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二輪專題復習:化學裝置連接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二輪專題復習:化學裝置連接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化學裝置的連接 (復習課)
一.常見試劑的常見作用
a.濃硫酸:干燥(吸水)。
b.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等能與其反應的氣體。
c.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檢驗二氧化碳是否被除盡(放在氫氧化鈉溶液后時)。有時候用氫氧化鋇也可以達到實驗目的。
d.硫酸銅粉末(無水硫酸銅):檢驗水的存在;檢驗水是否被除盡(放在濃硫酸后時)。
e.堿石灰: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一般放在最后起保護作用,防止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與實驗的干擾
f.濃硫酸+氧化銅+無水硫酸銅:檢驗氫氣的存在。
g.氫氧化鈉溶液+氧化銅+澄清石灰水:檢驗一氧化碳的存在。
二.裝置連接的一般順序(定性實驗,證明有沒有)
a、若檢驗氣體的存在,則一般先證明H2O的存在,再驗證存在CO2。(證明先證水)(先用無水硫酸銅再用澄清石灰水)
b、若除雜,一般先除去CO2,再除去水蒸氣(除雜后除水)(先用氫氧化鈉再用濃硫酸)
c、涉及儀器連接的問題時,導管連接一般長進短出。(只有在收集氣體時才會出現短進長出)
例:有一種不純的一氧化碳氣體,其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現提供下圖所示的甲、乙、丙、丁四種裝置(每種都有若干個),若要達到以下兩個目的:(1)證明混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碳;(2)除去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請回答:

(1)為了達到上述兩個目的,請用各裝置的代號表示出正確的連接順序.
不純的CO→ → → → →純凈的CO
甲裝置的作用是 (3)乙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丙裝置的作用是 (5)丁裝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學實驗中的定量實驗。多數實驗是定性的實驗,主要目的是檢驗某些物質的性質特點。也有一部分是定量的實驗。通常有兩種方法進行定量測量,以測量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為例:
a.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測量吸收前后溶液質量,兩者之差即為二氧化碳的質量。
b.使用右圖裝置測量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
該裝置工作原理:氣體進入集氣瓶中,氣壓增大,水被壓入到量筒中,量筒中水的體積即為氣體的體積
注意:(1)集氣瓶中導管是短進長出。
(2)由于二氧化碳氣體易溶于水且會與水反應,因此如要測量二氧化碳氣 體體積,應在水面加一層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3)當在定量實驗中,很多實驗都是用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濃硫酸來吸收水,此時的氫氧化鈉與濃硫酸相當于檢驗的作用,所以濃硫酸放在前面,氫氧化鈉放在后面。
所以實驗目的不同,相同的實驗裝置作用不同,連接順序也不同。一定要看清楚實驗目的。
例:在蒼茫海水中沉沒了800多年的“南海一號”重見天日,其中的宋代銅錢已經銹跡斑斑。已知:銅綠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它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用來測定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后產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
實驗用到的主要裝置為:
質 裝置 量 時間 裝置① 裝置③
實驗前 220.0克 195.0克
實驗后 222.1克 199.4克
裝置連接順序為: _ _ 。(填寫編號)
(2)操作步驟及數據處理:
第一步 檢查氣密性;
第二步 裝入藥品,稱取裝置①和③的質量;
第三步 試驗后再次稱取裝置①和③的質量,記錄數據如表;
根據以上數據可得產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之比為 __ __ 。(要求寫出最簡整數比)
(3)結果分析;該結果與理論值不符,從下列選項中選出產生該實驗結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_ __
A.二氧化碳沒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沒有被完全吸收
C.堿式碳酸銅藥品中含有水分 D.堿式碳酸銅沒有完全分解
造成誤差的原因:可以是外界的影響,也可以是產生的物質沒有完全被吸收,也可能是物體本身含有的物質的影響。不可能是物質沒有完全分解,因為物質沒有完全分解根據化學方程式,幾種物質還是成比例的。
具體是哪一種因素,就要根據化學方程式物質成比例去判斷哪一種多了或另一物質少了。再去找物質多或少的原因。
練習:1.絕大多數古代青銅器和銅器上都有綠色斑點,這些綠色斑點是銅長時間和氧氣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銅綠[Cu2(OH)2CO3],銅綠不穩定,受熱后可分解生成三種物質。
為探究銅綠受熱后生成的物質,小莉同學從某種銅器上取下適量的銅綠,進行實驗。
① 連接裝置如圖,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 將干燥后的銅綠放入試管A中加熱。
(1)B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可推測銅綠分解產物中
(2)C裝置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色,小莉同學認為銅綠分解產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學認為這還不能作出確切的推斷。若要推斷銅綠產物中是否有水,應如何改進實驗裝置?________________
練習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

