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幾種重要的金屬一、金屬的通性1.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中除左上方的氫及右上方的非屬外,其余都是金屬元屬,所以金屬元素集中在表的左下方,共85種元素,表括部分主族元素、所有副族和Ⅷ族元素。2. 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常溫下汞是液體,其余都是固體;大多數(shù)金屬呈銀白色,不透明,有金屬光澤;大多數(shù)金屬有延展性;金屬一般是電和熱的良導體;3.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多數(shù)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在自然界多數(shù)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二、鎂和鋁 1 鎂單質(zhì)(從金屬單質(zhì)通性角度學習) Mg 分別與(O2、Cl2、 N2 、H+、 CO2)反應的方程式2Mg+O22MgO 現(xiàn)象: Mg + Cl2MgCl2 現(xiàn)象: 2Mg +CO22MgO+C 現(xiàn)象:Mg + H2SO4 = MgSO4 + H2↑ Mg + 2H2O(沸水)= 2Mg(OH)2↓ + H2↑2 鋁單質(zhì)(從金屬單質(zhì)通性角度學習)a Al分別 與(O2、S、Cl2、)反應 Al+3O22Al2O3(純氧) 2Al+3SAl2S3 2Al+3Cl22AlCl3b 鋁與非氧化性酸反應生成氫氣 2Al+3H2SO4=Al2(SO4)3+3H2↑c 鋁與濃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NaOH+2Al+2H2O=2NaAlO2+3H2↑ 離子方程式:2Na+ +2OH-+2Al+2H2O=2Na++2AlO2-+3H2↑相同質(zhì)量的鋁分別和足量的氫氧化鈉、鹽酸反應,放出的氣體在相同條件下體積相等d 鋁熱反應(放熱反應): 2Al+Fe2O3Al2O3+2Fe 4Al+3MnO22Al2O3+3Mn 3 氧化鋁 (兩性氧化物角度)a 與酸反應 Al2O3 + 6H+ == 2Al3+ + 3H2O b 與強堿反應 2NaOH+Al2O3=2NaAlO2+H2O 離子方程式: 2OH-+ Al2O3=2AlO2-+ H2O4 氫氧化鋁(偏鋁酸)(兩性氫氧化物角度) a 與強酸反應 Al(OH)3 + 3H+ == Al3+ + 2H2Ob 與強堿反應 Al(OH)3 + OH- == AlO2- + 2H2O氫氧化鋁不與弱酸弱堿反應c.氫氧化鋁的制備 (1)用AlCl3選用的堿是氨水,離子反應方程式是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可否選作KOH 、NaOH,原因是堿過量將生成偏鋁酸鹽(2)用NaAlO2 選用的試劑是二氧化碳,離子方程式AlO2- + CO2 + 2H2O == Al(OH)3↓+ HCO3-。(3)用Al(閱讀高三化學P77)5 鋁 鹽 (從鹽的通性角度學習)(1)氯化鋁a與堿的反應 Al3+ + 3OH- == Al(OH)3↓Al3+ + 4OH-== AlO2- + 2H2OAl3+ + 3NH3·H2O == Al(OH)3↓+ 3NH4+3Al3+ + 10OH- == 2Al(OH)3↓ + AlO2-+ 2H2O {當n(AlCl3)/n(NaOH)= 3 :10時} b水解 (強酸弱堿鹽)Al3+ + 3H2O Al(OH)3 + 3H+ 2Al3+ + 3CO32-+ 3H2O == 2Al(OH)3↓ + 3CO2↑ Al3+ + 3HCO3- == Al(OH)3↓ + 3CO2↑ 2Al3+ + 3S2- + 6H2O == 2Al(OH)3↓ + 3H2S↑Al3+ + 3HS- + 3H2O == Al(OH)3↓ + 3H2S↑ Al3+ + 3AlO2- + 6H2O== 4Al(OH)3↓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 3NaHCO3+AlCl3=Al(OH)3↓+3CO2↑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 3NaHCO3+FeCl3=Fe(OH)3↓+3CO2↑(2)加熱氯化鋁溶液,最終得到的固體是氧化鋁,原因水解生成的氫氧化鋁受熱生成氧化鋁。(2)偏鋁酸鈉(從鹽的通性角度學習)a 與酸的反應 AlO2-+ H+ + H2O == Al(OH)3↓ AlO2-+ 4H+ == Al3+ + 2H2O 9AlO2- + 30 H+ == 2Al(OH)3↓ + 7Al3+ + 12H2O(當n(NaAlO2)/n(HCl)= 3 :10時) 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NaAlO2 + CO2 + 2H2O == Al(OH)3↓+NaHCO32AlO2- + CO2 + 3H2O ==2 Al(OH)3↓+ CO32- AlO2- + CO2 + 2H2O == Al(OH)3↓+ HCO3-b水解(強堿弱酸鹽) 3NaAlO2+AlCl3+6H2O=4Al(OH)3↓(3)硫酸鋁鉀[KAl(SO4)2] 硫酸鋁鉀是由兩種金屬陽離子和一種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叫做復鹽。KAl(SO4)2·12H2O俗名明礬,是一種無色晶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顯酸性,能作凈水劑。