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浙教版中考第二輪復(fù)習(xí)物理——2、壓強專題 (模塊一:壓強及大小判斷) (例題精講) 如圖所示, 三個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別裝有A、B、C三種液體, 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液體的密度關(guān)系為, 則它們對容器底的壓強關(guān)系是( ) (ABC)A. B. C. D. B如圖所示實驗裝置, 容器與粗細(xì)不均勻的水平管相連, 管口裝有閥門, A、B、C為底部連通的敞口豎直管. 容器中裝有足量的水, 當(dāng)閥門打開水流動時, 三根豎直管中的水柱最低的是 管(填: “A”、 “B”或“C”). (容器閥門ACB) B (模塊二:疊加問題) (例題精講)有兩個同種材質(zhì)的實心正立方體物塊A和B, 當(dāng)把它們單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時, 其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 那么把A放在B上, 物體B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________(用、表示)如圖所示, 圓柱體和圓柱體放在水平地面上, 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為, 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為, 圓柱體的密度為, 圓柱體的密度為, 圓柱體的底面積為, 圓柱體的底面積為, 圓柱體的質(zhì)量為, 圓柱體的質(zhì)量, 圓柱體的高度為, 圓柱體的度高為, 已知:;;.則下列計算結(jié)果正確的是( )A. 兩圓柱的質(zhì)量之比是B. 兩圓柱的高度之比是C. 如果將圓柱體水平切去, 則兩圓柱對地面壓強相等D. 如果從兩個圓柱體上部各水平切去, 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為, 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為, 則 D (模塊三:物體切割添加的定性判斷和范圍值) (例題精講)如圖所示, 甲、乙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均勻?qū)嵭恼襟w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銅的密度大于鐵的密度, 可能使甲和乙對地面的壓強相等的方法是( )A. 將質(zhì)量相等的銅塊和鐵塊分別放在甲、乙的上面B. 將體積相等的銅塊和鐵塊分別放在甲、乙的上面C. 沿水平方向分別截去質(zhì)量相等的部分D. 沿水平方向分別截去體積相等的部分D 解析: 開始的狀態(tài), 甲乙質(zhì)量相等, p甲> p乙. 如果使壓強相等, 甲要多去一些質(zhì)量或乙要多加一些質(zhì)量.如圖所示, 均勻圓柱體甲和盛有液體乙的圓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甲、乙質(zhì)量相等.現(xiàn)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從容器中抽取部分乙后, 甲對地面的壓強大于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若甲、乙剩余部分的體積分別是, 則( )A.可能等于 B.一定大于 C.可能小于 D.一定小于 B (可以按照規(guī)則固體放在水平地面上, p=ρgh來找關(guān)系)如圖所示, 圓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 它們的底面積分別為和.容器甲中盛有高的水, 容器乙中盛有高的酒精.若從兩容器中分別抽出質(zhì)量均為的水和酒精后, 剩余水對容器甲底部的壓強為, 剩余酒精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為.當(dāng)質(zhì)量為的范圍為 時, 才能滿足p水>p酒 .()800g解析:最開始, m水=ρ水××=4000gM酒=ρ酒××=2400g假設(shè)抽出液體的質(zhì)量為m, 則剩下液體(m<2400g)對容器底面的壓強為p水= (4000g-m) ×g÷ p酒= (2400g-m) ×g÷ p水> p酒, 4000g-m>(2400g-m) m>800g 所以800g (模塊四:固體、液體壓強計算)如圖所示, A、B、C、D四個不同的小球放在盛有水的相同容器中保持靜止, D球沉在容器底部, 此時四個容器中的水面到容器底面的距離相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四個球的密度分別為ρ1、ρ2、ρ3、ρ4、它們的關(guān)系是ρ1<ρ2<ρ3>ρ4B. 四個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分別為F1、F2、F3、F4, 它們的關(guān)系是F1=F2=F3C. 四個容器底受到的壓強分別為P1、P2、P3、P4, 它們的關(guān)系是P1=P2=P3=P4D. 四個容器的總重分別為G1、G2、G3、G4, 它們的關(guān)系是G1B ( 圖1圖2)如圖1所示, 質(zhì)量為100g底面積為正方形的木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 其底面積大小為1×102m2, 將底面積為5×103m2的圓柱形輕質(zhì)容器置于木塊中央, 且容器內(nèi)盛有400g的水. 