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平衡圖象題總匯?? 一、圖象題的一般解題思路 ??這類題目是討論自變量x(如時間、溫度、壓強等)與函數值y(如物質的量、濃度、質量分數、轉化率)之間的定量或定性關系,因此,要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此類題目。 ??1.分析縱橫坐標及曲線表示的意義。 ??2.分析曲線的變化趨勢與縱橫坐標的關系。 ??3.分析特殊點(起點、拐點、終點)及其含義。 ??4.有兩個以上變量時,分別討論兩個變量的關系,此時確定其他量為恒量。 ??二、圖象題的類型 ??1.物質的量(或濃度)—時間圖象 圖2?氫氣發生速率變化曲線??例1.某溫度下,在體積為5L的容器中,A、B、C三種物質物質的量隨著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1所示,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2s內用A的濃度變化和用B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 ???2.速率—時間圖象 ??例2.把除去氧化膜的鎂條投入到盛有少量稀鹽酸的試管中,發現氫氣發生的速率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其中t1~t2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t2~t3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例3.某溫度下,在密閉容器里SO2、O2、SO3三種氣態物質建立化學平衡后,改變條件,對反應2SO2+O22SO3(正反應放熱)的正、逆反應速率的影響如圖3所示。圖3?正、逆反應速率的變化曲線??①加催化劑對速率影響的圖象是( )。 ??②升溫對速率影響的圖象是( )。 ?③增大反應容器體積對速率影響的圖象是()。④增大O2的濃度對速率影響的圖象是()。 ???3.速率—壓強(或溫度)圖象 ??例4.符合圖象4的反應為( )。 ??A.N2O3(g)NO2(g)+NO(g) ??B.3NO2(g)+H2O(l)2HNO3(l)+NO(g) ??C.4NH3(g)+5O2(g)4NO(g)+6H2O(g) ??D.CO2(g)+C(s)2CO(g)圖4?曲線圖??分析?此類圖象中曲線的意義是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強等)對正、逆反應速率影響的變化趨勢及變化幅度。 ????4.轉化率(或質量分數等)—壓強、溫度圖象 ??例5.有一化學平衡mA(g)+nB(g)pC(g)+qD(g),如圖5所示是A的轉化率同壓強、溫度的關系,分析圖5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圖5?曲線圖??A.正反應吸熱,m+n>p+q? ??B.正反應吸熱,m+n<p+q? ??C.正反應放熱,m+n>p+q? ??D.正反應放熱,m+n<p+q? ??分析?解決這類圖象題目,采用“定一論二”,即把自變量(溫度、壓強)之一定為恒量,討論另外兩個變量的關系。 ??例6.mA(s)+nB(g)qC(g)(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的可逆反應中,在恒溫條件下,B的體積分數(B%)與壓強(p)的關系如圖6所示,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n<q??B.n>q? ??C.X點,v正>v逆;Y點,v正<v逆? ??D.X點比Y點反應速率快圖6?曲線圖????例7.圖7表示mA(g)+nB(g)pC(g)+qD(g)+Q,在不同溫度下經過一定時間混合體系中C的質量分數與溫度T的關系;圖8表示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v正=v逆)后t時刻改變影響平衡的另一個條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應過程,判斷該反應是( )。 圖7?曲線圖 圖8?曲線圖??A.m+n>p+q??Q>0 ??B.m+n>p+q??Q<0 ??C.m+n<p+q??Q>0 ??D.m+n<p+q??Q<0 ??5.質量分數—時間圖象 ??例8.對于可逆反應mA(g)+nB(s)pC(g)+qD(g)反應過程中,其他條件不變時,產物D的質量分數D%與溫度T或壓強p?的關系如圖9所示,請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降溫,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使用催化劑可使D%有所增加 ??C.化學方程式中氣體的化學計量數m<p+q? ??D.B的顆粒越小,正反應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例9.反應2X(g)+Y(g)2Z(g)(正反應放熱),在不同溫度(T1和T2)及壓強(p1和p2)下,產物Z的物質的量(n2)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10所示。下述判斷正確的是(?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例1.答案?2A3B+C;0.08mol/(L·s);0.12mol/(L·s)。 ?例2.?答案?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使化學反應速率提高;鹽酸物質的量濃度變小使化學反應速率降低。 ??例3.答案?①C?②A?③D?④B 例4.答案?B ??例5.答案?A ?例6.?答案?A、C ?例7答案?C?例8.答案?A、C例9.答案:C 高三輔導----氧化還原專題練習 09.11.61、配平下列反應:Fe3P+HNO3——Fe(NO3)3+NO+H3PO4+H2O2:某化學反應的反應物和產物如下: KMn04+KI+H2S04———MnS04+I2+KI03+K2S04+H20 (1)該反應的氧化劑是 。 (2)如果該反應方程式中I2和KI03的系數都是5, ①KMnO4的系數是 。 ②在下面的化學式上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KMnO4 + KI + H2S04 → (3)如果沒有對該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數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數有許多組,原因是 。3、含有農藥、染料、酚、氰化物,以及引起色度、臭味的廢水,常用化學氧化法進行處理,所用的氧化劑有氯類(如液氯、次氯酸鈣、次氯酸鈉等)和氧類(如空氣、臭氧、過氧化氫、高錳酸鉀等)。一個典型實例是用氯氧化法處理含有劇毒的氰化物(含CN-)的廢水.在堿性條件下(pH=8.5~11),氯氣可將氰化物中CN-氧化為只有它毒性1/1000的氰酸鹽(含CNO-)。(1)寫出含CN-廢水用氯氣氧化生成氰酸鹽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 .(2)若向含CNO-的廢水中再通入氯氣,可使CNO-轉化為無毒的氣體,寫出這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 _.(3)在用液氯不便的地區,可用漂白粉處理含CN-的廢水,若將其氧化為CNO-,其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如NO2)。當加熱至一定溫度時,它發生如下分解:C3N3(OH)3=3HNCO ;HNCO(異氰酸,其結構是H—N=C=0)能和NO2反應生成N2、C02和H20。;寫出HNCO和N0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指明化合物中哪種元素被氧化?哪種元素被還原?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5、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漸加入鐵粉,溶液中Fe2+濃度和加入鐵粉的物質的量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則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 )A. 1:1:1 B.1:3:l C. 3:3:8 D.1:1:4 6、FeS與某濃度HNO3反應,生成Fe(NO3)3 、Fe2(SO4)3、NO、NO2、N2O4 和H2O,當N2O4、NO2和N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4時,實際參加反應的FeS 與HN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A 、2:11 B、1:5 C 、2:9 D、1:37.0.03mol銅完全溶于硝酸,產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氣體共0.05mol。該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可能是(A)30 (B)46 (C)50 (D)668.24、已知單質鐵溶于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 Fe + b NO3- + c H+ = d Fe2+ + f Fe3+ + g NO2↑+ h NO↑+ k H2O化學計量數a-k均為正整數)。回答下列問題:⑴根據反應中氮、氫、氧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守恒,可得c、g、h的關系式是(用一個代數式表示。下同) ⑵根據反應中離子的電荷守恒,可得b、c、d、f的關系式是 ⑶根據反應中的電子轉移的總數相等,可得d、f、g、h的關系式是 ⑷若a=5,且鐵和稀硝酸恰好完全反應,則b的取值范圍是 ;c的取值范圍是 。3解析:(1)CN-是在堿性條件下被Cl2氧化的,故反應物應有OH-參加,產物除生成氰酸鹽外還應有Cl-及H2O,離子方程式為:CN-+Cl2+2OH-=CNO-+2Cl-+H2O。?(2)當Cl2過量時(1)中的產物CNO-與Cl2反應,堿性條件下不可能產生CO2及其他氣體,而碳元素的存在形式為CO32—,無毒氣體一定為N2,離子方程式: 2CNO-+3Cl2+8OH-=2 CO32—+6Cl-+4H2O+N2↑?(3)由于漂白粉中的ClO-具有強氧化性,故可發生反應:CN-+ClO-=CNO-+Cl-答案:(1)CN-+Cl2+2OH-=CNO-+2Cl-+H2O(2)2CNO-+3Cl2+8OH-=2 CO32—+6Cl-+4H2O+N2↑?(3)CN-+ClO-=CNO-+Cl-5、D 6 、A7、設生成的氣體產物中NO、NO2、N2O4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y、z 按極限思維的觀點,將三組分體系轉化為二組分體系。①若氣體產物中只生成NO、NO2的混合物。則由3Cu ~ 2NO Cu ~ 2NO2 3 2 1 2 3/2x x y/2 y依題意: 3/2x +y/2 ==0.03mol x + y ==0.05mol解得: x ==0.005mol y==0.045mol ②若氣體產物中只生成NO2、N2O4的混合物則由 Cu ~ 2NO2 Cu~ N2O4 y/2 y z z依題意: y/2 +z ==0.03mol y + z ===0.05mol 解得: y ==0.04mol z==0.01mol∴ M1<M<M2,即44.4<M<55.2。24.(10分) (1) c =2 g + 4 h (2) c - b =2 d + 3 f (3) 2 d + 3 f = g +3h (4) 4~18 16~3616.已知單質鐵溶于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 Fe + b NO3- + c H+ = d Fe2+ + f Fe3+ + g NO↑+ h N2O↑+ k H2O化學計量數a-k均為正整數)。回答下列問題:⑴根據反應中氮、氫、氧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守恒,可得c、g、h的關系式是(用一個代數式表示。下同) ⑵根據反應中離子的電荷守恒,可得b、c、d、f的關系式是 ⑶根據反應中的電子轉移的總數相等,可得d、f、g、h的關系式是 ⑷若a=12,且鐵和稀硝酸恰好完全反應,則b的取值范圍是 ;c的取值范圍是 。16.(1) c = 4 g + 10 h (2) c - b =2 d + 3 f (3) 2 d + 3 f = 3 g +8h (4) 6~12 30~48 高三化學輔導一---------物質的量和氧化還原反應 09.10.241. (09四川卷)向m g鎂和鋁的混合物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的氣體b L。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氫氧化鉀溶液V mL,使金屬離子剛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質量為n g。再將得到的沉淀灼燒至質量不再改變為止,得到固體p g。則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A. B. C.n=m+17Vc D. 2. (全國卷II)物質的量之比為2:5的鋅與稀硝酸反應,若硝酸被還原的產物為N2O,反應結束后鋅沒有剩余,則該反應中被還原的硝酸與未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之比是A. 1:4 B.1:5 C. 2:3 D.2:53.(09江蘇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5℃時,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數目為0.2 NA B.標準狀況下,2.24 L Cl2與過量稀NaOH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為0.2 NA C.室溫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目為1.5 NA D.標準狀況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為1.0 NA4.(09上海卷)在通常條件下,下列各組物質的性質排列正確的是w.w.w.k.s.5.u.c.o.mA.熔點: B.水溶性:C.沸點:乙烷>戊烷>丁烷 D.熱穩定性:5.(09上海卷)9.2g金屬鈉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則產生的氣體中含有A.0.2mol中子 B.0.4mol電子C.0.2mol質子 D.0.4mol分子6.(09上海卷)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數等于0.1NAB.常溫下,溶液中陰離子總數大于0.1NAC.分子數為NA的CO、C2H4混合氣體體積約為22.4L,質量為28gD.3.4中含N—H鍵數目為7.(09上海卷)鎂和鋁分別與等濃度、等體積的過量稀硫酸反應,產生氣體的體積(V)與時間(t)關系如右圖。反應中鎂和鋁的A.物質的量之比為3:2 B.質量之比為3:2C.摩爾質量之比為2:3 D.反應速率之比為2:38.(09上海卷)實驗室將9g鋁粉跟一定量的金屬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鋁熱劑。發生鋁熱反應之后,所得固體中含金屬單質為18g,則該氧化物粉末可能是 A. B.和 C.和 D 和FeO9.(09年江蘇)下列化學實驗事實及其解釋都正確的是: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蕩靜置后分層,CCl4層呈紫紅色,說明可用CCl4從碘水中萃取碘B.