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書本知識) 班級 姓名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是目鏡物三者,目不動,移動放大鏡或移動被觀察的物體。(觀察蒼蠅用移動放大鏡的方法)。圓柱形及球形裝有水的透明容器、老花鏡、水珠可以放大。用放大鏡觀察書中圖片和電視機、計算機屏幕,發現圖像放大了,圖像是由色彩點 (紅、綠、藍三色) 組成的。早在一千多年前,人們就發明了放大鏡。放大鏡作用:聚光(光的折射)、放大圖像。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中間厚、邊緣薄,即中間是凸起的,因此放大鏡又叫凸透鏡。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視野(放大鏡下看到的面積)范圍越小。球 形的透明體放大倍數是最大的。人類最早使用的凸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設計并制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凸透鏡)。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的“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不同昆蟲的觸角形狀不同,有羽毛狀(蠶蛾),鞭狀(天牛),絲狀(蝗蟲),棒狀(蝴蝶),膝狀(螞蟻),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鱗片(扁平的細毛),蒼蠅在光滑玻璃爬行與(足的構造有關),蚜蟲的天敵是草蛉和它的幼蟲(和瓢蟲)。蒼蠅的眼睛是復眼,復眼由許多小眼(六邊形)組成食鹽、白糖、堿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的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有的大有的小。如:雪花、堿面、水晶等都是晶體,但玻璃、水、珍珠、松香、琥珀、瀝青、塑料不是晶體。晶體的制作:①減少水分②降低溫度許多巖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巖是由長石、云母、石英等礦物晶體組成的。制成一個簡易的顯微鏡的方法:①準備兩個凸透鏡②上下移動調整凸透鏡之間的距離③直到找到物體最清楚的圖像④將兩個透鏡固定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列文虎克也是最早發現了微生物的人。顯微鏡的發明,把人類帶入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使人們能夠觀察到非常小的物體以及物體的精細結構。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制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3億倍)。電子顯微鏡(用來觀察病毒)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細胞的人。 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要薄而透明)時,玻片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倒像)。使用步驟①拿(安放)②轉(轉轉換器,換低倍鏡)③反(調節反光鏡)(②③叫對光為了得到明亮的視野)④夾(固定載玻片——上片)⑤降⑥升(⑤⑥調調節旋鈕來升降鏡筒——調焦為了看清細胞)⑦移(觀察標本)我們利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細胞。制作洋蔥玻片:擦—滴—撕—蓋(為了減少氣泡,蓋玻片先一邊接觸水滴)—染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葉細胞中的葉綠體和葉表皮上的氣孔。氣孔是植物進行呼吸、蒸騰作用很重要的部分。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場所。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細胞的形態多種多樣,不同生物的細胞不同。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生物體細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功能。我們可以利用干草培養微小生物。水中微生物有草履蟲(像草鞋、變形蟲(像樹枝鼓藻(像鼓)、船形硅藻、眼蟲(有鞭毛)、喇叭蟲【都是單細胞】、團藻【多細胞】等。制作微生物玻片標本時,我們可以通過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水分或在載破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來控制微生物的運動。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樣的共同特征。病毒也是微生物,但沒有細胞結構。觀察工具的發展流程圖:肉眼→放大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微生物對我們的好處:能為我們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食物、垃圾和污水的處理、生產胰島素等;壞處:使我們染上疾病,食物變質等。弗萊明:發現青霉素;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巴斯德:第一個指出微生物同人類健康的關系(微生物學之父)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空氣、聲音、電、火、光也都是物質。物質總是在不斷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大小,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把沙和豆子混合后再分離,沙和豆子都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白糖本來是白色的固體,用金屬湯匙取一小勺放在蠟燭火焰上慢慢加熱,它會熔化成粘稠的液體,這是物理變化;繼續加熱,它會變成黑色的炭(即炭化),這是化學變化。在此過程中,蠟燭不斷地燃燒,也在同時發生著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蠟燭熔化是物理變化,液體的蠟燭油汽化后燃燒是化學變化。蠟燭加熱過程變化:蠟燭 ①②是物理變化,③是化學變化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米飯在我們咀嚼的過程中,變得有甜味了,這是因為米飯中有一種叫淀粉的東西,在我們的咀嚼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淀粉→麥芽糖(甜)]含有淀粉的食物有玉米、土豆、紅薯、芋艿、南瓜、米飯、饅頭等。