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電與電路一、兩種電荷1、電荷(1)電荷是物質的一種屬性,自然界中有兩種電荷。物理學中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作正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叫作負電荷。(2)電荷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3)原子核的核內質子正電荷數量與核外電子的負電荷數量一樣多,所以整個原子對外界較遠的位置表現為電中性。?(4)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用符號C表示。?(5)元電荷:科學實驗中發現的最小電荷量就是電子所帶的電荷量,人們把這個最小的電荷量叫作元電荷,一般用e表示,通常取e=1.6×10-19C。實驗還發現,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一個最小量的整數倍,這就是說電荷量是不能連續變化的物理量。2、常見的帶電方法(1)摩擦起電:通過摩擦使物體帶電的方法叫摩擦起電。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的時候,一些束縛得不緊的電子往往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于是原來電中性的物體由于得到多余的電子而帶負電,失去了部分電子的物體則帶正電。?(2)感應起電:當一個帶電的物體靠近一個導體時,由于電荷間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自由電荷便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與帶電體異號的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與帶電體同號的電荷。物理學中把這種現象叫作靜電感應。(3)接觸起電:一個物體帶正電,當它和一個不帶電的物體接觸時,帶正電的物體就將不帶電的物體中的一部分電子吸引過來,使得原來不帶電的物體中的正電荷比負電荷多而帶了正電。反之帶負電。3、電荷守恒定律(1)電荷既不能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個部分轉移到另一個部分,在轉移的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2)近代物理實驗發現,在一定的條件下,帶電粒子可以產生和湮滅。因此,電荷守恒定律現在的表述是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電荷的代數和保持不變。二、物體帶電的本質近代物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實驗事實表明,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的。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組成。但不同的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力不同,當受外部作用時,原來呈中性的原子,會失去或者得到一些電子,因此這時原子所帶的正、負電荷就不相等了,因此就會顯電性。三、電量及驗電器1、電量:帶電物體吸引輕小物體的本領有大有小,說明物體所帶電量的多少是不同的。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叫做電量,用Q表示。2、驗電器:用來驗證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靜電計:能大致定量的測定帶電量的多少。 四、導體和絕緣體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導電的原因是導體中有大量可自由移動的電荷,金屬內的自由電荷是自由電子,在酸、堿、鹽溶液中的自由電荷是正、負離子。如各種金屬、石墨、人體、大地及酸堿鹽的溶液等。2、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是絕緣體中的電荷幾乎被束縛在原子或分子的范圍內,不能自由移動。如:橡膠、陶瓷、玻璃、塑料等。3、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線,在條件改變時,導電性能會發生變化。五、電流1、電流的形成(1)電流是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在金屬導體中,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在電解液中,正、負離子沿相反方向的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2)電流存在的內部條件:在電路中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外部條件:電路中有電源并且電路成為通路。(3)導體中有大量的自由電荷,這些自由電荷若沒有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不斷地做無規則的運動(稱為熱運動),因為運動是毫無規律的,因此不能形成定向移動,也就不能形成電流。(4)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①正、負電荷的定向移動都可形成電流。