會問題。某科學研究小組的同學欲對某種塑料的組成進行分析探究(資料顯示該塑料只吉C、H兩種元
素),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目的是通過測量有關數據,推算塑料組成元素的含量。
圖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裝置編號。請根據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發生裝置A制取的氧氣中混有CO2和水蒸氣,為使D裝置中塑料試樣在純氧中燃燒,裝置C中盛放的試劑應該是 ;
(2)E、F裝置是氣體的吸收裝置,該處的設計有不正確的地方,如何改進 .理由是 ;(3)堿石灰的成分是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則裝置連接正確時G裝置的作用是 。
化學實驗中的尾氣處理——當反應產生CO或原有CO等有毒氣體都需要進行尾氣處理,CO用點燃的酒精燈或收集起來


例:如圖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部分實驗裝置,關于該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充分反應后,向固體中加稀鹽酸會產生氣泡
B.在實驗過程中,黑色的粉末會逐漸變成紅色
C.該實驗的反應原理為FeO+COFe+CO2
D.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課后鞏固練習:
1.某氣體可能含有水蒸氣、CO、H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其成份,最佳的實驗方案是將氣體依次通過裝置( )
A.甲、乙、丙 B.丙、乙、甲C.丙、甲、乙、丙 D.丙、甲、丙、乙
2.在做模擬煉鐵的實驗時,實驗室常通過加熱草酸晶體(C2H2O4)的方法來獲取一氧化碳,加熱草酸反解的產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室提供了以下裝置,可設計一系列實驗來驗證草酸分解的產物.(白色無水硫酸銅遇水顯藍色。)

(1)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用裝置 ,現象是 ,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
(2)王強同學設計的系列實驗的裝置順序是:混合氣體→A→B→C→D→B,其中C裝置的作用是 ;裝置D中可看到的現象是 ;第二次使用裝置B作用是_______
(3)針對王強同學的設計,小美同學提出,應該在裝置C后加一個裝置B,目的是____________
(4)周密同學提出,該系列裝置還有一個缺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混合氣體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學習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氣體的組成,設計了如下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已省略)。實驗后發現A裝置中 溶液變渾濁,C中的固體由黑色變紅色,D中的固體由白色變藍色,F裝置中有水流入燒杯。在反應前后對C、D裝置進行了質量的測量(各步反應均完全),測量結果如下表:
反應前后 反應前 反應后
C裝置中的試管與固體的總質量(克) a c
D裝置的中U形管與固體的總質量 b d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一定能證明原混合氣體中有氫氣存在的實驗現象是 。
(3)F裝置的作用:①“抽氣”② 。
(4)證明原混合氣體中有CO存在的定量關系式是 (用字母a、b、c、d表示)






4.某混合氣體由CO、CO2、SO2三種氣體組成,某興趣小組對此進行了相關實驗:
【查閱資料】①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②SO2易與高錳酸鉀溶液反應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氫氧化鋇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也不與高錳酸鉀溶液反應。
【實驗研究】為驗證這三種氣體,同學們設計并進行如下實驗;









