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19年中考備戰(一模物理)“壓力和壓強” 專題姓名 ( )【命題要點】物質科學 主題3 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 (二)運動和力 壓力和壓強說出壓力的概念說出壓強的定義知道壓強的國際單位制單位:帕斯卡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會應用壓強公式P=進行有關計算液體壓強能了解液體對容器、側壁有壓強知道液體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影響因素有關知道液體壓強計的構造和用途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說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定性關系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定性關系解釋有關的現象物質科學 主題1 常見的物質 (三)空氣 大氣壓說出一些驗證大氣壓存在的方法說出標準大氣壓的值用大氣的有關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列舉一些大氣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如對天氣、人體、沸點的影響,了解高壓鍋、吸塵器的原理【歷年考題】(2018?一模)一位身高1.6米的學生進行了各項估算,其中符合事實的是( )A.伸開雙臂,中指指尖間的距離約為1.6m B.洗澡時的水溫約為70℃ C.站在地面上對地產生的壓強約為1×105Pa D.捏緊的拳頭體積約為100m3(2018?一模)質量、底面積均相同的甲、乙、丙三個容器內裝有相同高度的水,現將裝有三枚一元硬幣的玻璃管緩緩放入水中,使其自由漂?。ㄕ麄€過程水沒有溢出),那么( )A.容器對桌面的壓力最大的是甲 B.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最大的是乙 C.液體對容器底壓力最小的是乙 D.液體對容器底壓強最小的是丙(6分)(2017?一模)將二塊完全相同的冰分別放入盛有水的兩個容器中,如圖甲是冰塊與容器底部有接觸且有擠壓的情景;如圖乙是冰塊系上輕質繩子,繩子繃緊的情景。(1)圖甲中,當冰塊慢慢熔化變小,并開始浮于水面上時,液面比剛開始要 (選填“上升”或“下降”或“不變”)。(2)圖乙中,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與冰自由在水中相比將 。待冰塊完全熔化,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與圖乙所示此刻的情況相比將 。(選填“變大”或“變小”或“不變”)(8分)(2016?上一模)臺秤上放置一個裝有適量水的燒杯,已知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000g,燒杯的底面積為100cm2,將一個質量為600g,體積為300cm3的長方體實心物體A用細線吊著,然后將其一半浸入燒杯的水中(燒杯的厚度忽略不計,杯內水沒有溢出,g=10N/kg).則:(1)當物體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細線對物體A的拉力有多大?(2)此時臺秤的示數為多少?(3)燒杯對臺秤的壓強為多大?(6分)(2015?一模)小金在沙灘上,發現了一串行走時留下的大小、深度基本相同的腳印。她想通過剛學的知識來估測此人的質量。小金把隨身帶的水杯,放在腳印邊同樣的沙面上,不斷往杯中裝沙石,使水杯陷入沙面的深度和腳印深度相等,然后又用紙上描出了腳印的形狀?;厝ズ鬁y得該水杯的底面積為15厘米2,杯子和沙石的總質量為3千克。將紙片上畫出腳印形狀剪下,測得質量為10克。在同一張紙上剪下一塊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測出質量為5克。(g取10N/kg)(1)利用水杯可以算此人行走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帕。(2)此人的一只腳印大小面積為 ,質量約為 千克。(4分)(2014?一模)海邊灘涂上正在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騎泥馬”比賽。比賽的人們雙手握住泥馬上的橫檔,一只腳跪在泥馬上,另一只腳在灘涂上蹬,泥馬就在灘涂上疾行如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使用泥馬,增大了人與灘涂的接觸面積,增大了壓強 B.使用泥馬,增大了人對灘涂的壓力,增大了壓強 C.若將泥馬與灘涂的接觸面積增大,則泥馬下陷的深度更深 D.在泥馬與灘涂的接觸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選擇輕質泥馬更有利于比賽【專題夯實】如圖所示,將一塊磚平放、立放、側放時,它對地面的壓強( ?。?br/>A.