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8張PPT。【材料一】革命派從開始革命活動時起就十分注意辦報。通過這些報刊,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動員群眾起來革命,對民主革命形勢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激勵和推動作用。——人民版 歷史必修二 報刊業的發展有利于各個不同團體、黨派通過報紙宣傳進步思想;主要傳媒手段對社會的影響報紙的影響【材料二】“改革開放后報紙宣傳重點轉移到對經濟建設的報道中來…必須發揮報紙的輿論監督作用。”——鄧小平加強輿論監督作用,有利于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材料三】“清末一首竹枝詞寫道:“是非曲直報中分,一紙風行四海聞,振聵發聾權力大,萬般提創總由君。” 喚醒民眾、制造輿論、針砭時弊、輿論監督、傳遞信息、傳播知識、休閑娛樂等。【材料一】電視最重要的功能是傳播資訊。它以最快的速度播報新聞、預報天氣,能對重大活動、體育賽事等進行現場直播,為人們獲得信息提供了快捷方式,大大縮短了時空距離。——岳麓版 歷史必修三 電視節目具有即時性、快捷性、直觀性,有利于信息傳遞。影視的影響【材料二】“電影題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特色鮮明;電影是文化的濃縮;世界因為一塊塊大銀幕緊緊相連。”——張藝謀 電影有利于文化傳播,促進世界聯系【材料三】 1909年初,《大公報》上的一篇文章稱“第一是開眼界,可以當作游歷,看看歐美各國的風土人情……真如同身歷其境,親眼得見一樣……時常看看,豈不比聽戲強的多么?”制作精良,畫面清晰,能使觀眾開闊眼界,得到充分的視覺和聽覺的享受,帶來強烈的情感參與和情感體驗 。?互聯網的影響聯系實際生活,說說互聯網的優勢:使人們生活更加快捷與方便,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娛樂、交往方式王二同學生活情況上午8點:起床 上午9點:上網聽歌上午10點:發表不文明言論 下午2點:網絡游戲晚上7點:與陌生人QQ視頻 晚上8點:成為黑客下面是某高中王二同學的周六生活情況。從他的生活上看,你認為互聯網有何缺陷?◆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脫離現實、荒廢學業。◆利用網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可能傳播影響青少年成長的不良信息西方列強的入侵,激起了中國數千年未有之劇變。先進的知識分子痛于外患之憑陵,清廷之腐敗,國亡之無日。認識到非革新不足以圖存,然手無權柄可探。遂致力于辦報,籍報紙傳播其主張,以言論覺天下。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問題 材料反映了晚清有識之士借助辦報宣傳進步思想,革新圖存。那么報刊業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有何作用?(1)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報刊成為宣傳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發揮著制造輿論、喚醒民眾的思想啟蒙作用。課堂練兵(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報刊成為中國向國民黨展開針鋒相對斗爭的武器,為奪取革命的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3)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宣傳黨的思想科學管理、政策方針的主要輿論工具。(4)改革開放以來,各報真實、及時、客觀地為人們提供了信息,豐富了人們的生活。1.右圖是1907年秋瑾在上海創辦的婦女雜志。該雜志設有論說、演壇、譯編、傳記、小說、文苑、新聞和調查等欄目。該雜志大量發行對人們的影響有( )①開闊視野 ②關注國事③減少文盲 ④傳播新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2018·南通高一期末)某報宣稱:“武昌革命軍興,清吏張鳴歧、龍濟光、李準等初負隅自固,滬電謠傳‘京陷帝崩’,港粵各報相率登載,全城人士歡聲雷動,張督知人心已去,無可挽救,始倉皇出走,龍、李遂卑辭乞降。使廣東省城,得以不流血而獲光復者。”這體現近代報刊的作用( )A.控制政府 B.制造輿論C.推廣科技 D.刊登廣告3.(2018·貴州學業水平測試)用Email發郵件、用Blog(博客)寫日記、用微信溝通,已成為很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這反映( )A.廣播影視成為民眾文化生活的主體B.傳統交流方式被完全拋棄C.互聯網改變人們的生活與交往方式D.人們的生活習慣完全西化4.(2018·河南開封月考)針對《上海新報》沒有社會新聞的缺陷,《申報》注重社會新聞報道,并不惜代價對重大的社會新聞進行連續報道,以此擴大報紙銷路。這表明《申報》( )A.適應社會市場需求 B.適應政治斗爭需要C.旨在引領社會潮流 D.干預司法案例審判5.延安電影團的代表作品有《延安與八路軍》(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1942)。延安紀錄電影學派所形成的紀實風格,對中國電影產生的重要影響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發揮。由此可見,延安紀錄電影學派( )A.是抗戰時期電影的主力B.紀錄了全民族抗戰的圖景C.深刻影響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D.是抗日根據地自主研發的產物6.下圖反映了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以下關于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評述,正確的是( )A.互聯網將逐漸取代其他大眾傳媒B.中國從2005年開始接入互聯網C.互聯網將很快成為“第一媒介”D.