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超級化學復習筆記-理論篇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超級化學復習筆記-理論篇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超級化學復習筆記-理論篇
1.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瘜W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隨物理變化;而發生物理變化不一定同時發生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例子:潮解、結晶、干冰的升華、石油的煉制、分離液態空氣等屬于物理變化;
光合作用、呼吸、食物的腐敗、結晶水合物失去結晶水、風化等屬于化學變化。
2.物質的性質 (描述性質的語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學性質: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的性質。如還原性、氧化性、酸性、堿性、可燃性、熱穩定性。
元素的化學性質跟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關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3.物質的分類
                     金屬單質
物   混合物     單質   非金屬單質 酸性氧化物
物質種類        稀有氣體  氧化物
質    純凈物 元素種類            酸  堿性氧化物
     化合物 無機物 堿
      有機物  鹽
①混合物與純凈物的區分:物質的種類。由一種物質組成的是純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種物質組成)是混合物。
例如:水、 水銀、 藍礬(CuSO4 ·5H2 O)都是純凈物。冰與水混合是純凈物。 名稱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純凈物,是化合物。
例如,空氣,溶液(鹽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礦泉水), 礦物(煤、石 油、天然氣、鐵礦石、石灰石),合金(生鐵、鋼)是混合物。
注意:氧氣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質是混合物,紅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硫酸是純凈物,鹽酸是混合物。
純凈物、混合物與組成元素的種類無關。即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純凈或混合物。
②單質與化合物的區分:元素的種類。由同種(或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不同種(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名稱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③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分:是否含有碳元素。有機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無機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注意: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④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CO2,SO2,SO3大部分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同價的含氧酸。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堿性氧化物: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大部分金屬氧化物都是堿性氧化物,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其他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應。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堿性氧化物,是不成鹽氧化物。
⑤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稱中最后一個字是“酸”,通?;瘜W式的第一種元素是“H ”,酸由氫和酸根離子組成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根據酸的組成,通常有以下兩種分類方法:
a.根據酸分子電離所能生成的氫離子的個數分為:一元酸(HCl、HNO3 )、
二元酸(H2 SO4 、H2 S、H2 CO3 )和三元酸(H3 PO4 )
b.根據酸分子里有無氧原子分為:
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稱為:某酸)
無氧酸(HCl, H2 S名稱為:氫某酸 )
鑒定酸(鑒定H+ )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潑金屬Mg、Fe、Zn等有氫氣放出
⑥.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堿通常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
*溶堿有五種:鉀鈣鈉鋇氨(KOH、Ca(OH)2、NaOH、Ba(OH)2、氨水)它們的溶液無色。
*有顏色的堿(不溶于水):紅褐色的氫氧化鐵(Fe(OH)3↓)、藍色的氫氧化銅(Cu(OH)2↓)其他固體堿是白色。堿的名稱通常有“氫氧化某”,化學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堿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試液遇溶堿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遇溶堿變紅色
*鑒定可溶性堿溶液(鑒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是堿.
