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模塊一 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知識點一:植物的根莖葉 根:一棵植物體上所有根的總和叫根系。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分為四個部分:根毛區、伸長區、分生區、根冠。其作用分別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使根伸長、細胞分裂和保護根尖。根毛是根尖表皮細胞的一部分向外凸起形成,擴大了根尖與土壤的接觸面積。莖雙子葉植物的莖由外向內為:外樹皮、韌皮部(內含篩管)、形成層、木質部(內含導管)和髓四部分構成。導管與篩管的區別是:導管是由死細胞構成,篩管由活細胞構成;導管上下細胞間的橫壁消失,篩管上下細胞間的橫壁形成帶篩孔的篩板。 單子葉植物的莖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其莖中沒有形成層。葉葉片的結構包括:上、下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 葉表皮細胞排列緊密,無色透明,沒有葉綠體。而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主要在葉肉細胞; 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叫氣孔,位于表皮上,一般下表皮比上表皮多。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構成。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縮小時,氣孔閉合。 保衛細胞中含有少量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知識點二:植物對無機鹽的吸收、運輸和利用: 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N、P和K。 氮肥含有組成葉綠素的重要元素,可以使枝葉茂盛;磷肥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進籽粒飽滿。鉀肥能促使農作物生長茂盛,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促進糖和淀粉的生成。植物由根吸收無機鹽,并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無機鹽。很多無機鹽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松土以促進根的呼吸作用,可以促進植物對無機鹽的吸收。加強蒸騰作用可促進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的運輸。知識點三:植物對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吸收方式:根毛滲透吸水。 條件:根毛細胞液泡中的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部位:根——根尖的根毛區——根毛細胞。運輸:木質部中的導管。 利用:約1%用于光合作用等。 散失:約99%用于蒸騰作用。(1)蒸騰作用的概念:植物體中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氣孔散失到大氣中的現象。(2)蒸騰作用的意義:是植物吸收水分、運輸水分的主要動力。促進無機鹽向上運輸。降低葉片的溫度。(3)氣孔和保衛細胞:氣孔是由成對的保衛細胞控制,是CO2、O2和水蒸氣進出的門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縮小時,氣孔閉合。模塊二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知識點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制造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反應式:6CO2+6H2O-----C6H12O6+6O2(條件:光和葉綠體)實質:光能轉化成化學能,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意義: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為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機物,能量和氧氣。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實驗①植物暗處理24小時(為了消耗葉中原有淀粉,消除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②葉片部分遮光(使遮光部分與未遮光部分進行對照)③強光下照射4小時④摘下葉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熱(目的是使葉片脫色)⑤滴加碘液,遮光部分不變色,未遮光部分變藍色。知識點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類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反應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條件:酶)無氧呼吸的反應式: C6H12O6--------C2H5OH+ CO2+能量(少量)(條件:酶)意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動,一部分轉化為熱能散失,如發芽的種子堆內有較高的溫度。知識點三: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不同點。知識點四:說明農業生產(如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種子處理等)中的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在農業生產上應合理灌溉,澆水過多會造成根部缺氧而爛根,農業上還要中耕松土來促進植物根細胞的呼吸作用;而施過多的肥料,作物會發生細胞失水而造成“燒苗”現象。為提高作物產量,可以在白天適當增加光照和CO2濃度以促進光合作用,夜間可降低溫度、充入CO2來減弱呼吸作用,如新疆地區日照長、晝夜溫差大,故瓜果較甜。在種子、蔬菜和瓜果的貯藏方面應盡量降低其呼吸作用而使有機物分解得少。典型例題下列結構對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A.B.C.D.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痛癥”,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寄生在木質部,破壞細胞,導致松樹枯死。如圖為松樹莖的橫切面,松材線蟲寄生的部位是( )A.甲 B.乙 C.丙 D. 丁近年來,羅漢松逐漸成為城市道路綠化的新寵。在移植羅漢松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用如圖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減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騰作用 D.預防蟲害侵襲 如圖是綠色植物生理活動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若a表示氧氣,b表示二氧化碳,它們都是通過氣孔進出葉片的C.若c表示水分,則它在植物體內上升的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D.若d表示有機物,則它通過木質部向下運輸人體的攝食與呼吸的最終目的主要是為細胞提供( )A.