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8冀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一、常見的建筑1、早在55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開始尋找能遮風、避雨、御寒的房屋,后來他們終于找到了能夠當房子的山洞。人類最早的居住的房屋是(山洞、草棚和樹巢)。人們最早建造的房屋是(用獸皮做成的可移動的帳篷)。 房屋是人類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類才結束了露宿曠野的歷史;有了房屋,人類才有了穩定的生活。2、早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創造了原始的住所,但那只是遮風避雨的地方。隨著技術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建筑中融入了人類的情感、信仰和智慧。雄偉的金字塔、莊嚴的紫禁城,輝煌的凱旋門……這些聞名于世的建筑,都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 3、人類房屋是怎樣發展變化的?答:人類房屋的發展經歷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功能由單一到綜合的過程。4、引起房屋發展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建筑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新的建筑材料,建筑工具,建筑機械的發明、使用和進步。附:生產工具的使用、建筑技術的進步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現,使房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建筑技術的進步,對人類房屋的發展有促進作用。5、建筑技術的進步對房屋的發展有什么作用: ① 建筑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建筑材料的發展。 ② 建筑材料的發展和先進技術的運用又改進了建筑物的結構和功能。 ③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6.舉出幾件不同風格的房屋:四川山村民居、傣族竹樓、內蒙古圓頂土房,伊斯蘭特色的房屋、江蘇民居、北京四合院。 7.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房屋有很大差別,但它們在構成上都有一定的層次:樓房的層次構成:一棟樓房→單元房→房間→墻→磚8、19世紀20年代研制出水泥,以后又出現了鋼材、塑料、混凝土等許多新的建筑材料。9、不同地區房屋的特點與(當地環境)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相適應的。 9、不同功能的建筑進行分類:? 與之相關的填空:① 宮廷府第建筑:如皇宮、宅第。 生活中的建筑各種各樣,且具有② 防御守衛建筑:如城墻、關隘、長城。 同的功能,你知道的建筑物的不③ 防洪蓄水:都江堰 同功能有防洪蓄水、防御,紀念④ 紀念性:紀念碑 等 。⑤ 陵墓建筑.:如清東陵 、明十三陵 。⑥ 祭祀性建筑:如天壇、孔廟。⑦ 宗教建筑:如寺廟、祠、清真寺 。 (8)橋梁及水利建筑;如:都江堰、趙州橋。(9)娛樂性建筑:如戲臺、看臺。二、巧妙的結構1、為了增強建筑物的穩定性,人們選取各式各樣的結構。(1)、改變建筑物的結構,可以改變建筑物的承載力。 例如、三角形的基本結構具有穩定性;仿生建筑一般模仿生物的獨特結構。(2)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以加大物體的承載力,例如:把一張紙折成紙橋,可以承載更大的重量。2.常見建筑物的結構有什么不同,請分類建筑物的結構不同主要表現在整體結構不同、房頂結構不同、墻體結構不同、材料結構不同等方面。建筑物的結構分類卡分類標準 分類整體結構 三角形、立方形、圓柱形、球形、圓錐形、弓形、弧形 屋頂結構 平頂、圓頂、弧形、棱形 墻體結構 支柱、管狀、實心、空心、框架 材料結構 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磚瓦結構、磚木結構、窯洞、竹結構 3.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特點,我知道:趙州橋 拱形結構金字塔 三角形橋墩 實心埃菲爾鐵塔 框架結構體育館 薄殼美國的安普卡特中心 球形DNA 雙螺旋4.簡答: (1)趙州橋為什么是拱形的? 答:①增加橋梁的跨度和寬度,便于行船。②支撐力強。③擴大了橋的流水面積,減少了洪水對橋梁的沖擊。 (2)樓板、主柱為什么做成空心的?答:①節省材料 ②輕巧. ③結實. ④支撐力強. 或者:因為空心既減輕自身重量,又不易彎折。 (3)屋頂或墻體的鋼架結構為什么是三角形的? 答:因為三角形比較穩固,能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直徑相同的實心紙棍比空心紙棍更容易彎折直徑相同的空心鐵棍比實心鐵棍更容易彎折5、王蓮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蓮科植物,英國建筑師根據王蓮葉子的結構,設計建造了一座頂棚跨度極大的展覽廳,整個建筑輕巧、明亮、經濟、實用。6.蜘蛛網在變形的過程中,可以將運動產生的力分散掉,英國的一位建筑師利用這一原理,為足球俱樂部設計了一座帶屋頂的看臺,這種結構既節省材料,又使屋頂輕巧、堅固。 這都是仿生建筑:類似的還有:英國頂棚跨度極大的展覽廳 王蓮的葉子帶屋頂的看臺 蜘蛛網變形分散力法國的朗香教堂 人耳北京奧運會主體育館 鳥巢悉尼歌劇院、香港國際會展中心 貝殼美國的丹佛國際機場 洛基山脈日本東京的代代木體育館 海螺英國伯明翰塞爾福瑞吉百貨大樓 女性身體美國的“樹紋塔”摩天大樓 建筑可以像樹木一樣進行光合作用 7.建筑物的結構與其它物體的結構有哪些相似之處,舉出實例并加以分析?? 答:如貝殼的外形多種多樣,有錐形的、弧形的、球形的,但它們都是一層薄薄的外殼,它能承受巨大的水的壓力,所以貝類動物可以其薄薄的貝殼來保護柔軟的身體。人們從貝殼中受到啟示,發明、建造了薄殼建筑,如悉尼歌劇院、香港國際會展中心等。 8.葉脈有什么特點,這樣的結構有什么功能?答:葉脈呈網狀結構,這樣的結構使葉面更堅固,更容易吸收營養。 9.貝殼和人體中有許多拱形結構,這樣抗壓能力強,蜂巢是蜂窩結構,抗壓能力強,質量輕、空間大?DNA是雙螺旋結構,不易斷損。筒形葉橋模仿了植物的葉子的結構。10.各具特色的結構葉脈——網狀結構,使葉面更加堅固、更容易吸收營養。人體骨骼——空心及拱形結構,抗壓能力強。貝殼——薄殼結構,抗壓能力強。一種病毒——菱形及柱體支架結構,能增加穩固性。蜂巢——六邊形及管狀結構,質量輕、空間大,抗壓能力強。雪花——六角形結構,不易分散。鳥巢——框架結構,結實穩固。DNA——雙螺旋結構,不易折斷。葉片氣孔——橢圓型結構,有利于呼吸。三、美麗的建筑 1.我們從建筑物的造型,圖案、色彩、裝飾、功能等方面欣賞建筑的美。2.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現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還表現在與周圍環境及功能的協調一致上。 3.人們是怎樣利用周圍環境或創設某種環境,來體現建筑美的? 答:利用周圍的自然環境如山體、流水、湖面與建筑物融為一體。