平放時最大 B.立放時最大C.側放時最大 D.平放、立放、側放時,一樣大質量相同的兩個實心正方體A和B,如圖甲所示,將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它們對地面產生的壓強pA pB.當將它們放入水中后分別靜止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則它們受到水的浮力FA F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圖所示,三個粗細、長短都不同的均勻實心鐵制圓柱體豎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最小的是( ?。?br/>A.甲鐵柱 B.乙鐵柱 C.丙鐵柱 D.無法確定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裝滿豆漿的密閉杯子,以下列四種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杯子上表面面積是下表面面積的2倍,它們對桌面的壓強大小分別是p甲、p乙、p丙、p丁,則( ?。?br/>A.p甲<p乙<p丙<p丁 B.p乙<p甲<p?。紁丙C.p乙<p甲=p?。紁丙 D.p丙<p乙<p丁=p甲(2018?常州)如圖甲所示,將雙面吸盤小的一面緊貼在豎直玻璃上,掛上鍋鏟后靜止;如圖乙所示,將該吸盤大的一面緊貼在豎直玻璃上,掛上同一鍋鏟后靜止。從甲圖到乙圖( ?。?br/>A.吸盤對玻璃的壓力變大,玻璃對吸盤的摩擦力變大 B.吸盤對玻璃的壓力變大,玻璃對吸盤的摩擦力不變 C.吸盤對玻璃的壓力不變,玻璃對吸盤的摩擦力變大 D.吸盤對玻璃的壓力不變,玻璃對吸盤的摩擦力不變砌墻時,隨著墻體高度的增加,地基受到的壓力會逐漸增大.下圖象中,能正確描述砌墻時地基受到的壓強與壓力大小關系的是( )A. B. C. D.將完全相同且均勻的長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若沿虛線切掉一半,拿走一半后剩余圖中的A、B、C部分,則長方體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用PA、PB、PC表示,其中分析正確的是:( ?。?br/>A.PA=PB B.PA=PC C.PB=PC D.PA=PB=PC(2018·上海)兩正方體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壓力相同,則甲、乙的密度和甲、乙切去的質量Δm甲、Δm乙滿足的關系是( )A.ρ甲>ρ乙,Δm甲>Δm乙 B.ρ甲<ρ乙,Δm甲>Δm乙C.ρ甲<ρ乙,Δm甲<Δm乙D.ρ甲>ρ乙,Δm甲<Δm乙三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木塊,豎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2所示,若將陰影部分(底面積都相同)切除后,剩余部分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的大小是( ?。?br/>A.pA>pB>pC B.pA<pB<pC C.pB>pA>pC D.pC<pB =pA如圖a所示的長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將圖中的陰影部分截去后(底部截去部分是原來的一半),則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將 ;若物體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如圖所示從甲圖位置勻速運動到乙圖位置,此過程中,物體A對桌面的壓力 ,物體A對桌面的壓強將 ?。ň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如圖(甲)(乙)所示,小明將完全相同的兩塊磚分別平放和立放在水平泡沫上,小明是為了探究壓力的作用果與 的關系.已知磚的長:寬:高為4:2:1,若磚平放時對接觸面的壓強為P1,立放時對接觸面的壓強為P2,則P1:P2= ?。u由平放改為立放時,磚的重力勢能是 ?。ㄌ睢霸龃蟆薄皽p小”或“保持不變”). 如圖是表示甲、乙兩種物質“質量與體積關系”的圖象.由圖可知,物質 的密度比較大.用這兩種物質分別做成A、B兩個質量相等的實心正方體.把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A、B兩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pA:pB= .(2018?常州)水平桌面上,甲、乙、丙三個同規格容器內各裝有液體,小明將完全相同的三個小球分別放入三個容器內,小球靜止時狀態如圖所示,此時三個容器中的液面相平,三個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大小關系是( ?。?br/>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D.p甲<p乙<p丙(2018?