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單元·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高考真題+模擬新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單元·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高考真題+模擬新題)

資源簡介

第6單元·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高考真題+模擬新題)
高考真題
1.(2010全國卷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Li在氧氣中燃燒主要生成
B.將SO2通入溶液可生成沉淀
C.將CO2通入次氯酸鈣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將NH3通入熱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還原成Cu
【解析】A錯誤,因為Li在空氣中燃燒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冊課本第二章第三節; B錯誤,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無BaSO3沉淀,因為BaSO3+2HCl=BaCl2+H2O+SO2↑;D錯誤,溶液中該反應難以發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著Cu(OH)2CuO+H20,溶液中NH3不能還原CuO為Cu,要還原必須是干燥的固態!C正確,強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應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課本第一冊第四章第一節;
【答案】C
【命題意圖】考查無機元素及其化合物,如堿金屬,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選項直接取材于高一課本,D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點評】再次印證了以本為本的復習策略,本題四個選項就直接取材于課本,屬于簡單題,不重視基礎,就有可能出錯!
2. (2010全國卷1)一定條件下磷與干燥氯氣反應,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氣(標準狀況),則產物中PCl3與PCl5的物質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 B.2:3 C.3:1 D.5:3
【解析】設n(PCl3)=X mol, n(PCl5)=Y mol,由P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聯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選C
【命題意圖】考查學生的基本化學計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問題,還涉及到過量問題等根據化學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
【點評】本題是個原題,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過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見的據元素守恒來解方程法,還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電子守恒等多種方法,此題不好!
3.(2010福建卷)下列各組物質中,滿足下圖物質一步轉化關系的選項是
X
Y
Z
A
Na
NaOH
NaHCO3
B
Cu
CuSO4
Cu(OH)2
C
C
CO
CO2
D
Si
SiO2
H2SiO3
解析:本題考察考生對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掌握情況,可用代入法,即把各選項中的X,Y,Z帶入又吐的圓圈中進行判斷,C中CO2在一定條件下與單質鈉反應可以生成金剛石和碳酸鈉。
4.(2010山東卷)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與NaOH溶液反應
B.Na2O、Na2O2組成元素相同,與 CO2反應產物也相同
C.CO、NO、 NO2都是大氣污染氣體,在空氣中都能穩定存在
D.新制氯水顯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試液,充分振蕩后溶液呈紅色
解析:酸性氧化物能夠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故A正確,因為, 與反應生成, 與反應除生成外,還生成,故B錯;在空氣中會發生反應,故C錯;因為新制氯水中含有,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現象是先變紅,后褪色,故D錯。
答案:A
5.(2010上海卷)下列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明顯現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了常見元素化合物知識。NO2通入后和水反應生成具有強氧化性的硝酸,其將亞鐵鹽氧化為鐵鹽,溶液顏色由淺綠色變為黃色,排除A;CO2和CaCl2不反應,無明顯現象,符合,選B;NH3通入后轉化為氨水,其和AlCl3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排除C;SO2通入酸化的硝酸鋇中,其被氧化為硫酸,生成硫酸鋇沉淀,排除D。
易錯警示:解答此題的易錯點是:不能正確理解CO2和CaCl2能否反應,由于鹽酸是強酸,碳酸是弱酸,故將CO2通入CaCl2溶液中時,兩者不能發生反應生成溶于鹽酸的碳酸鈣沉淀。
6.(2010重慶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鋁制容器可盛裝熱的H2SO4
B.Agl膠體在電場中自由運動
C.K與水反應比Li與水反應劇烈
D.紅磷在過量Cl2中燃燒生成PCl3
8. 答案C
【解析】本題考察物質的性質。A項,鋁與熱的濃硫酸反應,錯誤。B項,AgL膠體吸附電荷而帶電,故在電場作用下做定向移動,錯誤。C項,K比Li活潑,故與水反應劇烈,正確。D項,P與過量的反應,應生成,錯誤。
【誤區警示】鋁在冷、熱中發生鈍化,但是加熱則可以發生反應,膠體自身不帶電,但是它可以吸附電荷而帶電。由此警示我們,化學學習的平時學生一定要嚴謹,對細小知識點要經常記憶,并且要找出關鍵字、詞。
7.(2010上海卷)右圖是模擬氯堿工業生產中檢查氯氣是否泄漏的裝置,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燒瓶中立即出現白煙
B.燒瓶中立即出現紅棕色
C.燒瓶中發生的反應表明常溫下氨氣有還原性
D.燒杯中的溶液是為了吸收有害氣體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化學實驗、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等知識。分析裝置圖,可知氨氣和氯氣接觸時發生反應:4NH3+6Cl2=2NH4Cl+4HCl+N2,燒瓶中出現白煙,A對;不能出現紅棕色氣體,B錯;該反應中氨氣中的氮元素化合價升高,表現還原性,C對;燒杯中的氫氧化鈉可以吸收多余的有害氣體,D對。
知識歸納:對某種元素來講,其處于最高價時,只有氧化性;處于最低價時,只有還原性;中間價態,則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故此對同一種元素可以依據價態判斷,一般來講,價態越高時,其氧化性就越強;價態越低時,其還原性就越強;此題中氨氣中的氮元素處于最低價,只有還原性。
8.(2010廣東理綜卷) 某科研小組用MnO2和濃鹽酸制備Cl2時,利用剛吸收過少量SO2的NaOH溶液對其尾氣進行吸收處理。
(1)請完成SO2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SO2+2NaOH = ________________.
(2)反應Cl2+Na2SO3+2 NaOH===2NaCl+Na2SO4+H2O中的還原劑為________________.
(3)吸收尾氣一段時間后,吸收液(強堿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請設計實驗,探究該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陰離子(不考慮空氣的CO2的影響).
提出合理假設 .
假設1:只存在SO32-;假設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設3: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請在答題卡上寫出實驗步驟以及預期現象和結論。限選實驗試劑:3moLL-1H2SO4、1moLL-1NaOH、0.01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試液.
實驗步驟
預期現象和結論
步驟1:取少量吸收液于試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將所得溶液分置于A、B試管中.