向SO2 水溶液中滴加鹽酸酸化的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BaSO4 難溶于鹽酸C.向0.1mol·L-1 FeSO4 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 溶液,KMnO4 溶液褪色,說明Fe2+具有氧化性D.向2.0mL濃度均為0.1mol·L-1 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AgNO3 溶液,振蕩,沉淀呈黃色,說明AgCl 的Ksp比AgI 的Ksp大10(09年高考廣東)設nA 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NA )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 mol 硫酸鉀中陰離子所帶電荷數為NA B.乙烯和環丙烷(C3H6 )組成的28g混合氣體中含有3NA 個氫原子C.標準狀況下,22.4L氯氣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NA D.將0.1mol氯化鐵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 Fe3+11、(全國卷II)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項為通Cl2過程中,溶液內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確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 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12..(’08四川理綜13)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離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強堿并加熱可得到c mol NH3氣,則原溶液中的Al3+離子濃度(mol/L)為 ( )A. B. C. D.13、.(’07四川理綜10)足量銅與一定量濃硝酸反應,得到硝酸銅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1.68 L 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氣體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是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14、.(09福建卷8)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24g鎂的原子量最外層電子數為NA B.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數為0.1NAC.1mol甲烷分子所含質子數為10NA D.標準狀況下,22.4L乙醇的分子數為NA15.(09全國卷Ⅰ9)現有乙酸和兩種鏈狀單烯烴混合物,其中氧的質量分數為a,則碳的質量分數是 ( )A. B. C. D. 16.(09上海卷)某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有:、、、、、和一種未知物質X。(1)已知在反應中得到電子,則該反應的還原劑是 。(2)已知0.2mol在反應中得到1mol電子生成X,則X的化學式為 。(3)根據上述反應可推知 。 a.氧化性: b.氧化性: c.還原性: d.還原性:(4)將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化學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數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17.(09安徽卷27)某廠廢水中含5.00×10-3mol·L-1的,其毒性較大。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變廢為寶,將廢水處理得到磁性材料(的化合價依次為+3、+2),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1)第①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2)第②步中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操作是: 。 (3)第②步過濾得到的濾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還有 。(4)欲使1L該廢水中的完全轉化為。理論上需要加入 g FeSO4·7H2O。18、(09上海卷30)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神,臭氧比氧氣具有更強的氧化性。實驗室可將氧氣通過高壓放電管來制取臭氧:(1)若在上述反應中有30%的氧氣轉化為臭氧,所得混合氣的平均摩爾質量為______g/mol(保留一位小數)。(2)將8L氧氣通過放電管后,恢復到原狀況,得到氣體6.5L,其中臭氧為____________L。(3)實驗室將氧氣和臭氧的混合氣體0.896L(標準狀況)通入盛有20.0g銅粉的反應器中,充分加熱后,粉末的質量變為21.6g。則原混合氣中臭氧的體積分數為_____________。19.(09湖北省黃岡市高三年級期末考試)三氟化氮(NF3)是一種新型的電子材料,它在潮濕的空氣中與水蒸氣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其反應物有:HF、N0、HNO3。請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過程中,被氧化與被還原元素的物質的量之比 。 (2)若反應中生成0.2mol HNO3,轉移的電子數目為 個。20.(09湖北天門中學高三年級第三次月考)將Cu與CuO的混合物20.8g,加入到50mL 18.4mol/L濃H2SO4中,加熱充分反應至固體物質完全溶解,冷卻后將混合液稀釋至1000 mL,測得c(Cu2+)=0.3 mol/L。試計算:(1)若不考慮氣體在溶液中的溶解,反應過程中放出的氣體在標況下的體積為: L。(2)溶液稀釋后,溶液中c(H+)為: 。21、(09湖南長沙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有鎂、鋁混合粉末10.2g,將它溶于500mL4mol/L的鹽酸中,若要使沉淀質量達到最大值,則需要加入2mol/L的NaOH溶液的體積為 ( )A.1500mL B.1000mL C.500mL D.100mL22.(08上海模擬)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 mL 4 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 NO(標準狀況),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無血紅色出現。若用足量的氫氣在加熱下還原相同質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鐵的物質的量為A.0.24 mol B.0.21mol C.0.16 mol D.0.14 mol 23(08閔行區模擬)將一定質量的鎂和鋁的混合物投入100 mL鹽酸中,固體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與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若不考慮金屬和鹽酸反應時HCl的揮發,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鎂和鋁的總質量為9 gB.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C.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6 mol/LD.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5 mol/L24、(09湖北黃岡市高三化學大聯考)由NO 、H2、、CO2 組成的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Na2O2 充份反應后,再用電火花點燃使其充份反應,最終得到質量分數為70%的硝酸,無任何氣體剩余。則原混合氣體中NO、 H2 、CO2 的體積比為 ( )A.2﹕4﹕7 B.2﹕4﹕5 C.2﹕4﹕ D.3﹕5﹕8 化學輔導一答案1、C、 2.A、 3.C 4.D 5.B 6.B 7.A 8.A、D 9、A、D10.C 11、B 12、C 13、A 14、C 15、C11解析 由于Fe2+的還原性強于Br-,故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先后順序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2Fe2+ + Cl2 2Fe3+ + 2Cl-,2Br- + Cl2 Br2 + 2Cl-,2FeBr2 + 3Cl2 2FeCl3 + 2Br2 。當x/a ≤0.5時,Cl2僅氧化Fe2+,故A項正確。當x/a ≥1.5時,Fe2+和Br-合部被氧化,D項正確;當介于兩者之間時,則要分步書寫方程式,然后進行疊加得總反應。如B項,當x=0.5a時,Cl2剛好把Fe2+全部氧化,而當x=0.6a,顯然Cl2還要氧化Br-,而選項中沒有表示,故錯。12解析 由于產生c mol NH3,則必定有NH c mol,使SO完全沉淀需Ba2+ b mol,因此SO 有b mol。根據電荷守恒:2 c (SO)= c (NH)+3c (Al3+),則3c (Al3+)= mol/L c(Al3+)= mol/L13、解析 O2為氧化劑,Cu為還原劑,HNO3僅僅發生了復分解反應n(Cu)=2 n(O2)=0.15 mol n (NaOH)=2 n(Cu)=0.3 mol,V (NaOH)==0.06 L=60 mL,故選A。16、(本題共8分)(1)AsH3 (2)Br2 (3)a c (4) 17、答案 (1)Cr2O72-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2)將一小塊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點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3)Fe(OH)3、Fe(OH)2 (4)13.9解析(1)第①步是Cr2O72-與Fe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為:Cr2O72-+6Fe2++14H+ 2Cr3++6Fe3++7H2O;(2)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的中心位置,然后對照標準比色卡,讀出對應顏色的數據;(3)從最終所得磁性材料的化學式可知,濾渣中主要有Cr(OH)3、Fe(OH)2、Fe(OH)3;(4)1L廢水中的n(Cr2O72-)=5.00×10-3mol,根據關系式:Cr2O72-~4Cr0.5Fe1.5FeO4~10FeSO4·7H2O,所以理論上n(FeSO4·7H2O)=0.05mol,m(FeSO4·7H2O)= 0.05mol×278g·mol-1=13.9g。18、答案 (1)35.6 (2)3 (3)0.519、答案(1)3NF3+5H2O == 9HF+2NO+HNO3 1:2 (2)2.408×102320、答案 解:有關化學方程式:① CuO + H2SO4 == CuSO4 + H2O ② Cu+2H2SO4 (濃)CuSO4+SO2↑+2H2O 設混合物中Cu的物質的量為x,CuO的物質的量為y。64x + 80y =20.8……① x + y =0.3……② 解得:x=0.2mol y=0.1mol (1)V(SO2)=0.2mol×22.4L/mol = 4.48L (2)n(H2SO4)總=0.05L×18.4mol/L=0.92mol, n(H2SO4)耗=2x + y=0.5moln(H2SO4)余=0.92mol-0.5mol=0.42molc(H +)=0.42mol×2÷1L=0.84mol/L21、B 22、B 23、AD 24、答案 A高三化學輔導3----PH計算和離子濃度大小比較1、有關溶液pH的簡單計算(1)一種強酸或一種強堿的pH計算強酸:先求c(H+),再求pH:如HnA,濃度為cmol/L,pH=-lgc(H+)=-lgnc。強堿:先求c(OH-),然后由KW換算成c(H+),再求pH或直接求pOH,再根據關系式pH=14-pOH求。如B(OH)n,濃度為cmol/L,pH=-lgc(H+)=14+lgnc。(2)關于兩強(強酸或強堿)混合pH的計算①兩強酸混合,先算c混(H+),再算pH,c混(H+)=②兩強堿混合,先算c混(OH-),再算c混(H+),最后算pH,c混(OH-)=(3)強酸強堿混合,其中一種物質過量的pH的計算①酸過量時,先求c混(H+),再求pH,c混(H+)=②堿過量,先算c混(OH-),再算c混(H+),最后算pH,c混(OH-)=(4)溶液稀釋時pH的計算①對于強酸溶液,c(H+)每稀釋10n倍,pH增大n個單位,但不突破7。②對于強堿溶液,c(OH-)每稀釋10n倍,pH減小n個單位,但不突破7。③對于pH相同的強酸與弱酸(或強堿與弱堿)稀釋相同倍數時,pH變化程度不同,其結果是強酸(或強堿)pH變化大,而弱酸(或弱堿)pH變化小。2、電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例1:NaHCO3 溶液中 C(H+)+C(Na+)=C(HCO3-)+2C(CO32-)+C(OH-) 這個式子叫電荷守恒C(Na+)=C(HCO3-)+ C(CO32-)+C(H2CO3) 這個式子叫物料守恒質子守恒也可以由電荷守恒和物料守恒關系聯立得到,兩式相減得 C(H+)+C(H2CO3)=C(CO32-)+C(OH-) 這個式子叫質子守恒。以NH4Cl為例來看:質子守恒:c(H+)=c(OH-)+c(NH3·H2O)電荷守恒:c(H+)+c(NH4+)=c(OH-)+c(Cl-)物料守恒:c(Cl-)=c(NH4+)+c(NH3·H2O)如何理解下列關系:在0.1mol/LNa3PO4溶液中: 1、[PO43-]+[HPO42-]+[H2PO4-]+[H3PO4]=0.1mol/L 2、[Na+]=3[PO43-]+3[HPO42-]+3[H2PO4-]+3[H3PO4] 3、[OH-]=[HPO42-]+2[H2PO4-]+3[H3PO4]+[H+] 1、根據P元素形成微粒總量守恒:2、根據Na與P形成微粒的關系:3、根據H2O電離出的H+與OH-守恒:[例2](NH4)2CO3(aq)中存在________種粒子。試完成下列問題:(1)根據電荷守恒,寫出一個用離子濃度表示的等式: ;(2)根據水的電離,寫出一個含有c(H+)和c(OH-)的等式: ;(3)根據(NH4)2CO3中,C、N原子個數關系,寫出一個含有c(NH+4)和c(CO)的等式: 。小結:守恒有: 1、含特定元素的微粒(離子或分子)守恒 ⒉ 不同元素間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 ⒊ 特定微粒的來源關系守恒 例3、有兩份溶液,其中所含溶質相同,設其摩爾質量為M g/mol。根據下表信息,回答有關問題:溶質的質量分數溶液的密度(g·cm-3)第一份溶液ω1ρ1第二份溶液ω2ρ2(1)第一份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2)取等質量兩份溶液混合,則所得混合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ω3=______________。