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浙教版中考復習化學-9、化學基本概念 【例1】下列物質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純凈物的是( )A.過磷酸鈣 干冰 B.甲烷 氫氣C.燒堿 氨水 D.氦氣 氮氣【答案】A【例2】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2,三組物質中,各有一種物質在分類上與組內其它物質不同,這三種物質分別是( )A. CuO、Fe、ZnCl2 B. CaO、S、NaNO2C. CaO、C、BaCO3 D. SO2、Fe、HNO3【答案】D 【例3】自來水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答案】D【例4】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A. 4P + 5O2 點燃 2P2O5 B. 2H2O 通電 O2↑ + 2H2↑C. Cu + AgNO3 = CuNO3 + Ag D. HCl + NaOH = NaCl + H2O【答案】C【例5】在點燃條件下,M和N反應生成X和Y。反應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其中“ ”代表氫原子,“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物質 M N X Y微觀示意圖 A. 生成物均為氧化物B. 在該反應中,生成X和Y的質量比為9:22C. M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3:8 D. 在該反應中,M和N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3【答案】B 【例6】下列關于Fe、Fe2+、Fe3+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它們的質子數不同 ②它們的核外電子排布不同 ③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④它們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⑤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 ⑥它們是同種元素 A. ①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⑥【答案】C【例7】下列符號表示正確的是( )A. H2O 一個水分子 B. Ca2+ 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C. H2 兩個氫原子 D. 2O 兩個氧元素E. 3OH- 三個氫氧根離子 F. S 硫元素G. C+O2點燃CO2 碳加氧氣點燃等于二氧化碳【答案】A E F【例8】下圖為某有機物(C9H10O3)的分子模型,該有機物是一種高效食品防腐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該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為166gB. 該有機物分子中碳、氧元素個數比為3:1C. 該有機物中含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D. 該有機物能減緩食品變質【答案】D【例9】A和B反應生成C和D。反應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 反應前 反應后請回答以下問題:(1)1個A分子中含有_____個氫原子。(2)A中氮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3)4種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化學式)。(4)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5)在該反應中,生成C和D的質量比為_____(計算結果用最簡整數比表示)。【答案】(1)3 (2)14 :3 (3)NH3、HCl (4)置換反應 (5)219 :28【例10】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習的特點。(1)比較下列兩種變化:①水加熱變成水蒸氣;②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從微觀粒子的角度分析,兩種變化的本質區別是_____。 (2)右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從微觀粒子變化的角度分析該反應的實質是_____。若兩者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則此溶液中鈉離子與水分子的個數比為_____(結果用最簡整數比表示)。(3)A、B、C、D表示4種物質,其微觀示意圖見下表,A和B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和D。A、B、C、D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號);若8 g B參加反應,則生成D的質量為 g。物質 A B C D 微觀示意圖 [來源:學科網] [來源:學科網] 【答案】 (1)①中水分子沒有改變,分子間隔變大;②中水分子變為氫分子和氧分子。 (2)H+和OH-結合生成了H2O分子 2︰71 (3) D 9 【例11】根據下表數據回答問題:溫度(℃) 0 10 20 40 60 80 100NaOH溶解度(g/100g水) 42 51 109 129 174 314 347A溶解度(g/100g水) 0.18 0.17 0.16[來源:學科網ZXXK] 0.14 0.12 0.095 0.07(1)NaOH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律 。(2)在裝有100g NaOH固體的小燒杯中,加入100g冰水并充分溶解后測定溶液溫度為10℃,此時所得溶液為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再將該燒杯放入盛有熱水的大燒杯中,使溶液溫度升至60℃,此時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3)利用用(2)中所得溶液進行如下實驗:①加入試劑A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濾液1中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 ; 操作Ⅱ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氫氧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或氫氧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大) (2)飽和 1:1 (3)①Ca(OH)2 +Na2CO3=CaCO3↓+2NaOH ②NaOH和Ca(OH)2 冷卻(或降溫結晶)【例12】我國古代紡織業常將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層清液漂白織物。【資料】①K2CO3 + Ca(OH)2 = CaCO3↓ + 2KOH②Ca(OH)2、K2CO3和KOH的部分溶解度如下表:溫度/℃ 0 10 20 30 50溶解度/g Ca(OH)2 0.18 0.17 0.16 0.15 0.14 K2CO3 107 109 110 114 121 KOH 97 103 112 126 140(1)20℃時,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 K2CO3的質量是 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的KOH溶液屬于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2)某溫度時,向一定量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復到原溫度,某些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右圖所示。則縱坐標可能表示的是 (填序號)。a. 溶質的質量 b. 溶劑的質量 c. 溶液的質量 d. 溶質的質量分數e. 氫氧化鈣的溶解度 (3)20℃時,將1.38 g K2CO3固體放入100 g水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鈣,攪拌使其充分反應,恢復到原溫度,過濾,得到質量為1.1 g的固體。