2KAl(SO4)2 + 6NaOH = K2SO4 +3Na2SO4 + 2Al(OH)3↓2KAl(SO4)2 + 3Ba(OH)2 = K2SO4 + 3BaSO4↓+ 2Al(OH)3↓KAl(SO4)2 + 2Ba(OH)2 = KAlO2 +2BaSO4↓6.用圖像表示實驗過程①鋁鹽溶液與強堿溶液(或Na、Na2O、Na2O2)反應(1) 當0<≤3時,產(chǎn)生Al(OH)3沉淀。反應為:Al3++3OH―=Al(OH)3(溶液中有Al3+,無,還有Al(OH)3。n[Al(OH)3]=n(OH-)當=3時,生成的Al(OH)3沉淀最多。(2) 3<<4時,生成的Al(OH)3沉淀部分溶解。反應為:Al(OH)3+OH-=+2H2O 溶液中有,無Al3+,還有Al(OH)3(。n [Al(OH)3] = 4n (Al3+)-n (OH-) (3) 當≥4時,生成的Al(OH)3沉淀全部溶解。 Al3++4OH- =+2H2O 溶液中只有,無Al3+,無Al(OH)3(。 有關的反應圖象與滴加溶液順序有關: 在一定量的鋁鹽溶液中,逐滴加入強堿溶液, 在一定量的強堿溶液中逐滴加入鋁鹽溶液,相關的圖象如下: 相關的圖象如下: ②鋁鹽溶液和氨水的反應原理:Al3+ + 3NH3·H2O == Al(OH)3↓+ 3NH4+③偏鋁酸鹽溶液與強酸溶液反應(1) 當0<≤1時,產(chǎn)生Al(OH)3沉淀。反應為:+H++H2O=Al(OH)3(溶液中有,無Al3+,還有Al(OH)3。n[Al(OH)3]=n(H+)當=1時,生成的Al(OH)3沉淀最多。(2) 1<<4時,生成的Al(OH)3沉淀部分溶解。反應為:Al(OH)3+H+=3Al3++3H2O溶液中有Al3+,無,還有Al(OH)3。n[Al(OH)3]=[4n ()-n (H+)](3) 當≥4時,生成的Al(OH)3沉淀全部溶解。+4H+ = Al3++2H2O溶液中只有Al3+,無,無Al(OH)3。 有關的反應圖象與滴加溶液順序有關:在一定量的偏鋁酸鹽溶液中,逐滴加入強酸溶液, 在一定量的酸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鋁酸鹽,相關的圖象如下: 相關的圖象如下: ④將CO2通入NaAlO2溶液中,至過量。 ⑤向氯化鎂和氯化鋁的混合溶液中加反應原理:2AlO2- + CO2 + 3H2O ==2 Al(OH)3↓+ CO32- 足量的氫氧化鈉AlO2- + CO2 + 2H2O == Al(OH)3↓+ HCO3-。 原理:氫氧化鈉先與氯化鎂和氯化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氫氧化鋁沉淀,然后氫氧化鋁溶解,但氫氧化鎂不溶。例題1 :(1996年上海高考)0.1 mol 鎂粉分別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燒, 生成固體的質(zhì)量依次為W1、W2、W3。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A.W2>W1>W3 B.W1=W2>W3 C.W1=W2=W3 D.W3>W2>W1方法: 將方程式比較后分析。捷徑:反應式依次為2Mg+O2 2MgO,2Mg+2CO2 2MgO+C,3Mg+N2 Mg3N2,根據(jù)計算式可求出答案為A。總結: W2中還有碳生成,是固體。如果疏忽這一點就誤選B。例題2 :(2000年全國高考)某些化學試劑可用于凈水。水處理中使用的一種無機高分子混凝劑的化學式可表示為[Al2(OH)nClm·yH2O],式中m等于 ( ) A.3-n B.6-n C.6+n D.3+n 方法:電荷守恒(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捷徑:根據(jù)化合價的代數(shù)等于0得,2×3=n+m,所以m=6—n。答案為B。總結:此題為一易題,如不能運用電荷守恒,也很難獲解。例題3 :(1996年上海高考)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鎂和鋁相混合, 取等質(zhì)量該混合物四份, 分別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 充分反應后, 放出氫氣最多的是 ( )A.3 mol·L—1 HCl B.4 mol·L—1 HNO3 C.8 mol·L—1 NaOH D.18 mol·L—1 H2SO4方法:從反應判斷。捷徑:在鎂、鋁混合物中加入HNO3和濃H2SO4都不能產(chǎn)生H2,加入NaOH溶液只有Al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H2,而鎂不反應。而加入HCl,鎂與鋁都與鹽酸反應生成H2,所以H2量最多。選A。總結: 該題中溶液的濃度不是計算的數(shù)據(jù),而是判斷溶液屬于:“濃”或是“稀”。8mol· L—1以上的HCl、H2SO4、HNO3通常認為是濃酸。例題4 :(1998年全國高考)由鋅、鐵、鋁、鎂四種金屬中的兩種組成的混和物10 g ,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產(chǎn)生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為11.2 L,則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 )A.鋅 B.鐵 C.鋁 D.鎂方法:等量轉換法 (將Al的價態(tài)轉換成+2價分析)。捷徑:設四種金屬的化合價均為+2價,則它們的平均原子量為10÷m=11.2÷22.4 ,所以m=20,其中至少有一種金屬的原子量小于20,因為鋅、鐵、鎂原子量均大于20,當鋁作為+2價時,原子量可算作27×2/3=18。所以選C。總結:類似的問題都作這樣轉換,即先認為化合價為+2價,這樣可計算出平均原子量,然后調(diào)整不是+2價原子的原子量,如鋁為18,鈉為46等,這樣轉換后題目就變得很簡單了。