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社會法治一輪復習學案考點12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解析版)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懂得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法律的特征)(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法律最本質的特征))(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最顯著的特征))(規范作用)(規定我們的權利和義務,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法律的作用)(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保護作用)一、法律的特征和作用cnjy1.法律的含義、特征、本質特征。含義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特征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法律最本質的特征);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最顯著的特征)本質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是法律的一般本質;我國法律的本質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2.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規范作用規定我們的權利和義務,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保護作用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二、樹立法律意識公民應如何樹立法律意識 (1)培養依法做事的觀念,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2)維護法律尊嚴,把法律作為首要的行為準則。(3)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從點滴小事做起,增強法制觀念,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2018·寧波)(10分)2018年1月5日,安徽合肥發生一起“女子羅某扒門阻攔高鐵發車”事件,羅某因涉嫌“非法攔截列車、阻斷鐵路運輸”,最終被公安機關處以2000元罰款。某校901班就此事在班內組織了一次討論,以下是三位同學的發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你認同王麗的說法嗎?說明理由。(4分)(2)材料中部分網友的行為有何危害?針對這一行為,分析《網絡安全法》的法律作用。(4分)(3)結合上述材料,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加強自律?(2分)【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辨別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先判斷,然后說明理由。本題實際考查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第二小問,抓住關鍵信息得知,部分網友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等。第二小問考查法律作用,從法律的規范和保護作用兩個方面回答即可。(3)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可以從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法治意識方面作答。【答案】(1)不認同,羅某的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1分)她的行為社會危害程度較輕,違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受到了行政處罰。(3分)(2)部分網友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等。(2分)法律具有規范和保護作用,《網絡安全法》規范了公民網絡行為,同時也保護了公民個人信息。(2分)(3)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2分)1.(2018·紹興)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務的法律不斷出臺和修訂,“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日漸成為人們的共識。這從一個側面說明①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②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③法律是人們生活的衛士和國家生活的保障④訴訟手段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最常用的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題考查我國法律的本質、作用和依法治國相關知識。對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做出正確選擇。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體現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出臺和修訂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務的法律,體現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是人們生活的衛士和國家生活的保障。所以①②③說法符合題意;④說法錯誤,訴訟手段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最有效的手段。故選A。·com【答案】A2.2018年范冰冰因偷稅漏稅觸犯法律,需向稅務部門補繳稅款、滯納金以及罰款8億元,這反映了法律()①只對明星起到規范作用2·1·c·n·j·y②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③是由法院制定并嚴格執行的④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材料中“被判入獄”反映了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明星”作為青少年偶像不同于常人,也沒有法外特權,體現了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②④正確;①③錯誤。故選C。【來源:21·世紀·教育·網】【答案】C3.(2017·臺州)2017年5月21日,張某因攜帶管制刀具被黃巖區公安機關依法行政制裁。這說明( )①法律具有規范作用 ②張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③法律具有強制性 ④張某沒有尊重他人權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題考查了法律的作用和特征。張某沒有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做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禁止做的事,被黃巖區公安機關依法行政制裁,體現的法律的強制性和規范作用。①②③符合題意,④不合題意。故選A。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答案】A4.(2017·金華)法治完善推動政治文明。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此開啟我國民法典時代,這說明( )①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2②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③憲法是民法總則制定的根本依據 ④我國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全國人大的職權。在我國,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擁有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等;題干描述體現了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說明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①②符合題意;③與題意不符;④錯誤,我國法律代表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故選A。2-1-c-n-j-y【答案】A5.(2017·麗水)“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網絡安全法》。這說明( )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21cnjyc②網絡交往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③網絡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據 ④借助網絡交往可以全面認識自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對法律的特征和依法治國的理解。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是國家的立法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欠會議表決通過了《網絡安全法》,體現全國人大行使了立法權,表明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同時《網絡安全法》的通過使網絡安全的管理有法可依。①③符合題意,②④不符合題意。故選B。【答案】B6.(2017 金華)2016年國家司法機關查處了大量案件。其中立案偵查職務犯罪47650人,包括原縣處級干部2882人,原廳局級干部446人,對令計劃等48名原省部級以上干部依法提起公訴。材料說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n②職務犯罪是我國法律打擊的唯一重點③法不可違、違法必究 ④我國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對法律的特征和依法治國的理解。從題文中材料可知,省部級以上干部違法犯罪都一樣受到查處,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則和法不可違、違法必究的法治要求。同時體現了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護實施的。①③④正確;②說法太絕對錯誤。