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數(shù)學三上整冊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數(shù)學三上整冊知識點

資源簡介

兩、三位數(shù)乘(除)一位數(shù)
1、口算18×4時,先算(10)×4,再算(8)×4,最后算(40)+(32),得(72)。 計算69÷3時,先用十位上的6除以3,得(2)個(十);再用(9)除以3,得(3)個(一)。
2、(1)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積可能是兩位數(shù),也可能是三位數(shù)。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積可能是三位數(shù),也可能是四位數(shù)(最多只能多一位)。判斷方法:看最高位和一位數(shù)相乘是否滿十。如果滿十,積多一位;如果不滿十,還要再看后一位相乘的情況再判斷。幾位數(shù)的幾要大寫。
(2)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可能是三位數(shù),也可能是兩位數(shù)。判斷方法:看被除數(shù)首位是否夠除,如果夠除,商一定是三位數(shù),如果不夠除,商就一定是兩位數(shù)。
3、0乘任何數(shù)都等于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等于0.
任何數(shù)和1相乘還等于這個數(shù),任何數(shù)加或減0還等于這個數(shù)。
4、乘數(shù)中間有0,積的中間不一定有0。?例:201×3=603、207×3=621
乘數(shù)末尾有幾個0,積的末尾至少有這么多個零。例:500×6=3000
被除數(shù)的中間有0,商的中間不一定有0。???例:306÷2=153
被除數(shù)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例:820÷4=205
5、判斷:兩個數(shù)相乘的積一定比這兩個數(shù)相加的和大(×) 例:1×3=3,1+3=4
6、除法豎式計算的法則:
①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當除到被除數(shù)的某一位不夠商1時,用0占位。
④ 每次除得的余數(shù)必須要比除數(shù)(?。?。
注意:余數(shù)最大比除數(shù)小1,除數(shù)最小比余數(shù)大1。
7、?被除數(shù)是三位數(shù),若想讓商中間商0,則被除數(shù)的十位<除數(shù)。
8、除法驗算:沒有余數(shù)的: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
有余數(shù)的:商×除數(shù)+余數(shù) = 被除數(shù)
9、被除數(shù)相同,除數(shù)越大,商越小。
除數(shù)相同,被除數(shù)越大商也越大。
一個乘數(shù)相同,另一個乘數(shù)大,積就大。
10、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算式中的(倍)字不用寫;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11、一個數(shù)連續(xù)乘兩個數(shù),就等于乘這兩個數(shù)的乘積。例:42×3×3=42×9
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就等于除以這兩個數(shù)的乘積。例:210÷3÷7=210÷21
12、解決問題的幾個注意點:
①夠不夠、能不能等要比較大小。
②一個來回是走了這段路的兩次。
③答句要寫完整,遇到問題中有“各”字說明至少有(2)個問題,要分開來做。
④兩學生和學校的舉例問題。要考慮在學校同側和異側。
⑤繩子對折問題。每次對折繩子變?yōu)樵瓉矶螖?shù)的兩倍。
⑥水+空杯=總重,總重-水=空杯,總重-空杯=水。【裝油,倒油問題。一瓶油連瓶重7千克,倒出一半油后重4kg。求油重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⑦師生坐船,乘車,和給商品裝箱等問題,除得的余數(shù)也要考慮,最后別忘記讓商再加1才是最后需要的數(shù)量。如果題中說明了有幾位老師,要把老師的數(shù)量加到總數(shù)中。
千克和克
1、稱一般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千克 )作單位,可以用符號( kg )表示,千克又叫做( 公斤 )。稱比較輕的物品,常用( 克 )作單位,可以用符號( g )表示。
2、1千克有多重:5個大蘋果大約重1千克;10個橘子大約重1千克;18個雞蛋大約重1千克;4本數(shù)學書大約重1千克。
1克有多重:1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5粒黃豆大約重1克;
1個三年級學生的體重大約是30千克;1本數(shù)學書大約重230克;1個蘋果大約重200克;1只雞蛋大約重60克;1枚1角硬幣大約重3克;1枚1元硬幣大約重6克;一個籃球大約重450克,一頭大象大約重4500(千克)。
3、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鐵一樣重。
4、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 ?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填寫單位時一定要看清是填長度還是重量。?