淄博)共享單車為人們的綠色出行帶來便利,車把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 增大摩擦的。小明騎著單車到公園游玩,10min沿水平路面行駛了3km,他騎車的平均速度是 m/s。若小明和單車的總質量是80kg,每個車輪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是25cm2,騎行過程中單車對地面的壓強是 Pa.(g取10N/kg)(2011?昭通)某同學做托里拆利實驗時,測得的大氣壓強值如圖所示,當時的大氣壓等于 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若該同學皮膚表面積約1.5m2,則受到的大氣壓力約 N,他并沒有被大氣壓力壓扁,是因為 的緣故(ρ水銀=13.6×103kg/m3,g取10N/kg)。 (2018·福建)學校機器人興趣小組進行“精準吊裝”實驗,n塊長短不一的長方體木塊均平放在水平試驗平臺上,機器人將木塊按長度從小到大依次吊裝并對稱疊放,如圖所示。已知木塊的密度相同,高度均為h=0.2m,密度均為ρ=0.5×103kg/m3,長度分別為a1、a2、a3…an,且長度比為a1∶a2∶a3∶…∶an=1∶2∶3∶…∶n,g取10N/kg。(1)求吊裝前長度為a1的木塊對試驗平臺的壓強。(2)若該平臺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pm=1.5×104Pa,平臺上最多能疊放幾塊木塊?(2017·廣東)如圖甲所示是演示“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實驗裝置,U形管中裝有水,直徑相同的a、b兩管中的水靜止時液面相平。(1)如果在右端c處往裝置里急吹氣,導致b管上方氣流速度 a管上方的氣流速度,b管與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氣壓差,U形管中 (選填“a”或“b”)管水面升高,如果升高端的液面比原來升高了2cm,則此時U形管底部d處左右兩側液體壓強差為 Pa(g取10N/kg)。(2)圖乙是某種噴霧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圖,當噴霧器未工作時,細管A內外氣壓相等,細管A內外液面 ,當噴霧器工作時,空氣從細管B的右端快速噴出,導致細管A上方空氣的流速突然增大,細管A內液面上方氣壓 細管A外液面上方的氣壓,液體就沿細管A的管口流出,同時受到氣流的沖擊,形成霧狀向右噴出,如果此時噴霧器停止工作,細管A中的液體將 。 (2018南充) 在“ 研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 的實驗中:(1) 壓強計是通過觀察 U 型管的兩端液面的 來顯示橡皮膜所受壓強大小。 (2) 比較圖甲和圖乙,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在同種液體中,液體內部壓強隨液體 的增加而增大。(3) 如果我們要討論液體內部壓強是否與液體密度有關,應選擇 進行比較。 (4) 已知乙圖中 U 型管左側液柱高為 4cm,右側液柱高為 10cm,則 U 型管底部受到的液體的壓強為 Pa( ρ水 = 1 ×103 kg / m3 ,g = 10N / kg)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19年中考備戰(一模物理)“壓力和壓強” 專題姓名 ( )【歷年考題】(2018?一模)A【分析】A、伸開雙臂,中指指尖間的距離與人的身高差不多,中學生的身高在1.6m左右,所以此距離約為1.6m。故A符合實際;B、人體正常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應該略高于體溫,在40℃左右,不可能達到70℃.故B不符合實際;C、中學生的體重在G=500N左右,雙腳站立時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在0.05m2左右,雙腳對水平地面的壓強在p====1.0×104Pa左右。故D不符合實際;D、中學生捏緊的拳頭的體積在100cm3左右。故D不符合實際。故選:A。(2018?一模) D【分析】A、三容器底面積相同,水的高度相等,由圖可知,三容器內水的體積關系為V丙>V乙>V甲,根據G=mg和ρ=可知,三容器內水的重力關系為G丙>G乙>G甲,三容器質量相同,則重力相等,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容器內的水和裝有三枚一元硬幣的玻璃管的重力之和,所以將裝有三枚一元硬幣的玻璃管緩緩放入水中后,三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為:F丙>F乙>F甲.故A錯誤;B、由A知,三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為:F丙>F乙>F甲。三容器底面積相同,根據p=知,三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關系為:p丙>p乙>p甲.