步驟2:
步驟3:
解析:(1) NaOH過量,故生成的是正鹽:SO2+2NaOH =Na2SO3+H2O。
(2)S元素的價態從+4→+6,失去電子做表現還原性,故還原劑為Na2SO3。
(3)①很明顯,假設3兩種離子都存在。
②加入硫酸的試管,若存在SO32-、ClO-,分別生成了H2SO3和HClO;在A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若先變紅后退色,證明有ClO-,否則無;在B試管中滴加0.01molL-1KMnO4溶液,若紫紅色退去,證明有SO32-,否則無。
答案:(1) Na2SO3+H2O
(2) Na2SO3
(3) ①SO32-、ClO-都存在

實驗步驟
預期現象和結論
步驟1:取少量吸收液于試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將所得溶液分置于A、B試管中
步驟2:在A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若先變紅后退色,證明有ClO-,否則無
步驟3:在B試管中滴加0.01molL-1KMnO4溶液
若紫紅色退去,證明有SO32-,否則無
9.(2010山東卷)聚合硫酸鐵又稱聚鐵,化學式為,廣泛用于污水處理。實驗室利用硫酸廠燒渣(主要成分為鐵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備聚鐵和綠礬(FeSO4·7H2O )過程如下:
(1)驗證固體W焙燒后產生的氣體含有SO2 的方法是_____。
(2)實驗室制備、收集干燥的SO2 ,所需儀器如下。裝置A產生SO2 ,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接口,順序為a f裝置D的作用是_____,裝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制備綠礬時,向溶液X中加入過量_____,充分反應后,經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再經濃縮,結晶等步驟得到綠礬。
(4)溶液Z的pH影響聚鐵中鐵的質量分數,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為______。若溶液Z的pH偏小,將導致聚鐵中鐵的質量分數偏_______。
解析: (1)檢驗SO2的方法一般是:將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如品紅褪色,加熱后又變紅。
(2) 收集干燥的SO2,應先干燥,再收集(SO2密度比空氣的大,要從b口進氣),最后進行尾氣處理;因為SO2易與NaOH反應,故D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
(3)因為在燒渣中加入了硫酸和足量氧氣,故溶液Y中含有Fe3+,故應先加入過量的鐵粉,然后過濾除去剩余的鐵粉。
(4)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操作為:將試紙放到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到試紙的中央,然后跟標準比色卡對比。
Fe(OH)3的含鐵量比Fe2(SO4)3高,若溶液Z的pH偏小,則生成的聚鐵中OH-的含量減少,SO42-的含量增多,使鐵的含量減少。
答案:(1)將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如品紅褪色,加熱后又變紅,證明有SO2。
(2)d e b c;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氣處理,防止污染
(3)鐵粉 過濾
(4)將試紙放到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到試紙的中央,然后跟標準比色卡對比。 低
10.(2010上海卷)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鋁,同時含有三硅酸鎂(Mg2Si3O8.nH2O)等化合物。
1)三硅酸鎂的氧化物形式為 ,某元素與鎂元素不同周期但在相鄰一族,且性質和鎂元素十分相似,該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
2)鋁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 種不同運動狀態的電子、 種不同能級的電子。
3)某元素與鋁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徑比鎂原子半徑大,該元素離子半徑比鋁離子半徑 (填“大”或“小”),該元素與鋁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間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 Al2O3、MgO和SiO2都可以制耐火材料,其原因是 。
a.Al2O3、MgO和SiO2都不溶于水
b.Al2O3、MgO和SiO2都是白色固體
c.Al2O3、MgO和SiO2都是氧化物
d.Al2O3、MgO和SiO2都有很高的熔點
答案:1)2MgO.3SiO.nH2O、1s22s1;
2)13、5;
3)大、Al(OH)3+OH-→AlO2-+2H2O;
4)ad。
解析:此題考查了硅化合物、元素周期表、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原子的核外電子運動狀態、元素周期律等知識。1)根據胃舒平中三硅酸鎂的化學式和書寫方法,其寫作:2MgO.3SiO.nH2O;與鎂元素在不同周期但相鄰一族的元素,其符合對角線規則,故其是Li,其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1;2)中鋁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13個電子,其每一個電子的運動狀態都不相同,故共有13種;有1s、2s、2p、3s、3p共5個能級;3)與鋁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徑大于鎂的元素是鈉,其離子半徑大于鋁的離子半徑;兩者氫氧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OH)3+OH-→AlO2-+2H2O;4)分析三種氧化物,可知三者都不溶于水且都具有很高的熔點。
技巧點撥:硅酸鹽用氧化物的形式來表示組成的書寫順序是:活潑金屬氧化物→較活潑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并將氧化物的數目用阿拉伯數字在其前面表示。比如斜長石KAlSi3O8:K2O·Al2O3·6SiO2。
11.(2010上海卷)白磷(P4)是磷的單質之一,易氧化,與鹵素單質反應生成鹵化磷。鹵化磷通常有三鹵化磷或五鹵化磷,五鹵化磷分子結構(以PCl5為例)如右圖所示。該結構中氯原子有兩種不同位置。
1)6.20g白磷在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氧化物,反應所消耗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L。
上述燃燒產物溶于水配成50.0mL磷酸(H3PO4)溶液,該磷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
2)含0.300mol H3PO4的水溶液滴加到含0.500mol Ca(OH)2的懸浮液中,反應恰好完全,生成l種難溶鹽和16.2g H2O。該難溶鹽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
3)白磷和氯、溴反應,生成混合鹵化磷(,且x為整數)。
如果某混合鹵化磷共有3種不同結構(分子中溴原子位置不完全相同的結構),該混合鹵化磷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4)磷腈化合物含有3種元素,且分子中原子總數小于20。0.10mol PCl5和0.10mol NH4Cl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氯化氫和0.030mol磷腈化合物。推算磷腈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提示:M>300)。
答案:1)5.6;4.00;2)Ca5(PO4)3(OH);3)297.5或342;4)348或464。
