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中考復習化學-4、化學綜合實驗 初中化學實驗幾大裝置一、氣體的發生裝置 二、氣體的收集裝置 固體加熱型 固液常溫型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三、除雜裝置 主要作用檢驗二氧化碳 Ca(OH)2溶液 可除去少量的二氧化碳 應用洗氣瓶 檢驗二氧化碳是否完全除盡 主要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NaOH溶液 應用洗氣瓶 可檢驗二氧化碳(測溶液質量的變化) 主要作用吸收水蒸氣濃硫酸 應用洗氣瓶 可檢驗水蒸氣(測溶液質量變化) 主要作用檢驗水蒸氣 無水硫酸銅固體 可吸收少量的水蒸氣 應用干燥管、u型管 檢驗水蒸氣是否完全除盡 堿石灰固體: 可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應用干燥管、u型管 四、尾氣處理裝置 【例1】老師用下圖所示裝置為同學們做了一個興趣實驗。已知裝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試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鹽酸。小資料:HCl氣體極易溶于水。(1)打開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B中實驗現象是 。B中的現象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原因是 。C中的化學反應的方程式是 。(2)一段時間后,關閉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開彈簧夾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過氧化氫溶液流入錐形瓶后,立即關閉E中的活塞,并用彈簧夾K2夾緊橡皮管。C中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解釋C中呈現的現象的原因是 。【答案】(1)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為紅色;濃鹽酸中的氯化氫氣體進入B也可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為紅色;CO2+Ca(OH)2=CaCO3↓+ H2O (2)白色渾濁消失,變為澄清溶液;過氧化氫分解出的氧氣使稀鹽酸進入到C中,難溶的碳酸鈣被稀鹽酸溶解。 【例2】老師用如圖所示裝置為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A裝置集氣瓶中裝有體積比約為1:1的氮氣和氣體a的混合氣體,注射器中裝有足量的無色溶液b;B裝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裝置中盛有適量生銹的鐵釘;D裝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1)關閉活塞K1、K2,將注射器中的溶液b擠入瓶中,打開活塞K1,看到B中溶液進入A中后溶液變為藍色,B中長導管脫離液面。請回答:①若a氣體是二氧化碳,則b是 溶液。②若b是水,則氣體a具有的性質有 。(2)保持K1開啟狀態,并打開K2,一段時間后關閉K2,整個過程中,觀察到D中的現象是 ,C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答案】(1)①氫氧化鈉 ②易溶于水、與水反應且生成堿性物質(2)D中液體進入C中,一段時間后,長頸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 + H2SO4=FeSO4+ H2↑【例3】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下裝置探究兩個實驗實驗1:研究燃燒條件步驟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熱水,塞好膠塞使導管口進入熱水中發現白磷不燃燒;步驟2:打開K1,關閉K2,將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氣泡冒出,白磷燃燒,B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1通過對比實驗研究了燃燒的一個條件。它是 .實驗2:研究CO2與NaOH固體的反應步驟1:A中盛有稀硫酸、B中Na2CO3固體,C中NaOH固體打開K1,關閉K2,將A中溶液滴入B中,氣球變大,打開K2,關閉K1,一段時間后氣球沒有明顯變癟。步驟2:依據以上實驗現象,改進后重新添加藥品,進行實驗2.步驟3:打開K2,關閉K1,將A中液體滴入B中,用燃著的木條放在K2上,發現木條熄滅,問上述操作的目的 。然后進行后續實驗,說明CO2與NaOH固體發生了反應,后續實驗的操作與現象為 。【答案】(1)2H2O2===2H2O + O2 ↑ 燃燒需要氧氣(2)檢驗裝置中的空氣是否排盡;打開K1,關閉K2,氣球明顯鼓起。打開K2,關閉K1,一段時間后,氣球明顯變癟【例4】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利用右圖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做了一個興趣實驗,證明了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產物中有碳酸鈉生成。他們的實驗步驟如下:①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和稀鹽酸,在氣球中收集二氧化碳 氣體;②使玻璃管中的液體流入燒杯。并用清水沖洗玻璃管;③向玻璃管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使它與氣球中的二氧化碳反應;④使玻璃管中的液體流入燒杯。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步驟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在步驟①的操作中,先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關閉K2,打開K1和K3,從分液漏斗中加入稀鹽酸,然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3)在步驟④中,甲乙兩組觀察到了不同的現象。