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第2課 抗美援朝1. 賞析著名作家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文學作品,由此導入新課,明確“最可愛的人”這一稱呼的由來。2. 出示朝鮮半島地圖,講述“三八線”的由來,并講述朝鮮戰爭爆發的根由及始末。3. 多媒體放映有關美軍轟炸中國東北邊境以及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中國的安全已經受到了美國的嚴重威脅。4. 閱讀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的相關文字資料,由學生共同討論,分析抗美援朝的必要性。5. 播放《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體會中國人民志愿軍跨江作戰的氣勢,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融入戰爭情境。6. 結合《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3次戰役示意圖》,了解戰爭的進程。7. 通過講故事使學生把握黃繼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跡,體會志愿軍戰士表現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理解他們被稱為“最可愛的人”的原因,并且認識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8. 出示美國簽訂朝鮮停戰協定的圖片和美國陸軍上將、“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說的“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體會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從中總結戰爭勝利的意義。1. 數字提示法。本課具體內容可以歸納為“一、二、三”。“一”即一幅形勢示意圖,通過《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3次戰役示意圖》,掌握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進軍方向和取得的重大勝利等內容;“二”即兩個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了解其事跡,并體會他們表現出的精神;“三”即三個主要參戰國家——美、中、朝,從中、朝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和三國各自表現進行總結等。2. 時事鏈接法。抗美援朝是中國歷史和世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朝核危機、半島局勢一直是今天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因此在學習本課內容時應關注相關的時事,并且要注意“重大時事”和“相關史實”之間的聯系。歌曲式導入播放《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讓學生說出歌曲的名稱和聽完這首歌曲的感受。教師點出: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高唱著這首戰歌,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前線,開始了一場偉大的保家衛國的戰爭。今天,讓我們一起翻開歷史,去重溫當時志愿軍戰士的英勇、豪邁、熱情和決心。影片式導入播放影片《上甘嶺》片段,讓學生說出觀看的感受。教師導入新課:今天就讓我們投身到那場戰爭中,去感受抗美援朝戰爭的殘酷以及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風采。 知識點一 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教材P8)1. 美國第七艦隊美國第七艦隊是美國在遠東和東南亞推行侵略和戰爭政策的重要工具。它隸屬于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設在日本的橫須賀港。它活動的范圍北起白令海峽,南迄澳洲以南直達南極,東自關島以東約966千米,西至印度洋。美國使用第七艦隊進行侵略,罪行是罄竹難書的。1950年,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1955—1957年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對越南南方進行侵略,對北方進行挑釁,許多轟炸的飛機都是從第七艦隊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的。2. 我國特派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控訴美國武裝侵略的演說……美國武裝部隊侵略朝鮮不可避免地威脅到中國的安全。事實上也證明了侵略朝鮮的美軍,已直接地威脅了中國的安全。從1950年8月27日到11月10日,美國侵略朝鮮部隊的軍用飛機不斷侵犯我國東北的領空、進行偵察活動,掃射轟炸我國城鎮與村莊,殺傷我國和平居民,損壞我國財產共有90次。從11月10日到14日,共有28次,15日到19日共有33次。美國侵略朝鮮的海軍于9月20日在公海上曾對我國商船開槍并進行強制盤查。所有這一切美國侵略朝鮮武裝力量直接侵略我國的行為,都是向中國人民公然無忌的挑釁,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外交公報》第二卷第二期3. “聯合國軍”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立即操縱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在中國和蘇聯沒有代表出席的情況下,通過了“譴責北朝鮮侵略”和“緊急制裁”兩個決議。