(3)若有ω1>ω2,取等體積的兩份溶液混合,設所得混合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ω4,試比較ω3、ω4的相對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9上海高考)對于常溫下pH為1的硝酸溶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溶液lmL稀釋至100mL后,pH等于3 B.向該溶液中加入等體積、pH為13的氫氧化鋇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該溶液中硝酸電離出的與水電離出的之比值為。 D.該溶液中水電離出的是pH為3的硝酸中水電離出的的100倍5.(08年廣東化學·17)鹽酸、醋酸和碳酸氫鈉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與其等物質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陰離子只有CO32-和OH-B.NaHCO3溶液中:c(H+)+c(H2CO3)=c(OH-)C.10 mL0.10 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質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離子的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c(Na+)>c(CH3COO-)>c(OH-)>c(H+)D.中和體積與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質的量相同6、(08年江蘇化學·12)下列溶液中有關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pH=2的HA溶液與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 + c(M+) == c(OH-) + c(A-)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種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C.物質的量濃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7、(09年安徽理綜·13)向體積為0.05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體積為Vb的0.05mol·L-1KOH溶液,下列關系錯誤的是A.Va>Vb時:c (CH3COOH) +c (CH3COO-)>c (K+)B.Va=Vb時:c (CH3COOH) +c (H+)>c (OH-)C.Vac (K+)> c (OH-)> c (H)D.Va與Vb任意比時:c (K+)+ c (H+) =c (OH-)+ c (CH3COO-)8、(09年廣東化學·9)下列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 B.氯水中:c(Cl-)>c(H+)>c(OH-)>c(ClO-)C.等體積等濃度的氫氧化鈉與醋酸混合:c(Na+)=c(CH3COO-)D.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9、(09年廣東化學·16)磷鎢酸H3PW12O40等雜多酸可代替濃硫酸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H3PW12O40在該酯化反應中其催化作用B.雜多酸鹽Na2HPW12O40與Na3PW12O40都是強電解質C.H3PW12O40、KH2PW12O40與Na3PW12O40中都有相同的原子團D.硅鎢酸H4 SiW12O40也是一種雜多酸,其中W的化合價為+810、(09年江蘇化學·1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室溫下,向0.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42-)>c(NH4+)>c(OH-)=c(H+)B.0.1mol·L-1NaHCO3溶液:c(Na+)>c(OH-)>c(HCO3-)>c(H+)C.Na2CO3溶液:c(OH-)-c(H+)=c(HCO3-)+2c(H2CO3)D.25℃時,pH=4.75、濃度均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c(CH3COO-)+c(OH-)<c(CH3COOH)+c(H+)11、(09年天津理綜·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0.1 mol/LC6H5ONa溶液中:c(Na+)>c(C6H5O-)>c(H+)>c(OH-)B.Na2CO3溶液加水稀釋后,恢復至原溫度,pH和Kw均減小C.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不相等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體,溶液中c(S2-)下降12、(09年海南化學·6)已知室溫時,0.1mo1/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發生電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溶液的pH=4, B.升高溫度,溶液的pH增大C.此酸的電離平衡常數約為1×10-7D.由HA電離出的c(H+)約為水電離出的c(H+)的106倍13.(09上海高考)根據右表提供的數據,判斷在等濃度的、混合溶液中,各種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B.C. D.14、常溫下已知兩種一元弱酸HX和HY,如果向NaX溶液中通CO2 氣體,只能生成HX和NaHCO3;往NaY溶液中通入CO2則生成HY和Na2CO3。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酸性由強至弱:HX>HY>H2CO3 B.結合H+的能力:Y―>CO32―>X―>HCO3―C.溶液堿性:NaX>Na2CO3>NaY>NaHCO3 D.NaX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后的離子濃度:c(Na+)>c(HCO3―)>C(X―)>c(OH―)>c(H+)15、下列比較中,正確的是A.相同條件下,HF比HCN易電離,則NaF溶液的pH比NaCN溶液的大B.0.2 mol?L-l NH4Cl 和 0.l mol?L-l NaOH 溶液等體積混合后:c(NH4+) > c (Cl-) > c (Na+) > c (OH-) >c (H+)C.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醋酸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c (Na+) + c(H+) = c (CH3COO-) + c (OH-)D.同濃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2 ②NH4Cl ③NH3·H2O ④CH3COONH4c(NH4+) 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①>②>④>③16.今有室溫下四種溶液,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①②③④pH111133溶液氨水氫氧化鈉溶液醋酸鹽酸A.①、②中分別加入適量的氯化銨晶體后,兩溶液的pH均減小B.分別加水稀釋10倍,四種溶液的pH ①>②>③>④ C.①、④兩溶液不論以何比例混合,所得溶液中c(NH4+)+ c(H+)= c(Cl-)+ c(OH-)D.VaL④與Vb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 則Va :Vb= 11:917、向1.00?L?0.3?mol/L的NaOH溶液中緩慢通入CO2氣體至溶液增重8.8g,所得溶液中A.溶質為Na2CO3 B.溶質為Na2CO3、NaHCO3C.c(Na+)=c(HCO3-)+c(CO32-)+c(H2CO3)D.c(Na+)=c(HCO3-)+2c(CO32-)+c(OH-)-c(H +)18.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10mL 0.5mol/L CH3COONa溶液與6mL 1mol/L鹽酸混合:c(Cl-)>c(Na+)>c(H+)>c(OH-)B.0.1mol/L pH為4的NaHB溶液中:c(HB-)>c(H2B)>c(B2-)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c(A2-)D.c(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l溶液:c[(NH4)2SO4]<c[(NH4)2CO3]<c(NH4Cl)19.為了更合理地表示溶液的酸堿性,科學家提出“酸度”(用AG表示)概念,AG=l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①任何溫度下,水的AG等于0 ②溶液的AG越小,酸性越強 ③常溫下,0.1mol·鹽酸的AG=12 ④25℃時,某溶液的AG=-10,其pH=10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0、常溫下,在pH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兩種溶液中,設由水電離產生的OH-濃度分別為A mol·L-1與B mol·L-1,則A與B的關系為( )A.A>B B.A=10-4 B C.B=10-4A D.A=B21、在室溫下,某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H+濃度為1.0×10-13 mol·L-1,則此溶液中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的離子組是( )A、.Fe3+、NO、Cl-、Na+ B、Ca2+、HCO、Cl-、K+C、.NH、Fe2+、SO、NO D、Cl-、SO、K+、Na+22、在25 ℃時向V mL pH=a的鹽酸中,滴加pH=b的NaOH(aq)10 V mL時,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恰好等于Na+的物質的量,則a+b的值是A.13 B.14 C.15 D.不能確定23、20℃時,若體積為Va,pH=a的某一元強酸與體積為Vb,pH=b的某一元強堿相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和a=0.5b,請填寫下列空白:(1)a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3)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答案:例2 解題思路:(NH4)2CO3(aq)中存在以下幾種水解和電離方程式:(NH4)2CO3====2NH+CO H2OH++OH- NH+H2ONH3·H2O+H+CO+H2OHCO+OH- HCO+H2OH2CO3+OH-以上所列粒子,除(NH4)2CO3外都存在,共有8種。雖然NH與CO的水解能夠相互促進,但不夠劇烈,故水解反應不能進行到底。(1)根據正負電荷總數相等可得答案。(2)水電離出的H+與OH-是相等的,但水電離出的H+不全部獨立的存在于溶液中,有的存在于HCO中,有的存在于H2CO3,故由水電離出的H+總數可以濃度形式表示為:c(H+)+c(HCO)+2c(H2CO3)。同樣,水電離出的OH-也不全部獨立存在于溶液中,有的被NH俘獲存在于NH3·H2O中,被NH+4俘獲的OH-數與它們結合生成的NH3·H2O數是相等的,故由水電離出的OH-總數可以用濃度形式表示為:c(OH-)+c(NH3·H2O)。(3)依據N、C原子個數比 答案可得。答案:8 (1)c(NH)+c(H+)====c(OH-)+c(HCO)+2c(CO)(2)c(H+)+c(HCO)+2c(H2CO3)====c(OH-)+c(NH3·H2O)(3)c(NH)+c(NH3·H2O)====2c(CO)+2c(HCO)+2c(H2CO3)例3 (1)1000ρ1ω1/M mol/L (2)(ω1+ω2)/2 (3)①若ρ1>ρ2,ω4>ω3;②若ρ1<ρ2,ω3>ω44、AB 5、C解析:A中,生成Na2CO3溶液,CO32-會發生水解,生成HCO3-,所以A錯;電荷守恒 :C(H+)+C(Na+)=C(HCO3-)+2C(CO32-)+C(OH-) 物料守恒:C(Na+)=C(HCO3-)+ C(CO32-)+C(H2CO3) 兩式相減得 :C(H+)+C(H2CO3)=C(CO32-)+C(OH-) 所以B錯誤。C中,生成NaAc,Ac-水解呈堿性,故C正確;相同PH,相同體積的HCl和HAc,因為HAc為弱酸,所以HAc的物質的量濃度大,HAc所消耗的NaOH的物質的量多,D錯。6、答案:A、C:選項A中根據電荷守恒,此關系式正確;選項B中pH相等,溶液中的c(OH-)相等,根據酸性越弱,水解越強,所以溶液中c(Na2CO3)<c(CH3COONa);選項C中根據電荷守恒得:c(H+)+c(Na+)=c(OH-)+c(CH3COO-)……①,由于c(CH3COOH)=c(CH3COONa),且它們等體積混合,由原子守恒得:2c(Na+)=c(CH3COO-)+c(CH3COOH)……②,將①×2-②得: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選項D中NaHA溶液的pH=4,溶液呈酸性,即c(H+)>c(OH-),同時也可以判斷HA-以電離為主,所以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是:c(HA-)>c(A2-)>c(H+)>c(H2A)。7、答案:C,此題的解題方法是先讓CH3COOH和KOH反應,然后找到反應后的溶質,即:A項:Va>Vb,反應后溶質為CH3COOH和CH3COOK的混合物,A正確。B項:Va=Vb,反應后溶質為CH3COOK,根據質子守恒,可得B正確。C項:Vac(K+)>c(CH3COO-),C錯。D項:為電荷守恒,D正確。8、答案:D解析:氯氣在水中與水反應是可逆反應,物料守恒不成立,A錯誤;Cl2+H2O=HCl+HClO,HCl中電離的H+與Cl-濃度相等,再加上HClO會電離出H+,所以H+濃度一定大于Cl-濃度,B錯誤;等體積等濃度的氫氧化鈉與醋酸混合恰好完全反應生成醋酸鈉,因CH3COO-水解,所以Na+濃度大于CH3COO-的濃度,C錯誤。9、答案:CD:因濃硫酸在制備乙酸乙酯中起到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又雜多酸可代替濃硫酸制備乙酸乙酯,所以雜多酸同樣起到催化作用,A正確;因大多數鹽屬于強電解質,所以雜多酸鹽為強電解質,所以雜多酸鹽也為強電解質,B正確;磷鎢酸又可將其視作為H3PO4與WO3的混合酸,因磷酸為三元中強酸,磷酸鹽中含有的酸根不同即原子團不同,C錯誤;從化合價和代數為0可知W的價態為+6價,D錯誤。10、答案:AC:B項,NaHCO3溶液中,OH-是由HCO3- 水解和水的電離所出成的,但是這些都是微弱的。HCO3- 的濃度永大于OH-濃度,故錯;D項,由電荷守恒有:c(CH3COO-)+c(OH-)=c(H+)+c(Na+) ,由物料守恒可得:2c(Na+)= c(CH3COO-)+ c(CH3COOH),將兩式中的c(Na+) 消去,可得c(CH3COO-)+2c(OH-)=2c(H+)+ c(CH3COOH)。所以c(CH3COO-)+c(OH-)-c(H+)-c(CH3COOH)= c(H+)-c(OH-),因為pH=4.75,故c(H+)-c(OH-)>0,所以D項不等式應為”>” ,故錯。11、答案:D:A項,苯酚鈉為堿性溶液,故錯;B項,溫度不變,則Kw是不變的,錯;C項,pH=5即代表溶液中c(H+)均為10-5mol/L,錯。D項,Ag2S比AgCl更難溶,故加入S2-會與溶液中的Ag+結合的,正確。