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基本概念【考點1】 物質的量.(07年寧夏理綜·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1 mol Cl2作為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為NAB.在0℃,101kPa時,22.4L氫氣中含有NA個氫原子C.14g氮氣中含有7NA個電子D.NA個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質量比為7︰4.(07年寧夏理綜12) a g鐵粉與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應后,得到a g銅,則參與反應的CuSO4與H2SO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1 :7 B.7 :1 C.7 :8 D.8 :7.(07年廣東化學·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48gO3氣體含有6.02×1023個O3分子B.常溫常壓下,4.6gNO2氣體含有1.81×1023個NO2分子C.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個Cu2+D.標準狀況下,33.6LH2O含有9.03×1023個H2O分子.(07年廣東理基·22)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r/>A.2 mol重水含有NA個D2O分子B.1 g氫氣含有NA個H2分子C.2 mol鈉與過量稀鹽酸反應生成NA個H2分子D.22.4 L水含有NA個H2O分子.(2007海南·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定溫度、壓強下,氣體體積由其分子的大小決定B.一定溫度、壓強下,氣體體積由其物質的量的多少決定C.氣體摩爾體積是指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為22.4LD.不同的氣體,若體積不等,則它們所含的分子數一定不等.(2007海南·12)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將它均分成兩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離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離子完全沉淀。反應中消耗xmol H2SO4、ymol AgNO3。據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mol·L-1為 (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08年廣東化學·6)相同質量的下列物質分別與等濃度的NaOH溶液反應,至體系中均無固體物質,消耗堿量最多的是 ( ?。? A.Al B.Al(OH)3 C.Al Cl3 D.Al2O3.(08年廣東化學·10)設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數值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1 mol Cl2與足量Fe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3nAB.1.5 mol NO2與足量H2O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nAC.常溫常壓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氣體含有的原子數為3nAD.0.10mol Fe粉與足量水蒸氣反應生成的H2分子數為0.10nA.(08年廣東理基·19)能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是 ( ) A.1 mol金屬鈉含有的電子數B.標準狀況下,22.4L苯所含的分子數C.0.012 g 12C所含的原子數D.1 L1 mol/L的硫酸溶液中所含的H+.(08年海南化學·3)在兩個密閉容器中,分別充有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氣體,若兩容器的溫度和壓強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分子數比乙的分子數多B.甲的物質的量比乙的物質的量少C.甲的摩爾體積比乙的摩爾體積小D.甲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乙的相對分子質量小.(08年海南化學·5)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標準狀況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數為0.25NAB.標準狀況下,14 g氮氣含有的核外電子數為5NAC.標準狀況下,22.4 L任意比的氫氣和氯氣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分子總數均為NAD.標準狀況下,鋁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1 mol氫氣時,轉移的電子數為NA.(08年江蘇化學·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常溫常壓下的33.6 L氯氣與27 g鋁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為3NAB.標準狀況下,22.4 L己烷中共價鍵數目為19NAC.由CO2和O2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個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數為2NAD.1 L濃度為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個CO32-.(08年山東理綜·13)NA代表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10 mL質量分數為98%的H2SO4,用水稀釋至100 mL,H2SO4的質量分數為9.8%B.在H2O2+Cl2=2HCl+O2反應中,每生成32 g氧氣,則轉移2 NA個電子 C.標準狀況下,分子數為NA的CO、C2H4混合氣體體積約為22.4 L,質量為28 gD.一定溫度下,1 L 0.50 mol·L-1NH4Cl溶液與2 L0.25mol·L-1NH4Cl溶液含NH4+物質的量不同.(09年福建理綜·8)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24g鎂的原子量最外層電子數為NAB.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數為0.1NAC.1mol甲烷分子所含質子數為10NAD.