濕因子的親水性吸濕物質,簡稱NMF,它和皮脂膜一起在皮膚的保濕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NMF是由表皮細胞在角脂化過程中形成的,含有氨基酸、吡咯烷酮及鹽類、乳酸鹽、尿素等化合物。
在選配護膚用品時,要考慮加入成分與人體的NMF相似的保濕劑,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醇類。
目前較優良的化妝品中均采用吡咯烷酮羧酸及其鈉鹽、乳酸及其鈉鹽等。
皮膚對營養的吸收
皮膚對營養的吸收一般有三個途徑:
①使角質層軟化,滲透過角質層細胞膜,并進入角質層細胞,然后通過表皮的其他各層;
②大分子及不易滲透的水溶性物質可以少量通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導管而被吸收;
③少量通過角質層細胞間隙而滲透進入。
化妝品基質如凡士林、液體石蠟、硅油等一般難以被吸收或幾乎不能被皮膚吸收;
豬油、羊毛脂、橄欖油能進入皮膚各層、毛囊和皮脂腺;
動植物油的吸收要比礦物油大;
各種激素、脂溶性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很容易被吸收,因此在化妝品中被廣泛采用
角質層能吸收較多的水分,如皮膚被水浸軟后,則可增加滲透。
化妝品使用油性載體(如油脂),覆蓋在皮膚表面,使體內的水分無法透出,這些水分使角質層細胞含水量增加,從而促進皮膚對水的吸收。
一般來講,要促使皮膚對各種營養的吸收,可用肥皂等去垢劑洗掉皮脂,并仔細地擦用一些乳膏等物質,再經按摩以促進皮下血液的循環,從而加速了皮膚的新陳代謝,有利于營養物質滲入并柔潤皮膚。
3. 毛發的結構特點
人體的毛發是由毛干、毛根和毛乳頭組成的。
毛發露出表皮的部分叫毛干,它完全沒有生命,是由堅韌的角蛋白纖維組成的。
生長在皮膚以內的部分是毛根,毛根深埋在皮內的毛囊之中,毛根的尖端叫毛球,其下部分叫毛乳頭,毛乳頭與神經血管相連,為生長中的毛發輸送營養。
毛發的結構特點
每根毛發可分成三層,外層是護膜層,中間層是皮質層,核心則為髓質層。
護膜層——由無核透明的細胞組成,可保護毛發不受外界的影響,保持毛發烏黑、光澤、柔韌的性能。
皮質層——毛發的主要成分,由扁平的角蛋白纖維組成,使毛發堅韌而富有彈性。頭發的黑色素顆粒主要是在皮質層中,如黑色素顆粒消失,毛發則變為白色。
髓質層——位于皮質的中心,是由細胞分裂后的殘余細胞組成。它的作用是提高毛發的結構強度和剛性。
毛發主要由角蛋白組成,水解后可得到胱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甘氨酸、酪氨酸等多種氨基酸。
氨基酸組成的角蛋白中的多肽鏈通過范德華力、氫鍵、二硫鍵連接成交聯的結構。其中的二硫鍵是毛發多肽鏈之間的重要聯接形式。
二硫鍵——非常堅固,只有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被打開。它對頭發的變形起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胱氨酸分子既有氨基,又存在著羧基,而另一部分則在另外一條多肽鏈中,這兩條鏈通過胱氨酸分子內的兩個硫原子連結在一起。這兩個硫原子之間的交聯就是二硫鍵。
4.毛發的物化性質
毛發的角蛋白是不溶于水的長線纖維蛋白,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但對沸水、酸、堿、氧化劑和還原劑比較敏感。
毛發的化學性質:
氫鍵斷裂——水溶液會使毛發分子中一些氫鍵斷裂,而且溶液溫度越高,斷裂的氫鍵越多。因此頭發在水中能夠膨脹軟化,同時頭發的彈性也將改變,但頭發干后氫鍵仍能形成,故頭發又可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氧化反應——頭發中的黑色素可被某些氧化劑氧化而使顏色被破壞,生成無色的新物質。
頭發漂白,常用的氧化劑為過氧化氫(雙氧水)。