方法二:加鐵鹽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加銅鹽溶液有藍色沉淀的是堿。
⑦.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無氧酸正鹽叫 “某化某”、含氧酸鹽叫“某酸某”按鹽中相同部分的離子稱為某類鹽:含碳酸根離子的鹽稱為碳酸鹽、含硫酸根離子的鹽稱為硫酸鹽、含硝酸根離子的鹽稱為硝酸鹽、含鐵離子的鹽稱為鐵鹽,等等。
4. 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①化合反應:A+B+...=C  多變一的反應 (符合綠色化學要求)
②分解反應:A=B+C+...   一變多的反應
**分解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③置換反應:A+BC=AC+B 一單換一單的反應
**溶液里的置換反應必須符合金屬活動性順序:
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順序背誦) 鉀鈣鈉鎂鋁 鋅鐵錫鉛(氫) 銅汞銀鉑金
*金屬位置越靠前的活動性越強,越易失去電子變為離子,反應速率越快
*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酸里的氫,排在氫后的金屬不能置換酸里的氫,跟酸不反應;
*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排在后面的金屬跟排在前面的金屬的鹽溶液不反應。
注意:1、單質鐵在置換反應中總是變為+2價的亞鐵
2、等質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按相對原子質量/化合價由小到大排列:Al(9)>Mg(12)>>Fe(28)>Zn(32.5)
④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復分解反應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都保持不變。
**注意事項: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要考慮是否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應中,反應物中不能有難溶于水的物質。初中化學只有碳酸鹽跟酸反應和堿溶液與銨鹽反應有氣體生成
中和反應:酸跟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中和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5.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離子、原子(既表示種類又可表示個數)
①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構成,例: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分子用化學式來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質:小、輕、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之間有間隔、同一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分子基本性質的運用:“分子在不斷運動”解釋:溶解、升華、揮發、液化、氣味等。注意:溫度越高分子運動加速。“分子之間有間隔”解釋:體積變化、三態變化、溶解、熱脹冷縮等。
②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原子用元素符號表示。
*原子的的構成:原子由核外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構成,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
對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對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離子):核電荷數=質子數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原子失電子帶正電,得電子帶負電(粒子失電子后不一定帶正電,得電子后不一定帶負電)
注意:原子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氫原子核中只有質子無中子,氫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個質子。
*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只是分子間的間隔發生變化,而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被破壞,分子本身發生變化。
*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和原子的質量都不變。
**原子團: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的原子構成,在化學反應中通常以整體參加反應的原子集團
常見的原子團: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注意:原子團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脫離物質單獨存在,因此含原子團的物質必定有三種或三種以上元素,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含原子團。原子團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帶正電的離子叫陽離子;帶負電的離子叫陰離子。
*離子里: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帶電量
*離子符號的寫法:離子的電荷數標在右上角,電荷的數值等于它對應的化合價
*陽離子:Na+ Mg2+ Al3+ 、H+ NH4+、Fe2+亞鐵離子 Fe3+鐵離子 Ca2+
*陰離子:O2- 、OH- S2-、Cl- SO4 2- CO32- NO3-、PO43-、ClO3-
總結:(1)分子既能構成非金屬單質(如:H2、O2、N2、等),又能構成非金屬化合物(如HCl、CO2、H2O、NH3、等)。(2)原子只能構成單質(如所有金屬、稀有氣體、碳、金剛石、石墨、硅等)(3)離子只能構成離子化合物(常見鹽、堿、堿性氧化物都屬離子化合物)判斷離子化合物的方法:凡含金屬元素或NH4+的化合物都是離子化合物
(4)不帶電的粒子:原子、分子、中子;帶正電的粒子:陽離子、質子;帶負電的粒子:陰離子、電子。
6、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總稱元素。
*原子的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決定原子或離子的元素種類。
①大部分單個的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少數表示)一種單質(金屬、稀有氣體、常溫下固態非金屬單質都可以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②地殼中元素按質量分數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鋁 Fe鐵。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③化學的“語法”:*“某分子”由“某原子構成”
*“某物質”由“某元素組成”
*“某物質”由“某某分子或原子或離子構成”(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常溫下固態非金屬單質由某原子直接構成)例: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水由水分子構成。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元素、物質都是宏觀概念,只表示種類,不表示個數。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
④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
