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9單元·電化學基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9單元·電化學基

資源簡介

第9單元·電化學基礎·(高考真題+模擬真題)
高考真題
1.(2010全國卷1)右下圖是一種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示意圖。電池的一個點極由有機光敏燃料(S)涂覆在納米晶體表面制成,另一電極由導電玻璃鍍鉑構成,電池中發生的反應為:
(激發態)
下列關于該電池敘述錯誤的是:
A.電池工作時,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B.電池工作時,離子在鍍鉑導電玻璃電極上放電
C.電池中鍍鉑導電玻璃為正極
D.電池的電解質溶液中I-和I3-的濃度不會減少
【解析】B選項錯誤,從示意圖可看在外電路中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也即鍍鉑電極做正極,發生還原反應:I3-+2e-=3I-;A選項正確,這是個太陽能電池,從裝置示意圖可看出是個原電池,最終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應為把上面四個反應加起來可知,化學物質并沒有減少;C正確,見B選項的解析;D正確,此太陽能電池中總的反應一部分實質就是:I3-3I-的轉化(還有I2+I-I3-),另一部分就是光敏有機物從激發態與基態的相互轉化而已,所有化學物質最終均不被損耗!
【答案】B
【命題意圖】考查新型原電池,原電池的兩電極反應式,電子流向與電流流向,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原電池的總反應式等,還考查考生變通能力和心理素質,能否適應陌生的情境下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的問題等
【點評】本題立意很好,但是考查過為單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3月份江蘇省鹽城市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化學試題第17題(3)問,與此題極為相似的模型,這對一些考生顯得不公平!
2.(2010浙江卷)Li-Al/FeS電池是一種正在開發的車載電池,該電池中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2Li++FeS+2e-=Li2S+Fe 有關該電池的下列中,正確的是
Li-Al在電池中作為負極材料,該材料中Li的化合價為+1價
該電池的電池反應式為:2Li+FeS=Li2S+Fe
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Al-3e-=Al3+
充電時,陰極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
試題解析:
本題涵蓋電解池與原電池的主體內容,涉及電極判斷與電極反應式書寫等問題。根據給出的正極得電子的反應,原電池的電極材料Li-Al/FeS可以判斷放電時(原電池)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Al-3e-=Al3+。A、Li和Al分別是兩極材料。B、應有Al的參加。D、應當是陽極失電子反應。
本題答案:C
教與學提示:
原電池與電解池的教學一定要重視電極反應式書寫。電極反應式書寫是原電池和電解池內容或原理的核心。原電池的教學可以從原電池反應的總反應式:可以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因負極就是參加反應的電極)開始。電解池的教學要從外加電源的正負極,分析陽極(活性電極時本身參加反應)開始,最終獲得被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簡單記住:沸(負)羊(陽)羊(氧化)。
3.(2010廣東理綜卷)銅鋅原電池(如圖9)工作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正極反應為:Zn—2e-=Zn2+
B電池反應為:Zn+Cu2+=Zn2+ +CU
C 在外電路中,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
D 鹽橋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解析:Zn是負極,故A錯;電池總反應和沒有形成原電池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同,故B正確;
根據閉合回路的電流方向,在外電路中,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故C正確;在溶液中,陽離子往正極移動,故D錯誤。
答案:BC
