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科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總復習資料(完整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科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總復習資料(完整版)

資源簡介

科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總復習資料(各單元知識點)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結構(比如加滿水后的燒杯、燒瓶)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
4、放大鏡正確使用方法有(移動放大鏡)和(移動被觀察的物體)。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直徑大小)沒有關系,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數也越大)。
5、人類最早使用的凸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并制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
6、蒼蠅落在堅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
7、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如通過(放大鏡)能觀察到蒼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8、昆蟲的“嗅覺”很靈敏,據說是因為它們的(觸角),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
9、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
10、食鹽、白糖、堿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11、許多巖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巖由(長石)(云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13、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制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14、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15、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等組成。
16、實驗證明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7、(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8、生命體細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功能。
19、我們還可以利用(干草)培養微小生物。
20、我們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眼蟲)(喇叭蟲)(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21、通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屏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
22、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蟲的大小如(針眼),蚜蟲的天敵是(草蛉)。
23、觀察工具發展的流程圖:
肉眼 放大鏡 光學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 掃描隧道顯微鏡。
24、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顯微鏡發現細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釀酒、發面、制作醬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1、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
2、我們要使鐵絲發生變化,可以采用(折)、(拉)(錘打)等方法。
3、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
4、金屬湯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蠟燭火焰上慢慢加熱,白糖會(熔化)、(炭化)。
5、我們可以用(篩網)分離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變化。
6、有些物質混合后不會生成新的物質,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質混合后會生成新的物質,如(小蘇打)和(白醋)混合。
7、米飯在我們咀嚼的過程中,變得有(甜味)了,這是因為米飯中有一種叫(淀粉)的東西,在被我們咀嚼過程中發生了變化。
8、淀粉遇到碘酒顏色會變成(藍色),產生了一種藍色的新物質。
9、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大量的氣泡,生成新的氣體,這種氣體能使燃燒的細木條熄滅,說明這種氣體(不支持燃燒)。
10、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產生新的物質)。
11、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產生種種現象,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產生沉淀物)等。
12、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利用(物質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了溫度計,這種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又如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地沙漠化等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13、通過觀察比較鐵片和鐵銹,我發現鐵銹是(紅褐色)、(有空隙)、(沒有光澤)、(不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粗糙)等。
14、鐵生銹與(水和空氣)有關,在日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
15、用鑷子夾住鐵釘并將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鐵釘,可以發現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有(新物質附著),同時藍色的硫酸銅液體顏色會(變淺),這種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16、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氣體(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無色透明)。
17、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蘋果、面包、饅頭、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胡蘿卜、白蘿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蔥
18、在生產實踐中,人們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減緩鐵制品生銹的速度?
答:(1)制成合金;(2)鐵制品表面涂防護層;(3)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和干燥。
21、用圖表歸納本單元內容
第三單元 宇宙
一、填空題: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半徑大約為地球半徑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體積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晝夜溫差(310℃)。
2、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
3、月球環形山的形狀大多是(圓形),有(單個)的,有幾個(擠疊在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
4、月球環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測中,公認的觀點是(隕石撞擊說)。
5、月球圍繞地球(自西向東)逆時針方向運行。
6、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
7、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8、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9、古代人們對月相有特別的稱呼,“初一”稱為(新月),“十五”稱(望月)。