例題5 :(1995年全國高考)在一定條件下可實現(xiàn)下圖所示物質(zhì)之間的變化:請?zhí)顚懸韵驴瞻祝?br/>(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堿式碳酸銅), 受熱易分解。上圖中的F是 。(2)寫出明礬溶液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圖中所得G和D都為固體,混和后在高溫下可發(fā)生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每生成1 mol D,同時生成 mol E。方法:試探法 ( 從已知的物質(zhì)著手,試探其它物質(zhì) ) 。捷徑:試探分析,A是NaAlO2,反應式Al3++4OH—=AlO2—+2H2O??兹甘軣岱纸獾姆磻紺uCO3·Cu(OH)2 2CuO+CO2+H2O,因能與NaAlO2反應,得F是CO2,G是CuO。A、F發(fā)生的反應式是:CO2+AlO2—+2H2O = Al(OH)3↓+HCO3—,沉淀是Al(OH)3,受熱分解后生成Al2O3(B)和水。Al和CuO的反應,類似于鋁熱反應。第四問可根據(jù)2Al2O3 4Al+3O2↑計算得0.75mol。總結:如果框圖中的物質(zhì)均沒有給出,這時便要通過關系或一些現(xiàn)象先尋找突破口,再推斷出其它物質(zhì)。例題6 :(1999年全國高考)取一根鎂條置于坩堝內(nèi)點燃,得到氧化鎂和氮化鎂混合物的總質(zhì)量為0.470 g冷卻后加入足量水,將反應產(chǎn)物加熱蒸于并灼燒,得到的氧化鎂質(zhì)量為0.486 g。 (1)寫出氮化鎂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氨的化學方程式。 (2)計算燃燒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鎂的質(zhì)量分數(shù)?!?br/>方法:通過守恒法或差量法求解。捷徑:(1)化學方程式為:Mg3N2+6H2O=2NH3↑+3Mg(OH)2 。 (2)解法一:設原混合物中Mg3N2的質(zhì)量為x,由Mg3N2和水反應生成的MgO的質(zhì)量為y?!「鶕?jù)Mg原子個數(shù)守恒得:Mg3N2→3MgO , y= x 。以此,(0.470g-x)+ x=0.486g ,x=0.080g , =17%解法二:根據(jù)差量關系可得:m(Mg3N2) = 0.080g , =17% 。總結:解法一思路清晰,不必再述。解法二是利用Mg3N2 → 3MgO質(zhì)量差的方法解出。當一題有多種解法時,則盡可能用守恒法求解。例題7 :已知MgCl2的熔點較MgO低,則從海水中提取鎂的主要流程應為 ( )A.海水 → Mg(OH)2 → MgCl2 → Mg B.海水 → MgCl2 → MgC.海水 → Mg(OH)2 → MgD.海水 → MgCl2 → Mg方法: 流程分析法。捷徑:選項A中的石灰乳原料來自CaCO3分解產(chǎn)物CaO加水反應的產(chǎn)物,此原料易得且成本低,Mg(OH)2易從混合體系中分離,MgCl2的熔點較MgO低,所以選項A最合理。答案為A。總結:該題易誤選C。因NaOH成本高,Mg(OH)2高溫分解成MgO,且MgO熔點高,不能選C。B、D不能將MgCl2從海水中分離出來。例題8 :鋁粉投入某無色澄清溶液中產(chǎn)生H2,則下列離子組合中,正確的是 ( )A.H+、Mg2+、Al3+、NO3— B.Na+、Al3+、Cl—、Ba2+C.OH—、Al3+、Cl—、NO3— D.OH—、Ba2+、Cl—、NO3— 方法: 依據(jù)題設條件,逐項分析。捷徑:該溶液中加入鋁粉產(chǎn)生H2 ,說明該溶液可能含有大量的H+或OH—。選項A中由于NO3—的存在,可能放出的氣體主要為氮的化合物;選項B中既無H+又無OH—;選項C中OH—和Al3+不可能大量共存。只有選項D符合。總結:本題解答錯誤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忽略堿性環(huán)境中Al也能放出H2,二是題意把握不準,本題意指可能共存,也就是酸性、堿性環(huán)境任一情況均可以。其解答的關鍵在于明確與Al反應放出H2的溶液有可能是強酸性環(huán)境,也有可能是強堿環(huán)境。例題9 :由Na,Mg,Al,F(xiàn)e中兩種元素組成的合金13g,與足量稀H2SO4反應,收集到H2 0.5g,則該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 )A.Na B.Mg C.Al D.Fe 方法:此類習題若均為二價金屬,如Mg,F(xiàn)e,Zn或Cu,可考慮用平均組成法解題為佳。但此處Na為一價金屬,Al為三價金屬,直接用平均值法則不很恰當。解答該題也可通過設一法,即將四種金屬轉換成一價量,與稀硫酸反應,各金屬的一價量分別為:Na——23、Mg——12、Al——9、Fe——28。捷徑:合金與足量稀H2SO4反應生成H2 0.5g(即0.25mol),而1mol一價金屬與鹽酸反應生成的H2 0.5mol,故此合金相當于一價金屬0.5mol?,F(xiàn)金屬質(zhì)量為13g,得一價量為26,以此要求合金中兩種金屬的一價量,一種大于26,一種小于26。而Na、Mg、Al三種金屬的一價量均小于26,一價量大于26的只有Fe,故該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Fe。答案為D。總結:判斷合金中含有某種金屬的方法較多,但以一價量法方便快速。例題10 :稱取由Al(OH)3、NaHCO3、CaCO3三者混合而成的固體混合物5 g ,溶于0.2 L 1 mol/ L 的鹽酸中,完全溶解后,放出CO2 0.784L(標準狀況),把CO2完全驅出溶液后,再加入1.2 mol /L 氨水0.15L,待完全沉淀后,過濾并洗滌沉淀,洗液和濾液混合,用0.75 mol/L 鹽酸滴定,消耗了40ml才將剩余堿中和,求原固體混合物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百分含量。 