12、答案:B :根據HA在水中的電離度可算出c(H+)=0.1× 0.1%mol·L-1=10-4 mol·L-1,所以pH=4;因HA在水中有電離平衡,升高溫度促進平衡向電離的方向移動,所以c(H+)將增大,pH值會減小;C選項可由平衡常數表達式算出K==1×10-7 ,所以C無錯誤。c(H+)=10-4 mol·L-1 ,所以c(H+,水電離)= 10-10 mol·L-1,前者是后才的106倍。13、答案:A:由表中數據可知,H2CO3的酸性大于HClO,HClO的酸性大于HCO3-的酸性,則ClO-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故A項正確, B項錯誤。根據物料守恒和電荷守恒判斷,C項和D項等式右邊都漏掉了CO32-的濃度,故均錯誤。14、B.15、CD 16、B,17 BD, 18、AD,19、A,20、提示:本題有兩種解法。方法1(常規解法):NaOH(aq)中:c水(OH-)=c水(H+)=mol·L-1=1.0×10-5 mol·L-1CH3COONa(aq)中:c′水(OH-)=c′總(OH-)=10-9 mol·L-1 則A∶B=10-4方法2(巧解法):NaOH(aq)中,水的電離被抑制;CH3COONa(aq)中,水的電離被促進;故A<B。 答案:B21、.提示:c水(H+)=1.0×10-13 mol·L-1,則該溶液可能是強堿性溶液,也可能是強酸性溶液,總之,水的電離被抑制。因而“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是指酸性和堿性條件下都不能大量存在。 答案:BC評注:若去掉題干中的“不可”,則選D。若去掉題干中的“一定不”,則選AD。22、解析:根據電荷守恒,反應后的溶液中:c(Na+)+c(H+)=c(OH-)+c(Cl-), 由于c(Na+)=c(Cl-) 所以:c(OH-)=c(H+)即酸所提供的n(H+)等于堿所提供的n(OH-):10-a mol·L-1×V mL=10b-14 mol·L-1×10V mL解得:a+b=13。 答案:A23、.解析:(1)若a=3,則由a=0.5b推知b=6,這與pH=6的溶液是強堿溶液相矛盾,故答案為:否。(2)若a=5,則ca(H+)=10-5 mol·L-1再由a=0.5b推知b=10,則cb(H+)=10-10 mol·L-1,cb(OH-)=10-4 mol·L-1由于酸堿相混恰好中和,所以Va·ca(H+)=Vb·cb(OH-)=10>1這與題意Va<Vb不符,故答案仍為:否。(3)由題意知,Va·ca(H+)=Vb·cb(OH-),則=10a+b-14因為Va<Vb即<1,則10a+b-14<1=100 a+b-14<0將a=0.5b代入得:a< 又因為pH=b=2a>7(堿性溶液)所以,a>; 總之,。 高三化學輔導2---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1.某同學用回收的鎂鋁合金制取氫氣。現有l0.8 g鎂鋁合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下與足量18mol/LH2SO4反應,最多可放出0.6 mol H2B.常溫下與足量2mol/LHNO3反應,最少可放出0.45 mol H2C.常溫下與足量2 mol/L H2SO4反應,放出H2的量在0.45 mol~0.6 mol之間D.常溫下與足量2mol/LNaOH反應,放出H2的量在0.45 mol~0.6 mol之間2.某合金(僅含銅、鐵)中銅和鐵的物質的量之和為y mol,其中Cu的物質的量分數為a,將其全部投入50 mL b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熱使其充分反應(假設NO是唯一的還原產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金屬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屬又開始溶解B、若金屬全部溶解,則溶液中一定含有Fe3+C、若金屬全部溶解,且產生336 mL氣體(標準狀況),則b = 0.3D、當溶液中金屬離子只有Fe3+、Cu2+時,則a與b的關系為:b≥80y(1-a/3)3.某化學研究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A2(g)+3B2(g)?2AB3(g)化學平衡狀態的影響,得到如下圖所示的變化規律(圖中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的量),根據如圖可得出的判斷結論正確的是A.正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B.若T2>T1,則正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C.達到平衡時A2的轉化率大小為:b>a>c D.b點時,平衡體系中A、B原子數之比接近1∶34.做實驗時不小心使皮膚上粘了一些高錳酸鉀,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的稀溶液洗滌,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離子方程式為:MnO+C2O+H+→CO2↑+Mn2++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發生還原反應的是C2O B.該離子方程式右側方框內的產物是OH C.10 mol H+參加反應時,電子轉移5 mol D.1 mol草酸分子中含有9 mol共用電子對5.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甲、乙兩個容積相等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均發生如下反應:3A(g)+B(g) xC(g)+D(s),向甲中通入6molA和2molB,向乙中通入1.5molA、0.5molB和3molC、2molD,反應一段時間后都達到平衡,此時測得甲、乙兩容器中C的體積分數都為0.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若平衡時,甲、乙兩容器中A的物質的量相等,則x=4 B.平衡時,甲、乙兩容器中A、B的物質的量之比不相等 C.平衡時甲中A的體積分數為0.4 D.若平衡時兩容器中的壓強不相等,則兩容器中壓強之比8:57.(07年寧夏理綜·13)一定條件下,合成氨氣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混合氣體中氨氣的體積分數為20.0% ,與反應前的體積相比,反應后體積縮小的百分率是A.16.7% B.20.0% C.80.0% D.83.3%8.(08年廣東化學·8)將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閉容器,恒溫下發生反應H2(g)+Br2(g) 2HBr(g)△H<0,平衡時Br2(g)的轉化率為a;若初始條件相同,絕熱下進行上述反應,平衡時Br2(g)的轉化率為b。a與b的關系是AA.a>b B.a=b C.a<b D.無法確定9.(08年廣東化學·15)碘鎢燈比白熾燈使用壽命長。燈管內封存的少量碘與使用過程中沉積在管壁上的鎢可以發生反應:W(s)+I2(g)WI2(g) ΔH<0(溫度T1<T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燈管工作時,擴散到燈絲附近高溫區的WI2(g)會分解出W1W重新沉積到燈絲上B.燈絲附近溫度越高,WI2(g)的轉化率越低C.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是 D.利用該反應原理可以提純鎢10.(08年海南化學·10)X、Y、Z三種氣體,取X和Y按1︰1的物質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X+2Y2Z ,達到平衡后,測得混合氣體中反應物的總物質的量與生成物的總物質的量之比為3︰2,則Y的轉化率最接近于A.33% B.40% C.50% D.66%11.(09年安徽理綜·11)汽車尾氣凈化中的一個反應如下:NO(g)+CO(g)N2(g)+CO2(g) △H=-373.4kJ·mol-1。在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條件,下列示意圖正確的是:12、(09年福建理綜·12)某探究小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應(CH3COCH3+Br2CH3COCH2Br+HBr)來研究反應物濃度與反應速率的關系。反應速率v(Br2)通過測定溴的顏色消失所需的時間來確定。在一定溫度下,獲得如下實驗數據:實驗序號初始濃度c/mol·L-1溴顏色消失所需時間t/sCH3COCH3HClBr2①0.800.200.0010290②1.600.200.0010145③0.800.400.0010145④0.800.200.0020580 分析實驗數據所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A.增大c(CH3COCH3), v(Br2)增大 B.實驗②和③的v(Br2)相等C.增大c(HCl), 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13、(09年廣東化學·7)難揮發性二硫化鉭(TaS2 )可采用如下裝置提純。將不純的TaS2 粉末裝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適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熱爐中。反應如下:TaS2 (s)+2I2 (g) TaI4 (g)+S2 (g)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不同溫度區域,TaI4 的量保持不變 B.在提純過程中,I2 的量不斷減少C.在提純過程中,I2 的作用是將TaS2 從高溫區轉移到低溫區D.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與TaI4 和S2 的濃度乘積成反比13.(09年廣東化學·15)取5等份NO2 ,分別加入溫度不同、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2NO2(g)N2O4(g),△H<0。反應相同時間后,分別測定體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隨反應溫度(T)變化的關系圖。下列示意圖中,可能與實驗結果相符的是14.(09年江蘇化學·14)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質的量濃度c(I3-)與溫度T的關系如圖所示(曲線上任何一點都表示平衡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反應 I2(aq)+I-(aq)I3-(aq)的△H>0B.若溫度為T1、T2,反應的平衡常數分別為K1、K2則K1>K2C.若反應進行到狀態D時,一定有v正>v逆 D.狀態A與狀態B相比,狀態A的c(I2)大15.(09年寧夏理綜·13)在一定溫度下,反應H2(g)+X2(g)HX(g)的平衡常數為10。若將1.0mol的HX(g)通入體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在該溫度時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A.5% B.17% C.25% D.33%16. (07江蘇卷)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s)+2B(g)2C(g)+D(g);(H<0。現將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將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時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積為甲的2倍,t1時兩容器內均達到平衡狀態(如圖1所示,隔板K不能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圖2 圖3A.保持溫度和活塞位置不變,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達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濃度是乙中C的濃度的2倍B.保持活塞位置不變,升高溫度,達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體積分數均增大C.保持溫度不變,移動活塞P,使乙的容積和甲相等,達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體積分數是甲中C的體積分數的2倍D.保持溫度和乙中的壓強不變,t2時分別向甲、乙中加入等質量的氦氣后,甲、乙中反應速率變化情況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t1前的反應速率變化已省略)17.在一定溫度下,向容積不變的容器中加入2 mol N2、8 mol H2 及固體催化劑,使之反應。已知:N2(g)+3H2(g)2NH3(g);△H=-92.2 kJ·mol-1。平衡時,容器內氣體壓強為起始時的80%。(1)反應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__________。A.小于92.2 kJ B.等于92.2 kJ C.大于92.2 kJ (2)保持同一溫度,在相同的容器中,若起始時加入2 mol NH3、1mol H2 及固體催化劑,反應達到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_______________。 A.等于0.25 B.大于0.25 C.小于0.25(3)保持同一溫度,在相同的容器中,起始通入一定物質的量N2、H2、NH3,欲使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一定等于0.25。且起始時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充入N2的物質的量a(mol)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_。(4)右圖是T1℃時容器中NH3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請在該圖中補畫出該反應在T2℃(T2>T1)時n(NH3)的變化曲線。18.(安慶10屆高三四校聯考)(10分)高鐵酸鉀(K2FeO4)具有極強的氧化性,是一種優良的水處理劑。(1)已知:4FeO42-+10H2O4Fe(OH)3+8OH-+3O2。K2FeO4在處理水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 ▲ 。(2)將適量K2FeO4溶解于pH=4.74的溶液中,配制成c(FeO42-) =1.0 mmol·L-1的試樣,將試樣分別置于20℃、30℃、40℃和60℃的恒溫水浴中,測定c(FeO42-)的變化,結果見圖Ⅰ。該實驗的目的是 ▲ ;發生反應的△H ▲ 0(填“>”、“<”或“=”)。(3)FeO42-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態如圖Ⅱ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填字母)。A.不論溶液酸堿性如何變化,鐵元素都有4種存在形態B.向pH=10的這種溶液中加硫酸至pH=2,HFeO4-的分布分數逐漸增大C.