不含淀粉的食物有花菜、胡蘿卜(含少量淀粉)、白蘿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蔥等。把小蘇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進行混合會冒出氣泡,用手觸摸玻璃杯外壁,感覺到稍微比原來涼一些。將燃燒的細木條伸進玻璃杯中,火焰會熄滅,說明這種氣體不支持燃燒。將產生的氣體倒在燃著的一長一短的蠟燭上,發現短的熄滅,說明這種氣體比空氣重。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后,產生了一種新物質——二氧化碳氣體,這樣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二氧化碳氣體特點: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不可燃等鐵銹是一種紅褐色、有空隙、無光澤、粗糙、較脆、不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的、是不同于鐵的物質。用鑷子夾住鐵釘并將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鐵釘,可以發現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淺藍色的硫酸銅溶液顏色會逐漸變淺變成淺綠色,有沉淀產生。據此可以判斷,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的反應產生了新物質,這種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淀物,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做鐵生銹的實驗可以發現:鐵釘在空盤子或空氣中、在水中會生銹,但是生銹的速度很慢;在菜油盤中沒有生銹;在水盤子中或潮濕處生銹的速度很快,量也多,可見鐵生銹是水和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鐵釘在鹽水中生銹的速度最快。人們一般采用制成合金、鐵制品表面涂防護層(抹油、涂漆、鍍鋅)、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和干燥等方法防止、減緩鐵生銹的速度。物質的變化一般分為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物理變化(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日常生活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有:折紙、水結冰、巖石風化、鐵釘彎曲、豆子和沙子混合,食鹽溶解,蠟燭熔化,打開汽水有氣體產生等;屬于化學變化的有:蠟燭燃燒、白糖加熱、鐵釘生銹、食物被消化、發霉、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生產水泥、煙花爆炸等水泥生產:先將石灰石、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再高溫煅燒、研細,最后變成水泥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煉丹師發現的)、指南針 第三單元 宇宙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圍繞地球自西向東(逆時針方向)運行,地球自轉和公轉也是自西向東。它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4,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49,引力大約是地球的1/6,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80,距地球約38萬千米,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晝夜溫差很大。月球上沒有水,空氣,沒有生命存在。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人類的足跡第一次印在了月球的表面。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是的阿姆斯特朗。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變化一個周期(約為1個月)月相變化的規律是:上半月,由虧到圓,亮面在右側;下半月,由圓到虧,亮面在左側;亮面始終朝向太陽的方向。(亮面變化口訣:上D下d)月相變化依次是新月(朔),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滿月(十五又叫望),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殘月。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的直徑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徑能達到幾百千米。關于月球表面環形山的形成原因,目前公認的觀點是隕石撞擊說。(另有火山噴發說。)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三種,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兩種;日食總發生在農歷初一,而月食總發生在農歷十五。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當月球運動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地球在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在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全部或部分失去了光明,這就發生了月食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恒星,太陽的直徑約是140萬千米,太陽系的直徑比它大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并不是所有行星都有衛星。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自轉周期最長金星,最短是木星。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公轉周期最長的是海王星,最短的是水星。(距離太陽越遠,公轉周期越長。)金星也叫啟明星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其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天空中這些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域就稱為星座。