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一、知識清單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怎樣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中華文化的力量表現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愛國主義的相關知識中華民族精神不斷豐富和發展為什么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怎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二、易錯易混1、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沒有區別。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在于漢字和史書典籍。3、漢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4、中華文化呈現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5、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盤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6、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總和。7、中華文化的力量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決定力量。8.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9.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結晶。三、構建知識體系 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2017·天津卷)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主題展覽”,通過大量珍貴的圖片和實物,全景式展現了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下列表述與該展覽主題最為貼切的是( )A.繼承革命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 B.營造文化氛圍,促進文化創新C.傳承歷史文化,展現時代精神 D.堅定理想信念,推動文藝繁榮2.(2017·全國卷Ⅱ)近年來,大批中國游客到俄羅斯參觀“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斯莫爾尼宮、列寧墓等,感受俄羅斯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毛澤東故居等中國紅色旅游項目越來越受到俄羅斯人的喜愛。中俄兩國之間紅色旅游發展得益于兩國的紅色文化( )①是推動兩國文化發展的主導因素 ②是滿足兩國民眾文化需求的重要資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內涵又具有鮮明特色 ④規定著各民族文化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17·天津卷)靜止的時候,凝固著威嚴和莊重;走動的時候,流露出飄逸和灑脫。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交領右衽、系帶寬袖,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從黃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著相對一致的風格和形制,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詩書禮樂”。透過漢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文化 ②一個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 ③文化對人們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的影響 ④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相對穩定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2017·江蘇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扁鵲提出了“望、聞、問、切”的診療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此后,中醫藥在不斷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豐富發展自己的同時,也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成員中已有103個認可使用針灸。這充分說明( )A.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源遠流長 B.文化交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C.文化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D.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5.(2018·江蘇卷) 笙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樂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它那金聲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剛直勁節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獨特音色,承載了“和”“德”“清”“正”的美學精神,成為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材料表明,優秀傳統文化( )A.對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B.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源泉和動力C.是維系中華民族生存的精神紐帶 D.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6. (2018年高考全國1卷)近年來,某市發掘傳統中醫藥文化資源,堅持“以藥立市”,大力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現已建有全國規模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形成了涵蓋中藥材種植,中藥研發、生產、流通,中醫藥文化傳播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體系。該市大力發展現代中醫藥產業的文化意義在于①創新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開創了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新局面③推動傳統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 ④促進中醫藥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發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 中華民族精神產生于先秦時期,到漢代基本確立,此后不斷發展。《史記》正好是先秦至漢武帝時代中國歷史最為豐富的載體。《史記》所記的屈原愛祖國、寧死不屈,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奮不顧身維護國家尊嚴,霍去病為國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輸財助邊、濟國家之困,李廣反擊匈奴、保家衛國等,這些都A. 積淀在中國長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體現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B. 成為能脫離社會的一種抽象存在,鑄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C. 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財富,需要在新時代續寫新的篇章D. 體現了憂患愛國的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應大力弘揚8.五十多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塞罕壩精神①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不斷豐富和發展②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③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④能夠轉化為民族振興的強大物質力量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蒙古族的馬頭琴,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獻哈達儀式,維吾爾族的舞蹈等,都極具民族特色,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①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②中華民族特性的具體體現③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 ④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北京舊城四合院空間逐漸破碎化,隨著那些曾經的老房子的消失,它們獨特的四合院生活方式及傳統的胡同文化也悄然逝去。這說明在舊城區重建過程中應①加強對歷史建筑的保護,不失文化載體 ②將整個城區統籌規劃,不失文化靈魂③全面復原舊城區原貌,還原特定歷史環境 ④發揮傳統建筑的經濟功能,助推城市經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二、材料題11. 十年篳路藍縷,“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怡情養志、涵育文明中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中華古籍文獻歷時三千多年,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維系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古籍既是中華文化厚重記憶的載體,又是繼承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依據。從2007年到2017年這十年間,先后組織實施了“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等多個古籍整理項目。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項目,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對珍貴典籍進行通俗闡述和大眾導讀。讓沉睡千年的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為當代中國的文化傳承提供有力支撐。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結合材料說明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理由。(9分)12.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對“中華民族精神”做出了高度凝練與清晰闡釋。所謂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這一“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涵括“四種偉大精神”,亦即“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與“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已然化為“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提供著并必將繼續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主席強調,人民偉大,是為人民靠奮斗創造了偉大歷史;民族偉大,是因為偉大民族靠奮斗改變了寥廓命運;民族精神偉大,是因為偉大的民族精種引領了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奮斗精種,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偉大的民族精神引領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的理解。(12分)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單元學案參考答案1—5ACBAD 6—10DDBAA11.①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②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加強古籍保護,是維系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③加強古籍保護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文化發展責任的主動擔當,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2. ①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③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與偉大夢想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④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引領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12分,每點3分)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單元學案參考答案1—5ACBAD 6—10DDBAA11.①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②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加強古籍保護,是維系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③加強古籍保護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文化發展責任的主動擔當,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2. ①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③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與偉大夢想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④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引領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12分,每點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