向pH=6的這種溶液中加KOH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FeO4-+OH-=FeO42-+H2O(4)測定某K2FeO4溶液濃度的實驗步驟如下:步驟1:準確量取V mL K2FeO4溶液加入到錐形瓶中步驟2:在強堿性溶液中,用過量CrO2-與FeO42-反應生成Fe(OH)3和CrO42-步驟3:加稀硫酸,使CrO42-轉化為Cr2O72-,CrO2-轉化為Cr3+,Fe(OH)3轉化為Fe3+步驟4:加入二苯胺磺酸鈉作指示劑,用c mol·L-1 (NH4)2Fe(SO4) 2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NH4)2Fe(SO4) 2溶液V1 mL。滴定時發生的反應為:Fe2++Cr2O72-+H+→Fe3++Cr3++H2O(未配平)① 寫出步驟2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②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測定該溶液中K2FeO4的濃度為 ▲ mol·L-1(用含字母的代數式表示)。19.(安慶10屆高三四校聯考10分)工業上以黃鐵礦為原料生產硫酸,其中重要的一步是催化氧化:2SO2(g)+O2 (g)2SO3(g) △H=-196.6 kJ·mol-1(1)生產中為提高反應速率和SO2的轉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填字母)。A.向裝置中充入N2 B.向裝置中充入過量的O2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劑 D.升高溫度(2)在一密閉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一定量O2,當放出353.6 kJ熱量時,SO2的轉化率最接近于 ▲ (填字母)。 A.40% B.50% C.80% D.90%(3)580℃時,在一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當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SO2、O2和SO3的濃度分別為6.0×10-3 mol·L-1、8.0×10-3 mol·L-1和4.4×10-2 mol·L-1。該溫度下反應2SO2(g)+O2 (g)2SO3(g)的平衡常數K= ▲ 。(4)硫酸工業尾氣中二氧化硫含量超過0.05%(體積分數)時需要加以處理后才能排放。現用右圖所示裝置測定尾氣中SO2的含量,當通入尾氣11.2 L(標準狀況下測定)時,碘水恰好褪色。通過計算說明,該尾氣能否直接排放(寫出計算過程)。 ▲ 20、( 安慶10屆高三四校聯考11分)磷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有廣泛應用。(1)由磷灰石[主要成分Ca5(PO4)3F]在高溫下制備黃磷(P4)的熱化學方程式為:4Ca5(PO4)3F(s)+21SiO2(s)+30C(s)=3P4(g)+20CaSiO3(s)+30CO(g)+SiF4(g) △H①上述反應中,副產物礦渣可用來 ▲ 。②已知相同條件下:4Ca3(PO4)2F(s)+3SiO2(s)=6Ca3(PO4)2(s)+2CaSiO3(s)+SiF4(g) △H1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 △H2SiO2(s)+CaO(s)=CaSiO3(s) △H3用△H1、△H2和△H3表示△H,△H= ▲ (2)三聚磷酸可視為三個磷酸分子(磷酸結構式見右圖)之間脫去兩個水分子的產物,其結構式為 ▲ 。三聚磷酸鈉(俗稱“五鈉”)是常用的水處理劑,其化學式為 ▲ (3)次磷酸鈉(NaH2PO2)可用于化學鍍鎳。①NaH2PO2中P元素的化合價為 ▲ 。②化學鍍鎳的溶液中含有Ni和H2PO,在酸性等條件下發生下述反應:(a) ▲ Ni2+ + ▲ H2PO + ▲ →▲ Ni+ + ▲ H2PO + ▲ (b)6H2PO+2H+ =2P + 4H2PO + 3H2↑請在答題卡上寫出并配平反應式(a)。21.(安慶10屆高三四校聯考8分)將23.9g表面已銹蝕成銅綠[Cu2(OH)2CO3]的銅片投入120mL一定濃度的硝酸中;充分反應后,硝酸被還原成NO2和NO,測得反應后溶液PH值為1。往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濾出沉淀,洗滌,干燥后得到29.4g藍色固體。(假設反應前后溶液的體積不變) 計算:(1)已銹蝕的銅片中的銅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保留兩位小數) (2)求銅片中單質銅的物質的量。(寫出計算過程)(3)若生成NO2和NO混合氣體共aL(S.P.T)。 ①a的取值范圍為 ▲ 。 ②原硝酸的濃度為多少?(只需用a的代數式表示,寫出過程)17.(1)B(1分) (2)C(1分) (3)1 mol<a<2 mol(2分)(4) 18.(10分)(1)殺菌消毒、吸附懸浮物(或其他合理答案)(各1分,共2分)(2)探究溫度對FeO42-濃度的影響(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 >(1分)(3)C(2分)(4)① CrO2-+FeO42-+2H2O=Fe(OH)3↓+CrO42-+OH-(2分) ② (2分)19.(10分)(1)B(2分)(2)D(2分)(3)6.72×103(2分)(4)反應SO2+I2+2H2O=H2SO4+2HI(1分)n(SO2)=n(I2)=20×10-3 L×0.025 mol/L=0.0005 mol(1分)V(SO2)=0.0005 mol×22.4 L/mol=0.0112 L(1分)V(SO2)%=×100%=0.1%>0.05%,故不能直接排放(1分)(其他合理過程酌情給分)20.①制水泥② +3+18(2)Na5P3O10(3)+1 1 Ni2+ + 1 H2PO2-+ 1 H2O → 1 Ni + 1 H2PO3- + 2H+ 21.(共10分)(1)80.33%或0.80(2分) (2)根據元素守恒,n(Cu)=29.4/98=0.3mol 設單質銅為xmol,銅Cu2(OH)2CO3為ymol。 x+2y=0.3 64x+222y=23.9解得x=0.2 y=0.05 銅的物質的量為0.2mol。(3分) (3)①(8.96/3 8.96)(2分) ②原硝酸的物質的量為: n=2n(Cu(NO3)2)+n(HNO3)余+n(NOx)=2×0.3+0.1×0.12+a/22.4 =(0.612+a/22.4)mol c(HNO3)=(0.612+a/22.4)/0.12=(5.1+a/2.688)mol/L(3分)高三化學輔導五——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練習1.(07年廣東化學·5)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工業上利用反應在3Cl2+2NH3=N2+6HCl檢查氯氣管道是否漏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管道漏氣遇氨就會產生白煙 B.該反應利用了Cl2的強氧化性C.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D.生成1molN2有6mol電子轉移2.(07年廣東化學·18)下述實驗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編號實驗內容實驗目的A將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證明SO2具有氧化性B將Cl2通入NaBr溶液中比較氯與溴的氧化性強弱C將銅與濃硝酸反應生成的氣體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卻降溫研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D分別向2支試管中加入相同體積不同濃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研究催化劑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3.(08年海南化學·4)鋅與很稀的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鋅、硝酸銨和水。當生成1 mol硝酸鋅時,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A.2 mol B.1 mol C.0.5 mol D.0.25 mol4.(08年江蘇化學·4)下列現象或事實可用同一原理解釋的是A.濃硫酸和濃鹽酸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濃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紅墨水褪色C.漂白粉和水玻璃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變質 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炭溶液褪色5.(09年山東理綜·10)下列關于氯的說法正確的是A.Cl2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在化學反應中只能作氧化劑B.若35 17Cl、37 17若Cl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學科C.實驗室制備Cl2,可用排放和食鹽水集氣法收集D.1.12LCl2含有1.7NA個質子(NA 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6.(09年山東理綜·13)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明礬[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膠體,可用作凈水劑B.金剛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不可能與氧氣發生反應C.濃H2SO4有強氧化性,不能與Cu發生劇烈反應D.將SO2通入品紅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熱恢復原色;將SO2通入溴水,溴水色后加熱也能恢復原色7.(09年海南化學·7)用足量的CO還原13.7 g某鉛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過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質量為8.0g,則此鉛氧化物的化學式是:A.PbO B.Pb2O3 C.Pb3O4 D.PbO28.(09年海南化學·9)在室溫時,下列各組中的物質分別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能生成5種鹽的是:A.A12O3、SO2、CO2、SO3 B.C12、A12O3、N2O5、SO3C.CO2、C12、CaO、SO3 D.SiO2、N2O5、CO、C129.從某些性質看(CN)2和Cl2,NH3和H2O,NH4+和H3O+,NH2—和OH—各組內兩兩相似,據此判斷下列反應中正確的是①(CN)2+2OH—=OCN—+CN—+H2O ②2Na+2NH3=2NaNH2+H2↑③CuO+2NH4Cl=CuCl2+2NH3+H2O ④NH4Cl+NaNH2=2NH3↑+NaCl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都正確10.實驗指出,無水氯化鋁在標準大氣壓條件下不同溫度時的蒸氣密度為:t(℃)200600800d(g/mL)6.8×10-32.65×10-31.51×10-3氣體摩爾體積(L/mol)38.871.688.0可見,600℃時無水氯化鋁存在形式的化學式為:A.AlCl3 B.Al2Cl6 C.AlCl3和Al2Cl6 D.Al3Cl91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Ag+、Al3+、AlO2—、S2—、CO32—、SO32—、NO3—等離子中的數種。向此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淺黃色沉淀和氣體出現,此溶液的焰色反應為黃色。根據以上實驗現象,下列結論中不正確的是A.此溶液中一定有S2—、SO32—、Na+ B.此溶液中可能有AlO2—、CO32—C.此溶液中一定沒有Ag+、Al3+ D.此溶液中可能有S2—、NO3—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可以用KOH溶液將NH4Cl、NaBr、CuSO4、FeCl3區別開B.可以用稀鹽酸區別C、CuO、Fe三種黑色粉末C.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后有無色氣體產生,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此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D.可以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檢驗Na2SO3是否變質13.已知Cl2、Al2(SO4)3、CaC2、C2H5Br、CH3COOCH3等物質均能與水發生反應,反應時各物質與水分別離解成兩部分,然后再兩兩組合,形成新物質,據以上啟示,判斷下列方程式正確的是①ICl+H2O=HIO+HCl ②CH3COCl+H2O→CH3COOH+HCl③CaC2+H2O→Ca(OH)2+C2H2 ④Mg3N2+6H2O=3Mg(OH)2+2NH3⑤SiCl4+4H2O=H4SiO4+4HCl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14.【松江區09屆高三第一學期12月質量監控】向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中緩慢滴加稀鹽酸,并不斷攪拌。隨著鹽酸的加入,溶液中離子數目也相應地發生變化。如圖所示,四條曲線與溶液中的離子的對應關系,完全正確的是 ( )abcdACl—K+CO32—HCO3—BK+CO32—Cl—HCO3—CK+CO32—HCO3—Cl—DK+HCO3—Cl—CO32—15、把一定量鋅與100mL 18.5mol/L濃硫酸充分反應后,鋅完全溶解,同時生成33.6L氣體Y(在標準狀況下)。將反應后的溶液稀釋到1L,測得溶液的pH=1,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氣體Y是SO2和H2的混合物 B.氣體Y中SO2和H2的體積比為4∶1C.反應中共消耗鋅87.5g D.反應中共轉移電子3 mol16、已知在K2CrO4的溶液中存在著如下的平衡:2CrO42– + 2H+ ? Cr2O72– + H2O, 平衡常數 K=1014 (1)淺黃色難溶化合物BaCrO4和過量的硫酸作用后,能產生白色沉淀,則有關的離子方程式為: (2)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Pb(NO3)2并充分攪拌后,溶液的pH明顯降低,其原因是: (3)用0.05mol K2Cr2O7配制成1 L K2CrO4溶液,其中Cr2O72-的濃度小于10-5mol/L。則配制時除K2Cr2O7、H2O外還用到的試劑是: 。17、(09年全國1卷)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與元素X相鄰。Y的最高化合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強酸。回答下列問題:(1)W與Q可以形成一種高溫結構陶瓷材料。