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0年年陜西省中考化學試題評價2010年陜西省初中畢業畢業學業考試化學試題符合《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和《陜西省2010年中考說明》的《化學學科說明》的內容要求。2010年中考化學試題繼承了近幾年陜西省中考化學命題的基本思路,堅持“穩中求變、變中求新”的原則,體現了“重視基礎、突出能力、關注探究、聯系實際、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試題的設置充分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試題結構穩定、合理、情景素材真實,大多數以生產、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為題設情境,采用主題設計,突出“化學-技術-社會”的教育思想。試題語言更加規范、簡潔,減少閱讀難點,突出化學核心知識和學生化學科學素養的考查。既注重基礎知識及其內在聯系,同時又注重科學方法和能力;既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也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具有一定的選拔性和評價性。對我省初中化學教學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試卷預估難度0.65,試題難易適中,比較平穩,沒有偏、難、怪的試題,難易比例符合中考說明給定的容易、較易題、較難題、難題比例4:3:2:1。考察的范圍基本涵蓋了初中化學的主干知識和核心知識,考察了學生的主要基本技能和思維水平。符合課程標準及陜西省《2009年中考說明》化學學科的要求。試卷結構分析化學試題延續往年的選擇題、填空及簡答題、實驗探究題、計算與分析題四種題型(見表1)。表1?? 化學試題結構 題型選擇題填空及簡答題實驗探究題計算與分析題題號9—1516—2021—2223題數7521分值1419125比例28%38%24%10%以上四種題型具有不同的考查功能。選擇題每個小題四個選項可綜合多個知識點,增大了整套試題對知識點的覆蓋面,對全體考生從知識點掌握情況上有一定的區分。填空及簡答題比較基礎,主要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能夠把中上水平的學生區分出來。而實驗探究題和計算應用題對能力要求較高,能夠把雙基扎實,思維水平較高的學生選拔出來。四種題型是《2010年考試說明·化學部分》題型示例中所給出的,學生比較熟悉,因此對全體學生公平、公正;同一題型中的化學試題以及同一試題中各問之間的設置均本著由易到難排列,利于學生答題。這樣的試卷結構避免了學生因題型不確定而造成的答題障礙,能更好的考查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差異。試題特點分析1.知識考查全面,學科重點突出試題涵蓋了《2010年考試說明·化學部分》中的5個一級主題和16個二級主題,對考生進行了較全面地考查,試題知識結構見表2。???????????????? 表2??? 化學部分知識結構統計表 知識結構題?號分值比例(%)科學探究11、13、19、21、222040身邊的化學物質10、16、17、816物質構成的奧秘12、1548物質的化學變化9、14、20、918化學與社會發展18、23918試題重點考查了《課程標準》中的理解、初步學會、初步形成層次的全部內容,如質量守恒定律、金屬活動性順序、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金屬與礦物、溶液的有關知識、微粒構成物質、基本的實驗技能、化學用語的書寫和化學計算等,突出了對初中化學核心知識的考查。具體知識點考察見表3表3.試題考察的知識點和能力分析評價表題號知識點能力難度分值9物質的變化識圖、閱讀、判斷A210氧氣的性質、制取原理、化合價判斷識記、判斷A211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識圖、閱讀、判斷A212化學式的意義、計算、有機物理解、計算A213溶解度、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比較、分析、判斷C214元素化合物的反應現象、質量守恒定律實驗原理識記、識圖、理解B215元素守恒、分子、離子、溶液酸堿度、理解B216I營養素、塑料分類、白色污染簡單識記、A3II水的凈化、硬水鑒別、溫室效應簡單識記、A 317空氣污染物、化石能源、原子結構識記能力、判斷A318常見金屬判斷、金屬性質、鋁的抗氧化性、金屬活動性判斷識記能力、分析C419碳的化學性質、CO的性質、CO和H2的鑒別識記能力、分析能力B420酸的化學通性、物質的分類分析能力B521典型氣體的制備、燃燒條件識別典型實驗裝置圖、分析、邏輯推理C/D521氧化鈣性質的探究科學探究能力、分析能力C/D722根據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基本反應類型的判斷分析比較能力C5*16題第I和II小題任選一個*以上評價標中A B C D分別代表易、較易、較難、難由以上知識點與能力分析表可以看出:化學試題雖然題量小、總分少,但是命題人力求每個題目的設置考察較多的知識點。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核心來考察學生的識記、比較、分析、歸納等《說明上》提到的各種能力。試題重點、難點的把握準確到位。