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單元第18課-2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實質和影響(微課視頻+課件+測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單元第18課-2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實質和影響(微課視頻+課件+測試題)

資源簡介

課件10張PPT。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實質和影響NIRA(全國工業復興署)AAA(農業調整署)SEC(證券交易委員會)
TVA(田納西河流管理局)WPA(工程進度管理署)NLRB(全國勞工關系局)1933年3月9日,羅斯福簽署“緊急銀行法”;5月l3日,國會通過“緊急救濟法”;6月16日,國會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10月,國會通過“證券售賣法”;11月,國會通過了“鐵路緊急法”;
1934年6月,國會通過“工業貸款法”;1935年5月,國會頒布“鐵路員工退休法”; 7月5日,國會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8月14日,羅斯福簽署“社會保障法”;特點:政府干預經濟,多以立法形式解決問題
羅斯福說:“在美國沒有另外一個人比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私人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有著更堅強的信仰……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的制度面臨到毀滅的時候,是這個政府挽救了它”。材料 反映了羅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 羅斯福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實質:擺脫了危機困境,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材料一影響材料二 新政的實施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新政既保證企業家的利益,也保證貧困失業者的最低生活水平,有利于緩和危機時代的階級矛盾,維護美國社會的穩定,恢復美國人民對國家制度的信心,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義對民主制度的威脅,使美國避免像德、日那樣在危機的影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選自《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使美國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材料三 最先舉起國家干預經濟理論大旗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寫給羅斯福的公開信中說:“我們把您任總統之日作為一個新經濟時代的開端。”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材料四:“二戰后,英國、法國、聯邦德國和日本……雖然發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預都是這些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共同之處” 。資本主義世界迎來以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合作探究】
結合羅斯福“新政”的影響及下列材料:
羅斯福新政從一開始就遭到一部分資本家的反對。報紙上連篇咒罵羅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說羅斯福天天都吃“烤百萬富翁”。在關于《社會保障法》的聽證會上,有人高喊“這個法案是從《共產黨宣言》第18頁逐字逐句抄來的”。甚至有人建議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一下羅斯福是不是美國共產黨的秘密黨員。(1)羅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進行(或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2)有人說,新政處處體現了維護工人的權利,是要廢除資本主義制度,實現社會主義。對此,你如何看待?新政根本目的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它用國家干預的手段,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調整,鞏固并發展了美國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學以致用】
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正誤。
1.羅斯福新政從根本上消除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 )
2.羅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維護了資
本主義民主制度。 ( )
3.羅斯福新政把國家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固定下來,開
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 )
4.羅斯福新政對美國經濟制度進行了根本性改造。 ( )
5.壟斷組織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即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
××√√√1.20世紀30年代,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開創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即( )
A.“自由放任”
B.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C.發動對外戰爭
D.保護廣闊的殖民地
2.羅斯福新政期間,國會通過了《全國工業復興法》及其他一些立法,這主要說明了資本主義國家( )
A.政府直接控制企業的生產和銷售
B.把企業納入國有化軌道,建立國營經濟
C.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發揮經濟職能
D.保障工人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
3.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給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中說:“我們把您任總統之日作為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的開端。”這里“新的經濟時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的經濟時代
B.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時代
C.經濟“滯脹”的時代
D.發展“新經濟”的時代
4.有俄羅斯學者指出:“美國思想體系的傳統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轉變僵死的教條,而是在每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回答時代的呼喚而獲得新生。”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為回答時代的呼喚而獲得新生”的舉措是( )
A.實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拓展世界市場
C.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D.積極發展知識經濟
5.(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學期期中)如圖是一幅關于美國經濟的圖表,數據表明(  )
A.新政消除了美國的經濟危機
B.新政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
C.新政對美國的經濟作用不大
D.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
