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在建立“日不落帝國”的殖民過程中,英國人在17世紀擊敗的主要對手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蘭 D.德國2.在長期的殖民爭霸中,英國最終戰勝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這主要是因為( )A.英國“大陸均衡”政策的勝利B.英國強大的海軍力量C.工業國對農業國的勝利D.先進制度對落后制度的勝利3.英國先后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在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占有許多殖民地,逐漸形成自詡為“日不落”的殖民帝國。其世界殖民霸權地位的最終確立是在( )A.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后B.頒布《航海條例》之后C.三次英荷戰爭之后D.18世紀,英國打敗法國之后4.1650年,英吉利共和國發布《航海條例》,其內容可概括為兩點:一、禁止外國商人和擁護斯圖亞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貿易關系;二、外國商船如無共和國政府的許可證,不得與美洲的英國殖民地通商。以下關于此條例說法正確的是( )A.其目的在于壓制北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B.其頒布有利于工業資本家在海外的擴張C.主要為打擊西班牙殖民勢力擴張而頒布D.反自由貿易,以保護主義促進國家利益5.(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經過長期的殖民爭奪,到 18 世紀中期,英國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自詡為“日不落”殖民帝國。期間與英國進行過激烈殖民爭奪的列強主要有( )A.葡萄牙、西班牙、德國 B.葡萄牙、荷蘭、美國C.意大利、西班牙、法國 D.西班牙、荷蘭、法國6.(2017·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舶從英國港口出發到廣州從事貿易時,其船載物資中經常有90%是白銀。這一事實可以說明當時( )A.清政府禁止進口英國商品B.英國喪失殖民強國地位C.英國政府禁止大量出口本國產品D.英國對華貿易處于入超地位7.在早期的殖民爭霸戰爭中,英國通過三次英荷戰爭打敗了荷蘭,又通過多年的戰爭,在18世紀中期打敗法國,并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英國在殖民爭霸戰爭中獲勝主要得益于( )A.商業資本的發達 B.工業資本的發達C.政治制度的先進 D.民主與法制的成熟8.(2018·四川資陽高一下學期期中)1570~1780年,歐洲國家商船的運載能力發生巨大變化。閱讀下圖(單位:噸),判斷甲、乙兩國分別是( )A.西班牙、英國 B.葡萄牙、荷蘭C.荷蘭、英國 D.英國、法國9.下圖陰影部分展示了一個龐大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若為該圖加一名稱,最恰當的是( )A.“走向會合的世界” B.“海上馬車夫”的足跡C.“日不落帝國” D.“主導世界的山姆大叔”10.(2018·河南鄭州高一下學期期中)據歷史學家研究,16~18世紀,荷蘭與英國人均GDP年增長率均高于同時代的其他國家。這一時期荷、英經濟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 )A.大西洋沿岸優越的地理位置B.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C.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推動D.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1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是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從長遠來看,在這一變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巴西 D.英國12.英國和荷蘭商人組織了兩個非常強大的股份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蘭的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許狀賦予公司買賣和建立商埠的權利,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權發動戰爭。這表明當時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經營 B.是國際型的壟斷組織C.是發展商貿的有效形式 D.仍不具備資本主義性質13.“從貿易觀點看,兩國早就互相傾軋;在爭奪殖民地上,雙方更是公開敵對。……英國對荷蘭人的競爭越來越猜忌不安,不擇手段地想破壞對方。”為此英國( )A.打敗荷蘭“無敵艦隊”取得海上霸權B.