此時水平地面上受到的壓力為F,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 若再將密度為ρ物的物塊放入水中如圖2所示, 物塊沉底且水不溢出, 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產(chǎn)生的壓強的增加量與水平地面受到壓強的增加量相等, 則下列結(jié)果正確的是( ) A. F=3.92N p=784 PaB. F=3.92N ρ物 =2.0×103kg/m3 C. p =784 Pa ρ物 =4.0×103kg/m3 D. p=784 Pa ρ物 =2.0×103kg/m3D (題型五:液面變化問題) (例題精講)把圓柱體B豎立在圓柱形容器A的水平底面上, 圓柱體B對容器A底面的壓強為p0. 向容器A內(nèi)緩慢注水, 記錄注入水的質(zhì)量和所對應(yīng)的水對容器A底面的壓強p, 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已知圓柱體B的體積為2800cm?.則p0等于 pa.m/g 1000 2000 3000 4300 5900 7500p/pa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1400 pa解析:需要知道基本關(guān)系:每1cm深的水產(chǎn)生的壓強100Pa.在規(guī)則容器中, 水對容器底產(chǎn)生的壓力F大小等于水的重力加上水對物體的浮力從圖像關(guān)系可以知道當(dāng)加入水的質(zhì)量>4300g之后, 物體已經(jīng)漂了起來, 通過表格數(shù)據(jù)可以求出容器的底面積S容=(5900-4300)cm3÷(20cm-16cm)=400cm2, 然后從最左的圖像關(guān)系可以知道:400cm3=(S容-SB)×4cm, 可以求出SB=150 cm2再從中間的圖像關(guān)系可以知道: 1600 pa×400cm2=4300g+F浮B, F浮B=21N物體在漂浮狀態(tài), 所以GB = F浮B=21N所以物體最開始對容器底部壓強為:p=F÷S=21N÷150 cm2 =1400 pa (A)如圖所示, 底面積為200cm2的容器底部有一固定輕質(zhì)彈簧, 彈簧上方連有一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木塊A, 當(dāng)容器中水深為20cm時, 木塊A有的體積浸在水中, 此時彈簧恰好處于自然狀態(tài), 沒有發(fā)生形變. 向容器內(nèi)緩慢加水, 當(dāng)彈簧伸長了1cm時停止加水, 此時彈簧對木塊拉力為1N. 加水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化了 Pa. (不計彈簧受到的浮力, g取10N/kg) 200200分析:彈簧伸長了1cm,物體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了1N, 物體多浸入液體1cm,則液體總共要上升的1cm+1cm=2cm. (模塊六:實驗專練之“力學(xué)歸納結(jié)論類實驗”) (溫故知新之壓力壓強)歸納結(jié)論類知識點睛:所謂歸納結(jié)論, 是通過實驗表格, 得到一般性結(jié)論的推理.根據(jù)試驗次數(shù)不同, 得到的結(jié)論類型也不同.1.定性實驗表格歸納的結(jié)論(只做兩次實驗):①在某條件下, A與B有關(guān), 或A與D無關(guān).②在某條件下, 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征.2.定量實驗表格歸納的結(jié)論(三次以上):①一般定量(三次或以上)結(jié)論:在某條件下, A隨B的增大而增大(或減小).②精確定量(六次以上)結(jié)論:a)在某條件下, A和B的關(guān)系是:(分別以A、B為因變量和自變量的函數(shù)解析式.)函數(shù)解析式中的常數(shù)的數(shù)值應(yīng)當(dāng)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明確表示出來.b)在某條件下, A跟B成正比(反比), 即(分別以A、B為因變量和自變量的函數(shù)解析式.) (例題精講)小亮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探究物體受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與物體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關(guān)系. 實驗中所使用的物體高為24cm.小亮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歸納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物體下表面浸入液體中的深度h的關(guān)系:當(dāng)物體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0.24m時,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h/m 0.00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0.28 0.32F/N 9.0 8.2 7.4 6.6 5.8 5.0 4.2 4.2 4.2 F=(-20)h + 9N下表所示是在某區(qū)域利用氣壓計測量得到的不同高度的大氣壓數(shù)值(將海平面的高度記為零).