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0年中考化學實驗總復習一.實驗基礎:1.元素化合物復習時結合實驗復習,但重在“性質與現象”。物質的性質與變化的關系是:“性質決定變化,變化反映性質”即;通過性質推導反應現象,根據現象推斷性質。2.實驗基本儀器使用及基本操作的結合。(1)酒精燈——給物質加熱。(2)滴管、滴瓶、細口瓶、廣口瓶、藥匙等——藥品取用。(3)天平、量筒——藥品的稱量、量取。3.重要實驗的裝置、操作(重基本原理)(1)氣體的制備和收集(2)性質實驗(3)實驗操作——溶液配制、粗鹽提純二.實驗綜合:1.實驗失敗的原因例1)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出現下列異常現象:①事先已經檢驗證明通入裝氧化銅的試管中的氫氣是純凈的,但在加熱試管中的氧化銅時卻發生了爆鳴。②試管中有亮紅色金屬出現時,試管底部破裂。③試管中的氧化銅粉末全部變紅后,有逐漸變黑。試從操作和裝置等方面考慮,簡述產生上述三種異常現象可能的原因: 。2.學科間聯系(1)聯系物理:①體積變化、浮力與化學反應;②做功與化學反應——柴油機工作原理;③體積變化、壓強變化與化學反應——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④電學、溶液的導電性與化學反應——Ba(OH)2+H2SO4→BaSO4↓+2H2O;⑤飽和溶液隨溫度變化后密度的改變;(2)聯系生物:“碳循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聯系地理:化工廠的選址、新建城鎮的選址、3.綜合提高(1)洗氣——檢驗、除雜(干燥)(2)定性分析(3)定量分析(4)干擾的考慮——是否除干凈三.綜合提高練習:1.定性分析: 例1.乙醇是以高粱、玉米、薯類等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制得,屬于可再能源。在汽油中假入適量乙醇作為汽油燃料,可節省石油資源,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2001年4月2日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車用乙醇汽油國家標準》,并于同年4月15日開始實施。乙醇(C2H5OH)完全燃燒時生成CO2和H 2O。如果氧氣不足,乙醇燃燒可生成。現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確證乙醇燃燒產物中有CO 、CO2和H 2O。請回答下列問題: (1)能確證產物中有H 2O的現象是 ;能確證產物中有CO的現象是 、 。(2)實驗時,可觀察到裝置B中石灰水變渾濁,D中石灰水無變化。B裝置的作用是 ;C裝置的作用是 ;D裝置的作用是 。(3)若乙醇燃燒產物中CO和CO2 的總質量為25.2克,其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5,則參加反應的乙醇的質量為 克,產物中H 2O的質量為 克。(4)科學家發現海底埋藏著大量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質量相等的甲烷和乙醇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完全燃燒,產生CO2的質量較多的是 。考查知識點:本題屬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①CO的還原性;②CO的檢驗;③CO2 的檢驗和吸收;④水蒸氣的檢驗。能力要求:①能根據同一種物質與不同試劑反應現象的不同,正確認識‘驗證和除去該物質的試劑’;②能分析物質的性質和實驗現象的因果關系,能根據實驗的目的,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例2.下圖為常見的實驗裝置,根據下列要求回答問題(裝置可重復使用)(1)將含水蒸氣的氫氣干燥后在還原氧化銅,則該氣體先要通過 裝置;寫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 。(2)如果驗證混合氣體中有氫氣和水蒸氣,需連接的儀器順序是(寫序號) 。(3)如果驗證混合氣體中有氫氣、一氧化碳和水蒸氣,需連接的儀器順序是(寫序號) 。2.理論結合實際:(安全、操作簡便、成本低)例1.NaCl中混有少量的CuSO4雜質,若要除去CuSO4應加入適量的 。例2.某工廠排出的廢水中含有較多的硫酸銅,經測定該廢水的PH小于7,這種廢水對人、畜和農作物都有害,為除去廢水中的硫酸銅和降低其酸性,通常在此廢水中加入適量的 。(生石灰、鐵粉)例3.為除去銅粉中少量的氧化銅,甲乙兩位同學設計了以下兩個實驗方案:甲:Cu(CuO)+H2SO4 振蕩后過濾→Cu 乙:Cu(CuO)+H2 加熱→Cu你認為兩個實驗方案中哪個較好?為什么?例4.用廢銅屑制取硫酸銅,有人擬定了以下兩個實驗方案:甲方案:銅屑 + 濃H2SO4△→硫酸銅[Cu+ 2H2SO4(濃)△→CuSO4 +SO2↑+2H2O]乙:銅屑 空氣中加熱 →氧化銅 +硫酸→硫酸銅你認為比較合理的是 方案,理由是 , 。考查知識點:①物質的性質的應用;能力要求:①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掌握物質除雜的要求,會選擇適當的試劑;③根據物質的性質,結合實際,選擇正確的方法。3.氣體制備拓展:例1.過氧化氫溶液(H2O2)是一種無色液體,常用作氧化劑、消毒殺菌劑等,俗稱雙氧水。在加少量MnO2(做催化劑)的條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氣和水。若在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代替氯酸鉀制取氧氣,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其反應方程式: 。