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二、教學資源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建立科學概念,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制作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于教師的教;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 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積極地發展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觀點。我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記筆記,并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 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小學科學課中關于“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 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 深刻領會并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 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 認真鉆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絡、雜志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 潛心解讀學生、了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 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搜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動; 7、 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為,作出及時的價值判斷。 2、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 五、日程安排 三月份 制定個人教學計劃。 四月份 收集相關資料和經驗,互相聽課,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五月份 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六月份 1、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2、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3、撰寫學期工作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