氧氣 B.二氧化碳 C.營養物質 D.能量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羅蘭的新鮮葉放在無色透明的封閉容器中,并將它們置于不同顏色的光照條件下(其它條件均適宜并相同)。經過8小時后,測量容器中氧氣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實驗數據。容器 植物 光的顏色 氧氣的增加量(ml)1 天竺葵 紅 1202 天竺葵 綠 153 紫羅蘭 紅 804 紫羅蘭 綠 10(1)該實驗通過測定 ,來判斷光合作用的反應速率。(2)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寫2條)(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舉2條影響紫羅蘭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應速率的因素 請用植物的物質與能量轉化角度分析同樣品種的哈密瓜植株分別種植在新疆和江浙地區,新疆產的哈密瓜更甜的原因。某科學研究小組分別選擇綠藻和藍藻在不同pH緩沖液中進行實驗。左圖是光照裝置示意圖,右圖是實驗結果示意圖。(1)該實驗的目的是 。(2)實驗產生的氣泡中含有的氣體主要是氧氣,其中綠藻產生氧氣的場所是 (填細胞質中某一結構名稱),在該場所中,光能轉變為 能。(3)從右圖分析,在綠藻和藍藻中, 對pH變化適應性較強。如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的示意圖.(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實驗中,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是 .(2)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其原因是 .(3)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那么圖中的A是植物莖中哪一部分結構? .(4)隨著蒸騰作用的進行,植物體內的水不斷發生 (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會吸收周圍大氣的熱量 課本上研究影響植物蒸騰作用因素的實驗,如圖所示.(1)為使該實驗現象明顯,可以將該實驗裝置放在______的環境中為佳. A.高溫干燥????B.高溫潮濕????C.低溫干燥???D.低溫潮濕(2)在水槽的水銀面上有一層水,水起的作用是 .(3)有同學認為這個實驗中水銀柱的上升現象,還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動的影響.你認為植物還有什么生理活動也可能導致出現水銀柱上升?______.如要排除該因素的影響,實驗要在什么條件下進行? .(4)如果實驗中玻璃管足夠長,則影響水銀柱最終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騰作用以外,還主要與外界環境中什么因素有關?______.為“證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小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1)本實驗選擇水生綠色植物金魚藻作為實驗材料而不選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是___;(2)寫出證明試管內收集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___.(3)利用上述實驗裝置與材料,設計“證明光照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的實驗.(寫出簡要的實驗思路)___.小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植物為實驗材料,設計如下實驗步驟:①將植物A、B兩張葉片分別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處48小時.②…③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熱,至葉片褪成黃白色時,取出葉片并用清水洗凈后,滴上碘液,觀察顏色變化.請完善小李同學的實驗步驟并回答問題:(1)寫出實驗步驟② .(2)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熱,這樣處理的目的是 .(3)你預期的實驗結果是 .(4)除了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外,請再列舉兩個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變量 .課堂練習 1.有關如圖所示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甲所示結構為植物的生殖系統 B.按同化作用方式區分,該生物屬于自養型 C.該生物能通過呼吸作用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 D.該生物體的細胞中均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2.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選擇恰當的實驗材料,是保證實驗獲得可靠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下列實驗材料的選用不恰當的是( )A.用仙人掌來研究植物葉的蒸騰作用B.用燕麥胚芽來研究植物的向光性C.用菜豆種子來觀察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D.用銀邊天竺葵來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葉綠體3.春雪過后,有些植物會被凍死。植物被凍死的主要原因是( )A.雪天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停止B.地面結冰,植物無法吸水C.細胞液結冰,體積增大,導致細胞破裂,引起細胞死亡D.低溫下細胞中的酶催化功能減弱,呼吸作用停止4.下列有關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蒸騰作用越強,根對無機鹽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B.多數植物的葉片通過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C.干旱地區植物的葉片往往較小,這反映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D.蒸騰作用的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等因素的影響5.將兩株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中培養,結果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變量是水分的多少B.實驗應在黑暗處進行C.土壤浸出液為植株生長提供無機鹽D.實驗說明植物生長需要氮、磷、鉀等無機鹽6.據報道,科學家們首次利用儀器“聽到”并記錄下樹木“喝水”時發出的聲音.以下關于樹木“喝水”的討論,正確的是( )A.樹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長區B.“喝”進的水一定會沿著根、莖、葉中篩管運送到樹木各處C.“喝水”時,無機鹽一定會“搭便車”,“跑”到樹木的各個部分D.聽到“喝水”聲時,排出葉片氣孔的氣體必定有水蒸氣、二氧化碳和氧氣7.研究表明,植物的葉片面積、氣孔狀態與分布環境有密切的關系.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同種植物氣孔的數量與分布是完全相同的B.