同時在試題設計上又有一定的創新,將重點知識賦予新的情景予以考察,更加注重學生運用化學核心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突出能力考查,體現科學思想突出能力考查是今年中考化學試題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試題知識內涵豐富、答案具有開放性、多樣性,要求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2010年第9題】下列現象和做法,僅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D】 A.綠色植物 B.世博會開幕 C.電解水探究 D.相互劃刻 光合作用 燃放煙花 水的組成 比較硬度此題以圖像的形式通過四個實驗過程中物質的變化,同時配有文字敘述說明。在突出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考查的同時,也考查全面分析問題能力;閱讀文字也可以解決問題。最好是文字圖像能相互結合作答。 【2010年20題】(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共5分)構建知識網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右圖是鹽酸與不同類別物質之間反應的知識網絡。 (1)圖中M應為 鹽 類物質。 (2)寫出一種能與鹽酸反應的金屬 Zn或鋅(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3)鹽酸能與堿反應的實質是鹽酸中的 H+ (寫離子符號)與堿中的0H反應生成H2O。 (4)用鹽酸除鐵銹(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學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未配乎扣l分,化學式錯誤扣2分) 。本題以框圖形式將鹽酸的化學性質、物質的分類、酸堿中和反應的本質等多個知識點有機的聯系在一起,思維容量較大,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和準確性。【2010年22題】(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共7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劑產生了好奇,于是他們對這包干燥劑的成分展開了探究。 【提出問題】這包干燥劑是否變質,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設】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實驗探究】(1)取部分該干燥劑于試管中,加水后無放熱現象,說明這包干燥劑中不含 CaO或氧化鈣 。 (2)繼續向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有氣泡出現,說明這包干燥劑中含有CaCO3或碳酸鈣。 (3)為了進一步確定這包干燥劑中有無其他成分,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三種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劑于燒杯中,加水并攪拌,靜置后取上層清液于3支試管中。請你參與實驗,并填寫表中的空白: 寫出方案二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無“↓”符號扣1分,化學式錯誤扣2分) 。 【實驗結論】通過以上實驗探究,得出猜想 四 成立。 【拓展遷移】小組同學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劑變質的原因,認識到實驗室保存氧化鈣應注意 密封保存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本題延續往年的形式,呈現了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涉及到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描述現象、總結結論、反思與評價等科學探究的要素,題目較好的考查了學生描述現象、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和比較得出實驗結論、運用實驗結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實驗進行反思與評價以及文字表達等能力。試題在注重對知識考查的同時,又突出了對化學思想的考查。如試題14注重了守恒思想的考查,試題20注重了知識建構思想的考查,試題18注重了性質決定用途思想的考查。試題注重化學學習方法的考查,如試題15的推理方法,試題14的對比實驗方法,試題22的實驗探究方法。3.強調實驗基礎,注重實驗分析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整個試卷涉及化學實驗題目比重較大,充分體現實驗在化學學科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1、14、21、22題均為實驗題,共16分,占化學部分的32%。考查內容包括:實驗基本操作、常見儀器的使用、實驗的分析、實驗推理、實驗的設計和評價等。試題22是探究干燥劑,題設情景巧妙且能解決實驗中的具體問題,考查角度新穎、立意深刻,起點雖不高,但有一定的綜合性,思維容量較大,對學生思維的有序性、科學性、嚴密性都進行了考查。4. 強化知識遷移,注重聯系實際試題體現了化學在生產、生活和科技領域里的應用。