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超級化學復習筆記-規律篇1、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順序背誦) 鉀鈣鈉鎂鋁 鋅鐵錫鉛(氫) 銅汞銀鉑金①金屬位置越靠前的活動性越強,越易失去電子變為離子,反應速率越快②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酸里的氫,排在氫后的金屬不能置換酸里的氫,跟酸不反應;③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排在后面的金屬跟排在前面的金屬的鹽溶液不反應。④混合鹽溶液與一種金屬發生置換反應的順序是“先遠”“后近”2、金屬+酸→鹽+H2↑中:①等質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Al>Mg>Fe>Zn②等質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③等質量的同種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屬反應,放出的氫氣一樣多。3、金屬+鹽溶液→新金屬+新鹽中:①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重,金屬變輕。②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輕,金屬變重。③在金屬+酸→鹽+H2↑反應后,溶液質量變重,金屬變輕。4、物質燃燒時的影響因素:①氧氣的濃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氣充足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時生成一氧化碳。②氧氣的濃度不同,現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是藍色火焰。③氧氣的濃度不同,反應程度也不同。如:鐵能在純氧中燃燒,在空氣中不燃燒。④物質的接觸面積不同,燃燒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燒與蜂窩煤的燃燒。5、影響物質溶解的因素:①攪拌或振蕩。攪拌或振蕩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②升溫。溫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③溶劑。選用的溶劑不同物質的溶解性也不同。6、元素周期表的規律: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至右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依次遞增。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電子數相同、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從上至下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層數依次遞增。7、原子結構知識中的八種決定關系:①質子數決定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核電荷數)。因為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②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③質子數、中子數決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因為原子中質子數+中子數=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④電子能量的高低決定電子運動區域距離原子核的遠近。因為離核越近的電子能量越低,越遠的能量越高。⑤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元素的類別。因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4為金屬,>或=4為非金屬,=8(第一層為最外層時=2)為稀有氣體元素。⑥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因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4為失電子,>或=4為得電子,=8(第一層為最外層時=2)為穩定。8、實驗中的規律:①凡用固體加熱制取氣體的都選用高錳酸鉀制O2裝置(固固加熱型);凡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加熱制氣體的都選用雙氧水制O2裝置(固液不加熱型)。②凡是給試管固體加熱,都要先預熱,試管口都應略向下傾斜。③凡是生成的氣體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④凡是制氣體實驗時,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導管應露出橡皮塞1-2ml,鐵夾應夾在距管口1/3處。⑤凡是用長頸漏斗制氣體實驗時,長頸漏斗的末端管口應插入液面下。⑥凡是點燃可燃性氣體時,一定先要檢驗它的純度。⑦凡是使用有毒氣體做實驗時,最后一定要處理尾氣。⑧凡是使用還原性氣體還原金屬氧化物時,一定是“一通、二點、三滅、四停”9、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各種物質的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叫做質量守恒定律。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保持不變(原子的“三不變”)。宏觀 元素種類不變物質總質量不變五個不變 原子的種類不變微觀 原子的數目不變化學反應過程 原子的質量不變兩個一定變 宏觀:物質種類一定變微觀:分子種類一定變一個可能改變:分子數目可能變10、復分解反應的條件(1)、有水生成或氣體生成或沉淀生成;(2)、酸與其他物質反應,其他物質可溶也可不溶;堿和鹽、鹽和鹽反應兩者都必須可溶;(3)、復分解反應中化合價不變11、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①溫度②反應物的濃度③反應物的接觸面積④催化劑12、物質提純(除雜)的方法(化學方法)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或通過氫氧化鈉固體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13、池塘增氧的方法①往池塘中泵入空氣②將池塘水噴向空中③在池塘中種植適量的水生植物。14、與生物、物理有關的化學知識考點1、生物中的化學知識A、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注意條件)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B、呼吸作用:C6H12O6+6O2=6CO2+6H2O(注意條件)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C、胃酸問題:人體的胃會產生一定量的酸,主要成份是鹽酸,有助于人體內食物的消化,但若產生的鹽酸過量會造成胃病,甚至胃潰瘍一般胃病:降低胃中溶液酸性鹽:碳酸鹽(不宜治療胃潰瘍因為有氣體產生可能會造成胃穿孔)堿:氫氧化鋁D、胃鏡中的鋇餐:(檢查胃病的方法)BaSO4,不能誤食BaCO3,因為后都與胃中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鋇鹽從而使人發生重金屬中毒BaCO3+2HCl=BaCl2+H2O+CO2↑)E、加碘食鹽(主要成分是NaCl,碘元素存在KIO3)為防止甲狀腺腫大病2、物理中的化學知識A、ρ=m/v的應用 m可以是溶液也可以是純凈物,化學反應前后溶液密度的變化:固態物質溶于溶液中溶液的密度增大,溶液中有晶體析出時溶液的密度變小;固態物質不溶于溶液中時溶液的密度不變。B、壓強、溫度與氣體壓強的關系:溫度升高瓶內壓強升高,溫度降低瓶內壓強降低。C、化學變化后氣體壓強的變化:反應后溶液如吸收氣體則瓶內壓強降低。反應放出氣體瓶內壓強升高15、反應規律: (一)、初中的置換反應有:(1)金屬單質 + 酸 →鹽 + 氫氣(2)金屬單質 + 鹽(溶液)→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3)金屬氧化物+木炭或氫氣→金屬+二氧化碳或水(二)、初中的分解反應有:1、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過氧化氫分解氧氣:2H2O2 MnO2 2H2O+O2↑3、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4、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5、鍛燒石灰石:CaCO3CaO+CO2↑6、加熱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7、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MnO2 2KCl + 3O2 ↑8、加熱氧化汞:2HgO 2Hg + O2↑(三)、初中的復分解反應有:①堿性氧化物+酸→鹽+H2O ②堿+酸→鹽+H2O③酸+鹽→新鹽+新酸 ④鹽1+鹽2→新鹽1+新鹽2⑤鹽+堿→新鹽+新堿(四)、有沉淀生成的反應有:① Ba2++SO42-=BaSO4↓ ②Ag++Cl-=AgCl↓③除K+、Na+外的金屬離子+CO3-=難溶性碳酸鹽↓④除K+、Na+、Ca+、Ba+外的金屬離子+OH-=難溶性堿↓16、有關不同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 碳原子排列不同。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成不同。(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7、氧氣的量不同,實驗現象也不同。例如:硫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燃燒的火焰氧氣的量不同,生成物也不同。例如:碳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生成一氧化碳。17、有關條件:①燃燒的條件:A、可燃物B、與空氣(氧氣)接觸C、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或著火點以上。知識遷移:滅火的原理:A、移走可燃物B、隔絕空氣(氧氣)C、降溫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②鐵生銹的條件: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知識遷移:防止鐵生銹的原理:防水、隔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