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主題《走進法治天地》 ——為爭做遵紀守法好公民建言獻策 姓名: 班級: 小組: 評價: 【學習目標】1. 研讀文本,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出法律的特征以及我們的生活與法律的關系。2. 為中學生如何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3. 與同學們分享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具體做法。【學習任務】為我們班級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爭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建言獻策。“我”的一天下面是班級中小歐同學的一天生活記錄:6:30 吃早餐,發現昨天買的牛奶是過期的,心想放學后要去超市找賣家;7:00 公交車上,車上的一名小伙子因不給老人讓座,和老人吵起來了;7:20 快到學校時才想起今天要值日,糟糕,要遲到了,過馬路時發現車還很遠,果斷闖紅燈;8:45 第一節課下課,同桌小張因與同學打架,根據學校的學生管理規定,小張被學校開除,聲淚俱下;12:00 放學回家,路過鄰居家,小李的父母又吵架了…… 14:30 地理課上,課上討論環境污染問題的產生原因,想到家附近的工廠排放污水,廢氣,臭氣熏天;17:30 放學回家,媽媽不高興,她跟我說,奶奶很孤單要搬到家里來住,可是小時候都沒有幫助媽媽帶孩子,為家庭沒做任何貢獻,為什么贍養她。20:OO 和同桌小張QQ聊天,小張說爸爸媽媽要讓他輟學打工。21:00 在私企上班的姐姐回到家,一臉不悅,說連續加班一周,但是沒有加班費。 21:20 瀏覽新聞網頁《盤點: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打掉了多少“老虎”“蒼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獲得快速發展,國家實力迅速增強,但腐敗現象也呈現出易發多發的勢頭。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會上,剛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指出:“近年來我們黨內發生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性質非常惡劣,政治影響極壞,令人觸目驚心。”正因如此,黨和國家著眼于新的形勢任務,把反腐敗斗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2012年12月6日,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這是黨的十八大以后落馬的第一位省部級干部,當時就引起輿論高度關注。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端,5年來,黨中央“刮骨療毒”式的反腐決心和勇氣,一次次刷新了人們的認識。截至2016年底,中央紀委共立案審查中管干部240人,打破所謂“刑不上大夫”的猜想。從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人數和審查高級干部人數看,連年創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新高。從分布地域看,查處的高級干部覆蓋了31個省區市。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蘇榮、周本順、白恩培、蔣潔敏……一群“大老虎”紛紛落馬。法網恢恢,疏而不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問題導思】根據上面的情景體驗,結合自己的認識和思考,完成下面的任務:1.從日出清晨到日落黃昏,從呱呱墜地到白發暮年,法律與我們如影隨形,相伴一生,小歐一天都與哪些法律擦肩而過?你還知道哪些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2.結合教材P85-86的“探究與分享”,思考為什么我們的生活需要法律?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蒼蠅”一起打,成效顯著,簡要分析上述材料體現了法律的那些特征?4.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法律的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是如何體現的?請再列舉2-3個事例說明法律的作用。“法制教育”主題班會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定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為了更好的學習法律知識,幫助同學們樹立法治意識,我們奎文實驗初中積極開展了“法治教育系列教育活動”,初一(9)班的全體同學踴躍參加到這活動中去,舉行了一次以“法制教育”為內容的主題班會。作為班級的一員,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以下任務內容。【標新立異】(1)請你為主題班會設計一個主題。【觀點辨析】有人認為,只要不違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2)你贊成這一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我思我悟】(3)請你談談開展本次主題班會給你帶來的一些體會或啟示。 陳某的故事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幫游手好閑的“朋友”后,逐漸無心學習,不完成作業,經常曠課。開始時,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曾因偷校的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在社會上偷竊財物、參加賭博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錢到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就作案多起,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準則分析】(1) 從陳某失足的軌跡來看,他的行為受到過什么準則制約?這些準則有什么不同?【案例啟示】(2) 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淪為“階下囚”,你從中得此到的啟示是什么?【發出倡議】(3)請你為中學生遵紀守法提出具體要求?【規范比較】“法制教育”主題班會 (1) 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等等。(2) 不贊成。因為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3) 體會要體現開放性,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生活需要法律,我們的生活與法律密不可分;②我國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③青少年要自覺學法,守法,維護法律的尊嚴。等等。陳某的故事(1) 從陳某的失足軌跡來看,他的行為受到過道德、紀律、法律的制約。不同點: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道德等其他行為規范不是。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因此遵守規矩十分重要,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3)作為中學生,我們既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又要認真學習,樹立法治觀念,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