另一方面通過人工手段,利用各種要素造作需要的景觀,如假山、人工湖、雕塑、樓、臺、亭、榭、廓等體現建筑環境的美。4.設計師在設計建筑物時,既要考慮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慮建筑物的結構還要考慮如何體現建筑物的美。5.常見的建筑裝飾材料有瓷磚、壁紙、裝飾木線、石膏板等。6.建筑材料的選擇要體現環保、美觀、易得的要求。 綠色建材:是指對人體、周邊環境無害的健康、環保、安全型的建筑材料。 7.人們是怎么樣利用某種裝飾材料來美化建筑物的,怎樣改進效果好?? 答:人們利用瓷磚鋪地面、浴室、廚房的墻壁,用裝飾木線裝飾門口、窗口,用石膏板做出各種造型。要輕裝修、重裝飾,更利于環保。8.設計制作流程圖: (1)選擇題目?(2)確定制作的目的?(3)根據目的設計多種方案?(4)選擇方案并進行制作?(5)評價與改進。 9.制作一個建筑物“模型”的方法有:雕刻法、粘接法、替代法、插接法。四、 人體的組成1、人體由頭、頸、軀干、四肢組成。 2、人體的組成:有機體(人體)→→系統(循環系統)→→器官(心臟)→→組織(心肌組織)→→ 細胞(心肌細胞)人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 樓房→單元→房間→ 墻 → 磚 3、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是細胞。不同類型的細胞形狀、大小、顏色各不相同。4.用顯微鏡觀察時,兩只眼睛都要睜開。5、細胞是怎樣構成人體的? 或者:細胞有什么作用?答: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有的結構簡單,只有一個細胞;有的結構復雜,由數億個細胞構成。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吸取氧氣和養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源源不斷地提供物質和能量。 6.人體內部有哪些器官,這些器官又是如何構成人體的?答:人體內部器官有肝、腸、胃、肺、心臟、腦、神經等。許多在結構和功能上密切聯系的器官結合在一起共同進行某種特定的生理活動。即構成八大系統。人體主要有八大系統:即?運動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 五、消化與吸收1.食物經過哪些消化器官?它們有什么作用?答:口腔→→食管→→胃(肝臟、胰臟)→→小腸→→大腸→→肛門。口腔:破碎食物。 食道:食物從口腔進入胃的通道。小腸:消化吸收儲存的食物。 大腸:吸收水分,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2、消化:在消化系統中,大塊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顆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過程。 吸收:消化后的營養成分穿過小腸壁進入血液的過程。 3.消化過程是怎樣的? 答:(1)牙齒將食物破碎,加進唾液,經舌攪拌,將食物送入食道。(2)食物經過食道到達胃,胃的蠕動及胃液的作用把食物變成食糜,進行初步消化。(3)食糜到達小腸后,在腸的蠕動及腸液、膽汁的作用下進一步消化,變成能溶解于水的營養物質,被小腸絨毛吸收。(4)剩余的殘渣進入大腸,大腸吸收水份,將剩余的殘渣由肛門排出體外。 ◎營養的吸收主要是靠小腸,唾液能把淀粉變成麥芽糖 。4、我們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保證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保持我們的健康(1)不暴飲暴食.②不喝酒或少喝酒。③吃東西細嚼慢咽。④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⑤睡前不吃固體食物和甜食。⑥不喝生水, 少吃涼東西。⑦少吃油膩食品。5、怎樣保護消化器官:(1)吃飯要細嚼慢咽,定時定量.(2)?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爛變質的東西。(3)吃飯時不要看書、寫字?飯后不要做劇烈運動。(4)盡量不飲酒,保護消化器官健康。(5)飲食搭配要合理。(6)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要適量。6、我知道的與消化系統有關的疾病:腸炎、胃炎、胃潰瘍、胃穿孔、胃酸、肝炎、脂肪肝、痢疾、十二指腸潰瘍等。7、肝臟:最怕酒; 胰腺:怕暴飲暴食,過多油膩食物以及大量飲酒; 口腔:怕吃得太多太雜; 胃:怕暴飲暴食8、什么是消化道?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所經過的各個消化器官相互連接?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消化道。成年人小腸長6米?大腸長約1.5米。9.在沒有發明內窺鏡之前,醫生是怎樣做診斷的,有什么弊端?答:在沒有內窺鏡之前,醫生是根據病人的病情及通過簡單的檢查后憑經驗做診斷的。這樣做的弊端是很容易誤診,從而耽誤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六、呼吸與交換1、呼吸系統由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 我們進行呼吸的過程是通過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完成的。2、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氣管、 支氣管、肺 3、吸氣與呼氣時,自己的胸部是怎樣變化的?吸氣時,胸腔向外擴張;呼氣時,?胸腔向內收縮。氣體交換場所是什么?(肺) 呼吸的作用:通過呼吸,我們可以將氧氣輸送到體內,并將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人在安靜時?平均每分鐘呼吸16次。嬰兒則需呼吸30次,跑步的時候,身體里需要更多的氧氣,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會增加到60次。人體時時刻刻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4.簡述呼吸過程?答:從鼻腔吸進新鮮的空氣(氧氣),通過喉、氣管、支氣管進入肺(肺泡)里,被血液運送到全身各處,從全身各處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被血液運回肺(肺泡)內,經支氣管、氣管、喉、鼻腔排出體外。 人體呼吸過程流程圖:鼻腔(吸入氧氣)→咽→喉→氣管→支氣管→肺(進行氣體交換)→支氣管→氣管→喉→咽→鼻腔(呼出二氧化碳)5.制作一個肺的模型。在模擬呼吸的過程中,瓶子相當于胸腔,氣球相當于肺橡膠皮膜相當于膈肌。吸管相當于氣管。模擬呼吸的過程,呼氣時,胸腔向內收縮,膈肌向上移,胸腔空間變小,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體外,吸氣時,胸腔向外擴張,膈肌向下移,胸腔空間變大,吸入了空氣。從鼻腔吸進新鮮的空氣?氧氣,通過喉、氣管、支氣管進入肺(肺泡)里,被血液運送到全身各處,從全身各處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被血液運回肺(肺泡)內?,經支氣管、氣管、喉、鼻腔排出體外。