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2張PPT。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1912-1919年期間) 材料一:獎勵和保護工商業,鼓勵人民興辦實業,鼓勵華僑在國內投資,設立實業,各省成立實業公司,廢除清朝的苛捐雜稅。 ——摘自南京臨時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一、找原因南京臨時政府實行獎勵發展實業的措施材料二:“今茲共和政體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運會,建設我新社會,以競勝爭存,而所謂產業革命者,今也其時矣。” ——汪敬虞編《工業建設會發起趣旨》一、找原因“實業救國”思潮的倡導日本貨被燒了,那我們用什么呢?當然用國產貨了!清華學校學生抵制、焚燒日貨一、找原因1“真正使我第一個企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時的愛國運動推動了這個企業的發展”——火柴大王劉鴻生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51下面反映的是中國1912-1918 年的對外貿易情況(單位為百萬海關兩)——《劍橋中華民國史》表26一、找原因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的經濟侵略6二、看表現廠礦企業增多、投資總額資本增加速度快。紡織業、面粉業發展速度最快。大生紗廠張 謇二、看表現 著名的實業家著名的實業家“火柴大王” 劉鴻生二、看表現“面粉大王”、“紡織大王” 榮氏兄弟春天二、看表現1、廠礦企業增多、投資總額資本增加2、紡織業、面粉業發展最快3、涌現出一批著名實業家問題探究春天 無可奈何花落去短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啟示政治的民主民族的獨立反帝反封建民族經濟要發展1.一位歷史老師在講述中國近代經濟史時,引詩一首:“狀元辦廠驚陳腐,君子經商恥務空。積弱終須強實業,中興還賴育才功。”這首詩評價的歷史人物是( )A.張之洞 B.鄭觀應 C.張謇 D.方舉贊2.閱讀下表,中國面粉業發展狀況應該出現在( )A.民族工業興起時期 B.民族工業“黃金時期”C.民族工業衰敗時期 D.社會主義改造時期3.據統計,1912~1919年的八年間,中國新建廠礦企業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資本達一億三千多萬元。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有( )①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的經濟侵略②人民反帝斗爭的發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業發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掃除了民間工業發展的一些障礙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下列詩句中比較恰當地形容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一戰”期間發展狀況的是( )A.千呼萬喚始出來 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風來 D.無可奈何花落去5.(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基礎會考)影響下表數據變化的外部因素是( )1913~1919年間中國棉紡織工業的情況年份紗錠(枚)布機(臺)1913484 1921 9861914544 7802 3101918645 5702 7361919659 7483 839A.提倡國貨運動 B.第一次世界大戰C.實業救國運動 D.第二次世界大戰6.(2018·廣東佛山高一下學期期中)20世紀初,隨著國貨運動的日益深入,一批國貨品牌迅速崛起,質量有很大提升,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可以與壟斷中國市場的洋貨相匹敵,被譽為“國貨奇跡”。產生“國貨奇跡”的客觀因素是( )A.實業救國思潮 B.抵制洋貨運動C.第一次世界大戰 D.巴黎和會7.(2018·三明高一檢測)民國初年,中國民族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以天津為例,在工商部注冊、資產達萬元以上的企業有數十家。出現上述狀況的政治前提是( )A.華僑競相回國投資辦廠B.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C.各類實業團體廣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8.下圖反映的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在不同歷史階段發展狀況的曲線圖。請判斷圖中由G到I這段曲線,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哪一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 )A.19世紀60年代民族工業的興起B.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D.國民黨統治后期民族工業的困境9.如圖是民國初年民族工業資本分布狀況統計圖。從圖中可看出這一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是( )A.輕重工業按比例協調發展B.輕重工業資本薄弱C.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D.輕重工業地區分布不合理10.(2017·濰坊期末)下圖為民國初年上海市場進口日紗銷售數據統計,導致上海市場日紗銷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B.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C.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高漲D.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11.(2018·開封高一聯考)觀察“1913年在中國的外商、華商投資棉紡織業情況統計表”,表中反映的情況最準確的是( C )廠家數開工紗錠數布機數外商企業16家338960錠1986臺華商企業21家484192錠2016臺A.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棉紡織業大幅發展B.外商在華棉紡織企業嚴重萎縮C.棉紡織業中民族企業發展超過了外資企業D.民族工業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12.(2018·新疆學業水平測試)民國初期,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 )A.化工業、卷煙業 B.制堿業、橡膠業C.手工業、農業 D.面粉業、紡織業13.(2018·江蘇學業水平測試)張謇自稱興辦實業可謂是“幸而利,幸而成”,卻又“至于鈍,幾于敗”,感嘆自己“不幸而生中國,不幸而生今之時代”。造成張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 B.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C.封閉保守的思想觀念 D.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14.下表是1912~1915年外資在華創辦工廠數量變化表。影響這一變化的因素除歐洲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外,還包括( )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廠數(家)4646122A.自然經濟最終解體B.五四運動的推動C.國貨運動的推動D.新文化運動的直接沖擊15.(2018福建福州質檢)1916年,在全國產業工人中男工約有39萬,女工約有24萬,其中僅江蘇、廣東、山東、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達20余萬人。據此推斷,上述五省 ( )A.城市化進程加快 B.婦女地位顯著提高C.輕工業相對發達 D.政府鼓勵女性就業16.(中華民國)農工商部向各省發出長篇通告,提出“歐戰”正是“工商業發達之轉機”,公布《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規定糖類、棉毛織物等數十種制造廠家,均在維持之列。