故選C。【來源:21cnjy.com】【答案】C7.(2018 臺州)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某交警部門開發了一套人臉識別系統,通過視頻檢測行人闖紅燈的行為,滾動播放并曝光違法者的個人信息。經過階段性的整治,行人闖紅燈現象明顯減少。材料二:2017年9月,黃巖區人民法院宣判首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罪犯何某通過多種渠道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150多萬條,出售給陳某、牛某等人獲利。何某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1.5萬元。(1)材料一中行人的行為屬于哪一性質的違法行為?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2)根據材料一,判斷交警部門是否侵犯公民的隱私權?請說明理由。(3)結合上述兩則材料,談談你對“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的認識。【解答】(1)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的認識,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行人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2)本題考查侵犯隱私權的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交警部門的行為并非侵犯公民的隱私權,交警部門在嚴格執法,是在維護公共利益,不屬于侵犯公民隱私權。(3)本題實際上是考查法律的基本特征。【答案】(1)行政違法行為,應承擔行政責任。(2)未侵犯隱私權,交警部門在嚴格執法,是在維護公共利益。(3)第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第二,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第三,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由此看出,法律與其他規章制度、倫理道德有著顯著的區別。法律的這些基本特征決定了它是特殊行為規范。1社會法治一輪復習學案考點12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原卷版)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懂得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法律的特征)(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法律最本質的特征))(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最顯著的特征))(規范作用)(規定我們的權利和義務,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法律的作用)(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保護作用)一、法律的特征和作用cnjy1.法律的含義、特征、本質特征。含義法律是由國家,靠保證實施,對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特征由制定或認可;靠(法律最本質的特征);(法律最顯著的特征)本質法律是意志的體現,這是法律的一般本質;我國法律的本質是2.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規定我們的權利和義務,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作用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人們的,是我們的保護神。二、樹立法律意識公民應如何樹立法律意識 (1)培養依法做事的觀念,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2)維護法律尊嚴,把法律作為首要的行為準則。(3)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從點滴小事做起,增強法制觀念,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2018·寧波)(10分)2018年1月5日,安徽合肥發生一起“女子羅某扒門阻攔高鐵發車”事件,羅某因涉嫌“非法攔截列車、阻斷鐵路運輸”,最終被公安機關處以2000元罰款。某校901班就此事在班內組織了一次討論,以下是三位同學的發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你認同王麗的說法嗎?說明理由。(4分)(2)材料中部分網友的行為有何危害?針對這一行為,分析《網絡安全法》的法律作用。(4分)(3)結合上述材料,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加強自律?(2分)【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辨別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先判斷,然后說明理由。本題實際考查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第二小問,抓住關鍵信息得知,部分網友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等。第二小問考查法律作用,從法律的規范和保護作用兩個方面回答即可。(3)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可以從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法治意識方面作答。【答案】(1)不認同,羅某的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1分)她的行為社會危害程度較輕,違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受到了行政處罰。(3分)(2)部分網友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等。(2分)法律具有規范和保護作用,《網絡安全法》規范了公民網絡行為,同時也保護了公民個人信息。(2分)(3)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2分)1.(2018·紹興)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務的法律不斷出臺和修訂,“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日漸成為人們的共識。這從一個側面說明①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②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③法律是人們生活的衛士和國家生活的保障④訴訟手段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最常用的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8年范冰冰因偷稅漏稅觸犯法律,需向稅務部門補繳稅款、滯納金以及罰款8億元,這反映了法律()①只對明星起到規范作用2·1·c·n·j·y②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③是由法院制定并嚴格執行的④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7·臺州)2017年5月21日,張某因攜帶管制刀具被黃巖區公安機關依法行政制裁。這說明( )①法律具有規范作用 ②張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③法律具有強制性 ④張某沒有尊重他人權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7·金華)法治完善推動政治文明。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此開啟我國民法典時代,這說明( )①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2②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③憲法是民法總則制定的根本依據 ④我國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7·麗水)“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網絡安全法》。這說明( )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21cnjyc②網絡交往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③網絡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據 ④借助網絡交往可以全面認識自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7 金華)2016年國家司法機關查處了大量案件。其中立案偵查職務犯罪47650人,包括原縣處級干部2882人,原廳局級干部446人,對令計劃等48名原省部級以上干部依法提起公訴。材料說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n②職務犯罪是我國法律打擊的唯一重點③法不可違、違法必究 ④我國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8 臺州)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某交警部門開發了一套人臉識別系統,通過視頻檢測行人闖紅燈的行為,滾動播放并曝光違法者的個人信息。經過階段性的整治,行人闖紅燈現象明顯減少。材料二:2017年9月,黃巖區人民法院宣判首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罪犯何某通過多種渠道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150多萬條,出售給陳某、牛某等人獲利。何某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1.5萬元。(1)材料一中行人的行為屬于哪一性質的違法行為?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2)根據材料一,判斷交警部門是否侵犯公民的隱私權?請說明理由。(3)結合上述兩則材料,談談你對“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的認識。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鎖分】社會.法治一輪復習學案考點12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原卷版).doc 【中考鎖分】社會.法治一輪復習學案考點12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