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學總復習專題練習:6 化學與曲線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學總復習專題練習:6 化學與曲線

資源簡介

TYPE6專題6 化學與曲線
/
  命題重點:中考試題中往往會出現坐標圖,這些坐標圖往往以曲線的形式出現。在這類形式的題目中,常會涉及這樣一些知識點:金屬的性質、溶液的pH、質量守恒定律、酸堿鹽的性質等。
  方法要點:要解決這類問題,要搞清曲線的幾個關鍵點:起點、轉折點以及終點所代表的含義。
/
類型一 pH變化曲線問題
/1 下列實驗中溶液的pH隨加入試劑體積而變化的關系與圖中相符的是 (  )
/
圖T6-1
A.稀硫酸中不斷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B.NaOH溶液中不斷滴入稀硫酸
C.Na2CO3溶液中不斷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D.NaOH溶液中不斷滴入蒸餾水
【解法指導】 溶液的pH變化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加水稀釋使溶液的pH發生變化;二是加入的物質與原物質發生反應導致pH發生變化。在解決這類曲線問題時,我們要緊緊抓住曲線的起點、轉折點和終點進行分析。本題中曲線的起點pH>7,因此是在堿性溶液進行的變化,再注意到轉折點pH=7,終點pH<7,故應是往堿性溶液中加入了酸性物質且過量。
/
1.現有鹽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過量某物質X,溶液的pH隨滴入X的量的變化關系如圖T6-2所示。則X是 (  )
/
圖T6-2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純堿溶液 D.稀鹽酸
2.向稀鹽酸中加入Z物質,其pH變化情況如圖T6-3所示,則Z物質是 (  )
/
圖T6-3
A.H2O B.AgNO3固體
C.濃鹽酸 D.KOH固體
3.[2017·黔東南] 某校化學小組在利用硫酸和氫氧化鉀溶液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時,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圖像如圖T6-4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
圖T6-4
A.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B.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K2SO4和H2SO4
C.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鉀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燒杯中
D.由b點到c點的變化過程中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類型二 金屬和酸、鹽反應的曲線問題
/2 [2016·金華] 有A、B兩種金屬放入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T6-5所示,下列結論合理的是 (  )
/
圖T6-5
A.金屬活動性A>B
B.生成氫氣的質量A>B
C.反應的硫酸質量AD.反應的金屬質量A【解法指導】 金屬與酸反應的速率與金屬的活動性有關,曲線越陡,說明金屬越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與金屬和酸溶液的質量、種類有關,等質量的化合價也相等的金屬,與足量的酸反應時,相對原子質量越大,則生成的氣體質量越少。另外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若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說明反應消耗的酸中的氫元素質量也相等。
/3 [2017·泰安改編] 某同學在一定質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他對反應過程進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圖像(橫坐標表示加入鐵的質量),其中錯誤的是(  )
/
圖T6-6
【解法指導】 金屬加入鹽的混合溶液中,能否發生置換反應和置換反應的先后順序取決于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活動性強的金屬能夠置換金屬活動性比它弱的金屬。同時,活動性最強的金屬總是先置換活動性最弱的金屬。反應過程中,溶液和固體質量的變化取決于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金屬相對原子質量的大小。
/
1.將一定量的鋅粉加入到硝酸亞鐵、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終變為無色。下列圖像能表示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
圖T6-7
2.[2017·濟寧] 在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種金屬,其發生反應的質量關系如圖T6-8所示,讀圖并判斷,下面推理合理的是 (  )
/
圖T6-8
①反應速率:Mg>Fe>Zn
②反應生成氫氣質量:Mg=Fe=Zn
③反應后溶液質量:Mg=Fe=Zn
④反應后溶液溶質質量分數:Mg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6·寧波] 甲、乙兩燒杯內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鹽酸。將鎂逐漸加入甲燒杯,鐵逐漸加入乙燒杯,測量加入的金屬質量m和相應的燒杯內物質質量變化量ΔM,畫出ΔM-m曲線Oac和Obc的示意圖,如圖T6-9所示。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
圖T6-9
A.m1∶m2=3∶7
B.m1-ΔM1C.曲線Oac表示的是甲燒杯中ΔM與m的變化關系
D.當乙燒杯內加入鐵的質量為m1時,溶液中溶質不止一種
4.[2017·紹興] 往硝酸銅、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緩慢連續加入質量為m的鋅粉,溶液中析出固體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關系如圖T6-10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
圖T6-10
A.c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Zn2+和Cu2+
B.bc段(不含兩端點)析出的金屬是Fe
C.ab段(不含兩端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Zn2+、Ag+、 Cu2+和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體質量相等,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分別為m1和m2,則m1>m2
類型三 含酸堿鹽反應順序的曲線問題
/4 [2016·麗水] 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Na2CO3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或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T6-11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
圖T6-11
A.OE發生化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
B.PF有沉淀生成
C.G點溶液的pH>7
D.反應過程有氣體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解法指導】 酸堿鹽的混合溶液發生反應時,如果有酸存在,那么,碳酸鹽和堿不可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因為它們均能與酸反應。碳酸鹽、堿首先與酸反應,待酸反應完,才與其他物質反應。本題中加入的碳酸鈉溶液必然先與鹽酸發生反應,因此OE段代表的是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的情況,它表示的是產生氣體的質量。當鹽酸不存在時,碳酸鈉與氯化鈣發生反應,所以PFG段代表生成沉淀的過程,其中F是轉折點,代表氯化鈣恰好被碳酸鈉完全反應,G點代表碳酸鈉過量。
/
1.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生成沉淀的質量(m1)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m2)的關系是 (  )
/
圖T6-12
2.[2017·來賓] 現有鹽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質量與滴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T6-13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
圖T6-13
A.滴至a克時,溶液中反應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至b克時,溶液中含HCl、NaCl兩種溶質
C.滴至c克時,溶液中溶質質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質質量大
D.滴至d克時,溶液呈中性
3.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向該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Ba(OH)2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T6-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
圖T6-14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4.(雙選)[2017·煙臺] 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的實驗操作的是 (  )
/
圖T6-15
A.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滴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B.向盛有一定量的氯化鈣與鹽酸混合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
C.常溫下,相同質量的鋅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
D.相同溫度下,用兩份等質量、等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其中一份加入少量MnO2
5.[2017·金華] 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科同學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Ⅰ.取少量固體樣品于燒杯中,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Ⅱ.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的變化如圖T6-16所示。
/
圖T6-16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觀察到的現象是 。?
(2)C點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參考答案
◆分類突破
例1 B
針對訓練
1.C 2.B 3.D
例2 B 例3 D
針對訓練
1.D 2.D 3.B 4.C
例4 D
針對訓練
1.B 2.C 3.C 4.AB
5.(1)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氣泡產生
(2)NaCl、BaCl2、HC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赫章县| 清流县| 仁布县| 安达市| 图木舒克市| 白山市| 平乡县| 容城县| 河南省| 台东县| 宣武区| 阿坝| 札达县| 南漳县| 峨边| 龙口市| 南郑县| 晋州市| 浑源县| 长春市| 河间市| 沙湾县| 临武县| 姜堰市| 礼泉县| 洱源县| 庆阳市| 垣曲县| 五莲县| 临江市| 都兰县| 锦屏县| 宝丰县| 玉溪市| 福海县| 南平市| 阿合奇县| 大姚县| 长岛县|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