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9張PPT。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國家同私人壟斷資本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實質是壟斷資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國家政權,并通過國家政權干預和調節社會經濟生活,以保證壟斷資本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轉, 明概念知理論凱恩斯主義:主張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采取措施增加公共開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以提高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一。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材料一:二戰后出現的高科技產業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額的資金和對各部門有效的管理,這超出了私人壟斷資本的承受能力,科技的發展需要國家政權的有力干預。 科技發展的推動找原因材料二:二戰中,國家利用非常手段來調動社會經濟潛力為戰爭服務,就使大量工業部門集中到政府管理之下,這為戰后的國有化政策及建立國營經濟奠定了基礎……30年代危機期間,單靠私人壟斷和自發市場機制已無法緩解矛盾,無法通暢再生產循環過程,只有國家才能充當調和矛盾挽救危機的“救世主”。30年代經濟危機和二戰的影響材料三:羅斯福新政開創了美國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二戰后的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羅斯福新政的影響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原因: 1945年底,英國議會通過大英銀行國有化法案,1946年以后,政府先后在煤炭、鐵路運輸、電力、煤氣、航空、電訊、航運等企業部門推行國有化。 --岳麓教材法國是西方國家中明確實行經濟發展計劃的國家,從1947年起,相繼編制過7個中期經濟計劃,指導經濟發展。 --岳麓教材在發達國家,美國的政府采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最高,其中大部分為軍事訂貨,為生產提供了最大的穩定市場。 --岳麓教材 方式?調整所有制經濟計劃財政手段問方式 黃金時期看影響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材料一:20世紀70年代,受中東石油危機等影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從1973年12月持續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業生產下降了5.1%……1974年消費物價上漲11.49%,1975年上漲11%。 ——韓德強《世界經濟危機史簡述》材料二:面對嚴重的經濟問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擴大供給,主張通過減稅刺激人們的投資和工作的積極性,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加強市場機制的作用。 ——吉爾德《財富與貧困》材料一:20世紀70年代,受中東石油危機等影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從1973年12月持續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業生產下降了5.1%……1974年消費物價上漲11.49%,1975年上漲11%。 ——韓德強《世界經濟危機史簡述》材料二:面對嚴重的經濟問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擴大供給,主張通過減稅刺激人們的投資和工作的積極性,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加強市場機制的作用。 2、為了應對材料二中的問題,材料二中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滯脹減少對經濟的干預,加強市場機制的作用【學以致用】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正誤。1.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8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盛行凱恩斯主義。 ( )2.凱恩斯主義盛行推動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 )3.為擺脫經濟的“滯脹”,美英等國出現一種“混合經濟” 。 ( ) 4.所謂“滯脹”,是指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交替出現。 ( )××√√有人說:凱恩斯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繁榮之父”,也是“戰后滯脹病之母”。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凱恩斯主義主張的國家干預推動了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局限性。1.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用于采購商品和支付勞務費用的總額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5,并鼓勵資本家按照政府的計劃進行投資,這表明( )A.政府加強了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B.開始走上了計劃經濟的道路C.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美元貶值加劇D.經濟進入“滯脹”階段2.美國總統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曾把大規模赤字財政作為經常性政策實現對國民經濟的調節,實行“赤字財政”以擴大開支調節經濟。這一主張的實質是( )A.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B.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C.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D.實行法西斯主義的經濟3.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廣泛采用“凱恩斯主義”,在這一經濟思想指導下( )A.積極推進新技術革命B.大力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C.建立社會福利國家D.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第三產業4.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和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滯脹”現象。為此,西方國家調整了經濟政策,其措施不包括( )A.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重視市場的作用C.重拾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D.推行“混合經濟”政策5.