故B錯誤;C、將裝有三枚一元硬幣的玻璃管緩緩放入水中,使其自由漂浮,則玻璃管的重力等于其所受到的浮力,而浮力與對水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液體對容器底壓力等于水產生的壓力與玻璃管的重力之和;由圖可知,甲容器,上細下粗,水對容器底的壓力大于水的重力,乙容器為直壁容器,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水的重力,丙容器上粗下細,水對容器底的壓力小于水的重力,所以,液體對容器底壓力>>.故C錯誤;D、由C知,液體對容器底壓力>>,三容器底面積相同,根據p=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為:>>.故D正確。故選:D。(2017?一模)(1)上升;(2)變大;變小。【分析】(1)由題可知,圖甲中,冰熔化前,F浮+F支=G冰,F浮=ρ水V排g<G冰,﹣﹣﹣﹣﹣﹣﹣①冰化水后,G冰=G水,即:ρ冰V冰g=ρ水V水g,﹣﹣﹣﹣﹣﹣﹣②由①②可得:ρ水V排g<ρ水V水g,即:冰熔化為水的體積大于排開水的體積V排<V水,冰熔化后,水面將上升。(2)當冰自由在水中時,由于ρ冰<ρ水,可知冰在水中漂浮,F?。紾冰=ρ水V排g=ρ水Shg,而如圖乙中繩子繃緊,則F浮'=G冰+F拉,可得F?。糉浮',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ρ水V排g<ρ水V排'g,即ρ水Shg<ρ水Sh'g,因而h<h',由液體壓強p=ρgh可知,p<p',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與冰自由在水中相比將變大;在水中漂浮的冰完全熔化成水時其質量不變,即m水=m冰,V排=====V水,由題可知,繩子繃緊,則所受的浮力F浮'>G冰,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時所排開的水的體積V排'大于冰在水中自由時所排開水的體積V排,可得:V排'>V水,即完全熔化后水面會下降,由p=ρgh可知,其底部受部的壓強將會變小。故答案為:(1)上升;(2)變大;變小。(2016?一模)(1)4.5N;(2)1.15kg;(3)1.15×103Pa。【分析】(1)物體A受到的浮力:F?。溅阉甮V排=1.0×103kg/m3×10N/kg××300×10﹣6m3=1.5N,GA=mAg=0.6kg×10N/kg=6N,細線對物體A的拉力:F拉=GA﹣F?。?N﹣1.5N=4.5N;(2)臺秤受到的壓力:F壓=G燒杯+GA﹣F拉=10N+6N﹣4.5N=11.5N,示數為=1.15kg;(3)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燒杯對臺秤的壓力等于支持力,即11.5N,燒杯對臺秤的壓強:p===1.15×103Pa。答:(1)當物體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細線對物體A的拉力為4.5N;(2)此時臺秤的示數為為1.15kg;(3)燒杯對臺秤的壓強為1.15×103Pa。(2015?一模)(1)2×104;(2)0.02m2;40。【分析】(1)杯子和沙石的總重力G′=m′g=3kg×10N/kg=30N;則杯子和沙石產生的壓力為F′=G′=30N,此人行走時對地面的壓強為p===2×104Pa;(2)一塊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為S1=10cm×10cm=100cm2,質量為m1=5g,則質量為m2=10g的紙片的面積也就是人的一個腳印的面積S腳,因為紙片密度ρ==;所以人的一個腳印的面積為S腳===200cm2=0.02m2;人行走時一只腳著地,所以人對地面的壓力等于人的重力,即F壓=G=pS腳=2×104Pa×0.02m2=400N;人的質量為m===40kg。故答案為:(1)2×104;(2)0.02m2;40。(4分)(2014?一模)D【分析】A、使用泥馬,增大了人與灘涂的接觸面積,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A錯誤;B、使用泥馬,增大了人對灘涂的壓力,沒有指出受力面積一定,因此不能說增大了人對灘涂的壓力,就增大了壓強,故B錯誤;C、若將泥馬與灘涂的接觸面積增大,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則泥馬不容易下陷,故C錯誤;D、在泥馬與灘涂的接觸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選擇輕質泥馬減小了壓力,從而減小壓強,泥馬不容易下陷,更有利于比賽,故D正確。故選:D。【專題夯實】選B解:同一塊磚的重力是一定的,不論磚平放、立放,還是側放時對水平地面上壓力都等于磚的重力,是相等的;立放時,地面的受力面積是最小的,根據壓強的計算公式P=F /S ,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故選:B。小于;等于。