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學反思: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已經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的共識,數學教學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結論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造等活動的過程,這樣才能真正獲得數學的知識和方法。本節課后反思如下:1 、教學目標把握到位。《幾何和圖形》都不同程度的挪到了小學數學低段和中段,目標的把握和過程的體驗很難把握,老師在多數情況下“不敢言”或“言之有過(超過)”,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把握?如何在過程的體驗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位?本節課的目標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對于它的對邊平行,對角相等都非此課的要求,所以對學生的要求我們不能過高。因此我安排了數學引入和生活引入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平行四邊形。之后進行格子圖上一個平行四邊形的觀察,給學生一定的鋪墊,學生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了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特征。在教師組織引導下,學生真正體驗到認識新知識的樂趣。2、能對教材重新處理。平行四邊形顧名思義是先要讓學生理解平行,再通過操作讓學生明白“有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但很顯然這是行不通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拋開“平行”等高難度的數學名詞,所舉的例子都是學生能接觸或看到的。師生共同創造各種條件,準備充分的教具、學具,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學生進行了圍一圍、辨一辨、畫一畫、改一改、拼一拼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知了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兩組對邊分別相等,容易變形。這種感受不是靠教師講解、說教獲得的,而是學生親身體驗的結果。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以“聽和看”的方式介入學習。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學生不僅理解了“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發現、認識并理解數學的一般方法,培養了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3、把握課堂生成,演繹課堂精彩。當學生在圍一圍時,出現了長方形。我能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成,及時地拋出問題,長方形是否屬于平行四邊形。由于學生一時下不了結論,各說各有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學生。 于是,我就抓住這一契機,開展辯論賽,讓雙方同學暢所欲言,最終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獨具慧眼善于抓住課堂生成的時機,把“課堂生成”巧妙引入到課堂教學的目標上。新課程課堂下的教學,更注重學生的體驗,很多知識的教學如幾何和圖形、概率和統計等都相對的挪前,這樣的處理之后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呼喚教師素養的提高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和許多老師一樣還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