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中考復習化學-7、酸堿鹽綜合復習2 一、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稱和作用 氮肥 磷肥 鉀肥 復合肥舉例 尿素CO(NH2)2硝酸銨NH4NO3 過磷酸鈣: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 硫酸鉀K2SO4氯化鉀KCl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 磷酸二氫銨 NH4H2PO4硝酸鉀KNO3作用 氮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葉綠素的組成元素,氮肥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氮元素 磷肥可以促進植物生長,還可以增強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保證植物各種新陳代謝過程順利進行,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抗病蟲害和抗倒伏的能力 能同時均勻的供給作物集中養分,充分發揮營養元素間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影響 缺氮會造成植物生長發育緩慢或停滯,光合作用減慢,品質下降 缺磷的植物生長遲緩,產量降低,過量會引起作物晚熟,結實率下降 缺鉀:抗性下降。植株莖干柔弱,易倒伏,抗旱、抗寒性降低。葉色變黃、葉緣焦枯。 銨態氮肥的檢驗:加入熟石灰研磨,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化工生產中許多反應必須在一定的pH溶液里才能進行;農業生產中,農作物一般適宜在pH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長;測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氣的污染情況(因為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酸雨的pH小于5.6);測定人體內或排出液體的pH。可以了解人體的健康情況。二、溶液中常見離子的檢驗離子 檢驗方法 現象 結論或化學方程式H+ 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石蕊試液變紅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 加入鋅粒 有無色無味氣體放出 Zn+2HCl=ZnCl2+H2↑ 用pH試紙測量其pH pH小于7 OH- 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石蕊試液變藍 紫色石蕊試液遇堿變藍 滴入酚酞試液 酚酞試液變紅 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紅 用pH試紙測量其pH pH大于7 CO32- 加入鹽酸,放出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加HCl后生成氣體,該氣體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CO2=CaCO3↓+H2OFe3+ 加NaOH溶液 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FeCl3+3NaOH=3NaCl+Fe(OH)3↓Cu2+ 加NaOH溶液 有藍色沉淀生成 CuSO4+2NaOH=Na2SO4+Cu(OH)2↓Cl- 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NaCl+AgNO3=AgCl↓+NaNO3SO42- 先加硝酸,再加硝酸鋇 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H2SO4+Ba(NO3)2=BaSO4↓+2HClNH4+ 加入強堿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 產生有刺激性氣味氣體,試紙變藍 NH4Cl+NaOH=NaCl+H2O+NH3↑NH3溶于水顯堿性 化肥【例1】草木灰是一種農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它屬于( ) A. 鉀肥 B. 磷肥 C. 氮肥 D. 復合肥【答案】A【例2】下列可以用作復合肥料的是( ) A. NH4HCO3 B. KNO3 C. CO(NH2)2 D. Ca(H2PO4)2【答案】B離子的鑒定【例3】下列物質的溶液中,若滴入酚酞試液變紅色;若滴入氯化銅溶液,產生藍色沉淀; 若滴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該溶液可能是( )A. 氫氧化鈣溶液 B. 氫氧化鈉溶液C. 稀硫酸 D. 氯化鈣溶液【答案】A【例4】 在實驗室里若僅用酚酞試液,并根據同組物質的相互反應能鑒別出來的是( )1世 A. NaOH、Ba(OH)2、HCl B. NaOH、HCl、NaCl C. H2SO4、Na2SO4、NaCl D. NaOH、NaNO3、NaCl【答案】B 酸堿鹽知識網絡圖中反應規律:金屬 + 氧氣 → 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 2Mg + O2 = 2MgO金屬氧化物 + 水 → 堿 CaO + H2O=Ca(OH)2非金屬 + 氧氣 → 非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 O2 = CO2非金屬氧化物 + 水 → 酸 CO2 + H2O = H2CO3金屬 + 非金屬 → 鹽 2Na + Cl2 = 2NaCl金屬氧化物 + 酸 → 鹽 + 水 Fe2O3 + 6HCl =2FeCl3 +3H2O非金屬氧化物 + 堿 → 鹽 + 水 CO2 + 2NaOH =Na2CO3 + H2O酸+ 堿 → 鹽 + 水 (中和反應) HCl + NaOH = NaCl + H2O堿 + 鹽 → 新鹽 + 新堿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酸 + 鹽 → 新酸 + 新鹽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鹽 + 鹽 → 新鹽 + 新鹽 Na2CO3 + CaCl2=2NaCl + CaCO3↓金屬 + 酸 → 鹽 + 氫氣 Zn + H2SO4 = ZnSO4 + H2↑金屬 + 鹽 → 新金屬 + 新鹽 Fe + CuCl2 = Cu + FeCl2 圖表圖像類【例5】在一定質量的甲溶液中逐漸加入乙至過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乙的質量的關 系能用右下圖曲線表示的是( )序號 甲 乙① HCl溶液 NaOH溶液② HCl溶液 大理石③ H2SO4溶液 鋅粒④ Ca(OH)2溶液 Na2CO3溶液⑤ CuSO4溶液 