4.(2010安徽卷)某固體酸燃料電池以CaHSO4固體為電解質傳遞H+,其基本結構見下圖,電池總反應可表示為:2H2+O2=2H2O,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通過外電路從b極流向a極
B.b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C.每轉移0.1 mol電子,消耗1.12 L的H2
D.H+由a極通過固體酸電解質傳遞到b極
答案:D
解析:首先明確a為負極,這樣電子應該是通過外電路由a極流向b,A錯;B選項反應應為O2+4e-+4H+=2H2O ; C沒有告知標準狀況。
5.(2010福建卷)鉛蓄電池的工作原理為:研讀 右圖,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K 閉合時,d電極反應式:
B.當電路中轉移0.2mol電子時,I中消耗的為
0.2 mol
C.K閉合時,II中向c電極遷移
D.K閉合一段時間后,II可單獨作為原電池,d電極為正極
【解析】答案:C
本題考查電化學(原電池、電解池)的相關知識
K閉合時Ⅰ為電解池,Ⅱ為電解池,Ⅱ中發生充電反應,d電極為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其反應式為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所以A正確。在上述總反應式中,得失電子總數為2e-,當電路中轉移0.2mol電子時,可以計算出Ⅰ中消耗的硫酸的量為0.2mol,所以B對。K閉合一段時間,也就是充電一段時間后Ⅱ可以作為原電池,由于c表面生成Pb,放電時做電源的負極,d表面生成PbO2,做電源的正極,所以D也正確。K閉合時d是陽極,陰離子向陽極移動,所以C錯。
6.(2010江蘇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鉛蓄電池在放電過程中,負極質量減小,正極質量增加
B.常溫下,反應不能自發進行,則該反應的
C.一定條件下,使用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并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
D.相同條件下,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減弱
【答案】A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相關的反應原理。A項,鉛蓄電池在放電過程中,負極反應為其質量在增加;B項,該反應是典型的吸熱反應,在常溫下不能自發進行;C項,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速率,不一定加快,同時它不能改變轉化率;D項,可知的氧化性大于,綜上分析可知,本題選AC項。
7.(2010江蘇卷)右圖是一種航天器能量儲存系統原理示意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系統中只存在3種形式的能量轉化
B.裝置Y中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C.裝置X能實現燃料電池的燃料和氧化劑再生
D.裝置X、Y形成的子系統能實現物質的零排放,并能實現化學能與電能間的完全轉化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電化學知識。A項,在該裝置系統中,有四種能量轉化的關系,即太陽能、電能、化學能和機械能之間的相互轉化;B項,裝置Y為氫氧燃料電池,負極電極反應為H2 -2e- + 2OH- = 2H2O;C項,相當于用光能電解水,產生H2和O2,實現燃料(H2)和氧化劑(O2)的再生;D項,在反應過程中,有能力的損耗和熱效應的產生,不可能實現化學能和電能的完全轉化。綜上分析可知,本題選C項。
8.(2010山東卷)對金屬制品進行抗腐蝕處理,可延長其使用壽命。
(1)以下為鋁材表面處理的一種方法:
①堿洗的目的是除去鋁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堿洗時常有氣泡冒出,原因是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將堿洗槽液中鋁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試劑中的______.。
a.NH3 b.CO2 c.NaOH d.HNO3
②以鋁材為陽極,在H2SO4 溶液中電解,鋁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陽極電極反應為____。取少量廢電解液,加入NaHCO,溶液后產生氣泡和白色沉淀,產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
(2)鍍銅可防止鐵制品腐蝕,電鍍時用銅而不用石墨作陽極的原因是______。
(3)利用右圖裝置,可以模擬鐵的電化學防護。
若X為碳棒,為減緩鐵的腐蝕,開關K應置于______處。