互聯網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生活7.(2017·邯鄲高一檢測)《故都雜詠》中寫道:“嘖嘖沿街賣報聲,成天奔走送新聞;秀才不出門前去,一樣全球消息靈。”材料表明近代報紙( )A.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 B.豐富了大眾的娛樂生活C.加速了社會新聞的傳播 D.宣傳民主革命政治主張8.1919年《京報》對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作了專門報道,這一報道最能體現出報紙具有的功能是( )A.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地傳播重大事件B.傳播時事新聞,以助人們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C.輿論監督,以助人們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D.通達民情,以助人們更便利地上書言政9.(2016·新疆學業水平)王大媽要組織一個廣場舞團隊參加比賽,為了盡快購齊比賽服裝,她用了不到一小時就通過手機從淘寶網上訂購好了服裝,這說明推動了人們生活生產方式改變的是( )A.互聯網的發展 B.報紙的宣傳C.電視的普及 D.智能手機的普及10.1919年《京報》對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作了專門報道,這一報道最能體現出報紙具有的功能是( )A.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地傳播重大事件B.傳播時事新聞,以助人們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輿論監督,以助人們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D.通達民情,以助人們更便利地上書言政11.(2018·北京西城區高一下學期期中)1909年,《大公報》上的一篇文章寫道:“第一是開眼界,可以當作游歷,看看歐美各國的風土人情……真如同身歷其境,親眼得見一樣……”此處評論的是( )A.報紙 B.電視 C.電影 D.廣播12.美國許多青少年無休止地看電視,日益“發福”,成為“沙發土豆”。這主要說明了( )A.電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B.電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C.美國的電視事業發達D.電視引領了文明的發展趨勢13.現在有網友認為,“你的微博粉絲超過了100,你就是一本內刊;超過1 000,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1萬,你就是一本雜志;超過10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1 000萬,你就是電視臺。”這從側面反映了互聯網( )A.受眾面廣,滲透性強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強C.信息容量大、時效性強 D.受眾選擇的主動性大14.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殺害,在當時中國輿論中心的上海,幾乎沒有一家報紙不發出哀婉和抗爭之聲,僅八天《申報》就刊出秋瑾詩六首,有關秋瑾的文字達三萬多字,廣大人民進一步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這一現象表明( )A.廣大人民肯定了報紙的教化功能B.報紙宣傳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力C.清政府積極推動近代報刊業發展D.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的嚴格控制15.如圖是當今互聯網上最受大眾歡迎的QQ場景。那么互聯網有哪些方面的優勢( )①集報紙、廣播、電視的優勢于一體 ②雖然快捷迅速,但費用較打電話要昂貴多了 ③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④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6.1895~1911年中國創辦報刊1 520余種,其中政論性報刊占88%,就連素為商業性報紙的《申報》也要經常發表與政治相關的文章。這折射了當時中國( )A.列強入侵阻礙經濟發展B.政治變革備受關注C.放棄了實業救國思想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17.民國著名記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個判斷:“一部中國近代文化史,從側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機器發展史;而一部近代中國文學史,從側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聞事業發展史。”從社會生活史的角度,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A.商業資本投資印刷業而獲利豐厚B.廢除科舉制迫使讀書人投身實業C.技術革新擴大了大眾傳媒的影響D.社會變革促進了閱讀習氣的變化18.(2018·山西臨汾一中、忻州一中、康杰中學高二第二學期3月聯考)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拍攝了《紅旗譜》《燎原》《平原游擊戰》《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對于戰爭勝利的歌頌,另一方面是對舊社會的一種控訴。這主要體現了電影的( )A.教化價值 B.娛樂價值C.商業價值 D.藝術價值19.(2018·太原高一期末)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量外來詞最先通過報刊譯介過來,經報章媒體廣泛傳播,并在中國經過一段時間運用、磨合、變異和普及,進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并最終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這說明( )A.