成立東印度公司建立商業殖民帝國C.通過“七年戰爭”確立世界殖民霸權D.頒布《航海條例》打擊荷蘭的貿易14.郭家宏在《從舊帝國到新帝國》中認為:“英國政府開拓殖民地的動機是為了商業與財富,并非為了領土擴張,所以英國在政治上對殖民地的控制比較松弛……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第一帝國正式解體。”下列對此理解最正確的是( )A.英國在新航路開辟后不重視對外殖民擴張B.英國海外殖民擴張更關注對殖民地的經濟掠奪C.英國不重視控制殖民地是美國獲得獨立的原因之一D.英國的殖民動機與管理政策是導致第一帝國解體的主要原因15.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曾說,海洋和空氣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海洋不歸屬于任何民族或任何個人。這段話主要是針對( )A.法國 B.荷蘭 C.西班牙 D.意大利16.“他們之間有遍布全球的沖突點——北大西洋的漁業、東方的商戰、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島的奴隸貿易。這些爭端直接促成1652—1674年的接連三次的戰爭。”這里的“他們”指的是下列哪兩個國家( )A.葡萄牙與西班牙 B.英國與荷蘭C.英國與西班牙 D.英國與法國17.“最信仰基督的國王陛下將對下列各地的全部權利進行割讓并保證交給不列顛國王陛下,即加拿大及其所在屬地,以及布雷頓角島和圣勞倫斯河。”根據上述和約內容判斷,該和約簽訂于( )A.新航路開辟后 B.英西“無敵艦隊”之戰后C.英荷戰爭后 D.英法戰爭后18.馬克思說:“新發現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長了各國之間的商業斗爭,因而使這種斗爭變得更加廣泛和更加殘酷了。”以下解釋正確的是( )A.“各國”主要指荷蘭、英國等國家B.“商業斗爭”開始于17世紀初C.斗爭的結果是荷蘭確立了海上霸權D.“商業斗爭”延緩了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19.史學界曾評價西歐早期殖民擴張時期的一場戰爭:“它的勝利為英國在不久的將來主宰世界貿易的地位,為19世紀不列顛帝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這場戰爭應是( )A.英國對葡萄牙的戰爭B.英國對西班牙的戰爭C.英國對荷蘭的戰爭D.英國對法國的戰爭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如果說,最早開始遠洋冒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進行赤裸裸的財富掠奪,那么,緊隨其后的荷蘭人由于缺少強大的王權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十分自然地選擇了依靠商業貿易來積累財富……材料二 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承王位的時候,從英吉利海峽的那一邊,不斷地傳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險家成功發財的消息。……在新世界的游戲規則里,贏得海洋比贏得陸地更為重要。——《大國崛起》(1)從材料一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成為“大國”的不同途徑。(2)英國人究竟憑借什么敢于對抗已經在海洋上馳騁了近百年的西班牙?(3)你認為成為一個大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結合材料二,回答英國的異軍突起給你什么啟示。 1.在建立“日不落帝國”的殖民過程中,英國人在17世紀擊敗的主要對手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蘭 D.德國解析:C。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17世紀荷蘭是海上貿易強國,是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通過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擊敗了荷蘭,故選C項。2.在長期的殖民爭霸中,英國最終戰勝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這主要是因為( )A.英國“大陸均衡”政策的勝利B.英國強大的海軍力量C.工業國對農業國的勝利D.先進制度對落后制度的勝利解析:D。本題主要考查英國在殖民戰爭中取勝的原因。比較當時英法兩國的國情可知,當時英國已經是資本主義國家,而法國仍然是封建國家。A、B兩項不符合題目要求,C項英國成為工業國是在工業革命后,因此選D項。3.英國先后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在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占有許多殖民地,逐漸形成自詡為“日不落”的殖民帝國。其世界殖民霸權地位的最終確立是在( )A.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后B.