解:因為兩個實心正方體A和B質量相同,所以GA=GB,此時重力即為壓力,FA=FB,由圖中可知sA>sB,由P=F /S可得pA<pB;因為當將它們放入水中后,A漂浮,B懸浮,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漂浮時浮力等于其重力,懸浮時浮力也等于其重力,所以F浮A=F浮B=G。故答案為:小于;等于。選:A【分析】解:圓柱體的體積:V=sh,圓柱體的質量:m=ρV=ρsh,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力:F=G=mg=ρshg,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ρgh因為三個圓柱體的材料相同,即密度ρ相同,甲的高度最小,所以甲對地面的壓強最小。故選:A。選:C解:兩個裝滿豆漿的密閉杯子的重力是一定的,杯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就等于杯子的重力;設一個裝滿豆漿的杯子的重力為G,杯子正放時地面的受力面積等于杯子的下表面積S1,倒放時地面的受力面積等于杯子的上表面積S2,S2=2S1;甲圖中地面受到的壓強乙圖中地面受到的壓強丙圖中地面受到的壓強丁圖中地面受到的壓強通過比較可知,p乙<p甲=p丁<p丙。故選:C。選:B解:因為大氣壓p不變,S變大,根據F=pS,壓力F變大;因為摩擦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重力不變,所以摩擦力不變,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選:C。解:地基不變,根據公式可知,壓力越大產生壓強越大。壓力與壓強成正比。故選:C。選:B解:因為是完全相同且均勻的長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所以這三個完全相同且均勻的長方體對桌面的壓強相等都等于P。A、A圖中壓力減小一半,受力面積沒變,所以由壓強公式可知,長方體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B、B圖中壓力和受力面積都減小一半,所以所以由壓強公式可知,長方體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PB=P;C、C圖中壓力減小一半,受力面積沒變,所以由壓強公式可知,長方體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綜上分析可得,PA=PC。故選:B。選:D解:(1)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切割之前它們對水平面的壓強相等,p甲=p乙,即ρ甲gh甲=ρ乙gh乙,由圖可知,h甲<h乙,所以,ρ甲>ρ乙;BC錯誤;(2)由圖知S甲<S乙,在切割之前p甲=p乙,所以由F=pS可知,切割之前甲、乙對地面的壓力F甲<F乙,因為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且G=mg,所以,切割之前,m甲<m乙--------①當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剩余的壓力相同,即F甲剩=F乙剩,則甲、乙剩余部分的質量:m甲剩=m乙剩-----------②所以由①②可知,切去的質量△m甲<△m乙,故D正確,A錯誤。故選:D。選:C。解:從圖中可以看出,ABC對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相同,壓力等于重力,故GB>GA>GC,由可知,pB>pA>pC。故選:C。變小;不變;變小。解:由圖知:①將圖中的陰影部分截去后,則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減小,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也減小,但接觸面積減小的程度比壓力減小的程度小,由公式知:壓強減小;②物體對桌面的壓力等于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而支持力等于物體的重力,而重力不變,故壓力不變。由知,壓力不變,受力面積在增大,所以壓強p變小。故答案為:變小;不變;變小。受力面積大?。?:4;增大。解:(1)完全相同的兩塊磚的重力是相同的,不論磚平放、立放,還是側放時對水平地面上壓力都等于磚的重力,是相等的,只是改變了與泡沫的接觸面積,因此小明是為了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2)平放和立放時,對地面的壓力F=G,對地面的壓強之比:;(3)因為磚由平放改為立放時,其重心距離桌面的高度會升高,所以其重力勢能會增大。故答案為:受力面積大??;1:4;增大。甲、4:1。解:ρ甲===6g/cm3,ρ乙===0.75g/cm3,==8,因A,B兩個質量相等,此時F相等,所以=,又因為都是正方體,所以它們的邊長之比為=,底面積之比為。