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3張PPT。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 家住市區的蔡女士早晨起床后先用(美國保潔公司)潘婷洗發水洗頭后,然后用(美國)佳潔士牙膏刷牙,洗臉時用了(法國)歐萊雅洗面奶,穿上(德國)阿迪達斯外套和(美國)耐克運動鞋,吃了昨晚買的(美國)肯德基漢堡,喝了杯(瑞士)雀巢咖啡,帶上(日本)索尼mp3和(芬蘭)諾基亞手機,剛出家門遇見鄰居王叔叔開著新買的(德國)奔馳汽車……材料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經濟全球化想一想1、概念: 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各地區在相互聯系(商品流通、勞務交換、資金流動等)過程中形成的涵蓋全球的經濟整體。2、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五大要素 推動經濟向全球化發展,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時代到來。3、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 4、經濟全球化的實質發達國家主導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 一輪擴張發達國家 提示: 發達國家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產力,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絕對競爭優勢,影響著國際經濟“游戲規則”的制定。對各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5.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擴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根據聯合國統計,在過去30年間:●最不發達國家的數量從25個增加到49個;●世界絕對貧困人口由5年前的10億增加到現在的12億;●世界上3個最富有的人的財富,超過60個窮國國民生產總值之和……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土地的侵蝕,氣候的惡化,海洋與河流的污染……其中發達國家往往出于本國戰略利益的考慮,為了保護本國的生態環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業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國的資源,還污染了他國的環境。據有關資料統計,美國將60% 以上的污染企業建立在海外。 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既加速經濟發展和繁榮-也加劇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全球化最大受益者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雙 刃 劍 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它顯示了在這個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華的客艙,85%的乘客擁擠在不衛生的船艙里。很顯然,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難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達安全的港口。——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有人說“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的對策,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謀求發展。 經濟全球化概念發展歷程原因影響發展中國家的對策小結【學以致用】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正誤。1.如果我們把經濟全球化看作是一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聯系加強的過程。那么,經濟全球化是自新航路開辟以來就存在的現象。 ( )2.兩極格局結束后,市場經濟成為全球通行的機制,真正的全球化時代到來。 ( )√√3.經濟全球化導致全球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擴大。因此,發展中國家應團結起來,共同抵制經濟全球化。 ( )4.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發達國家是受益者,發展中國家是受害者。 ( )××1.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 )A.發展中國家 B.發達國家C.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 D.世界貿易組織2.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愈加緊密。推動這一趨勢發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國公司發揮主要作用②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提高③冷戰以后局部沖突減少④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各國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世界變“小”了。這種感覺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變革 ②通訊技術的創新③壟斷組織的形成 ④關貿總協定的創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肯德基(KFC)因其獨有的美味,被中國消費者公認為“顧客最常惠顧的”西餐,并在中國名列前十個國際著名品牌的榜首,已成長為中國餐飲業規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飲品牌。肯德基(KFC)在華迅速發展反映的本質是( )A.中國人飲食結構西化B.美國對中國的經濟掠奪C.西方飲食文化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侵蝕D.餐飲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的擴張5.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徐冠華說:“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發收入,90%以上的發明專利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我們的計算機的毛利只有5%,貼牌手機的專利費要占到售價的20%”。對上述現象解讀正確的有( )①發達國家壟斷了科技市場②發展中國家應抵制全球化③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的倒退④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是機遇也是挑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礎會考)讀下圖,該圖反映了( )A.多極化趨勢 B.兩極格局 C.全球化趨勢 D.單極格局7.美國公司為打開日本市場,對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進。有日本人說:“我認為這些洋娃娃不應該像以前那樣被認為是美國娃娃。