所得濾液中的溶質是 ,加入氫氧化鈣的質量是 g。【答案】(1)110 不飽和 (2)ac (3) KOH和Ca(OH)2 1【例13】工業上電解海水(含氯化鈉)可以得到多種化工產品,同時能處理含二氧化硫的廢氣,該流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流程中有兩種單質B. 圖中反應①屬于分解反應C. 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D. 從海水中最終得到“NaCl(產品)”的過程是物理變化【答案】A【例14】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習的特點。(1)現有下列微粒:①Na+ ②3H ③3N2 ④CO32-。其中能表示3個原子的是 (填序號),①和④兩種微粒構成的化合物屬于 (填“氧化物”、“酸”、“堿”或“鹽”)。(2)次氯酸鈣[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 ,其中鈣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 (最簡整數比)。(3)在一定條件下,A、B兩種物質反應可生成C、D(A、B、C、D均由分子構成)。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中共有4種原子 B.該反應中有單質生成C.該反應中元素化合價都不變 D.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E.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A、B分子的個數比是4∶3 【答案】(1)② 鹽 (2)+1 5∶4 (3)BE【例15】溶液的應用非常廣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線如下。溫度/℃ 20 30 50 60 80溶解度/g[來源:學#科#網Z#X#X#K][來源:Z_xx_k.Com]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①圖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甲”或“乙”)。②曲線上M點的含義是 。③20℃時,K2CO3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結果用最簡整數比表示)。④30℃時,向114 g K2CO3固體中加入100 g水,充分溶解后升溫至40℃,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某KNO3樣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純過程如下:小資料:K2CO3 + Ca(NO3)2 = CaCO3↓+ 2KNO3①操作2的名稱是 。②溶液B和溶液C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序號)。③樣品中鉀元素的質量為 g(結果保留整數)。【答案】(1)①甲 ② t1℃時,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等 ③11∶10 ④不變 (2)①過濾 ②B C ③33【練習1】①鐵熔化成鐵水;②糯米釀成酒;③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④燈泡中的鎢絲通電后會發熱發光;⑤食物腐爛;⑥木柴燃燒;⑦膽礬是藍色固體.上述幾種情況中(用序號填空):(1)屬于描述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_____ , 描述化學性質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2)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④⑦;③ (2) ①;②⑤⑥【練習2】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化學式為N5的分子,這一發現可能開辟世界能源的新領域,它可能 成為我國未來發射火箭的一種新型燃料,下列關于N5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N5是一種化合物 B. N5中氮元素顯+5價 C. N5中氮元素顯零價 D. N5這種物質是由5個氮原子構成的【答案】C【練習3】如圖表示治理汽車尾氣所涉及反應的微觀過程( ) A. 圖中有兩種單質和兩種氧化物 B. 反應物和生成物均含有毒氣體 C. 生成單質與化合物的質量比為7:22 D. 生成物的分子個數比為1:1【答案】C【練習4】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動和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可以通過 方法獲得粗鹽,粗鹽提純得到精鹽。(2)0.9%的氯化鈉溶液稱作生理鹽水,其溶質是 。若用10%的NaCl溶液來配制100 g 0.9%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 g。(3)熟石灰在部分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①20℃時,0.56 g氧化鈣放入到盛有100 g水的燒杯中。恢復到20℃時,所得溶液中水的質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寫計算式)。②采用一種操作方法,將上述燒杯中剩余固體全部溶解,變為不飽和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的質量可能不變 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一定增大 D.可以升溫使之變成不飽和溶液【答案】(1)蒸發溶劑 (2)氯化鈉 91(3)①減小 ②BC 模塊一 物質的分類思路導航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按性質分單質有機化合物化合物氧化物酸堿鹽無機化合物按組成分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物質按物質的種類分按元素種類分純凈物混合物一般的混合物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氣態:空氣液態:溶液固態:合金例題精講模塊二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思路導航物質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揮發性、沸點、密度等化學性質:如可燃性、還原性、毒性等性質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分類化合反應:A + B → C分解反應:A → B + C置換反應:A + BC → B + AC復分解反應:AB + CD → AD + CB按物質種類的改變分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火藥爆炸氧化反應表示方法:化學方程式遵循的規律:質量守恒定律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例題精講模塊三 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思路導航單質化合物核外電子(帶負電)原子核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分裂組合分子原子離子得失電子得失電子物質(純凈物)構成構成不同種元素組成組成同種元素組成元素構成構成宏觀組成微觀構成陰離子陽離子1. 種類、性質的決定因素2. 元素周期表3. 化學符號意義4. 化合價5. 化學式6. 元素分布例題精講——氫原子——氮原子——氯原子 A B C D模塊四 溶解度思路導航溶液組成狀態(一定條件)穩定:溶質不析出均一:各個部分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溶質、溶劑:定性溶質的質量分數:定量飽和不飽和溶解度飽和溶液一定溫度100g溶劑(通常)加水、升溫 加溶質、蒸發水或降溫不飽和溶液例題精講操作250℃溶液B185.5 g CaCO3降溫至20℃樣品溶液CKNO3固體53.9g加入36.4 gC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操作1溶液A加足量水復習鞏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