為迅速而有效地漂白頭發,可在過氧化氫中加入一些氨水作為催化劑,同時使用熱風或熱蒸氣也可加速黑色素的氧化過程,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的最大好處就是它的反應產物是水,因而不會造成其它傷害。
氧化反應——頭發中的黑色素可被某些氧化劑氧化而使顏色被破壞,生成無色的新物質。
頭發漂白,常用的氧化劑為過氧化氫(雙氧水)。
為迅速而有效地漂白頭發,可在過氧化氫中加入一些氨水作為催化劑,同時使用熱風或熱蒸氣也可加速黑色素的氧化過程,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的最大好處就是它的反應產物是水,因而不會造成其它傷害。
水解反應——在100℃以下,頭發在水中發生較慢的水解反應:
R-S-S-R + H2O → R-SH + HOS-R。
在100℃以上或在堿性水溶液中,頭發二硫鍵斷裂過程將大大加速,且溫度越高,pH越高或處理時間越長,損失的硫就越多:
R-SH + HOS-R → R-S-R + H2O + S
熱燙或電燙——根據頭發的水解反應而產生的。
首先將頭發浸上堿性的藥水,利用卷發器將頭發卷曲,以改變頭發中角蛋白分子的形狀。
然后對頭發進行加熱,受熱后的燙發藥水發生水解作用,二硫鍵被破壞,通過化學變化形成新的硫化鍵將頭發形成的波紋固定下來。在熱燙中二硫鍵的破裂和硫化鍵的形成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還原反應——毛發中的二硫鍵很易被還原劑破壞。
化學卷發(冷燙)反應原理:還原劑巰基乙酸及其鹽(化學冷燙劑的主要成分) 提供氫原子,使胱氨酸中的二硫鍵斷裂,形成兩個巰基,使一個胱氨酸分子被還原為兩個半胱氨酸分子。而頭發則從剛韌狀態變成軟化狀態,并隨卷發器彎曲變形,相互錯開的半胱氨酸分子上巰基團再經過氧化劑的氧化作用,部分又重新組合成新的二硫鍵。于是頭發又基本恢復原來的剛韌性,同時也保留持久的波紋狀態。
1.化妝品的定義和分類
化妝品是指用涂敷、揉擦、噴灑等方式加于人體皮膚、毛發、指甲及牙齒等部位,以保護、美化人體,同時具有一定冶療作用的商品的總稱。
制造化妝品的原料很多,各種原料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功能,分為基質原料和輔助原料兩大類。
(1)基質原料
化妝品的主體原料,在該化妝品內.起主要功能的物質稱為基質原料。
基質原料包括以下幾大類:
① 油脂和蠟
② 粉類
③ 水和溶劑
油脂和蠟類原料是組成雪花膏、冷霜、奶液、發乳等乳化體化妝品和發蠟、唇膏等油蠟體化妝品基質的原料。
油脂和蠟類原料主要起護膚、滋潤皮膚等作用。
油脂和蠟按來源分為三類:
★動植物中取得的天然動植物的油脂、蠟及由這些油脂、蠟中分離出的脂肪酸和脂肪醇等原料;
★石油資源中制得的礦物性的油脂、蠟;
★人工合成的油脂、蠟等。
硬脂酸:由牛羊油、獸骨油或硬化的植物油進行水解而制得,油脂經水解后,生成硬脂酸和甘油。
硬脂酸是制造雪花膏、冷霜的主要原料,高質量的硬脂酸能制成潔白的雪花膏而不會酸敗。
硬脂酸的衍生物可以制成多種乳化劑;硬脂酸鋅、硬脂酸鎂配制成的香粉具有很好的粘附性。
羊毛脂及其衍生物:主要由高分子脂肪酸和脂肪醇化合而生成的酯類構成。
羊毛脂是毛紡行業從洗滌羊毛的廢水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帶有強烈臭味的黑褐色膏狀粘稠物,經過脫色、脫臭精制后,可制成色澤較淺的產品。
羊毛脂可使皮膚柔軟、潤滑,并能防止皮膚脫脂,廣泛應用于化妝品中,是冷霜等膏霜類化妝品的主要成分,但用量不
羊毛脂衍生物:羊毛脂加以特殊的處理,可制得羊毛醇、乙酰化羊毛脂、乙氧基化羊毛脂、聚氧乙烯羊毛脂等一系列衍生物。它們的性能均較羊毛脂優良。
羊毛醇:色澤潔白,沒有氣味,比羊毛脂的吸水性能強,羊毛醇制成的藥物基質要比用凡士林更易被皮膚所吸收。
乙酰化羊毛脂:具有較好的抗水性能,可在皮膚表面形成抗水薄膜,使皮膚減少水分蒸發,保持皮膚的水分,避免外界環境因素引起的脫脂,并能使皮膚柔軟,適用于制造兒童護膚用品。