標準狀況下,22.4L乙醇的分子數為NA.(09年廣東化學·6)設NA 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NA )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1 mol 硫酸鉀中陰離子所帶電荷數為NA B.乙烯和環丙烷(C3H6 )組成的28g混合氣體中含有3NA 個氫原子C.標準狀況下,22.4L氯氣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NA D.將0.1mol氯化鐵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 Fe3+.(09年廣東理基·20)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22.4 L Cl2中含有NA個C12分子B.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A個Na+C.1 mol H2與1 mol C12反應生成NA個HCl分子D.1 mol Ca變成Ca2+時失去的電子數為2NA.(09年江蘇化學·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25℃時,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數目為0.2NAB.標準狀況下,2.24L Cl2與過量稀NaOH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為0.2NAC.室溫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目為1.5NAD.標準狀況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為1.0NA.(09年寧夏理綜·7)將22.4L某氣態氮氧化合物與足量的灼熱銅粉完全反應后,氣體體積11.2L(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則該氮氧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 A.NO2 B.N2O2 C.N2O D.N2O4.(09年山東理綜·10)下列關于氯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Cl2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在化學反應中只能作氧化劑B.若35 17Cl、37 17若Cl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學科C.實驗室制備Cl2,可用排放和食鹽水集氣法收集D.1.12LCl2含有1.7NA個質子(NA 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09年海南化學·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用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 ) A.2.4g金屬鎂變為鎂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為0.1NAB.1molHCl氣體中的粒子數與0.5 mo1/L鹽酸中溶質粒子數相等C.在標準狀況下,22.4LCH4與18gH2O所含有的電子數均為10 NAD.CO和N2為等電子體,22.4L的CO氣體與lmol N2所含的電子數相等.(09年海南化學·11)在5mL 0.05 mo1/L的某金屬氯化物溶液中,滴加0.1 mo1/L AgNO3溶液,生成沉淀質量與加入AgNO3溶液體積關系如圖所示,則該氯化物中金屬元素的化合價為:( ?。?br/> A.+1 B.+2 C.+3 D.+4高考真題答案與解析【考點1】 物質的量1.答案:C【解析】Cl2作為氧化劑時化合價有0價降低為-1價,而Cl2是雙原子分子,因此1 mol Cl2作為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應為2NA,故A選項錯誤;在標準狀況(0℃、101kPa)時,22.4L氫氣的物質的量的1mol,其中含有的H原子的物質的量為2mol,即含有2NA個氫原子,故B選項錯誤;14g氮氣中含有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7mol,即電子數為7NA個,所以C選項正確;NA個一氧化碳分子的物質的量為1mol,其質量為28g,0.5 mol 甲烷的質量為0.5 mol × 16 g·mol-1=8g,所以而的質量比為28g︰8g=7︰2,因此D選項錯誤。2.答案:B【解析】根據題意可以知道,鐵粉完全反應且反應前后固體的質量不變,因此設參加反應的CuSO4與H2SO4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和y,則:Fe + CuSO4 = FeSO4+Cu △m 1mol 56g x 56 x g·mol-1Fe + H2SO4 = FeSO4+H2↑ △m1mol 8g y 8 y g·mol-1因反應前后固體的質量沒有發生變化,因此第一個反應質量的減小等于第二個反應質量的增加,即56x g·mol-1=8 y g·mol-1,所以。3.答案:A【解析】解題時要注意回憶概念、分析原理注意運算公式的適用范圍。B選項4.6gNO2氣體中理論上含有1mol NO2分子,約6.02×1023個NO2分子,由于2NO2 N2O4,故應小于6.02×1023個,具體多少無法計算。C選項中要考慮Cu2+的水解,也無法確定其數目,D選項標準狀況下H2O冰水混合物,不能用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22.4L/ mol來計算。4.答案:C【解析】2 mol重水含有2NA個D2O分子,故A選項錯誤;1 g氫氣的物質的量為mol,因此含有有NA個H2分子,B選項錯誤;2 mol鈉在反應中失去2mol電子,因此在反應中得到1mol,故C選項正確;水為液態,22.4 L水也不是1mol,故D選項錯誤。5.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了阿伏加德羅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由PV=nRT可知:氣體的體積在溫度、壓強一定時,體積與物質的量成正比;當分子數目相同時,氣體體積的大小主要決定于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分子本身體積的大小。 所以A、D錯;B正確;只有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才近似為22.4L/mol。6.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了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解析】本題的解題關鍵是將溶液分成兩份,即每份體積為a/2 L ,n(Ba2+)=n?