若X為鋅,開關K置于M處,該電化學防護法稱為_______。
解析:(1) ①冒氣泡的原因是Al與NaOH反應了,方程式為:2Al+2OH-+4H2O==2Al(OH)4-+3H2;
使Al(OH)4-生成沉淀,最好是通入CO2,加HNO3的話,沉淀容易溶解。
②陽極是Al發生氧化反應,要生成氧化膜還必須有H2O參加,故電極反應式為:2Al+3H2O-6e -Al2O3+6H+;加入NaHCO3溶液后產生氣泡和白色沉淀,是由于廢電解液中含有Al3+,和HCO3-發生了互促水解。
(2)電鍍時,陽極Cu可以發生氧化反應生成Cu2+。
(3)鐵被保護,可以是做原電池的負極,或者電解池的陰極,故若X為碳棒,開關K應置于N處,Fe做陰極受到保護;若X為鋅,開關K置于M處,鐵是做負極,稱為犧牲陽極保護法。
答案:(1)①2Al+2OH-+4H2O==2Al(OH)4-+3H2;c
②2Al+3H2O-6e -Al2O3+6H+;因為 Al3+和HCO3-發生了互促水解;
Al3++3HCO3-== Al(OH)3↓+CO2↑
(2)陽極Cu可以發生氧化反應生成Cu2+
(3)N 犧牲陽極保護法。
9.(2010安徽卷)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使回收利用鋰貨源成為重要課題: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廢舊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鋁箔上)進行資源回收研究,設計實驗流程如下:
(1)第②步反應得到的沉淀X的化學式為 。
(2)第③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3)第④步反應后,過濾Li2CO3所需的玻璃儀器有 。
若過濾時發現濾液中有少量渾濁,從實驗操作的角度給出兩種可能的原因:
、 。
(4)若廢舊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含LiNB2O4的質量為18.1 g第③步反應中加入20.0mL3.0mol·L-1的H2SO4溶液。定正極材料中的鋰經反應③和④完全為Li2CO3,剩至少有 Na2CO3參加了反應。
答案:(1)Al(OH)3
(2)4 LiMn2O4+O2+4H+=4Li++8MnO2+2H2O
(3) 漏斗 玻璃棒 燒杯 ; 濾紙破損、濾液超過濾紙邊緣等
(4)5.3
解析:第一步就是鋁溶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 第二步就是偏鋁酸鈉與二氧化碳生成氫氧化鋁,第三步是氧化還原反應,注意根據第一步反應LiMn2O4不溶于水。
第(4)小題計算時要通過計算判斷出硫酸過量。
10.(2010四川理綜卷)碘被稱為“智力元素”,科學合理地補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碘酸鉀(KIO3)是國家規定的食鹽加碘劑,它的晶體為白色,可溶于水。碘酸鉀在酸性介質中與過氧化氫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單質碘。以碘為原料,通過電解制備碘酸鉀的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碘是 (填顏色)固體物質,實驗室常用
方法來分離提純含有少量雜質的固體碘。
(2)電解前,先將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過量氫氧化鉀溶液,溶解時發生反應:
3I2+6KOH=5KI+KIO3+3H2O,將該溶液加入陽極區。另將氫氧化鉀溶液加入陰極區,電解槽用水冷卻。
電解時,陽極上發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 ;陰極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3)電解過程中,為確定電解是否完成,需檢驗電解液中是否有I—。請設計一個檢驗電解液中是否有I—的實驗方案,并按要求填寫下表。
要求:所需藥品只能從下列試劑中選擇,實驗儀器及相關用品自選。
試劑:淀粉溶液、碘化鉀淀粉試紙、過氧化氫溶液、稀硫酸。
實驗方法
實驗現象及結論
(4)電解完畢,從電解液中得到碘酸鉀晶體的實驗過程如下:
步驟②的操作名稱是 ,步驟⑤的操作名稱是 。步驟④洗滌晶體的目的是

答案:(1)紫黑色 升華
(2)
有氣泡產生
(3)
實驗方法
實驗現象及結論
取少量陽極區電解液于試管中,加稀硫酸酸化后加入幾滴淀粉試液,觀察是否變藍。
如果不變藍,說明無。(如果
變藍,說明有。)
(4)冷卻結晶 干燥 洗去吸附在碘酸鉀晶體上的氫氧化鉀等雜質
解析:(1)考查物質的物理性質,較容易。(2)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失電子。陰極區加入氫氧化鉀溶液,電解氫氧化鉀實質是電解水。(3)考查I-的檢驗此題借助與碘單質遇淀粉變藍色這一特性,要設法將碘離子轉化為碘單質。(4)考查實驗的基本操作。要求考生對整個流程分析透徹。
模擬新題