該材料說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B.糖類、棉毛織物等行業發展迅速C.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D.民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17.下圖為某國1919年對華進出口貿易分區示意圖,該國是 ( )A.日本 B.德國C.蘇俄 D.法國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72年,廣東南海人陳啟沅在家鄉創辦繼昌隆繅絲廠。這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經營的第一家繅絲廠。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華商創辦的機器繅絲廠逐漸多了起來。材料二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對華的經濟侵略。1912~1919年,中國新建工礦企業470多家,資本近1億元,再加上原有企業的擴建,新增資本共達1.3億元以上,相當于民國以前40多年的總和。材料三 一戰結束后,歐洲各國的面粉工業迅速復興,從1921年起就開始抵制中國面粉的輸入。1922年后,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面粉與小麥開始大量輸入中國。外資在華面粉工廠也開始擴展,使中國的面粉工業很快遇到了蕭條的厄運。(1)材料一中陳啟沅創辦繼昌隆繅絲廠時,我國已存在哪些類型的近代工業?(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12~1919年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利條件。(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重要啟示? 1.一位歷史老師在講述中國近代經濟史時,引詩一首:“狀元辦廠驚陳腐,君子經商恥務空。積弱終須強實業,中興還賴育才功。”這首詩評價的歷史人物是( )A.張之洞 B.鄭觀應 C.張謇 D.方舉贊解析:C。本題考查解讀材料獲取準確歷史信息的能力。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國近代資本主義曲折發展。從“狀元辦廠”和“強實業”可判斷出是張謇。2.閱讀下表,中國面粉業發展狀況應該出現在( )A.民族工業興起時期 B.民族工業“黃金時期”C.民族工業衰敗時期 D.社會主義改造時期解析:B。本題考查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狀況:從圖表的數字信息看,面粉業發展迅速,從時間看是在1911~1919年,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答案應選B。3.據統計,1912~1919年的八年間,中國新建廠礦企業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資本達一億三千多萬元。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有( )①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的經濟侵略②人民反帝斗爭的發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業發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掃除了民間工業發展的一些障礙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D。本題考查一戰時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選D。4.下列詩句中比較恰當地形容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一戰”期間發展狀況的是( )A.千呼萬喚始出來 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風來 D.無可奈何花落去解析:C。“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迎來一個短暫的春天,但“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列強卷土重來,又很快蕭條。5.(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基礎會考)影響下表數據變化的外部因素是( )1913~1919年間中國棉紡織工業的情況年份紗錠(枚)布機(臺)1913484 1921 9861914544 7802 3101918645 5702 7361919659 7483 839A.提倡國貨運動 B.第一次世界大戰C.實業救國運動 D.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B。本題采用排除法解答。根據時間“1913~1919”,排除D項。A、C項都屬于內部因素,與題干信息“外部因素”不符。故答案為B項。6.(2018·廣東佛山高一下學期期中)20世紀初,隨著國貨運動的日益深入,一批國貨品牌迅速崛起,質量有很大提升,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可以與壟斷中國市場的洋貨相匹敵,被譽為“國貨奇跡”。產生“國貨奇跡”的客觀因素是( )A.實業救國思潮 B.抵制洋貨運動C.第一次世界大戰 D.巴黎和會解析:C。材料中20世紀初“國貨奇跡”是指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短暫繁榮,實業救國思潮是其主觀因素,故A項錯誤;抵制洋貨運動對民族工業的推動,是“國貨奇跡”產生的主觀因素,故B項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西方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是“國貨奇跡”產生的客觀因素,故C項正確;1919年巴黎和會時,隨著西方國家卷土重來,民族工業陷入蕭條,與“國貨奇跡”不符合,故D項錯誤。7.(2018·三明高一檢測)民國初年,中國民族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以天津為例,在工商部注冊、資產達萬元以上的企業有數十家。出現上述狀況的政治前提是( )A.華僑競相回國投資辦廠B.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C.各類實業團體廣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解析:D。華僑競相回國投資辦廠屬于主觀因素,不屬于政治前提,故A項錯誤;B、C兩項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但不是政治前提。故選D項。8.下圖反映的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在不同歷史階段發展狀況的曲線圖。請判斷圖中由G到I這段曲線,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哪一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 )A.19世紀60年代民族工業的興起B.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D.國民黨統治后期民族工業的困境解析: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迅速發展的時期與G-I段第二個高峰曲線相符,故C項正確。9.如圖是民國初年民族工業資本分布狀況統計圖。從圖中可看出這一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是( )A.輕重工業按比例協調發展B.輕重工業資本薄弱C.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D.輕重工業地區分布不合理解析:C。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1913~1919年民族工業結構不合理,輕工業發展較快,重工業發展緩慢,故選C。A“協調發展”說法錯誤,排除;B、D圖中沒有體現。10.(2017·濰坊期末)下圖為民國初年上海市場進口日紗銷售數據統計,導致上海市場日紗銷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B.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C.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高漲D.