(H2SO4)=xmol,n(Cl)=n(?AgNO3)=ymol,根據電荷守恒 2x[Ba2+]+[Na+]=[Cl],在同一溶液中得:2 x n(Ba2+) +n(Na+)=n(Cl)。N( Na+)=y-2xmol,所以c[Na+]為(y-2x)/2a???即(2y-4x)/a 。7.答案:A 【解析】m(Al):m(NaOH)=27:40;m(Al(OH)3):m(NaOH)=75:40;m(AlCl3):m(NaOH)=33.375:40;m(Al2O3):m(NaOH)=51:40; 所以相同質量的物質,消耗堿量最多的是Al。故選A。8.答案:BC 【解析】Fe過量可使Fe3+還原為Fe2+,A錯誤。3NO2+H2O==2HNO3+NO,易知B正確。C中, 可把N2O4看作2NO2,則有1moLNO2,所以有3mol原子;也可以用極端方法,看作全部NO2或全部N2O4考慮,也可得出結果。3Fe+4H2O===Fe3O4+4H2↑,由方程可知D錯誤。9.答案: C 【解析】 A. 1mol 金屬鈉含有的電子數為11NA,而含有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NA;B. 標準狀況下苯為液態;C. 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數為NA;D. 硫酸分子式為H2SO4,電離時H2SO4=2H++SO42-。因此,所含H+數應為2NA10.答案:B 【解析】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可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即=,由于>1,所以M(甲)>M(乙);由于它們的質量相等,所以甲的物質的量比乙的物質的量少,甲的分子數比乙少;由于它們的外界條件相同,所以它們的摩爾體積相同。11.答案:C 【解析】選項A中CCl4在標準狀況下為液體,所以其物質的量時不能用n=V/22.4計算,選項B中n(N2)=0.5mol,1molN2中含有14mol電子,所以0.5molN2含有7NA;選項C中在標準狀況下,22.4L的氣體為1mol,不管是混合氣體還是純凈的氣體,所含的分子數均為NA;選項D中生成1molH2,轉移的電子數必定為2NA。12.答案:C 【解析】選項A中n(Al)=1mol,Cl2的物質的量不能確定,當Cl2的物質的量小于1.5mol時,轉移的電子數小于3NA,當Cl2的物質的量等于或大于1.5mol時,轉移的電子數為1.5mol;己烷在標準狀況下為液體,所以其物質的量不能用n=來確定;選項C中含有NA個分子的CO2和O2,其物質的量為1mol,而不管是CO2還是O2 1mol中均含有2mol的O,NA個CO2和O2的混合氣體所含的O數為1mol;選項D中CO32-為弱酸根離子,水解后使得CO32-的物質的量小于1mol,CO32-的個數小于NA。13.【解析】選項A中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得:10mL×ρ(前)×98%=100mL×ρ(后)×ω(后),所以ω(后)=,由于反應前后溶液的密度不能確定,所以其質量分數也不能確定;選項B中n(O2)=1mol,O元素的化合價從-1價變為0價,所以每個O原子失去1個電子,故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為2NA;選項C中分子數為NA的CO和C2H4其物質的量為1mol,則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為22.4L,由于它們的摩爾質量都是28g·mol-1,即平均摩爾質量也為28g·mol-1,所以其質量為28g;選項D中由于NH4++H2ONH3·H2O+OH-,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所以溶液中所含NH4+的物質的量不同。14.答案:C 【解析】A項,鎂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故錯;B項,乙酸為弱電解質,部分電離,故H+小于0.1NA,錯;C項,CH4的質子數為10,正確;D項,乙醇標狀下不是氣體,錯。15.答案:C 【解析】 K2SO4中陰離子為硫酸根,1mol硫酸根所帶電荷為2mol,A錯誤。乙烯和C3H6的最簡式相同均為CH2,28g混合氣有2molCH2,所以含4molH原子,B錯誤。Fe3+在溶液中發生水解,0.1molFeCl3溶液中,Fe3+的物質的量要小于0.1mol,D錯誤。16.答案:D 【解析】A選項沒有指出條件是否為標準狀況;B選項中Na+的物質的量為0.2mol,因此Na+應為0.2NA個;C選項中H2和Cl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Cl2=2HCl,因此1 mol H2與1 mol C12反應生成2NA個HCl分子;D選項中Ca失電子的反應為Ca-2e-=Ca2+,因此1 mol Ca失去2NA個電子數變成Ca2+。所以D選項正確。17.答案:C【解析】A項,pH=13也就是意味著c(H+)=1×10-13mol·L-1,則c(OH-)=1×10-1mol·L-1,所以n(OH-)=n(OH-)×V=1×10-1mol·L-1×1L=0.1mol,所以N(OH-)=0.1NA;B項,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該反應為歧化反應),n(Cl2)=0.1mol,那么轉移電子的數目應該為0.1NA;C項,乙烯和丁烯的最簡式都是CH2,則n(CH2)==1.5mol,所以n(C)=01.5mol,N(C)=1.5NA;D項,標準狀況下,甲醇為液態,那么甲醇的物質的量就不是1mol,則所含有的氧原子個數也不為NA。【考點分析】以阿伏伽德羅常數為載體考察如下知識點①考查22.4L/mol的正確使用;②考查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的計算;③正確表示一定物質的量的某物質微粒所含某種微粒的個數;④考查在標準狀況下一定體積的氣體分子所含的分子數和原子數。18.答案:A【解析】根據2NxOy+2yCu=2yCuO+xN2,以及題中數據反應后氣體體積為反應前氣體體積的一半,可以得到x=1,因此只有A選項符合題意。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氣體摩爾體積,阿伏伽德羅常數等知識,題目較為老套,而且這種題目在若干年前就已經經常出現了。19.答案:C 【解析】本題以氯元素為載體,從氧化還原、原子結構、收集方法不同角度進行考查,體現了山東理綜化學選擇題的命題模式。氯氣與水的反應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質不同;D中提Cl2的體積未指明是標準狀況。實驗室制備Cl2,可用排飽和食鹽水集氣法收集也可用瓶口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C正確。20.答案:C 【解析】A中鎂為0.1mol,失去的電子數為0.2 NA;B中鹽酸無體積,不能計算出粒子數;D選項中使用氣體摩爾體積不是在標準狀況下。21.答案:C 【解析】設氯化物化學式為MClxMClx —— x AgNO3 1 x5mL×0.05 mol·L-1 0.1 mol·L-1×7.5mLx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