有88個星座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組成北斗七星的星體離我們有遠有近,北斗七星的形狀是我們從地球這一個角度所看到的情況,如果從宇宙中其它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形狀會不相同。“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鵝座)、織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鷹座)。在南部天空中有一顆火紅的亮星——心宿二也稱大火星),它是一顆紅巨星,屬于天蝎座。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也是和太陽一樣自己會發光發熱的恒星。圍繞恒星運行的叫行星,圍繞行星運行的星叫衛星。天空中閃亮的銀河光帶,實際是由許許多多的恒星組成的一個恒星集團,叫銀河系。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恒星能成,直徑有10萬光年。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這是用來計量恒星間距離的長度單位。從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8分鐘,1光年=946080000萬千米人們發現銀河系以外還有類似銀河系一樣龐大的恒星集團。比如仙女座星系、獵犬座星系,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100億個河外星系。宇宙是無限的(目前觀測到距我們120億光年的宇宙),宇宙是運動變化的,宇宙正處于膨脹之中。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恒星誕生,同時也有許多恒星消亡,恒星都在高速運動。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月球。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早在距今1700年前的三國時代的古籍上就出現了“火箭”的名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順利發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楊利偉)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2007.10.24“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現在“神舟”七號翟志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F%9F%E5%BF%97%E5%88%9A"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5%9E%E8%88%9F%E4%B8%83%E5%8F%B7%E9%A3%9E%E8%88%B9?/?_blank?)實現太空漫步、“神舟”十一號、“天宮”二號、“嫦娥”二號等也已發射升空。)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處理垃圾的方法 填埋 優點 問題 簡單、成本低、上面可建公園體育場 造成土壤污染,產生可燃氣體,上面不能建房屋種莊稼,會污染水源 焚燒 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還可用來發電 會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留物,如果控制不好,還會產生有毒物質,造成二次污染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包括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兩種方法。分類和回收利用垃圾不但能夠減少垃圾的數量,而且能夠節省大量的自然資源。生活垃圾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布(5類)、橡膠類等。(垃圾也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大類。)(右邊是世界通用的回收標志) 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舊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垃圾分類、分裝是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垃圾分類、分裝還便于對有毒垃圾(廢電池和醫療垃圾等)的處理。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數地區缺水。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不同的用水習慣導致用水量差別大。絕大多數的水污染都是由人類的活動引起的。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動物的排泄物等。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淀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藥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準。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水源取自水庫(武義自來水來自源口水庫)、湖泊或河流。自來水是主要的飲用水,飲用水源不能受到污染。污水的處理比較復雜,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即(初步處理)物理方法、(再處理)生物方法(加細菌)和(追加處理)化學方法(加氯)獲得天然凈化。為了保護水環境,污水應該經過處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中。即使是經過處理的污水也不一定能作為飲用水。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此外,還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貝克蘭發明)和物種滅絕速度加快(1000倍)等。減少廢氣和廢物排放是控制大氣污染最根本的辦法。溫室效應: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土壤沙漠化、大陸和兩極冰川融化由于森林的大量破壞和海洋環境的變化,生物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加快。人類濫捕亂獵和過度開發利用,更使得許多生物資源瀕臨枯竭。