現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種日本女孩喜歡的娃娃)和芭比的結合。”這一現象反映了( )A.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金融大國B.日本經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很深C.發達國家始終主導著世界市場D.經濟全球化下文化的沖突與融合8.如圖漫畫描繪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平等的“賭局”,它最能反映的是( )A.金融風險日漸削弱 B.恐怖主義日益猖獗C.全球經濟差距擴大 D.兩極格局對峙加劇9.(2018·山西太原高一下學期期中)經濟全球化是指各國的經濟關系已經超出了一般的相互聯系與交往,達到了一種相互交織、相互交融以致形成了全球經濟整體的狀態。促使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的政治因素是( )A.科技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B.兩極格局結束消除了障礙C.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的推動D.各國對市場經濟的普遍認可10.(2018·廣東佛山高一下學期期中)1999年底,在美國西雅圖召開世界貿易組織第三屆部長會議期間,反全球化運動者掀起“西雅圖風暴”。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世貿組織違背多數國家意愿B.在多數國家全球化弊大于利C.經濟全球化的弊端不容忽視D.反全球化運動成為時代主題11.有學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之后,世界擺脫了“半球化”的狀態。這一觀點的合理性在于20世紀90年代后( )A.國家干預經濟消除了經濟危機B.蘇聯解體結束了兩極對峙格局C.以美元為核心的貨幣體系確立D.新型交通工具提供了技術手段12.西方某國的一對夫婦曾在《CITY》雜志上抱怨,去年圣誕節他們專程來到中國云南麗江的玉龍雪山,以為跑到這里就可以躲過滿世界的圣誕老人、圣誕樹,結果,還是未能逃脫。在大峽谷的小旅館里他們又撞上了圣誕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說明( )A.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B.政治多極化趨勢加強C.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D.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13.德國學者烏爾里希·貝克描述了一種現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大的民族企業,不論是“美國的”“德國的”還是“法國的”大企業,都難以生存。這表明經濟全球化時代( )A.世界經濟發展趨于合理平衡B.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出現變化C.跨國大企業的民族屬性消失D.發達國家的資本開始擴張到全球范圍14.某位學者在2015年12月說到,經過近70年的關稅減免,基本上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發展中國家的關稅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減免的空間其實不大了。此言論意在說明( )A.經濟全球化應向縱深發展B.歐洲關稅同盟基本上已經實現C.南北貧富差距逐步縮小D.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逐步建立15.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和哈得孫灣公司等可以看做是現代跨國公司的前身。但現代的跨國公司與其有著根本的差異,表現在( )A.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呈現B.以追求商業利潤為目的C.從事國際化的經營活動D.生產與服務具有全球性16.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類型國家進出口依存度表。據此判斷正確的是( ) 國家類型時間 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國際貿易總體發展緩慢B.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C.區域經濟集團化削弱D.各類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縮小17.有學者認為,20世紀“在相當大程度上為各種分裂所主宰,導致熱戰冷戰不斷,但20世紀同時也是一體化的起源”;人們不得不“從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應這一日益全球化的現實”。該觀點強調20世紀( )A.全球劇變令人憂慮 B.國家之間對抗激烈 C.世界聯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漸緩和18.經濟全球化可以實現以最有利的條件來進行生產,以最有利的市場來進行銷售,達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提高經濟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這說明( )A.全球化有利于資源配置與利用B.全球化有利于國際分工C.全球化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D.全球化有利于發展模式的創新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于貿易、傳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歐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礦業和種植農業的發展使對勞動力的需求大量增加……這個問題16世紀時由于非洲黑人的輸入而得到解決。——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第一次工業革命)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資產階級運用工業革命造就的廉價商品,利用先進的洋槍洋炮,叩開了閉關自守的古老國家的大門。……(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輸出使輸入地區人民受到沉重剝削……國際壟斷同盟形成,它們在經濟上分割世界……對經濟全球化進程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陳欽莊、計翔翔《世界文明史簡編》材料三 全球招工大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勞工買方市場。它使美國的掙工資者與全世界成百萬的工人直接競爭生產工作職位。——胡成國《全球化中的美國對外經濟戰略》(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推動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2)在反對全球化的問題上,材料三的視角是什么?其出發點是什么?中國政府為什么要積極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 )A.發展中國家 B.發達國家C.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 D.世界貿易組織解析:B。本題考查學生識記能力。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占主導地位,是最大受益者。2.