1. 2010年廣東高考化學預測試題(一)下列反應不可用于設計原電池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CH3OH+3O2→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答案】A
【解析】原電池反應必須是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A選項中的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2. 2010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學質量檢測將炭粉和鐵粉均勻混合,撒入內壁分別用氯化鈉溶液和稀醋酸溶液潤濕過的具支試管中,并按下圖裝置好儀器,觀察下圖,示意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原電池和金屬腐蝕。A中發生析氫腐蝕,水面下降。B中發生吸氧腐蝕,水面上升。D中試管未塞。
3.2010年長春市高中畢業班第一次調研測試用銅片、銀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導線和鹽橋(裝有瓊脂—KNO3的U形管)構成一個原電池(如右圖)。以下有關該原電池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在外電路中,電子由銅電極流向銀電極
②正極反應為:
③實驗過程中取出鹽橋,原電池仍繼續工作
④將銅片浸入AgNO3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與該原電池反應相同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及構造。從結構看,Cu棒做為原電池的負極,Ag棒做為原電池的正極,該電池的反應原理為:Cu + 2Ag+ = Cu2+ + 2Ag。①在外電路中,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②正極反應為:Ag+ + e- = Ag,③實驗過程中取出鹽橋,不能形成閉合電路,原電池不能繼續工作,將銅片浸入AgNO3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為Cu + 2Ag+ = Cu2+ + 2Ag。綜上分析可知,本題選B項。
4.(2010·淮北二模)一種碳納米管(氫氣)二次電池原理如右圖,該電池的電解質為6mol/LKOH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儲存H2的碳納米管作電池負極
B.放電時負極附近pH減小
C.放電時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為:NiO(OH)+H2O+e-=Ni(OH)2 +OH-
D.放電時,電池反應為2H2+O2=2H2O
【答案】D
【解析】電池中H2燃燒時,作原電池的負極,A項正確;負極反應:H2+2OH- -2e-=2H2O,負極附近溶液堿性降低,B項正確;根據圖示知,正極NiO(OH)發生還原反應,C項正確;電池反應為2NiO(OH)+H2=2Ni(OH)2,D項錯誤。
5.安徽師大附中2009-2010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2006年,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能夠給電子設備提供動力的 生物燃料電池。該電池包括兩個涂覆著酶的電極,它們處于充滿空氣和少量氫氣的玻璃槽中。由于氣體可以混合從而省去了昂貴的燃料隔離膜,其工作原理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左邊為該電池的負極
B.該電池可在高溫環境下使用
C.該電池負極反應為:H2—2e-=2H+
D.該電池正極反應為O2+4e-=2O2-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原電池電極的判斷和電極方程式的書寫。根據圖示可知,該過程中H2失去電子 轉化為氫離子,氧氣得到電子最終轉化為水,因此通入氫氣的一極為負極,通入氧氣的一極為正極,A項錯誤;由于使用了酶,因此不能在高溫下進行,B項錯誤;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H2—2e-=2H+,C項正確;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D項錯誤。
6.2010·杭州月考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以固體氧化物作為電解質,其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關于固體燃料電池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極b為電池負極,電極反應式為:O2+4e-=2O2-