6、※生活中的哪些因素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健康:?答(1)一氧化碳中毒 (2)大量吸煙 (3)大氣污染 (4)隨地吐痰 (5)感冒等。7、感冒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往往是由于細菌或病毒侵染人的呼吸道引起的,并通過感冒病人咳嗽、打噴嚏、吐痰是散出的含有細菌或病毒的飛沫傳染。七、循環與運輸1.循環器官包括:血管、心臟。血液循環系統的核心是心臟,人們常把它稱為“泵”。心臟相當于泵,為血液循環流動提供了動力,而血管相當于運送食物的傳送帶。2、在我們的身體中,有一套由血管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統,血液在這套管道系統中循環流動,完成物質的運輸。推動血液在我們體內的血管中不停地循環往復流動的動力主要靠心臟。3.心臟是如何工作的? 心臟的大小與自己握緊的拳頭相似。心臟就像一臺強有力的泵,將血液壓入血管,推動血液流經全身各部位,從而將養料和氧氣輸送到全身,滿足人體生長發育的需要。 4、血液循環過程是怎樣的?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經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在此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供給組織細胞氧和營養物質,運走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動脈血變為靜脈血;再流回右心房,這一循環為體循環。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流到肺毛細血管,在此與肺泡氣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靜脈血變為動脈血;然后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為肺循環。###心臟分四個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血液流程圖: 左心室→體動脈→全身毛細血管→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5、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75次)叫心率。 測量時要保持平靜。心跳與脈搏的頻率一致。 6、影響心臟跳動快慢的因素:1:劇烈運動。2:心情緊張、高興 。3:吃很辣的食物 。4:心臟疾病 7、心跳加快時血液流動加快?從而運送到全身的營養和氧氣增加。8、治療心臟疾病的新技術:1:血管擴張手術 。2:心臟起搏器 。3:人工心臟移植4、心臟搭橋9.新技術在醫學中的發展和應用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好處? 答:能夠幫助人們擺脫病痛,甚至重新獲得生命。 10.怎樣保護自己的血管和心臟的健康? 答:(1)經常鍛煉身體。(2)不吸煙、不飲酒等。八、生理與適應1、人類不僅具備消化、呼吸、血液循環、身體運動等生理功能?還具有感覺、思維、情緒等心理功能。 心理功能是由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實現的。 2、神經系統包括腦、脊髓、神經。3.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呼吸、血液循環、身體運動等。心理功能包括感覺、思維、情緒等。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完成的。4、※怎樣注意用腦衛生:(1):在一天內交替進行各種學習活動。 ?(2):每天應保證足夠的睡眠。(3):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⑷多食用一些健腦食品?如核桃、大棗、牛奶 5、※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接受到各種各樣的刺激 ?并且會對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應。 6、反應時:從刺激呈現到反應開始之間存在的時間間隔。 在這段時間內經歷了許多心理加工過程,這種加工過程是在腦、脊髓、和神經系統內完成的。 7、反應時的長短與哪些因素有關?反應時的長短與刺激的強度、感覺器官的靈敏程度、人對刺激的熟悉程度、動作反應的次數等因素有關。 8、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我們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變化的環境。9、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對刺激的感覺與刺激的真實情況是一致的。然而,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我們對刺激的感覺與真實情況并不相同,這就是錯覺。10、舉出幾種適應現象的例子。看書 ①人們下水游泳,開始覺得水涼,過一會就不覺得那么涼了。 ②剛進花園就能聞到很濃的花香,過一段時間就覺得不那么濃了。 ③剛進電影院什么也看不清,過一段時間就漸漸看清了。 11、舉出幾個錯覺現象的例子? ⑴ 同樣長的線段,看起來豎的比橫的長。 ⑵同樣大的球放在一起顯得小,單個放顯得大。 ⑶同樣大的電視放在小房間里顯得大,放在大房間里顯得小。九、健康成長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逐漸發生著變化,有的階段變化明顯,有的階段變化又不太顯著。 我國青少年一般從10--12歲開始,身高、體重、肺活量增長較快,這時開始進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是從兒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階段。身體形態的改變,身體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動的成熟主要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時期的發育可以決定我們以后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況。1、人進入青春期后有什么變化?在此階段有什么變化?(見下題答案)(1)身高,體重,肺活量的變化。(2)心里也悄悄的發生著變化。2、※我們應該怎樣健康、順利地度過青春期呢?? ?(1):全面、合理的營養物質。? ?(2):保證足夠的睡眠。??(3):加強體育鍛煉。 ? (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5):及時將自己對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困惑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以便得到適時的幫助。 3、每個人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和結束的年齡略有不同,一般為10歲到20歲??女孩比男孩平均早2歲。?4、當你和異性交往時,需要掌握分寸。男生六要:(1)要懂得男女是有差異的;(2)要學會尊重女生;(3)要主動幫助女生;(4)要有保護女生的責任感;(5)要自覺抵制黃色誘惑;(6)要有道德約束能力。 