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54張PPT。教科版二年級科學《我們自己》教 材 解 讀教材內容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以下活動。 (1)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別感受不同的食物或物體,了解不同感覺器官的功能。(學習內容9.1)主要概念:10.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各系統分工配合,共 同維持生命活動。低年級科學的特征《課標》對1~2年級科學探究目標有如下表述:●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 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課標》科學探究-搜集證據-1~2年級)綜合前3冊教材定位教學目標低年級科學的特征《課標》對1~2年級科學探究目標作了如下要求:●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 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課標》科學探究-搜集證據-1~2年級) 先前的學習,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的重點來處理,學生對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了。所以本單元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于人認識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在教學中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學生需要理解我們的身體是由共同的外部結構和許多內部結構構成的;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具有學習的功能;有很多事實可以證明我們在不斷生長;并拓展到對健康成長的關注。如果學生理解了上述內容,他們將能做到通過觀察自身和相互觀察,用頭、頸、軀干和四肢以及對稱描述人體結構;能說出各個感覺器官可以幫助我們做的事情和不能幫助我們做的事情,以及綜合運用感官的好處;能列舉事實證明自己在生長,并以父母或高年級同學為依據,預測六年級時自己的身體信息。單元目標學生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干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1)學生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1)學生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2、3)學生能夠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征,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事物。(2、3)學生能夠知道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2、3、4)學生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5)學生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6)單元目標學生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干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1)學生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1)學生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2、3)學生能夠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征,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事物。(2、3)學生能夠知道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2、3、4)學生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5)學生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6)單元目標學生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干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1)學生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1)學生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2、3)學生能夠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征,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事物。(2、3)學生能夠知道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2、3、4)學生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5)學生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6) 感覺器官具有學習功能:多器官協作,依賴知識和經驗上升為知覺,并能通過訓練提升。我們自己結構和功能我們自己結構和功能通過感覺來學習—“知覺”我們自己結構和功能感覺器官提供感覺并發展知覺。感覺是單一感覺器官的活動的結果,知覺卻是各種感覺協同活動的結果;感覺不依賴于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知覺卻受個人知識經驗的影響。通過感覺來學習—知覺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干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1.觀察我們的身體外部器官對稱內部器官1.觀察我們的身體1.觀察我們的身體1.觀察我們的身體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2.通過感官來發現2.通過感官來發現有什么什么功能特定功能區分事實與想象都有不能感知的信息2.通過感官來發現2.通過感官來發現既是深化,也是健康教育2.通過感官來發現能夠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征,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事物;知道綜合運用感覺器官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3.觀察與比較3.觀察與比較視覺比較聽覺比較視覺比較嗅覺比較味覺比較3.觀察與比較只有多種感官一起觀察事物,才能得到更多信息,從而更加接近事實——生存、學習感覺——思維——知覺,而非認識器官名稱。比輕重比顏色比形狀比大小比軟硬比光滑3.觀察與比較氣味濃淡味道濃淡……3.觀察與比較能夠知道綜合運用感覺器官,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反復訓練能夠提高反應水平。4.測試反應快慢4.測試反應快慢視覺、聽覺、觸覺次數:比較反應快慢表格:數據簡單分析4.測試反應快慢分數:速度提升更形象化的記錄4.測試反應快慢健康意識健康是對昨天的反思;健康是對未來的企劃;健康是一種責任。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發現生長規劃未來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5.發現生長5.發現生長衣服、照片、記錄……5.發現生長實物:頭發、指甲數據的比較5.發現生長5.發現生長5.發現生長5.發現生長5.發現生長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6.身體的“時間膠囊”6.身體的“時間膠囊”6.身體的“時間膠囊”健康生活意識來自對自己未來的責任感的建立6.身體的“時間膠囊”科學閱讀教學建議1.教師要理解感覺、知覺的差異,教學中合理組合感覺和知覺活動。2.教師要有為人父母的感受,特別是年輕老師。3.做好活動器材、資源的準備。4.用好班級記錄單,做好相關設計。謝 謝 大 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