頒布《航海條例》之后C.三次英荷戰爭之后D.18世紀,英國打敗法國之后解析:D。本題考查基礎知識。在殖民地爭奪過程中,英國先后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于18世紀中期,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地位。4.1650年,英吉利共和國發布《航海條例》,其內容可概括為兩點:一、禁止外國商人和擁護斯圖亞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貿易關系;二、外國商船如無共和國政府的許可證,不得與美洲的英國殖民地通商。以下關于此條例說法正確的是( )A.其目的在于壓制北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B.其頒布有利于工業資本家在海外的擴張C.主要為打擊西班牙殖民勢力擴張而頒布D.反自由貿易,以保護主義促進國家利益解析:D。北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發生在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工業資本出現在工業革命時期,工業革命始于18世紀,故B項錯誤;《航海條例》主要為打擊荷蘭殖民勢力擴張而頒布,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內容可以看出,未經同意外國商人不得與英屬美洲殖民地貿易往來,說明英國政府反自由貿易,以保護主義促進國家利益,故D項正確。5.(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經過長期的殖民爭奪,到 18 世紀中期,英國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自詡為“日不落”殖民帝國。期間與英國進行過激烈殖民爭奪的列強主要有( )A.葡萄牙、西班牙、德國 B.葡萄牙、荷蘭、美國C.意大利、西班牙、法國 D.西班牙、荷蘭、法國解析:D。在英國的殖民擴張中,多次與其他國家發生戰爭。1588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通過三次英荷戰爭,打敗荷蘭;通過七年戰爭,打敗法國,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稱為“日不落”帝國。故答案為D項。6.(2017·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舶從英國港口出發到廣州從事貿易時,其船載物資中經常有90%是白銀。這一事實可以說明當時( )A.清政府禁止進口英國商品B.英國喪失殖民強國地位C.英國政府禁止大量出口本國產品D.英國對華貿易處于入超地位解析:D。據材料“其船載物資中經常有90%是白銀”可得,受自然經濟的抵制,在中英貿易中,英國處于入超地位,故D項正確。7.在早期的殖民爭霸戰爭中,英國通過三次英荷戰爭打敗了荷蘭,又通過多年的戰爭,在18世紀中期打敗法國,并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英國在殖民爭霸戰爭中獲勝主要得益于( )A.商業資本的發達 B.工業資本的發達C.政治制度的先進 D.民主與法制的成熟解析:B。A項指的是荷蘭,C項二者相同,D項與史實不符,B項是英國特有的,故B項正確。8.(2018·四川資陽高一下學期期中)1570~1780年,歐洲國家商船的運載能力發生巨大變化。閱讀下圖(單位:噸),判斷甲、乙兩國分別是( )A.西班牙、英國 B.葡萄牙、荷蘭C.荷蘭、英國 D.英國、法國解析:C。17世紀歐洲航運大國是荷蘭,故A、B、D項錯誤;工業革命后,英國逐漸強大,成為歐洲航運大國,故C項正確。9.下圖陰影部分展示了一個龐大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若為該圖加一名稱,最恰當的是( )A.“走向會合的世界” B.“海上馬車夫”的足跡C.“日不落帝國” D.“主導世界的山姆大叔”解析:C。“走向會合的世界”是指新航路開辟,不符合題干中陰影區域內涵,故A項錯誤;“海上馬車夫”是指荷蘭,荷蘭盛行海上是17世紀,主要是西印度群島,故B項錯誤;圖示中陰影區域是英國18世紀的殖民地,當時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故C項正確;“主導世界的山姆大叔”是指美國,圖中沒有顯示美國本土標記,故D項錯誤。10.(2018·河南鄭州高一下學期期中)據歷史學家研究,16~18世紀,荷蘭與英國人均GDP年增長率均高于同時代的其他國家。這一時期荷、英經濟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 )A.大西洋沿岸優越的地理位置B.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C.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推動D.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解析:D。