平面上靜止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兩個物塊的質量相同,所以兩個物塊的重力相同,對水平面的壓力也相同,即此時F相等。在P=中,F都相等,可得=,即=。故答案為:甲、4:1。選:C。解:小球在甲中漂浮,在乙、丙中懸浮,浮力均等于重力,所以小球在三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由圖可知V排甲<V排乙=V排丙,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ρ丙,三個容器內的液面相平,根據p=ρ液gh可知,三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關系為p甲>p乙=p丙.故C正確。故選:C。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5;1.6×105解:(1)車把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2)小明騎車的平均速度:v===5m/s;、(3)騎行過程中單車對地面的壓力:F=G=mg=80kg×10N/kg=800N,單車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2×25×10﹣4m2=5×10﹣3m2,騎行過程中單車對地面的壓強:p===1.6×105Pa。故答案為: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5;1.6×105。(1)1000Pa;(2)平臺上最多能疊放5塊木塊。解:(1)設長度a1的木塊底面積為S1,則其對水平臺的壓力為:F=G1=m1g=ρV1g=ρS1hg對水平臺產生的壓強為:p1===ρgh=0.5×103kg/m3×10N/kg×0.2m=1000Pa;(2)設疊放i塊木塊后,對平臺的壓強達到最大,由p最大===ρgh總=1.5×104Pa,由G=F=pS可知,木塊的總重G總=F=p最大S1=15000Pa×S1=15G0,由題可知,木塊長度之比a1:a2:a3:…:an=1:2:3:…:n,所以G1:G2:G3:…:Gn=1:2:3:…:n,所以G總=G1+G2+G3+…+Gn=G0(1+2+3+…+n),當n=5時G總=15G0,所以該平臺最多只能疊放5塊木塊。答:(1)吊裝前長度為a的木塊對試驗平臺的壓強為1000Pa;(2)該平臺夠承受的最大壓強為p=1.5×104Pa,平臺上最多能疊放5塊木塊。(1)小于;a;400;(2)相平;小于;下降到與A管外液面相平。解:(1)如果在右端c處往裝置里急吹氣,b處比a處粗,導致b管上方氣流速度小于a管上方的氣流速度,b管與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氣壓差,U型管中a管水面升高,如果升高端的液面比原來升高了2cm,則下降端比原來下降2cm,此時U型管兩端的高度差為4cm,則此時U型管底部d處左右兩側液體壓強差:p=ρ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2)當噴霧器未工作時,細管A與燒杯構成連通器,連通器的液面是相平的當噴霧器工作時,空氣從細管B的右端快速噴出,導致細管A上方空氣的流速突然增大,氣壓突然減小,細管A內液面上方氣壓小于細管A外液面上方的氣壓液體就沿細管A的管口流出,同時受到氣流的沖擊,形成霧狀向右噴出;如果此時噴霧器停止工作,細管A與燒杯還是連通器,連通器的液面是相平的,故下降到與A管外液面相平。故答案為:(1)小于;a;400;(2)相平;小于;下降到與A管外液面相平。(1)兩側液面高度差;(2)深度;(3)乙、丙;(4)1000。解:(1)壓強計測量液體壓強時,就是靠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來體現壓強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說明液體壓強越大;(2)比較圖甲和圖乙,兩杯中的液體密度相同、金屬盒所處的深度不相同,深度越深,高度差越大,壓強越大,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在同種液體中,液體內部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要討論液體內部壓強是否與液體密度有關,需要控制,液體的深度相同,金屬盒的方向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故選乙、丙兩次實驗即可;(4)圖乙中U形管的右兩側與大氣相通,則U型管底部受到的液體的壓強為右側液柱產生的壓強:p=ρgh=1×103kg/m3×10N/kg×0.1m=1000Pa。故答案為:(1)兩側液面高度差;(2)深度;(3)乙、丙;(4)1000。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年中考備戰(一模物理)——“壓力和壓強”專題.doc 2019年中考備戰(一模物理)——“壓力和壓強”專題(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