(2017·四川學業水平測試)1961~1971年,美國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從5 233億美元上升到10 634億美元, 這一時期主導美國經濟發展的理論是( )A.重商主義 B.自由主義C.凱恩斯主義 D.計劃經濟理論6.(2017·天津學業水平測試)20世紀70年代后,美英等國逐漸發展出一種將政府干預與市場相結合的、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的經濟發展模式。這一模式是( )A.凱恩斯主義 B.“福利國家”制度C.“新經濟” D.“混合經濟”7.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生產與通貨膨脹變化表。這種情況促使( )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法國日本工業生產下降幅度15.3%11.2%12.3%16.3%20.8%通貨膨脹15.3%43.9%11.1%19.1%32.5%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政策作出調整B.歐美社會保障規模進一步擴大C.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強D.歐美各國進一步增加關稅壁壘8.(2018·洛陽高一檢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50~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發生的平均周期越來越長,與此同時,危機持續的時間卻越來越短,所造成的破壞力也大大下降。這種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 )A.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B.第三產業的興起C.福利國家的普遍建立D.知識經濟的興起9.歷史圖片往往蘊涵著豐富的信息。閱讀下列圖片,指出其共同的經濟特征是( )法國國營核電站 德國國營鐵路 英國國有鐵路和火車A.國有企業主導國家經濟發展B.由市場經濟向計劃經濟轉型C.國家干預與自由競爭相結合D.能源與交通業全由國家經營10.1981年里根上臺時,美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強調,“國家已做好準備,把經濟政策更加徹底地向右轉”。這里“右轉”的意義是( )A.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加大社會福利資金的投入D.增加國有制經濟的比重11.20世紀70年代,歐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進入“滯脹”狀態。對“滯脹”的含義,理解準確的是( )A.生產停滯與生產發展迅速交替B.經濟發展滯緩,社會革命一觸即發C.經濟發展滯緩,與通貨膨脹并存D.經濟危機發生,范圍廣,持續時間長12.1965年,資本主義國家聚集美國費城召開“世界資本主義大會”,發表《資本家宣言》,提出:“借鑒社會主義人民當家作主的經驗,實現股份制的人民資本主義;借鑒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的經驗,實行從生到死包下來的福利資本主義;借鑒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經驗,實行國家干預的計劃資本主義。”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A.表明此時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已全面喪失生命力B.是應對經濟危機的權宜之舉,帶來了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C.借鑒社會主義,健全西方國家制度,帶來新的發展D.根本目的是加強自身實力,與“社會主義”對抗,體現了冷戰思維13.(2018·河南洛陽期中)1946年,法國實行了電力工業國有化,將1 390家私營電力企業收歸國有,成立了法國電力公司(EDF),并被授權為半壟斷式國營企業,在輸電和電網方面享有壟斷權;在發電方面,除工業企業自備電廠和羅訥河國家公司的水電站外,其余也都由EDF管理和經營。這一措施( )A.表明法國放棄了市場的調節作用B.適應了歐洲一體化的要求C.推動了戰后法國經濟的快速發展D.標志著法國公有制經濟占主導14.(2018·江蘇如皋期末)《1981年綜合預算調整法》是美國總統里根執政理念的詮釋。下表為該法中部分政府預算削減內容及金額(單位:十億美元)。據此分析,當時里根政府( )削減內容1982年1983年1984年醫療、社會保險3.54.85.9醫療、住房補貼11.21.7其他項目21.873A.遵循自由放任 B.增加福利支出C.加強宏觀調控 D.減少政府干預15.(2018·江蘇海門期中)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羅斯福無意發動一場革命,也無意為美國創造一種新的體制機構。相反,他是在設法醫治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暫時疾病,通過護理使它恢復健康。只是因為常規療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試用了試驗性療法。——[美]內森·米勒《羅斯福正傳》材料二 1945年底,(英國)議會通過大英銀行國有化法案,1946年開始實施煤炭工業國有化。法國(20世紀60年代)鼓勵和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和全民教育事業,不惜投入巨額資金發展高科技產業和支持科學研究活動,國家投資開辦職工職業培訓工作。1949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綱領,把過去各種建議合并起來,形成一個更廣泛、更系統、更具體的計劃。——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材料三 英國撒切爾夫人執政11年間一反傳統的經濟政策,率先在西方國家中推行以現代貨幣主義為中心的新經濟政策,人們通常稱這副藥方為撒切爾主義。它首先對付結構性經濟危機,重新倡導資本主義自由經營和私人首創精神。——黃安年《評撒切爾夫人治理“英國病”》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暫時疾病”是什么,羅斯福的“試驗性療法”使得美國的經濟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轉變。(2)根據材料二,概括二戰后初期歐美國家發展經濟的方式。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理論來源。(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英國結構性經濟危機的具體表現,為此英國撒切爾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用于采購商品和支付勞務費用的總額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5,并鼓勵資本家按照政府的計劃進行投資,這表明( )A.政府加強了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B.開始走上了計劃經濟的道路C.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美元貶值加劇D.經濟進入“滯脹”階段解析:A。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政府采購商品和支付勞務費用是一種政府干預經濟的具體表現,政府鼓勵資本家按政府計劃投資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體現,這都說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2.