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體結構,W的氧化物的晶體類型是 ;(2)Q的具有相同化合價且可以相互轉變的氧化物是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現最高化合價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4)這5個元素的氫化物分子中,①立體結構類型相同的氫化物的沸點從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學式) ,其原因是 ;②電子總數相同的氫化物的化學式和立體結構分別是 ;(5)W和Q所形成的結構陶瓷材料的一種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與Q的氫化物加熱反應,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氣體;W(QH2)4在高溫下分解生成Q的氫化物和該陶瓷材料。上述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各物質用化學式表示)是 。18、 多原子分子氰(CN)2、硫氰(SCN)2和(OCN)2的性質與鹵素單質相似,故稱它們為擬鹵素。它們可以生成酸和鹽(見下表,表中X代表F、Cl、Br或I)。鹵素氰硫氰①“單質”X2(CN)2(SCN)2(OCN)2酸HXHCN②HOCN鹽KXKCNKSCN③(1)在表中①②③空格處應分別填寫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①(CN)2和K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②已知陰離子的還原性強弱為:Cl-<Br-<CN-<SCN-<I-。試寫出在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A、B、C是在中學化學中常見的三種化合物,它們各由兩種元素組成,甲、乙是兩種單質.這些化合物和單質之間存在如下的關系: 據此判斷:(1)在A、B、C這三種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 .(用A、B、C字母填寫)(2)單質乙必定是 (填"金屬"或"非金屬"),其理由是 .(3)單質乙的分子式可能是 ,則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 .20、〖上海市2009屆高三年級上學期十四校聯考〗為測定某工廠煙道氣中SO2的含量,使16.00L煙道氣緩慢通過1L水,設SO2完全被吸收,且溶液體積不改變。取出其中20.00mL溶液,加入2—3滴淀粉溶液后,用1.18×10-3mol/L的飽和碘水(密度為1g/cm3)滴定,耗去19.07mL達到終點。(反應為SO2+I2+2H2O→H2SO4+2HI)求 (1)實驗條件下碘的溶解度; (2)該廠煙道氣中SO2的含量(mg/L); (3)為簡便計算,在其余操作都不變的情況下,要使滴定時每水泵5mL碘水相當于煙道氣中含SO21mg./L,則所配制的碘水的物質的量濃度為多少?21、【上海部分區縣2008年11月高 三 調 研 測 試】在120℃,101kPa條件下,由H2、CH4、CO組成的混合氣體amL,通入一定量(設為xmL)氧氣使其完全燃燒。 (1)若a mL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消耗相同條件下氧氣的體積也為amL(即x=a),則原混合氣體中CH4的體積分數是???????????????????? ; (2)若完全燃燒后生成CO2和H2O(g)的總體積在相同條件下為2a mL,則原混合氣體中CH4的體積分數是????????? ,現要測定原混合氣體中H2的體積分數,還必須知道相同條件下其它數據可以是???????????? (填選項字母); A.2a mL混合氣體的密度? B.生成CO2氣體的總體積C.生成H2O(g)的總質量 (3)若原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時,生成的氣體中只有CO2和H2O(g),則x的取值范圍是?????????????。22、(09年江蘇化學·18)(10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種在水處理等方面有廣泛應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劑。與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顯著地殺菌能力,而且不會產生對人體有潛在危害的有機氯代物。(1)在ClO2的制備方法中,有下列兩種制備方法: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方法二: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用方法二制備的ClO2更適合用于飲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2)用ClO2處理過的飲用水(pH為5.5~6.5)常含有一定量對人體不利的亞氯酸根離子(ClO2-).2001年我國衛生部規定,飲用水ClO2-的含量應不超過0.2 mg·L-1。飲用水中ClO2、ClO2-的含量可用連續碘量法進行測定。ClO2被I-還原為ClO2-、Cl-的轉化率與溶液pH的關系如右圖所示。當pH≤2.0時,ClO2-也能被I-完全還原成Cl-。反應生成的I2用標準Na2S2O3溶液滴定:2Na2S2O3+I2=Na2S4O6+2NaI① 請寫出pH≤2.0時,ClO2-與I-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②請完成相應的實驗步驟:步驟1:準確量取VmL水樣加入到錐形瓶中。步驟2:調節水樣的pH為7.0~8.0步驟3:加入足量的KI晶體。步驟4:加少量淀粉溶液,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Na2S2O3溶液V1mL。步驟5: 。步驟6;再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Na2S2O3溶液V2mL。③根據上述分析數據,測得該引用水樣中的ClO2-的濃度為 mg·L-1(用字母代數式表示)。④若飲用水中ClO2-的含量超標,可向其中加入適量的,該反應的氧化產物是 23、已知甲酸經濃硫酸加熱脫水可制得CO,以下試劑和儀器(酒精燈未畫出,儀器可重復使用)用于測定當CO氣流通過Fe2O3粉末后,發生反應的CO在CO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1)氯化亞銅和氨水溶液吸收CO,實驗裝置合理的連接順序自左至右為(填裝置接口編號,空格不一定填滿) ( )( )( )( )( )( )( )( )( )( )( )( )(2)裝置C和D的順序不能顛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裝置B的反應中,濃硫酸是_______。a. 吸水劑 b.脫水劑 c.氧化劑(4)設裝置C、D的增重為△m(C)、△m(D),發生反應的CO在CO總量中所占的質量分數(CO%)可表示為: 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裝置D、E的順序顛倒,將使實驗結果CO%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5)已知草酸(H2C2O4)有下列反應: H2C2O4(固) CO+CO2+H2O用草酸熱分解代替裝置B進行上述實驗,下列判斷正確的是________。a.不可行 b.增加CO2吸收裝置也可行 c.不必增加任何裝置也可行24.實驗室檢驗下列物質,在以下可選用的實驗方法中選出合適的按實驗順序填在下表中:(實驗方法或試劑如需重復使用應多次填入)需檢驗的物質正確的實驗步驟1.鹵代烴(R-Br)2.SO2氣體中是否含有CO23.氯化鎂溶液中是否含氯化鋁可選用的實驗方法:①加入硝酸銀溶液 ②通過飽和NaHCO3溶液 ③加入稀硝酸 ④加入濃硫酸 ⑤通過品紅溶液 ⑥通過石灰水 ⑦通過酸性KMnO4溶液 ⑧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⑨滴加鹽酸 ⑩過濾 25、將23.9g表面已銹蝕成銅綠[Cu2(OH)2CO3]的銅片投入120mL一定濃度的硝酸中;充分反應后,硝酸被還原成NO2和NO,測得反應后溶液PH值為1。往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濾出沉淀,洗滌,干燥后得到29.4g藍色固體。(假設反應前后溶液的體積不變) 計算:(1)已銹蝕的銅片中的銅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保留兩位小數) (2)求銅片中單質銅的物質的量。(寫出計算過程) (3)若生成NO2和NO混合氣體共aL(S.P.T)。 ①a的取值范圍為 。 ②原硝酸的濃度為多少?(只需用a的代數式表示,寫出過程)26、某無色溶液,其中可能存在Na+、Ba2+、AlO2-、S2-、SO32-、SO42-。取該溶液進行有關實驗,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沉淀甲的化學式為 ;(2)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3)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填化學式,下同),可能含有 ;(4)綜合上述信息,該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27、(8分)(08年海南化學·13)下圖表示某固態單質A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某些產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B和C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業原料。(1)寫出A在加熱條件下與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E與A的氫化物反應生成A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寫出一個由D生成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將5 mL0.10 mol·L—1的E溶液與10 mL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①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應后溶液的pH 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③加熱反應后的溶液,其pH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8、(09年海南化學·13)(9分)有關物質存在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產物已省略)。通常C為氣體單質,G為紫黑色固體單質。實驗室中,常用固體E在B的催化下加熱制取氣體單質H。請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2)反應②的離子方程式為 (3)寫出另外一種實驗室制取H的化學方程式 (4)D溶液與Pb(NO3)2溶液混合可形成沉淀,此沉淀的Ksp=7.0×10—9。將等體積的D溶液與Pb(NO3)2溶液混合,若D的濃度為1×10—2mo1/L ,則生成沉淀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濃度為 。29、(09年海南化學·16)(9分)下圖表示從固體混合物中分離X的2種方案,請回答有關問題。 (1)選用方案I時,X應該具有的性質是 ,殘留物應該具有的性質是 ;(2)選用方案Ⅱ從某金屬粉末(含有Au、Ag和Cu)中分離Au,加入的試劑是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為提純某Fe2O3樣品(主要雜質有SiO2、A12O3),參照方案I和Ⅱ,請設計一種以框圖形式表示的實驗方案(注明物質和操作) 。30、把物質的量為amolNH3、O2組成的混合氣體,導入密閉反應器中,在催化劑存在下發生化學反應,若NH3、O2混合氣中的O2為xmol,生成的HNO3為ymol。試確定x在不同取值范圍的y=f(x)函數表達式,并畫出相應的函數圖像。31、將m g氨通過氧化法完全制成硝酸,且將硝酸全部溶解在反應生成的水中,制成濃硝酸,其溶液質量分數為多少? 答案CBCDDCACBDCAABDCAD16、答案(1)2 BaCrO4 + 2 H+ + 2 SO42- = 2 BaSO4( + Cr2O72-+ H2O(2)Cr2O72- 和Pb2+、H2O反應,生成難溶物PbCrO4,同時放出H+, (3)KOH ,17、【答案】(1)原子晶體。(2)NO2和N2O4(3)As2S5。(4)①NH3> AsH3 > PH3,因為前者中含有氫鍵,后兩者構型相同,分子間作用力不同;②電子數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結構分別為正四面體,三角錐和V形。(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3Si(NH2)4 = 8NH3 + Si3N418、【答案】(1)氧氰 HSCN KOCN,(2)①(CN)2+2KOH====KCN+KOCN+H2O②(CN)2+2SCN-====2CN-+(SCN)219、【解析】(1) 根據題意,可轉化為如下三個反應① 甲 + 乙→A,② 甲+B→ A + C, ③A + B→乙 + C,由①可知化合物A中一定含有乙元素,由②A中含乙元素,一定來源于化合物B,所以A、B均含有乙元素。(2) 由③ 看出,該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乙為單質,A、B中又都含有乙元素,所以乙元素在A、B中必有一個顯正價,另一個顯負價。在中學化學中只有非金屬元素顯負價,因而乙一定是非金屬元素。(3) 單質乙可能是S,B的化學式H2S,A的化學式為SO2,因此可寫出下列反應關系也可認為乙是N2,20、答案.(1) (2) (3) X=10-3(mol/L)21、答案.(1)33.3% (2分) (2)50% (2分)B(2分)(3) 0.5a22、答案:(1)方法二制備的ClO2中不含Cl2,(2)①ClO2-+4H++4I-=Cl-+2I2+2H2O②調節溶液的pH≤2.0, ③ ④Fe(OH)323、答案(1)3、1、2、6、7、8、9、5、4、6或3、8、9、1、2、6、7、8、9、5、4、6(2)CuCl-NH3溶液呈堿性,吸收CO2 (3)b (4)CO%= 28△m(D)/44 28△m(D)/44+△m(C) 減小(5)b24、答案. (6分)(1) 8、11、3、1 (2)7、5、6 (3)8、10、925、答案.(共10分)(1)80.33%或0.80(2分) (2)根據元素守恒,n(Cu)=29.4/98=0.3mol, 設單質銅為xmol,銅Cu2(OH)2CO3為ymol。 x+2y=0.3 64x+222y=23.9解得x=0.2 y=0.05 銅的物質的量為0.2mol。