單位不同要( 換算)。根據(jù)題目的情況,有時先換算,有的題是后換算。
(1)長度單位換算的進率:
1米 =( 10 )分米 1分米=( 10 )厘米
1厘米=( 10 )毫米 1 米 =( 100 )厘米
1分米=( 100)毫米 1 米 =( 1000 )毫米
(2)人民幣單位換算的進率: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3)時間單位換算的進率:
1時=(60)分 1分=(60)秒
一星期=( 7)天 1日(或1天)=( 24)時
(4)重量單位換算的進率:
1千克=( 1000)克
做填空或填表題時看清要不要寫單位。
長方形和正方形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是:都有( 四)條邊,四個角都是( 直角 )。不同點是: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 相等)。它們的關系是: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
通常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長),短邊的長叫(寬);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邊長)。
3、從長方形上剪(折)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4、周長: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度和。
5、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先算(長加寬的和),再用( 和 )乘( 2)。
只要是求長方形的周長,一定要先找它的長和寬,然后用公式去算。
6、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求長或寬:
長方形的長加寬的和等于周長的一半。
先用(周長)÷2算出長加寬的和,再把算出來的長加寬的和-長=(寬),長加寬的和-寬=(長)。
7、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邊長=(周長)÷(4)。
8、靠墻圍菜地:籬笆最短=寬×2+長 籬笆最長=長×2+寬??
9、畫圖題:
(1)畫一個周長是多少的正方形,先用周長÷4,算出邊長再畫圖。
(2)畫一個周長是多少的長方形,先用周長÷2,得到長加寬的和,再將和分一分,確定長和寬。(長方形可以畫幾種,長和寬可以自己分配,但是和一定要是周長的一半,不要畫成正方形)。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要標上幾厘米。
10、兩個長方形周長相等,說明它們長與寬的和相等,但長和寬不一定分別相等。?
11、一根鐵絲圍成一個長是6,寬是2的長方形,現(xiàn)在將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求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周長不變)
12、用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12個。拼成大的長方形有( )種拼法。畫圖想每行( )個,有( )行。
解決長方形和正方形單元的實際問題時一定要根據(jù)題意畫圖標數(shù)據(jù)。
第五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1、單價×數(shù)量=總價????? 總價÷數(shù)量=單價???? 總價÷單價=數(shù)量?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2、兩種物品間隔排列,兩端是同一種物品,兩端物品要比中間物品多1;
如果以一種物品開頭,以另一種物品結束,則兩種物品數(shù)量相等。?
3、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8個,到第三天是共增加了2個8,第五天是增加了4個8。?
4、不太明白誰多誰少或者不清楚相互關系時,要畫線段圖。?
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
1、物體或圖形在直線上移動,,而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就可以看成是平移。物體以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進行轉動,就可以看成是旋轉。?
2、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3、平移、旋轉、軸對稱都是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的。
第七單元????分數(shù)的認識(一)
1.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是幾分之一,這樣的幾份是幾分之幾。?
2、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就等于1.
3、分數(shù)大小比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數(shù)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數(shù)大。?
4、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5、必須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數(shù)去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 牟定县| 老河口市| 册亨县| 正安县| 古交市| 定陶县| 惠东县| 新丰县| 汉川市| 泸定县| 自贡市| 郎溪县| 大港区| 武威市| 建始县| 大兴区| 樟树市| 陆川县| 上思县| 云阳县| 永和县| 井陉县| 丹阳市| 富民县| 凌云县| 巨野县| 汉源县| 嘉鱼县| 广灵县| 吉木乃县| 兴文县| 韶山市| 凤城市| 牟定县| 吉隆县| 唐山市| 隆林| 沙洋县| 阳新县|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