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該地區(qū)在海拔高度500m以下, 大氣壓強p隨高度h變化的關(guān)系式是: .h/m 0 100 200 300 400 500p/pa 1×105 0.99×105 0.98×105 0.97×105 0.96×105[來源:學(xué)科網(wǎng)] 0.95×105 p=105Pa-10 h 實驗桌上有符合實驗要求的橡皮筋一根, 彈簧測力計(量程0-5N)一個, 鉤碼(每個鉤碼質(zhì)量50g)一盒, 帶橫杠的鐵架臺一個, 刻度尺一把, 細(xì)線若干. 請你選用上述實驗器材設(shè)計一個實驗證明: 如果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與F2的方向相反, 且F1大于F2, 則F1與 F2的合力F= F1 —F2. (1)請你寫出實驗步驟(可畫示意圖輔助說明).(2)畫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用已調(diào)零的彈簧測力計測量一個小鉤碼的重力,用字母F2表示,再用細(xì)繩做成繩套將橡皮筋固定在鐵架臺上,在橡皮筋的另一頭掛上一個小鉤碼,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伸橡皮筋端點(掛鉤碼處)使其伸長到一定長度,待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時,用刻度尺測出此時的橡皮筋的長度為l,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將小鉤碼的重力F2、l、F1記入表格中. 取下鉤碼,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伸橡皮筋,使其長度依舊為l,待示數(shù)穩(wěn)定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F,將其記入表格中. 在橡皮筋的端點處依舊掛這個小鉤碼,仿照步驟(1)(2)再做實驗5次,分別記錄5次F2、l、F1、F的值并記錄表格. 數(shù)據(jù)/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F2/N l/cm F1/N F/N 如圖5所示事例中, 不屬于利用大氣壓工作的是 (BCDA圖5用吸盤搬運玻璃用離心式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用回水管的”水封”阻隔臭氣用注射器吸取藥液)A小華同學(xué)通過實驗探究某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深度的關(guān)系,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了如圖所示的 圖像. (1)該液體50cm深處的壓強是 pa. (2)該液體的密度是 kg/m3. (1)3.75×103 (2)0.75×103如圖所示, 在盛滿液體的容器中輕輕放入一個小木塊, 木塊放入前后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壓強 pA pB, 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壓力FA FB. (均選填“大于”、 “等于” 或“小于”) 等于 等于小汽車的外形設(shè)計成流線型, 如圖所示, 當(dāng)小汽車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駛時小汽車底部受到的氣體壓強________小汽車上部受到的氣體壓強. (填: “大于”、 “小于”或“等于”)大于 (乙甲)如圖5所示, 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相同, 邊長a甲=2a乙.如果沿豎直方向?qū)⒓?、乙分別切去厚度為各自邊長的部分, 然后將甲切去部分疊放在乙的剩余部分上, 將乙切去部分疊放在甲的剩余部分上, 此時甲對水平面的壓強p甲, 乙對水平面的壓強p乙, 甲對水平面的壓力F甲, 乙對水平面的壓力F乙,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p甲 > p乙 B. p甲 < p乙 C. F甲 < F乙 D. F甲 = F乙B如圖所示,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兩燒杯中分別盛有兩種密度不同的液體, 已知兩燒杯底受到的液體的壓強相等, 那么在杯底以上相等高度的、兩點處的液體的壓強與的大小關(guān)系為( )A. B. C. D. 無法判斷C (SA圖20hAASB6BhB)如圖所示, 兩柱形容器的底面積, 容器內(nèi)分別裝有兩種液體, 容器底受到的壓強. 若將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物塊分別投入兩液體中, 液體均未溢出, 且甲物塊在中懸浮, 乙物塊在中沉底, 甲物塊密度是乙物塊的3倍, 這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增加了、, 已知, 那么, 原容器內(nèi)所裝液體的高度之比. 2 : 9如圖6所示,將甲、乙兩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兩容器的底面積分別為S甲和S乙. 甲容器中盛有密度為ρ1的液體, 乙容器中盛有密度為ρ2的液體. 現(xiàn)將體積相等的A、B兩個物體分別放入甲、乙兩容器后, 物體A下沉到容器底部且對容器底的壓力為其重力的, 物體B漂浮且有的體積露出水面, 此時兩容器中液面相平. 