(3分) (3)①(8.96/3 8.96)(2分) ②原硝酸的物質的量為: n=2n(Cu(NO3)2)+n(HNO3)余+n(NOx)=2×0.3+0.1×0.12+a/22.4 =(0.612+a/22.4)mol c(HNO3)=(0.612+a/22.4)/0.12=(5.1+a/2.688)mol/L(3分)26 ⑴S ⑵Al3++3HCO3- Al(OH)3↓+3CO2↑⑶BaCO3、BaSO4 ⑷S2-、SO3+、AlO2-、Na+27、答案:(1)H2+SH2S(寫成可逆反應也正確)(2)H2SO3 + 2H2S=3S + 3H2O(3)C+2H2SO4(濃)CO2 ↑+2SO2 ↑+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如Cu+ 2H2SO4(濃)CuSO4 +SO2↑+ 2H2O等)(4)①H2SO3 +2OH- = SO32- + 2H2O②大于 Na2SO3溶液中SO32-發生水解使溶液顯堿性③增大 升高溫度促進Na2SO3溶液的水解28、答案: (1)MnO2+4HCl(濃)MnCl2+Cl2↑+2H2O(2分)(2)6I-+ClO3-+6H+=3I2+Cl-+3H2O(2分)(3)2H2O22H2O+O2↑或2KMnO4K2MnO4+MnO2+O2↑(合理答案:也給分)(2分)(4)5.6×10-4mol·L-1(3分) 29、答案: (1)有揮發性(或易升華) 受熱不揮發,且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2分)(2)HNO3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Ag+4HNO3(稀)=3AgNO3+NO↑+2H2O[或Cu+4HNO3(濃)=Cu(NO3)2+2NO2↑+2H2OAg+2HNO3(濃)=AgNO3+NO2↑+2H2O](3)(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給分)30、氨氣、氧氣的混合氣體在催化劑存在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 ①當氧氣過量時,反應①生成的一氧化氮又可繼續氧化為二氧化氮:?2NO+O2=2NO2 ②二氧化氮、氧氣的混合氣又可跟水反應,生成硝酸:4NO+O2+2H2O=4HNO3 ③把上述反應①②③相加,可以得到氨氣與氧氣反應生成硝酸的化學方程式:?NH3+2O2=HNO3+H2O ④分析上述①、④兩個化學方程式,可以得知NH3與O2這兩種反應物,在不同的物質的量之比時,發生的兩個不同反應。(1)當x≤5a/9時,按反應①進行,NH3只能氧化至一氧化氮,沒有硝酸生成,此時y=0。(2)當x≥2a/3時,按反應④進行,(a-x)molNH3可以全部轉化為硝酸:?NH3+2O2=HNO3+H2Oa-x (a-x) 所得硝酸的物質的量為:y=a-x當x=2a/3mol時,生成HNO3的物質的量最大,其數值為a/3mol。(3)當5a/9<x<2a/3時,反應按①④進行。設按反應①被氧化的NH3為bmol,按反應④被氧化的NH3為ymol?①④兩個反應消耗NH3的物質的量之和為:b+y=a-x①④兩個反應消耗O2的物質的量之和為:5a/4+2y=x解以上兩方程組可得HNO3的函數表達式:y=3x-5a/331、 77.8% 高三化學輔導四——金屬及其化合物1、有一在空氣中暴露過的KOH固體,經分析知其中含水7.62%,K2CO3 2.88%,KOH 90%,若將此樣品1克加入到46.00ml的1mol/l鹽酸中,過量的酸再用1.07mol/lKOH溶液中和,蒸發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體質量為( )A.1.71g B. 3.43g C. 5.14g D. 6.86g2.鎂鋁合金5.1 g溶于300 mL2 mol/L的鹽酸,在標準狀況下放出氣體的體積為5.6 L。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產生沉淀的質量為( ) A.5.1g B.10.2g C.13.6g D.15.3g3.下列各組溶液,不用外加試劑,就能實現鑒別的是 ①Na2CO3、BaCl2、AgNO3、Na2SO4 ②CuSO4、KHSO4、KNO3、KOH③NaAlO2、Na2SiO3、H2SO4、NaCl ④NH4NO3、Na2SO4、BaCl2、AlCl3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將一定質量的鎂、銅合金加入到稀硝酸溶液中,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假設反應過程中還原產生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質的量濃度為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測得生成沉淀的質量比原合金的質量增加5.1g,則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開始加入合金的質量可能為6.4g B.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1molC.生成沉淀完全時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為100mL D.溶解合金時收集到NO氣體的體積為2.24L5.25℃時濃度都是1 mol·L-1的四種正鹽溶液:AX、BX、AY、BY;AX的溶液pH=7且溶液中c(X-)=1 mol·L-1,BX的溶液pH=4,BY的溶液pH=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離平衡常數KBOH小于KHY B.AY溶液的pH小于BY的pH C.稀釋相同倍數,溶液pH變化BX小于BY D.AY溶液的pH小于76.將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濃度的苛性鉀溶液中,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已知反應過程放熱),生成物中有三種含氯元素的離子,其中ClO-和ClO3-兩種離子的物質的量(n)與反應時間(t)的變化示意圖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苛性鉀溶液中KOH的質量是4.94gB.反應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0.21mol C.氧化性ClO-<ClO3-D.ClO3-的生成是由于溫度升高引起的7.根據下列事實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 Na2SO3試樣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結論:此Na2SO3試樣已變質 B.稀硫酸 產生氣泡的速率較慢 產生氣泡的速率明顯加快結論:CuSO4對此反應有催化作用 C.某溶液 瓶口產生白霧 結論:此溶液一定為濃鹽酸 D.無色試液 產生無色無味氣體 石灰水變渾濁結論:原無色試液中可能含有CO32-8、某溶液中含三種離子,加入過量氨水有沉淀生成,過濾后濾液中加過量鹽酸,又有沉淀生成,再過濾,濾液中加入過量Na2CO3溶液,仍有沉淀生成,原溶液中含有的離子可能是A.Ag+、Fe2+、Ca2+? B.Al3+、Mg2+、Ba2+??? C.Ca2+、Fe2+、Ba2+ D.Ag+、Mg2+、Ba2+9.[南通市09屆高三檢測]在25℃,101Kpa下由HCHO(g)、H2和CO組成的混合氣體共6.72g,其相對氫氣的密度為14將該氣體與2.24L氧氣(標準狀況)充分反應后的產物通過足量的Na202粉末,使Na202粉末增重的質量為 A.等于6.72g B.小于6.72g C.大于6.72g D.無法計算10、(南通市09屆高三檢測).向某NaOH溶液中通人CO2氣體后得溶液M,因CO2通人量的不同,溶液M的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人鹽酸,產生的氣體體積V(CO2)與加人鹽酸的體積V(HCl)的關系有下列圖示四種情況,且(2)、(3)、(4)圖中分別有OA<AB,OA=AB,OA>AB,則下列分析與判斷不正確的是(不計CO2的溶解)A.M中只有一種溶質的有(1)和(3) B.M中有兩種溶質的有(2)和(4)C.2)圖顯示M中c(NaHCO3)>c(Na2CO3) D.(4)圖顯示M中c(NaHCO3)>c(Na2CO3)11、金屬鎂溶于一定濃度的硝酸的反應中,產生標準狀下的N2O氣體5.6L,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后過濾出沉淀,經洗滌并充分灼燒,最后得到固體物質的質量為A.58g B.29g C.40g D.20g12、[啟東中學09屆高三階段調研測 ]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一定量的Fe與含1mol HNO3的稀硝酸恰好反應,則被還原的氮原子數小于NAB.1mol FeCl3完全水解轉化為氫氧化鐵膠體后能生成NA個膠粒C.0.01molMg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MgO和Mg3N2,轉移電子數目為0.02NAD.125gCuSO4·5H2O晶體中含有0.5NA個Cu2+13、[啟東中學2009屆高三階段調研測 ]將一定質量的鎂和鋁混合物投入200 mL硫酸中,固體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n與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V的變化如右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鎂和鋁的總質量為9 gB.最初20 mLNaOH溶液用于中和過量的硫酸C.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2.5 mol·L-1D.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11.2 L14、鎂完全溶解于一定量濃硝酸反應,得到溶液A和NO2、N2O4、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2.24L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入水中正好完全被水吸收。若向所得溶液A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將所得沉淀過濾洗滌灼燒至質量不再變化,此時固體量為w.w.w.k.s.5.u.c.o.mA.16g B.8 g C.40g D. 0.1mol15、有一包鎂粉和氧化鎂的混合物,由實驗測得其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為32﹪,則其中氧化鎂的質量分數是 A、20﹪ B、40﹪ C、48﹪ D、80﹪16、(海安縣2009屆高三年級期初調研考試)下列各組物質中,不能按(“→”表示一步完成)關系相互轉化的是:選項ABCDaFeSiO2Al(OH)3HNO3bFeCl3Na2SiO3NaAlO2NOcFeCl2H2SiO3Al2O3NO217、鐵粉和銅粉的均勻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別加入同濃度的稀硝酸,充分反應,在標準狀況下生成NO的體積和剩余金屬的質量如下表(設硝酸的還原產物只有NO):編號①②③④稀硝酸體積/mL100200300400剩余金屬/g18.09.600NO體積/mL224044806720V下列計算結果正確的是A.硝酸的濃度為4mol/L B.①中溶解了5.6gFe C.②中溶解了9.6gCu D.④中V=896018.某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離子中的若干種,依順序進行下列實驗,且每步所加試劑均過量,觀察到的現象如下:步驟操作現象1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pH大于7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蕩,靜置CCl4層呈橙色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產生4過濾,向濾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A.肯定含有的離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沒有的離子是②⑥ C.不能確定的離子是① D.不能確定的離子是③⑤19、(09全國卷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 飽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 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質的量的稀鹽酸,生成的CO2與原Na2 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C. 等質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在同溫同壓下,生成的CO2體積相同D. 向Na2 CO3飽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結晶析出20、(07年寧夏理綜·12) a g鐵粉與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應后,得到a g銅,則參與反應的CuSO4與H2SO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A.1 :7 B.7 :1 C.7 :8 D.8 :721、(09年江蘇化學·3)下列所列各組物質中,物質之間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如圖所示轉化的是abcAAlAlCl3Al(OH)3BHNO3NONO2CSiSiO2H2SiO3DCH2=CH2CH3CH2OHCH3CHO22、(09年天津)25 ℃時,濃度均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均存在電離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種類相同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別加入NaOH固體,恢復到原溫度,c(CO33-)均增大23.(09年江蘇化學·5)化學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明礬水解形成的Al(OH)3膠體能吸附水中懸浮物,可用于水的凈化B.在海輪外殼上鑲入鋅塊,可減緩船體的腐蝕速率C.MgO的熔點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溫材料D.電解MgCl2飽和溶液,可制得金屬鎂24、(08年廣東化學·6)相同質量的下列物質分別與等濃度的NaOH溶液反應,至體系中均無固體物質,消耗堿量最多的是A.Al B.Al(OH)3 C.Al Cl3 D.Al2O325、(08年江蘇化學·13)研究反應物的化學計量數與產物之間的關系時,使用類似數軸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觀形象的效果。下列表達不正確的是A.密閉容器中CuO和C高溫反應的氣體產物:B.Fe在Cl2中的燃燒產物:C.AlCl3溶液中滴加NaOH后鋁的存在形式:D.氨水與SO2反應后溶液中的銨鹽:26、把一瓶不飽和的燒堿溶液分成4等份。保持溫度不變,向4份溶液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體、Na2O2、Na2O和Na,使溶液均恰好飽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加入的NaOH質量一定最大 B.加入的Na2O2和Na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C.制成飽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質量相同D.加入的NaOH、Na2O2、Na2O、Na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1∶227、把xmolCO2通過足量的Na2O2后再與ymLNO混合。x與y之和為30mL。設充分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縮小為15mL, 則x: y為 ①1:1 ②2:1 ③5:4 ④7:5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28、由Na2O2、Na2CO3、NaHCO3、NaCl中某幾種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有氣體放出。