報刊雜志是以傳播西方思想為主B.科學著作是由大量外來詞構成的C.報刊雜志是新思想傳播的重要媒介D.外來詞是西方列強文化殖民的產物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以來,外報傳入中國后,一些知識分子積極投身報界:引進西學,自辦報刊。中國人自己辦報刊,在國內始于19世紀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辦的漢口《昭文新報》、王韜主編的香港《環球日報》、容閎等創辦的上海《匯報》以及廣州的《述報》等。這些報刊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廣收博覽,學習吸收,洋為中用,以求自身發展。其版式、體例和印刷技術,都仿效外國報紙。材料二 維新變法迎來了中國國人辦報的一次高潮……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領袖人物開始了辦報活動。在北京創辦的《中外紀聞》,在上海創辦的《強學報》《時務報》……在澳門創辦的《知新報》,湖南維新派創辦的《湘學新報》《湘學報》和《湘報》等等,宣傳變法圖存。這些活動推動了維新運動的發展,促進了變法的實現。——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國編輯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19世紀70年代中國辦報者的主體是什么階層。報刊的基本內容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當時中國國人自辦報刊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報刊的核心內容是什么?這些報刊的創辦有什么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國人自辦的近代報刊在當時有什么意義。 1.右圖是1907年秋瑾在上海創辦的婦女雜志。該雜志設有論說、演壇、譯編、傳記、小說、文苑、新聞和調查等欄目。該雜志大量發行對人們的影響有( )①開闊視野 ②關注國事③減少文盲 ④傳播新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B。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報刊是四大傳播媒介之一,早期報刊主要是介紹時事、發表評論、宣傳新思想等,①②④符合題意,其對減少文盲作用不大。2.(2018·南通高一期末)某報宣稱:“武昌革命軍興,清吏張鳴歧、龍濟光、李準等初負隅自固,滬電謠傳‘京陷帝崩’,港粵各報相率登載,全城人士歡聲雷動,張督知人心已去,無可挽救,始倉皇出走,龍、李遂卑辭乞降。使廣東省城,得以不流血而獲光復者。”這體現近代報刊的作用( )A.控制政府 B.制造輿論C.推廣科技 D.刊登廣告解析:B。題干材料體現了近代報刊制造輿論的作用,故選B項。3.(2018·貴州學業水平測試)用Email發郵件、用Blog(博客)寫日記、用微信溝通,已成為很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這反映( )A.廣播影視成為民眾文化生活的主體B.傳統交流方式被完全拋棄C.互聯網改變人們的生活與交往方式D.人們的生活習慣完全西化[解析] “發郵件”“寫日記”“溝通”是指生活與交往方式,互聯網在改變著這一切。A、B、D三項說法錯誤。4.(2018·河南開封月考)針對《上海新報》沒有社會新聞的缺陷,《申報》注重社會新聞報道,并不惜代價對重大的社會新聞進行連續報道,以此擴大報紙銷路。這表明《申報》( )A.適應社會市場需求 B.適應政治斗爭需要C.旨在引領社會潮流 D.干預司法案例審判解析:A。《申報》注重社會新聞報道,并不惜代價對重大的社會新聞進行連續報道,以此擴大報紙銷路,是《申報》適應市場需求的表現,故答案為A項。注重社會新聞報道,是適應讀者了解社會新聞的需要,與政治斗爭無關,排除B項;C、D兩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5.延安電影團的代表作品有《延安與八路軍》(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1942)。延安紀錄電影學派所形成的紀實風格,對中國電影產生的重要影響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發揮。由此可見,延安紀錄電影學派( )A.是抗戰時期電影的主力B.紀錄了全民族抗戰的圖景C.深刻影響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D.是抗日根據地自主研發的產物解析:C。僅從材料并不能得出延安紀錄電影學派是抗戰時期電影的主力,故A項錯誤;延安電影主要是紀錄中國共產黨方面的抗戰事跡,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延安紀錄電影學派所形成的紀實風格,對中國電影產生的重要影響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發揮”可知,延安電影影響了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故C項正確;“自主研發的產物”說法缺乏歷史依據,故D項錯誤。6.下圖反映了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以下關于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評述,正確的是( )A.互聯網將逐漸取代其他大眾傳媒B.中國從2005年開始接入互聯網C.互聯網將很快成為“第一媒介”D.互聯網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生活解析:D。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逐年上升,但不等于會取代其他媒介,故A項錯誤;中國接入互聯網的時間是在1994年,故B項錯誤;圖示僅有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沒有與其他媒介普及率做比較,故C項錯誤;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逐年上升,互聯網在社會生產生活之中日漸占據重要席位,故D項正確。