【事實與結論】通過實驗驗證了以上三種氣體都存在。
(1)裝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證明氣體中含有CO2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
(3)若裝置按C→D→A→B→E的順序連接,則無法驗證的氣體是___________;
(4)有同學提出上述原裝置中省略D裝置也能達到實驗目的,你認為該同學的設計有無道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化學裝置的連接
一.常見試劑的常見作用
a.濃硫酸:干燥(吸水)。
b.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等能與其反應的氣體。
c.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檢驗二氧化碳是否被除盡(放在氫氧化鈉溶液后時)。
d.硫酸銅粉末(無水硫酸銅):檢驗水的存在。

e.堿石灰: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
f.濃硫酸+氧化銅+無水硫酸銅:檢驗氫氣的存在。
g.氫氧化鈉溶液+氧化銅+澄清石灰水:檢驗一氧化碳的存在。

起保護作用。一般放在裝置最后
檢驗水是否被除盡(放在濃硫酸后時)
二.裝置連接的一般順序
a、若檢驗氣體的存在,則一般先證明H2O的存在,再驗證存在CO2。(證明先證水)(先用無水硫酸銅再用澄清石灰水)
b、若除雜,一般先除去CO2,再除去水蒸氣(除雜后除水)(先用氫氧化鈉再用濃硫酸)
c、涉及儀器連接的問題時,導管連接一般長進短出。(只有在收集氣體時才會出現短進長出)



例:有一種不純的一氧化碳氣體,其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現提供下圖所示的甲、乙、丙、丁四種裝置(每種都有若干個),若要達到以下兩個目的:(1)證明混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碳;(2)除去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請回答:



(1)為了達到上述兩個目的,請用各裝置的代號表示出正確的連接順序.
不純的CO→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純凈的CO
(2)甲裝置的作用是 ______ (3)乙裝置的作用是 ______
(4)丙裝置的作用是 ______ (5)丁裝置的作用是 ______




除水
檢驗水
檢驗CO2
吸收CO2
三.化學實驗中的定量實驗。
多數實驗是定性的實驗,主要目的是檢驗某些物質的性質特點。也有一部分是定量的實驗。通常有兩種方法進行定量測量,以測量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為例:
a.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測量吸收前后溶液質量,兩者之差即為二氧化碳的質量。
b.使用下圖裝置測量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
該裝置工作原理:氣體進入集氣瓶中,氣壓增大,水被壓入到量筒中,量筒中水的體積即為氣體的體積
注意:(1)集氣瓶中導管是短進長出。
(2)由于二氧化碳氣體易溶于水且會與水反應,因此如要測量二氧化碳氣體體積,應在水面加一層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3)當在定量實驗中,很多實驗都是用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濃硫酸來吸收水,此時的氫氧化鈉與濃硫酸相當于檢驗的作用,所以濃硫酸放在前面,氫氧化鈉放在后面。

定量實驗中——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
定量實驗中——先接濃硫酸,再接氫氧化鈉
例:在蒼茫海水中沉沒了800多年的“南海一號”重見天日,其中的宋代銅錢已經銹跡斑斑。已知:銅綠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它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用來測定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后產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
實驗用到的主要裝置為:

裝置連接順序為: _ _ 。(填寫編號)
質 裝置量時間 裝置① 裝置③
實驗前 220.0克 195.0克
實驗后 222.1克 199.4克
2
1
3
(2)操作步驟及數據處理:
第一步 檢查氣密性;
第二步 裝入藥品,稱取裝置①和③的質量;
第三步 試驗后再次稱取裝置①和③的質量,記錄數據如表;
根據以上數據可得產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之比為。 (要求寫出最簡整數比)
(3)結果分析;該結果與理論值不符,從下列選項中選出產生該實驗結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_
A.二氧化碳沒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沒有被完全吸收
C.堿式碳酸銅藥品中含有水分 D.堿式碳酸銅沒有完全分解
21:44
AC
練習:1.絕大多數古代青銅器和銅器上都有綠色斑點,這些綠色斑點是銅長時間和氧氣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銅綠[Cu2(OH)2CO3],銅綠不穩定,受熱后可分解生成三種物質。
為探究銅綠受熱后生成的物質,小莉同學從某種銅器上取下適量的銅綠,進行實驗。
① 連接裝置如圖,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 將干燥后的銅綠放入試管A中加熱。
(1)B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可推測銅綠分解產物中
(2)C裝置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色,小莉同學認為銅綠分解產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學認為這還不能作出確切的推斷。若要推斷銅綠產物中是否有水,應如何改進實驗裝置?
CO2
把BC裝置換一下
練習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