女生六要:(1)要舉止大方得體,掌握分寸;(2)要和異性保持文明、群體、公開的交往。(3)要識別、抵制異性的挑逗;(4)要拒絕錢和物的誘惑;(5)要遠離學生不該去的地方;(6)要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十、小池塘,大世界1、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生長著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這些生物的種類及生長情況與這個地區的氣候,土壤,水等環境條件有密切的聯系,形成一個系統。2、什么是生態系統? 像池塘這樣,由水草、魚、蝦、水蚤和各種細菌等生物及水、空氣、陽光、溫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構成的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被稱為生態系統。3.生態系統是由哪兩大部分構成的?各包括什么? 答: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共同構成的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生物群落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等。非生物環境包括:水、空氣、陽光、溫度、土壤等。4、◎生態系統是怎樣構成的?生態系統→→群落→→種群→→個體 。其中構成生物因素的最小單位是生物個體。 海洋生態系統是最大的生態系統。5、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哪些外界條件?水、空氣、陽光、溫度、土壤等非生物環境。 6.生態系統的非生物環境起什么作用? 答:生態系統的非生物環境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7、生態系統中植物最多,因為它是生產者,為動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氧氣。8、研究生態系統的過程方法是什么?①選點觀察 ②取樣記錄 ③統計整理④展示結果 。生態學家在對某一生態系統進行研究時,經常會用到一些估算的方法進行推測。 9.校園、草地、森林都是一個生態系統,說一說它的構成。生物 非生物 動物 植物 微生物 水 、空氣 溫度、 陽光、 土壤校園生態系統 老師 學生 花 草 樹 細菌、病毒 草地生態系統 螞蟻、蝴蝶 花、草 森林生態系統 狼、兔、蝴蝶 樹、草、花等 10、選擇一個生態系統,研究生態系統的組成,分析生態系統中動、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各種非生物成分的作用?答:例如池塘生態系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其中生物包括動物:魚,蝦等,植物:水草,微生物有細菌等。非生物有:陽光,空氣,水等。(1)植物(水草)為動物(魚,蝦)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氣。(2)非生物環境為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3)動物的糞便又成為了植物生長的養料。十一、小瓶子,大學問1、生態平衡:有些鳥類吃昆蟲,大多數昆蟲吃植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營養物質并放出氧氣,土壤里的細菌分解動植物的尸體。周圍的溫度、土壤、空氣、水分等與生物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形成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就是生態平衡。 2、當生態系統中某一類生物突然減少甚至消失時,會對生態系統的平衡帶來怎樣的影響,由此得出什么結論,受到哪些啟示?? 答:生態平衡是大自然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才建立起來的動態平衡。一旦受到破壞有些平衡就無法重建了,帶來的惡果是無法彌補的。 啟示:人類要積極的保護生態平衡,幫助維護這個平衡,決不要輕易去干預大自然,打破這種平衡。 3、生態系統中的平衡是不變的嗎?生態平衡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的平衡是一個動態的平衡,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平衡。 11、北京大興留民營村維持生態平衡,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式確認為“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 4、生態系統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①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能利用陽光制造營養供自己和其他生物生長的植物被稱為生產者。 ②消費者:人、牛、豬等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各種動物被稱為消費者。 ③分解者:能分解動物的排泄物、尸體或腐爛植物的細菌等微生物,被稱為分解者。 5、(1)、什么是生物圈?地球表面所有的較小的、較簡單的生態系統組成了一個最大的、最復雜的生態系統,就是生物圈。(2)除了生物圈之外,地球上還有,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等其他圈層。 (3)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條件。6.舉例說明人和生物圈的關系。 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條件。如人的衣、食、住、行都來自于生物圈。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氣也來自生物圈。7、為什么說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答:生物圈是地球上較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無法代替的,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所以說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十二、小行為,大環境1、也許你認為治理、保護環境是政府的事。我個人吃什么、穿什么、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對環境影響是很小的?但當數萬人的選擇綜合在一起,個人的行為就會導致環境的變化。所以一個人的小行為實際上也影響著大環境的變化。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2.為了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我們應該怎么做? 答:為了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我們承諾: (1)生命離不開水。