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愈加緊密。推動這一趨勢發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國公司發揮主要作用②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提高③冷戰以后局部沖突減少④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A。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冷戰后,局部沖突逐漸增多,并且國際經濟新秩序并未建立,③④不符合史實,①②正確,選A。3.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各國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世界變“小”了。這種感覺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變革 ②通訊技術的創新③壟斷組織的形成 ④關貿總協定的創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各國之間的實際距離沒有“拉近”,世界也沒有真的變“小”。人們之所以有了這種感覺,主要是因為交通工具的變革和通訊技術的創新發展使彼此之間的聯系與交流更加快捷。4.肯德基(KFC)因其獨有的美味,被中國消費者公認為“顧客最常惠顧的”西餐,并在中國名列前十個國際著名品牌的榜首,已成長為中國餐飲業規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飲品牌。肯德基(KFC)在華迅速發展反映的本質是( )A.中國人飲食結構西化B.美國對中國的經濟掠奪C.西方飲食文化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侵蝕D.餐飲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的擴張解析:D。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所反映的是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全球化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因此KFC在中國的發展體現了D項。5.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徐冠華說:“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發收入,90%以上的發明專利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我們的計算機的毛利只有5%,貼牌手機的專利費要占到售價的20%”。對上述現象解讀正確的有( )①發達國家壟斷了科技市場②發展中國家應抵制全球化③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的倒退④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是機遇也是挑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根據材料可知,市場、利潤被發達國家主導,這對發展中國家是機遇更是挑戰,②③明顯錯誤,選B。6.(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礎會考)讀下圖,該圖反映了( )A.多極化趨勢 B.兩極格局 C.全球化趨勢 D.單極格局解析:C。 材料體現了美國通用汽車的生產由很多國家共同完成,這體現了生產過程的全球化趨勢,答案為C項。7.美國公司為打開日本市場,對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進。有日本人說:“我認為這些洋娃娃不應該像以前那樣被認為是美國娃娃。現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種日本女孩喜歡的娃娃)和芭比的結合。”這一現象反映了( )A.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金融大國B.日本經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很深C.發達國家始終主導著世界市場D.經濟全球化下文化的沖突與融合解析:D。美國公司為打開日本市場,結合日本的娃娃利卡,對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進,這反映美日在經濟交流中文化的沖突與融合,故D項正確。8.如圖漫畫描繪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平等的“賭局”,它最能反映的是( )A.金融風險日漸削弱 B.恐怖主義日益猖獗C.全球經濟差距擴大 D.兩極格局對峙加劇解析:C。全球化趨勢下,發達國家掌握了全球化的主導權,由于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占有優勢,這也導致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故答案為C。9.(2018·山西太原高一下學期期中)經濟全球化是指各國的經濟關系已經超出了一般的相互聯系與交往,達到了一種相互交織、相互交融以致形成了全球經濟整體的狀態。促使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的政治因素是( )A.科技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B.兩極格局結束消除了障礙C.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的推動D.各國對市場經濟的普遍認可解析:B。 A項屬于根本動力、科技因素,故A項錯誤;兩極格局瓦解,世界日益走向一個整體,屬于政治因素,故B項正確;C項屬于科技、交通通訊因素,故C項錯誤;各國對市場經濟普遍認可并實行市場經濟,屬于思想、經濟因素,故D項錯誤。10.(2018·廣東佛山高一下學期期中)1999年底,在美國西雅圖召開世界貿易組織第三屆部長會議期間,反全球化運動者掀起“西雅圖風暴”。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世貿組織違背多數國家意愿B.在多數國家全球化弊大于利C.經濟全球化的弊端不容忽視D.反全球化運動成為時代主題解析:C。反全球化運動起因是經濟全球化中利益的失衡,其弊端不容忽視,故C項正確。11.有學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之后,世界擺脫了“半球化”的狀態。這一觀點的合理性在于20世紀90年代后( )A.國家干預經濟消除了經濟危機B.蘇聯解體結束了兩極對峙格局C.以美元為核心的貨幣體系確立D.新型交通工具提供了技術手段解析:B。20世紀90年代后,經濟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現了嶄新的局面,其中一個重要推動因素就是兩極對峙格局的結束。故選B項。12.西方某國的一對夫婦曾在《CITY》雜志上抱怨,去年圣誕節他們專程來到中國云南麗江的玉龍雪山,以為跑到這里就可以躲過滿世界的圣誕老人、圣誕樹,結果,還是未能逃脫。在大峽谷的小旅館里他們又撞上了圣誕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說明( )A.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B.政治多極化趨勢加強C.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D.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解析:A。圣誕經濟對全球各個角落都具有吸引力,這是經濟全球化的反映。13.德國學者烏爾里希·貝克描述了一種現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大的民族企業,不論是“美國的”“德國的”還是“法國的”大企業,都難以生存。