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19年中考嘉興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熱點預測4——PRED2019年2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第3期發表了習近平重要文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這篇文章是習近平2018年5月18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習近平“對生態環境工作歷來看得很重”,這篇1萬多字的講話,論及生態文明建設諸多方面,信息量很大!10個數字帶你快速讀懂。 1項深刻認識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我之所以反復強調要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就是因為我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污染重、損失大、風險高的生態環境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并且獨特的地理環境加劇了地區間的不平衡。 4個“前所未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3大行動計劃 我們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能力。 1個重要判斷 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圖為2018年9月29日拍攝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秋景。新華社發 潘正光 攝 2個“堅決摒棄”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邊生態環境質量仍然很差,這樣人民不會認可,也經不起歷史檢驗。 堅決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 6項原則 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不能只講發展不講保護,不能只講利用不講修復。 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對突破三條紅線、仍然沿用粗放增長模式、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絕對不能再干,絕對不允許再干。 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如果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最終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系統性、長期性破壞。 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對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責的,必須一追到底,決不能讓制度規定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 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要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6項政策舉措 第一,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第二,全面推動綠色發展。 第三,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第四,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 第五,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落地見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要強化權威,加強力量配備,向縱深發展。 第六,提高環境治理水平。生態環境保護該花的錢必須花,該投的錢決不能省。 4個“親自”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加強黨的領導。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要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壓實各級責任,層層抓落實。 1支鐵軍 要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 這種事情決不允許再發生! 有些地方生態環境問題多發頻發,被約談、被曝光,當地黨政負責人不但沒受處罰,反倒升遷了、重用了,真是咄咄怪事!這種事情決不允許再發生!要狠抓一批反面典型,特別是要抓住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案例不放,嚴肅查處,以正視聽,以儆效尤。(人民日報客戶端 尚丹 楊麗娟 整理)簡介:PRED問題是指人口(population)、資源(resources)、環境(environment)和發展(development)不協調,防治的措施是人們必須以很高的道德水準,保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在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的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資源是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是PRED問題的核心。點評: PRED問題近年來也十分熱門。嘉興卷在去年試卷中在選考部分設置了實際應用,較為容易。該類問題不排除今年會出大題的可能。預測:A.歷史與社會考點36.描述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和開發利用情況。37.描述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38.列舉實例,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特點,理解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的思想和方法。39.綜述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只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B.歷史與社會6.描述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特征,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7.比較世界典型區域的自然、人文環境特點、C.道德與法治考點7.了解中華傳統美德,知道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 D.道德與法治考點44.了解我國新時代面臨的發展契機與風險挑戰練習1.(2017·紹興)閱讀圖片,可以獲取的正確信息有( )①人口總量不斷增加②計劃生育取得成效③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7·金華)今年2月起,我省各地打響了全民參與的剿滅劣V類水承攻堅戰。各級政府有“制”也有“智”,如實行“河長制”、實施《水環境保護條例》、采用水質檢測儀等。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要實行河長責任制,人人參與B.應發揮科技在治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C.須把水環境治理納入法制軌道D.可通過控制污染物排放徹底剿滅劣V類水3.(2015·金華)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金華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下列體現該主題思想的措施有( )①中考招生全面取消擇校生 ②打造三江六岸的自行車綠道③在市區禁限燃放煙花爆竹 ④推廣農村垃圾分類“金華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16·宿遷)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經濟發展中存在優勢互補關系,下列屬于港澳地區優勢條件是( )A.充足的勞動力 B.豐富的自然資源C.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D.價格相對低廉分土地5.嘉興市政府決定執行環保部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標準將PM2.5濃度納入檢測范圍,對城市空氣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說明( )①政府重視大氣環境的保護②嘉興致力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③國家注重資源的開發利用④嘉興市政府立法解決環境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18·杭州)讀“某發展中國家2000-2055年人口年齡結構示意圖”,據此回答6.7兩小題。6.下列關于該國2000-2018年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表述,正確的是(? )。A: 0-14歲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B: 15-64歲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重均超過50%C: 65歲以上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重明顯下降D: 65歲以上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重均超過10%7. 未來30年,該國可能面臨勞動人口就業壓力大和老齡化兩大社會難題,合理的應對策略有( 21世紀教育網精選資料? )。①實行計劃生育,降低人口出生率②增加工作崗位,接納國際移民就業?③加強社會保障,改善老年人醫療條件④重視學校教育,提高勞動人口科技素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18·紹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上述地圖和圖表,分析田納西河流域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4分)(2)為什么歷史上田納西河流域從森林密布、物產豐富的富庶之地變成了不適合農耕的貧困之地?請結合相關鏈接,用圖示來回答這一問題并把它畫在下圖空框中。(6分)(3)田納西河流域的上述變遷給我們區域發展留下什么深刻的警示?(2分)9.