方法:整個過程有下列反應: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3NH3?H2O + AlCl3 = Al(OH)3↓+ 3NH4ClNH3?H2O + HCl = NH4Cl + H2O此題既可根據(jù)整體關系,又可利用原子守恒求解。捷徑:思路一:分析上述反應,確定整體關系如下:總耗HCl物質(zhì)的量= Al(OH)3消耗HCl量 + NaHCO3消耗HCl量 + CaCO3消耗HCl量 + 剩余NH3?H2O消耗HCl量。設Al(OH)3為x mol,NaHCO3為y mol,CaCO3為z mol具體找出:Al(OH)3 ∽ 3HCl ∽ AlCl3 ∽ 3 NH3?H2OX mol 3x 3x molCaCO3 ∽ 2HCl ∽ CO2 , NaHCO3 ∽ HCl ∽ CO2Z mol 2z mol z mol y mol y mol y mol列方程78x + 84y + 100z = 5 ┉┉┉①z + y = 0.784 / 22.4 ┉┉┉② 0.2×1+0.75×40×10—3= 3x+2z+y+(0.15×1.2—3x) ┉┉┉③ 解之得 x = 0.023,y = 0.02,z = 0.015。再根據(jù)摩爾質(zhì)量求得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Al(OH)3 36.4% ,NaHCO3 33.6% ,CaCO3 30% 。思路二:分析上述反應可知最后溶液中為NH4Cl和CaCl2及NaCl 。其中NH4+共1.2 × 0.15 mol,Cl—共(0.2+0.75×0.04)mol若所設x、y、z同思路一中,根據(jù)溶液電中性原則,結合原子守恒可列出如下關系:1.2 × 0.15 + y + 2z = 0.2 + 0.75 ×0.04↑ ↑ ↑ (NH4+結合Cl—量) (Na+結合Cl—量) (Ca2+結合Cl—量)y + z = 0.784 /22.4 ↑ ↑ ↑(NaHCO3中C的量) (CaCO3中C的量) (CO2中C的量)再與思路一中方程①聯(lián)立求解即可。 總結:思路有簡有繁,解題時若能抓住物質(zhì)的來龍去脈,全面分析各個數(shù)據(jù)和物質(zhì),充分利用整體思維和守恒,便可準確獲得答案。例題11 :工業(yè)上制取鋁的流程如下: 在用此法制取氧化鋁時,分析鋁土礦和赤泥(提取Al2O3之后的殘渣)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Al2O3Fe2O3Na2O 鋁土礦55%16%0%赤泥15%48%8%試求制取1 t Al2O3所需鋁土礦和苛性鈉的量。方法:從流程圖分析可知A為NaOH,它使Al2O3變?yōu)镹aAlO2,然后通入CO2又轉變?yōu)锳l(OH)3。Fe2O3不與NaOH反應,NaOH將Fe2O3從鋁土礦中全部轉移到赤泥中去。從Fe2O3在鋁土礦中的含量及在赤泥中的含量可知赤泥的質(zhì)量為鋁土礦的1/3。捷徑:設需鋁土礦x t,則:x·55% — 1/3 x·15% = 1解得x=2,即需鋁土礦2 t。需要NaOH的量:因NaOH循環(huán)使用,因此需要補充NaOH的量即為留在赤泥中的NaOH的量。1/3 × 2t × 8% × 80/62 = 0.069 t 總結:(1)考生往往沒有認識到Fe2O3在鋁土礦中的質(zhì)量與在赤泥中的質(zhì)量是不變的。Fe2O3的含量有鋁土礦中的16%變成赤泥中的48%,增加了三倍,則赤泥的質(zhì)量就為鋁土礦質(zhì)量的1/3。(2)因NaOH循環(huán)使用,故實際耗NaOH應為留在赤泥中的NaOH的量。不能把與Al2O3反應消耗的NaOH算入,因為該部分NaOH可以再生。這是一道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其難點在于識圖、對表中數(shù)據(jù)的理性分析。Fe2O3由于沒反應,從鋁土礦中轉移到赤泥中,應該守恒,因而從Fe2O3在鋁土礦中含量及在赤泥中含量,得到赤泥質(zhì)量為鋁土礦質(zhì)量的1/3。例題12 :在100 mL0.6 mol/L的HCl中,加入1.08 g鋁粉,在反應后再加入0.5 mol/L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才能使鋁粉剛好完全溶解,且得澄清溶液。方法:從反應前后的元素分析,可知其中所含Na元素全部來源于NaOH,Cl元素全部來源于HCl,而鋁元素全部來源于金屬鋁,以此由NaOH、NaAlO2的化學組成中的關系即可分析得到量量關系。捷徑:鋁粉剛好完全溶解,說明此時溶液中存在NaCl和NaAlO2。設需NaOH溶液xmL,根據(jù):NaOH的物質(zhì)的量 = HCl的物質(zhì)的量 + Al的物質(zhì)的量得:0.5mol/L× L = 0.6mol/L × 0.1L +解得:x = 200mL,故需NaOH溶液200 mL。總結:此題如果根據(jù)反應方程式進行計算,則運算比較復雜,但如果從NaOH與HCl、Al反應后的生成物NaNO2和NaCl進行分析,則變得簡單明了。例題7 :托盤天平兩托盤分別放有等質(zhì)量的燒杯和等質(zhì)量的n mol鹽酸,天平平衡。向兩托盤分別放入ag金屬鈉、bg 金屬鎂,反應后(設無液體濺出)天平仍平衡。(1)若鹽酸均過量時,a與b的關系是 (2)若鹽酸均不足量,a,b與n的關系是 。方法:根據(jù)題意反應后天平仍平衡,應符合,投入質(zhì)量一逸出質(zhì)量 = 投入質(zhì)量一逸出質(zhì)量,以此為思路,討論計算a,b,n的關系。捷徑:(1)酸均過量,逸出的氫氣均應由酸提供。不必再考慮鈉與水的反應,agNa應逸出 gH2,bgMg應逸出 g H2。巧解時可由同物質(zhì)的量的Na或Mg與過量酸反應時,剩余的溶液質(zhì)量相等考慮。