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嘗試湖北省秭歸縣第二高級中學 馬桂林 郵政編碼 443600 電話號碼 13545838860高中化學新課程與原有課程相比,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堂教學、課程和教學管理、考試評價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課程的理念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的人,完整健康的人。以前的課堂教學主要是側重于知識的學習,強調記知識和用知識等,而現在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加進來。新課程的目的是減負,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新課程教學對所有的老師來說都有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對老教師來說,需要補充新知識,對原有知識進行整合,需要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教學節奏和教學深廣度都要發生變化。作為教師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心態積極應對這種挑戰,重點是要在課堂教學中以實際行動來應對這種挑戰。多數時候我們聽到一個共同的聲音:“課時不夠呀!怎么能完成教學任務啊!”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認為新課程教學更要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以備“教和學”為主線,進行“教學案一體化”本學期我們根據我校學生實際,以備“教和學”為主線,精心準備每一節課。首先是每一章的每一節我們都有一位老師作為主備人進行初備課,這一階段主要是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讀教材,把握教學的深廣度。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只有結合教材、學習課程標準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例如我在主備《氧化還原反應》時根據教材和課標確定本節教學內容要求如下: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會用化合價升降判斷氧化還原反應,認識簡單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中學階段常見反應),知道雙線橋能直觀說明、幫助判斷化合價的變化;單線橋能說明本質,認識氧化劑、還原劑。其次是提前一周小組進行集體備課,先由主備人提出教學思路,學案、練習等,再由小組討論下周的教學方案,課時劃分,教學重難點,學案設計,課時練習的編寫等。集體備課特別注意研究教材,正確處理教材,也就是始終把用教材教放在首位來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目標如何進行細化,怎么設計學案才能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化解難點,設計哪些課堂作業和相關練習才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最后由主備人進行細化,拿出適合學生的教案、學案和相關練習。例如《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節我們計劃用三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從化合價的角度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并在基礎上弄清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教學目標細化為:1、從得氧和失氧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2、從化合價變化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會從化合價的角度識別氧化劑和還原劑;會用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知道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3、歸納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類型的反應之間的關系,并能列舉反應實例。4、學會用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歸納能力、推理能力。第二課時側重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雙線橋來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目標細化為:1、通過實驗室制備氯化鈉方程式的對比,理解化合價升降與電子轉移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可以從有無電子轉移進行分類,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2、學會用化合價升降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并能用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化合價升降的變化、被氧化或還原等。第三課時側重學習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學會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哪些物質可作氧化劑或還原劑,知道單線橋可以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教學目標細化為:1、通過對化學反應和元素化合價的分析,使學生建立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并與氧化性、還原性產生聯系。2、了解中學化學中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3、通過實驗,初步認識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研究方法。4、會用單線橋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5、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根據細化的教學目標制定詳細的教案,在教案的基礎上編寫學案和課堂練習供學生課堂使用,編寫相應練習供學生自習完成。以“學和教”為主線,精心組織實施課堂教學要使課堂有效,作為老師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學,以學生的學為基石來施教。教學的第一階段是讓學生自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已閱讀課本,查閱資料等來完成我們下發的學案,老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進行一定的督導和檢查,及時發現學生自學中知識點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讓老師發現學生自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第二階段是老師授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是講授重點,二是重在教授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也就是多數學生沒有掌握的內容。這一階段要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交流等。對于個別學生沒有掌握的問題一般在晚自習進行個別輔導。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電子轉移,很多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我們通過學案來設計思考。思考1:實驗室中可通過哪些不同的反應原理(類型)得到氯化鈉呢?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如何變化?思考2:為什么氧化還原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會發生變化?其本質原因是什么?思考3: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轉移具體關系如何呢?思考4:以反應H2+Cl2===2HCl為例分析,是不是所有的氧化還原反應都有電子的得失呢?讓學生討論交流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依據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最后通過演示將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原電池裝置中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讓學生再次體驗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且一并介紹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第三階段是課堂練習,我們一般會根據教學重點設計兩到三個題來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老師一節課下來也會通過課堂練習中學生反饋的情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習題設計和教學。精心編寫課時同步習題,鞏固教學內容課時同步習題對教學有導向作用,同時課時同步習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延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反饋和調整作用,學生能夠通過課時同步習題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其后續學習有一個導向。因此老師在編寫課時同步習題時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水平,二要體現出對教學內容深廣度的把握。具體在編寫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選題要精:要想減輕學生負擔,就必須避免簡單重夏,命題要注意一個“精”字。注意層次:命題要有層次。一般來說,新課教學要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法的訓練,即注重“雙基”的教學。而復習尤其是總復習則面臨著幫助學生理順知識關系、理解知識結構、掌握思維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等諸多問題,因此在選題上必須考慮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不宜過難:新課程教學中尤其要選題不宜太難,一是要和課程標準相適應,二是要和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相適應,如果不顧實際情況,不管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盲目編制難度太大,內容艱深的題目,勞神費時,勢必會更加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挫傷其學習積極性,結果自然是適得其反。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中我們編寫了這樣一題習題——請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既屬于分解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屬于分解反應但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屬于化合反應但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類型的氧化還原反應;一種單質還原一種化合物;一種單質氧化另一種單質;一種非金屬還原一種氧化物;同一物質中一種元素氧化另一種元素。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類型反應之間的關系,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書寫限制條件下的化學方程式讓學生進行明確如何判斷一個反應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降與被氧化、被還原之間的關系。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要關注學生是否能主動參與課堂,課堂教學中老師始終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我校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都不夠好,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營造學生積極情緒的氛圍,將激情、趣味和愛心帶進課堂,課堂上要善于用眼神、語調等鼓勵學生,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者簡介:馬桂林,女,現年39歲,從教18年,長期擔任高三化學教學,現任化學教研組長和縣中心學科組副組長。有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和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