我們不但要節約用水,而且要保護水不受污染。 (2)廢棄物對生態系統有致命的傷害。我們要減少廢棄物,并盡量回收利用。(3農藥和汽車尾氣污染大氣。要盡量少使用農藥,短距離的路途盡量不乘汽車。 (4有些能源的開發利用會破壞環境。所以我們要節約能源,合理開發利用能源。 (5)植物能保持水土,有些植物的葉子還能凈化空氣。所以我們要保護植物,多植樹造林。 (6)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 3.某化肥廠把污水排放到附近的一條河里,這種行為對生態系統的平衡會造成什么影響?應該怎樣做? 答:會使河里的魚、蝦、水生植物受到危害,打破生態系統平衡。 應嚴禁向河里排放污水,污水必須經過處理。 十三、浩瀚的宇宙1、怎樣描述銀河系 :(1)一條長長的白色的光帶橫跨天空,那就是銀河系(2)從地球上看,銀河系是穿過夜空的一條滿是星星的帶子。(3)從宇宙中看,銀河系就像一個不斷旋轉的大鐵餅。(4)從側面看,銀河系就像一只織布的梭子。2、銀河系由500億顆恒星、2000億顆行星組成。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我們居住的地球只是太陽系中一顆行星。3、科學家用光年來表示星球之間的距離。 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內所走的距離。大約10萬億千米。它是長度單位。4、我們所處的銀河系直徑約10萬光年,厚約2000光年。5、天文學家把所有的空間以及其中的萬物叫宇宙。 6、中國民間牛郎織女的故事,反映了人類對星際航行的向往。 7、天文學家已經發出了“星空在消失”的警告。我們應該防止大氣污染。8.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描述地球,太陽,銀河系和宇宙之間的關系。 答: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員,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員,銀河系和幾十億,上百億象銀河系那樣的星系組成宇宙。 9.給宇宙飛船命名: 命名說明 :我給宇宙飛船命名:錢學森號宇宙飛船 用這個名字命名的理由: 錢學森爺爺是我國著名科學家,他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的貢獻。為表彰錢學森爺爺在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的開創性貢獻,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十四、探索宇宙1.在500多年前,中國人開始用渾天儀等儀器來觀測太陽、月球和星星了。我國古代觀測天文的儀器是渾天儀。 2、意大利人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學家。 3、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標志著進入了現代天文學時代。 4.舉出5種望遠鏡。 答:伽利略的折射望遠鏡、牛頓的反射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 5、你知道哪些宇宙探測器:①麥哲倫太空探測器。②哈勃太空望遠鏡。③射電望遠鏡。④天文觀測站。⑤宇宙飛船。 ⑥太空空間站。⑦人造衛星等。6、你知道哪些宇宙探測器,有什么用途?(1)麥哲倫太空探測器,圍繞著金星運轉。(2)1990年發射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圍繞著地球運轉,它能觀測宇宙的深處,比地球上任何望遠鏡看得更遠。(3)射電望遠鏡,轉動它的巨耳對準天空,就能接收到來自遙遠宇宙的各種電波。 7、火箭,是中國人在一千多年前發明的,當時使用的燃料是火藥。現在人們用?液態氫作為火箭的燃料。 8、我國明朝一位名叫萬戶的人試圖用火箭使自己飛上天,但他沒有成功,并獻出了生命。為紀念這位先軀者,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 火箭的先驅是明朝的萬戶。9. 讓我們用氣球做模擬實驗來研究火箭的動力問題,把氣球充滿氣,松手,觀察空氣向哪個方向噴出?氣球向哪個方向飛出?氣球靠什么力量前進的呢? 答:空氣向后噴出,氣球向前飛出,氣球靠反沖力量前進的。 10、火箭的發射利用了反沖力原理。 11、哪些因素影響火箭的飛行? (1)火箭本身的材料(2)動力大小、(3)制作工藝?(4)外界氣候、環境 。12、自己制作的火箭,那些因素影響火箭的飛行?(1)吹氣量的大小 (2)自身重量 (3)外界氣候。13、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把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到1998年我國已經有35顆衛星了。 14、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拉力是地球的引力。 人造衛星能夠繞地球飛行與地球引力和運轉速度有關。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奧運會精彩的競賽場面是靠人造衛星傳送的。 15、影響人造衛星圍繞地球運動的因素有:地球引力、運動速度和本身的質量。 16、用乒乓球和棉線模擬人造衛星的運動時得出什么結論:棉線越長,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質量越大,受力越大;轉動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 17、同步衛星從地面上看,它好像靜止在空中不動,請用相對運動的原理解釋:? 同步衛星就是衛星運行的速度與方向和地球的自轉速度和方向剛好一樣?都是24小時旋轉一周,這樣從地球上看,衛星就像是靜止在地球的上空。18、中國航天的創始人錢學森。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杰出貢獻科學家”稱號. 十五、人造地球衛星1、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如今增添了5000顆。2、我知道的衛星:實用型導航衛星、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天文衛星、中繼衛星。 3、人造衛星的用途:具有科學實驗、通信、導航、偵察、氣象預報、資源勘測和天文觀測等多種用途。 十六、在太空中生活1、前蘇聯【加加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員。2、太空中站著睡覺和躺著睡覺同樣舒服。∨3、宇航員在太空洗澡是很容易的事。×?4、在太空中生活、工作與地球上有什么不同?? 太空中自然環境與地面上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失重現象給生活、工作引起種種不便利。 5、我們把載人航天飛行器稱做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是當今世界上最大、飛行時間最長的空間站。6、航天服有什么作用?是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工作服。用的是能抗輻射的材料制成的,一般內置一套循環、呼吸系統,排泄收集系統。作用:保護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命安全。