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分類歸納 三年級 班 姓名: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一)認識東、南、西、北與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 【1】 確定方向(或約定方向)的方法:①.早上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②.傍晚太陽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針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況下,地圖(或圖紙上)規定向上為北。 【2】 根據確定一個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或南北相對,東西相對”繪制“十字叉”,確定其它七個方向。(P3【1】)知道:南←→北,西←→東;西北←→東南,東北←→西南這些方向是相對的。【3】繪制簡單示意圖的方法:先確定好觀察點【觀察點就是我們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選好的觀察點畫在平面圖的中心位置,再確定好各物體相對于觀察點的方向。在紙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十字叉”,用箭頭“↑”標出北方(沒有特別說明時,一般向上為北)。(P4【2】) 【4】看懂地圖。先要確定好自己所處的位置,以自己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再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來確定目的地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誰在誰的什么方向等。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為觀察點,也就是以乙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再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繪制出“十字叉”,來確定甲的方向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 (P5【3】、7【3】)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為觀察點,也就是以甲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再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繪制出“十字叉”,來確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二)看簡單的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1】【看簡單路線圖的方法】:先要確定好自己所處的位置,以自己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再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繪制出“十字叉”來確定目的地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最后根據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確定所要行走的路線。(P8【4】) 【2】 【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以出發點為基準,再看哪一條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時還要說明路程有多遠。(P10【5】)【3】綜合性題目:給出路線圖,說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據信息求出所用時間、應該按什么速度行駛、或幾時能到達、付多少錢買車票等等。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一)口算除法 【1】 整千、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P11【1】、12【2】 (1)【用表內除法計算】:用被除數0前面數除以一位數,算出結果后,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后添幾個0。 如:60÷3= ,用被除數60中0前面數是6除以一位數3,即:6÷3=2,算出結果后,被除數的末尾有1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2后添1個0.所以:60÷3=20.(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數乘多少等于被除數,所乘的數就是所求的商。 如:60÷3= ,想:3×( )=60,由于3×(20)=60,所以:60÷3=20.【2】 幾十幾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P12【3】①.把被除數寫成:幾十與幾的和或:幾十與幾的差;②.用“幾十”與 “幾”分別除以一位數,③.把所得的商相加或相減的結果就是最后的結果.如:66÷3= ,66=60+6,60÷3=20,6÷3=2,20+2=22,所以:66÷3=22.如:72÷4= ,72=80-8,80÷4=20,8÷4=2,20-2=18,所以:72÷4=18.(二)筆算除法 【1】【 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方法】:P15【1】、16【2】?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被除數的前一位除以一位數;如果不夠除,再被除數的前兩位除以一位數,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到被除數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再把被除數上的數對應落下來和余數合起來,再繼續除。P23【6.1】24【6.2】【2】【判斷商是幾位數的方法】:先看被除數的最高位,被除數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數,則商的位數與被除數相同;如果被除數最高位小于除數,則商的位數比被除數少一位。 【3】【除法的驗算方法】: (1)沒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如:128÷4=32,用乘法驗算,被除數=商×除數,即4×32=?,得數如果是128,則除法算式算對了,否則算錯了。(2)有余數的除法: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如:417÷4=104……1,用乘法驗算,被除數=商×除數+余數,即4×104+1=?,得數如果是417,則除法算式算對了,否則算錯了。【4】注意關于0的一些規定: (1). 0不能作除數。(2).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3).相同的兩個數相除商是1。 (三)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方法:P29【8】【1】除數不變,把三位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的數,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計算。 【2】【想乘法口訣做除法的估算】:想一位數乘幾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數的最高位或前兩位,幾百或幾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除法估算:493÷8≈,把493估成480,而480是8的倍數,也最接近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所以493÷8≈60。(四)特別提醒: 【1】口算、估算、筆算除法的方法和格式,其中中間、末尾有0的要特別注意。 口算題可以直接列式計算;估算題要注意書寫格式(用“≈”,約等號):【2】解決問題中注意看清題目意思,按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需要估大還是估小,或者不管大小)。第三單元:《復式統計表》【1】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單式統計表合編成一個統計表,這個統計表就是復式統計表。【2】觀察、分析復式統計表要先看表頭,弄清每一項的內容,再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回答問題。第四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一)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1】【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數的方法】先用0前邊的數相乘,得到一個結果,然后再數一數被乘數和乘數中一共有多少個0,再在結果的后邊添上多少0。 P41【1】【2】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方法1:先用這個兩位數與整十數的十位上的數相乘,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一個O。方法2:將這個兩位數寫成:①幾十加幾的和或者幾十減幾的差,②用幾十與幾分別乘以這個整十數,③再把所得的乘積相加或者相減,得出結果.如①:12×30= .12=10+2,10×30=300,2×30=60,300+60=360,所以:12×30=360.如②:17×40= .17=20-3,20×40=800,3×40=120,800-120=680,所以:17×40=680.(二)筆算乘法(特別注意:豎式的格式) 【筆算乘法的方法】:【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十位對齊,每次相乘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注意: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或四位數。 【2】解決問題。 ①.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和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相同,都要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計算。②.在解答應用題時,首先要讀準題目,分析題意(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再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解答(出現連乘和連除),需要孩子弄懂題目意思,然后進行列式并計算,最后寫單位寫答。 例題:儀仗隊中,一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9人,那么三個方陣總共有多少人?例題:共有960個杯子,每6個裝一盒,每8盒裝一箱,那可以裝多少箱?【乘法驗算方法】: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再乘一次。(三)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1】【乘法的估算】:將被乘數和乘數估成與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兩位數,那么估算的結果就是這兩個整十數的乘積。 如:估算18×22≈ .可以先把因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再去計算。【方法:四舍五入法】:把其中的一個因數看成近似數(整十、整百的數);也可以把兩個因數都同時看成近似數。