6.羅斯福在簽署《全國工業復興法》法令時說,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證工業的合理利潤和工人維持生活的工資,以消滅那些既妨礙正當工商業,又傷害勞工利益的海盜式的方法與措施。這說明該項法令(  )
A.有利于擴大企業規模
B.完善了失業保障制度
C.有利于企業經營的穩定
D.旨在保護工人的權利
7.1933年,美國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毀掉1 000萬英畝的棉田,屠宰了20多萬頭大豬和600多萬頭小豬。從應對經濟危機角度看,政府此舉(  )
A.破壞了農村生產力 B.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C.損害了農民的積極性 D.緩解了農產品供需矛盾
8.(2018·宜春高一檢測)當人們質疑羅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經濟增長的所得稅方案以實施社會保障計劃時,羅斯福說:“這些稅從來不是一個經濟學問題,它們始終都是政治問題。”羅斯福這一論斷是基于新政(  )
A.推動了政府機構改革
B.開啟資本主義新模式
C.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
D.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9.《大國崛起》有這樣的表述:“大國之謎,當然還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體制創新。”20世紀30年代,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其體制創新最突出的特點是(  )
A.建立市場經濟 B.實行自由放任經濟政策
C.拓展海外市場 D.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10.有學者說,羅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走了一條中間道路——有管制的資本主義”。該學者強調的是羅斯福新政(  )
A.放棄了資本主義自由體制
B.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
C.調整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D.是學習蘇聯計劃經濟的結果
11.(2018·煙臺一中調研)20世紀30年代,美國成立了著名的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負責對田納西河進行綜合治理,包括建立水電站提供廉價電力、生產化肥、植樹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濫、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國修建此類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調整經濟結構,擴大能源出口
B.提高就業率開拓經濟發展空間
C.擴大生產規模,刺激生產發展
D.加強國家干預,防止盲目競爭
12.美國學者狄克遜·韋克特在《大蕭條時代》一書中評價道:“在新政的這段蜜月期里,總統和人民之間是真正的愛情婚配,雙方也許都有少許的不理性,相信對方是絕對可靠的。但話說回來,這畢竟是超越邏輯的。”這里“愛情婚配”體現“新政”(  )
A.違背了自由主義經濟理念
B.站在了壟斷資本家的對立面
C.維護了廣大勞工的權利
D.借鑒了蘇聯計劃經濟經驗
13.《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中寫道:“壟斷資本主義在其基本矛盾發展到頂點,使它面臨崩潰之時,要挽救它并延長它的生命,有一種、而且只有一種辦法。這就是大力加強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這說明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  )
A.解決經濟危機的臨時措施
B.限制惡意競爭的所有制變革
C.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根本解決
D.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
14.美國邁克·亞達斯等史學家在著作《喧囂時代:20世紀全球史》中指出:“‘新政’的執行讓政府獲得迅速發展,這在美國歷史上是一個分水嶺。”對材料中的“分水嶺”含義理解最準確的是(  )
A.美國由民主政體走向集權政體
B.美國由經濟危機走向經濟繁榮
C.美國由自由主義走向國家干預
D.美國由電氣時代走向信息時代
15.(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會考)在羅斯福新政期間,政府一方面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給老人、殘疾人提供社會救濟,另一方面制訂了一個大規模的公共工程計劃來吸收無職業者。這些措施的影響是(  )
①刺激了消費和生產 ②抑制了通貨膨脹 ③穩定了社會秩序 ④抑制了股票投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1935年,學者馬星野評價新政時說:“如果我們拿社會主義做經濟演進必趨的階段,則美國的藍鷹運動,是向前進半步,倒退兩步。如果我們假定認為維持資本主義的安定,是目前最迫切的要求,則美國兩年來的努力……像孫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舊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該評價反映出(  )
A.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巨大
B.新政缺少整體的規劃
C.新政未能解決根本的制度缺陷
D.對新政評價全面客觀
17.(2018·四川樂山高一下學期期中)前總統胡佛攻擊新政是“法西斯主義”、“敲富人竹杠”、“社會主義異端”,理由是(  )
A.未從根本上緩解經濟危機
B.全面維護民眾利益
C.助長了法西斯勢力的發展
D.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18.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促使各國政府紛紛進行政策調整,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由此發生重大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和失業情況
國別
項目  
美國
德國
英國
法國
日本
工業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貿縮減
70%
69.1%
50%
48%
50%
失業人數
1 700萬
600萬
近300萬
85萬
300萬
材料二 1933年,美國政府成立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負責對田納西河進行綜合治理。這是當時美國興辦的最大工程,包括開鑿內陸水道、建立水電站、提供廉價電力、生產化肥、植樹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濫、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護了3 000萬英畝的農田,使整個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圖說歷史課程標準》
(1)根據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
(2)材料二反映了羅斯福新政的哪項措施?簡要說明該舉措取得的成效。

1.20世紀30年代,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開創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即( )
A.“自由放任”
B.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C.發動對外戰爭
D.保護廣闊的殖民地
解析:B。本題考查分析能力。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美國經濟從此進入一種壟斷組織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的體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從此,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政策占統治地位的時代,迎來以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2.羅斯福新政期間,國會通過了《全國工業復興法》及其他一些立法,這主要說明了資本主義國家( )