蜂蠟:工蜂的分泌物,構成蜂巢的主要成分,是一種高碳脂肪醇和脂肪酸化合的酯及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為棕櫚酸蜂蠟酯及蠟酸等。
蜂蠟是制造冷霜、唇膏、發蠟的重要原料。
棕櫚酸蜂蠟:生長在巴西北部干旱地區的巴西棕櫚樹葉上分泌出來的一種植物蠟。主要成分為高碳脂肪酸的酯類與其他醋酸的酯類。
用于唇膏,能提高唇膏的熔點,并可使唇膏的結構細膩而光亮。
蓖麻油:從蓖麻種子中提取的無色或淡黃色的粘稠液體,主要成分為蓖麻油酸甘油酯。
蓖麻油是高粘度植物油,它的應用范圍極廣,主要用做唇膏的基劑。
白油(液體石蠟):無色、無味的油狀液體,主要成分為液體烷烴的中等碳鏈混合物,石油的高沸點部分分餾而得。
白油常用來制造乳劑類、膏霜類化妝品。
石蠟:從石油中提取出來的礦物蠟,是目前生產量最大、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工業石蠟。
石蠟有優良的物理性能和很好的化學穩定性,可用于膏霜類等多種化妝品中。
凡士林:礦物油脂和白油以適當比例配制的、主要成分為C34~C60碳鏈范圍的烷烴和烯烴的混合物混合物。
可用于膏霜類產品及發蠟、唇膏等化妝品中。
粉類是香粉、爽身粉、胭脂的基質原料,一般是不溶于水的固體,經研磨成細粉狀,主要起遮蓋、滑爽、吸收、吸附等作用。
粉類原料包括天然產的滑石粉、高嶺土等粉類原料,鈦白粉、氧化鋅等氧化物,碳酸鎂、碳酸鈣等不溶性碳酸鹽以及硬脂酸的鎂、鋅鹽等。
水和溶劑是液狀、漿狀及膏狀化妝品如香水、花露水、洗發水、雪花膏、冷霜等許多制品的配方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組成部分。
溶劑功能:主要是溶解性能,在化妝品中還有如揮發、潤濕、潤滑、增塑、保香、防凍及收斂等等。
常用溶劑:水、乙醇,丁醇、丙酮、異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鄰苯二甲酸二丁脂、甲苯和二甲苯等。
使化妝品成型、穩定或賦予化妝品以色香及其他特定作用的主要配合原料稱為輔助原料。
在化妝品配方中一般比例不大,但功能獨特。
常用輔助原料:① 乳化劑, ②助乳化劑 , ③香精 , ④色素 , ⑤防腐劑, ⑥抗氧劑 , ⑦其他添加劑
乳化劑是使油脂、蠟與水制成乳化體的原料。大部分化妝品,如冷霜、雪花膏、奶液等,都是水和油的乳化體。
乳化體是由兩種不完全相混合的液體如水和油所組成的體系,即由一種液體以球狀微粒分布于另一種液體中所成的體系。
乳化劑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其分子結構中同時存在親水性基團和親油(憎水)性基團。
由于表面活性劑主要集中在兩相的界面,從而大大降低了界面張力,促進了乳化作用。
助乳化劑是無機或有機堿性化合物,能與脂肪酸或其他類似物質作用形成表面活性劑而起乳化作用的輔助原料。
化妝品生產中常用的無機堿類化合物: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硼砂;
化妝品生產中常用的有機堿性化合物: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等。
香精是指選用幾種至幾十種天然、合成的單體香料,按香型、用途、價格等要求調配而成的混合體,可直接用于化妝品中,使其具有優雅合適的香氣。
香料按其來源可分為兩大類: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
天然植物香料:香葉油、橙葉油、玫瑰浸膏、安息香樹脂、茉莉凈油等;
天然動物香料:龍涎香、麝香、靈貓香、海貍香等。
合成香料是指用化學方法制得的香料。
化妝品的加香,除了必須選擇適宜的香型外,還要考慮到所用香精對產品質量及使用效果有無影響。
例如:對白色膏霜、奶液等必須注意色澤的效果;唇膏、口紅等產品應考慮有無毒素,直接在皮膚上涂敷的產品應避免對皮膚有刺激性。