鐵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②③【答案】D【例6】鹽酸和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時,溶液pH變化如下圖所示,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該實驗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鹽酸B. x點時,溶液中只含有一種溶質C. y點表示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D. y點和z點時,溶液均呈現無色【答案】B【例7】已知反應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向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銅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來源:Z|xx|k.Com] A. P點表示的溶液pH=7 B. M點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種溶質 C. 從M點到N點溶液質量增加20 g D. P點表示的溶液比N點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小【答案】D【例8】下列4個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 向一定量不飽和KNO3溶液中逐漸加入KNO3固體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向等質量的Mg、MgO中加入稀鹽酸【答案】D實驗類【例9】如右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中鐵架臺等儀器均已略去)。在I中加入一定量固體和過量液體試劑后,塞緊橡皮塞,立即打開止水夾,Ⅱ中有氣泡冒出且溶液變渾濁,一段時間后關閉止水夾,Ⅰ中液體流入Ⅱ中,Ⅱ中溶液由渾濁變澄清。符合以上實驗現象的Ⅰ和Ⅱ中應加入的試劑是( ) A B C DI 石灰石、[來稀鹽酸 純堿、稀鹽酸 鋅片、 稀鹽酸[來源:Z+xx+k.Com] 二氧化錳、 H2O2溶液Ⅱ NaOH Ca(OH)2 Ca(OH)2 NaOH【答案】B【例10】某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若先將甲中液體擠出,觀察到氣球明顯鼓起,一段時間后,恢復原狀;再將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又明顯鼓起。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選項 滴管甲 燒杯① 滴管乙 燒杯②A 雙氧水 二氧化錳 水 氫氧化鈉B 鹽酸 鎂 鹽酸 碳酸鈉C 水 氫氧化鈉 水 硝酸銨D 水 氧化鈣 鹽酸 鎂【答案】D【例11】下列是分析已變質氫氧化鈉溶液的相關實驗,其中合理的是( )序號 實驗目的 實驗過程① 證明變質 取少量溶液,滴加鹽酸,將生成的氣體通入石灰水② 確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③ 測定純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鹽酸,用氫氧化鈉固體吸收氣體,稱量④ 除去雜質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應,過濾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答案】D【例12】實驗室有四瓶未貼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稀鹽酸、飽和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欲鑒別這四種溶液,三位同學設計了不同的實驗方案。 【小花方案】小花將四瓶溶液編號,借助pH試紙進行實驗,并將實驗過程記錄如下。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 B溶液的pH<7, 其余溶液的pH>7 ②分別取少量的A、C、D溶液于三支試管,各滴加適量B溶液 其余溶液無明顯變化 A是碳酸鈉溶液③ C溶液變渾濁, D中無明顯變化 C是飽和石灰水 D是氫氧化鈉溶液 【小剛方案】小剛將四瓶溶液重新編號,各取少量溶液于四支試管中,分別加熱。A中產生刺激性的氣味,B、C無明顯變化,D中溶液變渾濁。冷卻后,再取少量澄清D溶液滴入B、C中,B無明顯變化,C溶液變渾濁。通過以上實驗,小剛也能鑒別出四種溶液。其中A溶液是 ;加熱D溶液變渾濁的原因是 。 【小明方案】小明又將四瓶溶液重新編號,分別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將試管中的溶液兩兩混合, 實驗現象如右圖所示。(“↓”表示有沉淀產生,“↑”表示有氣體產生,“—”表示無明顯 變化)通過以上實驗,小明也能鑒別出四種溶液。其中A溶液是 ;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實驗反思】若各取等質量的四種溶液兩兩混合,混合后溶液的總質量減少,則可能的組合 是 。(填化學式)【答案】【小花方案】①用干凈滴管分別吸取少量四種被測液,滴到四片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②A溶液中有氣泡冒出③分別取少量的C、D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各滴加適量A溶液【小剛方案】稀鹽酸 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小明方案】碳酸鈉 NaOH + HCl = NaCl + H2O【實驗反思】Ca(OH)2、Na2CO3和HCl、Na2CO3【例13】在“課內比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對初中化學常 見物質進行了如下探究。 【活動與探究一】右圖是實驗室制汽水配方。為了檢驗汽水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小 燕和小苗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方案:小燕:取汽水樣品于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觀察到溶液 。小苗:振蕩汽水瓶,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到澄清石灰水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以上兩個方案中,我認為 (填“小燕”或“小苗”)的方案是正確的。 【活動與探究二】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鐵和氧化銅中的一種或二種,小藝進行如下探究。