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怎樣對化學測驗數據進行處理(二)二、數據特征量的計算上述圖表只是一種粗略、直觀的概括,為了進一步分析研究,要計算出反映數據特征的量數,如集中量、差異量、相關量等。(一)集中量集中量中以算術平均數用途最廣。它的計算式為:其中,f1——第i組數據的頻數,Xi——第i組組中值,N——總頻數(N=Σfi)當原始數據較多或分組較多時,可以通過有統計功能的計算器或計算機幫助運算。具體的使用方法參見各計算器的使用說明。(二)差異量研究數據分布不僅要考察它的集中趨勢,還要考察分數的離散程度、變化的大小,即差異量。教育統計中常用的差異量有全距、方差和標準差等。全距計算方便,但它受兩端數據的影響太大,沒考慮中間數值差異,感應不靈敏。方差和標準差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兩個差異量數。方差是離差平方和的算術平均數,用σ2(或S2)表示:N——總頻數方差考慮了所有數據的變異性,在理論研究上有重要價值,也方便了代數運算。但方差與原數據單位不一致,因此將方差開平方后得到的標準差σ(或S)在實際中使用更多些。Xc──組中值,f──各組頻數,標準差可以用有統計功能的計算器或計算機方便地算得。若兩組數據測量單位不同(如兩門不同學科、平均數相差較大的測量),不能直接利用標準差的大小來比較差異程度,而應用使用相對差異量——差異系數。差異系數是標準差與算術平均數的百分比,這是一個沒有單位的相對量,用Cv表示:利用差異系數可以比較不同學科或不同班級考試的差異程度,還能用于判斷學習分化程度:若Cv≤9%,可以認為沒有分化現象,若Cv≥18%,則分化現象顯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