試題背景材料能與現在最新的國際熱點事件相連,涉及生化知識光合作用(9題)、世博會燃放煙花(9題)、酒精燈失火處理方法(11題)、殺菌的大蒜素(12題)、蛋奶工程(16題)、我國西南的大旱(16題)、我市藍天天數增加(17題)、臺燈(18題)、陜西榆林的能源基地(19題)、我國是鋼鐵產量最大的國家(23題)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現了化學新課程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5.回歸教材,指導教學回歸教材是今年中考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試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全部在教材中,且是個版本教材共有的核心的、學生后續化學學習所必須的知識,保證使用各個版本教材學生的公平性。大多試題的立意來自于教材中的實驗探究、家庭小實驗等,如第9題電解水探究水的組成、黃銅和銅相互刻劃比硬度;第10題氧氣的性質用途等,11題的實驗基本操作,14題鎂帶的燃燒、16題水的凈化和軟化,18題金屬活動性驗證實驗的設計,21題將雙氧水制氧氣和制取二氧化碳結合等。有些試題基于對教材單元知識的歸納總結性考查,力爭將本章的知識點覆蓋全面。如18題通過臺燈這一背景,將材料分類、金屬性質、金屬鋁的抗腐蝕性、活動性設計進行了歸納考查,21題將兩種氣體的制備、收集、性質實驗歸納考查。幾乎所有的試題是對教材中的實驗、圖表、裝置、定律等進行了精加工,對教材的又一次創造、升華。因此,我們的教學應該是基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考試結果分析1.西安市考試結果統計分析表4 I卷考試結果統計題號abcd無選滿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難度9A7.43.4484.30.82201.70.849B85.73.33.66.70.82201.70.8610A85.15.93.44.60.92201.70.8510B2.15.388.53.40.82201.80.8811A2.779.510.76.30.82201.60.811B2.46.69.380.80.82201.60.8112A5.95.87512.40.92201.50.7512B6.273.97.211.70.92201.50.7413A6.7106715.412201.30.6713B61.69.311.316.90.92201.20.6214A14.860.214.991.12201.20.614B14.710.461.612.312201.20.6215A47.610.931.78.81.122010.4815B7.652318.5122010.52從結果來看試題的難易梯度設計符合由易到難,比較合理。對學生而言感覺困難的是溶解度;質量守恒定律驗證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的反應,裝置分析的思路;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等。表5 二卷結果分析題號滿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難度二(16)3302.40.82二(17.19)7704.50.65二(18)4402.20.54二(20)5502.70.55三(21)5503.10.62三(22)7703.60.52四(23)5502.60.51 從二卷的結果分析看出:涉及金屬性質、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典型氣體的制備、實驗探究、化學計算題等得分率較低,而以上知識均為初中化學的核心知識。在教學中應該繼續加強。整卷難度:0.68基本符合中考說明的要求。2.學生答卷中的問題 學生答卷中的問題和往年一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化學用語不規范。化學式書寫不規范,方程式缺少條件、不配平等。【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語言敘述不規范,、錯別字多。明礬寫成“明帆”蛋白質寫成“蛋白脂”過濾寫成“過綠” 等 計算題格式不正確。和往年一樣,計算題的格式問題較多,學生只重視結果,忽視過程。如不設未知量、不寫答案、直接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上列比例、對已知量的意義不理解,帶錯數據、相對分子質量帶錯、少乘100%、問此答彼等。審題不仔細,不按題目要求作答。這是每屆學生都會出現的通病。如:18題的第二問錯誤答案有:可塑性、柔韌性、反光、硬度、氧化、導電、光澤、導熱(有關鋁的物理性質幾乎全出現)18題的第4問,丟分情況嚴重,大部分屬于審題不清,題目給了鐵單質,就只能選銅或者鋁鹽溶液,而選取酸溶液的情況特別多。還有少數答選取對應的堿,還有部分是化學式寫錯。“致密”的“致”錯誤特別多:“質”“制”。。。。(5)概念不清,知識含糊。置換反應的概念記不準,鋁制品耐腐蝕的原因答錯。四、教學中的建議1.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科說明》,用好教材《課程標準》和《學科說明》是中考命題的依據,而教材又是對二者最好的詮釋,也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根本。在教學中應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學科說明》,明確各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明確學科能力要求,避免教學中出現的“省、偏、難、怪”。