B.固體氧化物的作用是讓電子在電池內通過
C.若H2作為燃料氣,接觸面上發生的反應為:H2+2OH--2e-= 2H2O
D.若C2H4作為燃料氣,接觸面上發生的反應為:C2H4+6O2--12e-= 2CO2+2H2O
【答案】D 【解析】據判斷電極的方法可知,充入燃料氣的a極為負極,A項錯。電子不會在內電路移動,B項錯。若燃料氣為H2,其負極反應中不會有OH-參與反應,因電解質是氧化物,應是O2-參與反應:H2+O2--2e- = H2O,C項錯。D項中以O2-參與反應,正確。
7.2010年廣東高考化學預測試題(一)有人設計將兩根鉑絲做電極插入到KOH溶液中,然后在兩極上分別通過甲烷和氧氣而構成燃料電池。該電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2KOH====K2CO3+3H2O,則關于此燃料電池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1個電子所帶電量為1.6×10-19C)
A.通過甲烷的電極為電池的負極,通過氧氣的電極為正極
B.在標準狀況下,每消耗5.6 L O2,可向外提供2.4×104 C的電量
C.通過甲烷電極的電極反應為:CH4+10OH--8e-==CO32-+7H2O
D.放電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升高
【答案】BD
【解析】原電池的正極發生還原反應,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這里的燃料電池電極反應為:負極:CH4+10OH--8e-==CO32-+7H2O正極:O2+2H2O+4e-==4OH-由此可見A、C正確。由正極的電極反應可知,O2~4e-,所以5.6 L O2消耗時可向外提供電量為:5.6/22.4×4×6.02×1023×1.6×10-19=9.6×104 C故B選項不正確。從原電池總反應可知放電一段時間后,由于KOH→K2CO3,故溶液的堿性減弱,pH下降,故D選項不正確。
8.安徽省合肥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理綜試題燃料電池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下列對乙烷、空氣、KOH溶液組成的燃料電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通入乙烷的一極是負極,電極反應為:C2H6+4H2O+14e— = 2CO2 + 14H+
B.該燃料電池工作過程中電解質溶液pH值逐漸增大
C.在電路中轉移1.4mol電子時,有標準狀況下2.24L乙烷發生反應:
D.OH—在溶液中向正極移動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了有關燃料電池中電極反應式的書寫、電解質溶液酸堿性變化及有關計算。反應其總反應為:2C2H6+7O2+8KOH=4K2CO3+10H2O,從總反應可知氧氣得到電子被還原,作為原電池的正極,乙烷作為原電池的負極失去電子,所以我們可以寫出該原電池的正極反應:O2+2H2O+4e-=4OH-,在得失電子數目相等的情況下用總反應減去正極反應就可以得到負極反應:C2H6-14e-+18OH-=2CO32-+12H2O;在放電時,負極是乙烷,根據電極反應可知需要消耗掉氫氧根離子,所以負極的pH只能是降低;從負極反應式,不難得出每消耗1mol乙烷,需要失去14mol電子;放電過程中負極區不斷消耗OH-,故OH-在溶液中向負極移動。
9.蘇州市2010屆高三調研測試鉛蓄電池在現代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其電極材料是Pb和PbO2,電解液是硫酸溶液。現用鉛蓄電池電解飽和硫酸鈉溶液一段時間,假設電解時溫度不變且用惰性電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蓄電池放電時,每消耗0.1molPb,共生成0.1mol PbSO4
B.電解硫酸鈉溶液時的陽極反應式為:4OH- ― 4e- = 2H2O + O2↑
C.電解后,硫酸鈉溶液中有晶體析出,但c(Na2SO4)會變小
D.蓄電池放電一段時間后其電解液中H2SO4的濃度、密度都變小
【答案】BD
【解析】本題考查的電化學知識,難易度中等。
蓄電池放電時,電極反應為:負極:Pb – 2e- + SO42- = PbSO4,正極:PbO2 + 2e- +4H+ + SO42-=PbSO4 + 2H2O,故每消耗0.1molPb,共生成0.2mol PbSO4,A項錯;B項正確;C項,電解硫酸鈉溶液,相當于電解水,但原溶液是飽和溶液,溫度不變,c(Na2SO4)也不變,C項錯誤;放電一段時間后,要消耗硫酸,故電解液中H2SO4的濃度、密度都變小,正確。
10. (2010·黃山三模)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以固體氧化物(能傳導O2-)作為電解質。其工作原理如右圖所示,下列關于固體燃料電池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電極b為電池負極,電極反應式為:O2+4e-=2O2-