7、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勝利返航,標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有自主能力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8、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行在結束“科學研究之旅”重返地面的過程中爆炸。航天飛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9.2003年10月15日上午9點,我國獨立設計和研制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在酒泉發射升空,北京時間10月16日6點48分,經過20小時飛行,繞地球14圈的“神舟五號”飛船順利返航。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實現了炎黃子孫千年的飛天夢想,它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自主能力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神舟5號 2003、10、15、9時 楊利偉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6號 2005、10、12、9時 費俊龍、聶海勝 神舟7號 2008、9、25、21時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神舟8號 2011、11、1、5時 無人 神舟9號 2012、6、16、18時 劉洋(女),景海鵬、劉旺 十七、走進科學家1.哪幾位科學家給你留下印象最深?他們有哪些主要成就?我們學習科科學家的哪些科學精神? 科學家 錢學森 張衡 牛頓 愛因斯坦 阿基米德 袁隆平 居里夫人主要貢獻 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等領域 渾天儀 地動儀 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大定律 (英國) 廣義相對論 (德國) 浮力定律 杠桿定律(古希臘) 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之父” 發現了鐳和釙 (波蘭)值得學習的精神 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勤于觀察,思考 用于創新 忘我工作堅持真理2.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以及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推動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十八、科學學習回顧 3、◎科學探究活動分幾類:(1):觀察與實驗(2):計劃與實施 (3):閱讀與思考(4);設計與制作 4、※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是怎樣的?1:提出問題 2:猜想、假設與預測 ?3:制定計劃 4:觀察、實驗操作 5:思考得出結論 ?6:表達與交流 5、在科學課上我們掌握了一些技能和方法:觀察、記錄、預測、分類、對比實驗、 設計與制作、建立模型、信息搜集和整理、 表達與交流。 6、利用多種圖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有幾種?各有什么優點?①曲線圖:可以直接地看出數據變化情況②柱狀圖: 可以看出數據占總體的百分之幾③扇形圖:可以看出數據的多少情況 ④概念圖:可以了解數據的層次及基本的概念7、3.簡述汽車發展史。 答:①1769年法國人制造了第一輛三輪蒸汽汽車;②1886年德國人制造了四輪汽車;③1908年美國人制造了T型福特汽車;④現代新型汽車。8.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以及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推動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9、科學家把發射人造衛星視為宇宙航行的開端。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實驗一、實驗題目:研究哪種形狀的紙橋承重能力強實驗材料:一張32開的白紙、兩個橋墩、棋子若干 實驗過程:1.將兩個橋墩擺好,相距適當的距離。 2.將紙直接放在橋墩上,放旗子,觀察放幾個塌。3.將紙做成弓形,放在橋墩間,放旗子,觀察放幾個塌。 4.將紙折成瓦楞型,放在橋墩上,放旗子,觀察放幾個塌。(如有其它方法還可添加) 5.實驗結論:折成瓦楞型的紙橋承重能力強。二、實驗題目:研究哪種紙棍不易折 材料:直徑相同的實心和空心紙棍各1根、兩摞書、鉤碼若干、線 實驗過程1.擺好兩摞書,高度相同,相距適當的距離。 2.將實心棍架在書上,再掛上鉤碼,看能掛多少。 3.將空心棍架在書上,再掛上鉤碼,看能掛多少。 4.比較兩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實驗結論:空心棍承重能力強,不易斷;實心輥承重能力弱,易折斷。 三、實驗題目:研究使四邊形穩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實驗過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個四邊形。拉拽四邊形的對角,發現容易變形。 2.在對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兩個三角形。拉拽后發現不易變形。 3.在四邊形的另一個對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個三角形。拉拽后發現不易變形。 4.比較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實驗結論:通過實驗說明三角形可以使四邊形變穩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簡便。 四、、實驗題目:觀察細胞 實驗材料:學生用顯微鏡、洋蔥表皮細胞及其他細胞裝片。實驗過程:1.將洋蔥表皮細胞的裝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 2.調節顯微鏡,直到能看清楚洋蔥表皮細胞為止。 3.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并描述細胞的形狀。4.用上述方法觀察其他細胞裝片。實驗結論:畫出或描述出洋蔥表皮細胞。 注意:為了看得清楚,可用紅墨水染色。方法是:將一滴紅墨水滴到蓋玻片的邊上。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水。紅墨水就被吸了過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觀察口腔粘膜細胞 一、實驗題目:觀察口腔粘膜細胞。 二、實驗要求:說明動物身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 三、實驗器材: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食鹽水溶液、滴管、牙簽、高錳酸鉀溶液、鑷子、紗布。 