(即23g鈉逸1g,24gMg逸2g,余溶液等重)。即得Na與Mg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a:b = 23:24。(2)酸不足時,還要考慮過量的Na與水的反應。由Mg提供的氫氣只能由不足量鹽酸提供,以此可得恒等式為:ag - g = bg - 0.5n。總結:此類試題若不涉及與水反應的Na、K等,則酸不足量時,投入的金屬均為質(zhì)量相同。(活潑性比氫強的金屬)因為放出的H2均由等量的酸提供。三、鐵及其的重要化合物㈠鐵原子結構:最外層一般為2個電子,次外層有 個電子。為第四周期,VIII族。物理性質(zhì):①金屬的通性:銀白色、有金屬光澤、質(zhì)軟;有良好的延展性;電和熱的良導體;密度較大;熔點較高。②特性:鐵磁性化學性質(zhì): ⑴與O2反應:⑵與Cl2 、Br2反應: ⑶與S、I2反應: ⑷與H2O反應:3Fe + 4H2O(水蒸氣) = 4H2 + Fe3O4 ⑸與某些酸反應: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濃硫酸和鐵接觸無明顯變化,這是因為在常溫下能使鐵表面生成致密的保護膜,可阻止金屬和濃硫酸的繼續(xù)反應。但在加熱的情況下,鐵可以和濃硫酸發(fā)生如下反應: 2Fe+6H2SO4(濃)=Fe2(SO4)3+3SO2↑+6H2O濃硝酸與鐵的反應與濃硫酸類似:常溫下生成氧化物保護膜,使鐵“鈍化”,而在加熱時反應如下: Fe+6HNO3(濃)=Fe(NO3)3+3NO2↑+3H2O但鐵與稀硝酸常溫下即可反應,但并不能置換出氫氣,而是發(fā)生如下氧化還原反應。酸過量:Fe+4HNO3(?。?Fe(NO3)3+NO↑+2H2O 鐵過量:3Fe+8HNO3(?。?3Fe(NO3)2+2NO↑+4H2O ⑹與某些鹽發(fā)生置換㈡鐵的化合物1.鐵的氧化物2.鐵的氫氧化物㈤Fe2+與Fe3+的轉化與檢驗1.+3價鐵離子只具有氧化性,遇較強還原劑時會被還原成亞鐵化合物。2. 亞鐵化合物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檢驗:1、Fe2+:①加KSCN溶液,無紅色,滴加氯水,出現(xiàn)紅色溶液;②加NaOH溶液,出現(xiàn)白色絮狀沉淀,迅速變?yōu)榫G色,最后變成紅褐色。2、Fe3+:①加KSCN溶液,出現(xiàn)血紅色溶液,方程式為Fe3++3SCN-= Fe(SCN)3(難溶物,非沉淀)②加NaOH溶液,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㈥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某些特性1、K、Ca、Na、Mg、Al、Zn、Sn、Pb等在自然界均以化合態(tài)存在,而Fe 在隕石中有游離態(tài)鐵。2、鐵的金屬性比銅強,但氧化性Fe3+>Cu2+>Fe2+;2FeCl3+Cu=2FeCl2+CuCl23、鐵制容器可用來存在放濃H2SO4, 濃HNO3, 液氯, 這是因為鐵發(fā)生鈍化,生成致密氧化膜,而不是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但不能存在稀H2SO4、 稀HNO3、氯水。4、Fe(OH)2在空氣中加熱能得到Fe2O3而得不到FeO7、實驗室制取Fe(OH)2時,膠頭滴管的尖嘴要插入到液面以下才滴加NaOH溶液。8、保存在亞鐵鹽溶液,要加煤油或其他可以隔絕空氣的液體封液面。9、CuO的熱穩(wěn)定性較Cu2O差,4CuO=2Cu2O+O2↑10、Cu(OH)2溶于氨水生成深藍色溶液:Cu(OH)2+4NH3·H2O=[Cu(NH3)4](OH)2+2H2O例題1 :(1993年全國高考) .a、b、c、d、e分別是Cu、Ag、Fe、Al、Mg5種金屬中的一種。已知:(1)a、c均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2)b與d的硝酸鹽反應, 置換出單質(zhì)d;(3)c與強堿反應放出氣體;(4)c、e在冷濃硫酸中發(fā)生鈍化。由此可判斷a、b、c、d、e依次為 ( )A.Fe Cu Al Ag Mg B.Al Cu Mg Ag FeC.Mg Cu Al Ag Fe D.Mg Ag Al Cu Fe方法: 尋找突破囗,并從突破囗推出其它金屬。捷徑: 以c、e金屬鈍化為突破口,由(1)(3)(4)知c為Al,再由(4)知e為Fe。有上述結果和(1)知a為Mg,最后由(2)知b為Cu、d為Ag。解此題的關鍵是確定c,然后很容易判斷出e、a。得答案為C。總結:判斷出c為Al,e為Fe,就可舍去選項A、B,由(2)確定b和d的活潑性。這樣判斷可簡捷些。例題2 :(1995年上海高考)等質(zhì)量的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分別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銅片質(zhì)量增加的是 ( )A.硝酸 B.無水乙醇 C.石灰水 D.鹽酸方法:從反應過程進行分析。捷徑:當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表面生成氧化銅,造成銅片質(zhì)量增加。當該銅片插入硝酸中,表面的氧化銅及未被氧化的銅均能被硝酸溶解。插入無水乙醇中發(fā)生反應CH3CH2OH+CuO CH3CHO+Cu+H2O,銅片又恢復到原來的質(zhì)量。若插入鹽酸中,表面的CuO溶于鹽酸中,質(zhì)量減少。只有插入石灰水中,銅片不發(fā)生反應,表面的氧化銅仍附著在銅片上,質(zhì)量增加。以此得答案為C。總結:在插入溶液之前,Cu片質(zhì)量就己增加。部分考生未能理解這一點而造成錯選。