陽光充足地區的植物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背面 C.長在干旱地區的植物葉片面積相對較小 D.氣孔的張開與閉合能夠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8.下列關于植物葉片各部分結構(如圖所示)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 ①屬于輸導組織,具有運輸作用B. ②④屬于上皮組織,具有保護作用C. ③屬于營養組織,能進行光合作用D. ⑤為氣孔,是氣體交換的“窗口”9.下列對綠色植物生理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B. 水分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C. 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D.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對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起了重要作用10.下列對瓜農在西瓜種植過程中,采取相關措施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幼苗帶土移栽﹣保護幼根和根毛 C.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有機物 D.育苗時覆蓋地膜﹣提供地表溫度,保持土壤濕度11.每到春天,漫天飛舞的柳絮給過敏性體質的市民帶來了極大的煩惱.近年來我市不少地方的柳絮明顯減少了,原來,市園林部門陸續給市區數千棵雌性柳樹注射了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抑花一號”抑制劑,它能抑制花芽生長,從而減少飛絮.(1)柳絮是在雌性柳樹開花傳粉后形成的種子,由于種子上帶有大量絨毛,在微風吹拂下四處傳播.柳樹在分類上屬于種子植物中的 .(2)注射前要用電鉆在樹干上打孔,孔深須深入到木質部,然后將抑制劑注入,通過木質部中的 ?運輸到樹冠各個部分,運輸的動力來自植物的 .12.豌豆種子的萌發過程如圖扭不,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豌豆種子由子房發育而來 B. 在圖中的4個階段都能進行光合作用C. 在4階段表現出的向地性屬于感性運動D. 有活且完整的胚是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13.存放久了的蘿卜會出現空心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蒸騰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B.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D.光合作用釋放了大量的氧氣14.某實驗小組試圖采用圖①-④部分裝置來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實驗以觀察倒置的裝滿水的試管中有無氣泡產生作為指標.最簡便的裝置組合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5.如圖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與釋放曲線(不考慮溫度因素),A、B、C為曲線上的點,D為橫坐標上的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點綠色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B.B點綠色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C.BC段(不含B點)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D.光照強度大于D時光合作用不再增強16.某植物葉片邊緣呈黃白色,不含葉綠體.將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時后,切斷部分葉脈,將葉片的部分區域的兩面用錫箔紙遮蔽,如圖所示,光照一段時間后去除錫箔紙,用碘染色法處理葉片,觀察葉片a、b、c、d4個部位的顏色,發現只有d顯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B.對比da,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C.對比dc,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對比db,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17.海爾蒙特、普利斯特利、薩克斯等多位科學家用了幾百年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才對光合作用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有許多關于“驗證葉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生和消耗”的經典實驗流傳至今。現將其中一個實驗的思路及過程簡述如下:(注:NaHCO3稀溶液能維持溶液中CO2濃度恒定。其原理是當CO2濃度降低時,NaHCO3稀溶液能釋放CO2,當CO2濃度升高時,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①剪取一煙草葉,立即將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發現葉片浮于液面;②用真空泵抽去該葉片中的氣體后,發現葉片下沉至容器底部;③將該容器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發現葉片逐漸上浮;④再將該容器放在黑暗環境中一段時間。發現葉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請你用所學的知識對以上③、④中葉片的上浮與下沉現象進行解釋。18.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請你和小剛一起探究下列問題.(1)實驗時,廣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紙包住,其目的是為了防止瓶內的植物進行______?作用,對實驗產生干擾.(2)經過一段時間后,可以看到細玻璃管中的紅墨水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動’).(3)當揭去廣口瓶外的黑紙時,可以觀察到廣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__,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 19.請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1)裝置B內的綠色植物在光照下可進行 作用.(2)把D處夾緊、E處打開,當光照一段時間后,發現C瓶的氣體能使帶小火星的小木條復燃,這時植物產生的氣體是 .(3)若要加強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裝置中加入適量的 并把D打開.(4)若用黑紙片將B裝置罩上,并將D處夾緊、E處打開,此時綠色植物主要進行 作用,過段時間后若向C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觀察到該液體出現 現象.20.