(2018·衢州)“天下名醋在中國,四大名醋晉為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山西老陳醋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04年起,國家質檢總局對其實施原產地域保護。近些年來,地下水部分斷流,城市化需要帶來的高粱種植減少,粗糙的釀醋方式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得不到有效處理等問題,對老陳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21世紀教育網精選資料。(1)據圖5描述山西老陳醋“原產地保護地域”的主要分布情況。(2)根據材料,分析山西老陳醋品質優良的自然原因。(3)針對材料中反映的問題,山西省應如何實現老陳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1世紀教育網精選資料。10.(2018·寧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召開。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矛盾、新目標、新思想……十九大報告“新意”盎然。(1)材料一中的“新矛盾”、“新目標”分別是什么?(3分)材料二:1962年,國家林業部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和科學的規劃設計,建立河北塞罕壩林場,組織數百名務林人開始種植樹木。經過三代塞罕壩人的努力,運用覆膜保水、人工林大徑級材培育等方式,營造出112萬畝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將森林覆蓋率從12%提高到80%。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2017年12月5日,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一“地球衛士獎”。21世紀教育網精選資料(2)根據材料二,分析塞罕壩創造綠色奇跡的原因,完成下面圖示內容。(3分)(3)塞罕壩創造綠色奇跡給我們實現“新目標”有哪些啟示?并從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關系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11.(2018·嘉興)一座城市的“垃圾革命”正在嘉興各地興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莉莉最近發現居住小區樓道下,并排放著三只垃圾桶。(1)莉莉家現有垃圾:廢舊報紙,剩飯剩菜,鋁制易拉罐,廢電池和過期藥品。請幫莉莉分類投放這些垃圾。(3分)材料二:莉莉看到幾則新聞:嘉興市政府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監督考核辦法》。在嘉興某小區,每戶家庭都有垃圾投放卡和印有二維碼的垃圾袋,便于識別投放是否正確:對正確投放的家庭進行積分獎勵,積分券可用于兌換生活用品。(2)依據材料一、二,指出嘉興在這場“垃圾革命”中的好做法。(4分)材料三:莉莉在投放垃圾時,清運工師傅與她交談起來。(3)聯系材料三,從道德與社會責任的角度,說說莉莉的言行給我們的啟示。(3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19年中考嘉興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熱點預測4——PRED練習參考答案及部分解析1.【答案】C【解析】通過圖表可以看出,0——14歲的人口所占的比例逐年減少,也就是新出生的人口越來越少,這是計劃生育的結果,②是正確的,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可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②④是正確的,①③的表述在圖表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C。2.【答案】D【解析】936-947年間屬于公元紀年;明嘉靖二十八年屬于年號紀年;農歷己酉年屬于干支紀年。材料中沒有涉及帝王紀年。故選擇D。3.【答案】B【解析】本題屬于“生態文明建設”這一知識點,需要在掌握國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環境問題,青少年怎樣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材料中“生態文明建設”即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②③④的敘述體現了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①體現了教育公平問題,不符合題意。故選B。4.【答案】C【解析】珠江三角洲和港澳的關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廠”為基本模式.港澳為珠江三角洲提供豐富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控制產品的質量,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營銷,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為香港提供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進行產品的加工、制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5.【答案】A【解析】略。【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人口結構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可知,在2000年-2018年期間,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相對穩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在10%以下;15-64歲的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超過50%;0-14歲人口占比在逐漸下降。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我國人口政策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且勞動力人口比例也在不斷加大。因此該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就業壓力。①項,實施計劃生育,降低人口出生率對于緩解勞動力人口的就業壓力并無明顯幫助。故①錯誤。②項,增加就業崗位雖然能夠緩解就業壓力的問題,同時接納國際移民會使得該國的待業人口增多,會增大就業壓力。故②錯誤。③項,加強社會保障,改善老年人醫療條件可以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促進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故③正確。④項,重視學校教育,提高勞動人口素質是緩解勞動人口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夠有效解決勞動人口的就業問題。故④正確。綜上所述,本題應選擇③④,正確答案為D。8.【答案】(1)田納西河流域地形種類多樣,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地處北溫帶,降水豐富,氣候適宜;流域內灌溉水源豐富。(2)第一層次:能用相關鏈接中的現象,揭示人口、資源、環境、發展這四要素之間l—2對關系來說明原因,且邏輯順暢。第二層次:能用相關鏈接中的現象,揭示人口、資源、環境、發展這四要素之間3—4對關系來說明原因,且邏輯順暢。第三層次:能用相關鏈接中的現象,揭示人口、資源、環境、發展這四要素之間5對及以上關系來說明原因,且邏輯順暢。(3)在區域發展中要協調好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解析】略。9.【答案】【解析】略。 10.【答案】(1)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3分)(2)國家的組織與支持;科學的論證與規劃:三代人的艱苦創業:林業新科技的運用等。(3分)(3)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統一整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科教興國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運用現代科技,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有效保護環境;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靠奮斗出來的,增強我們建設美麗中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4分)【解答】(1)本題屬于對時政知識的考查。依據黨的十九大報告可知,“新矛盾”是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本題主要考查對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一定要從材料中找答案。(3)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可從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科教興國戰略,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等角度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精選資料。11.【答案】(1)廢舊報紙和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剩飯剩菜投到廚余桶,廢電池和過期的藥品投入有害垃圾桶中。(2)放置分類垃圾桶,完善垃圾分類設施;市政府出臺考核辦法,加強制度建設;發放垃圾投放卡和印有二維碼垃圾袋,加強監督管理;進行積分獎勵,提高市民垃圾分類投放的積極性。(3)道德:學會換位思考,與為人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責任:作為公民,應積極承擔關愛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認識。結合生活常識可知:廢舊報紙和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剩飯剩菜投到廚余桶;廢電池和過期的藥品投入有害垃圾桶中。據此作答即可。(2)本題考查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結合材料分析可以從完善垃圾分類設施、加強考核制度建設、加強監督管理、提高市民垃圾分類投放的積極性等角度回答。(3)本題是啟示類問題,有一定的開放性,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解答時要求認真審讀題目要求,明確莉莉的言行是什么,圍繞道德與社會責任知識進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D.doc 參考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