7月7日,美國又操縱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其組成所謂“聯合國軍”,對朝鮮進行大規模侵略戰爭。1950年9月15日,美國糾集15個國家的軍隊,打著聯合國的旗幟,用了7.5萬人、260艘軍艦、318架飛機的兵力在朝鮮仁川登陸。10月1日,侵略軍越過“三八線”侵入朝鮮北部,一直打到中朝邊境。因為這支侵略軍打的是聯合國的旗幟,故稱“聯合國軍”。而實際上,“聯合國軍”主要是美國侵略軍。 知識點二 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教材P10)1. 上甘嶺戰役上甘嶺戰役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上甘嶺粉碎美國侵略軍進犯的戰役。美軍為了挽回敗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無理的談判要求,于1952年10月發動了“金化攻勢”。美軍集中優勢兵力,采取中間突破、分割包圍戰術,企圖先奪取我方金化以北的上甘嶺陣地,然后占領五圣山,壓迫我方后退。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美軍先后投入了6萬多兵力,出動3000多架飛機和170多輛坦克,動用了18個炮兵營,向上甘嶺發動猛攻。在朝鮮人民支援下,中國人民志愿軍一部,依托坑道作為防御陣地,打退敵人多次沖鋒,戰斗異常激烈,陣地幾次失而復得。在殺傷大量敵人后,志愿軍進入坑道,堅持戰斗。10月30日,志愿軍組織新的兵力發動反擊,收復了失去的陣地。11月25日,戰役結束。上甘嶺戰役歷時43天,敵人先后向僅3.7平方千米的陣地投下幾千枚重磅炸彈,山頭高度被削低2米,中國人民志愿軍發揚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打退了敵人數百次沖鋒,殲滅敵人2.5萬余人,徹底粉碎了敵人的所謂“金化攻勢”。2. 彭德懷談抗美援朝的意義彭德懷在《關于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指出:“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它也雄辯地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中國革命勝利后起了深刻變化的亞洲歷史的前進車輪,是侵略勢力所絕對不能扭轉的。毫無疑問,朝鮮的教訓將鼓舞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為保衛祖國而抵抗帝國主義者的決心和信心,鼓舞他們加緊地展開爭取本國的獨立、和平、民主、統一的斗爭。這對于保障遠東和平,是一個重大的貢獻。”1. 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教材P9)1951年2月,志愿軍某部政治部奉命從丹東九連城處渡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準備參加志愿軍總部組織的第五次戰役。部隊接到過江命令后,很快搭起了便橋,有組織、有秩序地從橋上疾速過江。表現這個場景的題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的照片登在1951年第4期《解放軍畫報》的扉頁上,并被當時全國各地的報刊普遍刊載,同時陳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內。照片中心畫面是長長的一隊全副武裝的志愿軍戰士,他們正雄赳赳、氣昂昂,前進在白雪茫茫的鴨綠江上。整個畫面開闊壯觀、氣勢恢宏,較好地展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精神風貌,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象征。2. 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3次戰役示意圖(教材P10)《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3次戰役示意圖》揭示了戰爭發生的兩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并肩作戰,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的戰役,五戰五捷,將美國侵略軍從鴨綠江趕回到“三八線”附近。第二階段,從1951年6月11日到1953年7月27日,這一階段屬于戰略相持與談判階段,期間最著名的戰役是上甘嶺戰役。1953年7月,美國被迫簽訂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以中朝人民的勝利宣告結束。抗美援朝戰爭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3. 邱少云(教材P11)邱少云,生于1931年,四川銅梁縣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2年10月,志愿軍反擊敵人的一個高地時,為縮短攻擊距離和保證戰斗發起的突然性,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潛伏在距離敵人只有60米的山腳下,準備配合第二天晚上大部隊的進攻。第二天11點,敵人的一顆燃燒彈突然落在邱少云身邊,點燃了他身上的偽裝。為了不暴露部隊整個行動計劃,邱少云忍受烈火燒身的劇痛,一動不動,直到犧牲。戰斗結束后,邱少云所在部隊的軍黨委追認邱少云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1953年6月25日,志愿軍總部授予邱少云“一級英雄”稱號。1. 中國出兵朝鮮的決定1950年10月2日下午,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毛澤東認為中國必須盡快出兵,并計劃派遣林彪出征。