會問題。某科學研究小組的同學欲對某種塑料的組成進行分析探究(資料顯示該塑料只吉C、H兩種元素),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目的是通過測量有關數據,推算塑料組成元素的含量。
圖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裝置編號。請根據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發生裝置A制取的氧氣中混有CO2和水蒸氣,為使D裝置中塑料試樣在純氧中燃燒,裝置C中盛放的試劑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E、F裝置是氣體的吸收裝置,該處的設計有不正確的地方,如何改進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堿石灰的成分是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則裝置連接正確時G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
BC裝置除水與二氧化碳
EF裝置吸收水與二氧化碳
除,先除二氧化碳
質量變化判斷成分,先吸收水

濃硫酸
氫氧化鈉
先用濃硫酸再用氫氧化鈉裝置,不然后使測得的氫元素含量偏高
起保護作用,防止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對實驗的干擾
四.化學實驗中的尾氣處理
當反應產生CO或原有CO等有毒氣體都需要進行尾氣處理,CO用點燃的酒精燈或收集起來
例:如圖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部分實驗裝置,關于該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充分反應后,向固體中加稀鹽酸會產生氣泡
B.在實驗過程中,黑色的粉末會逐漸變成紅色
C.該實驗的反應原理為FeO+CO =Fe+CO2
D.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A?
在做模擬煉鐵的實驗時,實驗室常通過加熱草酸晶體(C2H2O4)的方法來獲取一氧化碳,加熱草酸反解的產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實驗室提供了以下裝置,可設計一系列實驗來驗證草酸分解的產物.(白色無水硫酸銅遇水顯藍色。)



(1)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用裝置_______________ ,現象是_______________ ,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王強同學設計的系列實驗的裝置順序是:混合氣體→A→B→C→D→B,其中C裝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裝置D中可看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使用裝置B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針對王強同學的設計,小美同學提出,應該在裝置C后加一個裝置B,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4)周密同學提出,該系列裝置還有一個缺點就是 _______________
C2H2O4 △ CO↑+CO2↑+H2O
B
石灰水變渾濁
Ca(OH)2+CO2═CaCO3↓+H2O
除去二氧化碳氣體
固體由紅變黑
檢驗D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從而證明混合氣體中有一氧化碳
檢驗原有的二氧化碳是否除盡
沒有處理尾氣的裝置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化學裝置的連接 (復習課)
一.常見試劑的常見作用
a.濃硫酸:干燥(吸水)。
b.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等能與其反應的氣體。
c.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檢驗二氧化碳是否被除盡(放在氫氧化鈉溶液后時)。有時候用氫氧化鋇也可以達到實驗目的。
d.硫酸銅粉末(無水硫酸銅):檢驗水的存在;檢驗水是否被除盡(放在濃硫酸后時)。
e.堿石灰: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一般放在最后起保護作用,防止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與實驗的干擾
f.濃硫酸+氧化銅+無水硫酸銅:檢驗氫氣的存在。
g.氫氧化鈉溶液+氧化銅+澄清石灰水:檢驗一氧化碳的存在。
二.裝置連接的一般順序(定性實驗,證明有沒有)
a、若檢驗氣體的存在,則一般先證明H2O的存在,再驗證存在CO2。(證明先證水)(先用無水硫酸銅再用澄清石灰水)
b、若除雜,一般先除去CO2,再除去水蒸氣(除雜后除水)(先用氫氧化鈉再用濃硫酸)
c、涉及儀器連接的問題時,導管連接一般長進短出。(只有在收集氣體時才會出現短進長出)
例:有一種不純的一氧化碳氣體,其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現提供下圖所示的甲、乙、丙、丁四種裝置(每種都有若干個),若要達到以下兩個目的:(1)證明混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碳;(2)除去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請回答:

(1)為了達到上述兩個目的,請用各裝置的代號表示出正確的連接順序.
不純的CO→ 乙 → 丙 → 丁 → 甲 →純凈的CO
甲裝置的作用是 除水(干燥CO氣體) (3)乙裝置的作用是_____檢驗水_________
(4)丙裝置的作用是 檢驗CO2 (5)丁裝置的作用是 ___除CO2_________
三.化學實驗中的定量實驗。多數實驗是定性的實驗,主要目的是檢驗某些物質的性質特點。也有一部分是定量的實驗。通常有兩種方法進行定量測量,以測量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為例:
a.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測量吸收前后溶液質量,兩者之差即為二氧化碳的質量。
b.使用右圖裝置測量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
該裝置工作原理:氣體進入集氣瓶中,氣壓增大,水被壓入到量筒中,量筒中水的體積即為氣體的體積
注意:(1)集氣瓶中導管是短進長出。
(2)由于二氧化碳氣體易溶于水且會與水反應,因此如要測量二氧化碳氣 體體積,應在水面加一層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3)當在定量實驗中,很多實驗都是用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濃硫酸來吸收水,此時的氫氧化鈉與濃硫酸相當于檢驗的作用,所以濃硫酸放在前面,氫氧化鈉放在后面。
所以實驗目的不同,相同的實驗裝置作用不同,連接順序也不同。一定要看清楚實驗目的。
例:在蒼茫海水中沉沒了800多年的“南海一號”重見天日,其中的宋代銅錢已經銹跡斑斑。已知:銅綠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它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用來測定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后產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
實驗用到的主要裝置為:
質 裝置 量 時間 裝置① 裝置③
實驗前 220.0克 195.0克
實驗后 222.1克 199.4克
裝置連接順序為: 213_ _ 。(填寫編號)
(2)操作步驟及數據處理:
第一步 檢查氣密性;
第二步 裝入藥品,稱取裝置①和③的質量;
第三步 試驗后再次稱取裝置①和③的質量,記錄數據如表;
根據以上數據可得產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之比為 21:44_。(要求寫出最簡整數比)
(3)結果分析;該結果與理論值不符,從下列選項中選出產生該實驗結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AC_ __
A.二氧化碳沒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沒有被完全吸收
C.堿式碳酸銅藥品中含有水分 D.堿式碳酸銅沒有完全分解
造成誤差的原因:可以是外界的影響,也可以是產生的物質沒有完全被吸收,也可能是物體本身含有的物質的影響。不可能是物質沒有完全分解,因為物質沒有完全分解根據化學方程式,幾種物質還是成比例的。
具體是哪一種因素,就要根據化學方程式物質成比例去判斷哪一種多了或另一物質少了。再去找物質多或少的原因。
練習:1.絕大多數古代青銅器和銅器上都有綠色斑點,這些綠色斑點是銅長時間和氧氣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銅綠[Cu2(OH)2CO3],銅綠不穩定,受熱后可分解生成三種物質。
為探究銅綠受熱后生成的物質,小莉同學從某種銅器上取下適量的銅綠,進行實驗。
① 連接裝置如圖,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 將干燥后的銅綠放入試管A中加熱。
(1)B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可推測銅綠分解產物中 CO2
(2)C裝置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色,小莉同學認為銅綠分解產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學認為這還不能作出確切的推斷。若要推斷銅綠產物中是否有水,應如何改進實驗裝置?把BC裝置換一下
練習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

會問題。某科學研究小組的同學欲對某種塑料的組成進行分析探究(資料顯示該塑料只吉C、H兩種元
素),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目的是通過測量有關數據,推算塑料組成元素的含量。
圖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裝置編號。請根據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發生裝置A制取的氧氣中混有CO2和水蒸氣,為使D裝置中塑料試樣在純氧中燃燒,裝置C中盛放的試劑應該是 濃硫酸 ;
(2)E、F裝置是氣體的吸收裝置,該處的設計有不正確的地方,如何改進 EF位置互換 .理由是 吸收水的質量應該放在 吸收CO2前面 ;
(3)堿石灰的成分是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則裝置連接正確時G裝置的作用是 起保護作用,防止外界的CO2與H2O對實驗的影響 。
化學實驗中的尾氣處理——當反應產生CO或原有CO等有毒氣體都需要進行尾氣處理,CO用點燃的酒精燈或收集起來