解析:此題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化學計算知識。1)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8,則其6.20g的物質的量為:0.05mol,其完全燃燒消耗氧氣0.25mol,標準狀況下體積為5.6L;將這些白磷和水反應生成磷酸0.20mol,溶液體積為50mL,也就是0.05L,則磷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4.00mol/L;2)根據該水溶液中含有溶質的物質的量和氫氧化鈣懸濁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根據質量守恒,可知該物質中含有5個鈣離子和3個磷酸根離子,結合電荷守恒,必還含有1個氫氧根離子,寫作:Ca5(PO4)3(OH);3)根據題意x為整數,其可能為:PCl4Br、PCl3Br2、PCl2Br3、PClBr4四種,要是有三種不同結構的話,結合PCl5的結構,其可能為:PCl3Br2或PCl2Br3,則其相對分子質量可能為:297.5或342;4)根據題意和質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化合物提供的Cl原子的物質的量為:0.1mol×5+0.1mol×1=0.6mol;由于磷腈化合物中只含有三種元素,故必須將其中的氫原子全部除去;兩物質提供的H原子的物質的量為:0.1mol×4=0.4mol,則生成的氯化氫的物質的量為:0.1mol×4=0.4mol;則磷腈化合物中含有的Cl原子為:0.2mol、P原子為:0.1mol、N原子為:0.1mol,則該化合物的最簡式為:PNCl2;假設其分子式為(PNCl2)x,由其含有的碳原子總數小于20,則知:4x<20,故x<5;假設x=4,其分子式為: P4N4Cl8,相對分子質量為464;假設x=3,其分子式為: P3N3Cl6,相對分子質量為:348;假設x=2,其分子式為:P2N2Cl4,相對分子質量<300 舍去。故其相對分子質量可能為:348或464。
模擬新題
1.(2010·保定統測一)最近媒體報道了一些化學物質,如:爆炸力極強的N5、比黃金還貴的18O、太空中的甲醇氣團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18O2和16O2是兩種不同的核素 B.甲醇(CH3OH)屬于離子化合物
C.N5和N2是氮元素的兩種同位素 D.由N5變成N2是化學變化
答案:D。
解析:分析元素原子的表達式得出:A項中18O2和16O2是單質,而核素指的是具體原子,錯誤;CH3OH是共價化合物,B錯誤;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中子數不同原子的互稱,C項的N5和N2是兩種不同單質,而不是元素,錯誤;D項中是兩種不同單之間的轉化,為化學變化,正確。
2.(2010·江門月考)已知硝酸工業的尾氣處理原理:
2NO2+2NaOH = NaNO2+NaNO3+H2O,
NO+NO2+2NaOH = 2NaNO2+H2O。
下列氣體中不可能完全被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的是( )
A.1 mol O2和4 mol NO2 B.1 mol NO和4 mol NO2
C.1 mol O2和4 mol NO D.4 mol NO和1 mol NO2
答案:D
〖解析〗從反應可知,NO與NO2的混合氣體,n(NO)≤(NO2)時可以全部吸收,單獨的NO與NaOH不反應,所以B、D項中,D項不能全部吸收。A項中,NO2與O2正好4:1,全部被吸收。C項中,4NO+1O22NO2+2NO,二者1:1,能全部吸收。
3.(2010·福州統測)一種無色氣體,可能是由CO2、HCl、NH3、NO2、NO、H2中的一種或幾種所組成,將此無色氣體通過盛有濃H2SO4的洗氣瓶,發現氣體減少一部分體積,繼續通過裝有固體Na2O2的干燥管,發現從干燥管出來的氣體顯紅色。再將該氣體通入盛滿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試管內,發現試管內水位上升,最后仍為一滿試管液體。則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有( )
A.原氣體一定含有NH3、NO、CO2 B.原氣體一定不含HCl、NO2、H2
C.原氣體中NO與CO2的體積比一定為2:3 D.無法確定H2是否存在
答案:D
〖解析〗由于通過濃硫酸后體積減少可知氣體中肯定有NH3。根據氣體通過Na2O2后由變為紅色,可知新生成了NO2,進而可知原氣體中有NO和CO2。根據原氣體的顏色可以排除NO2,根據共存可以排除HCl,根據最后液體充滿試管可以排除H2的存在。
4.(2010·淮北二模) C3N4和Si3N4晶體結構相似,是新型的非金屬高溫結構陶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3N4和Si3N4晶體中含有共價鍵 B.C3N4和Si3N4中N的化合價為+3
C.C3N4和Si3N4易與水反應生成NH3 D.C3N4晶體的硬度比Si3N4晶體的硬度小
答案:A
解析:本題運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識解決問題。C3N4和Si3N4晶體結構相似是解決問題的入手點。晶體中都含有共價鍵,晶體中N的化合價為-3。晶體很穩定,所以難與水反應生成NH3。C—N鍵鍵能大于Si—N鍵鍵能,所以C3N4晶體的硬度比Si3N4晶體的硬度大。
5.(2010·武夷山統測)中科大陳乾旺教授等人發明RTX-r合成金剛石的新方法,化學原理為:① Na+CO2 C(金剛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該方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剛石的舊方法容易得多,其化學原理是:
以下表述中正確的是
A.反應①中既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又有新化學鍵的形成
B.新方法利用的是化學變化,舊方法利用的是物理變化
C.在反應①中每生成12g金剛石需要消耗23g金屬鈉
D.反應①和反應②中所得的金剛石都是還原產物
答案:A
解析: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A正確;B項二者均為化學變化,錯誤;①項配平得8Na+6CO2 = C(金剛石)+C(石墨)+4Na2CO3關系式為8Na~C(金剛石),C錯;D項①所得金剛石是還原產物,②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6. (2010屆湖北邢臺一中1月月考)某同學按下列操作進行實驗:在一塊下襯白紙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別滴加濃度均為0.1mol/L的KBr、KI(含淀粉)、NaOH(含酚酞)、FeSO4(含KSCN)溶液各一滴,每種液滴彼此分開,圍成半徑小于表面皿的圓形(如圖),在圓心處放置2粒芝麻大小的KClO3晶體,向KClO3晶體滴加一滴濃鹽酸,(ClO3—+5Cl—+6H+=3Cl2↑+3H2O),立即將表面皿蓋好,有關反應的現象或對應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
A.a處溶液顯黃色:2Br—+Cl2=2Cl—+Br2
B.b處溶液顯藍色:2I—+Cl2=2Cl—+I2
C.c出溶液的紅色褪去:2OH—+Cl2=Cl—+ClO—+H2O
D.d處溶液顯紅色:Fe2++Cl2=Fe3++2Cl—
答案:D
解析】KClO3晶體與濃鹽酸反應生成Cl2,Cl2與KBr反應生成黃色Br2,A正確;Cl2將KI氧化為I2,I2與淀粉變藍,B項正確;Cl2與NaOH溶液反應,堿性減弱,紅色消失,C項正確;Cl2將Fe2+氧化為Fe3+,與KSCN變紅色,但方程式書寫錯誤,電荷不守恒,不正確的是D。
7.(2010·臨沂三模)下列說法正確的組合是 ( )
①氯離子和氯原子的性質一樣;②+5價的氯只具有氧化性;③氯離子總比氯原子多一個電子;④鹽酸既具有氧化性、酸性,又具有還原性;⑤Cl2的氧化性比鹽酸的強;⑥液氯與氯水是同一種物質。
A.②④⑤ B.①④ C.③④⑤ D.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中Cl-離子與Cl原子的電子層結構不同,性質也不同;②中+5價的氯不能形成簡單的氯離子(除H外,非金屬元素均不能形成正價陽離子)。
8.(2010·南昌二模)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12+H2OH++C1-+HC1O,若向氯水中加入少量Na2CO3粉末,溶液中發生的變化是( )
A. pH增大,HClO濃度減小 B. pH減小,HClO濃度增大
C. pH增大,HClO濃度增大 D. pH減小,HClO濃度減小
答案:C
解析:加入少量Na2CO3粉末,會與其中的氫離子反應,使平衡右移,HClO濃度增大,但因為氫離子發生反應而濃度下降,pH增大。
9. (2010·紹興三模)甲、乙、丙三種溶液各含有一種X-(X-為Cl-、Br-、I-)離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則溶液變為橙色;再加丙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則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答案:B
解析:非金屬性較強的單質能從鹽溶液(或酸溶液)中把非金屬性弱的非金屬置換出來。在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淀粉不顯藍色,證明甲中不含I-離子;溶液顯橙色,證明甲中含溴離子(溴水顯橙色)。再加丙溶液,無明顯變化,表明丙中不含碘離子。綜上所述,甲中含溴離子,乙中含碘離子,丙中含氯離子。
10.(2010·濰坊三模)鹵素原子之間可以形成類似鹵素單質的分子,如溴化碘(IBr)能跟大多數金屬反應生成
金屬鹵代物,能跟水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IBr+H2O==HBr+HIO。下面有關IBr的敘述
中不正確的是 ( )
A.在很多反應中IBr是強氧化劑?