B.固體氧化物的作用是讓電子在電池內通過
C.若H2作為燃料氣,則接觸面上發生的反應為:
H2+2OH--4e-=2H++H2O
D.若C2H4作為燃料氣,則接觸面上發生的反應為:
C2H4+6O2--12e-=2CO2+2H2O
【答案】D。
【解析】分析題意及圖解,通入燃料氣的一極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若以H2為燃料,因電介質為固體,因能傳導O2-,才會形成閉合回路,不會有水生成,A、B、C均錯誤;通入空氣或氧氣的一極為正極,若以C2H4作為燃料氣,則接觸面上發生的反應為:C2H4+6O2--12e-=2CO2+2H2O。
11.(2010·阜陽三模)某同學按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電解過程中,銅電極上沒有H2產生
B.電解初期,主反應方程式為:Cu+H2SO4CuSO4+H2↑
C.電解一定時間后,石墨電極上有銅析出
D.整個電解過程中,H+的濃度不斷增大
【答案】D 〖解析〗Cu與電源正極相連,為陽極,始終是Cu溶解(成為Cu2+),A項正確。陰極(石墨)反應:2H++2e- = H2↑(起始),隨著電解,Cu2+濃度增大,并移向陰極,因Cu2+的氧化性大于H+,故陰極上是先H+放電、后Cu2+放電,B項、C項正確。在整個電解過程中,起始時H+的濃度不斷減小,隨后基本保持不變,D項錯。
12. (2010·日照統測)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徐光憲教授,是我國理論化學和稀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以表彰他在稀土理論方面作出的貢獻。稀土鈰(Ce)元素主要存在于獨居石中,金屬鈰在空氣中易氧化變暗,受熱時燃燒,遇水很快反應并產生氣體。已知:鈰常見的化合價為+3和+4,且Ce4++Fe2+=Ce3++Fe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Pt作陰極,Fe作陽極,電解熔融CeO2,可在陽極獲得鈰
B.將少量的碘化亞鐵溶液滴加到Ce(SO4)2溶液中,其離子方程式為:
Ce4++Fe2+=Ce3++Fe3+
C.金屬鈰著火,可采用普通的泡沫滅火器滅火
D.金屬鈰可浸于煤油中保存,儲存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要遠離火種和熱源
【答案】D
【解析】D項正確:由題給信息知,“金屬鈰在空氣中易氧化變暗,受熱時燃燒,遇水很快反應并產生氣體。”
A項中,用鉑作陰極,Fe作陽極,電解熔融CeO2,陽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Fe-2e-=Fe2+,不可能獲得鈰,A不正確。B項中,將少量的FeI2溶液滴加到Ce(SO4)2溶液中,由于還原性I->Fe2+,其離子方程式應為:3Ce4++Fe2++2I-=3Ce3++Fe3++I2。C項中,金屬鈰著火,不能用普通泡沫滅火器滅火,因為Al3++3HCO3-Al(OH)3↓+3CO2↑,使金屬鈰遇水很快反應產生氣體。
13.(2010·煙臺二模)用惰性電極電解一定質量的某濃度的NaCl溶液,一段時間后停止電解。此時若加入100g36.5%的濃鹽酸,所得溶液正好與原溶液完全相同,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r/>A.電解過程中,兩極所得到的氣體,在相同的條件下體積相等
B.電解過程中,在相同的條件下,陽極所得到的氣體的體積比陰極的大
C.電解過程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約為8mol
D.原某濃度的NaCl溶液中溶有117gNaCl
【答案】C。
【解析】C項正確:電解NaCl溶液后僅需補充HCl即可復原,現加入100g36.5%的濃鹽酸,n(HCl)=1mol,n(H2O)=3.5mol;由HCl+NaOH=NaCl+H2O知,原NaCl溶液有58.5gNaCl,D不正確;電解分兩步,第一步:2NaCl+2H2OCl2↑+H2↑+2NaOH,轉移1mol電子,陽極產生Cl20.5mol,陰極產生H20.5mol,第二步:2H2OO2↑+2H2↑轉移電子7mol,陽極產生O21.75mol,陰極產生H23.5mol。綜上分析:陽極產生Cl2和O2共2.25mol,陰極產生H2共4mol,故A、B不正確;總共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n(e-)=1mol+7mol=8mol。
14.(2010·漢中聯考)用鉛蓄電池電解苦鹵水(含C1-、Br-、Na+、Mg2+)的裝置如圖所示(a、b為石墨電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鉛蓄電池負極的反應式為:Pb-2e- = Pb2+
B.鉛蓄電池放電時,B極質量減輕,A極質量增加
C.鉛蓄電池充電時,A極應與外電源負極相連
D.電解苦鹵水時,a電極首先放電的是Br-