A.政府直接控制企業的生產和銷售
B.把企業納入國有化軌道,建立國營經濟
C.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發揮經濟職能
D.保障工人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
解析:C。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全國工業復興法》的突出特點就是以立法的形式增強政府的經濟干預職能,調整工業生產,力圖消除生產過剩,復興工業。
3.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給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中說:“我們把您任總統之日作為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的開端。”這里“新的經濟時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的經濟時代
B.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時代
C.經濟“滯脹”的時代
D.發展“新經濟”的時代
解析:B。本題考查材料解析能力。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主張國家干預經濟,而羅斯福新政將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付諸實施,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時期。
4.有俄羅斯學者指出:“美國思想體系的傳統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轉變僵死的教條,而是在每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回答時代的呼喚而獲得新生。”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為回答時代的呼喚而獲得新生”的舉措是( )
A.實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拓展世界市場
C.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D.積極發展知識經濟
解析:C。結合材料,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為擺脫經濟危機而采取了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即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形成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而獲得了“新生”。
5.(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學期期中)如圖是一幅關于美國經濟的圖表,數據表明(  )
A.新政消除了美國的經濟危機
B.新政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
C.新政對美國的經濟作用不大
D.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
解析:B。羅斯福新政只能緩解美國經濟危機,不可能消除,故A項錯誤;由材料中表格數據可知1929~1933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驟降,但1933年后逐年上升,說明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故B項正確;C項與材料中數據不符,故C項錯誤;20世紀90年代美國進入“知識經濟”即新經濟時代,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
6.羅斯福在簽署《全國工業復興法》法令時說,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證工業的合理利潤和工人維持生活的工資,以消滅那些既妨礙正當工商業,又傷害勞工利益的海盜式的方法與措施。這說明該項法令(  )
A.有利于擴大企業規模
B.完善了失業保障制度
C.有利于企業經營的穩定
D.旨在保護工人的權利
解析:C。該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證工業的合理利潤和工人維持生活的工資,以消滅那些既妨礙正當工商業,又傷害勞工利益的海盜式的方法與措施,這說明該法令有利于企業經營的穩定,故C項正確。
7.1933年,美國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毀掉1 000萬英畝的棉田,屠宰了20多萬頭大豬和600多萬頭小豬。從應對經濟危機角度看,政府此舉(  )
A.破壞了農村生產力 B.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C.損害了農民的積極性 D.緩解了農產品供需矛盾
解析:D。政府的舉動,從應付經濟危機的角度看,是為了緩解農產品供需矛盾,故D項正確。
8.(2018·宜春高一檢測)當人們質疑羅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經濟增長的所得稅方案以實施社會保障計劃時,羅斯福說:“這些稅從來不是一個經濟學問題,它們始終都是政治問題。”羅斯福這一論斷是基于新政(  )
A.推動了政府機構改革
B.開啟資本主義新模式
C.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
D.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解析:D。根據材料“不是一個經濟學問題,它們始終都是政治問題”“實施社會保障計劃”可知,該政策是為了保障底層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故D正確。
9.《大國崛起》有這樣的表述:“大國之謎,當然還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體制創新。”20世紀30年代,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其體制創新最突出的特點是(  )
A.建立市場經濟 B.實行自由放任經濟政策
C.拓展海外市場 D.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解析:D。20世紀30年代,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其體制創新最突出的特點是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故D項正確。
10.有學者說,羅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走了一條中間道路——有管制的資本主義”。該學者強調的是羅斯福新政(  )
A.放棄了資本主義自由體制
B.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
C.調整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D.是學習蘇聯計劃經濟的結果
解析:C。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實現經濟的復興和社會的安定,故A錯誤;根據題干中的信息“在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走了一條中間道路”,最準確的表述為調整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故B錯誤;根據前面的分析,故C正確;計劃不屬于社會主義的專利,故D錯誤。
11.(2018·煙臺一中調研)20世紀30年代,美國成立了著名的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負責對田納西河進行綜合治理,包括建立水電站提供廉價電力、生產化肥、植樹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濫、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國修建此類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調整經濟結構,擴大能源出口
B.提高就業率開拓經濟發展空間
C.擴大生產規模,刺激生產發展
D.加強國家干預,防止盲目競爭
解析:B。田納西河工程是羅斯福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采取的重大舉措,主旨是以工代賑,解決就業問題,緩解經濟危機。在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的大量的公共工程建設,使河流兩岸的居民收入大增,是新政成功的典范。故選B項。