美國總統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曾把大規模赤字財政作為經常性政策實現對國民經濟的調節,實行“赤字財政”以擴大開支調節經濟。這一主張的實質是( )A.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B.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C.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D.實行法西斯主義的經濟解析:A。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國家運用政權力量調節經濟的實質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3.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廣泛采用“凱恩斯主義”,在這一經濟思想指導下( )A.積極推進新技術革命B.大力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C.建立社會福利國家D.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第三產業解析:B。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理解能力。凱恩斯主義的核心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故選B。4.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和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滯脹”現象。為此,西方國家調整了經濟政策,其措施不包括( )A.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重視市場的作用C.重拾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D.推行“混合經濟”政策解析:C。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理解能力。針對這種現象,各國適當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推行“混合經濟”,但并未重拾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5.(2017·四川學業水平測試)1961~1971年,美國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從5 233億美元上升到10 634億美元, 這一時期主導美國經濟發展的理論是( )A.重商主義 B.自由主義C.凱恩斯主義 D.計劃經濟理論解析:C。1961~1971年,美國經濟快速發展得益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其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故C項正確。6.(2017·天津學業水平測試)20世紀70年代后,美英等國逐漸發展出一種將政府干預與市場相結合的、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的經濟發展模式。這一模式是( )A.凱恩斯主義 B.“福利國家”制度C.“新經濟” D.“混合經濟”解析:D。由題干中“20世紀70年代后”“政府干預與市場相結合的、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的”等信息可知,這是“混合經濟”的特點,故選D。A屬于經濟理論,B屬于社會財富分配,C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均與題干材料不符,故排除。7.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生產與通貨膨脹變化表。這種情況促使( )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法國日本工業生產下降幅度15.3%11.2%12.3%16.3%20.8%通貨膨脹15.3%43.9%11.1%19.1%32.5%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政策作出調整B.歐美社會保障規模進一步擴大C.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強D.歐美各國進一步增加關稅壁壘解析:A。根據“1973~1975年”和工業生產下降與通貨膨脹的數據上升,并結合所學可知是“滯脹”時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政策作出調整,故A項正確。8.(2018·洛陽高一檢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50~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發生的平均周期越來越長,與此同時,危機持續的時間卻越來越短,所造成的破壞力也大大下降。這種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 )A.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B.第三產業的興起C.福利國家的普遍建立D.知識經濟的興起解析:A。材料反映的信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實現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因此應對危機的能力有所增強,故A正確。9.歷史圖片往往蘊涵著豐富的信息。閱讀下列圖片,指出其共同的經濟特征是( )法國國營核電站 德國國營鐵路 英國國有鐵路和火車A.國有企業主導國家經濟發展B.由市場經濟向計劃經濟轉型C.國家干預與自由競爭相結合D.能源與交通業全由國家經營解析:C。從“國營”“市場經濟”這些信息可以看出現代資本主義經濟中既有國家干預也有自由競爭。10.1981年里根上臺時,美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強調,“國家已做好準備,把經濟政策更加徹底地向右轉”。這里“右轉”的意義是( )A.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加大社會福利資金的投入D.增加國有制經濟的比重解析:A。20世紀70年代經濟危機爆發,隨后西方國家出現“滯脹”現象,這表明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無法保障資本主義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應對“滯脹”現象,各國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故選A項。11.20世紀70年代,歐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進入“滯脹”狀態。對“滯脹”的含義,理解準確的是( )A.生產停滯與生產發展迅速交替B.經濟發展滯緩,社會革命一觸即發C.經濟發展滯緩,與通貨膨脹并存D.經濟危機發生,范圍廣,持續時間長解析:C。“滯”即經濟增長停滯或下降,“脹”即物價持續猛漲,通貨膨脹嚴重,而這兩種現象同時存在即為“滯脹”。12.1965年,資本主義國家聚集美國費城召開“世界資本主義大會”,發表《資本家宣言》,提出:“借鑒社會主義人民當家作主的經驗,實現股份制的人民資本主義;借鑒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的經驗,實行從生到死包下來的福利資本主義;借鑒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經驗,實行國家干預的計劃資本主義。”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A.