B.IBr與H2O反應時,其氧化產物是HBr,還原產物是HIO?
C.IBr跟NaOH溶液反應生成NaBr、NaIO和H2O?
D.IBr跟金屬鋅反應生成ZnBr2和ZnI2?
答案:B
解析:由題給信息知溴化碘(IBr)具有強氧化性,故AD正確。根據溴的非金屬性比碘強可知,溴化碘(IBr)中I為+1價、Br為-1價,它與水及氫氧化鈉反應為非氧化還原反應,故C正確、B錯誤。
11.(2010·保定統測)如圖,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體,并吸入少量濃硫酸(以不接觸紙條為準)。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藍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
B.品紅試紙、沾有KMnO4溶液濾紙均褪色證明了SO2的漂白性
C.濕潤淀粉KI試紙未變藍說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實驗后,可把注射器中的物質推入NaOH溶液,以減少環境污染
[答案]D
〖解析〗吸入的濃硫酸與Na2SO3反應,生成SO2氣體。A項中,SO2的酸性,能使藍色石蕊變紅,但SO2不能使所有的有機色素褪色,即SO2不能漂白酸堿指示劑,所以A項錯誤;B項中,SO2的漂白性使品紅褪色,SO2的還原性能使KMnO4褪色,但SO2與KMnO4的反應不屬于漂白,B項錯。C項中,SO2不能把I-氧化成I2,并不能說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例如N2不能把I-氧化成I2,就能說明N2的氧化性弱于I2?顯然不能,所以C項錯誤。
12.(2010·舟山三模)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有( )
①CO2分子與原子晶體干冰,含有相同的元素,但結構不同,所以是同素異形體
②與都是單質分子,所以與是同素異形體
③欲除去C2H2氣體中混有的H2S、水蒸氣,可讓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
④SO2有還原性,能使FeCl3溶液褪色
⑤硫單質在純O2中燃燒,可以生成SO3
A.①②④ B.③⑤ C.② D.沒有
答案:D
〖解析〗①錯,因為同素異形體是單質;②錯,因為與的結構(核外電子排布)、化學性質相同,是同一類分子,不是同素異形體,是同位素;③錯,濃硫酸與H2S又產生新的氣體SO2;④錯,SO2能使FeCl3生成FeCl2,顏色變淡,不會褪色;⑤沒有催化劑,SO2很難生成SO3。
13.(2010·黃石二模)下列關于濃硫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濃硫酸在常溫下可迅速與銅片反應放出二氧化硫氣體
C.濃硫酸是一種干燥劑,能夠干燥氨氣、氫氣等氣體
D.濃硫酸在常溫下能夠使鐵、鋁等金屬鈍化
答案:D
〖解析〗濃H2SO4使蔗糖碳化,是脫水性,A錯;B中反應需加熱,C中H2SO4與NH3反應,故B、C錯。
14.(2010·杭州聯考)下列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現象與對應的圖形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A.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
B.H2S氣體通入氯水中
C.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
D.CO2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D
〖解析〗將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時,應立即伴隨NO2或NO氣體生成,所以選項A錯;B項中反應為H2S+Cl2 = 2HCl+S↓,溶液酸性增強,pH應降低,B錯;C項反應為2NaOH+Ba(HCO3)2 = BaCO3↓+Na2CO3+2H2O,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應立即有沉淀生成,選項C錯;D項中,在未通入CO2時,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a2+、OH-、隨著CO2的通入,發生反應CO2+Ca(OH)2 = CaCO3↓+H2O,此時溶液中離子濃度降低,導電能力減弱趨近零,繼續通入CO2,反應為CO2+CaCO3+H2O = Ca(HCO3)2,又產生大量自由移動的Ca2+和HCO3- ,溶液的導電能力增強,選項D正確。
15. (2010·西城統測)在下圖的實驗裝置中,從實驗開始過一段時間,對看到的現象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蘋果塊會干癟 B.膽礬晶體表面有“白斑”
C.小試管內有晶體析出 D.pH試紙變紅
.D 〖解析〗前三個試管中,因濃硫酸的吸水性,使試管內的空氣得以干燥,所以A項中蘋果干癟,B項中晶體的結晶水失去(相當于風化),C項中KNO3溶液的水揮發而使溶質。D項中濃硫酸使試紙脫水而變黑。
16.(2010·福州月考)下列溶液中,不能區別SO2和CO2氣體的是( )
①石灰水;②KMnO4(H+)溶液;③溴水;④酸化的Ba(NO3)2溶液;⑤品紅溶液;⑥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⑦濃BaCl2溶液。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⑥⑦ D.①③⑦
答案:C
〖解析〗二者通入石灰水中的現象都是先變渾后澄清,①不能區別。⑥中的現在都是變紅,不能區別。⑦中都沒生成溶液,不行。
17.(2010·蚌埠統測)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將甲和乙兩種混合氣體同時通入過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產生沉淀的組合是
序號




CO2
SO2
石灰水

HCl
CO2
石灰水

CO2
SO2
Ba(NO3)2

NO2
SO2
BaCl2

CO2
NH3
CaCl2
A.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對于①,由于石灰水過量,因此必有CaCO3和CaSO3沉淀,對于②,同樣由于石灰水過量,因此必有CaCO3沉淀生成,對于③,CO2氣體與Ba(NO3)2不反應,SO2氣體通入Ba(NO3)2溶液后,由于溶液酸性增強,SO2將被NO3- 離子氧化生成SO42 -,因此有BaSO4沉淀生成,對于④,NO2和SO2混合后,SO2將被NO2氧化成SO3,通入BaCl2溶液后有BaSO4沉淀生成,對于⑤,當NH3過量時溶液中有CaCO3沉淀生成,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3+CO2+CaCl2+H2O = CaCO3↓+2NH4Cl,當NH3不足時,最終無沉淀生成,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3+2CO2+CaCl2+2H2O = Ca(HCO3)2+2NH4Cl。
18.(2010·海淀三模)選用一種試劑能把濃度均為1 mol·L-1的Na2SO4、Na2SO3、Na2S2O3、Na2CO3、Na2S、BaCl2溶液加以區別,這種試劑是( )
A.CaCl2 B.Ag2SO4
C.H2SO4 D.鹽酸
答案:C 〖解析〗從題可知,前五種物質都是鈉鹽,要區別之,只有區別其陰離子,由此可找出用強酸(硫酸、或鹽酸);再者,檢驗Ba2+要用SO42 -,所以最后可確定用H2SO4。
19.(2010·宣武月考)閃電時空氣中有臭氧生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2和O3互為同位素 B.O2比O3穩定
C.等體積的O2和O3具有相同的質子數 D.O2與O3的相互轉變是物理變化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及化學反應的實質等。O2與O3是同種元素形成的單質,它們互為同素異形體,不是同位素,A不正確;在沒給定溫度、壓強的條件下,無法確定O2、O3的物質的量,也就無法確定質子數,C不正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舊化學鍵的斷裂與新化學鍵的形成,同素異形體間的轉化,雖無價態變化但有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屬化學變化,D不正確。
