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深入鉆研 積極備考 提高效率----化學實驗復習教學的實踐和體會永定縣培豐中學 賴天浪實驗考查是化學中考的重要內容。但實驗部分,特別是綜合性的探究型試題因情景較復雜,涉及的物質比較多,且試題的能力要求較高,不少考生在答題時都會有畏懼心理。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實驗復習是我們在課程改革中關注的重點。下面是我們在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一、 研究課標和考綱,認清中考對科學探究的要求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對科學探究的主題內容和學習目標從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分別是: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且課標中還明確指出“科學探究......必須落實在其他各主題的學習中”,顯然,中考對科學探究的考查也要通過與不同主題間知識的融合而進行。考試大綱是命題的重要依據,考綱中將“探究與實驗”分為“初步學習”和“初步學會”二個層次。其中“初步學習”包括:1.用過濾、蒸發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2.運用簡單裝置和方法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3.化學科學探究的簡單方法和過程?!俺醪綄W會”包括:1.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實驗操作;2.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實驗藥品和儀器;3.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4.稀釋常見的酸、堿溶液;5.溶液酸堿性、pH的測定;6.常見物質的檢驗。對于上述內容,我們市編的《復習指導叢書》(下稱《叢書》)有更為具體和明確的考試要求,《叢書》“主題一.科學探究”分成四個單元,主要內容如下表所示:科學探究考試要求備注(含例題、習題中的拓展)常見化學儀器及實驗基本操作1.識別常見儀器并熟悉儀器的主要用途,能正確使用和連接儀器;2.能進行藥品取用、加熱、過濾、蒸發等基本實驗操作;3.能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實驗儀器,并進行安全操作;4.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1.常見儀器重點掌握:試管、酒精燈、量筒、天平、玻璃棒、膠頭滴管等;2.聯系藥品的性質與類屬,能進行藥品的存放;3.習題中換的溶液配制題(P4,第8題),應引起重視。幾種氣體的實驗室制取1.掌握常見氣體(氧氣、二氧化碳等)實驗室制取的原理和收集原理;2.了解實驗室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常見氣體(氧氣、二氧化碳等);3.能根據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需要選擇藥品和簡單儀器,并進行安全操作。1.裝置選擇,含氣體發生裝置、收集裝置等(氣體的凈化裝置在例題中有拓展,注意“萬能瓶”的使用);2.裝置氣密性檢查是進行實驗的前提,要重點掌握,理解其原理和處理辦法;3.能進行常見氣體的驗滿與檢驗。應用物質性質開展實驗1.能夠利用物質的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的物質(如氧氣和二氧化碳,鹽酸和硫酸,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碳酸鹽等)2.能夠利用物質的某些性質對混合物進行分離和提純;3.能夠根據物質性質和實驗現象進行未知物質組成的推斷。1.根據物質的特性進行物質的檢驗,掌握其一般步驟:取樣-操作-觀察-結論;且突出物質檢驗,不以離子檢驗的形式出現(《叢書》換的9、10題);2.理解物質除雜的原理和一般思路和原則。3.框圖題的推斷,一般不出現。開展實驗探究1.認識科學探究的八個要素;2.能夠依據探究情景提出問題,作出猜想和假設;3.知道科學探究的常用手段和常用方法;4.能夠根據探究的具體問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5.能夠對探究方案及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并根據探究結果得出結論。1.實驗方案評價:科學性、可行性、簡約性和安全性,并注重“綠色化”;2.控制變量法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要能結合過程對條件進行全面分析;3.定性分析與定量計算的簡單綜合更具化學味道,是命題的新趨勢。顯然,《叢書》不僅更為詳細、具體地指出了有關實驗與科學探究的考查內容和范圍,還給出了更多的、典型的例題和習題,可作為我們復習的重要參考。大家在復習過程中不要迷信外地的中考“真題”而隨意地拔高,否則會大大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二、 研究近年中考試題,把握試題特點和命題趨勢近年來,我們市中考試題的題型、題量和難度都保持相對穩定。