表明此時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已全面喪失生命力B.是應對經濟危機的權宜之舉,帶來了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C.借鑒社會主義,健全西方國家制度,帶來新的發展D.根本目的是加強自身實力,與“社會主義”對抗,體現了冷戰思維解析:C。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滯脹”的出現是受中東石油危機的影響,B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借鑒社會主義,健全西方國家制度,故C項正確;D項材料中未體現,故排除。13.(2018·河南洛陽期中)1946年,法國實行了電力工業國有化,將1 390家私營電力企業收歸國有,成立了法國電力公司(EDF),并被授權為半壟斷式國營企業,在輸電和電網方面享有壟斷權;在發電方面,除工業企業自備電廠和羅訥河國家公司的水電站外,其余也都由EDF管理和經營。這一措施( )A.表明法國放棄了市場的調節作用B.適應了歐洲一體化的要求C.推動了戰后法國經濟的快速發展D.標志著法國公有制經濟占主導解析:C。材料中法國實行國有化是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故A項錯誤;材料中法國實行國有化沒有涉及歐洲國家合作加強,因此與歐洲一體化無關,故B項錯誤;材料中法國實行國有化有利于克服市場調節的弊端,推動了戰后法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故C項正確;法國依然是資本主義國家,公有制經濟不可能占主導,故D項錯誤。14.(2018·江蘇如皋期末)《1981年綜合預算調整法》是美國總統里根執政理念的詮釋。下表為該法中部分政府預算削減內容及金額(單位:十億美元)。據此分析,當時里根政府( )削減內容1982年1983年1984年醫療、社會保險3.54.85.9醫療、住房補貼11.21.7其他項目21.873A.遵循自由放任 B.增加福利支出C.加強宏觀調控 D.減少政府干預解析:D。羅斯福新政使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政策占統治地位的時代,迎來以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故A項錯誤;材料中是減少了福利支出,故B項錯誤;材料中“削減內容及金額”應為減弱宏觀調整,故C項錯誤;材料中政府削減預算,說明政府減少了干預,故D項正確。15.(2018·江蘇海門期中)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羅斯福無意發動一場革命,也無意為美國創造一種新的體制機構。相反,他是在設法醫治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暫時疾病,通過護理使它恢復健康。只是因為常規療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試用了試驗性療法。——[美]內森·米勒《羅斯福正傳》材料二 1945年底,(英國)議會通過大英銀行國有化法案,1946年開始實施煤炭工業國有化。法國(20世紀60年代)鼓勵和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和全民教育事業,不惜投入巨額資金發展高科技產業和支持科學研究活動,國家投資開辦職工職業培訓工作。1949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綱領,把過去各種建議合并起來,形成一個更廣泛、更系統、更具體的計劃。——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材料三 英國撒切爾夫人執政11年間一反傳統的經濟政策,率先在西方國家中推行以現代貨幣主義為中心的新經濟政策,人們通常稱這副藥方為撒切爾主義。它首先對付結構性經濟危機,重新倡導資本主義自由經營和私人首創精神。——黃安年《評撒切爾夫人治理“英國病”》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暫時疾病”是什么,羅斯福的“試驗性療法”使得美國的經濟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轉變。(2)根據材料二,概括二戰后初期歐美國家發展經濟的方式。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理論來源。(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英國結構性經濟危機的具體表現,為此英國撒切爾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大危機的角度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暫時疾病”。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角度說明羅斯福的“試驗性療法”使得美國的經濟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轉變,作答時注意規范性“由……轉變到……。”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英國)……國有化法案……法國……推進科技進步和全民教育事業……發展高科技產業和支持科學研究活動……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提出……計劃”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國有化、政府直接投資、經濟進行計劃指導等方面概括二戰后初期歐美國家發展經濟的方式。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從凱恩斯主義的角度指出這一時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理論來源。第(3)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三“撒切爾主義。它首先對付結構性經濟危機,重新倡導資本主義自由經營和私人首創精神”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滯脹”的角度指出當時英國結構性經濟危機的具體表現。第二小問,據材料“一反傳統的經濟政策”“重新倡導資本主義自由經營和私人首創精神”結合所學知識從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混合經濟”、縮減福利國家規模等方面回答。答案:(1)疾病:經濟大危機。轉變:由以“自由放任”政策為主,轉變到以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2)方式:英國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經濟;法國通過政府直接投資的方式拉動國內市場;美國對經濟進行計劃指導。理論來源:凱恩斯主義。(3)表現:經濟發展停滯;通貨膨脹(或答經濟“滯脹”)。措施: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混合經濟”;縮減福利國家規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9課-2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flv 第19課-2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ppt 第19課-2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測試題(原卷版).doc 第19課-2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測試題(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