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我國的九寨溝、長白山、四川臥龍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臭氧:吸收紫外線;南極臭氧空洞與(氟利昂和哈龍)有關,《人類環境宣言》提出“只有一個地球”;酸雨主要與二氧化硫濃度有關科學實驗題第二單元1、白糖加熱變化實驗? 加熱前 加熱后的變化白糖 白色固體顆粒 固體白糖先化成液體白糖,繼續加熱顏色逐漸加深,直至炭化,聞到焦味,甚至燃燒。結論 白糖加熱過程中先發生物理變化如白糖熔化,然后發生了化學變化如白糖炭化。2、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實驗小蘇打的特點:白色粉末或細微結晶,無臭、味澀,易溶于水。白醋的特點:無色的液體,聞上去有一股酸味。(1)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現象: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蘇打。我們會聽到(嗤嗤的響聲),看到( 冒氣泡 ),說明( 有氣體產生 )。(2)蓋上一塊玻璃片。用手觸摸玻璃壁外壁,感覺( 有點涼 )。3、探究的問題: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了什么氣體?我的假設: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實驗方法:往杯子里插入燃燒的細木條,觀察發生的現象。把玻璃杯中的氣體倒在蠟燭火焰上觀察發生的現象;(以上實驗還不足以證明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將產生的氣體導入一個裝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觀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實驗現象:往杯子里插入燃燒的細木條,火焰立刻熄滅。把玻璃杯中的氣體倒在蠟燭的火焰上,蠟燭火焰熄滅。將氣體導入澄清的石灰水時,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分析和實驗結論:產生的氣體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發生化學變化。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一種新物質————二氧化碳,這種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4、鐵片和鐵銹比較記錄表 顏色 光澤 空隙 手感 敲擊 導電 磁鐵 聲音鐵片 灰白色 有 無 光滑 較韌 能導電 能吸引 較響亮鐵銹 紅褐色 無 有 粗糙 較脆 不導電 不能吸引 低沉通過觀察比較,我們得出了什么結論嗎?鐵生銹是化學變化?答:通過觀察比較可以確定,鐵銹和鐵是不同的物質,即鐵銹是一種新生成的物質,所以鐵生銹是化學變化。5、鐵生銹與空氣的關系研究的問題:鐵生銹與空氣有關嗎?我們的假設:鐵生銹與空氣有關。因為我們發現鐵釘暴露在空氣中的部分已經生銹,鐵釘在木板中的部分沒有生銹。實驗材料:3個同樣大小的盤子,3枚同樣的鐵釘、水、菜油實驗方法:1、用同樣大小的盤子,其中兩個分別裝上水、菜油。2、把一枚鐵釘放在空盤子中與空氣接觸,另一枚鐵釘完全浸沒在菜油里,還有一枚鐵釘一半放在水里。3、每天觀察記錄一次。4、觀察到的現象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空盤子 無變化 無變化 無變化 有點生銹水盤子 水變色 生銹 銹多了 繡更多了菜油盤子 無變化 無變化 無變化 無變化實驗結果:鐵釘在空盤子里是會生銹的,但是生銹的速度很慢;鐵釘在菜油盤子中沒有生銹;鐵釘在水盤子中生銹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銹的量也很多,現象很明顯。原因分析:鐵生銹與空氣有關,并且鐵生銹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6、硫酸銅溶液也鐵釘的反應(1)、配制一杯硫酸銅溶液,用鑷子夾住鐵釘并將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會看到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有(紅色的物質附著 ),這就是從硫酸銅溶液中被置換出來的單質(銅)。(2)、過一會兒,取出鐵釘,我們又觀察到(淺藍色的硫酸銅溶液會逐漸變淺,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溶液逐漸變成(紅褐色)。結論: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是化學變化。第三單元模擬月相變化實驗方法:1、在教室或一塊空地的墻面上貼上太陽,在場地中間畫上兩個圓圈。幾個同學站在小圓上,代表地球上的觀察者;一名同學舉一個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圓轉動一圈,表示月球繞地球運動一個月。2、讓“月球“亮面始終朝著“太陽”,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陽照亮。當“月球”分別運行到1---8的位置時,畫下我們所觀察到的月相。實驗現象:“月球“亮面始終朝著太陽。隨著“月球”的運動,觀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方向不同。實驗結論: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發光、太陽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關。月相變化的規律: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面;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面。亮面始終朝向太陽的方向。時間 初一、初二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月相 名稱 新月(朔) 上弦月 滿月(望) 下弦月設計一個實驗,研究環形山的直徑大小、環形山的深淺與什么因素有關我的推測:因為目前公認的“撞擊說“這種觀點認為,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的痕跡。所以我推測,環形山直徑大小與撞擊物體的大小有關,環形山的深淺與撞擊的速度有關。實驗材料:泥沙、大小不同的皮球或其它圓球。實驗方法:用大小不同的撞擊球以相同的速度撞擊泥沙,觀察撞擊結果。(說明:要讓撞擊以相同速度撞擊泥沙可以讓撞擊球從相同高度自由落下。)用大小相同撞擊球以不同的速度撞擊泥沙,觀察撞擊結果。我的結論:環形山的直徑大小環形山的深淺與(撞擊球的大小)(撞擊的速度)有關,它們對環形山的影響:撞擊球大,環形山的直徑較大,撞擊球小,環形山的直徑相對較小;撞擊速度快,環形山相對較深,撞擊速度慢,環形山相對較淺。日食、月食成因模擬實驗探究的問題:日食、月食是怎樣形成的?我的推測:當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但月球轉到地球的后面背著太陽,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擋住了,于是就發生了日食。