7.(2017·邯鄲高一檢測)《故都雜詠》中寫道:“嘖嘖沿街賣報聲,成天奔走送新聞;秀才不出門前去,一樣全球消息靈。”材料表明近代報紙( )A.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 B.豐富了大眾的娛樂生活C.加速了社會新聞的傳播 D.宣傳民主革命政治主張解析:C。題干中體現了秀才不出門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說明近代報紙推動了社會新聞的傳播。8.1919年《京報》對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作了專門報道,這一報道最能體現出報紙具有的功能是( )A.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地傳播重大事件B.傳播時事新聞,以助人們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C.輿論監督,以助人們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D.通達民情,以助人們更便利地上書言政解析:B。報刊的社會功能較多,可以傳播時事新聞,可以進行輿論監督,也可以通達民情。對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專門報道反映的是傳播時事新聞,故B項正確。A項錯在“聲像俱備”,C、D兩項中的社會功能在題干中沒有體現。9.(2016·新疆學業水平)王大媽要組織一個廣場舞團隊參加比賽,為了盡快購齊比賽服裝,她用了不到一小時就通過手機從淘寶網上訂購好了服裝,這說明推動了人們生活生產方式改變的是( )A.互聯網的發展 B.報紙的宣傳C.電視的普及 D.智能手機的普及解析:A。材料中“淘寶網”體現的是互聯網的發展,故選A項。10.1919年《京報》對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作了專門報道,這一報道最能體現出報紙具有的功能是( )A.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地傳播重大事件B.傳播時事新聞,以助人們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輿論監督,以助人們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D.通達民情,以助人們更便利地上書言政解析:B。材料中“對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作了專門報道”正是對此功能的體現,B項符合題意;A項錯在“聲像俱備”;C、D兩項中的社會功能與題干無關,故選B項。11.(2018·北京西城區高一下學期期中)1909年,《大公報》上的一篇文章寫道:“第一是開眼界,可以當作游歷,看看歐美各國的風土人情……真如同身歷其境,親眼得見一樣……”此處評論的是( )A.報紙 B.電視 C.電影 D.廣播解析:C。電影通過視覺形象準確地“還原”現實世界,讓觀眾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神奇感覺,故C項正確。12.美國許多青少年無休止地看電視,日益“發福”,成為“沙發土豆”。這主要說明了( )A.電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B.電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C.美國的電視事業發達D.電視引領了文明的發展趨勢解析:A。電視出現后,美國青少年由于無休止地看電視,導致了身體的肥胖。說明了電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他選項與題目無關。13.現在有網友認為,“你的微博粉絲超過了100,你就是一本內刊;超過1 000,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1萬,你就是一本雜志;超過10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1 000萬,你就是電視臺。”這從側面反映了互聯網( )A.受眾面廣,滲透性強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強C.信息容量大、時效性強 D.受眾選擇的主動性大解析:A。“粉絲”意為追隨者或受眾,“粉絲”數量多說明受眾面廣,也說明網絡滲透性強。B、C、D三項不是題干材料所要說明的問題。14.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殺害,在當時中國輿論中心的上海,幾乎沒有一家報紙不發出哀婉和抗爭之聲,僅八天《申報》就刊出秋瑾詩六首,有關秋瑾的文字達三萬多字,廣大人民進一步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這一現象表明( )A.廣大人民肯定了報紙的教化功能B.報紙宣傳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力C.清政府積極推動近代報刊業發展D.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的嚴格控制解析:B。廣大人民進一步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正是通過“報紙”宣傳這個手段,所以這一現象足以表明“報紙”宣傳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力。15.如圖是當今互聯網上最受大眾歡迎的QQ場景。那么互聯網有哪些方面的優勢( )①集報紙、廣播、電視的優勢于一體 ②雖然快捷迅速,但費用較打電話要昂貴多了 ③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④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B。