負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如金屬導線中的電流,主要是由自由電子(可以移動的電子稱為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由于電子帶負電,所以金屬導線中電流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②在電源的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正極出發,經用電器回到電源負極。③在電源的內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負極流向正極。2、電源(1)電源:給電路提供電能的裝置,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①干電池:干電池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直流電源,從手電筒、電動玩具、照相機、計算器到家用電器的遙控器,都需用干電池為它們提供電能。②蓄電池:蓄電池也是電池中的一種,它的作用是把有限的電能儲存起來,便于在合適的地方使用,如應用于汽車、摩托車、通訊等。能的轉化:蓄電池在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放電時化學能又轉化為電能。3、電流的效應(1)電流的熱效應:電流通過導體,導體要發熱,這個現象就是電流的熱效應,如電飯鍋、電熨斗、電熱取暖器等。(2)電流的化學效應:電流通過導電溶液,溶液里要發生化學變化,這種現象就叫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鍍、電極化等。(3)電流的磁效應:電流通過導體,導體周圍產生磁場,這種現象就叫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蜂鳴器、電磁鐵等。六、電路和電路圖(1)由電源、用電器、開關以及導線等元件組成的電流路徑,稱為電路;用規定的代表電路中的各種元件的符號來表達電路連接情況的圖叫電路圖。(2)電路中形成持續電流的條件:有提供電壓的裝置—電源,電路是閉合電路—通路。(3)用電器或某段電路與電源斷開叫做斷路;用電器電路與電源間處處連通的電路稱為通路;用電器兩端或某段電路兩端、或電源兩端直接與導線兩端并聯,即發生短路(局部短路或整個電路短路)。(4)電源短路會燒毀電源,必須避免。 通路 開路 短路 短接概念 處處連通 在某處斷開 電源兩極不經過用電器直接連通 某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相連,電流未流入,而電路中有其他用電器接入用電器中的電流 有電流通過 無電流通過 電流很大,電源和導線因發熱過多而被燒壞 該用電器不工作,用電器中無電流,而電路中電流增大電路的連接電路的連接方式分為三種:串聯、并聯和混聯串聯電路:用電器首尾相連成一串后再接入電路的方式叫串聯。①電流只有一條路徑,無干路、支路之分。②電流通過每一個用電器,各用電器的工作互相影響,一個用電器因開路停止工作,則所有用電器都不能工作。③開關與用電器是串聯的,一個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2、并聯電路:用電器的兩端分別連在一起,然后接到電路中的方式叫并聯。菁優網①電流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的路徑,有干路和支路之分。②干路電流在“結點”處分成兩條或多條支路電流,每一支路都與電源形成一條通路,各支路中的用電器的工作互不影響,當某一支路開路時,其他支路仍可為通路。③干路上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的用電器,支路上的開關只控制本支路上的用電器。3、混聯電路:在某段電路中,電路原件既有串聯、又有并聯的混合連接方式叫混聯。等效電路等效電路圖就是將一個復雜的電路通過適當的方法改畫出簡單的串聯、并聯的電路。這個簡單的電路,叫作原復雜電路的等效電路圖。簡化的方法有:(1)去表法 ①電壓表:若沒有明確指出要考慮其內阻,就把它看成是理想表(內阻無限大),畫等效電路時,可認為是斷路,把它拆除,不畫入等效電路中。 ②電流表:當不計電流表對電路的影響時,也把它看成是理想表(內阻為零),畫等效電路時,可把它當做一根導線處理,也不畫入等效電路中。 ③導線:電阻為零.畫等效電路時可任意將其伸長、縮短、變形。 (2)支路法:根據電流從電源正極(電勢高處)流向負極(電勢低處)的特點,找出從“分流點”到“匯流點”的所有的支路,將電路簡化為若干并聯的支路。 (3)等勢(電勢)法:找出電路中電勢相等的各點,例如,凡是用導線相連的各點,都是電勢相等的點,然后將各用電器按原來端點所在的位置,分別跨接在對應的等勢點上,這些用電器便都是并聯的,其它用電器再按電勢高低的順序串聯,就可以把一個較復雜的電路,簡化為一個易分辨串、并聯關系的等效的規范的電路。 實物圖電路圖畫圖技巧根據電路圖畫實物圖(1)先串后并法:從電源正極出發,先連接電路中元件最多的一條支路,再將其他支路并聯在此之路上。(2)標號法:從電源正極開始,在電路圖各元件符號兩端標出號碼,再在對應的實物圖中各元件兩端標上對應的號碼,最后按電路圖連接實物。(3)標路徑法:標出各支路電流的方向,然后依次連接起來。2、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1)替換法:將實物中的元件用特定的符號替換下來,再將圖形整理成規范的電路圖。替換時要注意:必須用特定的符號代替電路元件;連接柱上的接線位置不能改變;電源極性、電表正負、接線柱不能顛倒。(2)節點法:在實物圖中將各元件用字母標好,從電源正極出發,依次連接各節點。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