使用教材時要注意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除對主干知識要讓學生搞懂吃透外,還要注意到教材中的研究性學習、閱讀材料、各種小資料,乃至課后練習中出現的實驗、調查報告等板塊。教學中對待這些板塊不應是走馬觀花,而應深入體會理解其涵義,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2.切實轉變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考試題不僅考查學生掌握有關知識、技能和方法的情況,同時更注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要正確解答這些題目,僅靠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靈活掌握多種方法。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而不是簡單的機械學習。在課堂上應杜絕教師以講為教和學生聽講為會模式,要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特點,以實驗、探究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放開手腳,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是解決化學學習中學生兩極分化的主要途徑。3.夯實基礎、發展能力,形成科學的學科思想近幾年的中考試題注重靈活多樣地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根本上動搖了大題量訓練的傳統教學模式,為化學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雙基是學習化學的根本,是發展能力的前提,離開雙基,任何有關提高學生能力、素質都無從談起。中考考核的能力有多種,特別是思維能力的考查,已不再是簡單的模仿、重復,而是注重了思維的多元化,因此作為化學教師一定要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去建構,促進學生的自我“解惑”,促進能力的提高。教學中還要注意滲透學科思想,中學化學常涉及的學科思想有守恒、理論聯系實際、性質-用途、辨正統一等思想,樹立這些學科思想,有利于抓住知識內在的邏輯關系,促使學科內綜合,全面建構知識體系,逐步使課本知識得到活化和升華。4.重視實驗教學,體現學科特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對化學特有的學習興趣和形成一定的實驗科學素養。加強實驗教學應從基礎抓起,我們要認真對待課本上出現的實驗,切忌將課本實驗程式化,用教師頭腦中固有的實驗的原理、熟悉實驗現象、解釋與結論束縛住學生的思維,應敞開實驗的大門,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在學生多角度多視野的觀察與分析中得出實驗結論。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懼怕實驗的失敗,恰恰相反,這樣更能注意實驗的干擾因素、成敗的關鍵,這也往往是實驗的創新點。教師在教學中也不應低估學生的能力,使化學實驗教學成為紙上談兵,要讓學生真正把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結合起來,把化學實驗原理與實驗設計、安全操作、思維方法結合起來,從本質上了解、體會和掌握化學實驗的規律性。對有發散余地的、有創新點的實驗多花費一些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向更深更廣的方面探究。5.加強學法指導,重視學科能力培養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是化學學科的基本能力,也是中考重點考查的方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知識、技能和能力的關系,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形成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必要條件,是促使他們提高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更充分的自由活動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可以親身經歷、親身感受、真正理解化學的精髓。教師要做到不僅關注知識內容的設計,更要注重能力、情感的設計,做到以教材上的雙基為載體,注重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引導學生多角度、開放性地思考問題,對知識不能生搬硬套,要能進行遷移,要能靈活運用,從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五、評價結論1.命題指導思想正確,命題原則準確到位。緊扣課程標準,注重了對教學的指導性、基礎性、科學性,充分關注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重視學科科學素養的考察。學生普遍感到難易適中,廣大教師也認為符合教學的實際,抓住了初中化學的主干知識。2.網上閱卷閱卷工作組織嚴密,教師態度認真負責,分數統計科學嚴謹,數據準確。體現了客觀、公平、公正、原則。3.從統計結果分析可以看出,試題的難度比與預估的難度稍低(0.03),沒有偏、難怪題,具有一定的區分度和選拔功能,符合課程改革和中考改革要求,是一套成功的試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