液體對甲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1、壓力為F1, 液體對乙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2、壓力為F2. 已知物體A與物體B的質(zhì)量之比為2:3, S甲等于2S乙.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圖6甲乙)A. p1 = p2 , F1 >F2B.p1 < p2 ,12F1 =F2C.3p1 = p2, 3F1 =2F2D.p1 > p2 ,F1 =4F2C解析:因為物體A,B體積一樣,質(zhì)量之比為2:3,所以它們的密度之比為2:3. 通過它們在液體中的沉浮情況可以知道,甲乙兩個容器中液體的密度之比為1:3. 如圖, 內(nèi)壁底面積為60cm2的圓柱形杯子中盛有一些水, 水深25cm. 底面剛好貼在水面的圓柱形物體A的底面積為20cm2, 高10cm, 密度為2.7g/cm3. 繩子自由端P緩慢下降6cm. 繩子下降前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化了_________. 300Pa在上面的題干中, 把物體A的高度改為7.5cm, 其余條件不變, 繩子下降前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化了_________. 250Pa , ,所以, 在研究“水產(chǎn)生的壓強與水的深度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 記錄的部分?jǐn)?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出水產(chǎn)生的壓強與水的深度的關(guān)系: . 水的深度h/m 0.05 0.1 0.15 0.2 0.25 0.3水產(chǎn)生的壓強P/Pa 0.49×103 0.98×103 1.47×103 1.96×103 2.45×103 2.94×103在水的密度為1.0×103kg/cm3保持不變時, 水產(chǎn)生的壓強與水的深度的成正比, 比例系數(shù)為9.8×103Pa/m. 如圖所示. 將圓臺形狀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容器裝2kg水時,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是p0;裝3kg水時, 剛好把容器裝滿, 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是2p0,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 則( )A. 容器如圖甲, F>30N B. 容器如圖甲, F<30NC. 容器如圖乙, F<30N D. 容器如圖乙, F>30ND小汽車的外形設(shè)計成流線型, 如圖所示, 當(dāng)小汽車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駛時小汽車底部受到的氣體壓強________小汽車上部受到的氣體壓強. (填: “大于”、 “小于”或“等于”) 大于如圖5所示, 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相同, 邊長a甲=2a乙.如果沿豎直方向?qū)⒓?、乙分別切去厚度為各自邊長的部分, 然后將甲切去部分疊放在乙的剩余部分上, 將乙切去部分疊放在甲的剩余部分上, 此時甲對水平面的壓強p甲, 乙對水平面的壓強p乙, 甲對水平面的壓力F甲, 乙對水平面的壓力F乙,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乙甲)A. p甲 > p乙 B. p甲 < p乙 C. F甲 < F乙 D. F甲 = F乙B如圖所示, 兩個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容器甲和乙, 容器足夠高, 分別盛有質(zhì)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可能使水和酒精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的方法是( )A. 倒入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酒精 B. 倒入相同體積的水和酒精C. 抽出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酒精 D. 抽出相同體積的水和酒精B 分析:規(guī)則容器底面受到液體壓力的大小等于液體的重力. 開始時甲乙兩個容器底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相等, 但甲的底面積大于乙的底面積, 所以甲容器受到水的壓強大于乙容器受到酒精的壓強.如果要是使水和酒精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 就要使甲容器的液體的重力小于乙容器中液體的重力, B(解析:甲物體切去質(zhì)量更多的更多, 乙物體切去少)如圖所示,將甲、乙兩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兩容器的底面積分別為S甲和S乙. 甲容器中盛有密度為ρ1的液體, 乙容器中盛有密度為ρ2的液體. 現(xiàn)將體積相等的A、B兩個物體分別放入甲、乙兩容器后, 物體A下沉到容器底部且對容器底的壓力為其重力的, 物體B漂浮且有的體積露出水面, 此時兩容器中液面相平. 