從形式來看,主要是以選擇題(1~2小題)和實驗題(2小題)的形式出現,分值約為30分。其中,選擇題因受題型限制,主要是用來考查常用的實驗儀器的正確使用,或重要的基本操作與安全,或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或典型實驗現象或結果的分析與評價等。“實驗與探究”通常含2小題。第1題(考卷中的第16題)是利用簡單裝置考查常見氣體(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含氣體發生的原理--發生裝置的選擇;氣體的性質特點--收集裝置(方法)的選擇;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氣體的檢驗或驗滿等具體操作。從這幾年考試來看,我們的試題在這方面是嚴格遵循課程標準和省頒考試大綱的要求--“初步學習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氣體”、“初步學習運用簡單裝置和方法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從05年開始,一直都保持了這種風格和特色。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充分體現了我市中考命題人員對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透徹理解,更展示了命題人員的智慧與能力。希望今后能繼續保持這一風格,或在此基礎上能有新的突破。“實驗與探究”的第2題(考卷中的第17題),是綜合性較強的探究與實踐型試題,從試題形式來看,可看作是《叢書》主題一的第三單元“應用物質性質開展實驗”和第四單元“開展實驗探究”的整合。從涉及的內容來看,可以看作是“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展”等各個主題間內容的綜合。因此,這一試題當然是整套試卷的壓軸題,是最出彩的地方。如06年的鋁片、鋅片與酸的反應及其過程的探究;07年的(濃)鹽酸、硫酸的性質特點與實驗現象的分析、推理、評價與判斷;08年的還原性鐵粉的銹蝕與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這些試題具有較強的情景的真實性和問題的可探究性,是不可多得的好題!當然,從考試結果來看,此類有著濃厚的“探究味”的試題也有一定的區分度,在考查中拉開了不同學習能力(實驗能力)考生間的距離。剖析此類綜合探究題就可發現,從試題內容來看此類考題一般都取材于課本,涉及的物質是學生學習(或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所涉及的實驗過程和實驗能力符合學生的能力層次,不僅保證了所有的考生對試題情景都較熟悉,體現了考查的公平性,也保證了對今后教學的正確導向性。如此命題,還體現了試題對考生的人文關懷,體現了命題人不以考生為敵的命題理念。從命題技術來看,此類試題注重了“加法”的應用,如05年的是“微粒性質實驗”+“中和反應實驗”;07年的是“(濃)鹽酸的性質實驗”+“二氧化碳的發生與性質實驗”;08年的是“鐵的銹蝕”+“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從能力要求來看,此類考題依托常見的化學物質,針對學生的能力現狀,突出對探究要素的核心內容的考查,如提出問題或進行合理的猜想與假設的能力(06年17題的金屬與酸反應異?,F象的分析);對物質性質與變化規律的內在的、本質聯系的分析與探究(05年的17題對物質化學反應的微觀分析);對實驗方案的全面分析,實驗細節的深入探究,或對實驗結果進行合理評價的能力(06年的17題和07年17題)。在備考過程中,教師深入研究近年我市中考試題和外地的優秀試題,把握綜合探究型試題的特點和命題趨勢,就能更好地指導學生認清此類試題的形式、試題的情景特點,從而幫助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和應用科學探究的手段和常用方法進行問題的探究,這對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三.積極備考,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注重基礎,回歸課本實驗回歸課本就是要注意課本上的實驗,要組織學生從現象、原理、操作等不同角度深入進行理解。在復習教學中,或是組織學生重進實驗室,或是充分利用幻燈、投影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儀器的用途和相關演示實驗(不適合學生做的、有危險的,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確這些化學實驗儀器的作用、實驗的操作過程和現象等。如前所述,綜合探究型的實驗試題的考查內容就是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識與儀器使用知識及實驗基本操作知識的總和。此類考題的內容一般來源于課本內容,又不拘泥于課本,通過命題人的智慧對課本實驗進行了改進和創新,所以在總復習過程中我們也要挖掘課本實驗,組織學生對重要物質的典型的實驗進行全面分析與實踐探究,引導學生發現發現知識間的聯系與問題的生長點,定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應試技能。2.依托《叢書》,全面歸納整理任何知識如果不加以歸納、整理就會零星、雜亂。