10、月相在一個月中的變化規律是(上半月由缺變圓,下半月由圓變缺)。
11、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三種,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兩種;日食發生在(農歷初一),而月食發生在(農歷十五或十六)。
12、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恒星),太陽的直徑約是(140萬)千米。
13、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發生日食。當月球運動到地球的背面,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發生月食。
14、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這些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5、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并以(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命名,人們把這些區域稱為(星座)。其中有一個星座的流星雨特別有名,這個星座就是(獅子星座)。
16、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
17、“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鵝座)、織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鷹座)。
18、天空中閃亮的銀河光帶,實際上是由(1000億—2000億)個(恒星)組成的恒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它的直徑大約有(10萬光年)。銀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成為(河外星系)。
19、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
20、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的古籍上就出現了(火箭)
21、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神州)飛船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人們在生活中產生大量(垃圾)。丟棄的垃圾(危害環境)。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
2、填埋場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種植莊稼)。
3、(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
4、(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且產生大量垃圾,濫用塑料袋也會造成的(環境污染)。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物品,它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垃圾可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
7、廚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飯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紙制品、金屬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膠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過期藥品、注射器、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其他垃圾包括:磚瓦、陶瓷、衛生間廢紙。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裝),它便于對有毒垃圾的處理。廢電池和醫療垃圾是一種需要謹慎處理的垃圾。
9、(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0、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資源量計量,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最嚴重的有40多個。
11、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污水)、(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尸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12、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水源取自(水庫)、(湖泊)和(河流)。自來水是主要的(飲用水),(飲用水源)不能洗澡。
13、污水的處理比較復雜,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即(沉淀)、(過濾)、(加入藥物進行滅菌)獲得凈化。
14、 我們面臨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此外,還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環境問題。
15、(人類濫捕亂獵)和(過度開發利用),更使得許多生物資源瀕臨枯竭。
16、(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我國的(九寨溝)、(長白山)、(四川臥龍)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17、填埋和焚燒的優缺點: 填埋的方法:優點(比較方便,成本較低)缺點(占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較慢,可能會污染地下水); 焚燒的方法:優點( 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熱量可以利用)缺點( 消耗電能,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18、垃圾填埋場各部分的作用:
襯墊:防止垃圾與土壤直接接觸;
過濾液收集池和處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氣體排放管:把發酵生成的可燃性氣體和有毒氣體排走。
監測井:隨時監測垃圾填埋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狀況。
19、與“全球變暖”有關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燒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炭)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0、減少垃圾的方法有:(1)減少丟棄;(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21、請你制定一個家庭節水計劃:(1)洗手洗臉用水盆;(2)淘米水用來洗碗;(3)淋浴水用來沖馬桶;養魚水用來澆花草;使用節水器具等。
第一單元
1、放大鏡為什么能放大物體的圖像呢?我們注意到它的特點了嗎?(P3)
答:放大鏡的中間厚,邊緣薄,光線在透過放大鏡時會產生折射,因此會把物圖像放大。
2、你知道哪些昆蟲?
答:如螞蟻、蝗蟲、蠶蛾、蚜蟲、蟋蟀、蟬、蝴蝶、蜜蜂、七星瓢蟲等。
3、我們在水中發現了什么微生物呢?(P18)
答:我們在水中可發現變形蟲、鼓藻、草履蟲、船形硅藻等。
4、舉例說明微生物對人類有益的方面是什么?
答: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們可以生產酒、醋、酸奶、饅頭和面包等食品。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動植物的尸體,使它們變成植物需要的營養素。③在工業生產和醫藥衛生中也都離不開微生物。
第二單元
1、說說你身邊物質變化的例子。
答:燒飯時米變成了飯;寫字時紙上留下了字跡;下雨后路上的積水慢慢地變成水蒸氣消失在空中;巖石風化變成沙子等。
2、在加熱的過程中,蠟燭發生了什么變化?(P29)
答:燃燒的蠟燭變得越來越短,發光發熱并伴有氣體生成。
3、你知道哪些化學變化的事例呢?舉出幾個例子。答:火柴燃燒、鐵釘生銹、白糖加熱等。
4、咀嚼饅頭的外皮也可以感覺到甜味嗎?為什么?
答:可以,饅頭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變得有甜味了。
5、在咀嚼米飯過程中,米飯出現了甜味,說明了什么?
答:說明米飯不是甜的,但米飯含有淀粉,在我們咀嚼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變得有甜味了。
6、二氧化碳氣體有什么特點?
答:無色無味,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
7、將鐵釘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有什么現象?過一會兒,取出鐵釘,我們又觀察到了什么現象?(P36)
答:硫酸銅溶液的顏色逐漸變淺,取出鐵釘后,發現浸入硫酸銅溶液中的那部分變紅了。
8、鐵生銹的原因是什么?人們怎樣防止鐵生銹?