大西洋沿岸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大西洋沿岸國家共有的特點,不是導致荷蘭、英國經濟高增長的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英國確立了世界工廠地位,但不能體現荷蘭經濟高增長原因,故B項錯誤;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是18世紀中期工業革命的影響,與材料中16~18世紀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荷蘭和英國崛起都源于兩國是當時的海上殖民強國,故D項正確。1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是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從長遠來看,在這一變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巴西 D.英國解析:D。解答本題,要注意題目中的“長遠”。在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與爭奪中,英國逐漸樹立了殖民霸權地位,成為世界殖民帝國。12.英國和荷蘭商人組織了兩個非常強大的股份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蘭的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許狀賦予公司買賣和建立商埠的權利,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權發動戰爭。這表明當時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經營 B.是國際型的壟斷組織C.是發展商貿的有效形式 D.仍不具備資本主義性質解析:C。題干材料表明,商人建立的股份公司得到了政府的特許和支持,這種支持在保證投資人的巨大利潤的同時減少了投資風險。因此,股份公司是資本主義發展早期拓展對外貿易的有效形式。13.“從貿易觀點看,兩國早就互相傾軋;在爭奪殖民地上,雙方更是公開敵對。……英國對荷蘭人的競爭越來越猜忌不安,不擇手段地想破壞對方。”為此英國( )A.打敗荷蘭“無敵艦隊”取得海上霸權B.成立東印度公司建立商業殖民帝國C.通過“七年戰爭”確立世界殖民霸權D.頒布《航海條例》打擊荷蘭的貿易解析:D。英國為與荷蘭爭奪殖民貿易利益,頒布《航海條例》,打擊荷蘭貿易。1588年,英國打敗的是西班牙“無敵艦隊”;東印度公司的成立是為了壟斷殖民地貿易,并非針對荷蘭;“七年戰爭”發生于英法兩國之間,所以A、B、C三項表述錯誤。D項為正確答案。14.郭家宏在《從舊帝國到新帝國》中認為:“英國政府開拓殖民地的動機是為了商業與財富,并非為了領土擴張,所以英國在政治上對殖民地的控制比較松弛……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第一帝國正式解體。”下列對此理解最正確的是( )A.英國在新航路開辟后不重視對外殖民擴張B.英國海外殖民擴張更關注對殖民地的經濟掠奪C.英國不重視控制殖民地是美國獲得獨立的原因之一D.英國的殖民動機與管理政策是導致第一帝國解體的主要原因解析:D。本題考查英國的殖民擴張。新航路開辟后,英國積極參與殖民擴張,A項不符合題意;B、C兩項都只是反映了材料信息的一個方面,D項則涵蓋了兩層信息,故本題最佳答案為D項。15.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曾說,海洋和空氣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海洋不歸屬于任何民族或任何個人。這段話主要是針對( )A.法國 B.荷蘭 C.西班牙 D.意大利解析:C。“1558—1603年”這段時間內,英國正與西班牙爭奪海上霸權,并于1588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故C項正確。16.“他們之間有遍布全球的沖突點——北大西洋的漁業、東方的商戰、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島的奴隸貿易。這些爭端直接促成1652—1674年的接連三次的戰爭。”這里的“他們”指的是下列哪兩個國家( )A.葡萄牙與西班牙 B.英國與荷蘭C.英國與西班牙 D.英國與法國解析:B。依據“北大西洋”“東方”“美洲”“非洲和西印度群島”“接連三次的戰爭”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三次英荷戰爭的情況,故選B項。17.“最信仰基督的國王陛下將對下列各地的全部權利進行割讓并保證交給不列顛國王陛下,即加拿大及其所在屬地,以及布雷頓角島和圣勞倫斯河。”根據上述和約內容判斷,該和約簽訂于( )A.新航路開辟后 B.英西“無敵艦隊”之戰后C.英荷戰爭后 D.英法戰爭后解析:D。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英國通過這一和約獲得了加拿大等殖民地,這符合18世紀中期英國打敗法國后的史實,故選D項。18.馬克思說:“新發現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長了各國之間的商業斗爭,因而使這種斗爭變得更加廣泛和更加殘酷了。”以下解釋正確的是( )A.“各國”主要指荷蘭、英國等國家B.“商業斗爭”開始于17世紀初C.斗爭的結果是荷蘭確立了海上霸權D.