化妝品所用的色素,大致分為有機合成色素、無機顏料和動植物天然色素。
有機合成色素有染料和顏料。
無機顏料有氧化鋅、二氧化鈦、氧化鐵、碳黑等。對光的穩定性好,不溶于有機溶劑,色澤的鮮艷程度和著色力不如有機顏料,但它的耐光性能好,且不易引起皮膚過敏,因此在粉底霜、粉餅和眼部化妝品中使用較多。
天然植物色素,由于著色力、耐光性、色澤鮮艷度和供應數量等問題,已經被大部分有機合成色素所代替,僅某些普遍的和穩定的天然色素用于化妝品中,它們是胭脂蟲紅、紅花、胡蘿卜素、姜黃和葉綠素等。
多數化妝品中均含有水分、油脂、膠質、蛋白質、多元醇、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為微生物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在溫度適宜時,會促使微生物生長;當繁殖至相當數量后,會使乳化劑分離、變色和產生不愉快氣味,也可刺激皮膚。
化妝品防腐劑的要求是:不影響產品的色澤,無氣味;在用量范圍內應無毒性,并對皮膚無刺激性,不影響產品的品質。
常用的防腐劑有以下幾類:
—(1)酚類:如三羥基酚、二叔丁基甲酚、二叔丁基對苯二酚等;
(2)酮類:如維生素E、小麥胚芽油等。
在化妝品中使用較新的抗氧劑還有:
特丁基-4-羥基茴香醚,簡稱BHA;
二叔丁基甲酚,簡稱BH;
去甲二丁愈創酸,簡稱NDGA;
沒食子酸丙酯;
羥甲基巰基琥珀酸單十八酯,簡稱Mecsa;
硫代琥珀酸單十八酯,簡稱Metsa。
保濕劑——又稱滋潤劑,是使產品在貯存與使用時能保持濕度,起滋潤作用的原料。
保濕劑一般是以甘油、丙二醇和山梨樹醇為主的多元醇類,這些物質在化妝品中起著皮膚保溫、水分保留劑、抑菌劑、香料保留劑等效能。
最常用的保濕劑:2-吡咯烷酮-5-羧酸鈉
收斂劑——是能使皮膚毛孔收斂的原料,具有較強效能的收斂劑還有能抑制發汗的作用。
常用的收斂劑是鋁、鋅等金屬的鹽類,如明礬、氯化鋁、硫酸鉛、堿式氯化鋁、硫酸鋅、苯酚磺酸鋅等。
藥劑:為了使之作用于表皮和皮膚組織,保持皮膚健康以及發揮其防止細菌感染的作用而使用的。
常用藥劑有維生素類、激素類制劑、氨基酸和中草藥原料等。
1.皮膚用化妝品
皮膚不僅是軀體外表的保護層,而且具有吸收營養、排除廢料、呼吸空氣、調節體溫等作用。
人的面部皮膚,還能反映出人的風姿、儀態和精神面貌,護理好皮膚,對保持人體的健美十分重要。
常見的皮膚用化妝品種類繁多,根據其使用性能,可分為清潔皮膚用化妝品、護膚用化妝品、美容用化妝品、藥用化妝品4大類。
愛美是人的天性,清潔、白嫩的皮膚能給予人美的享受,給予自我輕松、愉快、清秀之感。
清潔皮膚用化妝品不僅能清除皮膚上的污垢、油污等,達到潔凈皮膚、毛孔的作用,而且能促進皮膚的生理作用,保持皮膚健美。
常見種類
①香波; ②清潔霜; ③清潔奶液 ; ④面膜
香波是以表面活性劑為主要原料,用于清潔皮膚、頭發及頭皮并保持頭發美觀的一類洗滌用品。
香波特點:洗后留有芳香。
香波從原料性質上可分為不透明液體型香波和透明液體型香波;
按用途可分洗發香波和沐浴香波。
香波的質量要求:
■有適度的去污性,但不能過多去掉自然的皮脂;■洗后的頭發有光澤和柔軟性;■對頭發、眼睛的安全性高
為什么不用肥皂洗發?去污力強,但皮脂去掉太多,使頭發干枯和皮膚干癢;使頭發失去自然光澤,蓬松而不易梳理。
香波主要有三種基本材料組成:洗滌劑、助洗劑和添加劑。
洗滌劑主要是各類表面活性劑,常見的洗滌劑有:
★脂肪酸硫酸鹽:香波配方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包括鈉鹽、鉀鹽、一乙醇胺鹽、二乙醇胺鹽和三乙醇胺鹽。其中以月桂醇硫酸鈉的發泡力最強,去污性能良好。
脂肪醇醚硫酸鹽:配制透明液體香波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優良的去污能力。
★烷基苯磺酸鹽:廉價的洗滌劑,有極好的發泡和較強的脫脂能力。
助洗劑:一類表面活性劑,可增加了香波的去污力和泡沫穩定性,改善香波的洗滌性能和調理作用。