甲組發現燒杯中液體變渾濁;乙組發現燒杯中產生了大量氣泡。兩組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是 。(4)實驗過程中,同時打開K1、K2才可以使玻璃管中的液體流出。若關閉K1、K3,只打開K2,一段時間后液體不再流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2)關閉K1,待氣球不再脹大后關閉K3 (或關閉K1,待氣球脹大到一定程度后關閉K3,打開K1或K2) (3)甲組是CaCl2與Na2CO3反應,乙組過量的鹽酸與Na2CO3反應 (4)玻璃管外壓強大于管內壓強 【例5】小勇看書得知:潛水艇中常用過氧化鈉(Na2O2)作為供給人們呼吸的試劑。知道Na2O2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淡黃色顆粒狀固體,在通常情況下能分別跟H2O和鹽酸等發生化學反應,有O2生成。于是小勇想探究CO2跟Na2O2反應是否也能產生O2,小勇翻閱書籍,查到相關資料如下:CO2能與Na2CO3水溶液反應生成NaHCO3,CO2在NaHCO3溶液中幾乎不溶解;NaHCO3與鹽酸反應生成NaCl、H2O和CO2。并設計了實驗方案:①用石灰石和濃鹽酸制取二氧化碳;②將純凈、干燥的二氧化碳通過過氧化鈉(Na2O2)粉末;③驗證產生的氣體中是否含有O2;在實驗室中準備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請你一起參與完成: SHAPE \* MERGEFORMAT (1)欲得到純凈干燥的二氧化碳應選擇 裝置,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完成整個實驗的裝置接口順序是 。(3)G洗氣瓶中應盛放 ,作用是 。(用化學方程式回答)(4)為確證是否有氧氣生成,還應進行的實驗是 。【答案】(1)BDE,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2)②⑥⑤⑧⑦⑨(3)NaOH濃溶液,2NaOH+CO2=Na2CO3+H2O (4)將帶火星的木條接近a導管口處,若復燃,則說明有氧氣生成。反之,則無。【例6】正確連接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可以驗證mg某混合氣體的成分是CO2 、H2O和CO, 并粗略測出每種氣體的質量(每套裝置限用一次)。請回答下列問題:(1)連接導管口(①-⑩)順序:混合氣體→ →尾氣處理。 (2)證明原混合氣體中CO存在的實驗現象是 ;證明CO存 在的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欲粗略測得二氧化碳的質量應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1)⑨⑩⑧⑦④③⑤⑥①②(2)A中紅色粉末變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CO+Fe2O3高溫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3)實驗前稱量裝置B、C的總質量,實驗后再稱量B、C的總質量,計算實驗前后B、 C總質量的變化值(或差值)【例7】小組同學用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兩組興趣實驗(a、b管的體積相等,夾持 裝置已略去)。【資料】(1)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2)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1)如圖1所示進行實驗。關閉K,向燒杯中注入一定量的90℃的熱水至圖中虛線處。一段時間后,觀察到a管中的現象是 。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對比a、b管中的實驗現象,可得出燃燒的條件是 。(2)如圖2所示進行實驗。關閉K,分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體積的氫氣于兩管中。再將鎂條和大理石分別置于a、b管口內,向燒杯內逐滴加入濃鹽酸,a、b管內均有氣泡產生,其中a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待兩管內液體恰好全部排出后,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濃氫氧化鈉溶液,溶液變渾濁。一段時間后,打開K,此時觀察到a、b管中的現象是 。【答案】(1)白磷燃燒產生白煙,a管中液面上升 4P + 5O2 2P2O5 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Mg + 2HCl = MgCl2+ H2↑ a管內液面上升,b管內液面下降,最終相平,達到距管口 約處。【例8】興趣小組根據老師提供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實驗。(試劑均足量,假設各步反應均完全,裝置可重復使用,部分夾持裝置已省略,組合裝置氣密性良好。)(1)甲組同學利用A中產生的氧氣驗證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① 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 為完成此實驗,除用裝置A、B外,還需要補充的裝置有 (填裝置序號)。③ 說明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A中燒瓶內的氣體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燒瓶內氣體的成分,乙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資料】甲烷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 + 4CuO 4Cu + CO2 + 2H2OI. 