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解析:C。由于民眾反對“二十一條”,對日貨的抵制,導致日紗銷量下降,故C項正確。11.(2018·開封高一聯考)觀察“1913年在中國的外商、華商投資棉紡織業情況統計表”,表中反映的情況最準確的是( C )廠家數開工紗錠數布機數外商企業16家338960錠1986臺華商企業21家484192錠2016臺A.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棉紡織業大幅發展B.外商在華棉紡織企業嚴重萎縮C.棉紡織業中民族企業發展超過了外資企業D.民族工業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解析:C。此表僅反映20世紀初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情況,通過數據比較可了解到此時華商企業的規模比外商企業規模大,因此排除B項;而D項說法是錯誤的,材料并未反映出,從時間上也可予以否定;A項要注意時間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從1914年開始的。因此正確選項為C項。12.(2018·新疆學業水平測試)民國初期,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 )A.化工業、卷煙業 B.制堿業、橡膠業C.手工業、農業 D.面粉業、紡織業解析: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迅速發展,特別是紡織業和面粉業等輕工業發展迅速。13.(2018·江蘇學業水平測試)張謇自稱興辦實業可謂是“幸而利,幸而成”,卻又“至于鈍,幾于敗”,感嘆自己“不幸而生中國,不幸而生今之時代”。造成張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 B.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C.封閉保守的思想觀念 D.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解析:D。A、B、C三項都是阻礙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但這些因素都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國情導致的,故選D項。14.下表是1912~1915年外資在華創辦工廠數量變化表。影響這一變化的因素除歐洲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外,還包括( )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廠數(家)4646122A.自然經濟最終解體B.五四運動的推動C.國貨運動的推動D.新文化運動的直接沖擊解析:C。1912~1915年,自然經濟沒有最終解體,故A項錯誤;五四運動不符合“1912~1915年”的時間信息,故B項錯誤;辛亥革命后政府提倡使用國貨,C項符合題意;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故D項錯誤。因此,答案為C項。15.(2018福建福州質檢)1916年,在全國產業工人中男工約有39萬,女工約有24萬,其中僅江蘇、廣東、山東、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達20余萬人。據此推斷,上述五省 ( )A.城市化進程加快 B.婦女地位顯著提高C.輕工業相對發達 D.政府鼓勵女性就業解析:C。工人人數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城市化進程緩急的指標和參考數,故A項錯誤;女工數量多與婦女地位的提升并沒有直接的關系,而且這里“顯著”一詞并無前后對比,故B項錯誤;在20世紀初的中國,科技近代化還未起步,女工所能從事的行業基本都是紡織、服裝等輕工業,故C項正確;政府的鼓勵顯然并不是上述五省女工數量居全國前列的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16.(中華民國)農工商部向各省發出長篇通告,提出“歐戰”正是“工商業發達之轉機”,公布《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規定糖類、棉毛織物等數十種制造廠家,均在維持之列。該材料說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B.糖類、棉毛織物等行業發展迅速C.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D.民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解析:D。根據材料中的信息“(中華民國)農工商部……公布《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可知選D項。題干中未涉及民族工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快速發展情況,也未涉及糖類、棉毛織物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情況及民族資產階級地位的變化情況,故排除A、B、C三項。17.下圖為某國1919年對華進出口貿易分區示意圖,該國是 ( )A.日本 B.德國C.蘇俄 D.法國解析:A。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日本利用西方國家忙于戰爭之際,不斷擴大對華的經濟侵略。因此,A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72年,廣東南海人陳啟沅在家鄉創辦繼昌隆繅絲廠。這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經營的第一家繅絲廠。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華商創辦的機器繅絲廠逐漸多了起來。材料二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對華的經濟侵略。1912~1919年,中國新建工礦企業470多家,資本近1億元,再加上原有企業的擴建,新增資本共達1.3億元以上,相當于民國以前40多年的總和。材料三 一戰結束后,歐洲各國的面粉工業迅速復興,從1921年起就開始抵制中國面粉的輸入。1922年后,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面粉與小麥開始大量輸入中國。外資在華面粉工廠也開始擴展,使中國的面粉工業很快遇到了蕭條的厄運。(1)材料一中陳啟沅創辦繼昌隆繅絲廠時,我國已存在哪些類型的近代工業?(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12~1919年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利條件。(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重要啟示?解析:第(1)問,結合所學回答。第(2)問,依據所學知識,結合材料“歐洲列強忙于戰爭”等回答。第(3)問,依據材料“一戰結束后,歐洲各國……開始抵制中國面粉的輸入……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面粉與小麥開始大量輸入中國”得出其因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啟示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類型:洋務企業。(2)條件: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華的經濟侵略;中國工礦業的迅速崛起,資本主義的發展。(3)因素:歐洲各國對中國工業的入侵,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啟示:實現民族獨立是民族工業發展的前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0課-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flv 第10課-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ppt 第10課-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測試題(原卷版).doc 第10課-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測試題(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