20.(2010·崇文二模)在試管中注入某紅色溶液,給試管加熱,溶液顏色逐漸變淺,則原溶液可能是:
①滴有石蕊的CO2溶液;②滴有石蕊的NH4Cl溶液;③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④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⑤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⑥滴有酚酞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⑦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⑧Fe(SCN)3溶液;⑨溶有SO2的品紅溶液
A.①④⑥ B.③⑤⑦⑧
C.④⑥ D.②④⑥⑨
答案:C
〖解析〗①加熱使CO2氣體逸出后,從紅色變為紫色,顏色加深。②加熱促進鹽的水解,使溶液酸性增強,紅色加深。③、⑤顏色基本不變。④加熱使NH3氣體逸出,堿性減弱,紅色變淺。⑥加熱使Ca(OH)2的溶解度減小,部分Ca(OH)2析出,溶液堿性減弱,紅色變淺。⑦加熱促進鹽的水解,使溶液堿性增強,紅色加深。;⑨原溶液是無色,加熱變紅。
21.(2010·韶關二模)某次采集酸雨樣品,每隔一段時間測定一次pH,得到如下數據:
時間/h
0
8
16
24
32
40
48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1)放置時,雨水樣品pH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H變化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雨水中的中強酸H2SO3不斷被空氣中的O2氧化生成強酸H2SO4,所以隨時間延長,c(H+)增大,pH減小,直到全部被氧化,pH不再變化。
(2)2H2SO3+O2 = 4H++2SO42 -。
〖解析〗首先,酸雨可能有SO2或NOx形成。從表中pH逐漸減小可知,該酸雨不是NOx形成,因它形成的是強酸,酸雨pH不會逐漸變化,它應該是SO2形成。其次,亞硫酸是中強酸,在離子方程式中寫化學式。
22.(2010·濟南4月聯考)已知一些物質之間存在如右圖所示的三角關系,圖中:
①圖中每個小三角形的三種物質中至少含有一種相同元素;
②D、J為固體單質,O為氣體單質,其余物質為常見化合物;
③C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④E為淡黃色化合物,與L反應生成O;
⑤K、L含有完全相同的元素;
⑥H是紅棕色氣體,可形成酸雨。
請回答下列問題:
(1)F的電子式為 ,E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有 。
(2)寫出L→J的化學方程式 。
(3)寫出I的濃溶液與J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寫出D與B的稀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答案:(1) 離子鍵、非極性共價鍵 (2)CO2+MgMgO+C
(3)HNO3+CCO2↑+4NO2↑+2H2O
(4)2Na+2H+ = 2Na++H2↑
〖解析〗本題有三個突破口:一是從③確定C為SO2,再依據①推測:A應該是SO3、B應該是H2SO4;
二是從④知E可能是Na2O2,再結合“②O為氣體單質”可以確定:E就是Na2O2、O為單質O2、L可能是CO2或H2O;再結合“②D、J為固體單質”以及①、⑤,可以確定:L為CO2、J為單質碳、K為CO、D為單質Na、F為NaOH;
三是從⑥確定H為NO2,再結合①以及I→O(O2),可以確定G為NO、I為HNO3。
23.( 2010 年北京市石景山區高 三 統 一 測 試)某化學興趣小組以碳和濃硝酸為起始原料,想利用一氯化氮與過氧化鈉反應制備亞硝酸鈉。設計裝置如下:(忽略裝置中空氣的影響)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的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猜測B中可以觀察的主要現象是
。C瓶出來的氣體是 。
(3)已知:①室溫下存在反應3HNO2=HNO3+2NO↑+H2;②在酸性溶液中,NO可將MnO還原為Mn2+且無氣體生成。寫出檢驗D中產物是亞硝酸鈉的方法:

(4)E裝置的作用是 。
(5)同學們經過討論認為上述裝置仍有缺陷,為避免D管中生成NaOH,你認為應該進行的改進是 。
答案: (1)C+4HNO3(濃) CO2↑+4NO2↑+2H2O
(2)溶液逐漸變藍;NO(或一氧化氮);
(3)方法I:將生成物置于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若產生無色氣體并在液面上方變為紅棕色,則D中產物是亞硝酸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NO+2H+=NO+2NO↑+H2O
方法II:將生成物置于試管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則D中產物是亞硝酸鈉,反應的離方程式是5 NO+2MnO+6H+=5 NO+2Mn2++3H2o
(其它合理答案均得分)
(4)吸收D中未反應完的NO,以免污染空氣(其它合理答案均得分)
(5)在C、D之間增加一個盛濃硫酸的洗氣瓶(或裝無水CaCl2的干燥管)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的制備實驗。(2)通進來的NO2和水反應生成HNO3,HNO3與Cu反應生成藍色的Cu2+,同時生成NO。(3)利用信息①,加酸產生NO,然后被氧化為紅棕色的NO2;利用信息②,使紫紅色的MnO4-還原而褪色的現象。(4)尾氣吸收裝置。(5)Na2O2和H2O生成NaOH,所以在氣體進入D裝置前要干燥。本題難度中等。
24.(2010·六安二模)已知A、B、C、D、E、F、G七種物質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從A、B開始):
其中B為紅色固體,D為紫紅色固體,E為氣體,請回答:
(1)當G為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時,A為 ,B為 ,C為 ,F為 。
(2)當G為白色可溶于鹽酸的沉淀時,A為 ,D為 ,F為 ,G為 。
答案:(1)Si,Cu2O,SiO2,Na2SiO3。(2)Al,Cu,NaAlO2,Al(OH)3。
解析:根據B為紅色固體,D為紫紅色固體,知B為Cu2O,D為Cu,則A應是一種在高溫時能置換銅的單質。若A為金屬可考慮是鋁(鋁熱反應),若為非金屬可考慮是C、H2,結合后面的G是白色沉淀可知,A不可能是C和H2,可考慮A為硅,則G是硅酸,符合題意。當A是鋁時,置換銅是沒有問題的,但怎么判斷Al2O3與Na2CO3高溫時能反應呢?可類比SiO2和Na2CO3的反應,Al2O3與Na2CO3反應生成NaAlO2和CO2,Al2O3相當于酸性氧化物SiO2。
25.(2010·汕頭二模)根據下圖中所表示的變化關系,寫出各物質的化學式。
(1)A是____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____
  C是__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__
E是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A→B
B→C 。
E→B 。
 解析:本推斷題突破口是E物質是A與氧氣反應后的產物,則E是氧化物,能和焦炭高溫下反應,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又是D高溫分解的產物,則E是SiO2,A是單質硅,B是Na2SiO3溶液,D是原硅酸,D是H2SiO3,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
H4SiO4==H2SiO3+ H2O; H4SiO42H2O+SiO2
答案:(1) Si Na2SiO3 H4SiO4 H2SiO3 SiO2 
(2)①Si + 2NaOH + 2H2O == Na2SiO3 + 2 H2↑
②Na2SiO3 + CO2 + 2H2O == H4SiO4↓ + Na2CO3
③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26.(2010·福州月考)為AlSi2(OH)O5,白云母可看作葉蠟石中 的Si(Ⅳ)被Al(Ⅲ)所取代,再由K(I)平衡其電荷形成的,則白云母寫成氧化物的形式為              。