實驗知識也不例外。九年級化學涉及的實驗多,若只是簡單地回歸課本,復習課就會成為“炒舊飯”。對此,我們的做法是用好《叢書》進行復習教學?!秴矔分械目茖W探究部分歸納成了四個單元。我們先進行主題二身邊的化學物質和主題三物質構成的奧秘的復習。在學生累積了大量的學科基礎知識后,我們才進行主題一科學探究的復習。如對于第三單元物質的性質實驗,我們先組織學生認真閱讀了解《叢書》的考試要求,再通過典型例題幫助學生體會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此基礎上,我們再組織學生對“生石灰干燥劑是否變質”的問題進行活動與探究,在生動的活動過程學生不僅感受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也直觀地感受到所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第四單元開展探究實驗的教學中,我們提出“三會”--會提問、會分析、會探究,在課上先是展示有關的復習目標,然后組織學生對《叢書》復習要點進行閱讀,初步認識探究的手段和常用方法,然后通過典型的例題進行能力的提升,并通過習題進行及時反饋,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學探究就在身邊,科學探究是“實實在在”,更是“有章可循”的?。ㄔ敿毎咐姼郊?br/>3.關注細節,抓語言表達能力考試只認白底黑字,得分才是硬道理!歷年來實驗題易失分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和對實驗結果的解釋欠準確。復習過程中,部分學生會以為“反正我懂了”而犯動腦不動手的毛病,進而影響了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特別是對一些細節性的回答更是容易出錯。如中考答題時常出現“長勁漏斗”、“高猛酸鉀”、“飽合溶液”等錯別字,或“將帶火星木條伸入瓶口”等不規范的操作描述。因此,我們必須認真抓好學生對實驗題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訓練。我們的做法是:重做經典考題,讓學生將自己的答案與標準答案進行對比,找差距,從化學語言的規范性、實驗思想方面去找差距,讓學生自己評價或同桌間互相評價,體會自己的答案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他人互評,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在思維的嚴謹性和表達的準確性得到有效訓練和提高。總之,我們初中階段的化學教育是入門階段的普及性的基礎教育。中考“二考合一”,總體難度不大。總復習時我們要注重:基礎性、拓展性、應用性和規范性。若我們復習時要求過高、過難,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實在是沒有必要,且還可能因為要求過高而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在最后階段,我們一定要用好適應性考題和近年本地的中考試題等材料,指導學生“進入”問題情景,發現考題在課本中的“原型”,幫助學生確實、有效地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附:本校總復習導學案《主題一第四單元開展實驗探究》導學案一.科學探究的考試要求:1.認識探究的八個要素;2.能夠依據探究情景,提出問題,作出合理的猜想與假設;3.知道探究的常用手段和方法,注意掌握控制變量法、對比方法等。4.能根據問題情景,設計方案,或進行方案的分析和評價,并能結合探究獲取實驗結論。二.典例分析與課堂練習能力要求1:會提(出)問(題)題型一:會根據問題情景,提出問題或合理的猜想與假設。(質疑是探究的起點)例題1:叢書P13,第8題,對“Na2......”的探究;練習1:叢書P17,第6題--考查的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能力要求2:會分析題型二:能結合物質的性質與變化,進行探究,注意原理與現象的分析與推理,并能進行簡單的定性與定量的綜合分析。例2:叢書P43,第10題,涉及的是常見酸、堿、鹽的性質與變化。例3:叢書P115,第17題,涉及的是定性與定量分析的綜合。練習2:07年中考探究題(對物質變化現象與原理的深入分析)。能力要求3:會探究題型三:關注實驗方法,注重實驗條件(即變量)的控制,能應用控制變量法、實驗對比等方法進行探究。例4:叢書P18,第8題,檢測應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實驗條件和目的。練習3:06中考探究題(金屬與酸反應時現象與條件分析)。三.課堂小結:會提問--會分析--會探究1.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與變化;2.掌握物質變化的規律,如金屬活動性、質量守恒定律等;3.注重結合情景,全面分析實驗條件及其變化,注重現象與原理間的聯系;4.回歸課本,剖析考題與課本中的簡單實驗間的關系(加法)。四.作業布置1.05年中考第17題(注意其中的問題組合:溶液酸堿性、中和反應與微粒運動影響因素的綜合)。2.08年中考第17題(注意其中鐵生銹與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綜合)。3.《叢書》相關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