這表明經濟全球化時代( )A.世界經濟發展趨于合理平衡B.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出現變化C.跨國大企業的民族屬性消失D.發達國家的資本開始擴張到全球范圍解析:B。從根本上講,經濟全球化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其本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因此,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和風險必然是不均衡的,故A項說法錯誤;而C項的“民族屬性消失”表達錯誤;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將全球瓜分完畢,故D項的“資本開始擴張到全球范圍”表達不符合史實。由題干可知,不論是“美國的”“德國的”還是“法國的”大企業,都難以生存,說明這些國家受到了新的力量的沖擊,故B項正確。14.某位學者在2015年12月說到,經過近70年的關稅減免,基本上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發展中國家的關稅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減免的空間其實不大了。此言論意在說明( )A.經濟全球化應向縱深發展B.歐洲關稅同盟基本上已經實現C.南北貧富差距逐步縮小D.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逐步建立解析:A。世界各國關稅水平的降低有利于推進全球貿易的發展,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的進一步發展。15.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和哈得孫灣公司等可以看做是現代跨國公司的前身。但現代的跨國公司與其有著根本的差異,表現在( )A.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呈現B.以追求商業利潤為目的C.從事國際化的經營活動D.生產與服務具有全球性解析:D。東印度公司等公司只是壟斷性的貿易公司,它們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不直接從事生產活動。而現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是指在一個國家設立總部,在兩個或更多的國家或地區擁有或控制生產與服務設施,從事國際化生產與經營活動的現代企業組織。因此,D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16.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類型國家進出口依存度表。據此判斷正確的是( ) 國家類型時間 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國際貿易總體發展緩慢B.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C.區域經濟集團化削弱D.各類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縮小解析:B。題目提供的材料表明,各種類型的國家經濟發展的依存度在20世紀90年代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17.有學者認為,20世紀“在相當大程度上為各種分裂所主宰,導致熱戰冷戰不斷,但20世紀同時也是一體化的起源”;人們不得不“從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應這一日益全球化的現實”。該觀點強調20世紀( )A.全球劇變令人憂慮 B.國家之間對抗激烈 C.世界聯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漸緩和解析:C。根據材料中的“全球化”等信息可知,該觀點強調的是世界聯系日益密切。18.經濟全球化可以實現以最有利的條件來進行生產,以最有利的市場來進行銷售,達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提高經濟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這說明( )A.全球化有利于資源配置與利用B.全球化有利于國際分工C.全球化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D.全球化有利于發展模式的創新解析:A。題干材料反映了經濟全球化既有利于生產,也有利于銷售,即全球化有利于經濟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故選A項。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于貿易、傳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歐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礦業和種植農業的發展使對勞動力的需求大量增加……這個問題16世紀時由于非洲黑人的輸入而得到解決。——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第一次工業革命)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資產階級運用工業革命造就的廉價商品,利用先進的洋槍洋炮,叩開了閉關自守的古老國家的大門。……(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輸出使輸入地區人民受到沉重剝削……國際壟斷同盟形成,它們在經濟上分割世界……對經濟全球化進程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陳欽莊、計翔翔《世界文明史簡編》材料三 全球招工大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勞工買方市場。它使美國的掙工資者與全世界成百萬的工人直接競爭生產工作職位。——胡成國《全球化中的美國對外經濟戰略》(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推動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2)在反對全球化的問題上,材料三的視角是什么?其出發點是什么?中國政府為什么要積極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解析:第(1)問注意從材料中提取,如材料一中“貿易、傳教士和殖民者”和材料二中的“擴大產品銷路”“資本輸出”等這些信息中概括。第(2)問視角要從材料中分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原因可從中國的需要和全球化的角度論證。答案:(1)因素:國際貿易、傳教、殖民擴張、黑奴貿易、傾銷商品、資本輸出。(2)視角:著眼于社會就業(經濟角度)。出發點:保護民族經濟(保護本國就業崗位)。原因:加入世貿組織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有利于我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4課--1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flv 第24課--1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ppt 第24課--1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測試題(原卷版).doc 第24課--1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測試題(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