(3)研究表明,在原硅酸鹽中,Al(Ⅲ)很容易取代Si(Ⅳ)而不會引起原硅酸鹽結構大的變化。從立體幾何的知識看,Al(Ⅲ)與Si(Ⅳ)最直接的關系是            。
解析:(1)改寫時按“變價元素先低價后高價,先非金屬氧化物后金屬氧化物最后是水”的規律書寫,故答案為:?Na2O·3FeO·Fe2O3·8SiO2·H2O,根據氧化物的形式可確定鐵的化合價為+2、+3,平均為+2.4,以看作FeO和Fe2O3的混合物,其物質的量分數為Fe(Ⅱ)占57.4%,Fe(Ⅲ)占42.6%。
(2)白云母書寫成氧化物的形式也根據“先非金屬氧化物后金屬氧化物最后是水”的規律即可完成。
(3)從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結構角度思考Al(Ⅲ)很容易取代Si(Ⅳ)而不會引起原硅酸鹽結構大的變化。
答案:(1)Na2O·3FeO·Fe2O3·8SiO2·H2O;2.4,Fe(Ⅱ)和Fe(Ⅲ)的混合物;Fe(Ⅱ)占57.4%,Fe(Ⅲ)占42.6%(2)K2O·3Al2O3·6SiO2·2H2O(3)Al(Ⅲ)與Si(Ⅳ)的半徑相近,插入后不會引起結構改變。
27 工業上可以利用氟硅酸、碳酸氫銨制備冰晶石(Na3AlF6),其工藝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①中生成的無色氣體A是 ,濾液①的溶質是 。
(2)經測定NH4HCO3溶液呈中性,請分析原因(用離子方程式和文字表述說明理由) 。
(3)經反應②后,過濾得到的冰晶(Na3AlF6)固體,該固體上附著有雜質,需要洗滌,請簡述如何證明冰晶石固體已經洗滌干凈 。
(4)溫度和NH4HCO3濃度會影響反應①的速率。現設計如下實驗方案探究溫度和NH4HCO3濃度對反應①速率的影響。請在表格空白處填寫適當的反應條件。
實驗編號
實驗目的
溫度
c(NH4HCO3)
I
為以下實驗作參照
60℃
c1
II
探究濃度對反應①速率的影響
c2
III
探究溫度對反應①速率的影響
80℃
(5)下圖是濾液①溶質的質量分數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圖:
t1 t2 溫度(℃)
請分析t2℃時,濾液①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下降的原因是 。
答案:
CO2 NH4F
(2)NH+H2O NH3·H2KO+H+
HCO+H2O H2CO3+OH
NH和HCO的水解程度基本相同
(3)取洗滌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無現象,說明已經洗滌干凈;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沒有洗滌干凈。(其他方法合理給分)
(4)60℃ c1
(5)溫度升高NH4F會分解(或答出NH4HCO3會分解也給分)
解析:本題是以工業生產為題境,考查了化學實驗原理及其操作,本題涉及到了化學反應原理以及實驗過程中問題的分析,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由問題分析反應原理的能力。
(1)分析工藝流程得出:反應①中當加入H2SiF6時,生成的氣體CO2和NH4F。
(2)NH4HCO3溶液呈中性的原因為:由于NH4HCO3電離出來的NH和HCO存在水解平衡,NH+H2O NH3·H2O+H+ HCO+H2O H2CO3+OH,兩者的水解程度基本相同,所以溶液呈中性。
(3)由于沉淀附著SO42—,只要證明SO42—洗干凈,即為沉淀洗滌干凈。則取洗滌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無現象,說明已經洗滌干凈;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沒有洗滌干凈。
(4)分析表中各項內容,只在進行對比試驗,由此得出各項為60℃ c1
(5)分析圖像,考慮溫度升高NH4F會分解或者NH4HCO3會分解,對該反應導致溶質的質量分數下降。
28. 耐火材料主要成分為MgO和A1O,某廠用蛭石(主要成份為:MgO、Fe2O3、A12O3、SiO2)作原料生產耐火材料。化學課外小組同學用蛭石進行了以下實驗:
Ⅰ.查閱資料得知0.1mol/L的離子濃度時,氫氧化物沉淀時的pH為
氫氧化物
Fe(OH)3
Mg(OH)2
AI(OH)3
開始沉淀時的pH
2.3
10.4
4.0
開始溶解:7.8
完全沉淀時的pH
3.7
12.4
5.2
完全溶解:10.8
Ⅱ.實驗流程如下(固體A、F為一種成份):
請回答以下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化學式:試劑I___________;固體F 。
(2)步驟②B生成C的離子方程式為 。
(3)要保證固體D雜質盡量少,步聚②調節溶液的pH合理范圍是 :
A.12.4~13 B.10~10.8 C.3.7~5.2
(4)固體D可用來生產合成氨的表面催化劑。右圖表示無催化劑時NH的百分含量隨時間變化曲線,請在圖上用虛線畫出有催化劑時的曲線。
(5)已知:N2 (g)+3H2 (g)===2NH3 (g) ΔH= -a kJ·mol-1
2H2O(1)===2H2 (g)+O2 (g) ΔH= +b kJ·mol-1
則NH3被O2氧化為N2和H2O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
(1) 稀鹽酸或稀硫酸 Al(OH)3
(2) Al3++4OH-===AlO2-+2H2O
(3) B
(4) 見右圖。
(5) 4NH3(g)+3O2(g)=2N2 (g)+6H2O (1) ΔH=(2a-3b) kJ·mol-1
解析:本題以實際的工業生產流程,考查了物質的除雜原理及方法、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計算等知識點,實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反應實質的聯系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能力。
(1)分析框圖流程,試劑I應該用于溶解礦樣的,根據礦樣成分,試劑I為稀鹽酸或稀硫酸;濾液C通過CO2得到,應為Al(OH)3。
(2)分析濾液成分,含有Mg2+、Fe3+、Al3+,步驟②所發生B生成C的離子方程式為:Al3++4OH-===AlO2-+2H2O
(3)根據各種氫氧化物沉淀是PH,得出固體D為氫氧化鎂,選擇溶液的pH合理范圍10~10.8 。
(4)根據反應中加愛如催化劑能夠加快反應速率,達到平衡是所需時間少,作圖如答案。
(5)根據蓋斯定律,得出NH3被O2氧化為N2和H2O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4NH3(g)+3O2(g)=2N2 (g)+6H2O (1) ΔH=(2a-3b) kJ·mol-1
29. (2010·佛山調研) X、Y、Z為不同短周期非金屬元素的氣態單質。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如下反應:Y+X→ 甲(g),Y+Z→ 乙(g)。甲、乙可化合生成離子化合物,甲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乙。
(1)X的結構式是 。
(2)磷在Z氣體中燃燒可生成液態丙分子,也可生成固態丁分子。已知丙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層均是8電子結構,丙的電子式是 。磷單質和Z單質反應生成1 mol丙時,反應過程與能量變化如圖Ⅰ所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3)某同學擬用圖Ⅱ所示裝置證明氧化性Z>I2,已知高錳酸鉀與乙的濃溶液反應生成Z,則a是 的水溶液。若僅將a換為甲的濃溶液,實驗時會產生大量白煙并有氣體單質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向一定濃度的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未見沉淀生成,若在通入SO2氣體的同時加入由甲和乙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的某純凈物,即可生成白色沉淀,該純凈物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N
(2) P(s)+3/2Cl2(g)=PCl3(l);△H= –306 kJ/mol

(3)淀粉KI或KI 8NH3+3Cl2=6NH4Cl+N2
(4)Cl2、NH3