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粉末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硫酸。 可觀察到的現象有 (填序號)。①有氣泡產生;②溶液顏色有明顯變化;③反應結束后試管中仍有少量固體。 粉末中含有鐵和氧化銅寫出其中任意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活動與探究三】實驗桌上老師提供了六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碳酸鈉、鹽酸、氯化鈉、硫酸鋅、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鋇,為了區分它們,給六瓶溶液編號為A、B、C、D、E、F。小組同學進行如下探究:資料: ZnCO3和Zn(OH)2均為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實驗步驟和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一 A是 溶液, (填化學式,下同) B是 溶液,步驟二 C是 溶液。小組同學發現利用A、B、C三種溶液可以確定D、E、F的成份,他們進一步展開如下探究: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目的步驟三 D、E、F溶液中的現象分別是 。 確定F溶液成份。步驟四 D、E溶液中的現象分別是 。 確定D、E溶液成份。【答案】【活動與探究一】變紅 變渾濁 CO2 + Ca(OH)2 = CaCO3 ↓+ H2O ,小苗【活動與探究二】 ①②③Fe+H2SO4=FeSO4+H2↑ 或 CuO+H2SO4=CuSO4+ H2O或Fe +CuSO4=FeSO4+Cu【活動與探究三】A是HCl B是Na2CO3 C是ZnSO4 產生白色沉淀 產生白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 B 產生白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 (D、E中現象可以交換)【例14】小麗來到實驗室,看到實驗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固體,于是對其是否變質產生了興趣。她和同學們準備對這瓶固體進行探究。【查閱資料】a.碳酸鈉溶液顯堿性,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b.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可以發生反應:Na2CO3 + CaCl2=CaCO3↓+2NaCl。【作出猜想】猜想1.固體沒有變質 猜想2.固體部分變質 猜想3. 【設計方案】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方案一 取少量固體放入試管中,滴加幾滴稀鹽酸 無明顯現象 猜想1正確方案二 取少量固體放入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 產生白色沉淀 猜想2正確 取上層清液放入另一只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變為紅色 同學們經過討論,認為兩個方案都不合理。方案一不合理的原因是 ;方案二不合理的原因是 。同學們重新設計了方案并進行了實驗。【實驗探究】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固體放入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 產生白色沉淀 猜想2正確取上層清液放入另一只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若猜想3正確,該實驗的現象應該是 。【繼續探究】同學們繼續探究該氫氧化鈉固體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利用以下裝置進行了實驗。 你認為她們需要測的數據是 (填字母序號)。a.固體樣品的質量 b.堿石灰實驗前后的質量 c.濃硫酸實驗前后的質量 d.氫氧化鈉溶液實驗前后的質量 e.所用稀硫酸的質量【實驗反思】根據所得數據進行計算發現結果比實際偏小,原因可能是 。【答案】【作出猜想】固體完全變質【設計方案】方案一:若樣品變質,加入的少量稀鹽酸先與NaOH反應,無明顯現象;若樣品完全變質,加入的幾滴稀鹽酸與Na2CO3反應,產生NaHCO3,也無明顯現象方案二:碳酸鈉與石灰水反應產生的氫氧化鈉也能使濾液中的酚酞變紅【實驗探究】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CaCl2溶液 溶液由無色變為變紅色 滴加足量CaCl2后產生白色沉淀,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后不變色【繼續探究】ad【實驗反思】A、B容器內還有剩余的CO2沒有完全被氫氧化鈉吸收【練習1】向盛有某液體的燒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過量(如圖1),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x溶液的質量關系符合圖2的是( ) 燒杯中的物質 x溶液A H2SO4和CuSO4溶液 NaOH溶液B NaHCO3和NaCl溶液 稀鹽酸C 鎂鋁合金 稀鹽酸D 稀鹽酸和稀硫酸 Na2CO3溶液【答案】A【練習2】下列圖像與所述實驗相符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①表示向一定量鋅粒中加入過量稀硫酸 B. ②表示向一定量氯化鈉飽和溶液中不斷加水 C. ③表示向一定量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石灰水 D. ④表示20℃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硝酸鉀晶體【答案】D【練習3】根據右圖函數圖象分析得出的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① x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稀硫酸的過程 ② x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過程 ③ y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食鹽的過程 ④ z可以表示向鹽酸中加入水的過程 ⑤ z可以表示向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鈉的過程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模塊一 化肥及離子的鑒定例題精講模塊二 酸堿鹽綜合思路導航點燃點燃能力提升氫氧化銅質量\ 氫氧化鈉溶液質量/ggⅡI氣球滴管甲滴管乙燒杯①燒杯②復習鞏固圖1圖2X溶液質量/g沉淀或氣體質量/g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