例題3 :(1998年上海高考)下列反應,其產(chǎn)物的顏色按紅、紅褐、淡黃、藍色順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屬鈉在純氧中燃燒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無水硫酸銅放入醫(yī)用酒精中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方法:從反應后物質(zhì)的顏色比較獲得結果。捷徑:鈉在純氧中燃燒生成淡黃色的Na2O2,F(xiàn)eSO4溶液中加入NaOH最終生成紅褐色的Fe(OH)3,F(xiàn)e3+與SCN—生成紅色的Fe(SCN)2+,醫(yī)用酒精是75%的酒精溶液,無水CuSO4與水形成藍色硫酸銅溶液。故知答案為B。總結:中學化學課本中有關物質(zhì)的顏色及固體與溶液的顏色作為識記內(nèi)容,要牢牢記住。例題 4 :(1996年上海高考)六價鉻對人體有毒,含鉻廢水要經(jīng)化學處理后才能排放,方法是用綠礬(FeSO4·7H2O)把廢水中的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離子,再加入過量的石灰水,使鉻離子轉變?yōu)闅溲趸tCr(OH)3沉淀.其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H2Cr2O7+6FeSO4+6H2SO4=3Fe2(SO4)3+Cr2(SO4)3+7H2O。現(xiàn)用上法處理1×104 L含鉻(+6價)78 mg/L的廢水(Cr相對原子質(zhì)量52),試回答:(1)處理后,沉淀物中除Cr(OH)3外,還有 、 (用化學式表示).(2)需用綠礬多少千克?方法:過程分析及方程式分析。捷徑:.(1) H2Cr2O7與FeSO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r3+及Fe3+。再加入Ca(OH)2后Cr3+、Fe3+均轉化為Cr(OH)3、Fe(OH)3。Ca2+又與大量的SO42—形成CaSO4沉淀。因此處理后, 沉淀物中除Cr(OH)3外, 還有Fe(OH)3 和 CaSO4 。(2) 廢水中含鉻的物質(zhì)的量為:n ( Cr ) = ?。?5mol 需綠礬的質(zhì)量為: m (FeSO4·7H2O) = 278g/mol×15mol×3 = 12510g = 12.51kg 。總結:H2Cr2O7中有兩個六價鉻。部分考生未考慮兩個,而出現(xiàn)FeSO4·7H2O的物質(zhì)的量為H2Cr2O7的六倍的錯誤。例題 5 :(1991年三南高考)金屬錫(Sn)的純度可以通過下述方法分析:將試樣溶于鹽酸,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n+2HCl=SnCl2+H2↑,再加入過量FeCl3溶液, 發(fā)生如下反應:SnCl2+2FeCl3=SnCl4+2FeCl2 ,最后用已知濃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離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現(xiàn)有金屬錫試樣0.613g,經(jīng)上述各步反應后, 共用去0.100mol/LK2Cr2O7溶液16.0mL。求試樣中錫的百分含量(假定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方法: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分析計算。捷徑:反應中消耗的K2Cr2O7的物質(zhì)的量為0.100mol/L×0.0160L=1.60×10-3 mol。根據(jù)反應有FeCl2物質(zhì)的量=6×K2Cr2O7物質(zhì)的量=2×SnCl2物質(zhì)的量, 得:Sn的質(zhì)量為:4.8×10-3 mol×119g/mol = 0.571g 總結:此題也可應用反應關系,通過一步進行計算。例題6 :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熱攪拌的條件下加入一種試劑,過濾后,再加入適量的鹽酸,這種試劑是 ( )A.NH3·H2O B.NaOH C.MgSO4 D.MgCO3 方法:從提高pH使Fe3+水解,又不引入新的雜質(zhì)去分析選項。捷徑:要除去溶液中的Fe3+,現(xiàn)分析溶液中的離子組成為Mg2+、Cl—、Fe3+、H+。首先應考慮除雜質(zhì)時,不能引入新的雜質(zhì)。當加入NH3·H2O、NaOH、MgSO4時,分別引入了NH4+、Na+、SO42—,故不符合題意,這樣用排除法即可選出答案D。那么為什么加入MgCO3可除去Fe3+呢?MgCO3與Fe3+間并沒有反應發(fā)生,而是利用了Fe3+的水解,即Fe3++3H2O Fe(OH)3+3H+。原酸性條件下,F(xiàn)e3+水解受到抑制。當加入MgCO3后,由于MgCO3+2H+=Mg2++H2O+CO2↑的發(fā)生,從而破壞了Fe3+的水解平衡,使之向生成Fe(OH)3的方向移動,生成的Fe(OH)3在加熱攪拌條件下發(fā)生凝聚,最后可將Fe3+除去。答案為D 。總結:常有同學會誤選A、B兩選項,原因是忽略了除雜質(zhì)的前提是不能引入新雜質(zhì)。例題7 :下列鐵的化合物中含鐵量最高的是( )A.Fe2O3 B.Fe3O4 C.FeO D.FeS2 方法:選項中鐵的化合物化學式各不相同,為了便于比較,可將化學式中的鐵離子設為一,并將化學式改寫成FeOx的形式,然后進行比較。捷徑:分析各物質(zhì)化學式中的原子個數(shù)比,A選項 Fe:O = 2:3,B選項 Fe:O=3:4, C選項 Fe:O=1:1,D選項將Fe:S=1:2,轉換成Fe:O=1:4(硫的原子量是氧的2倍),以此得改寫后的化學式分別為:FeO1.5、FeO1.33、FeO、FeO4,含鐵量最高,也即含氧量最低,因此可得正確答案為C。總結:通過一價轉換,避免了過分復雜的計算,使得解題變得方便,一目了然。