(2)可選用實驗室制取 氣體的發生裝置。(3)可采取的收集方法是 。例2.實驗室用3% 的H2O2溶液來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MnO2→2H2O+O2↑。甲乙兩位同學欲用3% 的H2O2溶液來制取干燥的氧氣,甲同學使用的是裝置圖(1),乙同學使用的是裝置圖(2),請回答下列問題:(1) 同學使用的是裝置是合理的,原因是 。(2)兩裝置的B儀器中盛放的物質是 。(3)兩裝置的C儀器被用來檢驗氧氣中的水分是否已經完全除盡,C儀器中應盛放的物質是 ,證明氧氣已經干燥的現象是 。考查知識點:①物質的性質的應用;②氧氣的收集方法。能力要求:①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能根據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推斷選擇正確的實驗裝置;③能根據同一種物質與不同試劑反應現象的不同,正確選擇‘驗證和除去該物質的試劑’;④能根據實際,正確選擇氣體的收集方法。例3.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驗裝用序號表示):(1)寫出編號①②的儀器名稱① ,② ;(2)實驗室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3)硫化氫是一種有毒的氣體,無色有刺激性氣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氫硫酸。實驗室通常用塊狀固體硫化亞鐵和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來制取硫化氫,制取硫化氫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收集裝置是 ;氣體由 (填導管口代號)導入集氣瓶。(4)收集氣體后,對硫化氫尾氣要進行特別處理,以防止污染環境。現有如下裝置:處理硫化氫尾氣的效果最好的裝置是 。4.學科聯系:一木塊漂浮于50℃時的KNO3飽和溶液中,如圖(1)所示,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2)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斷出溫度的改變方式是(填“升溫”或“降溫”) ,同時觀察到燒杯底部KNO3晶體(填“增多”或“減少”) 。考查知識點:①KNO3的溶解性隨溫度變化的關系;②溶液的濃度與密度的關系;③物理學科的浮力知識。能力要求:①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具有一定的視圖能力,要能以數學的思維模式認識“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與時間之間的關系”;③能根據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推斷正確認識的實驗現象的實質;④能結合有關的物理和化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5.定量分析:例3.將含有碳和氫兩種元素的氣體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氣中點燃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將生成的氣體全部通入下圖裝置,(氣體全部被吸收),實驗測得有關數據如下:實驗前實驗后濃硫酸+廣口瓶301.3克303.1克氫氧化鈉+U形管113.0克15.2克請根據實驗數據填寫下列空白:(1)實驗中生成水的質量為 ,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2)生成的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 。(3)該氣體燃料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碳原子與氫原子的個數比為 ,該氣體燃料的化學式為 。考查知識點:本題屬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①CO2 的檢驗和吸收; ②根據化學實驗的方法,運用實驗測得的數據對物質的組成進行定量分析與判斷。能力要求:①能根據同一種物質與不同試劑反應現象的不同,正確認識‘驗證和除去該物質的試劑’;②能分析物質的性質和實驗現象的因果關系,能根據實驗的目的,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③對化學實驗的方法、實驗的數據、實驗的結果誤差的綜合分析評判與計算能力。補充一.實驗現象及應用:1.燃燒的火焰現象——‘藍色’的有 。2.鑒別氫氣、一氧化碳、甲烷?3.鑒別氫氣、二氧化碳、空氣、氧氣和氮氣? 4.除雜質——5.重要物質(離子)的檢驗6.推斷題——二.綜合實驗及應用:1.洗氣瓶的用途——(1)洗氣(2)排液取氣(3)排氣取氣用途裝置圖進出口洗滌劑被吸收物備注1)洗氣長進短出NaOH濃CO2 、HCl 、SO2、NO、NO2H2SO4濃H2O、NH3AgNO3溶液HCl 檢驗為主,并吸收;Ca(OH)2檢驗CO2檢驗為主,(吸收弱);水HCl、NH3用途裝置圖進出口預裝劑被收集物根據密度、溶解性2)排液取氣氣短進液長出水H2、N2、CO、O2、CH43)排氣取氣短進長出空氣H2 、CH4 NH3、CO N2;密度小于空氣長進短出O2 、CO2 、HCl、Cl2密度大于空氣2.干燥管——檢驗、除去混合氣中的水蒸氣(一般最后除去混合氣中的水蒸氣)。用途裝置圖洗氣裝置作用除水除水、HCl、CO2檢驗水除水、HCl、CO2進出口長進短出任意任意寬進嚴(細)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