答:水分和氧氣是使鐵容易生銹的原因。
在鐵制品表面涂上油漆或菜油,用完鐵制品后擦干放在干燥的地方等。
第三單元
1、月相的變化有什么規律?(P49)
答:月相從新月開始,然后是峨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峨眉月。
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過程嗎?
答: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如果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便發生日食。
3、你知道月食的形成過程嗎?
答:當地球運行到月球和太陽的中間,如果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便發生月食。
4、如何借助大熊座找到北極星?(P58)
答:連接北斗七星勺形前端的兩顆星,并將連線向勺口方延長約5倍遠,處于此位置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
第四單元
1、焚燒處理垃圾的優缺點是什么?
答:優點: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還可以用來發電。
缺點:不僅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如果控制不好,還會產生有毒物質,造成二次污染。
2、如果我們想要設計一個合理、清潔的垃圾填埋場,我們首先應考慮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呢?
答:這個垃圾場不僅要能填埋垃圾,而且要能防止周圍環境和地下水的污染。
3、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呢?(P73)
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集焚燒、堆肥、熱解、制磚、發電等一體的統合系統,但是焚燒垃圾對空氣有污染。
4、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減少垃圾的數量?
答:①盡可能地不使用一次性用品;②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③包裝盒紙在垃圾中比例很大,購物時減少對它們的使用。
5、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哪些好處?
答:①可以節約能源;②減少對環境的污染;③降低成本。
6、你還知道哪些環境問題?它們都對地球造成了哪些影響?
答:如水資源缺乏,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品種咖快滅絕,地球臭氧層受到破壞,土地荒漠化等世界性的環境問題。
7、我們每個人應該怎樣保護身邊的環境?
答:①我們每個人要做到不亂扔果皮,不隨地吐痰,愛護花草樹木,搞好環境衛生,保護好身邊的環境。②力爭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向身邊的人宣傳和倡議環保。
實驗一: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0分)
實驗材料:顯微鏡、洋蔥表皮細胞切片。
實驗步驟: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向著光放在實驗臺上。(1分)
2、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1分)
3、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亮的光圈。(2分)
4、觀察:調節粗準焦螺旋,把所要觀察的洋蔥表皮切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央。(2分)
5、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細胞為止。(3分)
6、整理器材。(1分)
實驗二: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的實驗(10分)
實驗材料:小蘇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細木條、火柴。
實驗步驟:
1、說出小蘇打和白醋的使用比例約為1:3。(1分)
2、把小蘇打小心地倒入杯底、再把白醋沿著杯壁緩慢地倒入杯中(順序可互換)。(2分)
3、馬上用毛玻璃片蓋上玻璃杯。(1分)
4、多角度地觀察實驗現象:有很多氣泡冒出,杯壁變涼等等。(2分)
5、將燃燒的細木條伸進玻璃杯中,火焰熄滅。(2分)
6、實驗結論: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一種氣體,能使燃燒的木條熄滅。(1分)
7、整理器材。(1分)



小學科學六下全冊知識點整理
四、觀察實踐活動。
(一)垃圾填埋場在雨水浸泡下發生變化的模擬實驗中:
1、細石子、沙模擬土層;2、清水模擬地下水;3、 浸過墨水的紙巾模擬被填埋的垃圾;
4、墨水模擬污水 5、慢慢往上面噴水模擬天下雨;
瓶底的清水最后變成墨水色了,這說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東西仍會浸濾出來污染地下水。
(二)、日食、月食模擬實驗中:
1、用玻璃球代表月球;2、乒乓球代表地球;3、電筒代表太陽。
玻璃球轉到乒乓球與電筒之間,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形成日食。(地球——月球——太陽)
乒乓球轉到玻璃球與電筒之間,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形成月食。(月球——地球——太陽)
(三)、探索垃圾的最終終處理方法
1、第一種方法:采取清潔填埋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對地下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但不能根除對環境的污染,潛在危害依然存在,同時要永久性地占用大量土地,不能用來種植莊稼和建筑房屋(地基不穩固和土壤里可能有毒)。
2、第二種方法:焚燒法。焚燒法的特點是減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還能發電;最大的問題是要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產生有毒物質造成二次污染。
(四)、根據月食的模擬實驗,試述月食的形成過程或畫圖加以說明。
當地球運動到太陽和月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在地球上一定區域內,只能看到月球的部分或全部看不到,就形成了月食。
畫圖注意順序:月球——地球——太陽
五、說一說。
1、應該怎樣正確地使用放大鏡?(答案在科學書下冊第2頁下面的兩種觀察方法)
2、放大鏡有什么特點?什么樣的放大鏡放大倍數比較大?