【答案】D 〖解析〗鉛蓄電池放電時:負極反應為Pb-2e-+SO42 - = PbSO4,A項錯;B極為正極,從其電極反應PbO2+2e-+SO42 -+4H+ = PbSO4+2H2O知,正極質量增加,所以B項錯。充電時,A極(正極)應接電源的陽極,C項錯。D項中,a極為陽極,溶液中的陰離子失電子,據離子放電順序知Br->Cl-,所以D項正確。
15.山東省濰坊市2010年高考模擬某同學按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A、B為兩種常見金屬,它們的硫酸鹽可溶于水。當K閉合時,SO42-從右向左通過交換膜移向A極。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溶液中c(A2+)減小
B.B的電極反應:B→B2++2e-
C.y電極上有H2產生,發生還原反應
D.反應初期,x電極周圍出現白色膠狀沉淀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是相關電化學知識。較難。依據題意,結合示意圖,可知,左裝置為原電池,右裝置為電解池,K閉合時,SO42-從右向左,可判斷:A為原電池負極,B為原電池正極,與A相連的x是電解池的陰極,與B相連的y是電解池的陽極。A項,A – 2e- = A2+,故c(A2+)增大,A項錯誤;B電極本身不參與反應,B項錯誤;y極發生氧化反應,2Cl- - 2e-=Cl2,C項錯誤;D項,開始時,2H2O + 2e- = H2↑ + 2OH-,Al3+ + 3OH- = Al(OH)3↓,故D項正確。
16.(2010·青島聯考)工業上利用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所得產物再溶于水的方法制得鹽酸,流程復雜且造成能量浪費。有人設想利用原電池原理直接制備鹽酸的同時,獲取電能,假設這種想法可行,下列說法肯定錯誤的( )
A.兩極材料都用石墨,用稀鹽酸做電解質溶液 B.通入氫氣的電極為原電池的陰極
C.電解質溶液中的陽離子向通氯氣的電極移動
D.通氯氣的電極反應為Cl2+2e—=2Cl—
【答案】B
【解析】利用原電池原理制備鹽酸,氫氣作負極,氯氣作正極,B錯;D對;原電池中的電解質溶液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即向通氯氣的電極移動,C對;由于氫氣和氯氣是兩種氣體,電極材料必須借助于石墨電極,可用稀鹽酸做電解質溶液,A對;因此,選B。
17.2010年天津市濱海新區五所重點學校高三畢業班聯考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電解池的陽極上發生氧化反應,陰極上發生還原反應;
B.原電池跟電解池連接后,電子從電池負極流向電解池陽極;
C.電鍍時,電鍍池里的陽極材料發生氧化反應;
D.原電池中鹽橋的存在可以保持電解質溶液的電中性,從而產生持續穩定的電流
【答案】B
【解析】電解時,陰離子移向陽極,在陽極上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陽離子移向陰極,在陰極上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故A正確;原電池跟電解池連接后,電子從原電池的負極流向電解池陰極,故B錯誤;電鍍時,電鍍池里的陽極材料是鍍層的主要成分,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在陰極(鍍件)上發生還原反應,故C正確;鹽橋的作用就是傳遞離子防止不同容器中的不同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保持電解質溶液的電中性,從而產生持續穩定的電流,故D正確。
18.2010年安慶市高三第二學期重點中學聯考理綜鎂及其化合物一般無毒(或低毒)、無污染,鎂電池放電時電壓高且平穩,因而越來越成為人們研制綠色電池所關注的重點。有一種鎂二次電池的反應為:xMg +MO3S4 MgxMO3S4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放電時Mg2+ 向正極遷移
B、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為MO3S4 + 2xe— == MO3S42x—
C、放電時MO3S4發生氧化反應
D、充電時陰極的電極反應為xMg2+ + 2xe— == x Mg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電化學及電極反應。(1)在原電池中,放電時陽離子向正極遷移,陰離子向負極遷移。電極反應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x Mg- 2xe— == xMg2+ ;正極,發生還原反應,MO3S4 + 2xe— == MO3S42x—。 綜上分析可知,本題選C項。
19.安徽師大附中2009-2010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電解池的陰極和原電池的負極上都發生氧化反應
