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課題一 金屬材料一、金屬材料(考點一) 純金屬(90多種)合金 (幾千種)(1)常溫下一般為固態(汞為液態),有金屬光澤。(2)大多數呈銀白色(銅為紫紅色,金為黃色)(3)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一定的韌性二、合金(考點二):由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注:混合物) ★:一般說來,合金的熔點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蝕性能更好合金鐵的合金銅合金焊錫鈦和鈦合金形狀記憶金屬生鐵鋼黃銅青銅:成分含碳量2%~4.3%含碳量0.03%~2%銅鋅合金銅錫合金鉛錫合金鈦鎳合金備注不銹鋼:含鉻、鎳的鋼具有抗腐蝕性能紫銅為純銅熔點低注:鈦和鈦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來制造人造骨等。 (1)熔點高、密度小 優點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機械性能好(3)抗腐蝕性能好課題二、金屬的化學性質考點一、金屬的化學性質1、大多數金屬可與氧氣的反應2Mg +O2 2MgO 常溫下緩慢氧化 成氧化膜 注:MgO:白色固體4Al +3O2 2Al2O3 注:Al2O3:白色固體3Fe +2 O2 Fe3O4 2Cu + O2 2CuO 注:CuO:黑色固體注意:①、雖然鋁在常溫下能與氧氣反應,但是在鋁表面生成了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了反應的進行,所以鋁在常溫下不會銹蝕。②、“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即使在高溫時也不能與氧氣反應,金的化學性質極不活潑。2、金屬 + 酸 → 鹽 + H2↑ 置換反應(條件:活動性:金屬>H )H2SO4 + Mg = MgSO4 + H2↑ 現象:反應劇烈,有大量氣泡產生,液體仍為無色3H2SO4 + 2Al= Al2(SO4)3 + 3H2↑現象:反應劇烈,有大量氣泡產生,液體仍為無色H2SO4 +Zn =ZnSO4 + H2↑現象:反應比較劇烈,有大量氣泡產生,液體仍為無色H2SO4 + Fe= FeSO4 + H2↑現象:反應比較緩慢,有氣泡產生,液體由無色變為淺綠色小結:①此類反應均屬置換反應,只有在順序表中排在H前的金屬才能和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②等質量的鎂、鋁、鐵、鋅和足量的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由大到小排列順序為:鋁>鎂>鐵>鋅當一定質量的金屬與足量的稀鹽酸(或硫酸)反應時,產生的氫氣質量與金屬質量的關系:一價金屬相對原子質量法:M(H2) = 3、金屬 + 鹽 → 另一金屬 + 另一鹽 置換反應(條件:參加反應的金屬>化合物中金屬元素) Fe + CuSO4 == Cu + FeSO4 (“濕法冶金”原理)現象: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出現,液體由藍色變為淺綠色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現象:鋁絲表面有紅色物質出現,液體由藍色變為無色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現象:銅絲表面有銀白色物質出現,液體由無色變為藍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藍色 FeSO4 、FeCl2溶液:淺綠色②Fe在參加置換反應時,生成+2價的亞鐵鹽。考點二、置換反應1、概念: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2、特點:反應物、生成物都兩種;物質種類是單質與化合物考點三、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元素(不可用濃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口訣:鹽可溶,前換后;鉀鈣鈉,不能夠;鐵置換,價落后)(4)置換反應 活性差異越大,越易進行課題三、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考點一、鐵的冶煉1、原理: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 3CO + Fe2O3 2Fe + 3CO22、現象:紅色粉末逐漸變為黑色,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3、書上圖需注意:①先通CO再加熱的目的:排出裝置內的空氣,以免加熱時CO與空氣混合,可能會發生爆炸。②實驗完畢后繼續通入CO的目的;防止氧化鐵被還原成鐵后,在較高的溫度下重新被氧化(以上可簡記為“CO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③尾氣的處理:因為CO有毒,所以尾氣中的CO氣體要經過處理,變成無毒的氣體。可點燃使其生成無毒的二氧化碳氣體。4、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常見的鐵礦石有磁鐵礦(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 )5、石灰石的作用:除去鐵礦石中的二氧化硅考點二、含雜質化學反應的計算含雜質的物質質量與純物質質量的轉化:純物質的質量=含雜質的物質質量×純物質的純度考點三、鐵的銹蝕(1)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O2、水接觸(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銅生銅綠的條件:銅與O2、水、CO2接觸。銅綠的化學式:Cu2(OH)2CO3)(2)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措施:①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清潔、干燥②表面涂保護膜:如涂油、刷漆、電鍍、烤藍等③改變鐵的單一結構,制成不銹鋼(3)鐵銹很疏松,不能阻礙里層的鐵繼續與氧氣、水蒸氣反應,因此鐵制品可以全部被銹蝕。因而鐵銹應及時除去。(4)鋁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考點四、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①防止金屬腐蝕1、保護金屬資源的途徑: ②回收利用廢舊金屬 ③合理開采礦物 ④尋找金屬的代用 2、意義:節約金屬資源,減少環境污染訓練反饋:1. 某鋼鐵廠高爐煉鐵的主要反應過程如下:焦炭(1)請在方框內填入相應物質的化學式。(2)寫出步驟①②③的化學方程式:① ② ③ (3)從高爐上排出的廢氣叫高爐廢氣,請推測高爐廢氣的主要成份為 。2.、(問題探究)探究一:總結金屬的性質1.在硝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出的固體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銀,一定不含鐵B.濾出的固體一定含有銀、銅和鐵C.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可能含有硝酸銅和硝酸銀D.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一定不含硝酸銅、硝酸銀探究二:尋找金屬生銹的條件及防銹措施2.請你參與某學習小組的探究活動,并回答相關問題:發現問題:小麗發現盛水的鐵鍋在與水面接觸的部位最易生銹;小茜發現自己的銅制眼鏡框表面出現了綠色的銅銹;小玲發現蘋果切開不久,果肉上就會產生一層咖啡色的物質,好象生了“銹”一般。提出問題:這三種物質“生銹”的原因是什么?收集證據:(1)回憶已有知識:鐵生銹的條件是????????????? ????。(2)查閱有關資料:“銅銹”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稱銅綠);蘋果“生銹”是果肉里的物質(酚和酶)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了一系列的反應,生成咖啡色的物質。(3)實驗探究:將四小塊銅片分別按下圖所示放置一個月,觀察現象如下:(提示:NaOH溶液可用來吸收CO2)裝置現象銅片不生銹銅片不生銹銅片不生銹銅片生銹且水面附近銹蝕最嚴重由實驗可知,銅生銹是銅與水、???? 、???? 等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得出結論:經過交流討論,三位同學認為這些物質“生銹”除了可能與水有關外,還可能都與??????????? (填物質名稱)有關。(4)反思與應用:利用所得結論進行填空:①寫出一種防止鐵或銅等金屬制品生銹的具體方法??????????? ;②請你提出一條延長食品保質期的建議?????????????????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