解析:(1)常見的氣體單質有H2、O2、Cl2、N2、F2,根據Y+X→ 甲(g),Y+Z→ 乙(g)。甲、乙可化合生成離子化合物,甲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乙,推得甲、乙分別是NH3與HCl,所以X為N2,結構式為:N≡N。
(2)分析得出丙為PCl3,丁為PCl5,丙的電子式為。由圖I得出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P(s)+3/2Cl2(g)=PCl3(l);△H= –306 kJ/mol。
(3)分析圖II,在左側試管中產生Cl2,通入到右側試管中含有碘離子的溶液中,是的被氧化成I2,證明氧化性Z>I2。若Cl2與NH3反應,則反應方程式為:8NH3+3Cl2=6NH4Cl+N2。
(4)由于SO2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溶液中H+能夠溶解BaSO3,所以觀察不到沉淀生成。若滴加NH3中和H+,或加入Cl2具有氧化性,將SO32—氧化成SO42—,能夠生成白色沉淀。
30.(2010·珠海二模)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環境監測公報”指出,減少SO2的排放和生活廢水的處理是我國“十一五”期間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請回答下列問題:
(1)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某地區酸雨pH隨時間的變化如右圖所示。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地區酸雨pH隨時間增加而減小的原因 。
(2)新型氨法煙氣脫硫技術采用氨吸收煙氣中SO2(生成亞硫酸銨和亞硫酸氫銨),再用一定量的磷酸與所得溶液反應,在反應回收SO2后的混合物中通入適量的氨氣得到一種產品。該產品比用硫酸處理所得產品的用途有一明顯的優點,此優點為 。
(3)為進一步減少SO2的污染并變廢為寶,人們正在探索用CO還原SO2得到單質硫的方法來除去SO2。該方法涉及到的化學反應為:SO2+2CO=2CO2+Sx 、CO+Sx=COS、2COS+SO2=2CO2+Sx 。其中COS分子的空間構型為    。
(4)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細小的懸浮物,可加入某些物質使之聚集成較大的顆粒而沉淀。請你舉一種常見的能使生活污水中懸浮物聚沉的物質,其化學式為     。若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的氮化合物,通常用生物膜脫氮工藝進行處理:首先在消化細菌的作用下將NH4+氧化為NO3-:NH4++2O2=NO3-+2H++H2O,然后加入甲醇,NO3-和甲醇轉化為兩種無毒氣體。請寫出加入甲醇后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答案:(1)2H2SO3+O2=2H2SO4;(2)能得到復合肥磷銨(或復合化肥);(3)直線型;(4) KAl(SO4)2·12H2O或 FeSO4·7H2O, 6NO3-+5CH3OH+6H+=3N2↑+5CO2↑+13H2O。
解析:(1)亞硫酸在空氣中易被氧化,酸性增強。(2)亞硫酸銨或亞硫酸氫銨都既能與硫酸反應又能與磷酸反應,產物都有二氧化硫產生,不同之處是磷酸生成的是磷酸銨,它是復合肥。(3)COS與CO2是等電子體,后者空間構型是直線形,前者也是直線形。(4)明礬、綠礬是常見的絮凝劑;在酸性條件下,NO3-能氧化CH3OH生成兩種無毒氣體N2和CO2。
31.(2010·?余姚統測)飽和氯水與石灰石的反應是制取較濃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2005年的《化學教育》報道了如下實驗研究:
一、定性研究:
①在試管中加入過量的塊狀碳酸鈣,再加入約20 mL飽和氯水,充分反應,有少量氣泡產生,溶液淺黃綠色褪去;②過濾,將濾液滴在有色布條上,發現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強;③為了確定反應產物,將濾液分為三份,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第一份與石灰水混合,立即產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與稀鹽酸混合,立即產生大量無色氣體;
將第三份加熱,看到溶液變渾濁且有大量無色氣體產生。
經檢測,上述實驗中產生的無色氣體均為CO2。
請完成下列問題:
(1)反應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據上述實驗可推知,②的濾液中的溶質除CaCl2、HCIO外,還含有_________。
二、定量研究:
在圓底燒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網包住的過量塊狀碳酸鈣和150 mL飽和氯水,按如圖所示裝置實驗,待不再產生氣泡后,將塑料網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熱、煮沸燒瓶中的液體,直到量筒中的氣體不再增加。
請完成下列問題:
(3)為減少用裝置Ⅲ收集氣體過程中CO2因溶解而造成的損失,且水槽中仍然為水,請你對裝置Ⅲ進行改進,最簡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改進后的裝置進行上述實驗,測得塑料網內的碳酸鈣質量減少A g,總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CO2氣體B L,發現明顯小于。若不考慮實驗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誤差,從化學反應原理來看,導致這一大小關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后發現,裝置Ⅱ中的液體增多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動,HClO濃度增大
(2)Ca(HCO3)2
(3)在導管末端再連接長導管,使導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
(4)碳酸鈣與CO2反應生成的Ca(HCO3)2使生成CO2的物質的量小于
(5)從圓底燒瓶蒸出的水蒸氣在廣口瓶中冷凝、聚集
解析:本題是探索性的實驗,研究定性和定量的問題和平衡移動的知識及觀察能力、誤差分析能力。
由于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動,HClO濃度增大。過量的碳酸鈣與釋放出的CO2在水中反應生成Ca(HCO3)2。發現明顯小于,原因是CO2并沒有完全釋放出去。由Ⅰ到Ⅱ會有水蒸發出去,那么在Ⅱ中冷卻,所以Ⅱ中的液體增多了。
32. (2010·寧波月考)某化學課外小組用海帶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現用CCl4從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離兩種溶液。其實驗操作可分為如下幾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蓋好玻璃塞;
  C.檢驗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轉漏斗用力振蕩,并不時旋開活塞放氣,最后關閉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開活塞,用燒杯接收溶液;
  F.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層水溶液;
  G.將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開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靜置,分層。
  就此實驗,完成下列填空:
  (1)正確操作步驟的順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編號字母填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AG_______EF
  (2)上述E步驟的操作中應注意__________。上述G步驟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能選用CCl4從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B  D  H