將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氣體體積減少一部分。將上述混合物在空氣中加熱,有氣體放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Na2CO3、NaCl B.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NaHCO3C.無法確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3 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29、甲、乙、丙、丁四個燒杯內分別放人 0.1mol的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和氫氧化鈉,然后各加入 100mL水,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則甲、乙、丙、丁的質量分數大小的順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30、在空氣中久置而不易變質的物質是 ( )A.過氧化鈉 B.硅酸鈉溶液 C.純堿 D.亞硫酸鈉31、等物質的量的N2、O2、CO2混合氣體通過Na2O2后,體積變為原體積的8/9(同溫同壓),這時混合氣體中N2、O2、CO2物質的量之比為 A.3:4:1 B.3:3:2 C.6:7:3 D.6:9:032、某溫度下,w g某物質在足量氧氣中充分燃燒,其燃燒產物立即與過量的Na2O2反應,固體質量增加w g。在①H2②CO ③CO和H2的混合氣 ④HCHO ⑤CH3COOH ⑥HO—CH2—CH2—OH中,符合題意的是 ( )A.均不符合 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④⑤ D.全部符合33、.事實上,許多非金屬氧化物在一定條件下能與Na2O2反應,且反應極有規律。如:Na2O2+SO2=Na2SO4,2Na2O2+2SO3=2Na2SO4+O2,據此,你認為下列反應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 ① 2Na2O2+2Mn2O7=4NaMnO4+O2↑ ② 2Na2O2+2NO2=2NaNO2+O2 ③ 2N2O3+2Na2O2=4NaNO2+O2 ④ 2N2O5+2Na2O2=4NaNO3+O2A. 只有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34.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35.在一定的溫度下,向飽和的燒堿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過氧化鈉,充分反應后恢復到原來的溫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中Na+濃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中OH-總數不變,有O2放出C.溶液的pH增大,有O2放出 D.溶液中Na+總數減少,有O2放出36. 某溶液中含有HCO 3-、SO 32-、CO 32-、CH3COO-等四種陰離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O2固體后,假設溶液體積無變化,溶液中離子濃度基本保持不變的是 A.CO32- B.HCO3- C.SO32- D.CH3COO37、某溫度下碳酸鈉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為a%。向其中加入m mol五水碳酸鈉或n mol無水碳酸鈉,可析出相同質量的十水碳酸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a可能為40;m>n B.a可能為40;m=n C.a可能為30;m>n D.a可能為30;n >m 38、(合肥168中學2010屆高三月考)將15.6g Na2O2和5.4g Al同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應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該溶液中緩慢通入HCl氣體6.72L(標準狀況),若忽略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體積變化,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得到6.72L(標準狀況)的氣體 B、最終無沉淀生成C、最終得到的溶液中c(NaCl)=1.5mo/L D、最終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39、 某無色透明溶液與鋁反應放出H2,該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H+、K+、Mg2+、Cl-、OH-、NO3-、CO32-等離子,試推斷: 第一種情況:一定有 離子,可能有 離子。 第二種情況:一定有 離子,可能有 離子。40.接觸法制硫酸每天的尾氣中含少量的二氧化硫,為防止大氣污染,在排放前要進行綜合利用。(1)某硫酸廠每天排放的11200m3(標況)尾氣中含0.2%(體積分數)的二氧化硫,問用氫氧化鈉溶液、石灰、及氧氣處理后。假設硫元素不損失,理論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CaSO4·2H2O)。(2)如果將一定體積的尾氣通入100mL3mol?L-1的NaOH溶液中使其完全反應,經低溫、低壓蒸得固體19.0g,通過計算確定所得固體物質的成分及其物質的量。41、[南通10屆高三期中檢測11月] (6分)將1.05g鋁和過氧化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應后固體無剩余。再向其中加入50mL 1 mol·L一1的鹽酸,可恰好使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沉淀消失。求原混合物中鋁、過氧化鈉各多少克? 42、 120℃時,3.88g 在空氣中穩定存在的無色無味的某氣體A與足量的過氧化鈉完全反應并放出氧氣,測得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2.28g,試通過計算推斷A的組成及物質的量.43、.取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兩份A和B,每份10 mL,分別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繼續向兩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鹽酸,標準狀況下產生的CO2氣體體積與所加的鹽酸溶液體積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1)原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2)曲線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成分是什么?其物質的量之比為多少? (3)曲線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鹽酸后產生CO2氣體體積(標準狀況)的最大值為 mL。44、將a mol的和固體混合后,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到250℃,讓其充分反應,假設分解產生的與反應完后,再與反應。(1)當剩余固體為,排出氣體為,時,的值為________。(2)當剩余固體為,NaOH,排出氣體為,時,的值為________。(3)當時,剩余固體為________,排出氣體為________。(4)當排出的和為等物質的量時,則的值為________。 45、(08年山東理綜·28)(14分)黃銅礦(CuFeS2)是制取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還可以制備硫及鐵的化合物。(1)冶煉銅的反應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若CuFeS2中Fe的化合價為+2,反應中被還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2)上述冶煉過程中產生大量SO2。下列處理方案合理的是 (填代號)。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備硫酸 c.用純堿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濃硫酸吸收 (3)過二硫酸鉀(K2S2O8)具有強氧化性,可將I-氧化為I2:S2O82-+2I-=2SO42-+I2通過改變反應途徑,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應。試用離子方程式表示Fe3+對上述反應的催化過程。 、 (不必配平)。(4)利用黃銅礦冶煉銅產生的爐渣(含Fe2O3、FeO、SiO2、AI2O3)可制備Fe2O3。方法為①用稀鹽酸浸取爐渣,過濾。②濾液先氧化,再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將沉淀洗滌、干燥、煅燒得。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a.除去Al3+的離子方程式是 。b.選用提供的試劑,設計實驗驗證爐渣中含有FeO。提供的試劑:稀鹽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所選試劑為 。證明爐渣中含有的實驗現象為 。46.某無色溶液,其中可能存在Na+、Ba2+、AlO2-、S2-、SO32-、SO42-。取該溶液進行有關實驗,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沉淀甲的化學式為 ;(2)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3)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填化學式,下同),可能含有 ;(4)綜合上述信息,該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BCCACABDDADBCDCBDBDCDADBBCDABABDBDCADCBDDCC40、【解析】(1)由S元素守恒,可得關系式:SO2~CaSO4·2H2O(2)原NaOH的物質的量為:100×10-3L×3mol?L-1=0.3mol當0.3molNaOH完全轉化為NaHSO3時,質量為:0.3mol×104g?mol-1=31.2g當0.3molNaOH完全轉化為Na2SO3時,質量為:0.5×0.3mol×126g?mol-1=18.9g現生成固體為19.0克,故生成物為Na2SO3 和NaHSO3的混合物;設混合物中Na2SO3 和NaHSO3物質的量分別為x、y 則 解之得 所得固體為0.046 mol Na2SO3和0.127 mol NaHSO3的混合物。41、解:有關反應為:2Na2O2+2H2O=4NaOH+02↑ 2Al+2NaOH+2H2O=2NaAl02+3H2↑ NaAlO2+HCl+H20=Al(OH)3↓+NaCl A1(OH)3+3HCl3+3HCl=AlCl3+3H20最終溶液中所含溶質為NaCl、AlCl3,設NaCl、AlCl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 mol,ymol,則Na202、Al的物質的量分別為 ,依題意有:42、答案 由質量守恒定律知:m(O2)= m(A)—△m=3.88g-2.28g=1.6g,n(O2)=0.05mol,由2A~O2知,n(A)=0.1mol,所以M(A)==38.8g/mol。故A為H2O(g)與CO2的混合氣體。 又n(H2O)+ n(CO2)=0.1mol, 18n(H2O)+ 44n(CO2)=3.88g,解得:n(H2O)=0.02mol ,n(CO2)=0.08 mol 。即 A 是由0.02mol H2O(g)和0.08 mol CO2組成的 43、答案 (1)0.75 mol/L (2)Na2CO3,NaOH 1:3 (3)112 mL44、答案 題中涉及化學反應如下: ① ② ③(1)當剩余固體為,排出氣體為、時,因為沒有NaOH生成,水未與反應。將方程式①×2+②得:由方程式可知:.(2)當剩余固體為、NaOH,排出氣體為、時,由于有NaOH生成,所以有水與反應.假設反應后無生成,將方程式①×2+②+③得:由方程式可知此時.因為有水生成,所以(3)當時,由2討論可知:剩余固體為、NaOH、;排出氣體為.(4)當排出的和為等物質的量時,依方程式討論有: 2b b b b b 設反應的的物質的量為x x x 依題意有: 所以,反應中消耗的物質的量為:,用去 的物質的量為:所以,45、答案:(1)Cu、O(2)b、c(3)2Fe3++2I-=2Fe2++I2 S2O82-+2Fe2+=2SO42-+2Fe3+(離子方程式不配平不扣分)(4)a:稀硫酸、KMnO4溶液 b:稀硫酸浸取爐渣所得溶液能使KMnO4溶液褪色解析:(1)若CuFeS2中Fe的化合價為+2,則Cu化合價為+2,S化合價為-2,分析化學方程式兩邊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可知,化合價降低的元素被還原,有Cu和O元素。關于SO2的吸收問題,一是不能高空排放,因為這樣做,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二是不能用濃硫酸吸收,因SO2難溶于濃硫酸。只有變廢為寶,才能符合“綠色化學”的概念,答案選b、c.(2)此題要從催化劑的本質出發,作為催化劑的物質要參與有關反應,但后來的反應必須又生成了催化劑。本題要求寫出表示Fe3+作催化劑的反應,因此,首先Fe3+要參與反應,即有反應2Fe3++2I-=2Fe2+ +I2,生成的Fe2+又被S2032-氧化生成了Fe3+。此題若要求寫出Fe2+對上述反應的作催化劑的話,就應寫成如下方程式:S2082-+Fe2+=2SO42-+2Fe3+,2Fe3++2I-=2Fe2+ +I2,雖是二個相同反應方程式,由于二者的前后順序的顛倒,卻產生了本質的區別。(3)此題考查是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及常見離子的鑒別。因Al2O3溶于酸后生成了Al3+,Al3+又能與過量NaOH的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鈉鹽(NaAlO2),然后將溶液中的難溶物Fe(OH)3沉淀過濾出來,將沉淀洗滌、干燥、煅燒得Fe2O3。故除去Al3+的離子方程式是Al3++4OH-=AlO2-+2H2O。要證明爐渣中含有FeO的方法,最好利用Fe2+的還原性,先將混合物溶于過量的稀硫酸中(FeO→Fe2+),然后滴入KMn04溶液,觀察其溶液是否褪色。注意所用酸不能是硝酸或鹽酸,因硝酸會將Fe2+氧化成Fe3+;鹽酸會還原KMn04溶液而使之褪色,干擾了Fe2+的檢驗。46.⑴S ⑵Al3++3HCO3- Al(OH)3↓+3CO2↑⑶BaCO3、BaSO4 ⑷S2-、SO3+、AlO2-、N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平衡圖象題總匯2.doc 高三化學輔導---氧化還原專題練習.doc 高三化學輔導一 ----物質的量和氧化還原反應.doc 高三化學輔導三----離子濃度大小比較和PH計算2.doc 高三化學輔導二---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doc 高三化學輔導五--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練習.doc 高三化學輔導四——金屬及其化合物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