例題8在由Fe、FeO和Fe2O3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2mol/L的鹽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氣體(標準狀況),此時溶液中無Fe3+離子。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不考慮鹽類水解引起的離子濃度的改變) ( )混合物里三種物質(zhì)反應時消耗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3 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Fe2+離子與Cl—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混合物里,F(xiàn)eO的物質(zhì)的量無法確定,但Fe比Fe2O3的物質(zhì)的量多D.混合物里,F(xiàn)e2O3的物質(zhì)的量無法確定,但Fe比FeO的物質(zhì)的量多 方法:方程式合并分析。捷徑: 本題涉及的反應有:①Fe+2HCl = FeCl2+H2↑,②FeO+2HCl = FeCl2+H2O,③Fe2O3+6HCl=2FeCl3+3H2O,④Fe +2FeCl3=3FeCl2 。合并③④反應得:⑤Fe+Fe2O3+6HCl = 3FeCl2+3H2O。從產(chǎn)生H2448mL知反應①消耗的HCl為0.04molHCl,又整個反應共消耗HCl0.2mol。反應②③共耗0.16molHCl,因反應②耗鹽酸未知,故A選項錯。因最終所得溶液為FeCl2溶液,故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Fe2+離子與Cl—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B選項正確。從合并后的反應⑤知Fe比Fe2O3的物質(zhì)的量多,C選項正確。又因Fe與FeO的物質(zhì)的量無法確定,故D選項也錯。所以答案為B、C。總結:在相同條件下于同一容器中發(fā)生的“連續(xù)”反應可以相加,如本題: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Fe=3FeCl2例題9 :有鐵粉、三氧化二鐵和氧化銅組成的混合物,投入到110mL 4mol/L的鹽酸中,充分作用后得很淺的綠色溶液,產(chǎn)生標準狀況下的氣體896mL,并留下固體1.28 g 。過濾并將濾液稀釋到200 mL ,經(jīng)測定其中含有過量鹽酸為0.4 mol/L 。試求原混合物中三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 方法:分析該題,反應后溶液為淺綠色,證明溶液中無Cu2+,又鹽酸過量,知留下的固體中無鐵粉,以此可通過得失電子守恒和Cl-守恒列出兩個方程求解。捷徑:根據(jù)題意,可把題中文字和數(shù)字的信息改組成如下框示信息:Fe:xmol H2:896ml(S、T、P)Fe2O3:ymol FeCl2:(x+2y)mol HCl:0.4×0.2 molCuO:zmol Cu:1.28/64 mol = 0.02 mol根據(jù)Cl—守恒,原鹽酸中的Cl—的物質(zhì)的量應等于生成物FeCl2中Cl—的物質(zhì)的量與過量鹽酸中的Cl—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即:(x+2y)×2 + 0.2 × 0.4 = 0.11 × 4 ┉┉┉①又氧化劑 Fe2O3 → 2Fe2+、CuO → Cu、2H+ → H2 ↑還原劑 Fe → Fe2+根據(jù)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等于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得2y + (1.28/64)×2 + (896/22400)× 2 = 2x ┉┉┉②解方程組①與②得:x = 0.1 (mol) ,y = 0.04( mol) 。即原混合物中,F(xiàn)e粉為5.6 g ,F(xiàn)e2O3為6.4 g ,CuO為1.6 g 。總結:試題的分析要從整體思考,并化歸到具體的方法,該題屬整體思維的運用。例題10 :根據(jù)下圖所示一氧化碳還原鐵的氧化物的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硬質(zhì)玻璃管中已開始發(fā)生反應的方法是 。(2)反應過程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3)在A處點燃可見淺藍色火焰的原因是 。(4)實驗結束時應注意的操作是 (從下列選項中選擇)。①先停止通入CO ②先熄滅酒精燈,并繼續(xù)通入CO ③熄滅酒精燈,同時停止通入CO ④先熄滅酒精燈,繼續(xù)通入CO,并點燃排出的CO氣體方法:還原劑CO只要與Fe2O3反應,就會產(chǎn)生CO2,就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于CO氣體有毒,不能直接排入大氣中,所以應點燃以消除污染,反應結束時還原出的鐵單質(zhì)高溫下還可以與O2反應,所以應使Fe在CO的還原性氣氛中慢慢冷卻,才能防止再被氧化。解答時可通過性質(zhì)分析現(xiàn)象。捷徑:(1)從B試管中石灰水變渾濁,可以判斷硬質(zhì)玻璃管中已開始發(fā)生反應。(2)在反應過程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有兩個,一個是玻璃管里粉末有紅色逐漸變黑,另一個是B中溶液出現(xiàn)渾濁。(3)從A逸出的尾氣中有未反應完的CO氣體,而CO氣體點燃時火焰呈淺藍色 (4)實驗結束時,為防止倒吸,應注意的操作是先熄滅酒精燈,繼續(xù)通入CO直至溫度降至常溫,并點燃排出的CO氣體,選④。