(2)應使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及時關閉活塞,不要讓上層液體流出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以保證E操作時漏斗里的液體能夠流出
(3)CCl4與水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很多
解析:關鍵是掌握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只要對萃取、分液的操作步驟,即檢漏裝液振蕩靜置放液(先下后上)能夠在頭腦中迅速再現,便可根據題目中A、G、E、F的位置,填寫C、B、D、H的順序。
  第(3)問考查的是萃取的原理,要注意兩點:第一是兩種溶劑不能互溶;第二是溶質在這兩種溶劑中的溶解度要相差很大。
33. (2010·益陽二模)在已經提取氯化鈉、溴、鎂等化學物質的富碘鹵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藝流程生產單質碘:
(1)碘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__________族,第__________________周期。
(2)步驟①加Fe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步驟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生產流程中,可以利用的副產物是_________,考慮原料循環利用,若將該副產物制成生產所需的試劑,先后還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__來進行處理。
(5)甲物質見光易變黑,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6)分離I2和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ⅦA 5 (2)使碘化銀轉化成碘化亞鐵(FeI2)和單質銀
(3)2FeI2+3Cl2====2I2+2FeCl3
(4)Ag 稀硫酸、稀硝酸
(5)2AgI2Ag+I2
(6)萃取
解析:富碘鹵水中含有I-,Ag++I-====AgI↓,過濾水洗后的甲為AgI,加入Fe攪拌,可得Ag和FeI2,向其中通Cl2,發生2FeI2+3Cl2====2I2+2FeCl3,由于加入的Fe過量,所以先加入稀硫酸除去Fe,再加入稀硝酸與Ag反應制得AgNO3溶液。分離I2和FeCl3溶液方法是加入苯、汽油、CCl4等有機溶劑進行萃取。
34. (2010·武夷山統測)某學生課外活動小組利用右圖所示裝置分別做如下實驗:
(1)在試管中注入某紅色溶液,加熱試管,溶液顏色逐漸變淺,冷卻后恢復紅色,則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溶液;加熱時溶液由紅色逐漸變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試管中注入某無色溶液,加熱試管,溶液變為紅色,冷卻后恢復無色,則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溶液;加熱時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3氣逸出。
(2)溶有SO2氣體的品紅;SO2氣體逸出。
〖解析〗此題考查了學生由實驗現象判斷實驗原理的直覺和逆向思維能力。首先要審清實驗的裝置為一封閉的體系,受熱時,有氣體從溶液中逸出進入氣球,導致溶液的顏色變化;冷卻后,逸出的氣體又溶解在溶液中;另外要注意能使溶液在紅色和無色之間變化的物質在中學階段最常見的是酚酞和品紅。導致酚酞溶液在無色和紅色之間變化的氣體是堿性氣體——氨;導致品紅溶液在無色和紅色之間變化的氣體是SO2。
35.(2010·湖州二模)氧族元素的各種性質可歸納整理如下:
8O
16S
34Se
52Te
單質熔點/℃
-218.4
113
450
單質沸點/℃
-183
444.6
685
1 390
主要化合價
-2
-2,+4,+6
-2,+4,+6
原子半徑
逐漸增大
單質與H2反應情況
點燃時易化合
加熱化合
加熱難化合
不能直接化合
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1)硒的熔點范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碲的化合價可能有_____________。
(3)硫、硒、碲的氫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由強至弱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4)氫硒酸有較強的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還原性”),因此放在空氣中長期保存易變質,其可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業上Al2Te3可用來制備H2Te,完成下列反應方程式:
____Al2Te3+____( ) = _____Al(OH)3↓+_____H2Te↑
(6)右圖所示為氧族元素單質與H2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圖,其中a、b、c、d分別表示氧族中某一元素的單質,ΔE為相同物質的量的單質與H2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反應的熱效應)。則:b代表_______,d代表_______。(均寫單質名稱)
答案:(1) 113 ℃~450 ℃。 (2)-2,+4,+6。 (3)H2Te>H2Se>H2S。
(4)還原性,2H2Se+O2 = 2H2O+2Se (5)Al2Te3+6H2O = 2Al(OH)3↓+3H2Te↑ (6)硫,碲。
〖解析〗(1)分析表中信息,單質的熔點規律:從氧→碲依次升高,則硒單質的熔點范圍是113℃~450 ℃。
(3)同主族,其氫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與非金屬性強弱順序相反。
(5)據原子守恒,推得另一種反應物為水。
(6)與H2反應最易者應該是O2,所以放熱最多的a應該是O2;吸熱最多的d應該是最難反應的Te。
36.(2010·珠海二模)某無色溶液,其中可能存在的離子:Na+、Ag+、Ba2+、Al3+、AlO2- 、S2-、CO32 -、SO32 -、SO42 -。現取該溶液進行有關實驗,有如下結果,試回答有關問題:
(1)沉淀甲是________(寫化學式,下同)生成沉淀甲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乙是_________,生成沉淀乙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用一化學實驗來確定其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綜合上述信息,溶液中可以肯定存在的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2S2-+SO32 -+6H+ = 3S↓+3H2O。
(2)Al(OH)3,Al3++3HCO3- = Al(OH)3↓+3CO2↑。
(3)BaCO3或BaCO3~BaSO4混合物;向該沉淀中加過量的稀HNO3(或HCl),若沉淀全溶,說明只有BaCO3,若不全溶,說明還有BaSO4。
(4)S2-、SO32 -、AlO2- 、Na+。
〖解析〗確定沉淀甲是該題的關鍵:沉淀甲可能是AgBr或S,若是AgBr,S2-、SO32 -、CO32 -都不會大量存在,就不會有氣體放出,所以只能是S,即S2-與SO32 -反應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十堰市| 仙桃市| 开封县| 偃师市| 琼海市| 怀宁县| 长顺县| 昌平区| 吉水县| 浦东新区| 乡城县| 慈利县| 连州市| 芦溪县| 乌兰浩特市| 乌苏市| 保亭| 壤塘县| 将乐县| 万宁市| 正镶白旗| 措勤县| 建阳市| 唐山市| 伊春市| 纳雍县| 姚安县| 镇赉县| 大连市| 新乡市| 蒙城县| 炎陵县| 无棣县| 恩施市| 南雄市| 敦化市| 河津市| 安仁县| 图木舒克市| 库车县|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