互聯網的費用低廉,所以排除含②的選項。16.1895~1911年中國創辦報刊1 520余種,其中政論性報刊占88%,就連素為商業性報紙的《申報》也要經常發表與政治相關的文章。這折射了當時中國( )A.列強入侵阻礙經濟發展B.政治變革備受關注C.放棄了實業救國思想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解析:B。政治變革備受關注,與材料“其中政論性報刊占88%,就連素為商業性報紙的《申報》也要經常發表與政治相關的文章”相符,故B項正確。17.民國著名記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個判斷:“一部中國近代文化史,從側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機器發展史;而一部近代中國文學史,從側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聞事業發展史。”從社會生活史的角度,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A.商業資本投資印刷業而獲利豐厚B.廢除科舉制迫使讀書人投身實業C.技術革新擴大了大眾傳媒的影響D.社會變革促進了閱讀習氣的變化解析:C。注意題干角度限定“社會生活史”,結合材料信息“印刷機器發展史”和“新聞事業發展史”可知C項為最佳答案。18.(2018·山西臨汾一中、忻州一中、康杰中學高二第二學期3月聯考)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拍攝了《紅旗譜》《燎原》《平原游擊戰》《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對于戰爭勝利的歌頌,另一方面是對舊社會的一種控訴。這主要體現了電影的( )A.教化價值 B.娛樂價值C.商業價值 D.藝術價值解析:A。根據材料“對于戰爭勝利的歌頌……對舊社會的一種控訴”,表達了電影對人們教育的一面,與娛樂、商業、藝術無太大關聯,故A項正確。19.(2018·太原高一期末)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量外來詞最先通過報刊譯介過來,經報章媒體廣泛傳播,并在中國經過一段時間運用、磨合、變異和普及,進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并最終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這說明( )A.報刊雜志是以傳播西方思想為主B.科學著作是由大量外來詞構成的C.報刊雜志是新思想傳播的重要媒介D.外來詞是西方列強文化殖民的產物解析:C。據材料中,這些外來詞通過報刊翻譯過來,經報刊媒體廣泛傳播然后在中國一段時間打磨、普及等,并最終推動中國近代化,可知這些思想被中國近代先進人士改造通過報刊的形式來宣傳挽救中國,故C項正確。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以來,外報傳入中國后,一些知識分子積極投身報界:引進西學,自辦報刊。中國人自己辦報刊,在國內始于19世紀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辦的漢口《昭文新報》、王韜主編的香港《環球日報》、容閎等創辦的上海《匯報》以及廣州的《述報》等。這些報刊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廣收博覽,學習吸收,洋為中用,以求自身發展。其版式、體例和印刷技術,都仿效外國報紙。材料二 維新變法迎來了中國國人辦報的一次高潮……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領袖人物開始了辦報活動。在北京創辦的《中外紀聞》,在上海創辦的《強學報》《時務報》……在澳門創辦的《知新報》,湖南維新派創辦的《湘學新報》《湘學報》和《湘報》等等,宣傳變法圖存。這些活動推動了維新運動的發展,促進了變法的實現。——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國編輯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19世紀70年代中國辦報者的主體是什么階層。報刊的基本內容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當時中國國人自辦報刊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報刊的核心內容是什么?這些報刊的創辦有什么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國人自辦的近代報刊在當時有什么意義。答案:(1)主體:中國知識分子。基本內容:宣傳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原因:政治上,列強侵略,民族覺醒,探索救亡道路;經濟上,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與發展,為報刊業提供了物質條件;文化上,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的傳播在客觀上的促進作用;外國人在華辦報潮流的推動。(2)核心內容:救亡圖存,變法圖強。特點:報刊以中國人自辦為主;辦報數量多;地區廣;社會影響大。(3)宣揚資產階級新文化(啟蒙思想),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使中國的印刷出版、大眾傳媒以及整個文化事業迅猛發展。解析:以材料為依托,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概括。第(1)問注意材料一中的知識分子積極投身報界。第(2)問要圍繞維新派創辦報刊作答。第(3)問應注意概括指出國人自辦報刊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6課主要傳媒手段對社會的影響.flv 第16課主要傳媒手段對社會的影響.ppt 第16課主要傳媒手段對社會的影響測試(原卷版).doc 第16課主要傳媒手段對社會的影響測試(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