(因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離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構成的分子或原子團)只有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單核粒子(一個原子一個核)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7、結構示意圖(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
①區分:質子數-核外電子數=0為原子結構示意圖
    質子數-核外電子數》0為陽離子結構示意圖
    質子數-核外電子數《0為陰離子結構示意圖
②原子結構示意圖:(主要看最外層)
元素的化學性質跟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關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時,易失去最外層所有電子,成為陽離子(通常是金屬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多于4時,易得到電子使最外層電子數變為8,成為陰離子(通常是非金屬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等于8(只有一層電子層為2)時,不得失電子為穩定結構(通常是稀有氣體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與化合價的關系:失多少為正多少價,得多少為負多少價。
*電子層數=周期數,最外層電子數=族數
③不管是什么結構示意圖,只要:1、質子數相同屬于同一種元素;2、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也相同;3、最外層電子為8時穩定結構。
8、化學用語:
①元素符號(熟記下列元素名稱、符號)
核電荷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元素名稱 氫 氦 鋰 鈹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元素符號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核電荷數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元素名稱 鈉 鎂 鋁 硅 磷 硫 氯 氬 鉀 鈣
元素符號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元素名稱 錳 鐵 銅 鋅 鋇 銀 碘 金 汞 鉑
元素符號 Mn Fe Cu Zn Ba Ag I Au Hg Pt
書寫原則:一大二小
符號涵義:一種元素、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少數表示)一種單質(金屬、稀有氣體、常溫下固態非金屬單質都可以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元素符號前的系數表示原子個數。
②離子符號
書寫:元素符號電荷數+或-(電荷數=1時,1省略)
例:2Mg2+ 前面的“2”表示二個鎂離子,后面的“2”表示每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
*離子符號前的系數表示離子個數。
*Fe2+亞鐵離子、 Fe3+鐵離子?。R姷脑訄F: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③化合價   +或-化合價數值     +2
書寫:    元 素 符 號   例:Mg 表示: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離子和化合價書寫的區分:肩擔離子頭頂價,數前離子數后價。
④化學式
書寫(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正價左負價右,十字約簡定個數,寫右下驗對錯。
單質的書寫:①氣態非金屬單質: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加2
②金屬、固態非金屬、稀有氣體單質:直接用元素符號。
氧化物的書寫:氧元素寫在右邊?!∷岬臅鴮懀篐+酸根 堿的書寫:金屬元素+OH(氨水除外)
鹽的書寫:金屬元素或氨根+酸根
化學式的涵義:表示一種物質、元素組成、一個分子、構成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
*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系數表示構成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
*化學式前系數表示分子個數。
⑤化學方程式
書寫原則:客觀事實和質量守恒定律。
書寫:寫好化學式,分清反應、生成物,條件要居中、狀態要寫清,系數要配平,不要忘等號。
涵義:①表示反應中的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及狀態。
②表示反應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比=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計量數之比
③表示反應中的粒子數之比=計量數之比
必記的化學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CO2 +Ca(OH)2 ==CaCO3↓+ H20
Zn+H2SO4==ZnSO4+H2↑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Fe+2HCl==FeCl2+H2       Fe+CuSO4==FeSO4+Cu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符號總結:
9、常見試劑:
①催化劑(觸媒):一變(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二不變(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錳只是在氯酸鉀分解的反應里作催化劑,在其他反應里可能不是催化劑。
②還原劑:在化學反應中得到氧的物質。常用的還原劑有H2 、CO、C等具有還原性。
③氧化劑:在化學反應中失去氧的物質。常用的氧化劑有O2等具有還原性。
④干燥劑:易吸收或與水反應的物質。常用的干燥劑有氫氧化鈉、氧化鈣(但不能干燥酸性氣體如CO2、SO2等)、濃硫酸(但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如NH3等)
10、溶液:
①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在溶液里的反應,一般是溶質參加反應)
*溶液中溶劑只有一種,而溶質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
②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叫溶質(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固體),但沒有溶解的物質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認為是溶質。例:20℃時,50克食鹽放入100水中,沒有溶解的24克食鹽不是溶質,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K2O、CaO、Na2O、BaO、CO2、SO2、SO3、P2O5溶于水后溶質是它們與水反應的生成物。
**結晶水合物溶于水后溶質是沒有結晶水的物質。如:CuSO4 5H2O溶于水后溶質是CuSO4。
③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溶劑。
*由固體或氣體與液體組成的溶液中溶劑通常是液體,不指明溶劑的溶液其溶劑是水。
*由液體與液體組成的溶液中,量多的為溶劑,量少的為溶質。如果有水存在,水一定是溶劑。