“商業斗爭”延緩了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解析:A。題干材料反映了新航路開辟后,英、法、荷等國開始了殖民擴張和爭奪,最終英國確立了霸權地位,并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拓展。19.史學界曾評價西歐早期殖民擴張時期的一場戰爭:“它的勝利為英國在不久的將來主宰世界貿易的地位,為19世紀不列顛帝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這場戰爭應是( )A.英國對葡萄牙的戰爭B.英國對西班牙的戰爭C.英國對荷蘭的戰爭D.英國對法國的戰爭解析:D。為英國最終確立世界霸權地位奠定基礎的是英國對法國的戰爭。18世紀中期,英國最終打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國。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如果說,最早開始遠洋冒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進行赤裸裸的財富掠奪,那么,緊隨其后的荷蘭人由于缺少強大的王權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十分自然地選擇了依靠商業貿易來積累財富……材料二 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承王位的時候,從英吉利海峽的那一邊,不斷地傳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險家成功發財的消息。……在新世界的游戲規則里,贏得海洋比贏得陸地更為重要。——《大國崛起》(1)從材料一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成為“大國”的不同途徑。(2)英國人究竟憑借什么敢于對抗已經在海洋上馳騁了近百年的西班牙?(3)你認為成為一個大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結合材料二,回答英國的異軍突起給你什么啟示。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一中關鍵信息“主要是依靠暴力去進行赤裸裸的財富掠奪”及“依靠商業貿易來積累財富”歸納;第(2)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3)題條件結合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啟示結合材料二歸納。答案:(1)葡萄牙和西班牙憑借赤裸裸的財富掠奪成為“大國”;荷蘭通過商業貿易成為“大國”。(2)先進的政治制度,發達的工商業,海盜精神,優越的地理位置。(3)條件:經濟發達,政治穩定,文化上的吸引力,軍事實力,內部凝聚力等。啟示:把握機遇,搶占先機,打破舊的價值觀念等。 課件10張PPT。英國是怎樣成為世界殖民帝國的大西洋沿岸,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1、條件原因①地理位置:②物質條件:③政治條件:④武力后盾:⑤國家政策:資本主義工商業繁榮,奠定物質基礎;較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大力發展海軍力量;一貫重視海外事業,資產階級革命后把爭奪海上霸權放在首要地位;英國艦隊和西班牙艦隊的海戰①1588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始形成海上霸權;2.過程倫敦公司東印度公司②17世紀初,組織壟斷性貿易公司,積極進行殖民擴張,在印度和北美建立殖民據點。只有英國或其殖民地所擁有、制造的船只可以運裝英國殖民地的貨物。其他國家的制造產品,必須經由英國本土,而不能直接運銷殖民地——《航海條例》③17世紀中期,頒布《航海條例》,通過三次英荷戰爭打敗荷蘭,奪取其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打擊荷蘭的商業利益,爭奪商業霸權英國頒布《航海條例》的意圖是什么?1.英荷戰爭中,荷蘭戰敗,說明了什么?我思我悟:商業資本不敵日益發展的工業資本。 荷蘭:商業資本主義英國:工場手工業④從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的,英法爆發多次戰爭,最終通過七年戰爭打敗法國。 七年戰爭英軍打敗法國,從而奠定了英國海上霸權的地位。 2.英國最終戰勝法國,成為海上霸主,說明了什么? 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戰勝落后的封建制度。 我思我悟:3.影響殖民霸權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上取決于各國的綜合國力抓住機遇,努力發展,盡快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6課《英國是怎樣成為世界殖民帝國的》測試題(原卷版).doc 第6課《英國是怎樣成為世界殖民帝國的》測試題(解析版).doc 第6課英國是怎樣成為世界殖民帝國的.flv 第6課英國是怎樣成為世界殖民帝國的.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