四、操作步驟: 1、 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 擦凈載玻片、蓋玻片,在載玻片上滴一滴食鹽水溶液。 3、 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的牙簽,在口腔壁上輕輕刮幾下(牙簽上就附著一些口 腔粘膜細胞)。 4、 把牙簽上附的口腔細胞在載玻片食鹽水中涂一下,蓋上蓋玻片,制成臨時口 腔粘膜切片。 5、 將臨時切片放到顯微鏡上,調好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6、 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實驗結論:畫出的或描述出人的口腔黏膜細胞 六、測定食物營養成分 一、實驗題目:測定食物營養成分。 二、實驗要求:認識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作用。 三、實驗器材:米飯、瘦肉、肥肉等多種食品。紙、鑷子、小刀、火柴、酒精燈、污物桶、稀釋的碘酒。 四、操作步驟: 1、 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2、 將某食品用小刀分割成三小塊。 3、 第一塊滴上碘酒;第二塊放在紙上,用小刀用力向下碾壓;第三塊放在火上 燒。觀察分析該食物主要含有什么營養?根據是什么。 4、 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 測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較多脂肪時,要在墊紙上用力碾壓。 B、 測定含不含較多淀粉時,要將碘酒加水進行稀釋。 七、檢驗唾液消化作用實驗 一、實驗題目:檢驗唾液消化作用實驗。 二、實驗要求:了解唾液的消化作用 三、實驗器材:燒杯(500毫升)、冷水、熱水、百度計、試管①、試管②、試管③、淀粉、燒杯(50毫升)、試管架、稀釋的碘酒、滴管。 四、操作步驟: 1、 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 將燒杯(500毫升)中倒入冷水,再倒入熱水,用溫度計測量調至42℃備用。 3、 取試管③,裝入少許淀粉,倒入適量冷水搖勻。稍加沉淀后,分別等量倒入 試管①、試管②,放入備好的熱水中。 4、 取燒杯(50毫升),收集一些學生的唾液。倒入試管②中、搖勻。 5、 將試管①、試管②,放入備好的熱水中。 6、 約幾分鐘后,用滴管在試管①、試管②中,各滴入1至2滴稀釋了的碘酒。 7、 稍加搖動后,即可清楚地看到實驗效果。 8、 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A、 燒杯(500毫升)可改用保溫杯,效果會更好。 B、 熱水溫度要調至稍高于40℃的溫度。 C、 試管①、試管②加入的淀粉量要少。 D、 碘酒要稀釋。 E、 向試管①、試管②中加入稀釋的碘酒時,應在2滴左右,不可多加。八、制作一個肺的模型,模擬呼吸的過程。材料:瓶子,氣球,橡膠皮膜,膠帶,剪刀。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膠皮膜,用膠帶固定,橡皮膜邊緣不要透氣;瓶嘴套入一個氣球,并將氣球放到瓶內。 2.對著瓶嘴的氣球吹起,觀察變化。 3.思考:瓶子、氣球、橡皮膜各相當于呼吸系統的哪部分?怎樣利用它們模擬呼吸過程的? 在模擬呼吸的過程中,瓶子相當于胸腔,氣球相當于肺,橡膠皮膜相當于膈肌,吸管相當于氣管。模擬呼吸的過程:用手向下拉橡膠皮膜,相當于胸腔擴張,看到氣球變鼓,相當于吸氣,輕輕松開橡皮膜,相當于膈肌向上,胸腔收縮,看到氣球變癟,相當于呼氣。九、題目: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 材料:水槽、較大的玻璃瓶、膠皮管、帶刻度的標記紙 實驗過程:1.選一個盡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為測量瓶,將膠條垂直貼在瓶上。2.用200毫升的燒杯向測量瓶中加水,每加200毫升在膠條上做一刻度標記,直至加滿測量瓶,做出完整的刻度標記。 3.找一個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量的水。4.將裝滿水的測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讓瓶中的水流出來。5.深吸一口氣,然后通過膠皮管用力向倒置的測量瓶中呼出,呼氣過程中不要停頓。呼氣完成時,迅速封住管口,記錄瓶中氣體的容量,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6.根據本組同學的肺活量,制成柱形統計圖。試著分析肺活量不同的原因。實驗結論:肺活量不同的原因有,不同同學肺功能不同,參加體育鍛煉的程度不同,也有可能是測量時操作不夠準確造成的差異。附試題:測一下自己的肺活量。請正確排序。十、設計實驗方案:研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問題: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假設:心跳快慢與運動劇烈程度有關。 方法:先測量平靜時心跳的次數,然后分別做劇烈程度不同的運動,并測量每次運動1分鐘后的心率。 心率平靜時 75 慢走1分鐘后 78慢跑1分鐘后 82跳繩1分鐘后 88成員 張三初步解釋:運動越劇烈,心跳越快。因為劇烈運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增多,心臟就會加快工作,運送更多的氧氣和養料來滿足身體的需要。輸送到全身的血液增多,以滿足人體的需要,所以心跳加快。結論:心跳的快慢與運動劇烈程度有關.運動越劇烈心跳越快。十一、在各種刺激——反應游戲中?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反應?這些刺激是通過哪種感覺器官感受到的?請回想游戲過程完成下表。游戲名稱 刺激 感覺 反應 快速抓棒游戲 對方松手的動作 眼睛看到 抓住木棒 逃避打手游戲 對方手離開的動作 眼睛看到 馬上縮手 指認五官游戲 對方發出五官口令 耳朵聽到 快速指認 旗語游戲 對方發出旗語指令 耳朵聽到 做出旗語動作 十二、生態瓶研究方案實驗題目:研究目的模擬池塘生態系統實驗目的:探究池塘生態系統的平衡材料與工具:有蓋的2升以上的透明廣口瓶,小魚(或小蝦)兩條,田螺兩個,水草(金魚藻)兩顆,洗凈的沙礫,河水方法與步驟:1、洗凈玻璃瓶,并用開水燙一下瓶子和瓶蓋(為了消毒殺菌)。在瓶子中放入3cm厚的沙礫,再將河水倒入瓶中至瓶口6cm左右(目的是為了留有一定的空間,保存空氣)。 2、待瓶內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動物,擰緊瓶蓋,并在瓶子上貼標簽,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3、將制作好的小生態瓶放在不直接被陽光照曬的窗臺上,或有其他光源照射的地方(目的是讓水生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又可以有適宜的溫度)。 