④溶液的分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在一定的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蒸發溶劑有晶體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注意: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種溶質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的濃度大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一般情況下:向飽和溶液加溶劑或升高溶液溫度可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向不飽和溶液加溶質、降低溶液溫度、蒸發溶劑可使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
加溶質②降低溶液溫度③蒸發溶劑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加溶劑②升高溶液溫度
加溶質②降低升高溶液溫度③蒸發溶劑
Ca(OH)2不飽和溶液           Ca(OH)2飽和溶液
加溶劑②溶液溫度
⑤固體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關鍵詞:一定的溫度 100克溶劑 達到飽和狀態 溶質質量)
⑥溶解度曲線: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
**大部分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A物質),但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ㄈ鏐物質),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高而減?。ㄈ鏑物質)。
S         點:a點表示在t1℃時C物質的溶解度是m克。
            b點表示t2℃時A物質各B物質的溶解度都是p克。
m          線:*A、B、C三種飽和溶液由t4℃降溫到t1℃時,AB
n a A   有晶體析出,溶液仍為飽和溶液;C沒有晶體析出,
p c B  溶液變成不飽和。
b d C  ?。獪囟仍诘陀趖3℃時,C物質的溶解度大于A物質的
T 溶解度;溫度在高于t3℃時,A物質的溶解度大于C物質
t1 t2 t3 t4 溶解度。
**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壓強的增大而增大。
⑦固體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難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常見難溶于水的物質有:大部分金屬、金屬氧化物、BaSO4、AgCl、CaCO3等碳酸鹽
⑧溶液的酸堿性(度):酸堿性用酸堿指示劑(石蕊試液、無色酚酞)測量,酸堿性度(PH值)用PH試紙測量。
酸性 中性 堿性
PH值 《7 =7 》7
紫色石蕊試液 紅色 紫色 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 無色 無色 紅色
PH試紙 紅色 黃色 藍色
⑨溶液的導電性:所有的酸、堿、鹽水溶液都具有導電性。(原因是它們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所有的溶液不帶電。
⑩溶液中的離子共存:陽離子與陰離子結合,產生氣體或水或沉淀時,離子不能共存。
11、混合物的分離:把混合物里的各種物質分開,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組分的純凈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過濾、結晶等
化學方法是:通過化學反應,使某些組分變為與原物質不同狀態的物質而分開
*過濾:分離一種溶另一種不溶的混合物。
*結晶:從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幾何形狀的晶體的過程叫結晶。
結晶方法:①蒸發溶劑結晶(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的固體,如NaCl)
從鹽水中得NaCl固體可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
②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結晶(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固體,如硝酸鉀)此方法還可分離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混合物,得較純的硝酸鉀晶體。
12、環保與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①、空氣污染:(1)來源:礦物燃料的燃燒,主要有害氣體是(CO、SO2、氮的氧化物)和煙塵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2)空氣污染的危害、保護:
危害: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保護: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使用新能源;使用脫硫煤;工廠的廢氣經處理過后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3)目前環境污染問題:臭氧層破壞(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溫室效應(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②、水質污染:(1)來源:工業“三廢”(廢渣、廢液、廢氣);農藥、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工業三廢要經處理達標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提倡使用農家肥;加強水質監測。
(3)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防止水體污染
③、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氣(混合物、均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業的糧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燒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煙塵等
(2)石油:“工業的血液”(主要含碳、氫元素);
汽車尾氣中污染物:CO、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
(3)天然氣是氣體礦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較清潔的能源。
④、“白色污染”及環境保護
(1)危害: ①破壞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燒含氯塑料會產生有毒的氯化氫氣體,從而對空氣造成污染
(2)解決途徑: ①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復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種廢棄塑料
⑤、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過多排放引起溫室效應。
(1)來源:礦物燃料的燃燒
(2)防治:植樹造林、使用新能源或減少使用礦物燃料的燃燒、節約紙或使用電子卡片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化合價數值
c
dRab
電荷數值
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
原子或離子或分子個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9 頁 (共 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阜南县| 正安县| 定南县| 三明市| 大埔区| 东光县| 新泰市| 江阴市| 石阡县| 虞城县| 随州市| 洪洞县| 石阡县| 泗洪县| 荔浦县| 广丰县| 错那县| 绥滨县| 津市市| 平凉市| 灵石县| 启东市| 内丘县| 隆化县| 福清市| 远安县| 弋阳县| 莱芜市| 柘荣县| 葵青区| 罗平县| 嘉鱼县| 怀来县| 板桥市| 从化市| 金秀| 德阳市| 饶阳县| 怀宁县|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