主要助洗劑種類:
★脂肪酸單甘油酯硫酸鹽:
優點在于其比脂肪酸硫酸鹽更易溶解,在硬水中性能穩定,有良好的泡沫,使頭發洗后柔軟而富有光澤;
缺點是能被水解成脂肪酸皂,必須保持pH值在弱酸性或中性。
★環氧乙烷縮合物: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包括脂肪酸乙氧基化合物、聚氧乙烯山梨醇月桂酸單脂等。
特點:對眼睛的刺激非常小,能減少體系中其他洗滌劑的刺激性。常用于低刺激香波和兒童香波之中。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易被頭發吸收而具有良好的柔軟性。由于其去污力和發泡力較差,通常只作頭發調理劑。
多為長鏈基的季胺化合物,具有抗靜電效應和潤滑作用,是一種良好的殺菌劑。
添加劑:賦予香波以各種不同的功能:
★整理劑:為使頭發洗后易于梳理,適當補充油脂,從而使頭發有光澤和柔順滑潤感。
用作整理劑的有脂肪醇、多元醇、羊毛脂等。
★增稠劑:使液體香波增稠的有脂肪酸醇胺、氯化鈉、硫酸鈉等,使膏霜狀香波增稠的有硬脂酸鈉、十六醇、十八醇、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等。
★增溶劑:增加難溶物香精、防腐劑、羊毛脂等的溶解性,常用異丙醇、丙二醇、甘油等。
★防腐劑:防止微生物生長,主要有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0.05%~0.1%對氯間苯二酚、0.2%甲醛等。
★抗頭屑劑:硫化硒、硫化鎘、六氯代苯羥基喹啉,十一碳烯酸的衍生物以及某些季銨化合物等。
功能:可除去皮膚上的油污、皮屑等異物,可在化妝前或卸妝時用于清潔。
使用方法:以手指將清潔霜均勻地涂于面部及頸部,輕揉按摩,使油污、皮屑、粉脂等異物移人清潔霜內,然后用軟紙將清潔霜除去。
③清潔奶液
功能:可除去面部和頭頸的污垢、油膩和皮屑;用于卸妝,可除去香粉、胭脂、辱膏和眉筆跡等。
制備方法:將甘油加人水中并加熱至95℃,經20min滅菌,冷卻至80℃。所有油脂及乳化劑放在同一容器中加熱至80℃,將水和甘油混合物加人到油脂中。用均質機攪拌,攪拌時間隨均質機功率大小而定,一般攪拌3~10min,再用冷卻水回流冷卻,逐漸降溫,慢速攪拌冷卻,約1h降溫至35℃,停止攪拌。在40℃時加入香精等,稠度通過加十六醇的量來調節。
④面膜
功能:又稱為剝離型潤膚面膜,主要用于面部皮膚的清潔和美容。
涂擦后能迅速形成一層皮膜,利用皮膜的收縮力繃緊皮膚,使皮膚與外界空氣隔絕,表皮角質層柔軟,毛孔擴大,皮膚表面溫度上升,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并能增強皮膚對面膜中各種添加劑的吸收,達到增進皮膚生理功能的效果。
卸除面膜時,可揭下一張膜,黏附在毛孔及皮膚表面的塵埃和油膩同時除去,起到除垢潤膚的作用。又能使皮膚白嫩舒適。
面膜是由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和甘油、乙醇、香精、防腐劑、蒸餾水等組成。
2)護膚用化妝品
皮膚是靠皮脂膜和皮脂腺分泌的脂肪物來滋潤的。但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皮脂腺的代謝功能衰退,皮脂分泌減少,肌肉纖維萎縮,會引起皮膚枯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舞钢市| 收藏| 易门县| 邹城市| 石门县| 新民市| 黄石市| 犍为县| 天祝| 嘉兴市| 江都市| 行唐县| 馆陶县| 秀山| 镇远县| 四川省| 武陟县| 凤台县| 收藏| 黎平县| 平遥县| 贵州省| 北票市| 莒南县| 沐川县| 肥东县| 永川市| 涞源县| 鄄城县| 梅州市| 吉安市| 淮滨县| 铜梁县| 黄冈市| 新河县| 修武县| 阜新市| 广州市| 家居|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