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活動中,某同學設計以下探究方案,請你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1)如甲圖,將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時,將塑料袋中氣體通過①號試管收集后取出試管,將一支帶火星的木條伸進①號試管內,結果木條復燃了,由此得出的結論是:①號試管內含較多的______(氣體).(2)如乙圖,若將透明塑料袋換成黑色的,放在暗處3-4小時,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將塑料袋中氣體通入2號試管,結果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得出結論是:植物進行了______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上述(1)(2)實驗中,分別用透明和黑色兩種塑料袋是為了設置對照實驗,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3)在實驗過程中,塑料袋內壁出現水珠,是葉片進行蒸騰作用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這些水分是通過莖的______中的導管自下往上運輸來的.21.如圖為種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實驗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1)瓶中種子萌發時,種子的______作用會加強,致使玻璃瓶內______氣體濃度增大,從而使玻璃罩內幼苗的______作用增強.種子在萌發過程中,如果用手觸摸盛有種子的玻璃瓶,會感到____ __.(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閥門關閉,幼苗的______作用逐漸減弱,原因 .(3)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密切關系,請完成呼吸作用和光和作用的反應式. .22.如圖甲曲線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實驗裝置圖.試回答:(1)光照強度為b點時,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為0,水藻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 .(2)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將溫度調節到25℃時,b點將向 (左或右)移動.(3)老師認為:圖乙裝置中燈光照射后水的溫度會上升,這對水藻光合作用可能會產生的影響.為排出此因素的影響,小科設計了如下兩個方案,你認為最好的是 .A.隔在燈與試管之間放盛滿水的圓柱體玻璃柱(圖丙)以吸收熱量B.隔在燈與試管之間放盛滿水的長方體玻璃柱(圖丁)以吸收熱量(4)若實驗中每隔5分鐘改變一次試管與燈之間的距離,隨著距離的增加,氣泡產生速率下降,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 (寫出其中一個即可)23.隨著科技的進步,農場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某智慧農場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控制.(1)經農場智能系統檢測后,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為大白菜施加了 肥.(2)把胡柚移栽到農場時要前去部分枝葉,主要是為了減弱 ,提高成活率.(3)把馬鈴薯塊莖埋在土壤中,長出新植株.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24.大米的加工過程如圖所示,每100糙米、胚芽米和白米的部分營養成分如表。 大米種類 無機物(毫克) 維生素(毫克) 鈣 磷 鉀 B1 B2糙米 10 310 250 0.54 0.06胚芽米 7 160 140 0.30 0.05白米 6 140 110 0.12 0.03請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有關稻谷的說法正確的是? ???。A.稻谷是植物的生殖器官B.水稻幼苗是由稻谷中的胚芽發育而來C.稻谷是由子房發育而來D.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導管輸送給稻谷(2)大米富含淀粉,進食后在小腸內徹底消化成 后被吸收。(3)下列對大米的認識正確的是 。A.米糠層沒有營養物質B.食用糙米有利于人體健康C.米加工得越精細越有營養25.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能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 作用.(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 點.(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內作用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寫出一點)26.圖1為探究CO2是否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其中a為實驗組,b為對照組.完成圖1所示探究后,將b裝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環境中一晝夜.用2張大小相等的鋁箔在該植株某一葉片綠色部分的相同位置從上下兩面蓋嚴,然后放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后,去掉鋁箔,摘下該葉片,將該葉片進行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處理.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2所示,請回答:(1)圖1中用塑料袋扎緊花盆的實驗設計思路是 .A、確保植株與玻璃鐘罩內空氣隔絕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干擾C、防止NaOH溶液對植株根系的影響D、排除土壤土質差異的干擾(2)將圖1中b裝置放在某環境中培養一晝夜,測得這一晝夜內該玻璃鐘罩內CO2濃度下降.由此可知,該植株在這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強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3)圖2中,A時刻葉片經酒精脫色后呈 色.B時刻葉片在陽光充足、條件適宜的環境中, (填“能”或“不能”)進行光合作用.27.為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在適宜且恒定溫度下,改變燈與燒杯間的距離,分別測得金魚藻1分鐘內放出的氣泡數(如表).?燈與燒杯的距離/厘米 ?10 15? ?20 ?25 ?30 ?35 ?40 ?45?氣泡數/個 ?18 15? ?10 ?8 ?6 ?4 ?2 ?0(1)實驗中燈功率不變,控制光照強度的方法是 ;(2)當燈與燒杯的距離在一定范圍內時,能產生氣泡且隨著距離增加氣泡數越來越少的原因分別是 .28.每到春天,漫天飛舞的柳絮給過敏性體質的市民帶來了極大的煩惱.近年來我市不少地方的柳絮明顯減少了,原來,市園林部門陸續給市區數千棵雌性柳樹注射了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抑花一號”抑制劑,它能抑制花芽生長,從而減少飛絮.(1)柳絮是在雌性柳樹開花傳粉后形成的種子,由于種子上帶有大量絨毛,在微風吹拂下四處傳播.柳樹在分類上屬于種子植物中的 .(2)注射前要用電鉆在樹干上打孔,孔深須深入到木質部,然后將抑制劑注入,通過木質部中的 ?運輸到樹冠各個部分,運輸的動力來自植物的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