例:如圖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部分實驗裝置,關于該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A?)
A.充分反應后,向固體中加稀鹽酸會產生氣泡
B.在實驗過程中,黑色的粉末會逐漸變成紅色
C.該實驗的反應原理為FeO+COFe+CO2
D.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課后鞏固練習:
1.某氣體可能含有水蒸氣、CO、H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其成份,最佳的實驗方案是將氣體依次通過裝置( D )
A.甲、乙、丙 B.丙、乙、甲C.丙、甲、乙、丙 D.丙、甲、丙、乙
2.在做模擬煉鐵的實驗時,實驗室常通過加熱草酸晶體(C2H2O4)的方法來獲取一氧化碳,加熱草酸反解的產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2H2O4 △ CO↑+CO2↑+H2O

實驗室提供了以下裝置,可設計一系列實驗來驗證草酸分解的產物.(白色無水硫酸銅遇水顯藍色。)

(1)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用裝置 B ,現象是 渾濁 ,反應方程式是__Ca(OH)2+CO2=CaCO3+H2O______
(2)王強同學設計的系列實驗的裝置順序是:混合氣體→A→B→C→D→B,其中C裝置的作用是 除CO2氣體 ;裝置D中可看到的現象是 紅色固體變成黑色 ;第二次使用裝置B作用是__檢驗有無CO2生成,從而判斷有無CO_____
(3)針對王強同學的設計,小美同學提出,應該在裝置C后加一個裝置B,目的是__檢驗CO2有無吸收完__________
(4)周密同學提出,該系列裝置還有一個缺點就是_____缺少尾氣處理裝置_________________
3.某混合氣體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學習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氣體的組成,設計了如下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已省略)。實驗后發現A裝置中 溶液變渾濁,C中的固體由黑色變紅色,D中的固體由白色變藍色,F裝置中有水流入燒杯。在反應前后對C、D裝置進行了質量的測量(各步反應均完全),測量結果如下表:
反應前后 反應前 反應后
C裝置中的試管與固體的總質量(克) a c
D裝置的中U形管與固體的總質量 b d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O2+Ba(OH)2═BaCO3↓+H2O. 。
(2)一定能證明原混合氣體中有氫氣存在的實驗現象是 D中固體由白色變為藍色 。
(3)F裝置的作用:①“抽氣”② 收集尾氣(或儲存氣體) 。



(4)證明原混合氣體中有CO存在的定量關系式是 (a-c)>8(d?b)/9. (用字母a、b、c、d表示)






4.某混合氣體由CO、CO2、SO2三種氣體組成,某興趣小組對此進行了相關實驗:
【查閱資料】①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②SO2易與高錳酸鉀溶液反應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氫氧化鋇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也不與高錳酸鉀溶液反應。
【實驗研究】為驗證這三種氣體,同學們設計并進行如下實驗;









【事實與結論】通過實驗驗證了以上三種氣體都存在。
(1)裝置A的作用是_____驗證有無SO2,并排除對CO2氣體驗證的干擾______________;
(2)能證明氣體中含有CO2的現象是_____B不褪色,C渾濁__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
(3)若裝置按C→D→A→B→E的順序連接,則無法驗證的氣體是___CO2與SO2氣體________;
(4)有同學提出上述原裝置中省略D裝置也能達到實驗目的,你認為該同學的設計有無道理并說明理由______可以,通過E中氧化銅固體變成紅色可以證明有CO氣體_____。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大新县| 萨嘎县| 元氏县| 上栗县| 蛟河市| 香河县| 泸西县| 怀宁县| 平江县| 昆明市| 镇巴县| 镇安县| 华亭县| 湾仔区| 黔南| 军事| 玛多县| 楚雄市| 钟祥市| 岱山县| 花莲县| 惠来县| 宝应县| 昆明市| 临安市| 弥勒县| 鸡西市| 凌云县| 尼勒克县| 溆浦县| 青海省| 晋州市| 北票市| 溧阳市| 额济纳旗| 都昌县| 屯留县| 白朗县| 郑州市|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