4、在一周內,每天觀察自制的生態瓶,將瓶內情況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時間 魚 水草 田螺 河水 沙礫 第1天 成活 成活 成活 干靜 干靜 第2天 成活 成活 成活 干靜 干靜 第3天 成活 成活 成活 變濁 變濁 第4天 出水面呼吸 變黃 到水面上部 變濁 變濁 第5天 死亡 變黃 水面上部 更濁 更濁 問題及答案: 1)我們做的生態瓶中的生產者是水草,它的作用是為動物提供氧氣和養料,消費者是小魚和田螺,它們所起的作用是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無機化合物。2)在制作生態瓶的過程中,用開水燙一下瓶子是為了消毒殺菌,江河水倒入瓶中至瓶口16厘米左右,目的是為了留有一定的空間,保存空氣。3)把制作好的生態瓶放在不直接被陽光照射的窗臺上,目的是讓水生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又可以有適宜的溫度。4)看到的現象:會看到田螺在吃水草,水草的葉子上在有陽光的時候會冒泡(放出的氧氣)生態瓶的實驗告訴我們: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的。5)如果沒有光源,我們的生態瓶會怎樣?瓶里的動物和植物都會死去。6)田螺 在大部分時間里做什么?它對瓶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在吃食物。它吸收、利用植物產生的氧氣和養料,同時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糞便供植物生長需要。7)通過對生態瓶的研究,怎樣維持與之相似的生態系統的平衡?說說自己的理由我們做的只是保護和維護這種平衡,絕不要輕易去干預大自然,打破這種平衡,因為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生物收到破壞,其他生物也會受到破壞。十三、制作自己的望遠鏡 一、實驗題目:制作自己的望遠鏡 二、實驗要求:制作自己的望遠鏡 三、實驗器材:膠帶、剪刀、硬紙、透鏡。 四、操作步驟: 1、用硬紙片制作兩個紙筒,使其中一個紙筒剛好能夠套在另一個紙筒內,并能在其中自由滑動。 2、將兩片透鏡分別固定在兩個紙筒上。 3.將安裝好透鏡的兩個紙筒插合在一起,就制成了自己的望遠鏡。 4,用眼睛靠近紙筒的一端,觀察遠處的物體;滑動紙筒,直到物體清晰為止。 注意:千萬不要用望遠鏡觀察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十四、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火箭的飛行原理 一、實驗題目:反沖現象。 二、實驗要求:認識反沖現象。 三、實驗材料:氣球實驗過程:把氣球吹滿氣,突然松手 實驗現象:會發現,空氣向后噴出,氣球向前飛出,氣球靠反沖力量前進的。 實驗結論:火箭也是靠反沖力的原理發射的。十五、請你選擇材料,設計制作自己的火箭吧!選用的材料:課本71頁制作火箭的過程:課本71頁1,2,3,4,5,6,7。制作的火箭用充滿空氣的氣球做動力,只有火箭尾翼平衡了,火箭才能飛的直,火箭飛行高度、快慢與氣球充其量有關。火箭的原理是:利用反沖力。除動力因素外,影響火箭飛行的因素還有自身重量,外界氣候等影響火箭飛行的因素:自身材料;動力和工藝;外界氣候。影響火箭飛的又高又直的因素有:吹氣量的大小;尾翼的位置是否平衡十六、實驗名稱:模擬人造衛星的飛行 實驗材料:0.5米長的棉線、一個乒乓球。 實驗方法:(1)、在乒乓球上扎一個小孔。 ?(2):將棉線的一端系上一個小木棍,將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孔內?拉緊棉線。 ?(3):把棉線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舉過頭頂,讓乒乓球做圓周運動。 試驗中,乒乓球模擬:人造衛星;棉線模擬:地球引力;要讓乒乓球運動起來,需要捏住棉線的一端和讓乒乓球做圓周運動實驗現象:乒乓球通過手拉動棉線,繞頭頂做圓周運動。根據實驗回答:①?當乒乓球做圓周運動時,握棉線的手有什么感覺? 答:手感覺受到了力。 ②?如果改變乒乓球的質量,棉線的長度轉動的速度,手受到的力有什么不同?答:棉線越長,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質量越大,受力越大;轉動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 ③如果沒有繩子,乒乓球還會做圓周運動嗎?答:不會。因為沒有了地球引力。 實驗現象:棉線越長,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質量越大,受力越大;轉動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實驗結論:人造衛星繞地球的飛行與乒乓球做圓周運動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這時的拉力不是繩子,而是地球的引力。 影響人造衛星圍繞地球運動的因素:人造衛星的重量(自身質量);地球引力(人造衛星距地球的距離)、人造衛星的轉動速度。十七、地球同步衛星真的是靜止在空中不動嗎?請你設計一個模擬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我的假設:假設同步衛星不是靜止不動的。我所用的材料:木棒、繩子、火柴棍、塑料球(直徑10厘米以上)、乒乓球 我用(乒乓球)來模擬衛星,用(塑料球)來模擬地球。實驗過程:(1):在塑料球上扎一個孔,把木棒插入孔中。 ?(2):在塑料球的側面和乒乓球上各扎一個小孔,將火柴棍系在繩子兩端,并將兩根火柴分別送入乒乓球和塑料球的小孔內。 ?(3):拉緊繩子,手握木棒使“地球”旋轉起來,觀察“衛星”有什么變化?.實驗現象:看到在“地球”旋轉過程中,“衛星”也在繞“地球”轉。 模擬實驗結論是:同步衛星就是衛星的運動速度與地球的自轉速度剛好一樣,即是24小時轉一圈,所以在地球上看同步衛星就像是靜止在地球上空。 十八、讓我們設計實驗,運用以前學過的相對運動原理研究地球同步衛星是否靜止在空中不動A、 我的假設:同步衛星與地球是同步運動的B、 我用拳頭來模擬衛星,用頭來模擬地球C、 實驗過程:把拳頭放在頭頂上方保持不動,眼睛看拳頭,在原地轉一圈D、 實驗現象;拳頭和頭都在轉動,但相對于頭來說,拳頭的位置并沒有發生變化E、 模擬實驗結論:由于衛星的運動速度與地球的自轉速度剛好一樣,在地球上看,衛星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它是運動的。十九、當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并尋找各種可能的答案時,我們通常按照一定的探究過程進行,請回想制作火箭的過程完成以下表格。活動名稱:制作火箭 活動目的:研究哪些因素影響火箭的飛行,同時學習基本的科學實驗方法。活動過程:提出問題: 哪些因素影響火箭的飛行? 猜想、假設與預測:火箭的飛行效果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氣球吹氣量?2:尾翼平衡度實驗過程 制定計劃:確定研究任務、選擇研究材料和方法、確定研究步驟、設計實驗記錄表。觀察、實驗,操作或搜集整理信息: a.制作小火箭 b.把自己的火箭帶到室外?將長條型氣球裝到火箭里。向氣球內吹氣,捏住氣球口,把火箭頂端朝上放穩后迅速松手,火箭會被射出,記錄高度。 c.重復以上過程,改變氣球內吹氣量的大小,看看火箭飛行高度并記錄。 d.調整火箭尾翼,看看飛行效果,并做好記錄。 思考與結論:吹氣量的大小和尾翼的平衡衡度影響火箭的飛行效果。表達與交流:我與同學和老師交流自己的發現和體會 。 顯微鏡 消化系統圖 PAGE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