總結: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金屬冶煉原理的理解程度,也考查了學生的實驗能力,注重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此題在解答時,有較多同學認為還原出的鐵粉是銀白色而出現(xiàn)錯誤。例題11 :試樣X由氧化亞鐵和氧化銅組成。取質(zhì)量相等的兩份試樣按下圖所示進行實驗:(1)請寫出步驟③中所發(fā)生的全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應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質(zhì)量是m,則每份試樣X中氧化銅的質(zhì)量為 。(用m表示) 方法:利用守恒法求解。捷徑:題給變化過程應是:可見步驟③中所發(fā)生的全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有:Fe + Cu2+ = Fe2+ + CuFe + 2H+ = Fe2+ + H2↑根據(jù)Cu守恒可知兩份試樣中共含有的CuO質(zhì)量為m/64×80=5m/4,所以每份試樣中CuO的質(zhì)量為5m/8。總結:本題必須先定性分析出各步反應的產(chǎn)物,再定量計算。用Cu守恒去定量計算也是一種整體方法。例題12 :過量的鐵粉放入氯化銅、氯化鐵混合液中,充分攪拌反應后過濾,不溶物濾渣經(jīng)干燥后稱得其質(zhì)量與加入的鐵粉質(zhì)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兩種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方法:根據(jù)題意不溶物濾渣為銅和過量的鐵粉,以此可通過溶解的鐵的質(zhì)量等于生成的銅的質(zhì)量,列出恒等式求解。捷徑:設FeCl3的物質(zhì)的量為xmol,CuCl2的物質(zhì)的量為ymol,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Fe + 2FeCl3 = 3FeCl2 及 Fe + CuCl2 = FeCl2 + Cu ,通過m (Fe)溶解 = m (Cu)生成 得,56(0.5x + y) = 64y,解得y/x = 7:2,即n(CuCl2):n(FeCl3)=7:2 。 總結:從“不溶物濾渣質(zhì)量與加入的鐵粉質(zhì)量相同”推得生成的銅的質(zhì)量等于溶解的鐵的質(zhì)量,是解答該題的關鍵所在。例題13:金屬銅能被氯化鐵濃溶液腐蝕,其化學反應是:Cu+2FeCl3==CuCl2+2FeCl2?,F(xiàn)將有銅的印刷線路板浸入120mL氯化鐵濃溶液中,有9.6g銅被腐蝕掉。取出印刷線路板,向溶液中加入8.4g鐵粉,經(jīng)充分反應,溶液中還存在4.8g不溶解的物質(zhì)。試證明溶液中存在哪種金屬離子,并求出離子濃度。(設溶液體積不變,且不考慮金屬離子水解)。 方法:過量分析后,再利用方程式求解。捷徑:溶液中加鐵,可能發(fā)生如下反應:Fe+2FeCl3==3FeCl2 , Fe+CuCl2==FeCl2+Cu如果鐵過量,不溶解的物質(zhì)應為鐵銅混和物,此時Cu2(完全析出,不溶解的物質(zhì)應大于9.6g,但題目中給出不溶解物質(zhì)質(zhì)量是4.8g,所以,固體不溶物中不存在Fe,而只有Cu。又由化學方程式Cu+2FeCl3 = CuCl2+2FeCl2知,氧化性Fe3(〉Cu2(,因為有Cu析出,所以溶液中不存在Fe3(。則溶液中存在的金屬離子為:Cu2(和Fe2(。溶液中剩余Cu2(的物質(zhì)的量為=0.075(mol)c(Cu2()==0.625(mol/L)Fe2+由三個方面的反應產(chǎn)生,分別為:Cu+2FeCl3 = CuCl2+2FeCl2 ,產(chǎn)生Fe2+:Fe+CuCl2= FeCl2+Cu ,產(chǎn)生Fe2+:0.075molFe +2FeCl3 = 3FeCl2 ,產(chǎn)生Fe2+:(-0.075)mol×3 = 0.225molFe2(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Fe2() ==5(mol/L)總結:理清4.8g不溶物質(zhì)為什么物質(zhì),是解答此題的關鍵。四、合金: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熔和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物質(zhì).性質(zhì)特點:①合金的熔點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屬的低;②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屬的大;五、金屬的冶煉方法1.熱分解法: 等不活潑金屬的冶煉,可用加熱其氧化物或鍛燒其硫化物的方法。如: 2.熱還原法: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金屬的冶煉。 (1)用作還原劑 (優(yōu)點:得到的金屬較純,污染小,但價格較貴) (2)用C(焦炭、木炭)、CO作還原劑。(火法冶金)(缺點:易混入雜質(zhì),污染大) 如: (3)作還原劑(鋁熱劑)冶煉難熔的金屬 (4)用等活潑金屬為還原劑冶煉Ti等現(xiàn)代的有色金屬。 (熔融) (熔融) (5)用一氧化碳作還原劑(缺點:有污染)3.電解法: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金屬的冶煉如: (熔融) (熔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