B.鍍層破損后,鍍錫鐵板比鍍鋅鐵板更耐腐蝕
C.用惰性電極電解KOH溶液,陰、陽兩極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
D.用惰性電極電解飽和NaCl溶液,若有1mol電子轉移,則生成1molNaOH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了電化學的知識,試題難度中等;在電解池的陰極,陽離子放電,發生還原反應,A項錯誤;鍍層破損后,鍍鋅鐵板更耐腐蝕,因為鋅做負極,鐵做正極被保護,B項錯誤;惰性電極電解KOH溶液實際是電解水,在陰極產生H2,在陽極產生O2,二者體積比為2:1,C項錯誤;根據電解NaCl的方程式:2NaCl+2H2O2NaOH+Cl2↑+H2↑可知,每轉移1mol電子,生成1molNaOH,D項正確。
20.(2010·常州二模)三氧化二鎳(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電池,其電解法制備過程如下:用NaOH調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適量硫酸鈉后進行電解。電解過程中產生的Cl2在弱堿性條件下生成ClO-,把二價鎳氧化為三價鎳。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可用鐵作陽極材料
B.電解過程中陽極附近溶液的pH降低
C.陽極反應方程式為:2Cl--2e-=Cl2
D.1 mol二價鎳全部轉化為三價鎳時,外電路中通過了1 mol電子。
【答案】A 〖解析〗電解時陽極產生Cl2,電極反應式為2Cl--2e-=Cl2,,故C項對;同時可知陽極應是惰性電極,否則溶液中的Cl-不可能失電子,故A項錯。B項,陽極產生的Cl2與原堿性溶液反應,溶液中c(OH-)減小,溶液的pH降低,故B正確。根據電子守恒即可判定D項正確。
21.延邊二中2010屆高三第三次階段性測試依據氧化還原反應:2Ag+(aq) + Cu(s) == Cu2+(aq) + 2Ag(s)設計的原電池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電極X的材料是??????????? ;電解質溶液Y是??????????? ;
(2)銀電極為電池的??????????? 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 ;
X電極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 ;
【答案】
(1).銅;硝酸銀溶液 (2).正, Ag+ + e- = Ag;Cu – 2e- = Cu2+
【解析】本題是一道電化學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電化學(原電池)的結構的掌握,電極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考查學生的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根據原電池有兩個半電池組成的特點,結合總的化學反應可知X為Cu,Y為AgNO3溶液,同時Cu為原電池的負極:Cu – 2e- = Cu2+,Ag為原電池的正極:Ag+ + e- = Ag。
22.(2010·淮南二模)熔融鹽燃料電池具有高的發電效率,因而受到重視,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鹽混合物作電解質,CO為陽極燃氣,空氣與CO2的混合氣為陰極助燃氣,制得在650 ℃下工作的燃料電池,完成有關的電池反應式。
陽極反應式:2CO+2CO32 - = 4CO2+4e-;
陰極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電池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2CO2+4e- = 2CO32 -; 2CO+O2 = 2CO2。
〖解析〗原電池的反應原理,其實質是把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通過導線形成電流。本題是CO失電子,應在負極(即陽極)上進行;O2得電子應在正極(即陰極)上進行,形成O2-,再與陰極助燃氣CO2結合生成CO32 -:O2+4e-+2CO2 =2CO3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藁城市| 获嘉县| 柘荣县| 涟源市| 天峨县| 平武县| 新巴尔虎右旗| 湘潭市| 芷江| 永寿县| 阿拉善右旗| 武陟县| 庆云县| 咸宁市| 平顶山市| 高雄县| 桓仁| 班戈县| 台山市| 湖州市| 土默特右旗| 清新县| 祁东县| 牡丹江市| 辽源市| 玉田县| 仁布县| 安丘市| 庆阳市| 垫江县| 于田县| 灌南县| 淄博市| 赣州市| 阿坝县| 邵阳市| 云和县| 井冈山市| 东明县| 陵川县| 凤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