答:放大鏡特點是透明,中央厚邊緣薄。凸度越大的放大鏡倍數越大。例如玻璃球、裝滿水的燒瓶。
3、用眼睛看和放大鏡看,兩次觀察獲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答:圖像放大了,看到了圖像是由許多點組成的。
4、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步驟是什么?(答案在科學書下冊第13頁)
5、展示畫的洋蔥表皮細胞,我們發現了什么?
答:細胞被放大了,是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方格中間有一個小黑點,還看到一個大液泡。
6、細胞對于生命體有什么意義?
答: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生命活動都是由細胞進行的。
7、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發生什么變化?
答:冒出大量氣泡,產生大量氣體,聽到嗤嗤聲。
8、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現象是什么?
答: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有銅被置換出來,同時淺藍色的溶液顏色逐漸變得更淺了。
9、探索鐵生銹什么因素有關?(答案在科學書下冊第38頁)
10、生活中,人們怎樣防止鐵生銹、減慢鐵生銹的速度?
答;盡可能把空氣和水進行隔絕,達到防止鐵生銹的目的。例如:刷漆、鍍保護層、涂油、搪瓷利用了隔絕空氣和水的方法;把物體放在干燥處利用隔絕水的方法。
11、給月相排序
答:上半月:月亮面積逐漸變大,直至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月亮面積逐漸變小,直至朔月,亮面在左側。
12、八大行星的排序是怎樣的?
答:離太陽距離從小到大排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3、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我們發現了些什么?(具體答案在科學書下冊第56頁表格里)
答: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最遠的是海王星;最小是水星,最大的是木星;自轉的最快的是木星,最慢的是金星;公轉周期最短的是水星,最長的是海王星。
14、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問題更有效的一些方法呢?
答;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分類和回收利用垃圾。
15、給商品的生產廠家減少包裝浪費的建議有哪些?
答:簡包裝、大包裝、包裝回收重復使用、容器重裝、盡量少用塑料包裝。
16、回收垃圾的好處有哪些?
答:能夠減少垃圾的數量;回收利用塑料能夠減少環境污染;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取玻璃便宜;回收利用廢金屬,既節約能源又節約礦石資源;還能賣到許多錢。
17、我的節水計劃有哪些?(科學書下冊第80頁)
18、不的污染源可能來自哪兒?
答;農業(殺蟲劑、肥料)、工業(廢水、油污)、家庭(洗滌劑、人的排泄物)、動物的尸體。
20、當前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
答: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土地荒漠化、全球變暖、地球臭氧層受到破壞、水資源缺乏……
21、白色污染是什么污染?有什么辦法解決?
答:白色污染指的是塑料制品的污染。減少傳統塑料制品的生產,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治理種污染。
22、全球變暖是什么原由引起的?
答:全球變暖是由于溫室效應異常引起的,由于煤碳、石油等礦物能源的大量開采和使用再加上濫伐森林,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增加,引起全球氣溫上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伦旗| 永昌县| 汉中市| 徐水县| 信阳市| 鄂托克前旗| 海兴县| 周宁县| 潜江市| 郁南县| 团风县| 达州市| 莱州市| 隆林| 东方市| 郯城县| 绥德县| 万安县| 库尔勒市| 奉贤区| 谷城县| 黄山市| 开化县| 谷城县| 海口市| 宁阳县| 松原市| 军事| 稻城县| 宁化县| 霍城县| 株洲县| 门头沟区| 马边| 长兴县| 东兰县| 西安市| 安平县| 怀来县| 深州市| 高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