如:① 18×22,先將18看成20,然后去乘22,20×22 = 440,那么18×22≈440;(估大了) ② 18×22,先將22看成20,然后18乘20,18×20 = 360,那么18×22≈360;(估小了) ③18×22,將18看成20,22看成20,20×20=400,那么18×22≈400;(不知大了小了)【2】根據表內乘法估算或根據實際情況合理估算。第五單元:《面積》【1】面積的意義: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2】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的區別:用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短或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用面積單位表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注:面積和周長是不能相比較的;分清楚什么時候填長度單位,什么時候填面積單位。【3】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和比較。 【4】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 1公頃 = 10000平方米邊長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 1平方千米=100公頃 【5】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6】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大單位化成小單位,用大單位前面的數乘進率;小單位化成大單位,用小單位前面的數除以進率。1平方千米= 10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7】【使用面積單位時】:① 比較小的土地面積,如:公園、體育場館、超市、果園、廣場等一般情況下填“公頃”;② 比較大的土地面積,如:某城市的占地面積、國家的面積、江河湖海的面積等一般情況下填“平方千米”。 【8】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長 = 面積÷寬 ; 寬 = 面積 ÷長 【9】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10】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 寬 = 周長÷2—長 ; 長 = 周長÷2—寬 【11】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 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12】鋪地磚問題:①先算出所鋪地面的總面積;②計算出每塊地磚的面積;③將這兩個面積統一成 相同的面積單位;④地磚的總塊數=所鋪地面的總面積÷每塊地磚的面積.【13】計算格點圖形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時,將不夠一個單位的面積拼湊成幾個單位的面積;再加上所有整個單位面積就是整個圖形的面積.注 意: 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它們周長不一定相等。 周長相等的兩個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14】面積相等的長方形、正方形中,長方形的周長最長;周長相等的長方形、正方形中,正方形面積最大.第六單元:《年、月、日》(一)年、月、日部分【1】 熟記每個月的天數,知道大月一個月有31天,小月一個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閏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個月,7個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4個小月(4月、6月、9月、11月)。 歌謠記憶:一三五七八十臘(臘,即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冬,即11月), 只有二月有變化。拳頭記憶法:左手握拳,凸起的地方是大月,凹下的地方是小月,2月除外。【2】 熟記全年天數:平年365天,其中2月份有28天;閏年366天,其中2月份有29天。 【3】 知道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會計算每個季度有多少天,連續幾個月共有多少天。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4】 給出一個天數會計算有幾個星期零幾天。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個星期零(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個星期零(1)天。 【5】 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斷平年閏年。年份除以4有余數是平年,沒有余數是閏年。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閏年。 【6】 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如:1900、2100等不是閏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閏年。 【7】 給出一個人出生的年份,會計算這個人多少周歲;給出一個人的年齡會計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如:小華2006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 歲)。小明今年12歲,他是( 年)出生的。 【8】 熟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會計算到今年(或某一年)建國多少周年。如: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國( 周年)到2018年是建國( 周年);。 (二)24時計時法部分 【1】24時計時法:在一日(天)里,鐘表上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所以,經常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2】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所表示時刻的換算方法:①從午夜0時到中午12:00,兩種計時法所表示的時刻相同。上午9時→9時 ;0時→0時(24時)②中午12:00以后,兩種計時法的整點時刻相差12小時。晚上9時→21時 (9+12=21時)③下午普通計時法的時刻加上12就是24時計時法的時刻;④24時計時法的時刻減去12就是普通計時法的時刻。注意:普通計時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限制詞語。 【3】1天=24小時,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4】 【計算經過時間、開始時刻、結束時刻】【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別】① 如:火車11:00出發,21:30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經過10小時30分鐘),但這里不要寫成(10:30)。 正確的列式格式為:21時30分-11時=10時30分,不能用電子表的形式相減。 ② 再如:火車19時出發,第二天8時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3小時)。像這種跨越兩天的,可以先計算第一天行駛了多長時間:24-19=5(時),再加上第二天行駛的8個小時:5+8=13(時);③ 又如:一場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鐘,比賽什么時候結束?先換算,155分=2時35分,再計算。 【5】 會根據給出的信息制作月歷和年歷。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歷。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歷。 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1】小數的意義:像3.45,0.85,2.60,36.6,1.2和1.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2】小數的組成:小數由小數點、整數部分(小數點左邊的數)和小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數)組成。【3】小數的讀法:先讀整數部分,再讀小數點,最后讀小數部分。整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的讀法相同,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依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4】小數的寫法:寫小數時,先寫整數部分,如果整數部分是零直接寫成0,接著在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最后依次寫出小數部分每一位上的數,無論有幾個0都要寫出來。【5】小數與分數的關系:(一)分母是10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如:;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如:;;?; 分母是10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如: ;;;(二)小數的數位 小數點的左邊是它的整數部分;小數點的右邊是它的小數部分。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單位是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米、0.3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單位是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米、0.07米。 注:一位小數的形式實際上是分數十分之幾的另外一種表示形式,寫成小數就是0.4。 【6】【小數的加減法】: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列豎式相加減的時候,要把小數點對齊,然后再進行加減。 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記住在得數中點上小數點。 【注意:小數不一定比整數小。】【7】【小數的基本性質】: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變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8】【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先把相同數位對齊,然后從整數部分開始比較,整數部分大的這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部分,小數部分左起第一位上的數大的這個數就大;如果第一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第二位上的數??以此類推。第八單元:《數學廣角 》——搭配(二)簡單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簡單的組合:組合問題可以用連線的方法來解決。組合與排列的區別:排列與事物的順序有關,而組合與事物的順序無關。6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分類歸納第1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