將3.0 g的濃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燒瓶中,充分反應;II.按A→C→B→C→D的順序連接裝置,打開K1,從K1處通入氮氣,打開K2,排盡B中空氣,加熱B中足量的氧化銅固體,充分反應;III.反應結束后,測得燒瓶中溶液的質量為3.1 g,B中固體的質量減少了0.32 g,第二個C裝置的質量增加了0.18 g。① 打開K2前通入氮氣的目的是 。② 兩個裝置C中試劑相同,裝置C中的試劑名稱是 。③ 燒瓶中氣體的成分是 。【答案】(1)①2H2O2 2H2O + O2↑ ②CD ③C + O2 CO2 Ca(OH)2+ CO2 = CaCO3↓+ H2O(2)①防止倒吸 ②濃硫酸 ③ CO2 和CH4【例9】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做了三個趣味實驗,裝置如右圖(氣密性良好)。當開啟分液漏斗的旋塞,液體滴入盛有固體的試管2中時,觀察到不同的現象。(1)若試管2中發生了化學反應,觀察到試管1中有氣泡產生,且其中的石蕊溶液變紅,試管2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若試管2中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觀察到兩支導管口同時冒氣泡、吸濾瓶內的石灰水變渾濁,則試管2中的固體可能是________。(3)若觀察到吸濾瓶內盛有的紅色溶液變無色,分液漏斗中的液體、試管2中的固體分別是____________;燒杯中的液體可能是__________。請你解釋溶液變色的原因:_________。【答案】(1)CaCO3 + 2HCl =CaCl 2+ H2O + CO2↑(碳酸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即可)(2)NaOH (燒堿、氫氧化鈉固體)(3)水、硝酸銨(或干冰、冰) 酸。試管2中的固體溶解(或與液體反應)時吸收熱量,使吸濾瓶中的壓強減小,燒杯中的酸倒吸入錐形瓶中,與錐形瓶中堿性物質發生反應,使紅色溶液變無色。(1.說出試管2中降溫;2.說出吸濾瓶中壓強減小;3.酸中和掉堿性)【例10】小剛和小麗兩位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制取二氧化碳并驗證其與氫氧化鈉能發生反應。(1)小剛先關閉b,打開a、c、d,集氣瓶中生成CO2的反應方程式為 ,NaOH與CO2的反應方程式為 ;此時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2)小麗認為若要證明NaOH與CO2發生反應,接下來的操作是關閉 ,打開 ,此時應觀察到的現象為 。【答案】(1)CaCO3+2HCl=CaCl2 + H2O +CO2 ↑2NaOH +CO2 = Na2CO3 + H2O (2) c、d,b,錐形瓶內的液體被壓入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練習1】化學小組的同學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實驗方案如下: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及操作 實驗現象 ①將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的瓶中 氣球鼓起 ②…… 無明顯現象 ③將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溶液中有氣泡產生,氣球變癟 ④向外拉注射器3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1)步驟①中氣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驟②中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 。(3)步驟④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本實驗的結論是 。【答案】(1)NaOH溶液吸收CO2裝置內壓強變小,氣球鼓起; (2)向外拉注射器1,證明步驟1中裝置內的CO2已被完全吸收;(3)CO2+Ca(OH)2 = CaCO3↓+H2O(4)CO2能和NaOH反應【練習2】用如右圖所示裝置分別進行兩個實驗(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1)打開止水夾,向Ⅰ中液體加入一種黑色固體、Ⅱ中液體加入一種白色固體。 Ⅰ和Ⅱ中均有氣泡出現,且Ⅱ中液體內出現燃燒現象。①寫出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②請說明Ⅱ中出現燃燒的原因________。(2)打開止水夾,向Ⅰ中液體加入一小塊固體。Ⅰ和Ⅱ中均有氣泡出現,且Ⅱ中液體出現渾濁現象。關閉止水夾,發現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渾濁變澄清。①請說明溶液由渾濁變澄清的原因________。②若實驗后Ⅱ中澄清液中的溶質由一種或兩種物質組成,為檢驗其成分,應該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答案】(1)① 4P + 5O2 點燃 2P2O5 ② 白色固體(白磷)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并達到著火點(2)① Ⅰ中鹽酸進入Ⅱ中將碳酸鈣完全反應 ② 取Ⅱ中的澄清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模塊一 壓強類例題精講MnO2模塊二 儀器連接類例題精講分液漏斗活塞①F濃硫酸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ABCEDG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溫馨小提示1.通常情況下CO與酸、堿、鹽溶液均不反應。2.無水硫酸銅是白色固體,遇到水蒸氣變成藍色晶體。模塊三 其他ab圖2K1212圖1 abK白磷紅磷銅銅△分液漏斗K2K1燒瓶 A B C D △點燃復習鞏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