但林彪卻持相反意見,且稱病請辭。會議出現些許轉機是從彭德懷到京后開始的。4日下午,彭德懷趕到會場,因為感到氣氛不尋常,所以暫未發言。第二天一早,鄧小平帶著毛澤東的指示到北京飯店將彭德懷請到中南海。彭德懷與毛澤東談話之后,領會了毛澤東的意思,表示愿意帶兵入朝。毛澤東這才松了一口氣,說:“這我就放心了。”毛澤東曾電告斯大林,希望蘇聯除提供武器支援外,還要出動空軍,掩護中國軍隊,這是中國軍隊出兵的前提。10月8日,周恩來飛往莫斯科與斯大林就此事進行談判。談判中,斯大林說:“如果中國不出兵,可通知金日成將主力部隊撤到中國休整。”就在中蘇博弈出兵的同時,美國也在關注和研究中國的動向。進入10月,平壤接連告急,美國認為中國已喪失入朝良機,麥克阿瑟信心十足地告訴杜魯門:“中國絕不會出兵,因為那對他們來說將是一次大屠殺。”10月18日,毛澤東再次主持中共中央會議。他在聽取彭德懷的情況介紹后,堅定地宣布:“現在敵人已圍攻平壤,無論有天大的困難,志愿軍渡江援朝不能再變。”會后,毛澤東發布命令:10月19日,志愿軍于安東、輯安渡過鴨綠江。10月25日,中國軍隊在朝鮮半島與敵軍正式交火。抗美援朝戰爭從此打響。2.朝鮮戰爭的特點(1)朝鮮戰爭是一場規模較大的國際性局部戰爭,政治斗爭、軍事斗爭交織進行,矛盾復雜尖銳,兩軍較量異常激烈。在一個幅員狹小的戰場上,戰爭雙方投入大量兵力、武器,到戰爭結束時,雙方兵力總共達300多萬人。戰場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戰役戰斗的炮火密度、美國空軍轟炸密度都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戰爭雙方武器裝備優劣相差懸殊。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工業強國,美軍具有第一流的現代化技術裝備,掌握著制空權和制海權,實行現代化諸軍兵種聯合作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落后,志愿軍武器裝備處于明顯劣勢,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隊作戰,后期雖有少量空軍,也只能掩護主要交通運輸線。(3)戰爭的主要戰場是在東西瀕海、幅員狹長、山高林密的朝鮮半島北半部,便于實施登陸作戰和利用山地隱蔽軍隊、組織防御,但不便于發揮現代化技術裝備的效能和大兵團實施廣泛機動。(4)志愿軍出國作戰,就地補給或取之于敵都較困難,一切作戰物資基本上靠國內供應,而且交通工具落后,加之美國空軍的封鎖破壞,物資供應十分困難,作戰行動受到很大影響。“聯合國軍”依靠其現代化裝備,能迅速完成補給,保障作戰。這些特點都制約著戰爭雙方的戰爭指導,影響著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毛澤東《中國人民志愿軍應當和必須入朝參戰》結合這段文字,思考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教材P9)[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美國采取了一系列扼殺我國新生政權的舉措,我們有義務去援助同我們友好的、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弱小的鄰國,我們更要阻止美國對中國新生政權的扼殺和踐踏。抗美援朝,不僅是為了援助朝鮮,更是保家衛國。“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失極大。”因此,中國人民志愿軍必須出兵。1. 1950年,美國侵犯我國主權的行動有(教材P12)( )①出兵朝鮮②美軍飛機轟炸掃射我國東北邊境城市③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④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 A2. 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豪邁地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請你結合中國近現代歷史和對彭德懷這句話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教材P12)[答案] 抗美援朝勝利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光榮地完成了祖國與人民賦予的使命,這場戰爭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也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和尊嚴,戳穿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抗美援朝是一場偉大的反侵略的正義斗爭,既保衛了中朝兩國的安全和獨立,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也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爭取解放的斗爭,沉重打擊了美國的侵略擴張政策,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3.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除了黃繼光、邱少云,中國人民志愿軍還有許多值得紀念的英雄,如楊根思、羅盛教等。查找資料,了解他們的英雄事跡,并思考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什么被稱為“最可愛的人”。[答案] 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不怕犧牲,頑強拼搏,以熱情、樂觀、勇敢贏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因此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