液體對甲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1、壓力為F1, 液體對乙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2、壓力為F2. 已知物體A與物體B的質(zhì)量之比為2:3, S甲等于2S乙.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甲乙)A. p1 = p2 , F1 >F2B. p1 < p2 , 12F1 =F2C. 3p1 = p2, 3F1 =2F2D. p1 > p2 , F1 =4F2C解析:因為物體A,B體積一樣,質(zhì)量之比為2:3,所以它們的密度之比為2:3. 通過它們在液體中的沉浮情況可以知道,甲乙兩個容器中液體的密度之比為1:3. 如圖, 內(nèi)壁底面積為60cm2的圓柱形杯子中盛有一些水, 水深25cm. 底面剛好貼在水面的圓柱形物體A的底面積為20cm2, 高10cm, 密度為2.7g/cm3. 繩子自由端P緩慢下降6cm. 繩子下降前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化了_________. 300Pa在上面的題干中, 把物體A的高度改為7.5cm, 其余條件不變, 繩子下降前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化了_________. 250Pa , , 所以, 如圖所示, 甲、乙兩容器內(nèi)裝有兩種體積相同的液體, 甲容器的底面積是乙容器底面積的一半, 剛好把乙容器下半部裝滿, 乙容器開口部分的面積和底面積之比為, 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同. 若將一重力為金屬球投入到液體中, 金屬球受到甲容器底的支持力為其重力的, 將此金屬球放入乙容器中, 容器底受到液體的壓力將增大, 設(shè)容器中投入金屬球后液體均未溢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液體的密度之比為B. 乙容器中投入金屬球后, 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增大了 C. 兩容器中投入金屬球后,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仍然相同D. 乙容器中投入金屬球后, 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增大了B兩種液體的體積相同, 甲乙兩容器的底面積之比為, 得到兩容器中的液體深度之比 為, 根據(jù)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可知, 兩種液體的密度之比為;根據(jù)金屬球進入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的, 有:, 得, , 所以當(dāng)金屬球放入乙容器中時, 金屬球漂浮. 設(shè)甲容器的底面積為, 放入金屬球以后液面上升, 乙容器的溶液上升高度為, 所以有:, 而又有, 所以乙容器增大的壓力. 在研究“水產(chǎn)生的壓強與水的深度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 記錄的部分?jǐn)?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出水產(chǎn)生的壓強與水的深度的關(guān)系: . 水的深度h/m 0.05 0.1 0.15 0.2 0.25 0.3水產(chǎn)生的壓強P/Pa 0.49×103 0.98×103 1.47×103 1.96×103 2.45×103 2.94×103在水的密度為1.0×103kg/cm3保持不變時, 水產(chǎn)生的壓強與水的深度的成正比, 比例系數(shù)為9.8×103Pa/m. 如圖所示, 有一個底面積是200 cm2, 高10cm的柱形容器, 頂部有一個面積是40 cm2的小孔, 小孔上裝有一根傾斜管子, 從頂部小孔灌水至頂部以上h1=20cm處, 則水對容器頂面的壓強為____________Pa,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___________N. (g=10N/kg)2000pa 60N(多選)兩個不同材料制成的實心正方體甲和乙, 已知甲重4N、乙重5N. 如圖所示, 把甲、乙疊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 甲對乙的壓強與乙對桌面壓強相等;若把甲投入足量的酒精中, 乙投入足量水中, 乙有1/3的體積露出水面. 則關(guān)于甲、乙的密度及甲、乙最終浸入液體中的深度、.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B.C. D.BC如圖所示, 是小明家使用的高壓鍋示意圖. 鍋蓋的直徑為, 鍋蓋上的空心柱為橫截面積是的排氣孔, 空心柱上帶有限壓閥. 當(dāng)高壓鍋內(nèi)氣壓超過安全值時, 鍋內(nèi)的氣體會頂起限壓閥跑出一部分, 使鍋內(nèi)氣壓減少, 以保證高壓鍋安全使用. 若此高壓鍋工作時鍋內(nèi)氣體壓強為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 則為保證安全使用高壓鍋, 應(yīng)配備一個質(zhì)量為 g的限壓閥. (取, 1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取)50g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