實驗材料:手電筒、玻璃球、乒乓球(手電筒代表太陽,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用玻璃球繞乒乓球一周表示月球繞地球一周)實驗過程:在電筒光的照射下讓玻璃球圍繞乒乓球逆時針方向轉動。注意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觀察發生的現象。實驗現象:1、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三者正好處于一條直線上時,我看得到“地球”上有“月球”的影子。當“月球”轉到“地球”后面,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我還看到了“月球”上有“地球”的影子。實驗結論:1、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于同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當(月球)運動到地球的后面背著太陽,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月球就處于地球的影子里,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擋住了,這時就會發生(月食)第四單元一、填埋垃圾模擬實驗1、填埋模擬實驗,它模擬的是( 垃圾填埋場在雨水的浸泡下發生的變化——污染地下水 )。實驗中的細石子代表(土層)、清水代表(地下水 )。浸過墨水的紙巾代表(被填埋的垃圾 )。慢慢往上面噴水模擬(下雨)觀察到的現象是(埋在細石子中的墨水紙巾經過噴水后把原來瓶底的清水弄弄成墨水色了 ),實驗說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東西仍會浸濾出來污染地下水。)二、除了污染地下水,真正的垃圾填埋場還會對周圍環境帶來哪些危害?答:源源不斷運來的垃圾要散發出惡臭,污染空氣;滋生蚊蠅,引發疾病;還會造成土壤污染,影響農業生產。三、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在建垃圾處理場時還應采取哪些措施?答:(1)用不透水的襯墊把垃圾屋與周圍土層隔開; (2)建過濾液收集池和處理池把從地面滲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了的水收集起來進行處理; (3)安裝氣體排放管把發酵生成的可燃性氣體和有毒氣體排走。、 (4)建監測井隨時監測垃圾填埋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狀況。三、簡答題1、月相是怎樣形成的?月相變化有什么規律?由于月球是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因此從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也在變化上半月亮面在右,月相由缺到圓,下半月亮面在左,月相由圓到缺變化,依次為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殘月,呈現周期變化。2、日食是怎樣形成的?日食有幾種? 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太陽到地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擋住,從而產生日食現象。日食分為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3、月食是怎樣形成的?月食有幾種?當地球、太陽、月球處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處在月球和太陽的中間,月球處在地球的陰影中形成月食。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4、減少塑料垃圾的方法有哪些?減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紙袋和布袋(2)提菜籃子上菜市(3)減少塑料包裝(4)用可降解塑料袋。5、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減少的:(1)雙面打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6、生活垃圾一般分為幾類?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7、平時生活中你是怎樣節約用水的?(1)洗手洗臉用水盆;(2)淘米水用來洗碗;(3)淋浴水用來沖馬桶;養魚水用來澆花草;使用節水器具等。(4)用漂洗衣服的水洗地板8、怎樣保護我們的環境?(1)減少垃圾數量,如:不亂扔垃圾、不用一次性物品、購物時選擇適度包裝的商品。(2)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3)減少大氣污染。如:少開車,盡量乘坐公交車或選擇環保的交通方式的,改善空氣質量。(4)減少白色污染。如: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或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5)保護珍稀動植物。9、舉例說明我國面臨的珍稀動物、植物的名稱?我國部分特有的珍稀動植物也瀕臨滅絕的邊緣,如動物白鰭豚、揚子鱷、大熊貓、東北虎等,我國部分特有的珍稀植物也瀕臨滅絕的邊緣如珙桐、銀杉、香果樹、秤錘樹、鵝掌楸等10、垃圾對環境有什么影響?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污染土地;污染地下水體;污染大氣;會寄生或滋生各種有害生物;11、什么是白色污染?人們怎么應對白色污染?(1)白色污染是人們對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2)我們應對白色污染的措施:一是加強對“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傳,盡可能少用一次性飯盒和塑料袋;二是逐步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率;三是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研究,努力減少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等。12、你知道咱們身邊有哪些環境問題嗎?答:如:水資源缺乏、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品種加快滅絕、地球臭氧層受到破壞、土地荒漠化等世界性的環境問題。13、說說我們所知道的環境保護行動?答:“無車日”活動;地球1小時;“無煙日”活動; 地球第三極珠峰環保大行動;世界清潔地球日。水和二氧化碳燃燒蠟蒸汽汽化蠟燭油熔化①②③過濾實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