12.美國學者狄克遜·韋克特在《大蕭條時代》一書中評價道:“在新政的這段蜜月期里,總統和人民之間是真正的愛情婚配,雙方也許都有少許的不理性,相信對方是絕對可靠的。但話說回來,這畢竟是超越邏輯的。”這里“愛情婚配”體現“新政”(  )
A.違背了自由主義經濟理念
B.站在了壟斷資本家的對立面
C.維護了廣大勞工的權利
D.借鑒了蘇聯計劃經濟經驗
解析:C。根據材料“總統和人民之間是真正的愛情婚配”,表明羅斯福在新政中,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勞動者的利益,故C項正確。
13.《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中寫道:“壟斷資本主義在其基本矛盾發展到頂點,使它面臨崩潰之時,要挽救它并延長它的生命,有一種、而且只有一種辦法。這就是大力加強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這說明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  )
A.解決經濟危機的臨時措施
B.限制惡意競爭的所有制變革
C.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根本解決
D.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
解析:D。經濟大危機表明,“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已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美國經濟從此進入一種壟斷組織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的體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與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長它的生命”相符,故D項正確。
14.美國邁克·亞達斯等史學家在著作《喧囂時代:20世紀全球史》中指出:“‘新政’的執行讓政府獲得迅速發展,這在美國歷史上是一個分水嶺。”對材料中的“分水嶺”含義理解最準確的是(  )
A.美國由民主政體走向集權政體
B.美國由經濟危機走向經濟繁榮
C.美國由自由主義走向國家干預
D.美國由電氣時代走向信息時代
解析:C。根據材料信息“20世紀”“新政”“讓政府獲得迅速發展”“美國”可以判斷這指的是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使得美國從原先奉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走向國家干預,故C項準確,也符合“分水嶺”的表述;其余三項不符合題意。
15.(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會考)在羅斯福新政期間,政府一方面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給老人、殘疾人提供社會救濟,另一方面制訂了一個大規模的公共工程計劃來吸收無職業者。這些措施的影響是(  )
①刺激了消費和生產 ②抑制了通貨膨脹 ③穩定了社會秩序 ④抑制了股票投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A。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時期實施社會救濟和興辦公共工程的影響;②④與措施無關,故答案為A項。
16.1935年,學者馬星野評價新政時說:“如果我們拿社會主義做經濟演進必趨的階段,則美國的藍鷹運動,是向前進半步,倒退兩步。如果我們假定認為維持資本主義的安定,是目前最迫切的要求,則美國兩年來的努力……像孫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舊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該評價反映出(  )
A.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巨大
B.新政缺少整體的規劃
C.新政未能解決根本的制度缺陷
D.對新政評價全面客觀
解析:C。根據題干中的“像孫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舊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可知對新政的評價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而問題的根本是制度本身,所以C正確;材料未提及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故排除A;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D中“全面客觀”錯誤,評價沒涉及積極影響。
17.(2018·四川樂山高一下學期期中)前總統胡佛攻擊新政是“法西斯主義”、“敲富人竹杠”、“社會主義異端”,理由是(  )
A.未從根本上緩解經濟危機
B.全面維護民眾利益
C.助長了法西斯勢力的發展
D.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解析:D。美國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就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而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則直接損害了眾多壟斷資本家的利益,因而前總統胡佛攻擊新政是“法西斯主義”、“敲富人竹杠”、“社會主義異端”,故D項正確。
18.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促使各國政府紛紛進行政策調整,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由此發生重大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和失業情況
國別
項目  
美國
德國
英國
法國
日本
工業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貿縮減
70%
69.1%
50%
48%
50%
失業人數
1 700萬
600萬
近300萬
85萬
300萬
材料二 1933年,美國政府成立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負責對田納西河進行綜合治理。這是當時美國興辦的最大工程,包括開鑿內陸水道、建立水電站、提供廉價電力、生產化肥、植樹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濫、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護了3 000萬英畝的農田,使整個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圖說歷史課程標準》
(1)根據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
(2)材料二反映了羅斯福新政的哪項措施?簡要說明該舉措取得的成效。
解析:第(1)問,要注意根據材料一“工業生產”“外貿”“失業人數”等信息分析歸納。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興辦的最大工程”這一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問,聯系與措施相關的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影響:工業生產下降;對外貿易縮減;失業問題嚴重;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
(2)措施:“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
成效: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增加收入;保護生態;穩定秩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鹤山市| 荆州市| 荔浦县| 英超| 丹东市| 乐清市| 鹤岗市| 淳安县| 唐海县| 海城市| 凤庆县| 荆门市| 永清县| 云阳县| 科尔| 阜阳市| 洪雅县| 日土县| 临城县| 荔波县| 宝山区| 和林格尔县| 社会| 弥渡县| 红安县| 阜南县| 大兴区| 威信县| 繁昌县| 武山县| 岐山县| 肃宁县| 长武县| 镇赉县| 济南市| 确山县| 江山市| 汤阴县| 宁化县|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